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大学《心理健康教育》复习思考题及答案
更新时间:2023-09-21 23:26:01 阅读量: 工程科技 文档下载
- 西南大学心理健康教育专硕推荐度:
- 相关推荐
(0793)《心理健康教育》复习思考题
一、名词解释
1、认知
2、认知失真 3、归因
4、情绪、情感 5、自我防卫 6、否认 7、投射 8、理性化 9、焦虑 10、抑郁 11、意志
12、不良的意志品质 13、消退 14、人格 15、人格障碍 16、性格 17、气质 18、自我 19、自我意识 20、近因效应 21、晕轮效应 22、刻版印象 23、爱情
二、简答题
1、颜世富提出的12条心理健康的标准 2、简述埃利斯的理性情绪疗法理论 3、当代中学生主要的认知失真 4、认知失真的特征
5、三栏目技术的具体做法
6、琼斯和戴维斯的相应推断理论 7、常见的归因错误与偏差 8、自我防卫的种类 9、焦虑的种类
10、引起抑郁的原因 11、常见的意志障碍
12、简要描述意志品质的四个特征
13、影响人格形成的环境因素包括哪些方面 14、健全人格的概念及其特点 15、人格障碍的类型
16、气质的定义及对定义的理解 17、如何理解意识
18、自我认知的三个方面 19、自我控制的四个环节 20、自我意识的发展阶段
21、心理健康的自我意识至少应该具备哪些特点 22、成熟自我的特点 23、人际关系的种类 24、健康交往的基本原则 25、爱情的特点
26、爱情的三角理论
三、论述题
1、请举例说明三栏目技术与寻根术的具体做法
2、举例说明如何运用强化理论建立适当行为、消除不良行为。 3、不良的意志品质表现在哪些方面 4、性格与气质的区别与联系 5、青少年自我体验的发展特点
(0793)《心理健康教育》复习思考题答案
一、名词解释
1、认知就是人们看待事物的方式,它包括一个人的思想观点、阐释事物的思维模式、评价
是非的标准、对人对事的基本信念等。
2、指歪曲现实、丧失了客观性的不合理认知。
3、归因,是指根据有关的外部信息、线索判断人的内在状态,或依据外在行为表现推测行为原因的过程,也称归因过程。
4、情绪与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主观需要而产生的心理体验,是伴随着特定生理反应与外部表现的一种心理过程 5、自我防卫(又可叫做防御机制)是指自我使用来对抗日常生活中的冲突所引发的焦虑,以降低心理冲突的方式。
6、否认即不承认现实中有威胁的部分,或是否认创伤事件曾经发生过,以减轻现实对我们所造成的伤害。
7、投射是指将错误、不被接受的冲动、想法或欲望归咎到他人或外物身上。
8、繁忙的工商业社会中,我们对于冷静的人、不容易有情绪的人较为推崇,因为在某种层面上,这代表着效率、品质,这也使人们越来越倾向以思考代替体验,过分注意抽象的理论。此既“理性化”。
9、因为个体主观上对威胁性事件或情况的预料而产生的一种高度不安的状态,同时伴有忧虑、烦恼、害怕、紧张等情绪体验。 10、抑郁是一种因为感到无力应付外界压力而产生的消极情绪,常常伴有厌恶、痛苦、羞愧、自卑等情绪体验。
11、意志是意识的能动作用,是人为了一定的目的,自觉地组织自己的行为,并与克服困难相联系的心理过程。
12、意志品质是人在意志行动中表现出的稳定、鲜明的心理特征,其特征表现在四个方面:自觉性、果断性、坚韧性与自制力。每个方面的属性都不能太强或太弱,否则将表现为不良的意志品质。
13、消退是指在一确定情境中,行为者做出了以前被强化的反应,若此时这个行为反应之后并不跟随通常的强化,那么当他下一次遇到相似情境时,该行为的发生频率就会降低。 14、人格是构成一个人的思想、情感及行为的特有行为统合模式,这个独特的模式包含了一个人区别于其他人的稳定而统一的心理品质。人格是人与人之间的主要区别性特征。
15、人格障碍是在没有认知过程障碍或没有智力障碍的情况下,个体出现的情绪反应、动机和行为活动的异常。 16、性格是指表现在人对现实的态度以及与之相适应的、习惯化的行为方式方面的个性心理特征。
17、气质是不以活动目的和内容为转移的典型的、稳定的心理活动的动力特征。
18、在心理学上,自我就是一个独特的、持久的同一身份的我,主要包括作为认识对象的我和作为行为主宰的我。
19、自我意识,是意识的核心部分,就是对“自我”的意识,或者说就是自己对自己的认知,是自我概念、自我评价、自我理想的辩证统一。
20、所谓近因效应:与首因效应相反,是指在多种刺激一次出现的时候,印象的形成主要取决于后来出现的刺激,即交往过程中,我们对他人最近、最新的认识占了主体地位,掩盖了以往形成的对他人的评价,因此,也称为“新颖效应”。 21、所谓晕轮效应,就是在人际交往中,人身上表现出的某一方面的特征,掩盖了其他特征,从而造成人际认知的障碍 22、所谓刻板印象是指社会上对于某一类事物产生的一种比较固定的看法,也是一种比较概括而笼统的看法。 23、爱情是人际吸引最强烈的形式,是身心成熟到一定程度的个体对异性个体产生的有浪漫色彩的高级情感。
二、简答题
1.智力正常;有安全感;情绪稳定;心情愉快;意志健全;适应能力强;人际关系和谐;人格完整和谐;睡眠正常;生活习惯良好;心理和行为与年龄相符;能够面对现实,乐于工作、学习、社交;对自己有充分的了解,并做出恰当的评价
2.这一理论特别强调认知的重要性。其要点为:情绪不是由某一诱发事件本身引起的,而是由经历了这一事件的主体对这一事件的解释与评价引起的。这一理论可称为ABC理论。A是指诱发性事件,B是指对诱发性事件所持有的信念、看法、解释,C是指情绪、行为反应。诱发性事件A只是引起情绪及行为反应的间接原因,而人们对诱发性事件所持有的信念、看法、解释B才是引起人的情绪及行为反应的更直接的起因。因此,改变信念才能改变情绪及行为反应。
正在阅读:
西南大学《心理健康教育》复习思考题及答案09-21
机械创新设计作业205-18
液动蝶阀使用说明书 - 图文12-22
我国医药行业常见的营销渠道模式09-30
2012年一级建造师建筑工程管理与实务真题与解析--环球网校01-24
水平井井眼轨道设计(1)04-24
普通采购合同范本11-08
- Unit 4 Career Planning新编大学英语第二版第三册课文翻译
- 4、说明文阅读概括类试题
- 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四年级综合实践活动下册教案 - 图文
- 快速温变试验箱联想在IFA 2013展示多款Flex与Yoga系列PC设备
- 药物警戒快讯+2014年第1期
- 电子设备装接工理论5复习题+答案
- 柴油发电机组学习资料总结 - 图文
- 2018“盛世迎春”系列音乐会--民族交响音乐专场演出主持词
- 2016余姚市小学组复赛试题
- 古代建筑基本构建笔记 - 图文
- 县农业局党委学习型领导班子和农业系统人才队伍建设的调研报告
- 高频试题计算题集
- 风湿性疾病习题-12页
- 中国十大景点的旅游线路最优设计 - 毕业论文 - 图文
- 数控机床认识实验
- 中国城镇化和农民问题的研究
- “众包”创新模式在我国潜在的风险的探讨
- 环丁砜
- 老年医护篇11.2标记修改版
- 床上用品采购合同协议书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