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圩镇总体规划说明书061231 - 图文
更新时间:2024-05-30 08:38: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 平圩镇镇长推荐度:
- 相关推荐
淮南市潘集区平圩镇总体规划(2006-2020年) 说明书
目 录
上篇 镇域村镇体系规划
第一章 规划总论 ........................................................................................................................... 3 一、城镇概况 .................................................................................................................................. 3 二、规划背景 .................................................................................................................................. 4 三、规划原则 .................................................................................................................................. 4 四、规划依据 .................................................................................................................................. 5 五、规划范围和期限 ...................................................................................................................... 5 七、本次规划的重点 ...................................................................................................................... 6 第二章 镇域经济社会发展战略 ..................................................................................................... 9 一、经济社会发展状况 .................................................................................................................. 9 二、经济社会发展思路、目标 ...................................................................................................... 9 三、主导产业的选择及其布局 .................................................................................................... 11 四、生产力空间综合分区 ............................................................................................................ 12 五、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任务 .................................................................................................... 12 第三章 镇域人口和城镇化水平预测 ........................................................................................... 14 一、镇域人口预测 ........................................................................................................................ 14 二、城镇化水平预测 .................................................................................................................... 15 三、城镇化发展战略 .................................................................................................................... 15 第四章 村镇体系规划 ..................................................................................................................... 17 一、村镇发展现状特征 ................................................................................................................ 17 二、村镇体系优化目标 ................................................................................................................ 17 三、行政区划调整建议 ................................................................................................................ 17 四、村镇人口分配 ........................................................................................................................ 17
五、村镇等级规模结构 ................................................................................................................ 18 六、村镇功能定位规划 ................................................................................................................ 18 七、镇域空间管制分区及导则 .................................................................................................... 18 第五章 中心村布点与村庄建设规划 ........................................................................................... 20 一、规划的宏观背景 .................................................................................................................... 20 二、新农村建设目标 .................................................................................................................... 20 三、中心村确定原则及布点结果 ................................................................................................ 21 四、村庄建设方式 ........................................................................................................................ 21 五、村庄建设标准及规模控制 .................................................................................................... 22 六、农村居民点空间管制导则 .................................................................................................... 23 七、促进中心村集聚的政策指引 ................................................................................................ 23 第六章 村镇基础设施规划 ......................................................................................................... 25 一、规划基本原则 ........................................................................................................................ 25 二、综合交通规划 ........................................................................................................................ 25 三、给水工程规划 ........................................................................................................................ 26 四、排水工程规划 ........................................................................................................................ 27 五、供电工程规划 ........................................................................................................................ 28 六、信息化工程规划 .................................................................................................................... 28 七、能源工程规划 ........................................................................................................................ 29 八、环境卫生设施规划 ................................................................................................................ 29 九、综合防灾规划 ........................................................................................................................ 29 第七章 镇域社会公共服务设施规划 ............................................................................................. 31 一、公共服务设施分类 ................................................................................................................ 31 二、总体要求及原则 .................................................................................................................... 31 三、公共设施配套标准 ................................................................................................................ 32 四、公共设施布局规划 ................................................................................................................ 33
