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政治经济、政治、哲学分析的基本思路

更新时间:2024-06-29 06:14: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经济、政治、哲学分析的基本思路

一、经济学分析的基本思路

1.围绕资源优化配置和经济效益提高这一核心问题展开分析。

(1)资源稀缺与人的需求的不断发展是经济生活中的主要矛盾。经济效益是经济活动的根本出发点。要提高经济效益,促进经济发展,最根本的就是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因此,分析经济现象,思考经济问题,都必须着眼于经济效益的提高,从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入手。

(2)要树立资源意识。要注意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在知识经济时代,资源的表现形式是多种多样的,除了传统的土地、资金、生产资料之外,技术、信息(2003年文综试题就考了“气象信息是一种经济资源”,很多考生答不出这一要点)等都是资源。中央明确提出“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科学论断,优化人才资源配置是优化资源配置的关键性的方面。文化也是重要资源,如优秀的企业文化构成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积淀优秀文化的人文景观是重要的旅游资源,等等。

附:近两年来以资源为主题的试题。随着“循环经济”、“节约型社会”等概念的提出,今年资源问题仍然是热点。

2.运用两种调节机制。

资源优化配置的要求或表现:一是实现供求平衡(就全国而言,要实现总量平衡);一是资源向优势生产者(企业和农户)集中。这就必须合理利用市场调节和宏观调控两种机制。

(1)充分发挥市场调节的基础性作用。

①培育市场主体,尊重其主体地位,使企业、农户能根据市场信息(面向国内国际两个市场,利用国内国际两种资源)自主经营。

②加强市场体系建设,整顿和规范市场秩序。 (2)搞好国家宏观调控。

①经济手段:制定和实施经济计划、经济政策,合理运用经济杠杆(税收、利率、信贷、汇率、物价等)。

②法律手段:完善市场经济法律体系,加大执法力度,熟悉、遵守、运用WTO规则和国际惯例。

③行政手段:减少、用好行政审批。

(3)具体分析时,要根据试题要求,分清行为主体,分别进行回答,如企业(农户)应该怎么做,政府部门应该怎么做,等等。

①微观主体:生产者(企业、农户等)、经营者、消费者、劳动者、投资人、纳税人等。 ②宏观主体:政府。 3.发挥三种动力。

实现资源优化配置,提高经济效益,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必须充分利用科技创新、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三种发展动力。

(1)科技创新。

宏观(国家):完善国家创新体系。

微观(企业):采用先进科技,加大技术改造力度等。 (2)深化改革。

体制创新: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诸内容。

制度创新:所有制结构、分配制度、社会保障制度等。

管理创新:企业内部管理——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完善法人治理结构等。 (3)扩大开放

完善涉外经济体制,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提高对外开放水平。

面向国际市场,利用国际资源。

4.必须正确处理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四个环节及其相互关系 (1)生产:调整产业结构、产品结构等。 (2)分配:分配激励机制、财政税收等。

(3)交换:市场体系建全、市场法规建设、扩大进出口贸易等。 (4)消费:启动消费,扩大内需。

例:如何增加农民收入?增收属于分配问题,从其他三个环节与分配的关系角度分析: 1.从生产方面看:面向市场调整农村产业结构,提高农业科技含量,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05年“一号文件”就是基于生产对分配的决定作用,强调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从而从根本上构建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

2.从分配本身看,主要是要调整分配政策:

多予:增加对农业的财政安排,落实各项补贴。 少取:推进税费改革,减免税费。

3.从交换方面看:改革粮食流通体制,放活粮食收购市场;整顿农资市场秩序。 5.全面分析构成市场经济的五个基本要素。 (1)市场主体 (2)市场客体 (3)市场构成 (4)市场法规 (5)政府宏观调控

二、哲学分析的基本思路

1.坚持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统一。

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有两个维度,一是追求真理性,一是追求价值性。

追求真理性,就是要树立科学精神,就是要使我们的思想符合客观实际,使我们的做法遵循客观规律,即做到主观与客观的统一。从学科分析角度看,就是运用世界观原理、方法论道理论证某一观点或做法的正确性、合理性、科学性。

追求价值性,就是要树立人文精神,就是要使我们的思想和做法体现以人为本,符合人民的根本利益,即做到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从学科分析角度看,就是运用人生观、价值观道理,论证某一思想或做法的高尚性,体现了正确的价值取向。

生在运用哲学知识进行分析时,往往只从真理性方面分析,而不从价值性方面分析,反映了思维的片面性。

坚持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统一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用人文精神去指导和约束科学技术的研发与运用,因为科技是一柄“双刃剑”。

2.坚持唯物论、辩证法、认识论的统一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唯物论、辩证法和认识论的高度的有机的统一。唯物论是辩证法的基础,辩证法是唯物论的进一步深化和必然要求,唯物论和辩证法始终贯穿于认识论之中。因此,运用哲学知识分析问题时,要坚持唯物论、辩证法与认识论的统一。

唯物论:运用物质与意识辩证关系原理、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辩证关系原理分析。 辩证法:运用联系的观点、发展的观点和全面的观点分析,掌握矛盾分析方法。

认识论:运用实践与认识辩证关系原理分析,既要实践的决定作用,要在实践基础上不断深化和发展认识,又要重视科学理论的指导作用。

3.坚持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特别是坚持方法论与具体材料的统一。

马克思主义哲学既是科学的世界观,又是科学的方法论。在运用哲学知识分析问题时,就要坚持世界观与方法论的统一。现在一些高考试题特别是非选择题,比较强调对方法论的考查,做这种题时,心中要有原理(世界观),要用原理来引导分析,这样才能找到恰当的方法论。

在答案构建中,要坚持方法论与具体材料的有机统一。只罗列观点,不结合具体材料进行分析,这样的答案是不完美的。

三、政治学分析的基本思路 1.分清行为主体 (1)主权国家

分析国家利益、国家性质、国家力量等因素,解释主权国家在处理国际关系问题上所采取的立场、政策和措施。

结合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点,分析我国对国际关系问题的立场和举措。 (2)国家机关

运用国家性质、国家职能以及国家机关组织和活动的原则等知识进行分析。 (3)政党——中国共产党

党的领导核心地位和领导方式。

党的性质、宗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党的建设。

2.把握两条线索

(1)分析政策、举措体现的国家性质、政党性质。

(2)分析政策、举措实现和维护的根本利益(国家利益、人民利益)。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pd73.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