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商业银行债券业务的发展历程

更新时间:2023-07-20 09:39:01 阅读量: 实用文档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我国商业银行债券业务的发展历程

第25卷第l期2002年2月

石家庄经济学院学报

J01mlal

of

V01.25

Economics

Nb.1

shijiazIluaIlgUⅡve璐毋of

Feb.2002

我国商业银行债券业务的发展历程

牛淑珍

(石家庄经济学院经济系,河北石家庄∞0031)

摘要:本文分三个阶段对我国商业银行债券业务的发展历程进行了分析总结,从中可以看出我国商业银行债券业务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已经走上一条蒸蒸日上、健康发展的道路,相信我国商业银行债券业务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关键词:商业银行;债券业务;历史沿革

中图分类号:F跏.3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r7.6875.(2002).01.00∞.c15

我国商业银行债券业务的涵义及类型

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的颁布实

施,正式确立了我国商业银行的分业经营制度,使得我国商业银行的证券业务仅限于债券业务。故本文讨论的“商业银行债券业务”,是指在分业经营制度下,我国商业银行在自负盈亏、自担风险、独立决策的前提下,在一级市场和二级市场上进行的债券交易、代理等业务活动。债券品种主要是政府债券和政策性金融债券。商业银行债券业务具有明显的商业性、主动性和复杂性。

笔者将我国商业银行债券业务归纳为4种类型:即发行金融债券、代理债券业务、债券投资业务和债券回购业务。

图1

计划经济时期银行主要业务

化改革,组建股份制商业银行等,逐步建立了中央银行调控的政策性金融和商业金融分离、各种金融机构分工协作的金融体系;金融市场,特别是证券市场从无到有,不断发展壮大。在这一时期,各银行在利润目标的驱动下,自发地并带有探索性地开展多种证券业务。各家银行从总行到各级分行纷纷建立了属于其内部编制的证券部,后来证券部虽然独立出去,但仍是各家银行的二级单位;众多的信托投资公司也隶属于银行。80年代中期至90年代中期,各家银行全面开展证券业务,直接买卖证券

2我国商业银行债券业务的发展历程

在传统的计划经济时代,由于不存在金融市场,我国商业银行当然也无法进行债券业务。当时的银行也称不上商业银行,在“大一统”的银行体制下,银行是国家集中管理和分配资金的部门,发挥现金中心、结算中心和信贷中心三大职能和作用,银行的业务主要是存款、贷款和结算(见图1所示)。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进行了一系列的金融改革,包括建立中央银行体制,国家专业银行的商业

收稿日期:2001—12—18

(包括股票和债券),而且二级单位——证券公司和

信托投资公司,也从事证券经营代理和自营业务,开展国债回购业务,利用外汇储备在国际金融市场购买欧洲美元债券,有的银行甚至运用信贷基金的一部分直接向企业投资。这一时期,我国商业银行业务品种得到了极大的丰富。市场经济下混业经营时期银行业务见图2所示。

作者简介:牛淑珍(1966一)。女,毕业于天津大学管理学院,获工商管理硕士学位,现为石家庄经济学院经济系到教授,已发表论文多

篇。

20

万方数据 

我国商业银行债券业务的发展历程

毋庸置疑,商业银行开展证券业务极大地推动了我

国证券市场的发展。同时,对我国银行机制的转换,拓展银行业务,提高银行的经营水平和推动银行资产业务多样化、证券化发展有着明显的积极意义。但由于我国的证券市场尚处于初级阶段,还远非一个符合国际规范的完善的证券市场。同时,银行的证券投资也缺乏法规约束,业务操作很不规范,因而其弊病也十分明显。由于商业银行是我国现阶段掌管金融资产量最大的机构,容易把持和操纵市场。另外,建立之初的证券市场投机性极强,风险大,大量银行信贷资金涌向证券市场,使银行经营风险剧增,对国民经济的稳定发展尤为不利。所以,从1995年开始国务院和中央银行要求实行两业分离,即银行与所属证券公司和信托投资公司脱钩,实行分业经营。从1996年开始生效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明确规定分业经营的政策,第四十三条规定:“商业银行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不得从事信托投资和股票业务,不得投资于非自用不动产”,“不得向非银行金融机构和企业投资”。而第三条明确规定:商业银行可以经营“发行金融债券”,“买卖政府债券”,“代理发行、代理兑付、承销政府债券”等业务。因此,我国商业银行证券业务被限制在以经营政府债券为主的债券业务。分业经营制度下,我国商业银行主要业务见图3所示。