1
安徽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 平圩镇人民政府
淮南市潘集区平圩镇总体规划(2006-2020年) 说明书
第八章 镇域环境与资源保护规划 ............................................................................................... 34 一、指导思想 ................................................................................................................................ 34 二、环保目标 ................................................................................................................................ 34 三、环保措施 ................................................................................................................................ 34 四、资源保护 ................................................................................................................................ 34
2
安徽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平圩镇人民政府
淮南市潘集区平圩镇总体规划(2006-2020年) 说明书
上篇 镇域村镇体系规划 第一章 规划总论
一、城镇概况
(一)地理位置
平圩镇位于安徽省淮南市潘集区南部,淮河大桥北端,东临高皇镇,西接祁集乡,南至淮河,北与夹沟乡隔泥河相望。
全镇土地总面积49.21平方公里,全镇辖16个行政村,71个自然村。2005年,农民人均纯收入2447元。平圩镇是一个典型的以农业为主导产业的建制镇。 (二)区位交通
淮阜铁路、淮潘公路、陶高公路从境内穿过,南有淮河,对外交通便捷。但是,镇域内道路不畅,特别是镇村公路、村村公路、田间道路缺乏统一规划,占地较宽,且多为土路,坑洼不平,特别是阴雨天更是泥泞不堪,给群众生产、生活带来不便。
(三)自然条件
1.地形地貌
平圩镇属沿淮平原地貌,南北略低,中部略高,高程从海拔23.5米到24.5米不等,地势起伏不大,但局部高低不平。
2.气象条件
平圩镇属北亚热带半湿润季风型气候,主要特征:春温多变,夏雨集中,秋高气爽,冬季干冷,季风显著,四季分明。年均降雨量937.1毫米,平均气温14.5~16.4℃,平均湿度76%。
3.水文条件
平圩镇年降水量937.1毫米,地下水位一般在地面以下2~4米之间,潜层地下水开采模数为30~35万立方米/平方公里,地下水可利用系数为0.8。泥河年平均水位在18米左右。
4.自然资源
光热资源。平圩镇太阳辐射总量年均122.1千卡/平方厘米,年日照时数平均为2323.10小时,日照百分率为51—53%,气温21℃期间的年日照时数平均为1540小时;活动积温为5130℃—5210℃;稳定通过10℃的天气数213天,有效活动积温为4752.1℃—4755.77℃;无霜期长达215—223天;多年平均蒸发量1613.2毫米。光能充裕,热量丰富,无霜期长,雨热同期,有利于植物生长,适合多种动植物生存。
生物资源。平圩气候条件和地理环境适宜多种生物繁衍生存,动植物种类繁多,生物资源种类具有多样性。农作物主要有水稻、小麦等。林木以意杨为主,混生少量的小白杨。草灌木稀疏,有羊草、硬质早熟禾、中亚苔草、萎菱草等。果树资源有柿、葡萄等。动物资源有畜禽及水产品等,水产品以鱼类为主,有鲢、鲤、娜、草、青等。
5.自然灾害
平圩镇位于淮北大堤保护区内,其防洪标准达到40年一遇,但土地渍害较明显,斗、农沟淤积严重,排水不畅,其排涝功能较差。干旱灾害发生频率平均为十年一次,但平圩镇水源有保证,通过治理,基础设施明显改善后,该灾害将得以彻底解决。 (四)基础设施状况
1.防洪设施
平圩镇南临淮河,与淮河一堤相隔,淮北大堤防洪标准现为40年一遇,近期可升至100年一遇。因此,平圩镇防洪安全标准较高。
2.排灌系统骨干设施
平圩镇灌溉主要以龚集站、新淮站、庙新站、李桥站、平圩站等供水为主。除龚集站在2004年已技改外,其它设施大都在七八十年代新建,机组效率低下,耗能较高,沟渠淤塞严重,致使农业灌排不畅,且输水渠道均为土渠,渗漏严重,水资源得不到充分有效利用。
3.电力设施
平圩镇西部有“单机甲中华”之称的平圩电厂,区内有50万kv高压线路穿区而过,建有变电设施,区内各村低压线路改造工程已完成。
4.生态环境保护设施
区内无工矿企业,无污染源,林网建设框架基本形成,但缺乏统一组织、统一规划设计,
3
安徽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 平圩镇人民政府
淮南市潘集区平圩镇总体规划(2006-2020年) 说明书
农田基本建设、水土保持等工程不能有序正常进行,林木覆盖率不高,生态环境较差。
5.其它设施
城镇建设稳步推进,绿化、亮化、美化水平不断提高。全面完成广播“村村通”工程,移动通讯覆盖率达100%,有线电视用户600余户。
二、规划背景
(一)科学发展观与构建和谐社会的提出
随着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科学发展观的概念,表明我国的发展观念已逐渐由发展是硬道理,发展是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向科学发展观的转变。其主要内容是树立五个统筹的思想(即统筹区域发展,统筹城乡发展,统筹社会经济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改革和对外开放),实现全面、协调、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在此基础上,十六届五中全会积极提出以科学发展观统筹社会经济发展全局,认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难点在农村和中西部地区。要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出发,统筹城乡区域发展。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实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促进城镇化健康发展,这些都要求平圩镇总体规划的编制必须按照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的总体要求出发,科学合理安排生活和生产空间布局,引导产业科学合理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发展,构建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人口、资源、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二)东向发展与沿淮城市群的加快发展
2004年在全国人大会议上,温家宝总理明确提出了“中部发展战略”,这是我国继“东部沿海开放”、“西部大开发”、“东北老工业区振兴”之后,我国区域发展战略的又一重大举措,给中部地区崛起提供了重大机遇和支持,并以2006年10号文件的形式予以进一步强调,提出具体要求。
面对中部崛起的良好发展机遇,安徽省委省政府也相应提出了 “抢抓机遇、乘势而上、奋力崛起”的号召,大力实施东向发展战略。东向发展的重要目的就是通过与发达地区,特别是长江三角洲地区实现无缝对接,打破行政区划的束缚,实现各种要素的快速、有效流动,主动承接长三角产业和资本转移,提供长三角可持续发展的资源支撑,在互动中取得更大的
发展。
沿淮城市群是我省社会经济基础较好,产业承载能力较强,发展潜力较大的区域,应能在东向发展中加快发展步伐。平圩镇所在的潘集区及淮南市是我省沿淮城市群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未来应进一步搞好外部交通联系,大力招商引资,逐步实现与省内大中城市、经济发达地区的各种生产要素快速流动,加快自身发展步伐。
(三)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胡锦涛总书记在十六届四中全会上指出:“在工业化初始阶段,农业支持工业,为工业提
供积累是带有普遍性的趋向;但在工业化达到相当程度后,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实现工业与农业、城市与农村协调发展,也是带有普遍性的趋向。“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经济总体发展进入工业支持农业、城市带动农村的新阶段。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作出的一个重大战略举措就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出了“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总体要求。
平圩是农业大镇,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给平圩镇未来发展提供了政策的支持和机遇。 为进一步强化城镇的规划建设和管理,适应新时期新形势城镇发展的需要,更好地指导城镇建设,促进各项事业的发展,决定开展平圩镇总体规划的修编工作,以促进全镇社会经济更快、更好发展。
三、规划原则
(一)区域协调原则
强化对区域发展的协调控制,与安徽省、淮南市、潘集区及周边市县城镇体系规划等充分衔接,加强对镇域内不同类型地区的统筹协调和分类指导,确定平圩镇未来发展的方向、速度和规模。解决好发展的战略性、区域性、综合性问题,做到镇域内外设施共建、资源共享、环境共保、共同发展,统筹考虑镇区与一般集镇、中心村的协调发展。 (二)可持续发展原则
树立以人为本的规划观,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把区域经济发展同社会人口、资源、环
4
安徽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 平圩镇人民政府
淮南市潘集区平圩镇总体规划(2006-2020年) 说明书
境的持续发展作为核心内容和奋斗目标,将保护生态环境放在重要位置,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确保区域经济和社会、人口、资源、环境之间和谐、高效、优化、有序地持续协调发展。 (三)适度弹性原则
城市规划更多的是从政府的计划与调控角度出发,对土地资源、城市空间形态等进行引导和控制。而在市场机制对资源的配置作用越大的情况下,规划所具有计划性色彩受到一定的挑战,因而规划确定的用地安排、用地性质和空间结构往往难以一步到位,需要在发展中不断调整来实现,因此在城市规划中保持适度的弹性,形成弹性生长城市空间结构显得十分必要。本次规划编制,就是遵循这一原则,建构城市生长的合理空间,预留一定的发展用地,以适应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弹性增长。同时也充分考虑规划的现实可行性和可操作性,实行近远期结合,动态规划,适应城市发展的阶段需要。 (四)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原则
本次规划在充分分析平圩镇自身拥有的发展优势、发展劣势、发展机遇与发展挑战的基础上,充分利用自身资源,因地制宜地提出发展对策与建议,实现规划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打造平圩镇的特色与风采。 (五)合理布局、节约用地原则
土地资源具有稀缺性,规划必须节约土地资源,合理用地,节约用地,各项建设相对集中,充分利用原有建设用地,新建和扩建应尽量利用非耕地。
遵循规模经济的基本规律,努力实现区域基础设施、社会设施共建共享,避免重复建设,提高区域基础设施和社会设施的服务质量和水平。
四、规划依据
(一)国家有关城市规划法律、法规、技术标准、政策文件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1990年);
