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科技创新调研报告

更新时间:2023-05-23 15:59:01 阅读量: 实用文档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大学生科技创新调研报告

周功喜 张鑫淼 苏行子 熊红斌 宁波大红鹰学院

摘要:大学生参与科技创新活动是反映高校高等教育是否成功的重要指标之一,由于地方区域、思想观念、重视程度和资金投入等不同,其成果和影响力有明显的差异。本小组调查研究发现,对大学生参与科技创新活动有效、有深度和可持续发展有影响作用的因素有:对科技创新活动的正确认识程度、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的衔接程度、高校和有关合作企业单位的重视程度、物质基础的保障是否到位,尤其是激励机制的是否健全等等,已然影响其不断发展。

关键词: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影响;发展规划;调查

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是指创新知识、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通过教导大学生对专业知识和科学文化的学习、积累、实践和自主创造,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分工合作的“团队”精神,它是高校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将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相结合的优秀人才以及课内学习与课外学习的有机融合的重要途径。近年来随着浙江省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正确认识大学生参与科技创新活动现状,深入分析目前影响大学生参与科技创新活动的诸多因素,对于培养学生的科技意识和创新精神,使学生完善知识结构,提高实践能力,缩短课堂教学与社会实践的距离,提升高校人才培养质量,具有重要的历史和现实意义。

一、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现状

本次调查以宁波市内本科学校为调查样本,总共向6所本科高校的学生和有关学校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组织单位发放问卷445份,回收有效问卷445份,回收率100%。调查统计结果显示:

(一)大学生参与科技创新活动总体发展态势不错1.学校重视程度比较强

根据调查问卷结果显示,宁波市各大高校对于大学生参与科技创新活动的重视程度还是比较高的。有40.13%的同学认为自己的学校对活动一般重视;36.94%的同学认为学校对活动十分重视;7.64%的同学认为学校对活动不重视;15.29%的同学不了解学校对活动的态度。数据表明有接近80%的同学认为学校对于活动的态度还是比较积极的。

2.活动的参与方式多样

宁波市地区高校数量众多,思想观念比较先进,因此大学生参与科技创新活动方式也是多样的。除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外,政府科技部门和科学技术协会、大中小企业和高校等也是积极合作,大力推动科技创新活动的开展,宁波市地区的科技创新活动纷纷涌现。各大高校作为大学生参与科技创新活动的主要场所,通过学校的各个管理部门以及学生社团等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学生科技创新活动,活动的组织形式层出不穷,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组织形式已日趋多样化,见图1。

图 1

3.学生的关注度增强

高校大学生积极关注科技创新活动,通过不同的途径了解到

活动的举办。调查显示,38.73%的学生是通过学校下发的文件了解到;38.73%的学生是通过学校里的社团通知的文件了解到;17.78%的学生是老师的要求了解到;还有4.76%的学生是通过其他方式了解到。从中分析可知,有将近78%的学生是会主动去了解科技创新活动的举办的。可见,大学生科研意识和关注度在增强。

4.学生的参与度比较高

根据调查表明,大学生参与科技创新活动的程度比较高。76.37%的大学生一年参加学校举办的活动次数为1-2次;23.63%的大学生一年参加学校举办的活动的次数为2次以上;其中31.75%的同学参加了校级活动;51.11%的同学参加了市级活动;14.29%的同学参加了省级活动;2.86%的同学参加了国家级活动;从参赛的级别和参赛活动的数量比例上来看,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参与度还是比较高的。

(二)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发展不平衡1.大学生的努力程度有待提高

尽管大学生参与科技创新活动的程度比较高,但是自身努力的程度还有待提高。往往在一个团队中会有一些“打酱油”的队员存在,他们只是挂个职,在实际的活动中确实不出力的,这就导致了一个团队的效率大大降低,甚至会影响一个团队的和谐。还有17.78%的大学生是在老师的要求下才参赛,并非自愿,这就容易导致完成参赛作品时不尽心尽力,容易敷衍了事。

2.大学生科技创新水平还需要提高

调查显示,大学生参与科技创新水平有待提高。只有17.15%的学生参加过省级以上的比赛;82.85%的大学生只是在学校或者市级比赛。尽管参加比赛的人数不少,但是参加高级别比赛的大学生人数相对而言还是相当少,具备高水平的创新作品不多,创新意识方面不是特别强,创新能力不够强,创新水平有待提高。

3.专业之间差异明显

根据调查统计结果表明,当前不同专业的大学生参加科技创新活动有明显的差异。72.06%参加活动的大学生是理科类的;20.32%参加活动的大学生是文科类的;7.62%参加活动的大学生是艺术类的。从学科、专业种类上看,理工科类的学生科技创新活动参与情况明显要多于文科类和艺术类学生,理工科专业学生在创新思维、作品设计、产品制作、流程管理等方面有专业优势。

