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政策对文言词语整理的解释

更新时间:2024-06-14 09:50: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2012年全国高考模拟参考部分

文言词语整理、归纳的教学实践与思考

广州市第65中学 黄燕飞

一、问题提出

高考文言文考查的重点是文言词语、文言翻译、文意理解和鉴赏评价。文言词语的积累和运用非常关键。可以说,学生阅读文言文能力的提升,主要受文言词语的限制。那么,在高三文言文复习中,我们应如何帮助学生积累文言词语呢?什么样的复习方法才是最有效的呢?

我们认为,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注意让学生自己对文言知识进行整理、归纳,既能提高他们学习文言词语的效率,又能改变文言文复习填鸭式的教学方法。

基于以上想法,广州市第65中学高三语文备课组,在集体备课的基础上,一直在探索文言词语特别是文言实词积累的方法,从几年语文高考的实践来看,还是比较成功的。2005年9月22日广州市各区县教研员来我校进行调研,笔者开设了“文言实词复习——《谏太宗十思疏》”的公开课,将我们文言词语复习的思路展示给专家们。课后,专家们对我们的教学思路给予了肯定,广州市高三语文中心组组长李月容老师认为我们的经验值得推广。为了进一步完善文言词语积累的方法,我们将之形成文字,就教于方家。

二、文言词语整理、归纳的实践

文言词语的整理、归纳,是在语文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基于一定目标,按照合理的体例,对高中语文文言课文中的词语进行梳理、归类、总结的自主学习活动。它是一个有目标、有计划、有控制、有指导的过程。

(一)确定目标,选取角度

首先是文言词语整理、归纳的目标问题。从文言文阅读能力的培养来看,文言词语的积累多多益善,但就高考来说,文言词语的考查还是有限的。高考考试

说明中规定:“理解常见实词在文中的含义。”我们认为,“常见实词”涉及的....内容有通假字、一词多义、词类活用、古今异义、偏义复词等。“在文中的含义”指在具体语境中的含义。高考考试说明规定高考文言词语考查的目标是120个文言实词和15个文言虚词。考虑到学生学习时间的有限,我们将这120个文言实词和15个文言虚词作为学生学习的主要目标。

根据常见的形态我们将文言词语整理、归纳的角度确定为:通假字、一词多义、词类活用、古今异义、偏义复词等五方面。考虑到我校为B类学校C类生源的特点,我们就以单篇文言文词语的整理、归纳为主要方式。

(二)提供示范,控制过程

在学生进行文言词语的整理、归纳之初,教师选择一篇课文,将自己整理、归纳的结果印发给学生,起到示范作用,让学生按照教师提供的体例进行整理、归纳。

由于每一课都可能出现比较多的文言词语,我们指导学生选择适合的词语进行整理、归纳。先将高考考试说明规定的120个文言实词和15个文言虚词印发给学生,学生根据课文特点进行整理和归纳。比如一词多义,如果某一课中的同一个词出现多次,并且是考点规定的词语,就收进来;鼓励学生查阅《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将该词语的义项补充完整。整理一个词语,就从词语表中排除一个,做到心中有数。

对学生整理、归纳的进度进行适当的控制,能有计划地完成文言词语复习的任务。我们规定学生每天整理、归纳两篇文言文。在进行第一轮文言复习时,我们每天对学生整理、归纳的结果进行检查和交流。利用投影机将学生的结果打出来,注意发挥优秀学生的示范作用。教师自己一般也要进行整理、归纳,在学生展示的同时,自己也参与展示,让学生根据老师整理、归纳的结果进行补充,使自己的更加全面。

(三)前后勾连,总结规律

在复习中,我们对高中文言词语的理解、运用进行了总结,发现了一些有助于学生学习的规律,于是以某一篇课文为基础,进行前后勾连,引导学生对学过的课文进行回忆,从典型句子中总结出比较实用的规律。

我们重点引导学生掌握推断疑难词语意义的规律,主要有:利用汉字形音义

的联系解释词义,联系成语或现代词语解释词义,通过语法分析解释词义,利用文言句法特点解释词义,利用上下文语境解释词义。还有以文解文,以事解文,以理解文,以题解文等等。

(四)迁移成果,加强运用

在课堂教学中,我们不仅仅要检查、交流学生整理、归纳的结果,更注重对学生的成果进行迁移,使学生认识到自己的工作与文言文阅读能力的关系,我们特别注意将之与高考联系起来。

比如学生整理了《谏太宗十思疏》中“诚”字的用法,我们就让他们做05年广东高考文言文,虽然试题中没有对“诚”的用法进行考查,但我们让学生看到选文中“前阮府君有求于我,所以不敢闻命,诚恐污君令名”有“诚”字,使他们认识到平时的整理、归纳与高考有着紧密的联系,从而加强运用意识。

我们还将课堂积累的知识与课外阅读进行照应。我们利用学校提供的多媒体教学平台,经常将一些短小、浅显的课外文言文语段用PPT课件打出来,进行课内外文言词语的迁移练习。