国家建设部颁布《城市规划编制办法》(2006年); 国家建设部颁布《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实施细则》(1995年); 国家建设部颁布《村镇规划标准》(GB50188-93); 建设部颁布《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 建设部颁布《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
(二)省、市、区关于经济社会与城市发展的法规政策、规划 《安徽省中心镇规划编制及管理办法》; 《安徽省村镇规划建设管理条例》; 《安徽省城镇体系规划(2004-2020)》; 潘集区“十一五”规划、城镇总体规划等; 《平圩镇土地利用规划》及相关基础资料。
五、规划范围和期限
(一) 规划范围
本规划分为两个规划层次,即镇域(规划区)和镇区。 (1)镇域(规划区)
规划范围:平圩镇行政区划范围,面积49.21平方公里。 规划内容:镇域城镇体系规划。 (2)镇区
规划范围:平圩镇建成区及其基础、公共设施覆盖的区域,包括现状建成区、王圩村、谢圩村、刘巷村、丁郢村、店集村和平圩村,面积约20.8平方公里。
规划内容:平圩镇区规划。 (二)规划期限
规划期限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相衔接,分为两期:近期:2006-2010年;
5
安徽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 平圩镇人民政府
淮南市潘集区平圩镇总体规划(2006-2020年) 说明书
远期:2011-2020年。 远景展望到2050年前后。
七、本次规划的重点
鉴于城镇发展面临新的背景与机遇以及目前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本次总体规划在深入分析平圩发展面临的优势与劣势、机遇与挑战的基础上,瞄准“又好又快”目标,以科学发展观为指针,以上位规划为指导,遵循城镇化、工业化发展的普遍规律,顺应产业梯度转移与结构升级的总体趋势,着眼于提高城镇综合竞争力和长久发展持续力,立足现实,根据发展的可能性对不适应发展要求的进行调整,明确发展的优势和可利用的发展条件,科学指出平圩的总体定位和发展思路,突出解决城镇形象不佳问题,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筛选出平圩的主导产业,根据建设条件差异明确划分具有空间管制指导意义的“三区四线”,在优化区域布局的进程中逐步构筑合理的村镇体系框架,本着量力而行、适度超前的原则指出平圩基础、公共设施建设的重点及标准,积极探索新农村建设与示范的具体内容和引导方向,为平圩的又好又快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关于发展条件
平圩区位优越,交通便捷,煤电、水、农业和人力资源丰富,沿淮城市群、安徽省煤化工基地、淮南电力工业走廊、潘集工业园建设有助于带动平圩加快发展。
但是,经济发展与城镇建设的要素资源十分短缺,土地不足,资金捉襟见肘,人才外流;经济基础薄弱,建设空间支离破碎,生态环境较差,城镇形象不佳等成为加快发展难以逾越的障碍。
此外,要注意在支持、配合、呼应、承接安徽省煤化工基地建设的过程中,在看到其有利因素一面的同时,更要看到其给环境建设带来的一些不利因素。要创新发展思路,充分运用最新的生态、环境建设成果,加强防护绿地及生态环境设施建设,化不利因素为积极因素。要积极发展循环经济,培育生态产业,合理安排工业、居住、商贸、交通等用地,建设好生态平圩。
还要从全局高度,深刻认识东向发展战略的重要性,实施大开放,实施工业化、城镇化“双轮驱动”,让外来要素资源与平圩的比较优势结合起来,打造平圩的强势产业体系,争取
在较短的时间内使平圩经济发展与城镇建设驶上快车道,实现平圩的跨越式发展。 (二)关于总体定位与发展思路
从平圩自身的特征入手,结合城镇化、工业化以及区域关系分析,明确平圩的总体定位: 镇域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淮南市主城区的北部门户; 沿淮大型工矿企业综合配套基地。
把握城镇建设与经济发展的普遍规律,创新平圩的发展思路:
瞄准“又好又快”,以“加快发展,富民强镇和实现平圩率先崛起”为主题,坚持“六个必须”,实施“四大战略”,通过城镇化、工业化“双轮驱动”,强素质、树形象、保稳定、促发展,打造精品城镇,建设新农村,构建和谐平圩,努力把平圩建成一个经济繁荣、社会进步、生态良好的工业强镇。
(三)关于城镇化、工业化的动力机制
平圩城镇化、工业化的动力机制既有与大多数小城镇共同的方面,也有其独特的方面: 第一,随着沿淮城市群、安徽煤化工基地、平圩电厂二三期工程以及潘集工业园区的建设,平圩失地农民中一部分将外出异地就业居住(异地城镇化),另一部分失地农民将就地从事商贸、运输等服务业或配套加工制造业,就地转化为城镇居民(本地城镇化)。因此,受省、市、区重点项目带动,平圩城镇化、工业化的外在动力十分强劲。
第二,为加快地方经济发展,区、镇政府正在想方设法利用平圩二、三期电厂,安徽省煤化工基地建设机遇,承接产业配套和综合服务,在镇区西部建设王圩综合配套区,大力发展综合服务业和配套加工业;利用规划中的潘集工业园紧依平圩镇的机遇,建设平圩镇工业集聚区;利用淮潘公路的交通优势和规划中将泥河引水河改扩建为三级航道机遇,沿平圩大道(淮潘公路平圩镇区段)建设商贸物流园区;利用大桥北端湿地公园建设带来的环境整体提升机遇,在其附近建设面向淮南市及沿淮工矿企业的环境优美的宜人社区;利用平圩规模养殖小区,改扩建新淮现代农业产业化园区,大力发展规模养殖和畜禽肉产品分割、包装、冷冻、加工、运输等系列产业;利用平圩中、北部以及周边地区丰富的粮食、瓜果、蔬菜等农产品资源优势,建设龚集农产品交易中心,实现近购远销,发展农产品贸易业。通过这些
6
安徽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 平圩镇人民政府
淮南市潘集区平圩镇总体规划(2006-2020年) 说明书
有力措施,平圩的城镇化、工业化内在动力也十分强劲。
第三,就现状来看,镇域西部沿淮的6个村委会已经连为一片。在王圩综合配套区建设的带动下和平圩老镇区建设的带动下,地处王圩综合配套区和老镇区之间的几个村庄,必将加快由传统农村向现代城镇社区转变的步伐。规划统一考虑这6个村的基础和公共设施建设,让这6个村共享镇区建设成果。也就是说,远期这6个村委会将转型为城镇社区。这不仅必要,也完全可能。这是平圩城镇化、工业化的又一动力(基础、公共设施延伸带动)。
因此,平圩的城镇化、工业化应该是超常规的。在城镇化、工业化的互动作用下,平圩的城镇建设与经济发展必将迎来新的发展高潮。 (四)关于平圩的主导产业及其布局
依据主导产业选择基准,兼顾现实基础,从产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与升级的角度,科学筛选平圩的主导产业:
机电工业。满足周边工矿企业对机械电子设备日益增长的需要,积极发展机械电子工业,使平圩成为周边工矿企业零配件的配套基地和加工制造基地。
精细化学工业。利用煤化工基地丰富而多样的化工原料,延伸产业链条,发展化工原料加工业。
农产品加工业。发挥平圩牧工商有限公司的龙头地位,巩固并继续提升平圩畜禽饲养及畜禽肉加工优势,大力发展以畜禽肉分割、包装、冷冻以及蔬菜瓜果加工为主要内容的农产品加工业。
商贸物流运输业。依托便捷的交通,抓住煤化工基地、电力走廊建设等的机遇,建设平圩现代物流中心,大力发展运输业及综合服务业,促进商贸物流业上台阶。
按照产业集群发展要求,促进优势产业向优势区域集聚、小企业向大企业靠拢、村办企业向工业集聚区集中,重点建设平圩镇区综合功能区和平圩镇工业集聚区、王圩综合配套区、新淮农业产业化园区和龚集农产品交易大市场,形成以平圩镇区综合功能区为核心,以平圩镇工业集聚区、王圩综合配套区、新淮农业产业化园区和龚集农产品交易大市场为主体的“一核四园区”产业布局结构。
(五)关于镇域空间管制中“三区四线”的划分
在对城镇建设空间进行规划控制的同时,必须对非城镇建设空间也实施有效的管制,以便更好地统筹规划区内各类空间资源的合理使用。
规划区空间资源管制区划是以经济、人口、资源和环境的空间协调理念为指导,依据城市规划区内的经济社会和资源环境特征与条件,对各要素进行空间分析,寻找区域开发方向和发展潜力的分异规律,以此确定各区域的空间开发时序和强度,为合理促进城市规划区内的人与自然统筹和区域统筹提供科学依据,也可作为引导空间开发秩序、实施城市规划区空间协调发展的决策支持。
按照《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城乡规划工作的通知(皖政〔2005〕102 号)》精神,遵循可持续发展的原则,规划结合平圩的实际和本次工作重点的需要,综合自然资源、工程地质条件、生态适宜性、文物保护、重大基础公共设施等多方面因素,确定规划区范围内划分为禁止建设地区、限制建设地区和适宜建设地区等空间单元,同时划定“绿线、蓝线、紫线、黄线”。各分区实施不同开发建设管制要求,指导城镇开发建设。
划定“三区四线”,就是要回答好哪些能搞城镇建设,哪些不能搞城镇建设;哪些需要加强保护,哪些可以提高开发强度。 (六)关于城镇人口与用地规模
尽管平圩的城镇化、工业化动力十分强劲,但在预测人口与城镇化时,还是要本着谨慎的原则。随着现代大工业的机械化、自动化程度越来越高,无论是电厂建设也好,煤化工基地建设也好,所需劳动力总量并不很多。煤化工业及煤电能源工业是一个资本、技术密集型的工业,而不是劳动密集型的工业,对平圩的人口及劳动力集聚比较有限。规划综合考虑多方面因素影响,预测全镇人口由2005年的3.95万人增加到2010年的4.1万人和2020年的4.3万人,城镇人口由2005年的0.69万人增加到2010年的1.03万人和2020年的2.8万人,城镇化率由2005年17.5%增加到2010年的25%和2020年的65%。
平圩现状村镇人均建设用地规模较大,2005年达到6.5平方公里,全镇人均村镇建设用地面积高达164平方米;其中,平圩镇区建成区面积1.26平方公里,镇区人均建设用地面积237平方米;村庄建设用地5.24平方公里,村庄建设用地人均153平方米。
规划要求改变粗放式建设模式,实行集中、集约建设新模式,规定各村庄要制定建设用
7
安徽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 平圩镇人民政府
淮南市潘集区平圩镇总体规划(2006-2020年) 说明书
地缩减计划。到2020年,全镇建设用地面积控制在5.3平方公里内,人均建设用地面积控制在123平方米以内;其中,镇区建设用地3.5平方公里(含工业、商贸业、居住及基础公共设施建设用地),人均建设用地控制在125平方米以内;村庄建设用地面积1.8平方公里,人均建设用地控制在120平方米以内。 (七)关于镇区建设重点与布局
根据平圩镇区用地发展现状及未来城镇的发展趋势,规划形成“一主三次,五片一环”的布局结构。
“一主三次”的公建布局结构。主要功能服务中心布置于镇区老街两侧,形成镇级综合服务中心;次要功能服务中心布置于旧镇区原菜市场附近、城西居住区、王圩综合配套区,形成小区级服务中心。
“五片一环”的用地布局结构。“五片”指构成镇区远期的5个主要用地功能区,即:镇中商住综合服务区、镇东(桥头)生活居住区、镇东桥头公园休闲区、镇西城镇综合服务区、镇北平圩工业集聚区。“一环”指形成以平圩大道、米河大道、淮河大堤、高压线、铁路、泥河引水河两侧绿化带以及电厂、煤化工基地周边防护绿地为主体的“环状”绿化结构。 (八)关于城镇形象提升
平圩是淮南主城区的北部门户,地处淮南电力工业走廊内,紧依规划建设中的安徽煤化工基地和潘集工业园,不仅事关淮南市的形象,也事关安徽省煤化工基地的对外形象。
城镇形象提升是一项系统工程。规划因地制宜建设各具特色的主导产业,培育一批骨干企业,打造一批知名品牌,建设一批精品村镇,完善基础公共服务设施,改善环境质量,提高行政效率和服务水平,张扬纯朴民风等,重塑平圩对外形象。
近期内要以淮南大桥修缮为机遇,建设大桥公园,加快平圩大道改扩建进度,塑造平圩大道沿街景观,建设平圩大道现代物流园区。同时,加快对老街区的改造,建设一到两处宜人社区和具有现代气息的城镇综合功能服务中心,全面提升平圩对外形象。 (九)关于中心村示范内容
新农村建设要围绕“20字”方针,加强示范引导。示范村示范内容如下:
一是示范经济发展。通过建设平圩综合服务型村庄、新淮农业产业化示范型村庄、龚集
优质农产品带动型村庄等,促进其它村庄向加工制造型、特色经济型、劳务经济型、专业市场牵动型、龙头企业带动型、返乡农民创业型等不同类型的方向发展,形成农民收入长效增长机制,促进农村经济大发展、农民生活宽裕化。
二是示范人居环境。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公共产品提供和整治农村“脏、乱、差、散”为重点,以整治为主要手段,以“三改”(改水、改厕、改环境)为突破口,力争用三到五年的时间,使规划区农村的人居环境明显改善,初步展现“村村花扶树,户户绿绕门,屋藏绿荫下,人穿花丛中”的一幅美丽图景。
三是示范土地集约利用做法。加大土地整理力度,清理一批“空心房”,争取通过村庄整治每年腾出一部分土地。规划到2020年,全镇建设用地面积由现状的6.5平方公里压缩到5.3平方公里,压缩掉18.5%,腾出土地1.2平方公里;人均建设用地面积由现状的164平方米压缩到123平方米。
四是示范文明村风。加强乡风建设,积极倡导互助互爱、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的基本道德规范,争创一批新农村文明家庭,塑造锐意进取的农村新形象。
