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教师资格证教育学考试资料大全(小抄版)

更新时间:2023-05-25 04:38:01 阅读量: 实用文档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教育学小抄

1. 2. 3. 4. 5.

近代高教开端是:欧洲中世纪大学

中世纪大学主要围绕:文、法、医、神四科教学

七艺:拉丁文和文法、修辞、逻辑、算术、几何、天文、音乐

资产阶级革命后,工业革命初期,中等教育开始和高等教育衔接起来

19世纪后半期高教的扩展和丰富表现:高教层次多样化、高教形式多样化、英才教育转为大众教育

32. 31. 30.

高等教育目的;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高级专门人才

高等教育目的作用:导向、调控、评价、激励

1961年高校六十条,1998年教育法规定:高等教育的任务之一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高等教育应当是学生比较系统的庄我本学科、专业必需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掌握本专业必要的基本技能、方法和相关知识,具有从事本专业实际工作和研究工作的初步能力

33. 34.

制定培养目标确立的关系:1.德与才2.身与心3.专业素质和文化素质

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见31页)

54.

35.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德育、智育、体育、美育(见32-35页) 35. 36.

全面教育的实施途径:教学工作、科学研究、社会实践

高教价值的两种选择:社会本位和个人本位。开始于古希腊。个人本位源于亚里士多德的自由教育理论;老子的道。社会本位源于柏53. 52.

利用市场调节机制来优化教师的资源配置3.适当下放教师专业技术职务的评审权,建立科学的高校评聘工作的评价和监督制度4.教师的和嘎权益要得到有效的保证,监视高校教师权益的仲裁机构,在涉及解聘或缓聘等事物时,要体现学术管理中专家团体的权威性特点。

高等教育攻关管理体制的模式:1.中央集权型(法国),权力分散型(美国);既权和分权相结合(德国、日本)

体制改革:1.高等教育管理权力下放,扩大省级部门对丹蒂高效的统筹权;2.建立一个广泛的社会参与的高等教育管理机制3.扩大高校的办学自主权。增强活力,提高适应社会的能力

管理模式:欧洲大陆模式(学术权力,法国、意大利)美国模式(行政权力);英国模(两者结合),1989年后实行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特点:实行党委领导,体现民主集中制;/校长是最高行政长官,全权负责行政事务;/实行党政分开,各行其职。行政管理层次:校、学院、系

79. 78. 77. 76. 75. 74. 73.

养,完善个性品质

活动形式:军事训练、专业实习、生产劳动、社会调查、智力扶贫、参观考察。

一些关系:1.出人才和出成果2.社会实践活动和教学科研3.学生自主性和教师指导4.深入性和广泛性5.集体活动与个体活动的关系 思想政治教育:人在私营自然、改造自然,适应社会、改造社会的过程中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一种教育人、塑造人的意识观念的教育活动

特点:鲜明的阶级性、广泛的群众性、很强的实践性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遵循规律:1.遵循大学生思想活动、思想发展规律2.遵循高等教育规律3.遵循思想政治工作的基本规律,它包括:它有各种教育因素组成;按照一定的规律运动;在矛盾中进行;大学生政治思想、品德的形成是一个复杂矛盾运动的过程

过程:1.教育者对大学生施加影响2.促进学生思想矛盾运动和转化3.思想政治教育是不断运动、发展、深化的过程

内容:1.系统的马克思基本理论2.马克思主义6. 7. 8.

1998.年8月29日公布高等教育法:高等教育:完成高级中等教育基础上实施的教育 高等教育:在完全的中等基础上进行的专业教育,是培养各类高级专门人才的社会活动 政治对高等教育的制约:1.决定领导权2.接受高等教育的权利3.制约高等教育体制4.制约高等教育的方针和目的

9. 高等教育的政治功能、;1.对受教育者进行政治教育2.培养政治法律专门人才3.推进民主政治的发展4

10. 经济发展对高教的决定作用:1.是高教发展的物质基础2.经济体制的变革旧额定乐高等教育体制的变革3.经济发展水平决定了高教发展的速度和规模经济结构的变化制约高教的结构

11. 高教的经济高能:1.高教促进经济增长2.促进经济结构的调整和完善3.提高人们收入 12.

