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化石历代名人与昌化石 - 图文
更新时间:2024-01-23 17:43: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 昌化石的特点推荐度:
- 相关推荐
六、昌化石文化 (珍闻逸事)
1.毛泽东的昌化石印
毛泽东生前使用印章很少,他的签文、书信、书法手稿墨迹中,落款一般手书其名,但他生前却保留着两方十分珍贵的大号昌化石印章。据介绍,这是北京和平解放后,他的同乡、印坛巨匠齐白石为表示对毛泽东的崇敬之情,委托当时接管中央美术学院的军代表、诗人艾青转交的,现存放于中央档案馆。这两方印章均是齐白石精心刻制的。印文之一为白文“毛泽东”,之二为朱文“润之”,书体、布局、刀功奔放酣畅,疏密有致,刚健洒脱,集中彰显了齐派篆刻艺术的鲜明风格,深得毛泽东的喜爱。
2.昌化石与中国外交
昌化石曾被选为国礼赠送给国宾,成了国家的“名片”。1972年9月中日建交时,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华,这是中日外交史上的大事。周恩来总理经过郑重考虑,决定选昌化石作为国礼赠送来访的田中角荣和随同来访的外务大臣大平正芳。北京“荣福斋”和上海市工艺品进口公司根据外交部的示意,精选昌化鸡血石印石两对。赠给田中角荣的的一对昌化鸡血石对章,单方印高10厘米,面2.7厘米见方,血色鲜红似云彩,命名“红云图”。其中一方由上海著名篆刻家刘友石先生刻“田中角荣”四字。从此,不公掀开了中日关系新的一页,而且在日本掀起了“昌化鸡血石热”。
两年后,邓颖超同志访问日本,又选定一对单方印高10厘米、面4厘米见方的藕粉冻昌化鸡血石对章,作为国礼,赠给日本友人。
1986年夏,美国总统里根访华,中国方面特别准备了昌化冻石作为国礼。这是一方透灵的冻彩石方章,印高8厘米,面3.5厘米见方,由上海篆刻家刘友石先生用中文篆刻“罗纳德里根”印文。里根见到这枚蕴藏着中华文化内涵的昌化石印,十分高兴,特致函刘友石先生表示感谢,并寄来他在总统办公室的照片。答谢信的大意是:“谢谢您的关怀和技艺,我赞赏您的亲切和友谊。最好的祝福。里根。”
美国总统里根1986年寄给刘友石先生的答谢信和他在总统办公室的照片,在照片上还亲笔签名。右上图上方为刘友石给他刻的印章拓样和印文,下方为里根答谢信原文。
1
3.神采飞扬的皇印“乾隆宸翰”
以昌化石为材质的皇印“乾隆宸翰”,是清乾隆诸多宝玺中最为精美的。此印通高l 5.2厘米,面8.4厘米见方,制于清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作者卫承芳,河南人,定居江苏扬州,活动于江浙一带,是清代雕刻名师。飘洒于印材周身的鲜活鸡血红和多彩伴生的温润透灵质地,为他施展高超的才艺提供了绝妙的用武之地。作品取材于乾隆南巡时畅游西湖的迷人景致,巧妙地利用红、黑、黄、白、青等色,随形雕制了荷花丛中双鹤漫步,池中鸳鸯交颈,水底鱼儿嬉耍,花间叶面蜻蜒、青蛙、螃蟹、蜘蛛等鸟虫飞舞跳跃,生机盎然,使人自然地联想起江南水乡“莲叶荷田田”的自然美景。荷池岸边的岩石上刻有三处边款,其中一款云:“莲塘三十里,四面起清风。鸳鸯飞不去,只在藕花中。己卯目过西湖,见荷花烂漫,摹之于石,以博大雅一哂云尔”。这些边款更使画面神采飞扬,雅趣倍增。印面刻汉字阳文“乾隆宸翰”。展现了作者擅长立刀法的篆刻技艺,达到了相当高的艺术水准。整个作品设计新颖独特,雕琢细腻,形象生动传
2
神,被誉为“巨灵妙手,小幅丹青”。此宝玺作为皇帝闲章,常钤诸御笔书画,是乾隆帝使用得最多的印章之一。