8
安徽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 平圩镇人民政府
淮南市潘集区平圩镇总体规划(2006-2020年) 说明书
第二章 镇域经济社会发展战略
一、经济社会发展状况
(一)综合经济
2005年,国民经济综合实力进一步增强。全年共完成地区生产总值3亿元,同比增长20%;财政收入953万元,同比增长214%;农民人均纯收入2447元,同比增长11%;二产增加值7666万元,同比增长62%:三产增加值2466万元,同比增长30%。 (二)农业经济
种植业发展迈上新台阶。2005年,全镇粮食总产1. 8万吨,发展优质订单农业1. 2万亩,在张岗专业村划转高皇镇后,全镇食用菌种植仍突破600万袋,农产品优质率达成90%以上,粮经比达6: 4。
养殖业发展成效显著。2005年,禽蛋产量5410吨,肉类产量2655吨,同比增长12. 7%和70. 2%,蛋鸡和皖西大白鹅存栏量分别达55万只和3. 5万只,养殖业增加值占农业增加值的比重达60. 3%。
林业生产稳步推进,农田林网覆盖面积5000亩,低产林改造450亩。农业产业化经营进一步壮大。充分发挥养鸡、养鹅协会的作用,与中国农业大学合作兴建了安徽唯一一家中国农大节粮型蛋鸡(农大3号)推广繁育基地,扶持壮大淮南市淮凤禽业有限公司、兴农鹅业有限公司。
劳务输出工作取得新成效,全年开展劳动技能培训5期400余人次,输出劳务4800人次,创收4300万元。
(三)工业经济及招商引资
招商引资取得新突破,企地共建更密切。切实转变思路,改进方式,优化环境,千方百计招商引资。引进了远望新型建材公司和永兴拉丝厂。万泰电子公司二期和龙强机械公司二期工程蓄电池生产项目投入使用。全年共引进资金2010万元,完成区下达任务的264%,居全区首位。同时,狠抓了企地联谊共建工作,一是重点整治平电二期工程现场施工环境,打击
铁路专用线哄扒煤炭行为,为重点工程建设创造良好的人文环境、法制环境和治安环境。二
是维护好失地农民切身利益,协调企业出资改善周边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努力实现企地双赢。
(四)基础设施建设
2005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745万元,同比增长26%。积极争取资金80万元,建设了长3000米、宽5米的陶高路西段水泥路面,解决了老李圩片群众行路难的问题,完成了刘巷、卢沟等村主干道的砂石路面铺设。完成许沟、方沟排灌站技改工程,卢沟洼地排灌工程及下六坊堤除险加固工程,疏浚大中沟5000米,完成土石方21万方。争取资金兴建了平圩医院综合楼和刘余村卫生室。世行三期加灌工程已获批准,正在进行招标工作。总投资2500万元的土地整理项目已正式通过省专家组评审。城镇建设稳步推进,绿化、亮化、美化水平不断提高。全面完成广播“村村通”工程,移动通讯覆盖率达100%,有线电视用户600余户。
(五)社会事业
改革向纵深推进,社会事业全面进步。文化教育卫生事业不断加强,卫生院平稳上划区管,办学条件和卫生设施不断改善,全面启动农村新型合作医疗。高度重视解决特困群众及弱势群体的生活、生产困难。土地管理和耕地保护工作日益加强,村镇规划整体推进。
但是,应该清醒地看到,平圩在前进中还存在不少的困难和问题。主要是:少数干部群众观念淡薄,市场经济观念不强,发展意识不强,小富即安,小进即满,干事创业的劲头不足;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发展不够平衡,综合经济实力有待进一步增强;社会不稳定因素依然存在;投资环境需要进一步优化;农村基层组织建设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二、经济社会发展思路、目标
(一)总体思路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加快发展,富民强镇和实现平圩率先崛起”为主题,按照“强
9
安徽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 平圩镇人民政府
淮南市潘集区平圩镇总体规划(2006-2020年) 说明书
素质、树形象、保稳定、促发展”的工作思路,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积极构建和谐平圩,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努力把平圩建成一个经济繁荣、社会进步、生态良好、环境友好的农业大镇、工业强镇和财税富镇。 (二)发展原则
充分发挥平圩近城(淮南)优势,全力支持国家、省、市建设能源基地、重化工业基地、优质农产品基地,大力实施跨越式发展战略、比较优势战略、东向发展战略、工业强镇战略,壮大一批强势产业,培育一批骨干企业,建设一批优势区域,优化经济结构,夯实基础工程,发展社会事业,构建和谐平圩,早日实现“加快发展,富民强镇和实现平圩率先崛起”目标,努力建设区域性优质农产品供给大区、淮南能源基地的主体地区、安徽煤化工基地综合服务区,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坚实的基础。
创新跨越式发展思路,始终要坚持以下原则:
——必须保持较高的经济增长速度。“加快发展,富民强镇和实现平圩率先崛起”,必须进行跨越式发展,加快发展速度。要实施全民创业行动计划,大力启动民间资本,激活全社会创业细胞,以创业带动发展,靠创业迈向富裕。要在强势产业发展、骨干企业培育、优势区域建设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努力培植一批支撑平圩跨越式发展的新的经济增长点。
——必须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继续实施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保护生态环境,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把跨越式发展建立在结构优化、质量提高、消耗降低的基础之上,促进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
——必须依靠科技进步。实现经济快速发展、增长方式转变,要靠科技进步和劳动力素质的提高。要深入实施科教兴镇战略和人才强镇战略,加快技术引进步伐,积极改造传统产业,培育新兴产业。在积极开展原始创新、集成创新的同时,更加注重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不断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
——必须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难点在农村,重点也在农村。要围绕解决“三农”问题,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以发展农村经济为中心,以增加农民收入为核心,以提高农业生产条件、农民生活质量和农村综合文明程度为重点,大力实施新农村建设行动计划,建设新村庄,发展新产业,培育新农民,创造新生活,塑造新风貌,争取农村生产、生活方式有一个跨越式的新改变。
——必须加强和谐社会建设。坚持以人为本,从解决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实际问题入手,妥善处理各方面利益关系,让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和发展的成果,努力营造政治清明、社会和谐、人民安居乐业的良好氛围,推动平圩在和谐中奋力崛起。
——必须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形成更具活力更加开放的体制环境是落实科学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实现平圩战略目标的重要保障。要用科学发展的理念,用创新的办法,进一步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努力在体制、环境、项目、资金、人才等方面取得实质性的突破。 (三)战略选择
按照以上指导思想和原则,平圩着重实施以下发展战略:
--跨越式发展战略。发展不足是平圩面临的最大问题,要借鉴先进地区加快发展的成功经验,直接采用先进技术,直接引进领先产业,培植新的经济增长点,保持较高的经济增长速度,在较短的时间内跃过若干个技术平台和经济发展阶段,逐步缩小与全市、全省平均水平的差距,尽快地在争先进位中崛起。
--比较优势战略。充分发挥平圩区域性综合交通优势、华东能源基地、安徽煤化工业基地和大中城市优质农产品供应基地的优势,以此作为引进吸收技术、资金和人才等要素资源的依托,打造平圩具有较强竞争力的优势产业,努力建设优质农产品供给大区、华东能源基地和安徽煤化工业基地的综合服务区。
--东向发展战略。利用我省实施东向发展战略的有利时机,加快融入长三角,努力加大项目东接、人才、技术、资金东引、农产品东进、劳务东输、能源东送的力度,加快东向发展进程。
--工业强镇战略。紧紧抓住我省煤化工基地选址近临平圩、农产品加工进入新一轮扩张的历史机遇,牢固树立“工业强镇”意识,把精力向工业集中,资源向工业汇集,政策向工业倾斜,进一步壮大优势产业,提升传统产业,承接配套产业,培育新兴产业,构造平圩配套工业型、基地服务型、高效农业型的新的强势产业体系。 (四)发展目标
综合考虑平圩的发展趋势和条件,紧紧抓住发展第一要务,强力实施跨越式发展战略,实现“加快发展,富民强镇和实现平圩率先崛起”这一总体目标。
――经济增长逐步加快。在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基础上,到2010年,国内生产总值达到
10
安徽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 平圩镇人民政府
淮南市潘集区平圩镇总体规划(2006-2020年) 说明书
流动,为城镇化水平提高提供基本的保障。 (三)集聚带动战略
优化村镇体系发展的战略方向,采用集聚式发展策略。集聚发展是以中心镇为村镇体系的核心。政策的确定决定了以后经济发展的重点方向,必将吸引大量的人口集聚,从而提高城镇化水平。 (四)多元筹资战略
培育多元化的筹资机制。大力吸引社会资本、民间资本、私人资本和境外资本等投资城镇建设。坚持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的原则,规范经营城镇建设用地,使城镇土地收益成为城镇建设的主要资金来源。 (五)新型居民点带动战略
极营造良好的居住环境,吸引周围镇和农村居民向镇中心区聚集。并结合旧村改造、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片区发展,促进有条件的农村产业和居住集约化集中,培育一些新的城镇型居民点。并通过改造和规划完善,引导一些有条件的农村逐步转变为城镇型居民点。从而协调城市化和非农产业发展之间的关系,推动平圩镇的城镇化进程。 (六)土地流转促进战略
完善土地制度。在稳定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家庭承包经营政策的基础上,按照“自愿、依法、有偿”原则,加快建立有效的土地使用权注转机制。鼓励在不改变土地用途的前提下,用租赁、参股等多种方式有偿转让土地经营权。要研究制定进城农民宅基地异地置换政策。
总之,全镇的城镇化水平要提高,就必须在发展经济、提高科技文化和现代化水平,加快道路网建设的基础上,在村镇体系规划政策的引导下,以适合自身条件的方式恰当地发展,最大可能地推动城镇化发展的进程。
16
安徽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平圩镇人民政府
淮南市潘集区平圩镇总体规划(2006-2020年) 说明书
第四章 村镇体系规划
一、村镇发展现状特征
平圩镇位于淮河北岸,镇政府驻地平圩村。各村发展现状如下表所示: 平圩镇各村发展情况一览表(2005年) 编号 自然村名 总户数(户) 总人口常年外出耕地面积农民人均纯(人) 户均人口 打工人数 (亩) 收入(元) 1 王圩村 950 4800 5.05 350 2744 2000 2 谢圩村 340 1700 5.00 70 1343 1900 3 刘巷村 650 3086 4.75 285 2354 2400 4 丁郢村 715 3480 4.87 260 1745 2600 5 店集村 655 3300 5.04 262 1605 2650 6 平圩村 900 4200 4.67 560 1200 2400 7 卢沟村 420 1996 4.75 270 962 2250 8 刘余村 650 2985 4.59 160 2665 2300 9 庙新村 660 2810 4.26 295 2775 2000 10 新淮村 375 1865 4.97 450 1670 2200 11 林场村 45 182 4.04 32 226 2100 12 李圩村 450 2630 5.84 126 1987 1950 13 李桥村 245 946 3.86 43 957 1900 14 桥东村 308 1456 4.73 200 1838 1900 15 邵圩村 283 1372 4.85 70 1626 1950 16 龚集村 560 2114 3.78 200 2317 2100 合计 8206 38922 4.74 3633 28014 2447 二、村镇体系优化目标
