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邯郸市曲周县第一中学高二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扫描版)

更新时间:2023-05-03 19:47:01 阅读量: 实用文档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河北省邯郸市曲周县第一中学2015-2016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末

考试试题(扫描版)

曲周县一中高二期末试题

【答案】

1. D

2. A

3. C

4. B

5. A

6. A

7. C

8. C

9. A

10. A

11. C 12. B 13. D 14. B

15. C

16. D 17. C 18. C 19. C

20. C

21. A 22. B 23. D 24. C

25. D

26. B 27. C 28. A 29. A

30. A

31. D 32. C 33. A 34. B

35. D

36. B 37. A 38. B 39. A

40. B

41. B 42. B 43. B 44. C

45. B

46. C 47. A 48. A 49. C

50. B

51. (14分)(1)察举制。(2分)西汉以德才为主,(2分)东汉逐渐发展为注重门第。(2分)

(2)魏晋时期中正官在选拔官员时会徇私舞弊,难以选拔真正有用人才,主张废除九品中正制。(2分)

(3)科举制取代荐举制,以考试成绩为选官标准,有利于国家选拔人才;是我国古代选官制度的重大进步。(2分)

(4)选官制度会严重影响人才的培养和选拔,人才的培养和选拔往往会影响到国家的治乱兴衰。(4分)

52. (13分)(1)经济全球化趋势。(2分)新航路开辟。(2分)

(2)发展中国家在经济全球化中处于不利地位。(2分)

(3)材料二的观点是片面的,不应抵制。(1分)

经济全球化是生产力发展的结果,有利于世界和各国经济发展;(2分)

对于广大发展中国家来说,经济全球化既是机遇,也是挑战;(2分)

发展中国家要抓住机遇,趋利避害,制定合理的对策,在积极参与中谋求发展。(2分)

53. (1)成果及影响:指南针为新航路的开辟和地理大发现提供了条件;印刷术有利于推动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火药促进了资产阶级革命的胜利。科举制度,成为启蒙思想家反封建的锐利武器。(8分)

时代要求:反映了提倡理性,尊重人权;反对专制和特权,追求民主平等。(4分)

(2)促进了中西文化交流;为中国传统科技注入了新机;开阔了当时知识分子的眼界;对科技文化进行了总结。(4分)

(3)生活习俗受西方影响;社会风尚崇洋。(4分)

(4)不同文明之间只有相互借鉴,取长补短,才能推动各自的发展;多元文化相互碰撞,相互交融,共同发展;不同文明之间的相互交流是影响历史发展变迁的重要因素;文明之间的交流是历史发展永恒的主题之一。(3分。任答其中3点即可)

【解析】

1.

此题考查了学生比较分析问题的能力。根据材料“对希腊罗马世界来说,有些人是自由的”可知,古希腊实行直接民主制;“对近代世界来说,人人都是自由的”反映了近代西方资产阶级代议制具有一定的民主;“但对东方世界来说,只有一个人是自由的”反映了古代中国实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秦始皇创立的“皇帝”制度为历代王朝所继承,皇帝有天下独尊的地位,集行政权、司法权和军事指挥权于一身,国家的法律、政策都决定于皇帝一人的意志。所以ABC不符合题意,故选D。

2.

本题考查行省制度,主要考查学生对材料的理解能力。根据材料“行省演化为地方最高官府,只是言其性质的基本方面”可知行省制一方面是地方政府,但同时“长期保留着朝廷派出机构的某些原有性质”,可以看出行省仍然带有中央派出机构,或者说是中书省分支机构的性质。可见行省制度具有二元化特点,故A正确;BCD三项表述错误,故排除。故选A。

3.

本题主要考查对唐代三省六部制的认识和理解。材料“祎之见敕文未经中书门下附署,遂说:‘不经凤阁(中书)鸾台(门下),何名为敕’”可知刘祎之反对武则天的做法的理由,是该赦令没有经过中书省和门下省的副署签名,违背了三省六部制的运行机制,故C符合题意;ABD 均说法不正确,故选C。

4.