据传,此印材是西天日山禅源寺住持献给乾隆的贡品。当年清高宗首次南巡至西天日山,赐禅源寺御笔木刻《心经》一卷。住持感激万分,精心准备了昌化鸡血石珍品进贡。高宗如获至宝,龙颜大悦,遂敕封为“国宝”。清乾隆九十九年(1784年),清高宗第六次南巡至西天目山,再赐禅源寺石刻《无量寿经》两卷,以示对寺院的谢意。
4.昌化石与清代帝后
清代,昌化石被列为宝玉石名品,更被皇室重视,历朝帝后爱
选昌化石做玺。其中清乾隆帝除“乾隆宸翰”宝玺外,还取昌化石随形雕苏轼《赤壁赋》文意的方形玺。此印通高11.9厘米,面6.9厘米见方,取《尚书·大禹谟》之语“惟精惟一”为治民之法、修身之道,阴刻篆书于玺面,与“乾隆宸翰”相配,钤诸御笔书画。
3
清嘉庆选用质呈栗黄、温润亮丽、“鸡血”如丝如缕的方形玺,因势雕刻龙云纽。通高14厘米,面7.1厘米见方,取《尚书·益稷》“惟几惟康”之语,为治世之要道,篆书阴刻于玺面,意在垂诸万世,并作典范谋略训词告诫下臣,共昭法守。
清咸丰取“鸡血”红的吉祥之兆,选用昌化鸡血石中的两方“大红袍”刻制年号玺。其中的“咸”字玺,圆形面径4厘米,高15.7厘米,阳文刻之,配有万字回纹;“丰”字玺,方形,4厘米见方,高15.7厘米,阴文刻之,亦配有万字回纹。两玺一圆一方,一阳一阴,连珠组合使用。
4
清同治用昌化石制成两枚“连珠玺”;一枚宽1.1厘米,长2.7
厘米,高5.3厘米,两珠面分别为1.1厘米见方,随形光素,一阳一阴篆书刻“同治”、“敬书”于玺面,印身墨书“昌化石”三字;另一枚,宽1.1厘米,长2.8厘米,高5.6厘米,两珠面分别为1.1厘米见方,随形光素,一阴一阳篆书刻“同治”、“敬绘”于玺面。 清宣统以昌化石制作光素方形宝玺,通高7.9厘米,面2厘米见方,玺面阴刻篆书“即此是学”,意指帝王应具备的学识和涵养,都要学习。边题为“臣金绍诚敬篆”。
清慈禧是收藏昌化鸡血石最多的一位皇太后。公元1900年,义和团包围紫禁城,她私下命令太监将藏品从体积小、容易搬动的开始,逐渐移出宫,大型的昌化石则利用出殡时,放入棺木,以陪葬物的名义偷运出宫,大部分都运抵她的故乡满洲民间收藏,保管昌化石的清朝命官均改名换姓。现珍藏于宫内的,还有面刻“和神当春”、“怡情悦性”印文的随形方玺等。
5
曾入宫与清末代皇帝伴读过的官吏诉述,他目睹宫中历年纳贡的宝物多得无以计数。1923年,建福宫失火,只抢救出少部分。在论功行赏救火人员时,他看到养心殿上摆满了包括昌化鸡血石雕件、印章、朝珠等两桌子的珍品。可见当年宫中昌化鸡血石藏品之丰盈。
清咸丰年号玺——“咸”、“丰”
6
清同治宝玺之一 “同治”“敬书”之二“同治”“敬绘”
清慈禧宝玺之一 “和神当春” 之二“怡情悦性”
7
清宣统宝玺——“即此是学”
5.明清官吏爱藏昌化石
明清时,昌化石珍品大多藏于皇室,但也有不少地方官吏,尤
其是苏浙闽一带的官吏,被这“国宝”级丽石所动心,千方百计争相购藏。如连江明代尚书吴文华家藏印石数百方,其中昌化鸡血石“大红袍”雕成的罗汉像十八尊,关羽像一尊,十分珍贵。这些藏石几乎逐渐售完,剩下的被叶丈润生所得,友人前往观赏,看得如痴似醉,到了“纵观口讲指画,不知膝之相促”的程度。清侯官县令俞彦文藏印石约一两千方,其中有不少昌化石珍品、名品,被誉为藏石家中之巨擘。苏州的盛杏孙,拥石盈万,多昌化石、田黄石。福州太守李畲藏不少昌化石,可惜久已散失。太守的从子拔可先生的案头置放一对高三寸(约10厘米)方五寸(约16厘米)的大型昌化石章,赏石者称“实为少见”。明清官吏藏品,代代相传,有的保存几百年后,渐渐与世人见面,其艳丽姿色如初,成了旷古珍品。如《书法》1982年第4期介绍明清的“老坑”昌化鸡血石时称:“旧坑石章,存世稀少,名贵异常。嘉定汪氏藏有大量稀世奇珍,现商借明至乾隆旧石章若干纽,用原石制版,以飨读者。”
清昌化鸡血石扁章 清昌化鸡血石方章
8