三、课堂教学案例 文言文实词复习 ――《谏太宗十思疏》

执教:广州市第65中学 黄燕飞

【教学目标】

1.在复习课文的基础上,积累常见的文言词语。

2.发现推断文言实词意义的规律,提高文言实词词义的推断能力。 3.学会对文言词语进行归类整理。

【教学重点】 积累文言词语,总结推断文言实词的规律。 【教学难点】 总结推断文言实词的规律。 【教学方法】 朗读法、归纳法、发现法、练习法。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手段】 PPT课件 【教学设想】

1.高考文言文考查的重点是文言词语、文言翻译、文意理解和鉴赏评价。文言词语的积累和运用非常关键,可以说,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能力,主要受文言词语的限制。因此,帮助学生积累和运用文言词语,是高三文言文复习的重要任务。文言词语的学习,最终还是为了运用,我们认为,除了需要加强训练外,总结文言词语意义推断的方法,也是提高学生文言文阅读能力的重要途径。

2.高考文言文试题,与平时文言课文的学习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高考文段中词语的意义和平时课文中的意义大都相同,有的试题的选择支直截来源于高中文言课文中。所以,第一轮文言文复习应该以课本为基础。

3.第一轮文言文的复习,可以是单元复习,可以是同类文章的比较复习,也可以是单篇文章的复习。我校学生基础比较差,不适合进行多篇的综合性比较强的复习,所以,我们在文言文复习中采用单篇复习为主,在适当的情境下,结合其它已经学过的课文,对文言运用规律进行归纳。

4.在文言的复习方法上,我们认为,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注意让学生自己对文言知识进行归类整理,既能提高他们学习文言知识的效率,又能改变文言复习填鸭式的教学方法。在教师指导下,引导学生发现文言运用的规律,既能提高学生文言文复习的有效性,从个性上升到规律层面,也能培养学生发现规律的能力。

5.本课教学,我们试图探索这样的复习思路:学生自己整理单篇课文的知识点,教师指导学生发现文言运用的某一规律,将积累的知识和总结的规律在课外阅读中进行运用,最终达成提高文言阅读能力的目标。 【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文言实词是构成文言文的主体,掌握文言实词是学好文言文的关键。从近几年的高考文言文试题可以看出,文言实词占的比例是非常重的,而且年年必考。但和虚词相比,文言实词数量多,变化大,绝大部分具有多义性。(展示课件)

二、聚焦考纲,明确目标

(一)明确考点(展示课件) 理解常见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二)考点阐释(展示课件)

常见实词涉及的内容有: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偏义复词等。 “在文中的含义”指在具体语境中的含义。

三、回归课本,积累知识

(一)学生朗读《谏太宗十思疏》。

(二)学生展示文言词语整理的结果。(投影)

(三)教师展示整理的结果,学生对自己整理的进行纠正或补充。(展示课件)

明确: 1.通假字

① 振之以威怒。振-震。

② 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缪赏。无-毋。 2.古今异义

①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树根) ..② 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放纵情感) ..③ 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把??当作) ..④ 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使心谦虚) ..3.一词多义(参见课文P116页)

竭诚以待下(诚心) .

诚 诚能见可欲(果真) .

臣诚知不如徐公美(确实) .

4. 词类活用 ① ② ③ ④ ⑤

必固其根本 固:使??稳固。 .则思知止以安人 安:使??安定。 .则思虚心以纳下 虚:使??谦虚。 .

惧谗邪 谗:爱说坏话,陷害别人的人。 邪:邪恶的人。 ..则思正身以黜恶 正:使??正。 .

⑥ ⑦ ⑧ ⑨ ⑩

择善而从之 善:善良的人。 .何必劳神苦思 劳:使??疲倦。 .则思江海下百川 下:居于??之下。 .

不念居安思危 安:安定的情况。 危:危险的情况。 ..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 乐:以??为乐。 .

(四)学生就本课相关问题进行提问,教师回答学生的问题。

四、前后勾连,总结规律

(一)解释下列加点的词,尝试总结词义推断的规律(展示课件)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⑦ ⑧ ⑨

慎始而敬终 ..

善始者实繁,克终者盖寡 ..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 ..智者尽其谋,勇者竭其力 ..惧谗邪,则思身正以黜恶 ..不念居安思危 ..择善而从之 .

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 .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 .

(二)归纳推断文言实词词义的规律(展示课件)

1.由上文1、2、3、4得出规律一:结构辨析法(处于对应位置上的词语往往在意义上相同、相近或相反、相对);

2.由5、6、7句得出规律二:语法辨析法(根据词语在文言句中的位置推知它的词性,根据词性和其它信息推知它的意义);

3.由8、9句得出规律三:语境辨析法(根据文言词语上下文的环境,推知词语的含义)。

(三)联系其它课文,印证规律(展示课件)

① 因利乘便 《过秦论》 ..② 追亡逐北 《过秦论》 ..

