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关注留守儿童(1)(1)

更新时间:2024-05-13 00:14: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浅析

小沙江镇中心小学:邹志威

【摘要】:中国是一个人口大国劳务输出大国,全国农村留守儿童数量多。不仅其生活,教育也存在很大的问题。他们的思想道德状况呈现主流稳定、进取务实和健康向上态势,但主流背后也隐藏着一些与青少年正常思想道德发展不和谐的暗流。解决这一问题应从多方面入手,需要家庭、学校、社会的密切合作。

【关键词】: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思考、教育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城镇化进程的加快,越来越多的青壮年农村人口进入城市,其中一部分孩子随父母涌入城市。但是更多的孩子没有条件随父母流动到城市,只好继续留在在农村。他们由自己的祖父母或其他亲戚照料,这类未成年的特殊群体称为留守儿童。留守儿童们正处于成长发育的关键时期,由于家庭教育残缺不全,学校教育不能到位,社会影响错杂复杂,他们面临着突出的生活,学习,心理,社会关爱不足等问题,极易产生认识,价值上的偏离和个性,心理发展的异常,一些孩子甚至走上犯罪的道理。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已经成为农村教育的一个大问题,已经影响到社会的和谐发展和未来中国教育的发展,应当引起全社会的重视。 一、留守儿童存在的主要问题

记得曾经我有一位室友是一个留守儿童,她说:“一个人就是一个家,一个人想,一个人笑,一个人哭。我很小的时候父母就出去打工了,不知道什么是父爱什么是母爱,他们在外拼搏好几年才回家,就

连他们的样子有时都记不清了。”我想,这是许多留守儿童的心声,听后不免让人揪心。在亲情长期缺失的状态里,这些孩子已经产生了一系列心理、道德、学习等方面的问题,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农村留守儿童的生活习惯来看,留守儿童的生活习惯差,身体发育不良,留守儿童由于缺乏家长的教育和管理,没有良好的习惯,相当部分出现经常不规律、营养不良,抵抗能力差等情况,严重影响了们的身体的正常健康发育。

2、从留守儿童心理人格问题来看,据西部某劳务输出大省在一县城内调查显示:70%的父母年平均回家不足3次,有的甚至几年才回家1次;近30%的留守儿童与父母通话、通信频率月均不足1次。由于亲情缺失,儿童缺少情感和心理关怀,缺少倾诉和寻求帮助的对象,与外界不愿意接触或接触太少,一些留守儿童表现出内心封闭、情感冷漠、行为孤僻等个性特征,不同程度地存在性格缺陷和心理障碍。南方沿海某省一项调查显示,19.6%的留守儿童觉得自己不如人,11.4%的觉得自己受歧视,9.5%的有过被遗弃的感觉。尤其当他们遭遇挫折时,他们不愿意与监护人交流,在心理、性格上很容易走上极端,

3、从留守儿童道德行为来看,留守儿童由于父母长期远离,无法感受父母在情感上的关爱和呵护,在价值观念、道德规范以及行为示范方面缺乏应有的指导,加上隔代教育本身存在的许多弊端,如纵容溺爱,重物质满足轻道德教育,又因农村环境的特殊性,留守儿童在道

德评价、行为习惯上极易发生消极变化。主要表现在放任自流,不服管教,违反校纪,小偷小摸,看不良录像,沉湎于网络游戏之中,或者同学之间拉帮结派,与社会上的问题青年纠合在一起抽烟、酗酒、赌博、抢劫等。北方某省的一项调查显示,在青少年犯罪中留守儿童所占比例已高达20%,

4、从教育来看,那些有祖父母隔代抚养的孩子,由于爷爷奶奶的文化水平较低,无法在学习上得到帮助和指导。而双亲有一方在家的孩子同样很难得到父母在学习上的辅导。农村教育观念陈旧,农村的贫困文化及教育现状滋生了农村教育无用论,读书无用论,等思想使他们对子女教育采取排其演化为一种短视的实惠观,因为留在家的父亲或母亲一个人承担了全部的家务和田间工作,没有时间去关注孩子的学习。然而,在课程设置与儿童身心发展不相适应由于家庭生活的不完整,留守儿童在心理发展上存在更多的困惑与问题,他们需要学校给予更多的帮助与疏导,需要通过教师、通过集体的温暖弥补亲子关系缺失对其人格健全发展形成的消极影响。但由于农村教育理念、办学条件、师资力量等多方面的制约,农村学校很少开设专门的心理课程并配备专门的心理教师。也很少有组织、有计划地对学生进行心理教育、生存教育、安全教育和法制教育。 二、解决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相应对策

近年来 “留守儿童”问题成了研究当今教育问题中出现频率较高的话题。作为一种社会现象,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不仅关系到留守儿童自身的健康成长,也关系到农村教育的改革与发展,乃至会影响我

国教育的整体发展,留守儿童是祖国的未来,是未成年人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全社会应积极行动起来,高度重视和加强留守儿童的关护与教育管理工作。因此我建议: 1、要发挥家庭教育的积极作用。