建立同镇域经济社会发展和城镇化水平相适应的村镇体系。 城镇化水平达到或超过全区平均水平。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走在全区前列。
优先建设集镇,强化集镇整体功能,发挥镇区的集聚作用和带动作用,促进城乡协调发展。
加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引导农业人口合理、有序地向集镇和中心村集中。
三、行政区划调整建议
根据村镇的职能、规模、空间分布以及其在镇域的地位和作用,引导西部沿淮6个村委
会实现转型。规划远期调整行政区划,将王圩村、谢圩村、刘巷村、丁郢村、店集村、平圩村转型为居委会。
四、村镇人口分配
根据全镇城镇化水平预测和村庄行政区划调整建议,全镇人口分配如下:
平圩镇域人口分配表(2020年) 2005年 2020年 行政村名 人 口 集镇、村、居委会名称 王圩村 4800 王圩居委会 谢圩村 1700 谢圩居委会 刘巷村 3086 刘巷居委会 丁郢村 3480 镇区 丁郢居委会 27930 店集村 3300 店集居委会 平圩村 4200 平圩居委会 电厂职工 600 龚集村 2114 龚集村 1881 李圩村 2630 李圩村 2104 邵圩村 1372 邵圩村 1098 李桥村 946 李桥村 757 桥东村 1456 卢沟村 中心村 桥东村 1165 1996 卢沟村 1597 刘余村 2985 刘余村 2388 庙新村 2810 庙新村 2248 新淮村 1865 新淮村 1492 林场村 182 林场村 146 总人口合计 39522 42805 城镇化率 0.6512
17
安徽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 平圩镇人民政府
淮南市潘集区平圩镇总体规划(2006-2020年) 说明书
五、村镇等级规模结构
在以上行政区划调整的基础上,为推进农村城镇化进程,结合人口与城镇化水平的预测,考虑本镇现状及发展因素,规划将位置偏僻、交通不便、规模较小的自然村庄进行并迁,从而形成规模合理的中心村、基层村。重点发展镇区和一般集镇,以便更好地布置各种服务设施。规划镇域村镇等级结构为三级:
第一级:镇区(1个):平圩集镇。
第二级:中心村(10):卢沟村、刘余村、庙新村、新淮村、林场、李桥村、桥东村、李圩村、龚集村、邵圩村。
第三级:基层村(即合并调整后的自然村庄,现状71个自然村,因多数自然村已经连为一体,本次规划不作调整建议)。
平圩镇村镇等级规模序列表 村镇规模序列 村镇个数 村镇名称 2万人以上的镇区 1 平圩镇区(含6个居委会) 0.2万人左右的中心村 10 卢沟村、刘余村、庙新村、新淮村、林场、李桥村、桥东村、圩村、龚集村、邵圩村 基层村
六、村镇功能定位规划
第一级:中心镇(平圩镇区)
平圩中心集镇位于平圩镇域西南部,是全镇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淮南市主城区的北部门户,沿淮工矿企业综合配套基地。
第二级:中心村
综合考虑本行政村居民点规模、公共设施共享、交通便捷、建设条件、产业支撑等因素确定中心村。
中心村为村委会驻地,是村会会辖区内的综合服务中心。
第三级:各基层村及村民组 主要从事农副业生产和居住。
七、镇域空间管制分区及导则
在对城镇建设空间进行规划控制的同时,必须对非城镇建设空间也实施有效的管制,以便更好地统筹规划区内各类空间资源的合理使用。
规划区空间资源管制区划是以经济、人口、资源和环境的空间均衡理念为指导,依据城市规划区内的经济社会和资源环境特征与条件,对各要素进行空间分析,寻找区域开发方向和发展潜力的分异规律,以此确定各区域的空间开发时序和强度,为合理促进城市规划区内的人与自然统筹和区域统筹提供科学依据,也可作为引导空间开发秩序、实施城市规划区空间均衡发展的决策支持。
按照《皖政〔2005〕102 号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城乡规划工作的通知》精神,遵循可持续发展的原则,规划结合平圩的实际和本次工作重点的需要,综合自然资源、工程地质条件、生态适宜性、文物保护等多方面因素,确定平圩镇域范围内划分为现状建成区、禁止建设地区、限制建设地区和为适宜建设地区四种基本空间单元。各分区实施不同开发建设管制要求,指导城镇开发建设。
(一)现状建成区
指现状城镇建成区用地,包括城镇现状居住、工业、公共服务设施、市政公用服务设施、工业及仓储、对外交通、道路广场、城市公园用地、独立工矿用地等。截止到2005年底,村镇建设用地总面积6.5平方公里,其中,镇区建成区面积1.28平方公里(含平圩村村庄建设用地,不含电厂建设用地);村庄建设用地面积5.22平方公里(不含平圩村村庄建设用地)。平圩村庄建设用地一览表 行政村名 人口 建设用地 人均建设用地 王圩村 4800 653225 136 谢圩村 1700 256134 151 刘巷村 3086 424906 138 丁郢村 3480 609288 175 店集村 3300 423147 128 18
安徽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 平圩镇人民政府
淮南市潘集区平圩镇总体规划(2006-2020年) 说明书
平圩村 4200 734859 175 龚集村 2114 517670 245 李圩村 2630 385246 146 邵圩村 1372 267685 195 李桥村 946 108736 115 桥东村 1456 198016 136 卢沟村 1996 203669 102 刘余村 2985 313226 105 庙新村 2810 407450 145 新淮村 1865 503707 270 林场村 182 33606 185 总 计 38922 6040570 155 (二)禁止建设空间
从区域的生态安全、生物和文化的多样性、区域环境安全的角度出发,禁止建设地区,包括三种类型:生态敏感度高的地区,关系区域生态安全的空间;文物保护单位、风景名胜区,关系文化传承的空间;最新土地利用规划已经确定为基本农田保护的区域,关系区域粮食安全的空间。
本次规划划定的禁止建设地区范围包括:基本农田保护区(当土地利用规划将基本农田调整为一般农田后,可用于城镇建设和产业园区建设);坡度大于25度的山地;经常被洪水淹没,且淹没深度超过1.5米的用地;地表水源一级保护区、地下水(饮用水)水源地重点保护区;矿产资源重点保护区、地质灾害重点防治区、重点文物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和自然保护区的核心区、森林公园核心保护区、公园绿地、河湖湿地、道路、林网、城市长远发展中必须控制的绿色通道和走廊等。
规划确定的禁止建设空间总面积为21.7平方公里。
(三)限制建设空间
自然资源条件与自净能力相对较好,建设条件一般的区域,主要指农业开敞空间和未来的战略储备空间,自然保护区、文物古迹保护区的外围协调区,森林公园协调区,地表水源二级保护区,地下水(饮用水)水源地次重点保护区等。
本次规划划定的限制性建设空间总面积12平方公里。
(四)适宜建设空间
综合条件下适宜建设的地区,是城镇建设、产业发展优先选择的地区,但仍需根据本地环境与资源禀赋条件,选择合理的开发模式、开发规模与强度。适宜建设区也就是禁止建设区、限制建设区之外的区域。当城镇建设和产业发展需要时,在法定的条件下,部分限制建设区可转为城镇建设空间。
本次规划划定的适宜建设区面积是9.0平方公里。
适宜建设区是城镇、产业发展优先选择的地区,但建设行为须要根据资源环境条件,科学合理地确定开发模式、规模和强度,满足各类保护区的标准要求。
(五)镇域空间管制导则 1.村镇用地形态管制导则
● 根据镇域人口向城镇集聚、乡镇企业向城镇工业小区集中、农林业用地向规模经营集
中的“三集中”战略,城乡发展用地应贯彻“紧凑建设、集聚发展”的原则。
● 村镇发展用地形态组织应与周围的基本农田保护区、省市重点项目用地相协调。 ● 村镇发展用地形态组织应避免城镇和村庄沿干线公路两侧成带状开发,而宜以“临线
成团”的形态发展为主。
● 村镇用地形态的组织还应有利于镇域内的城镇基础设施和社会设施的统一安排。
2.沿路建设空间控制
禁止城镇沿公路两侧进行大规模带状开发建设。公路两侧一定范围内不准布置建设项目,公路经过城镇镇区段路两侧控制用地应建设防护林带,具体规定如下:一级公路两侧各控制20米,二级公路两侧各控制10米,一般公路两侧各控制5米。
19
安徽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 平圩镇人民政府
淮南市潘集区平圩镇总体规划(2006-2020年) 说明书
第五章 中心村布点与村庄建设规划
一、规划的宏观背景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指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在我国全面进入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新阶段提出来的,旨在通过统筹城乡发展、促进工农互动,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建立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机制。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根本目的是富裕农民,要坚决防止和避免因片面追求新农村建设形象而出现加重村集体和农民负担的现象,真正让农民在新农村建设进程中得到实实在在的利益。确立城乡整体发展观,以现有建成区为中心,坚持新农村建设与旧村镇改造相结合,完成村庄布局、给排水、环卫设施等规划,完善城乡规划体系,着手解决农村建房难问题。建立健全规划管理体制,确保规划在实施过程中的权威性、经济性和可操作性。加速推进城乡建设。坚持以城带乡,以乡促城,城乡互动,协同建设,不断丰满城镇骨架,改变城乡面貌。
二、新农村建设目标
1、经济发展目标
以淮南市、潘集区新农村试点为契机,加快城郊经济发展,分别建设一批加工制造型、高效农业型、特色经济型、劳务经济型、专业市场牵动型以及龙头企业带动型、返乡农民创业型、外来投资建设型等不同发展模式类型的村庄,形成农民收入长效增长机制,促进农村经济大发展、农民生活宽裕化。
通过示范带动,形成优质高效农业、农产品加工业、农村综合服务业、劳务经济等支柱产业支撑农村经济发展的新格局。到2010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3600元;到2020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8000元。
2、人居环境改善目标
以编制农村村庄规划为龙头,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公共产品提供和整治农村“脏、乱、
差、散”为重点,以整治为主要手段,以“三改”(改水、改厕、改环境)为突破口,力争用
三到五年的时间,使规划区农村的人居环境明显改善,初步展现“村村花扶树,户户绿绕门,屋藏绿荫下,人穿花丛中”的一幅美丽图景。
发动农户以改善村容村貌为突破口,全面清除农村垃圾、污泥和路障,拆除废弃牛栏、猪圈、茅厕,使农村面貌在较短的时间内有一个较大的改变;中心村100%实现通水泥路或柏油路,基层村(近期50%以上,远期100%以上)通达砂石路,农户(近期30%以上,远期50%以上)实现集中供水,努力使100%的人口喝上清洁水。
3、村庄空间布局目标
在每个村委会辖区范围内设立1个中心村,形成“1个中心村带动若干个基层村协同发展”的空间结构形态。中心村具有为周边村庄提供公共设施服务的功能,而其它村庄,如基层村,则没有这种功能,需要借助于中心村的公共设施服务。
4、村庄集聚目标
在规划的指引下,进一步加强中心村基础设施和公益设施建设,不断增强中心村的功能和对周边村庄的服务功能,多种方式鼓励周边村庄住户向中心村集聚,争取中心村人口规模提高到1000人以上。
5、土地整理目标
村庄整理潜力很大,要以我省被国土资源部列入首批为数不多城镇建设用地增加与农村
建设用地减少相挂钩试点为契机,积极在“农转用”计划外,结合示范村镇建设,加大土地整理力度,清理一批“空心房”,争取通过村庄整治每年腾出一部分土地。规划到2020年,腾出土地1.2平方公里。
6、社会事业发展目标
在经济发展、农民收入增加的基础上,全面促进规划非建设区内农村社会事业发展。重点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努力做到老有所养、贫有所帮、残有所助、病有所医、学有所教。加强村级基层组织建设,推进政务公开,发展基层民主,保证人民群众依法行使选举权、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加强乡风建设,积极倡导互助互爱、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的基本道德规范,争创一批新农村文明家庭,塑造锐意进取的农村新形象。
20
安徽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 平圩镇人民政府
淮南市潘集区平圩镇总体规划(2006-2020年) 说明书
三、中心村确定原则及布点结果
(一)中心村确定原则
中心村调整、布点需要综合考虑的因素很多,重要的是以人为本,顺应民意,主要原则如下:
