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市凤岗镇金山路升级改造工程K0+000~K0+180段边坡工程地质勘察 - 图文

更新时间:2023-12-16 19:51: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目 录

文字部分:

1、前言 ...................................................................................................................1 2、场地工程地质条件 ...........................................................................................3 3、岩土层评价 .......................................................................................................6 4、边坡稳定性分析评价 .......................................................................................6 5、 结论与建议 ......................................................................................................6

附图:

1、勘探点平面布置图(1幅) 附图1 2、工程地质剖面图(1幅) 附图2 3、钻孔柱状图(3幅) 附图3

附表:

1、钻孔一览表 附表1 2、标准贯入试验统计表 附表2

附件: 土工试验报告 岩石单轴抗压强度报告 水质分析报告 易溶盐分析报告 钻孔岩芯照片

东莞市凤岗镇金山路升级改造工程 K0+000~K0+180段边坡工程地质勘察

1、前言 1.1工程概况

东莞市凤岗镇金山路升级改造工程全长约500米,位于东莞市凤岗镇,北接凤清路,南连三联路。

受北京特希达交通勘察设计院有限公司东莞分公司的委托,我院承担了其东莞市凤岗镇金山路升级改造工程K0+000~K0+180段道路南侧山体的工程地质勘察工作,本次勘察范围全长约180m。本次勘察钻孔布置由甲方布设,共计布孔3个。钻孔的具体位置见勘探点平面布置图(附图1)。

1.2勘察目的及要求如下:

①查明沿线各地段的地质构造、岩土类型、性质及其分布;

②查明沿线各地段路基的湿度状况,提供划分土基干湿类型所需参数;

1

③查明沿线各地段的地下水情况及侵蚀性,地表水来源及排水条件,论证地下水、地表水对路基稳定性的影响;

④查明沿线地段不良地质现象的成因、类型、性质、空间分布、发生和诱发条件、发展趋势及危害程度,论证对路基稳定性的影响程度,并提出计算参数及整治措施的建议。

1.3完成工作量情况

接受勘察任务后,我院于2015年06月14日选派一台XU—100型轻便钻机,采用冲击及回转钻进方法进行野外施工,于06月18日完成野外工作,共完成工作量如下:

① 完成勘察钻孔3个,累计工作量71.90m。 ② 取土样3组,水样1件,岩样3组。 ③ 进行标贯试验共14次/3孔。 ④ 野外观测水位3次/3孔。

土工试验、水质分析、抗压试验均广州工立质量检测有限公司完成。钻孔坐标由委托方提供,现场钻孔位置由我院采用全站仪现场放置,高程采用黄海高程系。

1.4本次勘察采用国家标准有:

1)、《公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JTG C20-2011) 2)、《市政工程勘察规范》(GJJ56-2012)

3)、《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 50021-2001(2009年版)) 4)、《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G D63-2007) 5)、《公路土工试验规程》(JTG E40-2011) 6)、《公路工程石料试验规程》(JTJ050-94)

2

7)、《工程岩体试验方法标准》(GB/T50266-2013) 8)、《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 9)、《原状土取样技术标准》(JGJ 89-92)

10)、《土工试验方法标准》(GB/T50123-1999(2007版))) 11)、建设部2002年115号文《建设工程勘察质量管理办法》 12)、国务院第349号令《地质资料管理条例》

13)、交通部1996年《公路工程基本建设项目设计文件图表事例》 1.5地形地貌

场地位于东莞市凤岗镇,原始地貌为丘陵地貌,坡体植被较发育,山体总体坡度10~25°。现场经挖填改造,局部位置因现场挖方形成陡坡,坡高8~12m,坡度60~70°。场地位置基本平坦,交通、施工均较为方便。

1.6气象情况

场地所处的东莞地区靠近北回归线,属亚热带季风性气候,夏季较长,冬季短暂,年平均气温20.5℃,日极端最高气温39.6℃,日极端最低气温-5℃,年平均降雨量1695.0mm,雷暴天气入夏后逐渐增多,8月份高峰,全年均可建筑施工。

2、场地工程地质条件 2.1 场地土地层岩性

据钻探揭露,各层岩性如下: 第(1)层 残坡积层(Qdl+el)

粉质粘土:褐黄色、灰黄色,稍湿,硬塑~坚硬。成份以粉粘粒为主,分布较均匀。韧性一般,干强度中等。顶部0.2m夹大量植被残留物。

局部分布,仅在第ZK2,ZK3号孔一带可见;最薄处为3.50米,见于ZK2号孔;最厚处为7.80米,见于ZK3号孔;平均厚度为5.65米;层面最

3

高处标高为45.43米,见于ZK2号孔;层面最低处标高为45.02米,见于ZK3号孔;平均标高为45.23米。

该层进行标贯试验3次,详见附表2。

该层取土样3个,属中低压缩性土,详见《土工试验报告》。 第(2)层 侏罗纪粉砂岩(J)

第(2-1)层全风化粉砂岩:灰黄色、褐黄色。岩石中大部分矿物成份已完全风化成粉粘粒状。岩芯呈土柱状,水冲易散,夹杂少量砾石,直径≤5mm。合金钻头干钻易钻进。顶部0.2m夹大量植被残留物。

全场地分布;最薄处为0.80米,见于ZK3号孔;最厚处为2.80米,见于ZK2号孔;平均厚度为1.77米;层面最高处标高为41.93米,见于ZK2号孔;层面最低处标高为37.22米,见于ZK3号孔;平均标高为39.05米。