高等教育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体现:通过改善教育对象的知识素养和能力结构,拉提高其从事社会生产和管理活动的能力;通过知识创新和知识应用,推动科学技术在申汇生产和管理活动中的应用,提高社会生产力的水平

13. 斯特鲁密林研究:老董简化率

14. 舒尔茨研究:通过教育资本储量分析的方法来推算教育对国民收入增长的贡献 15. 丹尼森的研究:美国

16. 科学技术对高教的影响:1.内容2.手段 17.

高教的科技功能:1.高教通过传递和积累科学技术二发挥再生产科学技术功能2.通过创造、发明新的科学技术来发展科学技术的功能

18. 文化对高教的影响:1.内容2.高教的实施3高教特色的形成.

19. 高教的文化功能:1.具有选择、传递、保存文化的功能2.具有创新和发展文化的功能 20.

高等学校的社会功能:通过教学培养专门人才、通过科研发展科学和直接为社会提供服务

21. 18世纪前确立了大学培养人才的功能:1.人才培养职能始于古代,发展和完善与欧洲中世纪,是现代教育高等学校的基本职能。2.高校出现在西方追溯到古希腊的学园,柏拉图在公元前387年创立学院。我国追溯到西周时期……..

22. 19世纪初德国大学确立了发展科学的功能:1810年洪堡柏林大学“大学自治和学术自由”“教学和科研相统一”的原则

23. 19世纪末美国大学确立了社会服务的功能:1862年莫理尔法案,范。海斯的维斯康恩思想,把服务社会作为大学的重要职能。

24. 教育方针:国家在一定历史时期,根据社会政治、经济法长的需要和基本国情,通过一定的立法程序,为教育事业确立总的工作方向和奋斗目标,是教育政策的总概括

25. 构成:教育发展的指导思想、教育的培养目标、实施途径(教学、科研、社会实践) 26.

教育法规定: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和接班人

27. 99年阐述:实施素质教育,就是全面贯彻党的方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28. 教育目的: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一定社会所需要的人的基本要求,它规定了所要培养人的基本规格和质量要求

29. 教育目的性质:是一种理想教育、具有客观

拉图的哲学家教育和军人教育;孔子理论。

55. 37.

如何看待两者:1.从不同的社会背景角度来考察不同的价值选择,揭示各自的由来和各种教育价值取向的实质2.两种价值选择都有其合理性,同时也各有其片面性和局限性,在现实社会背景下寻求两种价值选择相互间的协调与整合。

56. 38.

通才和专才:六艺:礼、乐、射、书、数、御。结论:两者在社会生产力、科学技术以57. 及社会政治制度等因素的作用下,各有不同的体现;在不同的历史条件下,两者的内涵和外延有较大的区别。

39.

通才:一种同时教育,棋迷是培养具有高尚58. 情操,有高深学问、高级思维、能自我激励、自我发展的人才.特征; 1.传授知识侧重基础59. 性和经典性2.教育内容的综合性和广泛性3.60. 教育形式的多样性和灵活性

40.

专才:配有比较狭窄专业人才教育,教育内61. 容主要涉及某一 学科、专业的系统化知识,注重专门的传授和专门技能的训练。特征:62. 1.针对具体岗位和行业需要来进行,培养的人才短期内具有不可替代性2.教育内容和社会生产及生活需要之间有明显而直接针对性,63. 偏重于应用

41.

通才专才的结合:1.当代科学技术加速发展和64. 学科交叉整合的趋势,2.人的和谐发展与完整人格形成3.是社会发展对现代人才提出的要求

65. 42. 马丁。特罗:15%

43.

英才高教阶段体现了传统高教的特征,注重少数治国人才和专家德培养,大众高教反映66. 了社会经济和科技发展对高级人才数量需求的扩大,

44.

高等教育应遵循的原则:1.在可承受能力范围67. 内适当加快发展速度。2.在注重规模扩大的同时提高质量和效益3.探索建立多元化的筹体系和多样化的办学形式4.发展和完善终身教育体系

45.

学制是指一个国家的各级各类学校的系统。68. 包括:哪些学校?主办管理单位,性质和任务,入学条件、修业年限以及各级各类学校之间的关系。

46.

依据:1受制于一定社会的生产力和科学技术 水平。2.受到社会政治制度的制约3.适应教育者的年龄特征和发展水平。

47.