清昌化鸡血石对章
清乾隆丁巳年(1737年),清宫廷名艺人刻制的昌化冻石“赤壁图”。 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
9
6.沈钧儒的传家宝
已故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沈钧儒先生,是著名社会活动家,
同时也是一位著名的藏石家。他将自己的居室取名“与石居”。室中除了书柜、石架,连窗台上也摆满了石头,这与他素以刚直不阿的禀性是息息相通的。他说:“吾生
尤好石,谓是取其坚。掇拾内所居,于髯为榜焉。”
在他的藏石中,有一方备受沈老珍爱的昌化鸡血石印章,豆青冻地,间有黑花,鲜艳血色布于顶端,孤头,方形似碑,印面刻篆体阳文“政治陇疆”四字。印文为吴昌硕所刻。
此印章原为其叔父沈卫(1898年中状元)于1900年受朝廷委以重任赴任时所用的官印。沈卫,字棋泉,又字兼巢,门生故旧颇多。民国监察院院长于右任和上海“旧闻记者”、“补白大王”郑逸梅是他的学生。晚年以书画为生,因靠科举发迹,获翰林学士身份,笔墨颇受人所重。沈钧儒常将此印章置于案头。
他不只是为着雅赏珍玩,而是用它时时激励自己,奋发进取。后沈钧儒又将此印章传给儿子沈叔平,现已传给沈叔平女儿沈松珍藏着。这方昌化鸡血石印章成了沈家的传家宝。沈家后代受其影响,对昌化石均十分喜爱,时有珍品购藏。
10
7.郭沫若情系昌化石
全国人大常委会原副委员长、大文豪郭沫若曾特别钟情于荣宝斋的一块昌化鸡血石。这是明末清初传下来、色泽如初的藏品,是茶宝斋于20世纪50年代从上海一位收藏家那里购得。石呈扁方形,高15.2厘米,宽9.8厘米,厚3.8厘米,重1624克,质地通灵,血色鲜红,血布四面。荣宝斋把它陈列在接待室的多宝格上,供来访者观赏。郭老每次到荣宝斋,总要对这块昌化鸡血石欣赏一番。他或驻足多宝格前凝视,或取下端着坐在沙发上,反复摩挲,细细品味,从中得到了无穷的乐趣。他多次戏谑地说:“我死后能在这上面刻上‘郭沫若之墓’几个字,就心满意足了。”可见郭老爱昌化鸡血石之深。荣宝斋经理见郭老如此钟爱,便请郭老带回家去把玩。郭老把它摆在书房,日夜相伴。大约过了两年,郭老仍把它送回荣宝斋,对经理说:“这么好的东西,还是放在你这里让大家欣赏好。”后来,这块凝结着郭老爱心的昌化鸡血石,连同郭老的墨宝,成了荣宝斋的珍藏之宝。
8.昌化石与西泠名家
崛起于清乾隆、嘉庆的西泠篆刻名家,对金石学均有较深的研究和造诣;在篆刻治印中汲取历代金石文字精华,孕育变化,开创了“雄健苍古、清刚古朴”的浙派风格,并为清末创立的西泠印社成为
11
“天下第一名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他们对昌化石的应用,可见之于“西冷八家”中黄易、陈豫钟、赵之琛、钱松等诸多昌化石印谱。当年在上海、杭州、江苏、江西、山东一带常见有经营昌化石的商人,这为他们获得昌化石印材提供了方便。他们所刻的昌化石印章大多为地方官吏、名士、名僧所有,这为昌化石文化在社会上层的传播,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9.吴昌硕·昌化石·中日印文化交流
印文化交流是中日文化交流的一个重要的内容。双方文化界都互有自己的知交。昌化石作为中国“印石三宝”之一,与其他印石一起,为中日文化交流架设了桥梁。
杰出的艺术大师吴昌硕(初名俊、俊卿,字仓硕,号苦铁、老缶)
12