万 

方数据圈3分业经营下商业银行主要业务

下面从发行金融债券、代理债券、债券投资及债券回购4个方面分别介绍商业银行债券业务的发展历程。

2.1发行金融债券

中国历史上曾经发行过金融债券,最早的是在北洋政府时期,后来国民党政府时期也发行过“金融公债”和“金融长期公债”等。新中国建立后,在较长的一个时期内没有运用金融债券的筹资形式。进入80年代后,随着改革开放的逐步展开,我国的银行和金融机构也开始运用金融债券作为筹资工具。1982年1月,中国国际投资信托公司第一次在日本的东京证券市场以私募形式发行了100亿元的外国金融债券。1984年中国银行首次正式进入日本证券市场,由日本野村证券公司充当认购总干事,日本兴业银行为主要信托银行,以“三A”级的声誉发行日元武士债券,其意图和动向不在日本,而在于要打进欧美的债券市场。1984年以后,中国银行,中国国际投资信托公司,上海、广东、天津、福建等地方性的投资信托公司,以及后来的中国交通银行,又先后多次在东京、法兰克福、伦敦、新加坡等金融市场发行公募债券。

从1985年开始,各专业银行首次在国内发行人民币金融债券,其后金融债券逐渐成为一种特殊的筹资工具而由国家银行陆续发行,见表l。可以看出,1988年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人民建设银行共发行金融债券37.6亿人民币,发行形式也突破了单一的固定期限、固定利率的模式。开始发行累进利息债券和贴水债券。

2l

我国商业银行债券业务的发展历程

表1

1985—1989年各专业银行发行金融债券统计表

券种

发行量(亿元)

15

年份

1985

发行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工商银行

期限(年)

111

票面利率(%)

99

910

发行对象个人个人个人个人个人个人个人个人个人个人

1510

19861987

中国工商银行中国人民建设银行

累进利息债券

中国工商银行

贴水债券

21~53l~53.25

12.81.813

9~13

10(平均)

9~13

1988

中国农业银行中国人民建设银行

累进利息债券贴水债券

10

9~11

1~3

累迸利息债券

中国工商银行

1989

22

113

中国人民建设银行

累进利息债券

10

浮动期限债券

资料来源:魏盛鸿,周升业主编.最新商业银行实务全书.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1995,129一130(整理绘制)。

2.2代理债券

我国银行在50年代是国债发行的代理,80年代以后直到90年代初期,由于银行主要承担政策性的贷款,因而没有参与国债的承销和代销。1991年,银行以参加国债承销团的形式参与了国债的认购。1994年,银行系统认购了半年期和一年期的国债,而且包销了全部向个人发行的3年期储蓄债券,这是银行系统第一次承担大部分国债的承销和包销,这以后商业银行就一直是国债承销的主力。1997年占国债发行额68.13%的凭证式国债也全部由国有商业银行和其他商业银行(包括部分城市商业银行)承销,1998年向社会公开发行的国债更是全部由商业银行承销,专项国债和特种国债也全部由商业银行和保险公司认购,1999年已发行的3期国债也全部由商业银行承销。由此看出,我国商业银行一直是国债承销和代理发行的主体,在国债发行市场的发展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2.3债券投资

1987年到1993年,财政部发行财政债券,以私募方式由银行和金融机构认购。

1993年,银行改革以后,要求各个专业银行持有一定数量的国债,以便进行资产负债管理。从1995年起,国有银行开始逐步进入国债市场。1995年重新审查国债一级自营商时,也将主要国有商业银行和其他商业银行吸收到国债一级自营商组织中来了。1994年为配合中央银行的公开市场操作,财政部率先发行主要由银行承销的短期国库券。中央银行为准备公开市场操作也要求银行手中持有国

22

债,这使中央银行向国有商业银行和其他商业银行买卖国债成为可能。这一时期,商业银行认购国债带有浓厚的行政色彩。但随着银行业竞争的加剧,传统的存贷业务在经营中的主导地位受到挑战,商业银行进行债券投资,寻求新的利润增长点已是大