该层进行标贯试验2次,详见附表2。

第(2-2)层强风化粉砂岩:紫红色。岩石中矿物成份已大部分风化成粉粘粒状。风化裂隙极发育,岩芯呈半岩半土状,局部夹少量未完全风化岩块,锤击易碎,合金钻头可钻进。底部夹较多未完全风化岩块。

全场地分布;最薄处为8.80米,见于ZK2号孔;最厚处为22.40米,见于ZK1号孔;平均厚度为12.90米;层面最高处标高为39.13米,见于ZK2号孔;层面最低处标高为28.63米,见于ZK2号孔;平均标高为35.12米。

该层进行标贯试验9次,详见附表2。

第(2-3)层中风化粉砂岩:紫红色,粉砂质结构,中~厚层状构造。粉砂碎屑主要由石英、长石组成。泥、铁质胶结,胶结程度一般。节理裂隙较发育,岩芯多呈短柱状、碎块状,锤击声哑,较易击断。合金钻头钻进困难。RQD=30~40。

全场地分布;未揭穿;已揭露层面最高处标高为29.33米,见于ZK2号孔;层面最低处标高为13.91米,见于ZK1号孔;平均标高为22.22米。

4

该层取岩样3组,其干燥单轴抗压强度为7.15~10.75MPa,平均值frm=9.29Mpa。建议取岩石抗压强度标准值frk=8000kPa。

2.2场地土物理力学性质

据标贯试验、土工试验、岩石抗压试验和规范给定值及结合本地实践经验综合分析,得出场地内各土(岩)层物理力学性质推荐采用值:

地基土(岩)承载力特征值(fak)推荐采用值 表1

岩 性 层 序 fak( kPa ) 粉质粘土 ① 240 全风化粉砂岩 强风化粉砂岩 ②-1 400 ②-2 850 中风化粉砂岩 ②-3 2500 边坡岩土物理力学参数表 表2

岩土类型 ① 粉质粘土 ②-1 全风化粉砂岩 ②-2 强风化粉砂岩 ②-3 中风化粉砂岩 天然重度 kN/m3 22.67 23 25 28 凝聚力(c) kPa 25.13 30 100 200 内摩擦角 (°) 15.87 18 20 30 基底摩擦系数 0.30 0.35 0.40 0.50 开挖坡率 1:1.25 1:1.00 1:0.75 1:0.50 2.3 场地地下水概况

据钻探揭露,场地地下水主要赋存于第四系土层孔隙及侏罗纪粉砂岩裂隙中,场地地下水以上层滞水为主,水量中等~贫乏。地下水主要由大气降水、地表水体渗入补给,向低洼处迳流;地下水环境类别为Ⅱ类。勘察期间测得地下水位在4.30米至6.50米之间,标高在33.71米至39.12米之间。取钻孔水样1个,分析结果表明,地下水水质类型为HCO3·Cl—Ca·(K+Na)型水,场地地下水对砼及砼的钢筋具微腐蚀性,对钢结构具微腐蚀性。

2.4场地稳定性

拟建场地位于东莞市凤岗镇,据区域地质资料,该场地新构造运动微弱,无大的构造断裂存在,区域稳定性好,无不良地质构造活动迹象。场地地势

5

开阔,自然环境条件优越,地形总体平坦。场地内无暗藏的河道、沟浜、墓穴及地下管网分布,不存在影响拟建建筑物安全的不良地质作用,属可进行建设的一般地段,适宜工程建设。

拟建场地基底岩石为侏罗纪粉砂岩,本次勘察未发现活动构造及不良工程地质作用,场地稳定,该场地适宜建筑。

2.5 地基土的均匀性评价

勘察场地范围内,地层分布较均匀,持力层顶面起伏较大,属不均匀地基。

2.6地震效应

据国家标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东莞市位于地震基本烈度6度区,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设计地震基本加速度值为0.05g,场地特征周期为0.45s。

3、岩土层评价

①粉质粘土:工程性质较好,属中低压缩性地基土,是良好的基础持力层;

②-1全风化粉砂岩工程性质较好,是良好的基础持力层; ②-2强风化粉砂岩工程性质较好,是良好的基础持力层;

②-3中风化粉砂岩工程性质较好,是良好的基础持力层,但因埋藏较深(H>19m),对工程影响较小。

4、边坡稳定性分析评价

根据该边坡工程地质、水文地质特征结合本次工程地质勘察结果,K0+000~K0+180段边坡整体为基本稳定边坡,主要破坏形式为土体滑塌。但场地后续开挖施工需按相关规范进行,避免因不安全施工造成边坡失稳。

5、 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6

1、场地及其附近无断裂通过,无滑坡、崩塌、泥石流等不良地质作用,场地稳定性较好。

2、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2001),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设计地震基本加速度值为0.05g,场地特征周期为0.35s。

3、根据本次勘察结果,查明本边坡主要以局部浅表崩塌变形破坏为主,未形成整体滑移破坏。边坡整体处于基本稳定状态,但应预防后续施工造成边坡失稳。

4、场地地下水对钢筋混凝土中的钢筋无腐蚀性,对钢结构具有弱腐蚀性。

二、建议

1、建议对本边坡采取护坡与支挡等结构措施处理。 2、建议设计参数按表2取值。

3、建议边坡范围内设立适宜的变形监测系统,结合防治工程进行跟踪监测。

4、边坡支护施工时须严格按相关规范、规程及标准执行,以确保工程质量。场地交通便利,周围为居民区,在施工前应做好安全防护措施,避免施工时对周围造成影响。

7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pfd5.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