本题考查雅典的民主政治,旨在开车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材料中“由全体公民治理”,得出雅典是一个非常民主的国家,而本题侧重点在关联词“但”字以后,故A项错误;雅典民主是小国寡民城邦政治的产物,“由全体公民治理”,可知是一种集体管理模式,驱逐最好的执政官,处死苏格拉底属于暴政行为,故B项正确;材料“由全体公民治理”,不是不讲人权,故C项错误;材料恰恰体现了雅典民主的滥用,而不是未维护民主,故D项错误。故选B。

5.

本题主要考查对古代希腊的认识和理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古希腊重视纪念谷物女神,体现出对农业生产的重视,故A项正确;材料中古希腊女性负责祭祀,并不能体现母系社会关系,故B项错误;材料古希腊的祭祀与环境保护无关,故C项错误;材料中古希腊女性负责祭祀,并不能体现女性政治权利得到保障,故D项错误。故选A。

6.

本题考查学生对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理解和从材料中获取、解读信息并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英国内阁有立法提案权;国会通过的各种法案绝大部分由内阁提出,由内阁解释;内阁控制着议会下院开会的绝大部分时间和立法程序;内阁由下院多数党产生,下院多数党议员中的重要人物多是内阁成员,他们实际上构成了下院的领导核心;内阁有宣布提前大选的权利,可以在他认为有利的时机提前大选,故A符合题意,BCD 不符合题意,故选A。

7.

本题主要考查1787年宪法,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由“避免在行使权力时一个部门侵犯其他部门的权力”可知强调的是权力的分立和制约平衡,所以选C项,ABD三项不符合材料信息。故选C。

8.

本题考查近代资产阶级代议制,这其中考查学生分问题的能力。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特征有民主选举、分权制衡、政党政治等,据此分析选项内容可知C正确;ABD与题意无关,故排除。故选C。

9.

本题主要考查对鸦片战争的影响的认识和理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英《南京条约》中开放的广州、上海、福州、宁波和上海五个通商口岸,均位于东南沿海地区,故条约签订后外国商品会源源不断的进入到中国的东南沿海地区,故A符合题意;BCD均与题意不符,故选A。

10.

本题考查辛亥革命的相关史实,主要考查学生回忆、再现相关基础知识的能力。根据材料相关信息“孙中山(1866~1925)”、“28岁那年”、“成立起革命团体”等,可知,孙中山出生于1866年,28岁那年应是1894年,他在檀香山建立了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兴中会。因此,A成立兴中会,提出“振兴中华”的口号,符合题意;BCD三项均不正确,排除。故选A。

11.

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的阅读理解和知识运用能力。依据材料信息“讲科学理性、讲自由、讲人权、讲法治、讲个人尊严”结合所学知识,C项正确。A、B、D三项虽然为五四运动的意义,但材料没有体现。故选C。

12.

本题主要考查十月革命影响的相关史实,旨在考查材料分析理解能力。根据题干关键信息“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演进”可知,应该从生产力的角度看待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对世界的影响,资本主义社会被社会主义取代是生产力发展的结果,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材料之意,排除。故选B。

13.

西安事变是国共关系的转折点。西安事变后,国共停止了内战,初步建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这极大地鼓舞了中国人民的抗日热情。“视察军队的日本裕仁天皇”反映的是日本的情况。这两个事件之间有逻辑关系,正是由于日本侵略,民族危机加深,最终导致西安事变的发生。1936年《时代》周刊对这两个事件的报道,说明美国关注中国的局势(日本对华侵

略及中国国内的反应),担心中日之间爆发战争。A、B、C三项与史实不符。

14.

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的阅读理解和知识运用能力。依据题干信息“1949年10月新中国诞生”结合所学知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彻底胜利的标志性是1953年土地改革的完成,故排除A;中国开始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标志是1956年三大改造的完成,故排除C;中国开始进入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新时期是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故排除D;“中国社会性质发生根本改变,人民当家做主”是对材料的准确理解,故B符合题意。故选B。

15.