是近代中日印文化交流的中坚力量。他十四岁就从父刻印,二十七岁便成就了《朴巢印存》印谱,四十岁之前打下了扎实的艺术创作基础,五十岁以后达到了创作顶峰,形成了吴派印风体系。他在艺术生涯的早期就爱选昌化石印材进行创作。其中最受他宠爱的是一方8.2厘米高、2.3厘米见方的昌化羊脂冻鸡血石方章。此印是他三十三岁时刻制的。此时他往返于沪苏杭一带,师从名家研文习画,是他最 勤奋苦练的岁月。此印顶脚两面篆刻,一为阴文“仓硕”,二为阳文“俊卿之印”,两面组合使用,“以便行箧携带”,随时可钤用。这足见他对这枚印章的喜爱程度。
吴昌硕在诗、书、画、印四结合的艺术生涯中,将昌化石等印材的艺术构成提升至新的审美意境,传至日本,影响十分深远。九十一岁高龄的日本篆刻家协会理事长梅舒适先生,还特地撰写了一篇记述吴昌硕作品收藏经历的论文,再渡重洋,到西冷印社举办的2005年“印学峰会”进行交流。日本书法篆刻家松仓晴海十分喜好吴昌硕的书画篆刻艺术,并有频繁的互访、交流。1999年,当吴昌硕纪念馆落成开馆时,松仓晴海特意将自己珍藏多年的昌化鸡血石方章,作为珍贵礼品,赠送给吴昌硕纪念馆永作纪念,他本人还被光荣地聘任为该馆馆员。在日本像梅舒适、松仓晴海这样的重量级文化名人对昌化石都有着不同凡响的情缘。
13
吴昌硕用的昌化鸡血石方章 吴昌硕自用昌化羊脂冻鸡血石两面印方章
10.昌化石与齐白石
20世纪著名画家、书法家、篆刻家齐白石,名瑛,小名阿芝,字萍生,号白石翁、老萍等,是中央美术学院名誉教授,曾任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等职,被授予“中国人民艺术家”、“世界文化名人”等荣誉称号,并曾荣获世界和平理事会国际和平奖。他生前十分喜爱昌化石,常选用昌化鸡血石和昌化冻石篆刻,是利用昌化石较多的一位名家。他不仅自己常选昌化石印材进行篆刻,而且选昌化石印章赠送他所崇敬的毛泽东主席和自己的挚友。1995年香港一家拍卖公司一次就拍卖成交了齐白石篆刻的昌化鸡血石印章十二枚。齐白石对昌化石的器重,大大提高了昌化石文化的影响力。
14
齐白石篆刻昌化石印谱选
11.叶浅予的昌化石梦
画家叶浅予自青年时代领略到昌化石的诱人风采以后,便深深地爱上了它,总想有一天能到产地亲眼看看这块宝石的产出状况和原石的真实面目。这似乎成了他梦寐以求的事。
1934年,杭徽公路通车不久,他自安徽东行至天目山,想畅游天目山以后再转程到昌化石产地去。但因那里未通公路,从昌化起程还需步行50公里崎岖山路才可到达,故未能成行。
五十年后,1984年的盛夏,叶浅予第三次来到天目山。可此时的他已是年近古稀的老人了。他躲进“大树王国”的清凉世界,不仅
15
仅是为探幽避暑,而是想完成自己的“回忆录”以后,再去看看昌化石原石,实现他年轻时的梦想。
8月17日,天气炎热。他不顾疲惫,也不怕37摄氏度的高温,要出去“拜访”昌化石了。临安县旅游办公室的同志见他如此痴迷的样子,便备车陪他去县工业供销公司参观昌化石。公司经理热情地接待他,端出一盒盒鸡血石,请叶老品赏。他端详着每块方章,喃喃地说:“不错!不错!”但是,叶老雅兴未尽,执意要到昌化石产地去探访个究竟。他说:“我想要看的是昌化石的坯料,看看是如何模样。”
第二天早晨,天气阴霾迷茫,下着毛毛细雨,陪伴的人有些犹豫,可叶老并无怯意。他和陪伴的人乘越野车,沿着蜿蜒曲折的山区公路到了昌化石产地上溪乡。乡政府领导向叶老作了一番介绍后,便领着他到玉山村一位姓邵的石农家里。主人毫不顾忌地把自己采得的一块手掌大的半成品拿了出来。这是一块色泽艳丽、质地透明的鸡血石。叶老端在手里,细细品味。他说最好能看原坯,主人又从楼上背下一块43公斤重的鸡血石原石让叶老观赏。“如此大的鸡血石,确是少见,少见!”叶老赞不绝口,随即取出画册和笔,将这块鸡血石的形状、血路、花纹细细地描绘了下来,成了他的素描作品。同时坐在鸡血石旁让随行的同志摄像,永存留念。这时,主人又端上热气腾腾的老南瓜,这又中了叶老的下怀。他大块大块地吃了起来,边吃边说:“今天有幸,不仅大饱眼福,还大饱口福,此行终圆了我的昌化石梦!”