办学体制特征:单一公立系统,单一管理部69. 门(意大利);单一公立系统,多重管理部门(法国);多重公立和管理系统(加拿大和德国);私立和公立系统,多重管理部门(日本70. 和美国)

48. 成教的类型:1.职工大学和职工业余大学2.广播电视大学3.函授.4.夜大5.其他

49. 现代学位制度主要起源于西欧的中世纪 大71. 学,确立是19世纪德国洪堡

50. 高教职位设置的原则:系统、整体效应、最低岗位数量、动态性原则

72. 51.

改革重点和方向:1.保证学校相对稳定的前提下,实行固定和流动的教师编制相结合;2.

行政管理改革方向:1.调整权力机构,下移权力中心,扩大自主权,权责统一2.精简机构,提高办事效率,规范化管理,转变职能,提高服务意识3.建立富有竞争力的高校人事制80.度,包括职称评定、人事聘用、分配制度绩考核4.高校后勤社会化,

影响教育结构的因素:经济、文化传统、科81.技、教育因素

结构状况:1.层次结构(水平结构)2.科类专82.业结构(12个专业)3.形式结构4.能级结构(比例关系)5.地区结构(梯度/中心城市结构模式)

高校教师的作用:传承文化、培养人才,服83.务社会

任务:教书育人、科学研究、社会服务 劳动特点:复杂性、创造性、个体性和群体性

培养和提高:1.切实加强2.选拔培养学术带头84.人和骨干3.加强职业教育

教师结构:1.职务结构(职称比例,倒金字/科研;卵型/并重;金字塔型/教学)2.学历结构3.年龄结构4.专业结构

结构优化:1.完善教师聘任制2.引导教师在不同地区、不同高校合理流动3.克服近亲繁殖 高校学生的基本社会特征:1.感受时代精神的敏锐性2.参与社会活动的积极性3.群体成员的互动性3.内部结构层次的复杂性

85.高校师生的特点|:1.主体性和互动性增强2.独立性增强。希望平等的交流知识,建立融洽的感情

改善途径:1.加强理解和沟通2.教师应该重新审视自己的权威,以学以德服人3.树立正确86.的学生观,尊重学生的人格,学会宽容 专业设置和调整的指导思想;1.尊循经济社会87.发展需要和人才培养的规律2适应学科专业本身发展变化的需要3.从实际出发,随时调整专业结构3.专业范围覆盖面宽广5.专业设置布局合理6.适合学校的办学条件

专业调整:.基本要求:1.以社会主义现代化88.建设和公民个人需要为出发点;2.积极复制边缘学科和交叉学科的新兴专业3.保持专业设置和教学的内容的相对稳定性。具体做法;1.拓宽专业面2.改变培养方式3.避免几种倾向:89.一哄而上、盲目扩大招生,缺乏社会需求预测

90.人才素质的基本要求:1.较高的认为素质和道德风貌2.优化的知识和能力结构3.具有现代91.意识4.具有创新能力和协作精神

专业培养目标和规格的原则:1.与国家的教育方针、高教的总体目标一致2.与社会需要一致3.个人发展一致4.专业人才培养质量规格的国际性

92.社会实践的特征:1.目的在于培养学生2.有定向选择内容3.通过先斯参与的方式实施4.与高校其他教学环节具有互补并进的效果 93.作用:1.促进知识的转化和知识的拓展2.增强大学生的社会意识和社会适应能力3.发展大94.学生的创造才能和组织能力4.提高大学生修

人生观、世界观3.马克思主义道德观4.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5社会主义民主和社会主义法治

原则:方向性、疏导性、理论联系实际、教育和自我教育相结合、统一要求和个性化相结合的原则

方法:1.调查教育2.说理启迪3.情感交流4.榜样教育5.参观访问

基本途径:1.思想政治教育课教学(马列主义课、思想品德课教学)2.教职员工的三育人3.党、团、学生会组织活动4.校园文化5.社会实践

高教科研的地位和作用:1.是高等教育法真的客观要求2.科研是提高师资水平的基本途径3.科研是提高学生能力、发展智力的重要水短4.科研是发展新学科的基础5.科研是学下直接为社会服务的重要渠道