(三)大学生参与科技创新活动的影响因素分析1.对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正确认识程度偏差

在参与科技创新活动过程中,其正确的价值观念起着非常大的指导作用,它会影响人们以什么样的方式和哪种程度的努力去完成科技创新活动。毫无疑问,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不管是对大学生,还是对高校都具有重要意义。然而,大学生参与科技创新活动有几大不正确的表现:追求论文数量、科技奖励,为了早一步发表论文伪造数据,成果不够创新,论文不够严谨等等,在大学生参与科技创新活动中普遍存在。其导致的后果是相当一部分

参与科技创新活动的大学生没有耐心进行长期的系统性的研究,

>才智

/164

稍有阶段性成果就匆匆忙忙结题、发表论文,这些目光短浅的行为既难以保证科技创新活动的突破性成果的产生,也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大学生对科技创新活动的功利性追求的不良风气的滋生。如少数大学生认为自己的创新成果一经发表,或在大学生科研创新比赛中获一些奖项,或被公司看中,不但自己的名气可以增加,还可以从中得到一定的金钱,名利双收。还有一些学生抱着一种急功近利的心态,想利用科研成果走向成功的捷径,为自己的考研和工作提供便利。这种认识上的偏差,是影响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深入开展的观念因素,见图2。

4.物质保障不到位

大学生开展科技创新活动的重要保障必须由一定的资金支持、满足需求的试验设备和提供固定的交流场所等等因素构成。目前,各大高校对于创新活动的支持还不是特别的给力,在资金和试验设备的投入还不是很充足,特别是指导老师队伍的建设不管是在数量还是质量上都不能满足学生群体的需要。学生科技活动经费来源主要依靠学校专项拨款,但是资金有限,不能满足大部分需要展开广泛研究调查的需要。这些物质保障条件的不到位,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学生科技创新活动数量与质量的提高,是影响大学生参与科技创新活动的重要因素。

结论

在社会对具备创新意思和创新能力的优秀人才的巨大需求的前景下,宁波市大学生参与科技创新活动的发展态势是良好的,但是又存在诸多问题。这就需要宁波市政府的大力支持,提供信息和资金支持,牵头引导各大高校组织好科技创新活动。;对于学校,加强对大学生的科技创新意识的培养,加强资金和试验设备的保障,推进课程体系改革,增强理论知识与实践的有机统一,建立健全激励机制,鼓励大学生参与科技创新活动;对于教师,要积极引导大学生参与创新活动,改善教学方式,灌输给学生们更多的理论知识;对于学生,要增强自信心,积极参与科技创新活动。还要努力学好专业知识,加强团队协作能力,克服急功近

利的心理,能够耐得下心来,研究出更具有深刻性的成果。

图 2

2.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度不够

如根据调查显示,大部分大学生认为丰富的实践经验会增强创新能力。要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必须将理论与实践充分结合。但目前大部分高校还没有普遍开设专门的创新活动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课程,研讨式教学也尚处于倡导阶段。尤其是随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教学实验条件难以满足正常的教学需求,更不用说满足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培养的需要。学生在实践操作上的次数普遍比较少,大多是是浅尝辄止,很少有深入的去研究下去。在综合性和创新性要求高的实验的开设也比较少。因此,即使大学生们接受老师的理论知识再多,没有经过自己的消化和咀嚼,没有通过实验来训练和吸收知识,理论知识也不可能有效地转化为科技创新能力。这是影响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深入开展的根本因素。

3.科技创新的鼓励机制不健全

根据调查显示,有36.52%的大学生没有参加过任何科技创新活动。而其中大部分学生是认为自己没有创新能力;74.20%的大学生认为自己的创新能力一般;11.15%的学生认为自己的创新能力较差;2.87%的学生认为自己的科技创新能力很差。事实上,大部分人的智力相差不大,往往欠缺的是自信心。各大高校以论文的发表、比赛获奖、专利申请等原有标准来严格衡量大学生科技创新成果,这种激励太过于高标准和苛刻,难以调动广大学生的积极性,无法形成普遍参与科技创新活动的局面,形成不了浓厚的科技创新氛围。除此之外,部分高校仅重视传统的物质精神奖励,没有在更多方面对参与学生加以肯定,如学生的精神奖励,学分的激励,学生的评价设置等等应该要建立一个密切的联系,形成一套系统的创新鼓励机制。

>才智

/165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pgd4.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