势所趋。据中国人民银行对40家商业银行、证券

公司、信托投资公司及保险公司国债持有量的统计,1995年底实际持有国债为633.4亿元,占当时国债余额4265亿元的14.85%,其中17家商业银行持有540.5亿元,占12.67%。1996年10月底商业银行、证券、信托及保险公司共持有国债992.9亿元,其中商业银行持有888.4亿元,信托投资公司为5.7亿元,保险公司为20.5亿元(资料来源:袁东.商业银行与证券市场关系再探讨.证券市场导报,1997),可见商业银行债券投资额有大幅度增加。1998年国家向国有商业银行增发了2700亿元特种国债和1000亿元10年期附息国债,向其他商业银行增发了450亿元专项国债。另外,三大政策性银行发行的政策性债券发行对象主要是商业银行。因此,商业银行债券投资剧增,由此可见,我国商业银行已成为我国国债和政策性金融债券的最大的机构投资者o

商业银行债券投资有两种途径,一是直接从发行市场购入,另一种便是参与二级市场的买卖。我国商业银行一直都是债券二级市场的主力。1995年以后,国债交易逐步集中于沪深两交易所,交易日趋活跃,不少商业银行在交易所购买席位,开展国债的现货和回购交易。商业银行的参与极大地促

万方数据 

我国商业银行债券业务的发展历程

进了国债的有效流通,成交量也迅速增加,可从商行在交易所的’国债交易量所占的份额(表2),商业业银行撤出交易所前后交易量的变化,看出商业银

银行撤出上交所后的国债交易额锐减了一半。

表2

199r7年6月16日商业银行撤出上交所前后国债,股票价量变动表

单位:亿元

l234567

89总交易额

1882

81119吃

1792

1725881716789856国债

其中回购交易额

1594

654157914164

1526

637518603

660.44

交易额

5896751955嬲

13271039841

783

股票

综合股价指数964.74

1040.27

1234.62

1393.25

1285.18

1250.27

1189.76

1222.061093.38

注:综合指数均为月末收盘价资料来源:上海证券交易所

为了防止商业银行资金流入股市,抑制证券市我国的证券回购市场是伴随着国债市场的扩大场过分投机,1997年6月6日,按中国人民银行的和非银行机构的发展而急剧膨胀起来的。市场监管规定,所有商业银行停止在交易所的国债业务,并工作没有能够及时跟上。1993年出现了不少问题,将所持有的国债转托管到中央国债登记结算公司,一些金融机构违反有关规定,大量买空卖空国债;同时组建了银行间债券市场。6月16日,随着中由于市场准入制度不健全,会员资格审查不严,少国建设银行与民生银行、中国工商银行与中国银行数不法分子非法租用席位,或者伪造、盗用金融机作成的第一笔现券及回购交易,全国银行间债券市构名义,利用国债回购进行金融诈骗;个别金融机场正式启动。从1997年的运行情况看,交易十分构也假借国债回购名义违章拆借资金,投人股市、清淡,特别是现券交易,从6月份市场启动至年期货、房地产等风险投资领域,致使大量已经到期底,在128个交易日中,现券交易仅10笔,交割的国债回购合同不能按期履约还款,出现严重的资量仅为8.696亿元。1998年有所放大,现货交割4l金拖欠,严重地扰乱了货币市场秩序。因此,中国笔,交割量为30.72亿元,从1998年每月交割量人民银行、财政部、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于的变化看,市场正在逐渐趋于活跃。1995年8月8日联合下发了《关于重申对进一步规2.4债券回购

范证券回购业务有关问题的通知》,整顿回购市场。债券回购这种形式的融资活动在我国的历史并对于形成的700亿元的回购债务,中国人民银行会不长,其迅速发展更是最近几年的事情。

同财政部、中国证监会联合成立了全国证券回购债1988年,我国开办了国债回购业务。1991年

务清欠办公室,指导、协调各地区、各部门的证券上半年,s私Q系统制定了证券代保管制度,7月

回购债务清偿工作,到1997年9月底,证券回购宣布试行回购业务。9月14日,在SrAQ和上交所债务本金余额只剩165亿元。

两家系统成员之间完成了第一笔回购交易。随后,1995年8月份以后,证券交易中心的国债回武汉、天津证券交易中心也相继开展了国债回购业购一律停止,但由于上海、深圳两交易所,尤其是务。1993年下半年,上交所开设国债回购品种,上交所未受到多大影响(某种程度上得益于场内管回购市场规模也开始急剧膨胀。1994年,全国国理制度还算相对严格),而使上交所场内回购交易债回购交易量达3000亿元,1995年,全国场内交依然交易活跃。因此,商业银行纷纷在交易所内购易总量估计在2000亿元以上。

