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遇乐说课稿(教师编制考试)

更新时间:2024-05-20 21:50: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说课稿

各位评委老师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一首经典的词《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赤壁怀古》。我的说课将从教材、学情、教法学法和教学过程四个方面进行。 一、说教材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这首词出自于山人版高中语文第四册第一单元,本单元主题为“历史坐标上的沉思”,旨在让学生在明了历史事件的同时能够对历史有一定感悟,培养良好的审美情趣。《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上片赞扬在京口建立霸业的孙权和率军北伐,气吞胡虏的刘裕。下片借讽刺刘义隆,表明自己坚决主张抗金但反对冒进误国的立场和态度。

课程标准要求读古诗词的教学要在有意识的积累、感悟、运用中,提高学生的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据此,在分析本首词之后,我结合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设定如下教学目标:

1.尝试有感情地背诵诗歌;

2.掌握作品写景咏史和抒情相结合、用典对比等表现手法; 3.体会作者有志报国、壮志难酬的情怀。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是辛弃疾的代表之作,语言苍劲有力,手法精妙,形成了深邃的艺术境界,极具感染力。根据新课程标准,我将“掌握作品写景咏史和抒情相结合、用典对比等表现手法”作为本节课的重难点。 二、说学情

高二学生有一定的诗词的理解能力,对诗词的意境意象、表现手法有一定的了解。我会抓住这一点,多让学生自主阅读文本,主动感知;另外,对古诗词的学习,学生更偏重于背诵和机械的做题,对诗词表达的主题思想关注甚少,造成诗词学习深度不够。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我积极引导,让诗词中的情感成为学生的情感体验。 三、说教法学法

诗词本就具有音乐性,所以我会重视运用朗读这种方法,让学生在朗读中感受词人情感,让学生和词人在情感上达到共鸣。新课程标准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我会运用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感悟意境、启发思考。

四、说教学过程 第一步,导入

我的导入是这样设计的:

南宋词人刘克庄在《辛稼轩集序》这样评价辛弃疾的词:大声鞺鞳(tāng tà),小声铿鍧(kēng hōng),横绝六合,扫空万古,自有苍生以来所无。其秾纤绵密者,亦不在小晏、秦郎之下。辛弃疾的词充斥着天气英豪的侠气,饱含义薄云天、衷心肝胆的豪情。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他,走进《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这样设计导入,可以营造诗词学习的氛围,把握苏轼诗词基本风格,有助于理解这首词。

第二步,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请同学们自由地朗读课文,我会再请同学们再试读课文,提醒其他同学注意修正读音、节奏。然后我会进行指导朗读:本首词上下阙各四韵,朗读时韵脚要读得响亮,其后又有稍长停顿。诵读时必须保持豪壮的基调,读出对古代英雄的仰慕、慨叹之情,语速稍慢,语气上扬。

结合课后注释理解文意。你对这篇课文的整体感受。

这一环节,主要让学生能够在没有老师引导的情况下欣赏文本,培养学生独立赏析诗词的能力。 第三步,再读课文,深入分析

我会范读一边课文,并设置如下问题供学生思考:

问题一:作者站在京口北固亭感叹历史,感叹的内容有哪些方面?

指导学生通过查找课文的几个主要典故,进行总结。明确:上片先后有1.三国时,孙权曾在京口建都,并击败北方曹操的军队。2.南朝宋武帝刘裕曾在京口起事,大举北伐,恢复中原并建立政权。下片先后有:1.刘裕之子、南朝宋文帝刘义隆想以北伐建功立业但因草率而致兵败。2.汉朝霍去病战胜匈奴在狼居胥山举行封山大礼而还3.北魏太武帝拓跋焘追击刘义隆到京口瓜步山并在山上建立行宫4.战国时赵国良将廉颇虽老思用。

问题二:作者设置这六个典故各抒发了作者哪些感慨,请同学们挑一个你最了解的进行分析。

请同学们自由地朗读课文,各抒己见。明确:

“英雄无觅孙仲谋处”,“人道寄奴曾住”这两个典故写了孙权和刘裕,慨叹英雄难觅,讽刺宋室昏聩;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这是刘义隆和霍去病两个典故,借古讽今,告诫南宋朝廷不要草率出兵;

“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 ,今昔对照,抒发对南宋朝廷不图恢复中原的愤懑。

“廉颇老矣,尚能饭否”,以廉颇自况,抒发壮志难酬的悲愤。 请你带着这种感情齐读课文。

问题三:结合全词看,这些典故有哪些特点?

引导学生学会将大问题拆解成小问题,从典故数量、表达主题以及表达方法等几个方面思考。明确:1.典故数量较多,全词共六个典故,表达情感丰富;2.上阕典故重在写人,下阕典故重在写“事”,这些都围绕者作者的怀古主题;3.典故都表现出了作者感慨、深沉的情感;4.典故对比,成就“风流”的人事和“仓皇北顾”的人事对比,历史上“舞榭歌台”的太平景象与佛狸祠如今异族统治下“神鸦社鼓”的貌似太平对比。 第四步,品读课文,情感升华

问题:这首词包含哪些思想感情?

抗金报国的忠义;对英雄人物及其业绩的仰慕;对太平与繁华不再的感慨;对草率出兵的暗讽;对人心安于现状的担忧;自己壮志难酬的悲愤;

诸多感情之间有怎样的关系?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pcd7.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