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子君的悲剧

更新时间:2023-12-16 17:28:02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浅谈子君的悲剧

【内容摘要】:本文所讲述的是两个知识分子涓生和子君之间的爱情故事。他们积极争取婚姻自主和爱情上的自由,这追求最初已经获得成功,然而最后还是失败了,可以说是一个悲剧。女性应该为自己而活,要知道自己的追求是什么,为什么而追求,不要盲目的随波逐流或是一味的追逐意识形态的东西,而忘了实际上需要什么。女性不是什么附属品,而是个性独立的存在。

【关键词】: 悲剧;原因;附丽:独立女性

《伤逝》写于1925年,是鲁迅唯一一部以爱情为题材的优秀小说。主人公涓生与子君是接受了“五四”新思潮影响的小资产阶级青年知识分子典型形象。在争取恋爱自由、婚姻自主、个性解放的过程中,他们是封建礼教和封建专制家庭的勇敢叛逆者,然而他们的相爱和反抗是建立在资产阶级个性解放、个人奋斗、爱情至上的思想基础上的,并没有远大的理想,爱情也失去了附丽。在内心、经济和社会的打击下,子君死去了,涓生抱着悔恨的心情迁回原住的会馆。尽管他像《在酒楼上》和《孤独者》中的“我”一样,由一个奉行\民主\、\博爱\的人道主义者,蜕变成一个对世人冷漠悲观的消极的个性主义者。在小说的结尾奋力挣扎:“我要向着新的生路跨进第一步去”,但和子君相爱的悲剧依然罩在他头上,以至他竟要“用遗忘和说谎做我的前导”!

本文重点探讨造成子君悲剧的成因,我认为有以下两个方面:

一、主观因素(自身因素)

自身因素加剧了悲剧的发生。

子君的悲剧源于自身,她依附于涓生,依附于爱情,失去了自我。自从子君喊出那一句“我是我自己的,他们谁也没有干涉我的权利”!她似乎就被人们看做了女性解放的觉醒者,是一名新时代的新女性。但是细读文章后,不难发现,与其说她是初期的觉醒者,不如说她是一个伪觉醒者,一个女性解放的伪觉醒者。纵然她喊出那样的宣言,做出了和家长决裂的事,但是她的骨子里并没有作为一个女性解放者的自觉性,一切不过是爱情的附属品,一切依然摆脱不了对涓生的爱情和崇拜。这两个当时的文艺青年谈男女平等,谈易卜生,谈泰戈尔,谈雪莱??于是子君一出场便被打上了新女性的烙印。

但是人们往往忽略了这句话后面的那一句“她总是微笑着点头,两眼里弥漫着稚气的好奇的光泽。”这是多么重要的一句话!子君只是在微笑点头,还弥漫着稚气的好奇的光泽,也就是说她对于谈话的本身是没有兴趣的,什么男女平等,什么文学,一切都不过是涓生的背景。在谈论这些的时候,子君的眼里是只有涓生的,是对涓生的欣赏,是对他的崇拜。在涓生面前,他就像是一个温顺的学生。当她看到雪莱的那张半身像是,“她却只是草草一看,便低了头,似乎也不好意思了”,这潜意识的举动,无疑是暴露了子君的传统和守旧。但是,很快那句宣言就接踵而来“我是我自己的,他们谁也没有干涉我的权利”!乍看起来,这的确不失为女性解放的宣言,但是和这句话出来的背景联系起来,就并非如此了。这句话是子君对涓生说的,当时子君家里的胞叔和父亲都是极力反对她和涓生在一起的,于是她即坚决地,又沉静地说了出来。子君的这句宣言想要理解起来也很简单,一则是为了稳定涓生的心,表明自己的立场;二则也是投其所好,因为在子君眼里涓生无疑是一个新时代的代表;三则是子君自身也确实受到了涓生的影响,有了一些蒙昧的启蒙思想,也就脱口而出了。整合这三点原因便会一目了然,到处都充满了涓生的存在,不错,这一切都是为了涓生。子君的骨子里还是有着强烈的男权崇拜的,这也就很好的解释了为什么在涓生抛弃她之后,她并没有走上自己的道路,而是回到父辈那里去寻求营生。所以说,推动子君的力量不是女性解放的使命感,而是蒙昧的爱情,是她对涓生的爱。“她却什么都记得,我的言辞,竟至于读熟了一般,能够滔滔背诵”这无疑还是子君对涓生崇拜的产物。另一个或许使子君作为解放者的举动,就是使她卖掉了自己唯一的金戒指和耳环,非要加一点股份进去。其实这很好理解,是子君的一种虚荣心在作崇,也是她为了能在以后的家里能够赢得一个相对平等的地位,在这个过程中子君并没有作为解放者的自觉性,就算她的行为符合解放者的要求,但是她的思想始终都没有跟上自己的行动。

二、客观因素(家庭和客观因素)