买席位,开展国债回购业务。由于回购收益率作为我国证券回购的交易主体主要有商业银行及信债券价格的另一种表现形式是随行就市的,这比官托投资公司、证券公司等非银行金融机构,回购交方管制的银行存贷利率更加符合市场供求关系,比易品种主要是国库券、国家重点建设债券和金融债银行同业拆借利率和地方性融资中心的利率更具市券,回购期限一般在1年以下。回购交易采用两种

场性,因而大量银行资金涌向国债回购市场,以获交易方式,即场内交易——在证券交易中心和交易

取更高的收益。

所内会员单位之间进行的交易和场外交易(柜台交1997年6月,商业银行从证券交易所中撤出,易)——金融机构、非金融机构和个人在有形市场债券回购业务只能在新组建的银行间债券市场中运之外进行的交易,业务很不规范,监管难度大。回作。由于银行间债券市场启动不久,加之市场交易购资金的基本流向,是从银行系统和证券公司流人成员的同一性(都是商业银行),故1997年交易十非银行金融机构。

万 

方数据分清淡,成交和清算效率远较交易所逊色,从6月

23

我国商业银行债券业务的发展历程

份到年底,在128个营业日中,中央结算公司为与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已经走上一条蒸蒸日上,健债券结算系统联网的3l家商业银行办理了276笔康发展的道路,我们有理由相信我国商业银行债券交易结算业务,交割量为476.66亿元,回购首期

业务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结算崎笔,交割量为298.51亿元;回购到期返

参考文献:

售lOl笔,交割量为178.15亿元(资料来源:中

国债券信息网,http:,,ⅧMchjnabond.咖.cn)。

(1】高坚著.中国国债(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

199r7.

1998年,‘回购首期交割1105笔,交割量为

(2]文扬.我国的证券回购市场(N)+.证券市场导报,

1009.55亿元;回购到期l035笔,交割量为1996,(2).

042.24亿元,回购履约率为100%。

[3]袁东.中国证券市场的内在结构问题[N).证券市场

从以上分析不难看出,我国商业银行债券业务

导报,1996,(1).

HistoricalEv01utionofBondBusinessofCommercialBanksinChina

NIUShu—zllen

Ak妇靛t:Tks枷cle酬衄m妇s(Sllijia小mIlg

Ul捌ty

0f

Eco∞赫璐,跚idl岫唱,Hebei,050031)

tlleorigiII锄d山Ⅳel唧口r烈lt

ofc0哪rnercialkmk

b蚰d

blJsine鸥in

alim

int}lreestag—

es.It

caIl

be嗍l山砒comn砖Icial

balll【Ⅻbusine鹪罂Dws自咖zero协itsbeing,白om锄all

tD

now

h鹅

t曰妇n

no面sllillganddevelopiIlgpaⅡ1.We

beHeve吐lat㈣ial蛔nk

la学,and

bondbusinessiIlChillah∞aV鹊t、,ist踮.

Key

w0棚s:c0咖mrcialbaIlk;bond

b岫iness;historicalevoludon

(张静一编辑)

24

万 

方数据

我国商业银行债券业务的发展历程

我国商业银行债券业务的发展历程

作者:作者单位:刊名:英文刊名:年,卷(期):被引用次数:

牛淑珍

石家庄经济学院,经济系,河北,石家庄,050031石家庄经济学院学报

JOURNAL OF SHIJIAZHUANG UNIVERSITY OF ECONOMICS2002,25(1)0次

参考文献(3条)

1.袁东 中国证券市场的内在结构问题 1996(01)2.文扬 我国的证券回购市场 1996(02)3.高坚 中国国债 1997

相似文献(10条)

1.会议论文 姜建清 创新商业银行债券业务,推动中国债券市场发展 2004

中国债券市场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自1981年国家恢复国债发行开始,中国债券市场从以实物券柜台市场为代表的不成熟场外市场,发展到以上交所为代表的场内债券市场和以银行间债券市场为代表的成熟场外债券市场,经历了渐次升级的嬗变过程,市场规模迅速扩大,债券种类不断增加,发行、交易方式及市场管理水平不断提高,展示了良好的发展绩效和巨大的发展潜力。本文指出商业银行是推动中国债券市场发展的主导性力量,阐述了商业银行改善经营结构、提升竞争实力的重要依托,对今后中国债券市场和商业银行间怎样更好地互动,以求得双方更大发展提出几点建议和设想。