③ 信而见疑,忠而被谤《史记·屈原列传》 ..

④ 度长絜大 《过秦论》 ..

⑤ 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鸿门宴》 ..⑥ 践华为城,因河为池 《过秦论》 ..⑦ 道芷阳间行 《鸿门宴》 .

⑧ 凡四方之士来者,必庙礼之 《勾践灭吴》 .⑨ 秦伯说,与郑人盟 《烛之武退秦师》 .⑩ 范增数目项王 《鸿门宴》 .

? 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 《伶官传序》 ..? 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 《石钟山记》 .

五、迁移运用,提高能力

阅读下面文段,解释加点的词(展示课件)

1. 邴原泣学

邴原少孤(幼时丧父),数岁时,过书舍(书塾)而泣。师曰:“童子何泣?”

①②③

原曰:“凡得学者,有亲也。一则愿....其不孤,二则羡其得学,中心(内心)感④伤,故泣耳。”师恻然(怜悯、同情的样子)曰:“苟欲学,不须资.也。”

(选自《初潭集》)

明确:

① 学者:学习的人(根据语境推断) ② 亲:父母(根据语境推断)

③ 愿:羡慕(根据结构推断,“羡”和“愿”对称)

④ 资:学费(根据语法推断词性是名词,再根据语境推断是“学费”之义)

2.张仪受辱

张仪已学(指向鬼谷先生学习合纵连横之术)而游说(兜售自己的政治等观点)

①诸侯。尝从楚相(国相)饮,已而楚相亡璧,门下(指楚相门下的人)意.张仪,曰:②③“仪贫无行,必此(这人)盗相君之璧。”共执张仪,笞..数百,不服,释之。其

妻曰:“嘻!子毋读书游说,安得此辱乎?”张仪谓其妻曰:“视吾舌尚在不?”其妻笑曰:“舌在也。”仪曰:“足矣。”

(选自《史记》)

明确:

① 意:怀疑。(根据语法推断为动词,再根据语境推断为“怀疑”之义) ② 行:品行。(根据语境和语法推断) ③ 笞:用竹板子打。(根据语法推断为动词)

3. 以学自损,不如无学

①②③

夫学者,所以求益耳。见人读数十卷书便自高大,凌忽长者,轻慢...同列。

人疾.之如仇敌,恶.之如鸱枭(chīxiāo,两种鸟。古人认为是恶鸟)。如此以学

自损,

不如无学也。

(选自《颜氏家训》)

明确:

① 益:好处,长进。(根据语法推断为名词,根据语境推断为“长进”之义) ② 忽:轻视。(根据语法和结构推断为动词,根据语境推断为“轻视”之义) ③ 慢:怠慢。(根据语法和结构推断为动词,根据语境推断为“怠慢”之义) ④ 疾:怨恨。(根据语法和结构推断为动词,根据语境推断为“怨恨”之义) ⑤ 恶:讨厌。(根据语法和结构推断为动词,根据语境推断为“厌恶”之义)

六、课堂小结,总结深化

文言词语的学习一靠积累,二靠总结规律。积累的方法常用的是记忆,主要是记忆课文注释,记忆课后思考练习中的一词多义等。自己对课文中的词语进行整理和归纳,更能够提高复习的效率。

在积累的基础上,发现推断文言词义的规律,将这些规律运用到课外阅读和高考中,也是文言词语复习的好方法。

七、课后作业,拓展运用

课后请学生做广东省2005年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题。

(该复习课的课件地址为:http://www.hongru.org/ls/huangyf.rar。大家可以

④⑤

去下载)

四、对文言词语整理、归纳的思考

在文言词语的整理、归纳的实践中,我们认识到如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是很重要的问题。有些学生对整理、归纳的认识不足,也有不少同学坚持了一段时间就开始怠慢,有的甚至放弃。采取哪些措施来调动学生整理、归纳文言词语的积极性,是我们一直要关注的问题。

文言词语的整理、归纳,最终还是为了在课外阅读和高考中加以运用。那么,如何对文言词语整理、归纳的成果进行迁移和运用呢?在这方面我们感觉还需要进一步的探索,以提高复习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对文言词语的学习,除了进行积累外,我们还需要帮助学生总结文言文阅读和做题的规律,使感性和理性结合起来,这样能较快地提高学生文言阅读的能力。那么,哪些规律是需要我们总结的呢?哪些规律对学生文言文阅读能力的支持是最大的呢?这是困惑我们的问题。

文言词语的整理、归纳对高考文言文阅读和做题有很大作用;但阅读能力的培养,毕竟不能仅仅靠记忆文言词语来解决,根本的方法恐怕还是要在课外文言文阅读的过程中提高。因此,如何将课内文言词语的整理、归纳与课外文言阅读相结合,使课内外有机联系,在阅读实践中提高学生文言文阅读的能力,将是我们探索的新话题。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pdu6.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