16
在产地欣赏昌化鸡血石的叶浅予先生
12.半方图石的父母官
清康熙五十八年(1719年)到任的昌化石产地知县,名方城,望江举人,江南名士。他喜好典籍,钟爱昌化石,在任三载,不贪婪多占,仅以半方昌化石图章而满足。这半方图石镌刻着他的名字,也镌刻着他清正自律的好名声。《昌化县志》这样记载他“日坐三堂,左列文卷,右列图史,民有事不拘告期听自诣案前呈诉,理歉者斥之折服而退,直者即为审判,案无留牍,勘断单骑往不犯民秋毫,暇即披吟典籍,与邑士子讲学,孜孜不倦,革除漕粮积弊,民甚德之,卸任日攀辕者遮道,各里社词皆供长生禄位。”他告别昌化父老时留七绝一首:“三年幸得返吾庐,投砚高风愧不如,检点衙斋收入好,半方图石两箱书。”诗意见证了这位父母官的高尚品质,以及昌化石在他心目中的珍贵程度。
17
13.鸡血石换状元
明朝永乐年间,京城里传出一件怪事:廷试结果,状元是孙日恭,榜眼是邢宽,可后来金榜公布时,状元是邢宽,孙日恭却成了探花。到手的状元丢了,孙日恭岂肯罢休?一张状纸告到刑部。上云:新科状元邢宽,廷试结果是榜眼,他用钱买通主考官李大人,上报时李大人改动金榜,才做了状元……邢部见状纸是状告新科状元邢宽的,不敢怠慢,便着手调查。可调查来调查去,也没调查出结果来。
原来,李大人果真笑纳了邢宽偷偷塞给他的一块祖传佩玉鸡血石。他手捧鸡血石,乐呵呵笑个不停。笑过之后,他又担心起来:廷试结果已经出来,如自己擅自改动名次,日后若是被皇上知道,岂不要脑袋搬家?倘若不帮邢宽,又舍不得那块鸡血石。李大人绞尽脑汁谋算了一宿,天亮之前,总算想出了一个不是办法的办法:他将那份上报的小金榜,重新抄了一份。粗看与原件无异,细看才能辩认出来是做过手脚的。
翌日,李大人把小金榜送到永乐皇帝那里。永乐皇帝喜滋滋地展开来看,看着看着,脸上的笑容僵住了,因为他看到头名状元的名字叫“孙暴”。永乐皇帝之所以能做这个皇帝,是他从北京打到南京,从侄子建文帝手里夺得皇位的。登基后,永乐皇帝排除异己的手段极其残忍,连永乐皇帝自己也感到自己是个“暴君”,所以,他特别忌讳那个“暴”字。此刻,他见头名状元名叫“孙暴”,便眉头一皱,朱笔一挥,就把“孙暴”勾掉了。当他看到榜眼的名字叫邢宽时,眼睛一亮,脱口说道:“邢宽,刑政宽和,好!”就这样,鬼使神差,因
18
为名字的关系,头名状元变成了探花,原先的榜眼却做了状元。
然而,这些情况孙日恭一点也不知晓,他滞留客栈,怀揣状纸,准备拦轿告御状。这天,与孙日恭关系密切的副主考谭大人来客栈找孙日恭,告诉了他状元换成探花的真相。事已至此,孙日恭也只得作罢。
再说,邢宽做了头名状元,就来李府叩谢主考官李大人。李大人将邢宽带到书房,悄声说:“邢大人,这头名状元来之不易,日后可要好自为之,以不辜负老夫的期望!”邢宽答应着,倾身上前,小声道:“学生听说,学生之所以能做头名状元,是皇上误将孙日恭看成了‘孙暴’之故,不知真假?”李大人阴沉地一笑,道:“你以为你的状元是皇上看走了眼,捡来的?世上哪有这等好事,实话告诉你吧,那是老夫故意将‘日恭’二字写得贴近,像煞‘暴’字,皇上才中了计!”邢宽虽是一时得意,但在暴君之侧,如临深渊,如履薄冰。据说这个冒牌状元后来的日子也并不好过。
14.“石痴”胡柏年对昌化石的迷恋
胡柏年,又名胡柯亭,善书法,爱收藏书画、字帖、金石碑碣拓品,并有很高的鉴别真伪的功夫。藏石章尤为他所好。据介绍,他所收藏的石章大约有一千多方,可谓是印石收藏巨擘。其中有相当一部分是质地、色泽俱佳的昌化石印材。他常常独自一人待在书斋里,摩挲雅玩,爱不释手,而且只是欣赏,不予雕刻。他因石悟性,与石为友,抚慰人生,从中觅得无穷高尚的情趣。天长日久,友人见他如此恋石,便送人一个“石痴”的雅号,他笑以自慰。
