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最新《中国古代文学基础》(补修)部分名词解释、问答题

更新时间:2023-10-02 12:22: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中国古代文学基础》

2015年最新

电大《中国古代文学基础》(补修)部分名词解释、问答题参考答案 一、名词:

历史散文: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的结果出现了散文的勃兴。以记述历史人物的思想活动,历史事件为主的散文是历史散文。其代表作是《左传》,《国语》,《战国策》等。

《战国策》:是战国末年和秦汉间人所纂集的一部历史历史著作,后经汉代刘向汇集整理,共33篇,因为它的内容主要是记录战国时代游说之士的策谋的,故定名为《战国策》,又简称为《国策》。 赋、比、兴:是《诗经》的三种表现手法。赋就是对事物进行直接的陈述描写。比就是打比喻,对事物加以形象的比况,更鲜明地表现了事物的特点,更深刻地揭露了事物的本质。兴就是起兴或发端。一般用于一首诗或一章诗的开端,以引起下面的歌磁。可以起寓意、联想、象征、烘托气氛和起韵的作用。 楚辞:按其名称、本义说是歌辞的意思,是一种具有浓厚地方色彩的新诗体。楚辞是屈原的新创造,但同时受到楚地民间文学——楚声和楚歌及楚国民间巫歌的影响而产生。楚辞作为文体又称为“骚”或“骚体”。

汉赋:赋是一种文体的名称。赋从楚辞发展而来,在汉代正式成立并盛行。文学史上有“汉赋”的专称,主要是指汉大赋。它的体制特点是篇幅宏大,结构巨丽,句式参差不齐,韵散间出,以铺陈叙事为主,“兮”字调基本消失,散文意味较浓,内容多写宫苑、京都、田猎、歌舞的宫廷贵族生活,基本上是歌功颂德的文字,但于曲终奏雅,篇末致讽。

建安风骨:建安时代是我国文学史上成就辉煌的时代之一。“三曹”与”七子”等诗人一方面学习汉乐府民歌,反映社会的动乱和人民的疾苦;一方面歌唱自己的政治理想和抱负,形成一种慷慨悲凉,刚健有力的诗歌风格,在思想和艺术上均有鲜明的特色,后世称为”建安风骨”或”建安风力”。

玄言诗:西晋末年在清谈玄理风气的影响下,出现了玄言诗。玄言以诗谈玄,“理过其辞,淡乎寡味”,成了宣讲玄学义理的抽象枯燥的玄学讲义,只徒具诗的形式而已。玄言诗统治诗坛达百年之久,直至陶、谢的田园诗、山水诗兴起,方从诗坛告退。

初唐四杰:初唐四杰指王勃、杨炯、卢照邻和骆宾王。卢照邻和骆宾王擅长七言歌行,王勃、杨炯擅长五律。四杰的作品上承梁陈,下启沈宋,初步摆脱了南朝绮靡的诗风,扩大了诗歌题材,代表了当时文学革新的前进方向,在诗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高岑:是盛唐诗人高适和岑参的合称,两人同以边塞诗著称,以”悲壮为宗”,以七古见长,表现报国安边,治国安民的壮志和奋发进取的精神,意气豪迈,情辞慷慨,但高适善于暴露现实,笔调严谨,岑参

第 - 1 - 页 共 13 页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pg5d.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