1.家庭因素。

经济上的困顿,迫使他们的爱情一步一步走向灭亡。

茅盾在1927年时就曾指出:“主人公的幻想终于破灭,幸运的恶化,主要原因是经济压迫。”在涓生子君生活的社会里,他们要生存,最起码的是要有一定的经济基础。同样

没有钱,鲁迅也没办法去日本留学;更没办法写出好的文章来;没有钱,鲁迅也没有办法和许广平维持那个可爱的家。所以他们必须解决经济这个问题才有机会令爱情更加牢固。涓生和子君的爱情虽然刚开始是有很深的感情。但是,到最后他们那朵美丽的爱情花朵也是悄然凋落。我虽然不敢说没有面包就没有爱情,但是没有面包的爱情是难以维持。子君对涓生的爱情也是建立在物质生活的基础上的,这是子君和涓生在同居之前所没有察觉的。涓生的失业,生活的窘境,让那个“坚强”的子君怯懦起来。美满的爱情是建立在一定的经济基础上的,就像一朵美丽的花朵需要阳光和雨露一样。一个人要想战斗,首先你得不饿着肚子。若是饿着肚子战斗,就减了锐气。涓生和子君都具有很强的反抗精神,但是由于经济陷入了困境,涓生无法在家里静静地做他的事情,子君也得去为了生计而忙碌着,他们再也没有时间谈家庭专制,谈打破旧习惯,谈男女平等,谈易卜生,谈泰戈尔,谈雪莱??自然就少了一份理解与交流了。当涓生被局里开除了的时候,子君的第一反映是:“无畏的子君也变了颜色”,涓生也只有忙碌在于那求生的道路上,以前的那些轻松心情没有了。他一直忙碌在那抄抄写写的工作中,由此也和子君产生了矛盾。涓生要一个安静环境去工作,而子君每日则是“川流不息”的吃饭,是阿随,是油鸡,是和邻家的“战争”??爱情的美好在终日的琐碎里幻灭了。涓生终于感慨地道出“人必生活着,爱才有所附丽。”至于后来,子君的勇气失掉,其实只是她已经明白了涓生对自己的态度,她已经知道涓生不再爱自己了,长久以来的安全感和依赖感不见了,自然会失掉本就不属于自己的勇气。 2.社会因素。

残酷的封建礼教制度,也是产生子君悲剧的最根本原因。

建思想数千年来,都在沉重地压制着人们的思想,压制着人的个性的发展。它不会给你一个小小的空间,让你去发展。在那些封建卫道士的眼里,你一旦反抗了,那就是和他们为敌。涓生的失业,说到底一句就是那些“卫道士”在压制着涓生。“那雪花膏便是局长的儿子赌友,一定要去添些谣言,设法报告的”,添什么谣言?那还不是说涓生和子君违背了封建伦理道德,没有经过双方家长的同意便同居了,那是大大的破坏了社会风气!“和她的叔子,她早已经闹开,至于使他气愤到不再认她做侄女”,子君的叔叔连自己的侄女也不认了。原因很简单,在那些封建卫道士的眼里,他们这些坏纲乱常的“激进分子”是不允许

存在的。在他们眼中,青年之间是没有爱情可言的,有点应该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男女之间如果没有“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便结合,那就是冒天下之大不韪了。记得涓生和子君在找住所的时候,“寻住所实在不是容易的事,大半是被托词拒绝”。任何脱离了他们准线的都是“叛逆者”,他们是不会让那些“叛逆者”好过的。在那些卫道士们的眼中亲情不过是虚妄。

最后,当子君无奈回到娘家后,封建势力继续对她施以“威严”、“冷眼”,在威严和冷眼中走着所谓人生的路,是怎么可怕的事啊!何况这路的尽头,不过是连墓碑也没有的“坟墓”!它到底是什么?那是吃人的社会啊,子君走了第一步,社会就不会让她有机会“改正”了。即使你有更强的意志与斗志,到头来也会有给它吃掉的危险。涓生和子君的同居引起多少人的白眼?引起多少的议论?“我觉得在路上时时遇到探索,讥笑和轻蔑的眼光”。就连自己的朋友也是一样,“我也陆续和几个自以为忠告,其实是替我胆怯,或者竟是嫉妒的朋友绝了交”。其实鲁迅先生又何曾不是呢,为了和许广平同居,为了他们的爱情,他们只有离开了北京,作为一个战士的鲁迅尚且要离开,涓生和子君的后果也就可想而知了。社会不会给他们的爱情一个自由的空间,“恋爱是自由的”在他们那个社会里是不会出现的。想得到真正的自由,那只有推翻这个吃人的社会,推翻一切沉滞、腐朽的制度。 子君不是什么女性解放的代表,甚至连启蒙者或觉醒者也谈不上。生命中的一切都是为了涓生这个男人而存在,当这个男人离她而去后,她的生命便失去了全部的意义,逐步走向必然的衰亡。正如后来涓生所说“子君当时的勇敢和无畏是因为爱”,这便是子君的人生写照,悲哀又可怜。正是因为女性解放的不彻底,不深刻,才更加唤起人们对女性解放的呼吁。子君这样的悲剧不应该重演,新女性应该从外到内,做一个真正的女性解放者,才是摆脱这一固定悲剧模式的唯一方法。命运是掌握在自己手中的。

总之,作为女性,作为新世纪的我们,更应该从子君的爱情悲剧中受到启示。女性应该为自己而活,要知道自己的追求是什么,为什么而追求,不要盲目的随波逐流或是一味的追逐意识形态的东西,而忘了实际上需要什么。女性不是什么附属品,而是个性独立的存在。在当今物质横行的时代,女性更应该自尊,自爱,认识并肯定自己的价值,从而做一个新时代的独立女性。可见,在社会尚未解放前封建思想的束缚下,追求个人解放必定失败。

【参考文献】:

[1]鲁迅.第五届鲁迅文学奖获奖作品集[M].北京:作家出版社,2007.

[2] 冯奇.《论〈伤逝〉个性解放问题》[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4.348. [3]邵元宝.《关于《伤逝》》[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1.

[4] 钱谷融,吴宏聪.《中国现代文学作品选读》[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38-54.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ped5.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