19
15.昌化石与幑杭古道
始辟于宋的微杭古道,于20世纪30年代,由绩溪荆州慈善家胡商岩募资,进行了较大规模的修缮拓展,并勘探、设计、督造“江南第一关”。其父寿六公,乐善好施,于上世纪初修筑长达20华里的荆州西北要道荆勘岭山道,接着又发起修筑更为艰险的竹岭山道,因劳累过度病笃工地。商岩继承父志,决然倾其家产,续修蜿蜒30华里的竹岭山道,继而开筑浪广岭、栈岭、灰石岭、芦塘岭等山道,使之与徽杭古道连通,形成东经唐昌(昌化)古城通向杭、沪,西经文化名城绩溪转向芜湖、屯溪的交通网络。以上大小工程所用资金,均由胡家父子独立出资或主持募资,分文未取国家公款。为此,他们将家中祖辈珍藏的三百多方昌化鸡血石印石变卖,甚至将父母寿礼、儿子婚礼、儿媳陪嫁银两等全部捐出。当年安徽省政府以“一乡善士”和“乐善不倦”匾额褒胡家父子,蒋中正以“积善康民”、监察院长于右任以“乐善好施”旌赠商岩。在商岩父子的慈善义举中,昌化石起了很大的作用。
16.昌化田黄石发迹趣事
昌化石矿区两端的灰石岭,东侧南坡产吕化冻石,两侧北坡产石灰石。1962年,离此五里地的一个挑运石灰石的山农,在南坡山腰半岭村的小溪旁小憩时,看到脚下有一块外包石皮的卵石,觉得与众不同,拾起后对着阳光照了一下,十分透亮。然而这个山农不识宝,认为在溪涧到处都有奇形怪状的石头,不足为奇,自然也不值得珍视,随手扔于溪中。殊不知,这一扔就扔掉了千万元财富!三十年后,他
20
看到同样的石头卖了高价,才明白这是一块很值钱的石头,可是再去寻找就再也找不到了,悔恨晚矣。
1993年,半岭村一个石农,在村旁菜地浇水时,见小溪中一块约20cm×5cm左右的黄石,呈扁圆形,晶莹如玉,十分漂亮,也不知是挑石灰石那个山农扔掉的那一块,还是新发现的另一块。这个石农已经经营昌化石多年,知道这是一块好石头,但并不知道这就是昌化田黄石。是年,一个福州商人在此采购昌化石,发现这块黄石同福建田黄石一样,价值连城,十分惊喜。在交易时,主人讨价两千元,客商没有还价,决定采购。此时,主人想,福建人玩石多年,对此石身价肚明心知,“一口价”认购说明增值余地很大,就坚持不卖了。过了一些时候,这个福州商人不甘心错过这样的好机会,再次到这个石农家以四千元的价格求购,这个石农仍坚持不卖。又过了一些时候,福州商人第三次上门以六千元的价格求购,仍未成交。成事不负苦心人,这个福州商人没有灰心,第四次上门,决心再增几倍的价格也要买定。主人被客商的真诚所感动,但又不愿自己过分吃亏,最后经过讨价还价,以两万四千元的价格成交。这个福州商人转手时赚了一大笔钱。1995年初,又有一个石农路过康山岭,在北坡岭脚捡到了一块在山皮解冻时滚下来的一块小黄石,外包石皮,内质透亮,也被福州商人购走,获得了高额利润。此后这种小黄石价钱的信息迅速传扬开来,出现了“掘黄”热。
17.小九华镇山之宝
在玉岩山西麓仅五公里之遥的安徽省绩溪县小九华山,山峦围
21
列,奇峰峻矗,涧水潆洄,自然风景恰似青阳县的九华山,因范围小而得名小九华山,传地藏王于唐开元年问先在此结庵苦修,后迁至青阳县九华山修行。从明代起,小九华山逐渐将原简陋庵堂依山傍势改建、扩建成地藏殿、银屏寺等建筑,香火很旺,香客甚众,成了浙皖一带有名的佛教圣地。这里的僧人将昌化石精制的佛印视为镇山之宝。此佛印通高5厘米,印面9.2cm×9.2cm,桥纽,材质为昌化石中之藕粉冻巧石,一条约一厘米宽、呈灰褐色的透明活筋绕贯印身。更奇特的是,在活筋中还渗透着隐约可见的鳞片状花纹,如苍龙腾跃,寓意很深,这可能是僧人之所以择用此石的原委吧。在顶部散刻着鳞片浮雕,这可能是为了与活筋鳞片相匹配,强化图纹神韵。印面刻“秉教加持之印”六字的九迭篆阳文。据张布来先生考,“秉教”之义,一曰掌教,二曰传承兹教;“加特”系佛家语,即佛所加被之力,能为众生所摄持,系真言天台等宗所行之秘密修法。香客到此进香,都求盖此佛印,图以吉祥平安。