本题考查学生历史知识的再现能力。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时期是指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以来的时期。中共八大明显不在此时间范围之内,故③错误,故排除ABD;①②④均符合题意,故C正确。故选C。

16.

本题考查“一国两制”的相关知识,旨在考查学生获取材料信息和知识运用能力。依据材料信息可知,针对的是台湾问题,台湾是内政问题,排除A;B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香港和澳门的回归为解决国际争端和历史遗留问题提供了新思路和新途径,排除C。依据材料信息“除外交、国防外,台湾享有高度自主权”可知,为“一国两制”提供了借鉴,所以D 项符合材料。故选D。

17.

本题考查了建国初的中国外交,旨在考查学生解读史料获取信息的能力。根据材料信息“一种在西方缺席的情况下”“一个反对西方的集团”可以判断是新中国参加的万隆会议,该会议上周恩来针对与会国不同社会制度特点提出了“求同存异”方针,从而促进会议成功,C 项符合题意。A属于中印之间会谈,不符合材料中“在西方缺席的情况下经常开会”的信息;B有西方大国参与的会议;D时间与题干时间不符。故选C。

18.

本题主要考查欧共体的相关知识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丘吉尔认识到了欧洲这一时期的困境,说明此时欧洲整体实力有所下降,C项符合题意;欧共体的创始成员国是法、意、荷、比、卢六国,其中没有英国,排除A项;1946年3月,英国前首相丘吉尔在美国富尔顿发表了反苏、反共演说,正式拉开了冷战的序幕,丘吉尔不可能主张和苏联一道建设欧洲大家庭,排除BD两项。故选C。

19.

本题考查新中国的外交政策这一基础知识。根据题干分析,体现了国与国之间的交往必须是平等对待对方,双方利益是互惠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内容是: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体现了外交中国家间平等,符合题干要求,是二十世纪五十年代至今中国一直奉行的政策。AB是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政策,是指只和社会主义国家建立外交关系和不承认国民政府的外交协定;D项与材料无关。由此分析,可排除ABD,故选C。

20.

本题考查了二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过程和知识运用能力。“群雄竞起”,说明一些国家

的国际地位增加,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二战后出现了美苏两极对峙的局面,六七十年代,随着西欧、日本、中国、第三世界国家的发展与崛起,世界局势向多极化的方向发展。1991年苏联解体后出现了“一超多强”的局面,世界格局超着多极化的方向发展。因此AD说法错误,B项是多极化中的一极,不全面,只有C项符合材料反映的主题。由此分析,可排除ABD,故选C。

21.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古代水利工程的知识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中“后来三国时蜀相诸葛亮‘征丁十二百人护之’”说明该水渠在蜀地,即四川境内,结合史实可知战国时代修筑的都江堰水利工程位于四川,故A正确;B项在陕西境内;C项在连接湘江和漓江;D 项芍陂在今安徽,故BCD三项地理特征与材料不符合,故排除。故选A。

22.

本题主要考查对古代中国的农业发展的认识和理解,旨在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根据材料“地券或地契是买卖双方私人之间所立的文契。此外还有政府官方发给田地所有人的产权证明文件”可知,无论是私人之间的文契还是国家的产权证明文件,都体现了土地所有权登记制度的出现;A项材料中并未反映出“相当频繁“;C项错在“耕者有其田”;D项错在“完全”,当时还存在自耕农经济。故选B。

23.

本题主要考查古代手工业的发展,旨在考查对教材知识的再认再现。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明朝中后期,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出现,私营手工业更能适应商品经济发展的需要,逐渐超过官营手工业占据手工业生产的主导地位。ABC三项不符合明朝社会实际且材料中未反映,可排除。故选D。

24.