? 适度规模原则:要求调整后的行政村(村委会)管辖人口在3000人以上,其中中心
村人口规模在1000人以上。原则上,分阶段将地处城镇建设区内的村庄转型为城镇社区,搬迁特殊区域(禁止建设区)内的村庄,不足100户的村庄要向较大的村庄靠拢集聚。
? 公共设施共享原则:尽可能按照“中心村~基层村”空间组织模式布点,重点建设
中心村公共设施,基层村分享中心村公共设施。
? 目标锁定原则:集聚到位有一个过程,但集聚的目标必须确定。提倡基础设施区域
化服务,新建的农房必须建到规划点上。对于规划撤并的居民点维持现状条件,各类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不再就地改善,以促进这类居民点向规划保留的村镇集聚发展。
? 区位优越、交通便捷原则:中心村布点尽可能靠近城镇,靠近交通要道和节点附近,
尽可能地靠近集聚范围的地理几何中心。
? 建设条件优越原则:结合建设条件分析和竖向规划,有利于组织相关的基础设施建
设。
? 依托现状村庄原则:中心村的确定尽可能地依托那些发展条件好、潜力大的村庄进
行改扩建;在行政村(村委会)范围内,如因找不到这样的村庄,可考虑新建。 ? 产业项目带动原则:结合产业布局,尽可能靠近重点产业项目位置,实现村庄与产
业互动发展。
(二)中心村布点结果
多数镇干部和群众认为:
1.少量孤立分布的自然村,成因极其复杂,不宜合并;待条件成熟时,再规划迁建合并。
2.极少数村委会规模较小,如卢沟、林场、李桥等,成因极其复杂,不宜撤消其行政建制,归并到相临的村委会。
因此,在自然村、村委会不作调整归并的情况下,建议确定重点建设村(村委会)。综合考虑,把李圩、龚集和新淮、卢沟作为重点建设村,通过加强这几个村的基础公共设施建设,增强其对周边村庄的服务能力,引导周边村庄向重点建设村集聚。
展望远景,在北部形成以李圩、龚集为组团的农村新社区,在东部形成以新淮、卢沟为组团的农村新社区。
四、村庄建设方式
(一)村庄建设的一般方式
规划中心村应根据当地实际,选择适宜的建设方式,编制相应的村庄建设规划。主要建设方式有:城镇社区型、改造扩建型、旧村整治型、特色保护型等方式。 1.城镇社区型
指地处城镇规划建设区内的村庄,必须按照城镇总体规划要求进行整治、改造或扩建,转型为城镇社区。 2.改造扩建型
主要指具有较好的经济基础和对外交通条件,已有一定的建设规模和基础设施配套,可以实施更新改造,周边用地能够满足改建扩建需求的村庄。此类村庄建设规划在原有规模的基础上进行扩建,并合理归并周边较小的居民点,在充分尊重农民意愿的前提下,立足于相对集中,逐步完善基础设施,妥善处理新旧村的建设关系,积极推进旧村的改造和整治,合理延续原有村庄的空间格局,有序建设新村。新村建设应与原有村庄在社会网络、道路系统、空间形态等方面良好衔接,在建筑风格、景观环境等方面有机协调。 3.旧村整治型
主要指村级经济水平较低、环境一般、配套设施缺乏,近期难以撤并的村庄,此类村庄建设规划重点是有步骤地改造和拆除老房、危旧房,注意保护原有村庄的空间格局,优化村庄
21
安徽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 平圩镇人民政府
淮南市潘集区平圩镇总体规划(2006-2020年) 说明书
布局,改善人居环境,提高村庄基本的生产和生活条件。 4.特色保护型
主要指具有独特人文景观(古村落、古建筑、古民居)和自然景观等需要特殊保护的村庄。在保持村庄原有基本格局、布局形态、建筑风貌的前提下,对现有建筑进行评价,确定保护、整饬、拆除的建筑,改善村庄的人居环境。 (二)平圩镇村庄建设方式的确定
规划平圩镇各村主要采用城镇社区型、旧村整治型、改造扩建型三种方式建设。 采用城镇社区型方式建设的村庄主要有王圩、谢圩、刘巷、丁郢、店集、平圩6个村委会,其整治、改造和扩建要遵守城镇总体规划,引导建设多层、次多层住宅,并向城镇社区过渡。 采用改造扩建型方式建设的村庄依次是:龚集、李圩、新淮、卢沟村委会。 采用旧村整治型的中心村依次是:庙新、林场、李桥、桥东、邵圩、刘余村委会。
五、村庄建设标准及规模控制
(一)建设用地构成比例
村庄建设规划中的居住建筑用地、公共建筑用地、道路广场用地和公共绿地的比例应符合下表的规定。
建设用地构成表
占总建设用地比例(%) 类别代号 用地类别 中心村 基层村 R 居住建筑用地 60~75 65—80 C 公共建筑用地 4~12 2~10 S 道路广场用地 9~16 5—15 G1 绿化用地 1~5 1—3 四类用地之和 100 100
(二)村庄建设用地标准
根据《村镇规划标准》,参照《安徽省村庄布点规划技术要点》,规划确定村庄建设用地标准要在现有基础上逐年递减。
各村要分近期、远期制定分期建设用地缩减计划。 人均建设用地指标调整标准如下:
现状人均建设用地水平(m2/人) 规划允许调整幅度(m2/人) 80.1~100 可增、减0~10 100.1~120 可减0~15 120.1~150 可减0~20 〉150 应减至150以内 规划到2020年,镇域规划建设用地面积5.29平方公里,人均建设用地控制在123平方米以内;其中,村庄建设用地面积1.79平方公里,人均建设用地控制在120平方米以内;镇区建设用地3.5平方公里(含工业、商贸业、居住及基础公共设施建设用地),人均建设用地控制在125平方米以内。
村镇建设用地规划(2020年) 单位:人、平方米 名 称 人 口 建设用地 人均建设 用地 村庄类型 王圩居委会 谢圩居委会 刘巷居委会 镇区 丁郢居委会 27930 3500000 125 转型为城镇社区 店集居委会 平圩居委会 龚集村 1881 225775 综合服务型 李圩村 2104 252480 市场带动型 邵圩村 1098 131712 瓜果蔬菜型 李桥村 757 90816 粮油生产型 村 庄 桥东村 1165 139776 120 粮油生产型 卢沟村 1597 191616 畜禽饲养型 刘余村 2388 286560 畜禽饲养型 庙新村 2248 269760 粮油生产型 新淮村 1492 179040 禽肉加工型 22
安徽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 平圩镇人民政府
淮南市潘集区平圩镇总体规划(2006-2020年) 说明书
林场村 146 17472 粮油生产型 合 计 14875 1785007 120 总 计 42805 5285007 123
(三)宅基地标准
规划确定宅基地标准每户不得超过160平方米,大户不超过250 平方米;利用荒地建房的,每户不得超过300平方米。新建宅基地,必须严格执行此项规定。 (四)住宅建筑标准
小户不超过180 m2,大户不超过250 m2;住宅建筑基底面积不应大于宅基地面积的70%。住宅层高不宜超过3.5m,其中底层层高可酌情增加,但不宜超过4.0m。
住宅建筑密度与容积率:低层住宅建筑密度不超过30%;多层住宅建筑密度不超过25%。住宅应以双拼式、联排式为主,积极引导多层住宅建设,限制独立式住宅;住宅组团的内部结构应当在符合当地农村居民的生活方式、居住习惯;住宅建设应遵循适用、经济、安全、美观、节能的原则,积极推广节能、绿色环保建筑材料,并符合工程质量要求。
住宅建筑的日照间距满足采光、通风、卫生的基本条件,参照私房建设管理规定的有关要求。
住宅平面:平面功能应方便农民生产、生活,布局合理;各功能空间应减少干扰,分区明确;应为住户提供适宜的室外生活空间;住宅建筑停车按每户1个停车位的标准配置。
住宅立面:立面应统一协调,突出地方特色;外墙材料应就地取材,因材设计;色彩应与环境协调,体现乡土气息。 (五)村庄绿地建设
1.村庄内绿地包括公共绿地、宅旁绿地、配套公建所属绿地和道路绿地等。
2.绿地规划应根据村庄的布局方式、环境特点和用地的具体条件,采用集中和分散相结合,点、线、面相结合的绿地系统。并宜保留和利用规划或改造范围内的已有的树木和绿地。3.人均公共绿地面积不得少于2平方米,其中至少有一处集中公共绿地。
六、农村居民点空间管制导则
农村居民点用地严格按照村镇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等有关规定进行。 在村镇规划建设区内进行土地开发利用时,首先保护配套的公共基础设施的建设,以公共设施的配置来引导土地开发利用的区位和时序。
农居点用地主要用于村镇居民住宅、乡(镇、街道)村企业、农村公共设施和公益事业
等建设。
切实防治村庄沿着道路“一条龙”布局以及“小而散”的用地布局方式。 在安排村镇公用设施、道路用地后布局农户宅基地。
坚决贯彻“一户一宅”的法律规定。引导鼓励建新拆旧,纠正一户多宅现象。农村村民一户只能拥有一处宅基地,面积不得超过有关规定的标准。不符合申请条件的不得批准宅基地。凡到规划区内建新房的农户,必须拆除老宅基地上的旧房,老宅基地由集体统一收回或流转;凡不愿拆除旧房的一律不准在新宅基地建房。
农村村民将原有住房出卖、出租或赠与他人后,再申请宅基地的,不得批准。 农村村民新建、改建、扩建住宅,要充分利用村内空闲地、老宅基地以及荒坡地、废弃地。凡村内有空闲地、老宅基地未利用的,不得批准占用耕地。利用村内空闲地、老宅基地建住宅的,也必须符合规划。
严格实行“规划一张图、审批一支笔、建设一盘棋、管理一个法”的制度。
七、促进中心村集聚的政策指引
(一)综合利用示范的、行政的、经济的手段促进远期目标的实现
立足近期,服从长远发展目标,分阶段、有步骤地推进新农村建设。 先行示范,引导农户到规划点安家落户。
积极调整承包地,尽可能地为规划点住户提供较近的菜园地和承包地。 (二)尊重农民意愿,发挥农民主体作用
要把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贯穿于新农村建设的全过程,在开展新农村建设活动伊始,就
23
安徽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 平圩镇人民政府
淮南市潘集区平圩镇总体规划(2006-2020年) 说明书
把充分调动广大农民群众的积极性、创造性放在首位。主要利用标语、传单、广播、电视、板报、宣传车、宣传画、宣讲团等形式深入宣传,层层发动,使新农村建设的目的意义、基本内容、奋斗目标和政策措施家喻户晓,深入人心,开辟专栏,及时报道工作进展情况。各级宣传部门要采取歌谣、韵文等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宣传群众、发动群众、教育群众,引导和动员广大群众自觉地投身到新农村建设中。通过政府引导,把农民主体作用具体化,落实到行动中,让群众去做群众的工作、群众去办群众的事情。 (三)积极整合涉农资金,多渠道加大建设投入
一方面加大投入,捆绑使用各种涉农资金,鼓励利用省、市、区挂点单位和社会各界力量,多方筹集资金。积极争取国债项目新建农村基础设施,市、区财政按项目管理标准给予足额配套资金补助。另一方面,积极改进原来资金使用办法,把补助改用实物补助。加大财政、税收等方面的扶持力度。凡涉及新农村建设工程收费的,原则上能免则免,能减则减。鼓励基层综合运用村镇土地资本、地域空间和其它经济要素,建立多类型、多形式、多渠道的投融资机制。
(四)完善新农村规划体系,加强规划的实施和监督
《平圩镇总体规划》从镇域层面上初步解决了中心村的布点及建设问题,是各村编制村庄布点规划和建设、整治规划的主要依据。各村要在此基础上加快新农村村庄建设规划编制进度,尽快形成以《平圩镇总体规划》为龙头,以各村村庄建设规划为主体的科学合理、层次分明、指导性强、可操作的新农村建设规划体系。
要充分发挥规划的引导作用。规划的引导作用主要体现在:告诉村民规划目标实现的途径与方法;规划实施过程中的难点和疑点;规划实施过程中宜干什么,不宜干什么。 (五)积极推进农村建设用地复垦整理
积极创新土地政策,把新农村建设与整村搬迁结合起来,加大对“空心村”和散居村庄改造力度,把“空心村”和散居村庄的农民通过整体搬迁,然后再把“空心村”和散居村庄建设用地复垦整理成高标准基本农田。同时,大幅提高农村旧宅基地的复垦整理的补偿标准,对补偿资金实行专款专用、“封闭”运行,主要用于支付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旧宅基地复垦
成本和搬迁农民房屋建设补贴等。
24
安徽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平圩镇人民政府
淮南市潘集区平圩镇总体规划(2006-2020年) 说明书
第六章 村镇基础设施规划
镇域基础设施主要是交通设施、供排水与防洪设施、供电设施和邮电通讯设施。镇域基础设施规划的目的是为村镇体系服务,更好地促进社会经济发展和城镇化进程。
一、规划基本原则
1、同步或适度超前原则。镇域基础设施承载力与镇域经济社会发展同步或适度超前,同生产力和村镇布局相适应、相协调;
2、一盘棋原则。不仅要满足区内经济社会发展需要,而且满足相关区域和更大区域需要;3、因地制宜原则。根据自然条件、不同的经济发展阶段和村镇布局特征,选择不同的基础设施配置方式;
4、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统一原则。镇域基础设施配置应当统筹兼顾以上3个效益,不能片面追求经济效益或其他某一项效益。
二、综合交通规划
农村地区交通主要以公路为主,其他交通方式为辅。道路交通规划目标是全面实现区域畅通、村村联通,形成干支结合、布局合理、标准化、规范化的道路网络。 (一)镇对外公路规划
1.总体框架
镇对外公路发展应从改造、提高现有公路等级入手,坚持“统筹规划、分步实施、加快发展”的方针,加强乡镇、乡村公路建设,到规划期末,公路运输网络形成以“工”字型为主骨架、“双环串联”为次骨架、村庄道路为辐射线的高效、便捷的路网结构。
“工”字型主骨架:北部陶高公路、南部淮河大堤堤顶公路为“工”字型的两横,贯穿全镇南北的淮潘公路为“工”字型的一竖。