“文革”中,小九华山佛像被毁,佛殿等古迹被拆,昌化石佛印亦从此湮没,不见踪影。1998年后,沟通安徽绩溪至浙江临安的公路横贯小九华山东西,长途客车通到了这里,四方游客被小九华山的秀丽风景所吸引,不时到此观光。小九华山所在的荆州乡旧貌变新颜,群众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开发小九华山旅游业、恢复小九华山寺庙佛像提上政府议事日程,一些仁人志士还有投资开发的意向。所有这一切深深地打动了荆州乡的每一个公民,使他们看到了重振小九华山风姿的美好前景。干是,小九华山银屏寺最后一代僧人(1950年
22
还俗)的遗孀,将自己经历“文革”浩劫、秘密精心保护从不示人的昌化石佛印取出面世,再现了镇山之宝。
小九华山昌化石佛印,面刻九迭篆阳文:“秉教加持之印”
18.鸡血石韦驮的“灵性”
据民国时天目山风景名胜管理处总干事介绍,始建于元、复建于明的西天目山开山老殿,曾有三件镇山之宝:一是王羲之的字,二是昌化鸡血石雕成的韦驮佛,三是唐寅的画。昌化鸡血石韦驮佛身高一尺五寸、宽五寸(约30cm×17cm)。据传,这尊佛像,由于采用通灵透亮的鸡血石材质,故特别灵验,进香者众。不知人们是对韦驮的虔诚,还是对鸡血石的痴迷,不时传出有关鸡血石韦驮的神话。其中最为离奇的是,韦驮曾三次显灵,每次都出现一个神秘的小和尚。
一次,开山老殿一个挑运物资上山的小和尚,在山脚一个名叫
23
双清庄的地方,看见一个貌似韦驮像的小和尚,来回悠闲信步,片刻即隐身不知去向。小和尚好生奇怪,心想:莫非韦驮意欲差使我这个小和尚传个信息,将殿宇从山上迁至双清庄?如果真的如此,也正合自己的心意,因为从山脚到老殿每趟上下要走十里路,实在太累了。小和尚回到开山老殿禀告老僧。老僧半信半疑,信的是听说韦驮曾经同样显过灵;疑的是或许小和尚贪懒,借机生事,加上迁至山下费用没有着落,故未应允。后来,小和尚另生一计,偷偷地将韦驮抱到双清庄安放在一块巨石下面。时逢雪天,路上留下了他下山的脚印,如果再留下上山的脚印,众僧必另生疑心。于是他将鞋倒穿着上了山。翌日佛事开始,僧人见韦驮不见了,均迷惑不解。在四处寻找时,见大门外仅有下山的脚印。老僧便带着众僧沿着脚印下山寻找。小和尚故作镇静,与众僧一起随脚印来到巨石下,找到了鸡血石韦驮。这才使老僧坚信,韦驮神秘到山下,看来,是到了殿宇迁址的时候了。于是发动众僧下山化缘,在双清庄兴建了韦驮殿。之后朝拜鸡血石韦驮的香火更加旺盛。清光绪十五年(1889年),德宗皇帝以韦驮佛祈雨灵应,御赐“福佑潜城”额悬于寺中。可惜抗战期间,西天日山三件镇山之宝均被日机炸毁。
19.少林寺的镇寺之宝
驰名中外的河南登封少林寺,右有面壁石,西北有面壁庵,是达摩面壁九年之地。北魏太和二十年(496年),佛陀禅师在此建寺。相传佛祖释迦牟尼十九岁,在菩提树下苦苦省悟人生七七四十九天,在各路神仙的点拨下,看破了红尘;悟到了人生真谛;解脱自身的苦
24
惑;云游四方,讲述佛法。他第一次宣讲佛法,便感化了五个在路边恶斗的俗人,使他们弃恶从善,皈依了佛教。此后,他更有信心宣扬佛法,普度众生,死后成了神界至尊的佛教始祖。
佛祖讲法的故事,感动了不少到此的游人。一年,一位虔诚的居士经过精心策划,花巨资采购了一块大型昌化鸡血石原石,切成三片,制成了长324厘米、高65厘米、厚12厘米的大型鸡血石屏风,请石雕名家,用高浮雕技法,塑造了“佛讲阿弥陀经”的故事,送给少林寺,以表达他对佛祖的崇敬。此屏风材质优良,造型生动传神,气势恢弘,参观膜拜者众。寺僧将此屏风与纯金塑造的方丈像陈设在一起,作为少林寺的镇寺之宝。