本题主要考查商帮的兴起,旨在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图示为内陆的商帮的发展,沿着武夷山到了恰克图,而被迫开放是指沿海地区的通商口岸的开放,故排除A;重农抑商政策到清朝并未被打破,商业的发展并不能体现统治者政策的改变,故B错误;从材料所说“这便是由中国晋商开辟的绵延到清代200余年,长达万里的中国‘茶叶之路’”可以看出反映的是地域商帮的开拓精神,故C正确;清朝时期,中国还未出现工业文明,小农经济仍占主导地位,故排除D。综上所述,故选C。

25.

本题考查了重农抑商政策,旨在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古代统治者始终奉行重农抑商政策,商人社会地位低下,故AB项错误;从材料中“宋代的商税率比农业要低得多,统治者常常要‘优商’‘恤商’”的信息可以看出统治者对商业采取了较为灵活的政策,故D项正确;C项在题干信息中无法得出,故排除。由此可知,排除ABC,故选D。

26.

本题考查的是西欧国家的殖民扩张与争夺的相关史实,旨在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根据图表信息,②国家在1600-1700年间抵达亚洲的船只数量大幅增加,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7世纪凭借一支强大的商船队,荷兰垄断了世界航运业,成为世界上的“海上马车夫”,故B符合题意。ACD均与图表信息不符,排除。故选B。

27.

本题考查学生对工业革命成就的理解和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19世纪中期是两次工业革命之间,是第一次工业革命完成时期,所以答案要求选择的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成就。ABD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就,故C正确。斯蒂芬孙在1814年发明了第一台蒸汽机车,它在前进时不断从烟囱里冒出火来,因此被称为“火车”,C符合题意。故选C。

28.

本题考查鸦片战争后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旨在考查分析提取表格信息并形成正确认知的能力。在题目表格提供的数字中,虽有涉及中国茶叶、生丝出口的数字,但没有涉及中国外贸顺差还是逆差的相关信息;表格所提供的数字,只是反映中国农产品的出口,没有涉及这些农产品的加工,无从反映近代民族工业的情况,故③④的叙述无法从表格中得到印证。材料中鸦片战争后中国丝、茶出口的不断增加,反映了中国农产品日趋商品化和中国不断地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故①②符合题意。据上,排除BCD,故选A。

29.

本题考查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旨在考查学生解读表格信息的能力。材料中表格的内容上海与重庆对近代西方科技的吸收是不平衡的,也就说明中国对西方工业革命成果吸收得不充分,所以第②项中国充分吸收了西方工业革命成果不正确。中国的民族工业发展非常不充分,与本国的封建经济和外国的资本主义经济相比力量十分的微弱,所以第④项民族资本主导中国近代化发展历程不正确,故①③表述正确。故选A。

30.

本题主要考查对近代中国社会生活的变迁的认识和理解。材料“洋装虽然穿在身,我心依然是中国心”西式服装的传入,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西装在鸦片战争后传入中国,民国成立后流行起来,故A符合题意;BCD均与题意不符,故选A。

31.

本题主要考查近代通讯工具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材料“皆有此器以通消息,更于各马路间设立此器,以便通报火灾及报捕等要事”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是利用电话进行信息传输,D项正确;ABC项材料未体现,排除。故选D。

32.

本题考查的是苏联“斯大林模式”的影响,旨在考查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根据图表信息“苏联外贸总额系列数据”,结合所学知识判断选项:A项“世界贸易”,图表没有涉及,排除;图表信息没有提及帝国主义的经济封锁问题,排除B;从图表信息看出苏联的外贸总额总体上呈下降趋势,体现不出“计划经济体制的优越性”,排除D;再结合题干时间“1930年—1940年”,可知此时期即“斯大林模式”时期,大力推进国内工业化建设,从而导致外贸总额总体上呈下降趋势,C项表述客观,符合题意,正确。故选C。

33.

本题主要考查对罗斯福新政的认识和理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紧急救济法令》通过了关于直接救济和以工代赈的两个办法来解决当时工人失业问题,《社会保障法》则是建立失业保险和养老金制度,来进行长期的保障,故A符合题意;BCD均与题意无关,故选A。

34.