特点:1.高校多门类、多层次的学科结构,有利于科学技术领域的相互渗透,宜进行重大、综合性强的研究课题2.科研与教学相结合。学术思想活跃,研究后备力量充足3.高校是开展基础研究的重要基地4.信息资源丰富。信息系统发达。能比快的掌握和集中各种有关科技发展的新动向和经济建设对科技需求的信息5.重视教育科学的研究室高校科研的特色之一

遵循原则:1.社会经济效益和学术水平相统一2.正确处理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发展研究关系3.科研和教学相互促进4.项目指南和尊重自由选题相结合5.支持青年人元。开拓新的研究领域6.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和推广 科研方法论原则:1.理论联系实际2.注意理论的层次性3.加强综合研究

教学过程的特殊属性:1.是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的过程2.学生的学习过程主要是系统的学习间接知识的过程3.它不仅是知识、技能的传递过程,也是学生的世界观、价值观、道德品质观、心理素质的形成和发展的过程 教学的任务:1.促进学生的知识积累和知识结构的油画2.促进学生能力的发展3.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社会主义道德和良好的个性品质

地位和作用:它是中心工作,是实现教育目的和人才培养的基本途径

特点:独立性/学习的自主性/学习的探索性 增强

课程分类:1.认识的主体或客体上分,学科课程和经验课程2.从分科型或综合型分,并列课程和核心课程3.层次结构上分,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4.选课形式分,必修课、限选课、选修课

教学计划的组成:1.专业培养目标和基本规格2.课程设置3.主要教学活动4.时间分配5.学年编制

编制教学大纲的原则:1.明确的目的性2.前沿性3.思想性4.启迪性5.教育实用性

大学教材的特点:1.专门为教学服务2.是一部学科思想发展史3.能够反映与学科有关的实

教育学小抄

际问题。有一定的创建性、针对性和科学性4具体、生动、图文并茂,便于学习5.统筹安排、综合平衡

95.

编制教学大纲的意义:它是以系统和连贯的形式。按张节、客体和条目叙述该学科的主要内容教学指导文件。按照教学计划,规定每个学是必须掌握的理论知识、实际技能和基本技能,也规定了教学进度和教学方法的基本要求。

96.

形式:说明、正文和附录。说明部分阐明本门学科的教学目的、要求,以及教材编选的依据,教学方法的提示。正文部分安排教材的主要课题、要目或章节,规定每个课题的讲授内容、基本论点和教学时数。附录列举参考书目

97.

课程建设的意义:1.建立各门课程的规范2.从整体上认识课程建设与其他工作的相互联系3.推动教学管理制度化4.转变教育教学思想,建立合理、适当的教学质量标准

98.

内容:1.课程教学的内容、体系的改革2.教学设施的建设3.教学方法、手段的研究与装备4.教学组织与管理

99.

要求:1.富有特色2.教材合适3.教学资料完整4.考核手段科学5.有效的教学方法6.拥有能满足教学要求的教学设施

100.

教学组织形式的分类:个别教学制,有利于教师因材施教,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和积极性,但教学效率低;班机授课制(捷克夸美纽斯最早提出),它有利于扩大规模。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有利于同学之间结成团结的集体。但他强调统一,忽视个性差别,不利于因材施教

101.

教学组织形式的趋势:1.教学活动展开的小规模化2.时间间隔上的短学程化3.场所的非课堂化和多样化

102. 103.

主要环节:课堂教学、实验课教学、实习、科研和毕业设计

备课的要求:1.钻研教学大纲和教材2.广泛阅读和积累有关材料3.了解学生,针对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理解能力进行备课

104.

组织讨论课的要求:1.避免讨论课的无计划性2.善于引导学生围绕主题展开讨论3.善于控制讨论进程4.及时总结

105.

教学方法的共同趋势:1.以启发式代替注入试2.由交给学生知识相教会学生学习、发展转变3.强调灵活的、多样的教学方法以及各种教学方法相互配合

106.

教育技术的作用:1.对教育决策的影响2.对教学模式的影响3.对高等教育、高校教学发展影响(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效率、有利于扩大规模、能适应学生的个别差异,有利于因材施教)

107.

学业评价的步骤:1.确定和表述待考课程的教学目标2.编审试题3.建立试题库4.实施考试、取得信息5.阅卷评分6.考试结果的统计分析与对策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pet4.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