25
惑;云游四方,讲述佛法。他第一次宣讲佛法,便感化了五个在路边恶斗的俗人,使他们弃恶从善,皈依了佛教。此后,他更有信心宣扬佛法,普度众生,死后成了神界至尊的佛教始祖。
佛祖讲法的故事,感动了不少到此的游人。一年,一位虔诚的居士经过精心策划,花巨资采购了一块大型昌化鸡血石原石,切成三片,制成了长324厘米、高65厘米、厚12厘米的大型鸡血石屏风,请石雕名家,用高浮雕技法,塑造了“佛讲阿弥陀经”的故事,送给少林寺,以表达他对佛祖的崇敬。此屏风材质优良,造型生动传神,气势恢弘,参观膜拜者众。寺僧将此屏风与纯金塑造的方丈像陈设在一起,作为少林寺的镇寺之宝。
25
正在阅读:
昌化石历代名人与昌化石 - 图文01-23
关于高中数学高分特高分的培养方法分析12-05
五行与天干化合的论解05-05
2014年国考行测:高瞻远瞩,整体思想06-10
精益求精 追求卓越 - 图文10-20
混凝土裂缝光纤传感器的试验05-19
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第47号《工作场所职业卫生监督管理规定》08-31
董文汉-右腘窝囊肿03-29
有线数字电视整体转换实施细则2.102-02
淘书乐作文600字07-09
- exercise2
- 铅锌矿详查地质设计 - 图文
- 厨余垃圾、餐厨垃圾堆肥系统设计方案
- 陈明珠开题报告
- 化工原理精选例题
- 政府形象宣传册营销案例
- 小学一至三年级语文阅读专项练习题
- 2014.民诉 期末考试 复习题
- 巅峰智业 - 做好顶层设计对建设城市的重要意义
- (三起)冀教版三年级英语上册Unit4 Lesson24练习题及答案
- 2017年实心轮胎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目录)
- 基于GIS的农用地定级技术研究定稿
- 2017-2022年中国医疗保健市场调查与市场前景预测报告(目录) - 图文
- 作业
- OFDM技术仿真(MATLAB代码) - 图文
- Android工程师笔试题及答案
- 生命密码联合密码
- 空间地上权若干法律问题探究
- 江苏学业水平测试《机械基础》模拟试题
- 选课走班实施方案
- 昌化石
- 历代
- 名人
- 图文
- 中医院处方权授予试卷及答案
- 河北段南水北调道桥施工组织设计
- 基于热电偶的太阳能热水器的设计与制作
- 2018秋福师《幼儿教育科学研究法》在线作业二7
- 2013年湖北省初中语文优质课(作文教学)竞赛教案(1) - 图文
- 嵌入式系统详细介绍解读 - 图文
- 七年级数学上册 1.1 生活 数学 热爱数学素材 苏科版 精
- 用友NC财务报表系统操作步骤
- 软件开发及技术服务协议
- 数据结构课程设计题目及要求(2013)
- 损伤参与度鉴定司法审查及法律适用(最终稿)
- SAP B1基本操作整理
- 生物可降解高分子材料的发展现状与前景综述
- 商学院“越韵我心”暑期实践团总结报告 - 图文
- ps做法 - 图文
- 中国电视剧的 - 中国立场 - 及其海外传播策略
- red hat linux系统的安装过程 - 图文
- 生化总结(王镜岩、最新版) - 图文
- 成立业主大会的申请书等样表
- 浅谈在雾霾天气下如何做好高速公路的安保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