“双环串联”:其中,一环位于西部片区,建设连接王圩村、谢圩村、刘巷村、丁郢村、店集村至平圩村的村镇公路(王圩-平圩公路),此公路与淮河大堤公路构成一环。另一环位
于东部片区和北部片区,修建庙新村-邵圩村公路,与南部的淮河大堤公路、北部的陶高公
路、中部的淮潘公路构成一环。
2.建设目标
主干公路达到二级公路标准,次干公路达到三、四级公路标准,主要村道宽度达到3.5米以上,相邻村庄之间建设连接线,逐步形成“镇域主干公路+片区环状公路+村村通放射状公路”的便捷、高效的公路网。
3.建设任务 (1)主干公路
“工”字型的“两横一竖”是联系平圩镇与周边联系的主通道,也是组织镇域交通的主骨架。要加大对淮潘公路的改造力度,将平圩大道提高到二级公路标准,使平圩大道成为对外形象的窗口;逐步将陶高公路提高到三级公路标准;结合淮河大堤加固工程,规划提高淮河大堤堤顶公路等级标准和防洪标准。
(2)次干公路
依托王圩村、谢圩村、刘巷村、丁郢村、店集村至平圩村的村村通公路,进一步加宽,修建米河大道,提高到三级公路等级,并与淮河大堤构成西部片区环路。
修建改造庙新村-邵圩村公路,使其达到四级公路等级,并与陶高公路、淮潘公路形成东部-北部片区环路。 (二)镇村公路规划
(1)道路交通规划应按照上位城镇体系规划确定的公路网,考虑规划村庄与城镇以及村庄之间的联系,细化村域道路规划;
(2)乡镇至各中心村至少有乡道相连,其公路等级需达到三级公路标准,行车道宽度7-9m,建筑后退道路红线各控制在3米以上,经过村庄路段按村庄规划标准执行,村庄内部建筑后退红线由村庄建设规划具体确定;
(3)规划利用现有乡村道路,加快“村村通”工程的实施,优化道路网系统。各中心村之间的道路行车道宽度为6-8米,建筑后退道路红线各控制在3米以上;
(4)规划村庄机耕路采用砂石路为主,行车道路宽度为3.5米,并设置错车道。 (5)近集镇区村庄道路需与城镇路网衔接,远期公交覆盖全镇各中心村;
25
安徽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 平圩镇人民政府
淮南市潘集区平圩镇总体规划(2006-2020年) 说明书
(6)“村村通”公路结合实际和发展条件,建设沥青路面或水泥路面; (7)规划道路格局尽量成环,形成交通便捷的交通网。
(8)规划按照有利于交通组织、有利生产、方便生活的原则,村庄根据实际需要布置集中的农用车停车场。 (三)村庄道路规划
宅间道路:路面宽度3~5m。 村庄主、次道路的间距宜在120m~300m。
根据村庄不同的规模,选择相应的道路等级系统。充分考虑农用、私人机动车停车方式发展的需要。 (四)其它交通方式及设施规划
加大对泥河引水河的疏竣力度,使泥河引水河达到三级航道标准。 加强码头、站场等基础设施建设。
三、给水工程规划
(一)现状
平圩镇域地下水资源丰富,目前,各村和镇机关、工厂以地下水为水源,自备水井,分散供水,尚没有形成集中供水体系。 (二)建设目标
新建给水设施,利用、改造现有给水设施,提供安全可靠的生活饮用水;推行区域集中供水,实现农村饮用水集中供应,保障农村饮用水水质安全达标率100%,农村集中供水率达80%。
(三)用水量预测
根据现状用水量以及国内外可比城镇的经验数,预测全镇近期到2010年综合用水量标准为500升/人?日,远期到2020年综合用水量标准为650升/人?日。近期全镇用水量约为2万吨/日,远期用水量为3万吨/日。
用水标准 用水量应包括生活、生产、市政用水,管网漏水量和未预见水量。 (1)生活用水估算:生活用水量包括居住建筑和公共建筑用水量。 (2)生产用水量估算:生产用水量包括乡镇工业、畜禽饲养和农业机械用水量。 (3)市政用水量估算:消防用水量应符合《村镇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的有关规定。浇洒道路和绿地的用水量,可根据当地条件确定。 (4)其他用水量估算:管网漏失以及未预见水量,可按最高日用水量的15-25%计算。日变化的数可取1.5-2.5。 (四)水源及供水体制
近期,村镇用水水源采用地下水,以自备水井、分散供水为主;有条件的,采用小区域集中供水体制。
远期,村镇用水水源采用地下水与地表水相结合,集中供水与分散供水相结合,地表水从淮河取水。
水源选择 (1)水量充足,水源卫生条件好、便于卫生防护; (2)原水水质符合要求,优先选用地下水; (3)取水、净水、输配水设施安全经济,具备施工条件; (4)选择地下水作为给水水源时,不得超量开采;选择地表水作为给水水源时,其枯水期的保证率不得低于90%。 (5)水源的卫生防护要求。地表水取水点周围半径100m的水域内,严禁捕捞、停靠船舶、游泳和从事可能污染水源的任何活动。在取水点上游1000m至下游100m的水域,不得排入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其沿岸边不得堆放废渣,不得建设有害化学物品仓库,堆放或装卸垃圾、粪便和有毒物品的码头。以地下水为水源时,水井周围30m内,不得设置渗水厕所、26
安徽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 平圩镇人民政府
淮南市潘集区平圩镇总体规划(2006-2020年) 说明书
渗水坑、粪坑、垃圾堆和废渣堆等污染源。 (6)分散供水村庄,加强对分散式水源卫生防护,水源周围20-30米范围内,应清除污染源,并综合整治环境卫生。 (五)水厂及管网
按照分片供水的原则进行供水设施建设。全镇自来水普及率,近期达到50%,远期达到80%,水质、水量均达到国家标准,并做到水厂的规模经营和区域共享。
水厂:近期设计供水能力1万吨/日;远期设计供水能力3万吨/日。
新敷给水管线沿道路两侧敷设。供水管网体系为干管-支管呈“环+支”状分布,城镇供水管网覆盖周边村庄,有条件地区沿交通干线继续向偏远村庄延伸。
主环网管径为DN500mm-300mm,枝状网管径不大于DN200mm,户外最小给水管径DN100mm,DN50的PVC管引入每家每户。 (六)村庄饮用水安全管理
加强农村饮水工程建设,必须加强水源保护,防止水源污染。村庄饮水安全工程建设要本着因地制宜的原则,根据不同区域、饮水安全类别,采取合理的工程技术措施。
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使农民可持续获得安全饮用水。一要从水量、水质、当前、长远等方面,合理利用水源,保证水源的可持续性;二要根据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需要和农民的实际承受能力,确定工程建设标准,保证工程的可持续性;三要保证工程管理运行和维护的可持续性。
供水工艺流程一般为:源水—净化—消毒—用户。
加快改分散式供水为集中式供水的工作步伐,通过加强供水管理,保证饮水卫生质量。 对现有的分散式供水水源,应根据当地特点和经济条件,对水源周围环境进行整顿,强化防护手段并对饮水进行经常性的净化消毒处理,保证饮水的卫生和安全。 (七)水源保护
淮河作为水源地,应严格加以保护,沿丰水期岸线50米的范围作为一级保护区,严禁任
何不利于生态环境的建设和活动。
四、排水工程规划
(一)雨水工程
充分利用地形,按照高水高排、低水低排原则,就近排水分区,进行管渠走向布置,尽量利用地面或道路坡度进行自排,避免设置雨水泵站。
雨水管渠采用明渠还是暗管应结合具体条件确定。一般在建筑密度较大、行人和车辆较多的地段,采用暗管为宜。在人口较少的村庄,可采用两侧设置盖板明渠排除雨水。 (二)污水工程规划
(1) 现状
平圩镇的排水系统为雨污合流制。雨污合流制的排水体制经济、易于实施,但不利于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在人们对环境问题日益重视和对良好生态环境日益珍视的大趋势下,实行雨污分流,并对生活污水进行良好的处理,做到循环利用水资源,是必然的发展趋势。
(2)规划目标
规划城镇建成区排水体制采用雨污分流制。至2010年,镇区污水处理率达到60%。至2020年,污水集中收集处理,污水处理率达到80%以上。
(3)污水量预测
预测污水总量为城镇用水量的80%。计算2010年村镇污水总量达到1.6万吨/日,2020年城镇污水总量达2.4万吨/日。
(4)污水处理设施
近城镇村庄要利用城镇污水处理系统;远离城镇的村庄规划生活污水的处理设施,应与房屋建设同步进行,采用集中式的化粪池、生活污水净化沼气池等方法进行预处理,有条件地区可设置一体化污水处理设施、污水资源化处理设施、高效生态绿地污水处理设施进行污水处理。
27
安徽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 平圩镇人民政府
淮南市潘集区平圩镇总体规划(2006-2020年) 说明书
(5)污水排放标准
污水排放应符合现行的国家标准《污水综合排放标准》的有关规定;污水用于农田灌溉,应符合现行的国家标准《农田灌溉水质标准》的有关规定要求,靠近水源地的村庄,污水排放应满足国家水源地保护要求。
五、供电工程规划
(一)现状
镇域内现有35kv变电所2座,分别位于平圩镇区和龚集集镇区,为全镇村镇供电。 (二)规划目标
完善供电网络,改造提升平圩、龚集供电电源,对辖区村庄居民点进行电力输送。 规划10KV电力线架设到中心村,降压为380V或220V至每户。
采用高标准、新材料,加快村镇电力建设和农村电网的改造,提高农村用电的保证率、安全性、实现城乡用电同价。 (三)供电标准
住宅供电功率不小于3-5kw/户,公共建筑供电功率按50-100w/ m2。 (四)供电线路
简化电压等级为220kv、110kv、10kv、380/220v,近期取消35KV电压等级。 供电线路沿公路、村庄道路布置,采用同杆并架的架设方式,减少交叉、跨越、避免对弱电的干扰。
变压器的位置应设在负荷中心,尽量靠近负荷量大的地方,配电变压器的供电半径控制在500米以内为宜。
农业生产用电可与村庄用电使用同一电源和变压器,按农业生产需要供电。
六、信息化工程规划
(一)电信工程
1.电话用户预测
采用普及率法进行宏观预测。各时期电话普及率主要根据经济发展、城镇化水平以及周边可比城镇的经验数来确定:
近期2010年30部/百人,远期2020年60部/百人。到2010电话普及率为85%,远期为100%。
2.电信局所规划
规划在镇区改扩建一处电信支局,作为全镇的通信中枢,原平圩镇的邮电所保留以邮政业务为主。
3.电信线路规划
村镇住宅电话每户1.0-2.0线的装机能力,非住宅电话占住宅电话的1/3。电信支局所的设备容量的占用率(实装率)近期不小于80%,远期至少85%。本本地电话网向智能化、综合业务数字化方向发展。村镇电信主干电缆全部采用管道敷设方式
电信线路近期架空连接,远期采用地下埋设。积极开发各种综合化、宽带化、智能化业务,满足不同层次用户的需求;镇域线路布置应以方便检修,不妨碍农业机械化生产的原则进行布置。
电信管网规划建设中应同时考虑有线电视、计算机网络、监控监视系统等非电话业务所需管线的管位。 (二)邮政规划
规划在平圩镇区结合电信支局改造建设,设置一座邮政所,负责全镇的邮政业务,并在各中心村规划设立邮政服务点,为村民提供服务。
28
安徽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 平圩镇人民政府
淮南市潘集区平圩镇总体规划(2006-2020年) 说明书
(三)广电工程规划
农村固定电话、有线电视+卫星电视、宽带实现中心村全覆盖。
七、能源工程规划
解决农村能源问题,一要保证农民生产生活的能源供应,二要使广大农民用上适合现代文明要求的清洁能源。结合平圩镇的实际,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要重点发展以下几种适合农村特点的清洁能源。
1.规划农村燃气为罐装液化石油气为主,液化石油气供应站布置在平圩镇区和龚集集镇区。
2.大力推行沼气
目前发展沼气主要有农村户用沼气池、养殖场大、中、小型沼气工程和村镇生活污水沼气净化工程。农村户用沼气池是切合平圩镇的实际和新农村建设需求的,大力推广普及。养殖场大中小型沼气工程和村镇生活污水沼气净化工程,主要是用来处理养殖场畜禽粪便、村镇生活污水,所产生的沼气,可以通过管道向居民集中供应,也可以直接发电,作为动力、照明之用。
3.积极开发利用太阳能
一是太阳能日光温室,利用玻璃、薄膜等材料,建设太阳能日光温室,主要用于反季节种植业、养殖业生产;二是太阳能热水器。
八、环境卫生设施规划
规划在农村建立定点收集—垃圾转运—垃圾处理的生活垃圾处理系统。按60-100米的服务半径布置垃圾收集房,面积2-3 m2,镇区统一转运,垃圾处理场统一处理。垃圾处理场按上位城镇体系规划布置。
推广建设水冲式厕所,无害化卫生厕所覆盖率100%;在村庄公共活动中心、菜市场等公共场所按照相关规范建设公共厕所。
九、综合防灾规划
(一)抗震规划
根据国标《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的规定,淮南市市辖五区地震基本烈度按七度地区进行抗震设防。
按此要求,平圩村镇建筑物和构筑物按地震基本烈度七度地区进行抗震设防。 同时结合小学、绿地、晒场等空旷场地布置避难场所。 (二)防洪规划
1.现状
目前淮北大堤设计标准40年一遇,临淮工程建设后可以达到百年一遇标准。堤顶高程达27.5米;自1954年至2005年未破堤,经过1977年、1980年、1983年、1991年、1998年、1999年、2003年大水考验,确保平圩镇不会受到洪水威胁。
1998年,新开挖了泥河除涝引水河,并建成了卢沟大型排涝泵站,卢沟站装机容量12000KW,设计排涝流量为120立方米/米,可将泥河水位控制在20米高程以下,因此,从根本上解决了平圩镇的内涝问题。
2.防洪原则
(1)按照统筹兼顾、标本兼治、综合治理的原则,加强镇域水利设施建设,提高防洪标准。
(2)结合农田林网改造工程,加快对镇域内的各类沟渠的建设、疏浚工作,做到“旱能
