小学低段学生数学审题能力培养的实践与研究实验方案
更新时间:2024-05-04 04:28: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小学低段学生数学审题能力培养的实践与研究》
实 验 方 案
一、课题提出
新课程背景下解决实际问题的题目和传统算术应用题相比,一改传统应用题单一的、套路性的呈现形式,变为以多种形式(如表格、图形、漫画、对话、文字)提供信息、呈现问题,这些信息的呈现方式是接近生活本来面貌的杂乱无章的,需要学生重新组织的,经常是多余和不足的,需要学生对信息进行选择、判断和补充。皮亚杰的认知心理学发现,低年段学生的认知特点是:知觉笼统、不精确,知觉事物时往往只限于对事物外表的认知和呼出其名称,不能深入全面的对事物进行观察,因此,低年段学生的作业和测试的错误中,应用题有60%以上的错误是因为学生审题产生的错误,家长和老师往往都认为是学生马虎造成的,实际原因是低学生的应用题审题能力低造成的。因此发展学生应用题的审题能力,是低年段学生学习应用题的关键。而这种能力的获得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有一个学习、积累、反思、巩固、发展的长期过程。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中提出学生的应用意识应表现在认识到现实生活中蕴含着大量的数学信息、数学在现实世界中有着广泛的应用;面对实际问题时,能主动尝试着从数学的角度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面对新的数学知识时,能主动地寻找其实际背景,并探索其应用价值。那么在新课程倡导下的数学问题,就蕴含着大量现实生活中的数学信息和实际问题,那么在面对这些灵活和现实的数学问题中,能正确审题,提高审题能力是非常重要的!古人云:“授人一鱼,仅供一饭之需;授人以渔,则终生受益。”审题能力的培养要从低年级开始,采取切实有效的方法帮助学生逐渐养成良好的审题习惯。
另外,由于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征及数学认知结构水平的限制,无法全面的观察题目,有限的识字量加上非认知因素的影响,学生过于依赖老师的帮助,不善于自己看图读题,一碰到花花绿绿的图画和文字多的题目,就不能正确判断和耐心审题,更不善于找出要求、条件和问题。因此,我们决定开展探索低段数学培养学生审题能力的策略研究。
二、课题界定
审题能力是观察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审题能力是一项综合性很强的能力,它包括阅读 、理解 、分析和综合等多种能力 ,也包括严肃、认真、细致的态度等非智力因素。数学学科的审题就是为了正确解题而进行仔细的阅读 ,观察、理解题目所涉及的数学知识,
一、课题的现实背景及意义
背景:
(1)从教学理念上看。新课程倡导“以学生的终身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学生的审题能力与习惯对于他们自身持续发展尤为重要,因为审题不仅是解题的基础和先导,更是一个贯穿于整个学习过程中的环节。新课程标准提出:学生要具有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倡导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全面和谐教育。那么新课程下小学生除知识技能掌握外,对于审题能力与习惯等的培养理应同步发展。
(2)从数学学科特点看。任何数学问题都需要通过学生的认真审题才能予以解决,解题的准确性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审题的正确与否。可以说,审题是解题的基础和先导,是一个贯穿于整个学习过程中的环节。因此,在小学低段学生数学教学中,对学生审题能力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
(3)从存在问题看。在实际教学中,学生大都可以很好地掌握各个知识要点,但是在知识的实际应用中往往做得不尽如人意,这其中最突出的问题就在于学生审题这方面。有的学生审题不认真严谨而会错题意,有的本来会做的两三个知识点一旦整合就理不清题意,导致了我们的教学事倍功半,这也是长期困扰教师的一大实际问题。因此,我们很有必要从孩子入学开始就加强对学生审题能力的培养。 意义:
(1)有利于学生学会辨析、思维与判断,养成他们自觉审题的习惯和方法,轻轻松松学好数学。
(2)有利于提升教师的理论水平和专业素养,促进其专业成长。
二、课题研究的内容与目标
(一)研究内容
1、学生审题不清的原因调查。
2、探索出适合小学低段学生有效审题的策略。 3、学生有效审题习惯养成的行动研究。 (二)研究目标
1、通过研究,使学生初步学会自我审题的过程,让学生变得更有步骤、更有层次性的思考问题,形成良好的思维习惯。
2、通过研究,引导学生分析、挖掘、弄清题目中显露和隐含的条件,了解解题思路,逐渐成为具有探究能力的学习者,促进学生持续发展。
3、通过研究,初步探索出培养学生自我审题的行为方法和途径,促使学生品质和行为的形成,从实践纬度丰富学习理论。
三、研究措施及方法
(一)研究设计
1、撰写研究方案,进行相关的理论学习。 2、开展课题研究,建立课后小反思。