本题考查学生对二战以来资本主义经济体制调整的全面认识和综合理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普遍加强了对经济的干预,这是新的变化。故B正确。ACD三项表述不符合20世纪50至70年代的基本史实,可排除。故选B。

35.

本题主要考查对二战后苏联赫鲁晓夫改革的认识,旨在考查再认再现相关所学的能力。新经济政策废除于1928年,早于图片中的时间段“1953——1964年”,故排除A项;B项中“大幅度提高”的表述过于夸大化,故排除;图片中未涉及国民经济各部门间生产状况的比较,故无法得出C项的结论;由图片中的时间段“1953——1964年”及该时期苏联农业生产呈现发展的趋势的现象可知此应为赫鲁晓夫改革期间,将农业作为改革的突破口,刺激农民生产的积极性,促进农业发展的史实。故选D。

36.

本题考查新中国以来社会主义建设的重大成就,旨在考查分析解读图示信息和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分析图示信息并结合所学可见,相对于1952年,1957年我国的电力、钢铁等重工业生产指数迅速增加,其原因在于一五计划的实施使重工业发展迅速,故B正确;ACD分别出现于1958年、改革开放时期和2001年,与材料中的时间信息不符,故排除。故选B。

37.

本题主要考查对十一届三中全会的认识和理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做出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使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故A符合题意;BD分别属于90年代中共十四大、十五大的内容,故排除;C提出于21世纪初,排除。故选A。

38.

本题考查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我国的改革开放,旨在考查考生的读图、识图及调动和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题目信息可知,信息图强调了1980~1988年我国进出口总额的变化,即对外开放取得的成就。1979年我国设立了“出口特区’.1980年定为“经济特区”,排除A项,开放14个“沿海港口城市”是在1984年.正是示意阳中进出口总额迅连增长的原固,故选B项.开发上海浦东地区是在1990年,加人世贸蛆织是在2001年.均不符合示意图曲时间要求,排除C两项。故选B。

39.

新中国成立初期,向苏联学习,列宁装就是在服装领域的体现,最可爱的人是歌颂抗美援朝志愿军战士的文章,学习苏联小说与列宁装同理。故选A

40.

本题主要考查对欧洲联合从经济一体化向政治一体化迈进的过程,考查学生对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欧元的问世,是促进欧洲国家走向联合的重要步骤,有利于推动欧洲的政治一体化;

但从根本上看,是经济一体化在货币方面的表现。根据材料“我是法国人”或“我是德国人”转变为“我是欧洲人”。从根本上看,这一变化反映了欧洲的国家一体化,ACD不符合材料,故选B。

41.

本题考查学生识记、再认再现历史的能力。依据所学分析四个选项,地理大发现的内在动力是欧洲经济的发展好对黄金的渴求,故A错;B项,早期的殖民扩张拓展了世界是市场,也就推动全球化的发展,故B正确;C项,因果关系错误,故排除;D项,错在标志着全球化的形成,只可以说世界贸易组织的建立推动着全球化形成,故排除;故选B。

42.

本题主要考查对道家思想的认识和理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A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是儒家的仁政思想;B多利器,国家滋昏;法令滋彰,盗贼多有,是道家思想;C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是法家思想;D天下有义则富无义则贫,有义则治无义则乱是墨家思想,题干中的另一些人应该指的是道家思想,故B符合题意;ACD 与题意无关,故选B。

43.

本题考查学生解读史料获取信息的能力。民贵君轻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思想,而董仲舒的“屈民以伸君”显然是注重君主,违背了原始儒家的民本思想,故本题选择B项;A错在“全部”;

C、D中信息在材料中均没有体现。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董仲舒思想

44.

