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南财经政法大学821之经验总结版

更新时间:2023-08-24 11:52:02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821之经验总结版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管理学821复习之终结版

关键词: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罗宾斯《管理学》

当我开始着手这本书罗宾斯管理学时,已是8月上旬,我报考的是市场营销,之前该校用的是万后芬的《市场营销教程》那本书,我当时都差不多背了一半,但学校网站发布信息说今年要对大部分专业课的初试参考书目进行改革,所以我原先万后芬的书没用了,从8月份正式开始着手《管理学》。(详细请见博客开篇文章“考研历程综述”)

我是在财大旁的旧书店买的书,挑了一本有少量笔记的书,很巧并有趣的是目录对重点作了标识,第一次我先将整个书大致地看了一遍,接着我将历年考企业管理地卷子(06-08年)也粗略地看了下,初步认为这本书要考查地重点和次重点,对于某些章节,如战略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变革与创新管理、行为的基础、理解群体与团队以及控制的后两章考前一个月看看即可,其实对于一个理性的人,他也应该这么想:试卷上的内容,即能反映出题人要考查的重点和要点。再加上后来我与A君(我高中同学,在中南财大读市销)交流,也证实了这一点。A君说他们有些课程并不是全部照搬课本讲的,有些是按照MBA的模式授课。此外,大家可以在浓情中南论坛里搜关于财大考管理学的一些贴子,其中不乏有财大“出题重视基础”等评论,这样以来证明我的复习思路是正确的。

紧接着就是有序地进行了,不过马上就出现问题了。我看完每一章,就会认真地做个笔记,理清概念,但你会发现有些概念不好归纳、总结, 书上并没有明确地给出精确、简洁的答案,有些概念就像是“夹叙夹议”,如社会责任、决策等,这下就感觉有点烦了,必须得自己组织语言,怎么办呢?于是,我打算上网查查是否有这本书的相关笔记,在网上也搜罗了番,笔记是有的,但大部分是一个模子,有这本书的框架,但仍然没有那种“考试就能用”的应试语言,毕竟,我现在要解决考试的问题。

接着,我想去学校图书馆看看,我和女友前后看了不止三遍,管理学的参考书没有,但管理学理论的书却一大堆…

最后我还是决定:自己归纳、组织语言,部分参照女友复试的书《管理学通论》。刚开始,我认为有时候是痛苦的,找到定义、概念的相关信息不难,难的是如何组织这些语言,使之凝炼、简洁,上考场就能用!有时组织好语言了,觉得字数还不够,还要加点内容,要点要明确、清晰,要使阅卷老师一目了然,我就是这样一点一滴地锤炼自己的语言,使之“达标”,渐渐地,一个笔记本写满了所有的概念、简答题内容、论述题内容等知识点的相关笔记。如果组织好语言算是成功了一小步,更重要的是实践—背住!每天我和女友早早地起来在教学楼附近背书,一背就是一个小时,有时更多,注意这里我想强调的是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而且当天晚上理解了、看了,第二天早上就应该背住,接着背完后就开始默写,能写多少是多少,这就是复习管理学的核心战略,要记住它的清晰概念,不能模糊,不能像政治考试自圆其说,所以把管理学的概念、知识点应该熟记,能重复笔记90%以上的笔记,可能有些人在这一点上和我有分歧,他们会说用自己的话说,这样阅卷老师会看出你是明白了、理解了。然而我想说,如果你的卷子碰见了一个好的阅卷老师他会给你较好的分,但如果是一个严格的老师,他只会给你一般的分,很简单,你认为考试是在写作文呢?还是在做学问?答案不言而喻,你可以在答题的过程中穿插自己的话,但绝对不要全部是自己的话!

另外一个是注意速度,这一点我想很多考生会达成共识:速度决定你的分数,当然字迹要清楚。因为试卷的题目还是比较多的,所以它要求较快地完成试卷。这里我在考前一个月的时候计算了我当时的速度:名词解释4*8=32min完成,简答题5*12=min完成,论述题2*17=34min完成,计算题和案例分析剩余54min完成,写完后我的胳膊基本上麻木了,停不下来了…

以上便是我专业课的复习方法,我从实地告诉大家,归纳起来无非几句话:先理解它,然后背住它,最后将它默写出来,如此反复,不要停下来,哪怕是考研还有两三天。记忆没有捷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821之经验总结版

径,只有基本方法:反复。这看起来似乎是一件很容易的事,但又有多少人像柏拉图一样挥了一年的手臂呢?去做吧,执行它!知道方法却没有实践等于没做。在我复习的过程中也不乏有其它考管理的,有考暨大、华南理工的等等,大家都是跨专业考的,考试后我们也互相问了问,他们说专业课虽不难,但没有答好,有的完全是用自己的话写的。我还记得刚开始,我有时早上在教学楼附近读书时,时常能碰见他们,但到11、12月份时基本上很少看见他们人影了,有时碰见了,问问他们在干什么,他们说在搞数学和政治,没有时间背管理学了,我心里觉得一阵失落,我认为人的学习方法都是有问题的,这里不免牵扯到别的话题。纵观四门课:政治、英语、数学、专业课,我认为政治、英语是不太难的,但不能忽视,每天记一些即可,因为在这两门课上得高分有些困难,而数学与专业课是大头,加起来300分啊,数学应早动手,后期只需每天做做真题,看看错题就行,专业课不能小觑,更何况我们这些跨专业的考生呢,一没基础,二没指导,只有自己顺藤摸瓜,记住概念才行。再辩证地想象,如果数学没考好,还有专业课,但如果专业课也没考好,我想就难办了。

2009年1月11日下午,我开始了最后一门考试---专业课管理学,首先我统观了整个卷子,大体基本上都会做的,但有两三道题有些小“偏”,考的绝大多数是要点,不太算重点,比起往年的试题,试卷有点“创新”,难度也稍微偏高,再迅速地看了论述题和案例分析,需要认真答,而且答的内容将会比较多。因此,我迅速地制定了考场上的答题思路:非常有把握的题多答,答完整,欠些把握的题只答要点,保证字数,论述题、案例分析题认真答、多答。这样以来我在三个小时里顺利地做完了试卷,还多出五分钟…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pdni.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