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练半小时-2018版高考地理(江苏专用)高频考点精讲 3A专题五高频考点25

更新时间:2023-11-14 11:29: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加练半小时-2018版高考地理(江苏专用)高频考点精讲 3A专题五

高频考点25

一、选择题

读“我国南方某地区地质构造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库区所在谷地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 A.位于向斜顶部容易被侵蚀 B.风力侵蚀作用为主 C.岩层受张力作用容易被侵蚀 D.断层附近岩层破碎易被侵蚀

2.该地区地质构造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 A.地壳运动 B.流水作用 C.外力作用 D.风力作用 【答案】 1.C 2.A 【解析】

1.根据图中岩层弯曲情况,水库库区的岩层向下弯曲,则可知其所在的谷地属于背斜谷,背斜顶部受张力易被侵蚀而成谷地。

2.该处地质构造主要有褶皱和断层,是由内力作用形成的,是地壳运动形成的。 下图为“某地岩层及等高线分布示意图”(单位:米)。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3.该地地质构造及地表形态是( )

A.背斜,山脊 B.向斜,山脊 C.背斜,山谷 D.向斜,山谷

4.形成该地地表形态的主要地质作用是( ) A.地壳运动 B.火山地震 C.搬运作用 D.沉积作用 【答案】 3.D 4.A 【解析】

3.该处岩层两翼老,中间新,是向斜;等高线向高值处凸出,判断该地地表形态是山谷。 4.该地地表形态属于“向斜成谷”,主要是受地壳运动的影响而形成的。 读图甲与图乙,回答下列问题。

5.图甲的①②③④四处中,与图乙所示的地壳运动最相符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6.图乙所示地壳运动最可能形成( ) A.海沟 B.海岭 C.褶皱山 D.裂谷 【答案】

5.B 6.D

【解析】试题分析:

5.由图乙可知图中表层地壳断裂陷落,形成裂谷,属于板块生长边界;结合世界板块分布可知,图甲中①地位于地中海沿岸,是消亡边界;②地位于东非裂谷带,是断裂陷落的裂谷,是生长边界;③地是生长边界,但没有形成裂谷;④是消亡边界,故选项B正确。 6.海沟、褶皱山是消亡边界的地形;海岭形成在大洋底部,没有地壳陷落,是岩浆冷凝形成的;结合前面分析已知图乙所示的板块生长边界,底层板块向两侧张裂开因而形成裂谷,故选项D正确。

【考点定位】本题考查板块构造理论,生长边界、消亡边界及主要地形。

【知识拓展】板块之间或板块内部出现张裂时形成的边界称之为:生长边界;板块之间相互挤压时形成的边界称之为死亡边界或消亡边界;生长边界:大陆板块与大陆板块--裂谷,如东非大裂谷;海洋板块与海洋板块--海岭,如大洋中脊;海岭是海底分裂产生新地壳的地带,是板块生长扩张的边界。消亡边界:大陆板块与大陆板块--高原、山脉,如青藏高原、阿尔卑斯山;大陆板块与海洋板块--岛链、山脉、海沟,如千岛群岛、安第斯山脉、马里亚纳海沟。

某地质勘探小组在自西向东水平距离各相差500米的A、B、C三地对某沉积岩层进行探测,尽管当地潮湿、黏稠的红色土壤给探测带来了不便,但该小组还是得到了下表中的简单数据,其中的沉积岩埋藏深度是指岩层距离地面的垂直距离。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地点 海拔(米) 某沉积岩层埋藏深度(米)

7.该区域可能属于( )

A.向斜谷 B.背斜谷 C.向斜山 D.背斜山 8.该区域最可能位于( )

A.东北地区 B.华北地区 C.西南地区 D.江南地区 【答案】 7.D 8.D

【解析】试题分析:

7.根据表格数据中三地的海拔高度,该区域地貌类型可能是山谷,C、B错。根据到达某沉积岩层的埋藏深度,分布该地地质构造应是岩层向上凸,是背斜构造。可能属于背斜谷,D对,A错。

A 500 421 B 250 3 C 600 412 8.该区域位于我国,根据地貌海拔高度分析是丘陵地形,土壤潮湿、黏重的红壤,应是我国江南丘陵地区。该区域是亚热带季风气候,优势农作物最可能的是茶叶,D对。苹果、棉花、大豆生长在温带,是温带作物,A、B、C错。

考点:地质构造与构造地貌,区域地理特征,主要作物类型。 下图中的阴影部分被称为“地球的伤痕”,分析回答下列各题。

9.

A.板块张裂 B.板块碰撞 C.流水侵蚀 D.人类活动 10. A.地垒 B.地堑 C.背斜 D.向斜 【答案】 9.A 10.B

【解析】试题分析:

9.读图,该地是东非大裂谷带,是板块张裂地带,生长边界,A对。板块碰撞地带是消亡边界,形成的是山脉或海沟,B错。流水侵蚀有影响,但不是裂谷形成的原因,C错。与人类活动无关,D错。

10.该处是板块断裂陷落地带,岩层相对与两侧下沉,属于地堑,B对。地垒是板块相对于两侧岩层上升部分,A错。背斜、向斜属于褶皱构造,形成地貌是山岭或谷地,C、D错。 考点:板块构造理念,地质构造和构造地貌。 下图为某地地质剖面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1.关于图示地区各处岩石的叙述,正确的是(双选)( ) A.①处岩石可能发生变质 B.②处岩石可能是玄武岩 C.③处岩石由外力作用形成 D.④处岩石易受重熔再生作用