3、在教学实践与研究过程中,建立“计算、概念、解决问题、操作”四类课堂教学中培养审题能力的策略。 (二)实验方法:
1、文献法:在开题时我们课题组成员围绕研究主题的指导思想,根据课题研究需要,设计资料收集、数据采集的计划;设计科学、明确的搜集资料的工具;采用适当的科学的方法,主要通过查阅文献档案、广泛搜集能够反映研究对象实际的包括文字、实物等各种资料。 2、调查分析法:通过调查访问、发放关于审题的问卷、作业实验测试等多条渠道、多种手段对学生进行抽样调查,分别分析其审题错误的原因,再集中会诊探索相应对策与措施。 3、行动研究法:本课题是基于小学数学教学实际开展的实践操作性研究,研究中科研和教研紧密结合,贴近课堂,贴近学生,紧扣教学,针对数学教学中审题面临的突出问题,结合梳理的措施创新运用,对培养审题能力所采用的专项训练方法和手段进行设计,并在实践中验证和积极反思,发现问题不断改进与完善。
4、经验总结法。对课题实施中的具体情况,参照研究目标找出问题和改进方法,从理论的高度进行归纳与分析,形成有价值的审题策略,用于指导课题改革的实践。
四、课题研究的步骤及人员分工
(一)准备阶段(2014年5月)
1、成立课题组,确定实验班、召开课题组教师会议,制定课题研究方案。 (1)人员分工
组 长:任翠华 主持课题全面工作;
成 员:文小平 冯静红 范青松 席冬梅 主要负责实践操作,整理相关资料,总结感性材料。
(2)以西充县双凤中心小学一、二、三年级学生为实验对象。 2、召开课题研究方案可行性论证会。
3、确立课题研究方案,明确研究任务。 4、对学生审题能力进行理性分析。 (二)实施阶段(2014年6月——2015年6月)
1、总结学生审题能力培养的具体做法,,探索学生审题能力的培养方式。 2、进行小学生审题能力强化探索及反馈小结。
3、收集培养学生审题能力的教例、学例,总结学生审题能力的一般特征,探索改善学生审题能力的方法和途径。
4、中期评估,修改、完善课题研究方案。 (三)总结阶段(2015年7月——2015年9月)
1、整理研究资料,撰写研究报告,论文等。 2、进行结题鉴定,并推广研究成果。
五、课题研究条件:
本课题研究组是一支具有一定的理论水平、研究能力和实验经验的研究队伍,是学校教育教学的骨干力量。
1、研究能力的保证。成立了专门的课题研究组,其成员由长期担任数学教学的专任教师组成,在科研经验方面虽有欠缺,但具有较好的教学教研水平,且有很强的责任心和事业心,好学爱专研,能够积极参与课程改革。研究实践中将邀请区教研室专家从科研和教学两个方面进行专题指导。
2、时间的保证。开展课题专题研讨例会每月一次,定在数学没有安排课:星期三下午二、三两节课进行,以保证研讨的时间和次数。
3、信息资料的保证。订阅和购买了有关书籍、杂志、报纸等。
正在阅读:
【2022年最新版精品行业分析报告】2022跨境电商平台运营策划方案04-15
民法通则的学习心得10-31
基于LM317稳压电源 - 图文03-29
无机合成化学基本试题库完整10-11
2013高中新课程数学(苏教版必修四)《2.2.2 向量的减法》05-31
《建国大业》观后感06-12
寻找美丽的秋天作文400字06-17
种西瓜作文500字07-01
- 多层物业服务方案
- (审判实务)习惯法与少数民族地区民间纠纷解决问题(孙 潋)
- 人教版新课标六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
- 词语打卡
- photoshop实习报告
- 钢结构设计原理综合测试2
- 2014年期末练习题
- 高中数学中的逆向思维解题方法探讨
- 名师原创 全国通用2014-2015学年高二寒假作业 政治(一)Word版
- 北航《建筑结构检测鉴定与加固》在线作业三
- XX县卫生监督所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小学四年级观察作文经典评语
- 浅谈110KV变电站电气一次设计-程泉焱(1)
- 安全员考试题库
- 国家电网公司变电运维管理规定(试行)
-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稿征求意见提纲
- 教学秘书面试技巧
- 钢结构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 水利工程概论论文
- 09届九年级数学第四次模拟试卷
- 审题
- 培养
- 实践
- 能力
- 数学
- 实验
- 小学
- 方案
- 研究
- 学生
- 2011年中国氧化锰市场投资预测报告
- 一种集装箱转运系统设计毕业设计
- 2013年高考一轮精选复习测评手册详细答案及解析-语文--广东
- 《祝福》的环境描写及其作用
- 2011C语言习题和答案
- 材料力学问答题
- 炫低姿态(500字)作文
- NTKO控件常见问题以及解决方案整理
- 仪器分析实验--高锰酸钾吸收曲线的绘制
- 理化部分检测设备安全技术操作规程
- 中国矿业大学银川学院专职专任教师攻读硕士、博士学位暂行办法
- 一、路基施工要点
- 试卷B
- 第六章第2节《基因工程及其应用》导学案 (1)
- 幼儿园小班第二学期工作计划
- 毕业设计(论文)要求及题目
- 机动车驾驶证准驾车型对照表 - 图文
- 网上商城购物系统毕业论文(设计)论文正文
- 移动互联网发展状况与我国的战略路径85
- 青海德令哈30MW并网光伏电站运行规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