本题考查程朱理学思想影响,旨在考查学生解读材料信息和知识迁移能力。题干中的男女因双方社会地位悬殊,无法结为夫妻,最后双双殉情,符合六朝门第社会的反映,但六朝时尚未出现书院,故不会有“进入书院读书”的情形,故A项不符合题意;而虽然唐代时已出现书院,但此时书院为收藏图书之用,五代时书院才成为私人讲学场所,故B项不符合题意;这名女子虽可入书院读书,但却必须女扮男装,不符合民初女子受教育的情形,故D项不符合题意。书院制度盛行于宋代,且宋代由于受理学影响,妇女须严格遵守礼节,不得随意抛头露面,若想要入书院读书,只有改扮男装才有可能,因此C项符合题意,故选C。

45.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一定时期的思想文化是这一时期政治经济发展的客观反映,文艺复兴运动兴起的根本原因在于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而天主教会的禁欲主义严重的束缚了资产阶级追求财富和幸福的欲望,因此资产阶级提出肯定人性反对神性的主张,以提高自己的政治、经济地位。B符合题意。材料主要强调的不是教会,而是“人”文主义,排除A项;材料没有关于资产阶级为了追求财富不择手段,拜金主义盛行等,无法说明资产阶级个人私欲恶性膨胀,排除C;资产阶级反对封建教会神学,并不反对信仰上帝,排除D 。

考点: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与发展·神权下的自我·文艺复兴的本质

46.

本题主要考查对近代西方启蒙思想的认识,旨在考查正确解读相关史料的能力。A项的表述与近代法国启蒙思想家伏尔泰等人倡导君主立宪制的史实不符,故排除;B项的表述与近代

启蒙思想家代表资产阶级的利益,主张发展资本主义私有制经济的史实不符,故排除;D项的表述与题目中的信息“国家是‘必不可少的......’”不符,故排除;由题目中的信息“国家是‘必不可少的恶’”可知近代启蒙思想家主张建立有效机制,实现权力制衡以消除由专制统治所带来的危害。故选C。

47.

本题考查了科教兴国的相关内容,旨在考查学生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解决问题的能力。1995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做出《关于加强科学技术进步的决定》,提出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强调坚持以教育为本,把科技和教育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位置,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根据材料内容“国与国之间的竞争,实质就是科技的竞争,人才的竞争”可知该战略为科教兴国,所以A符合题意。百家争鸣和百花齐放属于双百方针的内容,提出于1956年,是为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建设社会主义,迅速发展中国的经济、科学和文化而提出的,故BC不符合题意;D与题意无关,排除。故选A。

48.

本题考查洋务运动的相关知识,旨在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依据课程内容可知,教育的内容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由传统的儒家思想为主向近代科学技术教育转变,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与洋务运动中的西学为用有关,故A正确;BC侧重政治制度方面,故排除;D和材料关系不大,故排除。故选A。

49.

本题考查对新文化运动的认识和理解,旨在考查材料分析理解能力。本题解答的关键是调用并分析材料中的关键信息“孔子不言神怪,是近于科学的;孔子的礼教,是反民主的”,这说明陈独秀反对将民主、科学与孔子完全对立起来,C符合题意;ABD说法不符合材料之意。故选C。

50.

本题考查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与经济全球化关系的认识。根据材料关键信息“地区内实行自由贸易和地区间实行有管理的贸易,可能是通向世界自由贸易的漫长道路”,从“国别经济”经过“中间步骤”再“跨到世界经济”,能够说明经济区域化是“中间步骤”,是实现全球化的必经阶段,B符合材料主旨,正确;材料没有提及经济全球化的“缓慢过程”问题,排除A;CD明显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故选B。

51.

试题分析:

(1)材料一反映了美国芭比娃娃玩具生产是由许多国家和地区分工合作共同制造,体现了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和特点。15-16世纪,新航路的开辟把世界连为一个整体,经济全球化开始起步。

(2)材料二新闻的主要内容是墨西哥农民举行大规模示威,反对政府对美国和加拿大完全开放农牧业市场。反映了在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中,由于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基础差、技术水平低等原因,在经济全球化中处于劣势和被动的地位。

(3)该问属于评述型的问题,这种题型的回答分为三个步骤,首先明确材料的观点:材料三主张“发展中国家应该团结起来,抵制全球化。”其次指出这一观点是片面的;然后结合所学知识,正确评价经济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的利于弊。对待经济全球化我们要用一分为二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pdqe.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