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增长问题差异研究实证分析及文献综述
更新时间:2023-03-16 23:51: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 如何研究中国经济增长推荐度:
- 相关推荐
燕京理工学院
审计学文献综述
综述题目:《中国经济增长问题差异研究实证分析》 学 院: 国际商学院 专 业: 财务管理 学 号: 120520188 姓 名: 王慧聪
中国经济增长问题差异研究实证分析及文献综述
摘 要
地区差距问题是中国经济学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自从建国初期,我国的地区差距问题就存在了,各个地区存在着悬殊的差距。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在飞速发展,取得了伟大的成就,然而随着经济的发展,特别是进入九十年代以后,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地区经济之间差距在明显的拉大。因此,研究地区经济发展差距的现状,科学制定缩小差距的对策,就成为经济理论界和决策层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是在这种背景下,人们开始对我国的地区差距问题给予极大的关注。因此,对前一阶段中有关我国地区差距问题的各种研究作一个必顾和总结,并对他们产生分歧的原因及其存在的问题作一个综述和剖析,对于加强我国区域经济政策的出台以及以后的学术研究是非常有意义的。
本文通过大量的中英文文献资料的查阅,比较和综述了有关中国地区差距研究的相关文献。主要从地区差距研究的理论基础、测度方法、计量模型和实证方法三个方面,全面梳理了有关地区差距的发展趋势、地区差距的大小、差距来源的相关重要文献,并简述以往文献的研究结论。通过面板数据模型来对综述中提到的影响地区发展差异问题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检验和分析,并给出结论和政策建议。
关键词:经济增长;地区差异;文献综述;实证分析
前 言
近十多年来,有关国家或地区收入差距和经济增长的关系的研究一直是经
济学界研究的一个热点领域。“经济学家们观察到,在很多东亚国家和地区,收入相对公平是和经济持续增长相伴随的,而在南美国家,收入差距巨大却与经济增长停滞并存,由此,人们担心收入差距可能对经济增长有负面的影响。但是,在已有的实证研究中,人们在这一问题上得到了不同的发现,同时,研究者们也对收入差距和经济增长之问的关系提出了很多有待回答的问题。”‘1978年以来,从总体上看,中国经济发展取得了显著进步。N90年代,中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被广大经济学家称为“东亚奇迹”或者是“中国之谜”。尤其本世纪以来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增长速度缓慢,更显得中国经济一枝独秀,2003年的人均GDP已达lOOO美元。概括起来,中国经济发展的主要特点是:一、经济增长速度高且相对平稳。二、增长持续时间较长。三、经济效率大幅度提高。四、物价水平相对稳定。当然,很多人也对中国经济增长的数据统计有质疑,或者质疑中国经济的增长质量,或者担忧中国增长的持续性。
在中国经济发展取得巨大进步的同时,地区差距问题也显得同益突出。地区之间的发展差距、城乡二元结构,几乎与中国经济增长速度上的巨大成功可以相提并论。各种的数据显示,中国经济取得总量增长的同时,也带来了地区发展的巨大不平衡。另一方面,学术文献可以说系统而全面的研究了中国地区发展差距。这些研究主要包括四个方一面的内容:地区经济差距的测算、地区差距的理论分析、地区差距的要素分解、地区差距的政策解决方案。近年来有一系列大量优秀的文章对这一领域进行了研究,“中国经济热点研究课题组”和“2008年中国经济研究热点排名与分析”。
综述主体
1.索罗模型
自20世纪索罗模型(Solow,1956)建立以来,经济增长理论一直是经济学研
究,特别是宏观经济学研究的重点。经济增长问题主要包括两类问题:一是长期经济增长的决定因素;二是不同国家收入差距的来源。事实上,这两个问题常常是联系在一起的。不同国家经过长期的各自不同的经济增长形成了国家之间人均收入差距,而人均收入差距拉大又进一步促进了各自的长期经济增长。在解释这两个问题的时候,新古典增增长模型和内生增长模型是最基础的理论背景,其他各种研究方法都是来源于这两个理论。因此,在考察地区经济发展差距的时候,基本上是利用这些理论来建立模型进行地区差距要素的测度,或者进行地区差距的要素分解,或者直接应用其理论来建模,或者修改理论适应新的变化,但都没有跳出这两个框架。
2.新古典增长模型与收敛效应
新古典增长理论和“收敛效应”联系在一起。收敛效应直接源于新古典增