首先,父母在委托监护人之前,应该慎重考虑被委托人是否具备监护能力,如身体,经济,教育,思想道德等多方面。 其次,父母应该利用多种方式和途径与孩子,老师,监护人多沟通经常了解孩子的学习生活,心理健康等方面的状况,给与孩子必要的,正确的教育和思想上的指导。

最后,如果有条件的话,尽能让自己的孩子留在身边,不要让孩子成为留守儿童,让孩子能接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是尤为重要的。。 2、充分发挥学校教育功能,加强管理,倾注关爱。

(1)建立示范家长学校。马卡连柯说“学校应领导家庭”,首先,学校要主动承担起家长培训的重任,针对留守儿童的家庭特点,低起点,高效率灵活机动地展开家长培训工作,建立示范家长学校,指导和服务家庭教育,提高家长和监护人对家庭教育重要性的认识,帮助家长正确理解家庭教育的本质属性。了解孩子的身心特点,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指导监护人如何与孩子沟通,加强情感交流。其次,学校要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要加大阅览室和图书馆建设力度,增强对学校体育设施的投入,丰富学生的课余活动,引导留守儿童阅读书籍,陶冶他们内心缺失的爱,要创办心理咨询室,配置心理咨询教师,为留守儿童提供心理咨询。

(2)要强化师资培训工作。在师资培训的内容中增加关于留守儿童教育的技能,留守儿童的教育管理与一般学生相比,有其特殊性和更多的不确定性,难度较一般学生更大,这就要求实施教育和管理的教师必须掌握相关的理论和实践知识,使他们增加对留守儿童心理行为上了解,从而在教育过程中能够运用专业技巧从心理上给予留守儿童们更多的关爱。

(3)建立留守儿童学生档案。教育者应把爱放在中心位置,让其在老师、同学群体中成长,在一定程度上对他缺失的家庭温暖进行补偿;对其进行跟踪教育;要注意改进教育管理方式,尽量凸现人文关怀,远离父母,留守孩子需要集体的关系的关爱与温暖,学校要努力改善办学条件,想他们之所以想,急他们所急,努力创设条件让他们学得舒心玩的开心,要结合实际适时举办不同形式的家长学校,监管人面对面交流,对家长,监管人进行有关教育知识的技能的培训,提高他们对留守儿童的监护,能力和教育管理能力。 3、政府在教育资源配置上要综合协调帮助。

政府调动社会各界的力量,共同关注留守儿童。要强化政府统筹管理,彻底解决留守儿童的问题,还需要各个部门和各级政府的协作才能完成。为加大社会支持的力度。政府应予足够的重视,能够从政策上、经济上给予支持和引导,加强政策的导向作用,充分保证留守儿童不受任何偏见和歧视的接受义务教育。对打工子女的入学收费要降低标准,降低农村留守儿童的就学门槛,逐步改善民工子女就学条件。同时,还需要逐步开放城内公办学校,扩大城办小学,初中办学

规模,并整合教育资源,对有条件的农村,地方政府可为开办寄宿制学校创造条件,尽量为留守儿童提供住宿方便的同时,可以解决“留守儿童”无人照看、学习和安全得不到保障的问题,解除进城务工农民工的“后顾之忧”。让他们在老师、同学等群体中得到温暖。

其次政府有关部门应该对进城务工的农村家长进行引导和教育,让农民工家长学会与孩子交流沟通及教育孩子的正确方式,发挥家长对孩子独特的教育功能。政府应该主动承担相应的责任,提前做好准备。加强农村文化环境建设,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和社会风气,优化社会育人环境,让留守儿童在健康向上的环境中受到良好的熏陶。

总之,留守儿童教育问题不仅关系到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也关系到广大农村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稳定关系,关系到农村基础教育的健康发展。因此,关注留守儿童的教育,关心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为留守儿童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社会环境,就要充分协调和发动学校,家庭和社会力量。

规模,并整合教育资源,对有条件的农村,地方政府可为开办寄宿制学校创造条件,尽量为留守儿童提供住宿方便的同时,可以解决“留守儿童”无人照看、学习和安全得不到保障的问题,解除进城务工农民工的“后顾之忧”。让他们在老师、同学等群体中得到温暖。

其次政府有关部门应该对进城务工的农村家长进行引导和教育,让农民工家长学会与孩子交流沟通及教育孩子的正确方式,发挥家长对孩子独特的教育功能。政府应该主动承担相应的责任,提前做好准备。加强农村文化环境建设,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和社会风气,优化社会育人环境,让留守儿童在健康向上的环境中受到良好的熏陶。

总之,留守儿童教育问题不仅关系到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也关系到广大农村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稳定关系,关系到农村基础教育的健康发展。因此,关注留守儿童的教育,关心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为留守儿童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社会环境,就要充分协调和发动学校,家庭和社会力量。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pdug.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