12.关于图示地区地质作用先后顺序的分析,正确的是(双选)( ) A.岩浆岩的形成早于沉积岩的形成 B.沉积岩的形成早于断层的形成 C.沉积物的形成晚于喷出岩的形成 D.褶皱的形成晚于断层的形成 【答案】 11.AC 12.BC 【解析】

11.仔细读图,①处岩石附近有岩浆活动,可能发生变质作用,A对;②处岩石为侵入岩,不可能是玄武岩,B错;③处岩石为沉积岩,主要由外力作用形成,C对;④处岩石为喷出岩,其喷出地表,要经过地壳运动,深入地下,才能重熔再生成为岩浆,D错。

12.岩浆岩的形成晚于沉积岩的形成,才能侵入或喷出沉积岩,A错;沉积岩在断层处发生位置变动,因此,沉积岩的形成早于断层的形成,B对;沉积物沉积在喷出岩所形成的锥体周围,说明其形成晚于喷出岩的形成,C对;褶皱的形成早于断层的形成,D错。 二、综合题

1.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华山是我国著名的五岳之一,北邻坦荡的渭河平原,南依秦岭,海拔2 154.9米,壁立千仞,以险峻称雄于世。下图为秦岭、渭河平原剖面示意图。

材料二 据考证,现今的渭河平原在地质构造形成后,不仅有黄土堆积其间,更重要的是还有渭河及其两侧支流携带大量泥沙填充淤积其中。这里自古土壤肥沃,灌溉农业发达,是我国重要的农业区。

(1)指出秦岭与渭河平原的岩层相互运动关系。 (2)推测华山的类型并分析其挺拔险峻的原因。

(3)根据上述材料,以渭河平原为例说明地质作用与地表形态的关系。 【答案】(1)秦岭所在岩层上升,渭河平原所在岩层相对下降。 (2)断块山。华山位于秦岭北部,所在岩体相对上升,其北坡是大断崖。

(3)地表形态的塑造是内力和外力共同作用的结果;内力作用使渭河平原断裂陷落形成谷地(低地);外力作用(风力、流水等)将沉积物搬运来填充其中,形成肥沃的平原。

【解析】(1)读图可知,该地区是断层,该处断层的位移以垂直方向为主,相对下降的岩体形成谷地或低地,相对上升的岩体发育成山岭或高地。 (2)由材料一可知,华山位于秦岭北坡,为断块山。 (3)从内力和外力共同作用进行分析。

2.下图示意某区域地质构造。读图,完成下列要求。

(1)说出图示地质构造及判断理由。 (2)描述图示地区各岩层的形成过程。

(3)若图中河流沿岸居民点很少且居民点规模很小,其地质原因是什么? 【答案】(1)断层。 岩层沿河流沿线附近发生断裂,并且产生错动位移。

(2)岩层f、e、d、c按顺序沉积;在岩层c沉积后,岩浆沿断层侵入形成b岩层;最后岩层a沉积。

(3)位于断层线一带,多地质灾害。

【解析】(1)参照图例,从同一岩层的连续状态即可观察得出图示地质构造为断层。 (2)沉积岩具有明显层理构造,按顺序从下向上沉积;b岩层没有层理构造特点,分布于断层顶部并且不呈喷出岩的火山锥形态,应为侵入岩。

(3)河流在断层线上,地壳运动活跃,多地震、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

(1)指出秦岭与渭河平原的岩层相互运动关系。 (2)推测华山的类型并分析其挺拔险峻的原因。

(3)根据上述材料,以渭河平原为例说明地质作用与地表形态的关系。 【答案】(1)秦岭所在岩层上升,渭河平原所在岩层相对下降。 (2)断块山。华山位于秦岭北部,所在岩体相对上升,其北坡是大断崖。

(3)地表形态的塑造是内力和外力共同作用的结果;内力作用使渭河平原断裂陷落形成谷地(低地);外力作用(风力、流水等)将沉积物搬运来填充其中,形成肥沃的平原。

【解析】(1)读图可知,该地区是断层,该处断层的位移以垂直方向为主,相对下降的岩体形成谷地或低地,相对上升的岩体发育成山岭或高地。 (2)由材料一可知,华山位于秦岭北坡,为断块山。 (3)从内力和外力共同作用进行分析。

2.下图示意某区域地质构造。读图,完成下列要求。

(1)说出图示地质构造及判断理由。 (2)描述图示地区各岩层的形成过程。

(3)若图中河流沿岸居民点很少且居民点规模很小,其地质原因是什么? 【答案】(1)断层。 岩层沿河流沿线附近发生断裂,并且产生错动位移。

(2)岩层f、e、d、c按顺序沉积;在岩层c沉积后,岩浆沿断层侵入形成b岩层;最后岩层a沉积。

(3)位于断层线一带,多地质灾害。

【解析】(1)参照图例,从同一岩层的连续状态即可观察得出图示地质构造为断层。 (2)沉积岩具有明显层理构造,按顺序从下向上沉积;b岩层没有层理构造特点,分布于断层顶部并且不呈喷出岩的火山锥形态,应为侵入岩。

(3)河流在断层线上,地壳运动活跃,多地震、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pf1v.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