长理论的索罗模型,Bernard(1995)认为,“新占典模型最激动人心的特征之一是其在收敛现象中的应用”。根据索罗模型,在一个封闭经济条件下,人均产出增长率和初始人均收入水平呈现负相关的关系。落后国家具有较高的资本边际报酬,经济增长速度比发达国家更快,最终经济会收敛到稳态资本存量的人均产出水平。因此,落后国家不需要关心经济增长的差异,赶上发达国家只是时问问题。 条件收敛对地区差距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一是新古典增长模型绝对收敛特征的实证检验在现实中并没有得到验证。包括更广的国家的大面积回归,并没有出现绝对收敛的特征。即使在一个国家内部,地区收敛的现象也很少见。Barro(1997)对100多个国家的数据进行回归,考虑了各个国家问教育水平、预期寿命、政府消费比重、法治化水平、政治自由度、通货膨胀率等因素,发现该期间跨国经济增长存在显著的条件收敛性。大量学者对中国地区绝对收敛特征进行了实证检验,大部分都拒绝了绝对收敛特征。二是条件收敛给出了经济收敛的必要条件。尽管在收敛条件的选择上有偏差,不同的文献强调不同因素对收敛的影
响。
这些研究都具有一个共同特征:加入了条件收敛特征变量后,收敛现象变得显著。条件收敛的特征变量,使得地区差距的研究在方向上大体明确。很多研究都是在考虑一系列特征变量的条件下,来检验经济增长和初始收入水平的关系,借以强调某一个因素在地区差距缩小方面的典型作用。研究中国经济地区差距问题的大量文献,或者足对地区差距要素分解的研究,基本上都采用具体化巴罗(Barroand Sala—I—Martin,1991,1992)表达式中X的具体内容,来突出某一个方面的影响。关于X的具体内容,强调的比较多的是发展战略、财政支付。
3.扩散效应理论
在内生增长理论出现之前,对条件收敛现象的主要解释是技术或者是要素
的“扩散效应”。(Golley,2002)Golley提出了扩散效应来解释地区差距。扩散效应理论认为,资金首先应大量投放在经济体的一个特定地区,先进的地区发展起来之后,对于其他地区的商品和服务需求增加,同时由于要素的边际报酬递减,生产成本上升致使产业转移,落后地区会因为技术“溢出效应”而受益。10扩散0效应理论认为地区差距在短期内存在,但是在长期将会消失,从而支持优先发展特定地区的发展战略。在考虑到了对外开放程度之后,经济体会因为两个方面的原因出现条件趋同。一是低技术的国家可以通过技术扩散效应得到好处,从而改善本国的技术能力;二是贸易会使不同国家和地区的要素生产率趋同,从而使得经济趋于收敛。当然,扩散效应的解释很可能是不『F确的,这一点在内生增长模型的分析中可以看到。
4.内生增长模式
对新古典理论绝对收敛假说更为深刻的颠覆是内生增长理论。内生增长理论主要是解决了索罗模型中技术进步的来源问题,技术进步不再是一个外生的变量。阿岁(Arrow,1962)提出了“干中学”模型,认为技术进步依附于物质资本的生产,并非一个纯粹的外生变量。例如,工作经验的积累,操作技术进步等等,技术进步伴随着物质生产的过程。“干中学”模型可以说是最早的内生增长。罗默(P.Romer,1986,1990)在此基础上,发展出了资本和知识两部门生产模型,技术进步有自己独立的生产函数。
正在阅读:
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几点思考04-08
撒逛梁子采砂场项目(报批本)08-10
WTO贸易政策审议机制研究05-24
初一数学下辅导(14)- 扬中树人欢迎您 - 图文06-20
武汉二中、麻城一中2014-2015学年度下学期期中联考高二(文)数学试题(word含答案)01-26
文明承诺书4篇12-03
用数对确定位置 评课稿12-14
- exercise2
- 铅锌矿详查地质设计 - 图文
- 厨余垃圾、餐厨垃圾堆肥系统设计方案
- 陈明珠开题报告
- 化工原理精选例题
- 政府形象宣传册营销案例
- 小学一至三年级语文阅读专项练习题
- 2014.民诉 期末考试 复习题
- 巅峰智业 - 做好顶层设计对建设城市的重要意义
- (三起)冀教版三年级英语上册Unit4 Lesson24练习题及答案
- 2017年实心轮胎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目录)
- 基于GIS的农用地定级技术研究定稿
- 2017-2022年中国医疗保健市场调查与市场前景预测报告(目录) - 图文
- 作业
- OFDM技术仿真(MATLAB代码) - 图文
- Android工程师笔试题及答案
- 生命密码联合密码
- 空间地上权若干法律问题探究
- 江苏学业水平测试《机械基础》模拟试题
- 选课走班实施方案
- 实证
- 中国经济
- 综述
- 文献
- 差异
- 增长
- 分析
- 研究
- 问题
- 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二上新版期末复习
- 水处理技术服务
- 糖代谢练习题
- EPON技术在办公大楼网络综合布线中的应用
- 论新时期建筑工程施工中绿色技术的应用
- 船舶供电系统的设计与研究
- 金属非金属矿山企业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实施指南
- 2015中考模拟(一)
- 金属学复习题目整理参考答案
- 电机绝缘与温升
- 安全生产事故隐患预警管理制度
- 黄茶的正确泡法
- 家禽的生物学特性(1)
- 2010年医师定期考核业务水平测评笔试大纲
- 浙江省温州市2018届高三普通高中高考语数英适应性测试英语试题Word版含答案
- 知识型员工激励综述
- 南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 图文
- 会展项目可行性分析报告
- 空气调节用制冷技术部分课后题及答案
- 2018-2019学年教科版三年级语文第一学期第六单元测试题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