灌、涝能排”。
(3)加强对镇域内的排涝站的建设和维护,提高其排涝能力。 3.防洪目标
城镇社区型村庄按城镇防洪标准设防,其它规划村庄按20年一遇洪水的防洪标准设防,排涝标准为3-5年一遇24小时暴雨不成灾。
4.主要任务
疏竣排涝斗沟、斗渠,维修桥、涵、闸等及相关的排涝输电线路线路,确保排涝设施得
29
安徽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 平圩镇人民政府
淮南市潘集区平圩镇总体规划(2006-2020年) 说明书
到改善,防止灾害发生。
修建、加高防洪堤,加固河岸;加大对现有排涝泵站的改建、扩建力度,提高排涝能力,达到相应排涝标准。 (三)消防规划
消防工程规划贯彻“预防为主,防消结合”的方针,确保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 规划在平圩镇布置消防站,配备相应消防设施;集中供水的村庄,沿村庄主、次道路按120米间距设置相应数量的消防栓,无集中供水的村庄规划确定消防水源和取水点;村庄住宅设计按国家建筑设计规范规定执行;加强对易燃易爆物品存放的管理。
30
安徽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平圩镇人民政府
淮南市潘集区平圩镇总体规划(2006-2020年) 说明书
第七章 镇域社会公共服务设施规划
一、公共服务设施分类
管理型公共设施:承担村委会范围内管理职能的公共设施。
公益型公共设施:由政府投资,满足村民日常生活服务和文化、娱乐、休闲需要的公益性设施。
经营型公共设施:由市场运作,满足村民日常生活需要的商业服务设施。
公共服务设施性质分类表 类别 项目 公共服务设施项目配置 性质 说明 特殊配置 行政管理 村委会 管理型 山区居民点其他管理机构 管理型 或者少数民教育机构 小学 公益型 族聚居地属 托幼机构 公益型 于特殊配置医疗卫生 卫生室 公益型 类型,此类村 文化室、宣传栏 公益型 政府投资强制建设 庄必须设置文体娱乐 青少年活动室、老年公益型 管理型和公活动室 益型服务设公共活动场地 公益型 施,同时部分经营型也应公共服务 计生服务室 公益型 当强制设置五保户集中生活区 公益型 (小超市等,小型超市 经营型 ①市场调节,灵活具体村庄需粮油副食店 经营型 设置 要酌情考日杂用品店 经营型 ②满足购物、交易虑),以保障旅馆、招待所 经营型 等其他基本商业活村民的生活商业服务 餐饮小吃店 经营型 动的需要 质量 理发室、浴室 经营型 ③可结合村民住房洗染店 经营型 进行改造,达到节约资源、方便居民综合修理服务 经营型 生活的目的
二、总体要求及原则
公共设施的配套水平应与村庄人口规模相适应,并与村庄住宅同步规划、建设和使用。
公共设施宜集中布置,形成村庄公共活动中心。在方便使用、综合经营、互不干扰的前提下,可采用综合楼或组合体。
分级分类原则:按照中心村、基层村两个等级要求配建相应的公共设施;管理型、公益型、经营型三种不同类型的公共设施按照相应要求配建。
联建共享原则:对于服务人口较多、规模较大的公共服务设施,视具体情况,由多个村庄联建共享,形成一定地域的公共服务中心。 (一)镇区
平圩镇区是全镇政治、经济、文化、科教中心,应高标准、高起点地设置相对完善的社会公共服务设施。具体有:
(1)行政办公机构。
(2)教育:完全中学、职业中学、小学、幼儿园、托儿所等。
(3)文化科技:文化活动中心、青少年之家、广播、电视、影剧院、图书馆等。 (4)体育:灯光球场、体育场、游泳池等。
(5)医疗卫生:中心卫生院、防疫保健站、计生指导站等。 (6)社会福利:福利院、敬老院。 (7)集贸市场:综合集贸市场、专业市场。 (8)商业金融:相对齐全的商业、金融、服务设施。 (二)中心村
中心村是村委会的驻地,是村委会管辖范围内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应设有: (1)行政:村委会。 (2)教育:小学、幼儿园。
(3)文化科技:文化室(站),科技站。
31
安徽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 平圩镇人民政府
淮南市潘集区平圩镇总体规划(2006-2020年) 说明书
(4)医疗卫生:卫生室。 (5)社会福利:福利院或敬老院。
(6)商业服务:基层商店、为生产服务的农机、农具供应、修理、种子、技术服务等服务点。
(三)基层村
基层村是农村居民居住相对集中的地方,应设置基层商店及幼托等设施。
三、公共设施配套标准
1.公益型公共设施配建项目
中心村公益型公共设施配建表 村委会 √ 小学 √ 幼儿园、托儿所 √ 文化室 ⊙ 青少年活动室 √ 老年活动室 √ 卫生室 √ 计生服务室 √ 五保户集中生活区 √ 公共活动场地 √ 文化宣传栏 √ 基层村公益型公共设施配建表 幼儿园托儿所 ⊙ 文化室 ⊙ 活动室 ⊙
公共活动场地 ⊙ 文化宣传栏 √ 卫生室 ⊙ 注:√:一般应配置 ⊙:有条件设置
2.主要公共服务设施配建标准
村庄公益型公共设施配建表 项目名称 中心村 基层村 村委会 200~500平方米 幼儿园、托儿所 600~1800平方米 300~1000平方米 文化室 100~300平方米 50~100平方米 老年活动室 100~200平方米 50~100平方米 卫生室 50~100平方米 40~80平方米 计生服务室 50~100平方米 五保户集中生活区 30-50平方米/人 公共活动场地 1000~2000平方米 800~1500平方米 文化宣传栏 5~15米 5~10米 商业服务设施 按村庄建设规划配建 备注: (1)小学建设标准按教育布点规划实施。 (2)建议文化室、活动室、计生室结合村委会同楼配建。 (3)上表除公共活动场地面积为用地面积外,其它均为建筑面积。 (4)公共活动场地包括室外体育(篮球场、羽毛球场等)活动场地等。 (5)城镇规划建设区范围内的村庄按城市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标准配置。
32
安徽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 平圩镇人民政府
淮南市潘集区平圩镇总体规划(2006-2020年) 说明书
四、公共设施布局规划
1.商贸服务设施规划
中心村:建设一些小型的农副产品和生产资料市场,配套建设些生活服务性商业设施。 基层村:规划建设基本的生活服务性商业设施。 2.教育设施规划
根据现状教育设施分布,结合老村改造和新村建设,本着对教育资源的优化利用的原则。对原有小学进行改造和拆并,以达到2-3个行政村设置小学1所,中心村设置幼儿园一所,基层村根据中心村幼儿园的服务半径和自身的规模,确定幼儿园的设置,原则不设置小学。
农民农业科技知识培训结合文体活动室来进行。 3.文化娱乐设施规划
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多体制、多层次、多渠道完善文化娱乐体育设施,以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在每个中心村配建文体活动室、图书室、老年活动室等。中心村配建篮球场、羽毛球场等体育设施,可结合村庄公共活动中心建设。
4.医疗设施规划
进一步加强医疗预防保健机构,形成多层次的预防、医疗网络,使卫生服务质量、防治疾病能力、乡村卫生和人民健康的各项指标达到一定水平。规划在各中心村配建卫生所一处,基层村按需要设置卫生室。
33
安徽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平圩镇人民政府
淮南市潘集区平圩镇总体规划(2006-2020年) 说明书
第八章 镇域环境与资源保护规划
平圩镇的发展应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坚持把社会全面进步放在重要的战略地位,努力协调经济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保护环境,合理利用资源是实现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备条件。
一、指导思想
增强全民国策意识,强化环境保护、生态保护和资源保护。坚持贯彻经济建设、小城镇建设和环境建设“同步规划、同步实施、同步发展”的方针,加强环境保护的宏观调控与执法监督,大力推进环境综合治理和环境污染控制与治理。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加强农田基本保护和土地管理,加强资源管理,充分利用资源,发展经济。
二、环保目标
规划大气环境质量达到二级标准,空气污染物浓度极限符合GB3095-82要求;工业污水处理达标率100%,主要河流水质达国家二级地表水标准,饮用水水质达标率达100%;生活污水处理率达90%,镇区噪音昼夜等效声级控制在45-56分贝,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95%。镇区绿化覆盖率达35%。
三、环保措施
(1)合理调整和改善生产力布局,编好总体规划,进行合理的功能分区,防止工业区对生活区和水资源的污染,严格控制乡镇工业的发展方向,不接受城市转嫁到农村有污染的工业,不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路子。
(2)改变能源结构,逐步实现天然气化。 (3)改革生产工艺,提高除尘效率。
(4)搞好城市绿化,提高农村植被覆盖率和城镇绿化面积。 (5)综合开发利用水资源,提高工业用水的重复使用率。
(6)建设污水处理设施,对生活污水进行集中处理;完善污水排放处理系统,严格控制
未经处理的废水排入河湖。
(7)加强交通噪声的管理,治理污染源,采用隔声、消声、吸声及改进工艺和设备等措施,降低防止工业噪声污染。
(8)提高工业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率和处理率,加强工业“三废”的综合治理,严禁乱堆乱放。
(9)做好中、低产田的土壤改良工作,合理使用化肥、农药。
四、资源保护
(1)统一规划、组织协调、宣传教育,发动群众做好水土保护工作。 (2)大力开展造林绿化,加强沿路、沿河、河沟渠绿化,保持水土。 (3)编制、执行好土地利用规划,保持必须的农业生产用地比例。 (4)加强非农业建设用地计划管理,严禁乱占耕地。
(5)加强对农荒地、废弃地的开发和复垦,提高现有土地的利用率。 (6)加强农村宅基地的管理,整理“空心村”,加强土地复垦。
(7)全面规划、综合开发利用各种水域,注意巩固和提高防洪排涝能力。
(8)保护水域,防治水质污染;采取多种措施,保护水产业的发展,保护养殖水面。
34
安徽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 平圩镇人民政府
正在阅读:
最新完全平方公式专项练习50题(有答案)05-09
钢筋加工场管理制度04-06
unit 1(高级传媒英语ppt)04-20
2017妇产科护理期中试题11-19
城中村改造管理办法01-11
四六级作文重要万能句型01-04
数字电路课程学习指导书05-25
农村饮水安全项目验收程序和资料要求03-06
- 多层物业服务方案
- (审判实务)习惯法与少数民族地区民间纠纷解决问题(孙 潋)
- 人教版新课标六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
- 词语打卡
- photoshop实习报告
- 钢结构设计原理综合测试2
- 2014年期末练习题
- 高中数学中的逆向思维解题方法探讨
- 名师原创 全国通用2014-2015学年高二寒假作业 政治(一)Word版
- 北航《建筑结构检测鉴定与加固》在线作业三
- XX县卫生监督所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小学四年级观察作文经典评语
- 浅谈110KV变电站电气一次设计-程泉焱(1)
- 安全员考试题库
- 国家电网公司变电运维管理规定(试行)
-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稿征求意见提纲
- 教学秘书面试技巧
- 钢结构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 水利工程概论论文
- 09届九年级数学第四次模拟试卷
- 平圩镇
- 总体规划
- 说明书
- 图文
- 061231
- 民主党派基层组织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思考
- 土方开挖、降水施工方案
- 氟化工行业发展现状
- 2009年度山东软科学优秀成果奖授奖成果目录
- 西泠印社5年级下册《书法练习指导》教学计划及教案
- treg的调节作用
- E2.进程(线程)同步及死锁
- 第三篇 施工技术保证措施
- 2012年省级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社专项资金项目申报指南
- 2015年上半年安徽省工具钳工中级理论考试试题
- 小学五年级信息技术教学设计 - 图文
- 阅读专项训练
- 关于贯彻落实《意见》和开展乡案县审工作情况的汇报
- 四风有哪些老问题新动向
- 厦门市2009年中考英语试卷
- 四川省国有企业领导人员管理的暂行办法
- 微型计算机试题与答案汇总
- (强烈推荐)钢管项目施工组织设计方案
- 抽屉原理及其应用
- 关于解决民营企业融资难问题的调研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