2.学位论文 沈凡 我国商业银行债券业务策略研究 2006

本文通过研究我国商业银行债券业务现状及特点,分析我国商业银行债券业务的必要性、业务品种及市场环境,着重探讨当前我国的经济金融形势下,宏观经济变化及央行政策手段调整等因素对商业银行债券业务的影响。并根据目前我国债券市场的运行特点,从我国商业银行的总体经营目标出发,围绕商业银行扩大收入来源、改善资产结构、满足经济资本管理、获取资本利得等方面,对商业银行长期、中期、短期的债券投资策略选择、风险防范及债券业务与传统经营策略的协调提出具体方案,为商业银行设计较为完整的债券投资策略。

在我国宏观经济运行的外部环境变化及商业银行自身改革需要的诸多内在因素的双重作用下,目前我国商业银行债券业务已初具规模,债券业务品种及交易方式正不断完善,商业银行债券业务发展特色也逐渐得以形成,整体来看我国商业银行的债券业务正处于一个较快的增长时期,如何在快速增长中保持业务发展的科学、均衡与安全,成为我国所有商业银行必须面对的现实问题,这正是本文研究的重点。

我国商业银行办理各类债券业务的主要场所为银行间债券市场,银行间市场作为国家财政筹集资金、实现收支平衡和央行公开市场操作的重要场所,其发展与我国GDP、M2、CPI等反映宏观经济运行状况的经济指标有着十分紧密的联系,而宏观经济状况的变动也必将通过银行间债券市场对商业银行债券业务产生重要影响。本文研究了我国宏观经济中货币供应量、物价指数、利率政策调整以及央行公开市场操作等因素对商业银行债券业务投资收益、融资成本、低盈利资产运作等诸多方面的影响程度及规律。并以此为基础,提出本文要解决的问题——我国商业银行债券业务策略。即:根据我国商业银行行业特点,结合目前我国商业银行债券业务发展现状及产品特色,制订科学的债券业务策略,有效缓解宏微观经济环境变化所带来的外部影响,防范因银行间市场机制、产品及政策等客观原因所导致的各类风险,并将债券业务与其传统业务相协调,确保商业银行整体经营目标的实现。

本文围绕我国商业银行实际,从投资策略、风险防范及策略协调三个方面对我国商业银行债券业务策略提出设想。投资策略制定上,本文分别从长期、短期及当前阶段三个方面制定出适合我国商业银行实际的不同投资策略。其中长期投资策略制定主要是围绕资金来源及既定的利润及收益率目标,建立商业银行债券长期投资策略模型;短期投资策略主要是根据我国银行间市场特点及交易品种特色,制定了在确保流动性安全前提下的提前变现、回购放大、收益对冲和无风险套利的短期投资策略;当前阶段策略制定主要是围绕我国现阶段宏观经济、金融运行状况,对可能影响市场的因素进行分析,并提出现阶段我国商业银行债券业务投资方案;

在债券业务风险防范方面,本文指出我国商业银行债券业务风险防范应充分运用利率互换工具,实行债券组合期限管理,并通过严格债券投资账户管理和规范信用风险管理等办法,防范商业银行债券业务中所面临的利率、流动性及会计核算变化等系统性风险;最后本文围绕商业银行的经营特点,对债券业务与传统的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资金调度、内部价格及中间业务等方面的协调进行了论证,并制定了策略。

3.期刊论文 李继志.王红 商业银行代理债券业务的会计处理 -商业会计2009(2)

债券作为国家、企业或公司的一种在资本市场中持续融资的方式,一直备受关注.代理债券业务,是指商业银行凭借其社会公信力高、网点多和专业性强的优势,受客户委托作为中介或代理经纪人,代理发行、代理兑付和承销债券的业务.新会计准则颁布以后,商业银行代理债券业务也发生了一些变化.本文拟结合新会计准则的相关规定对商业银行代理债券业务的会计处理进行探讨.

4.期刊论文 李彬 商业银行经营人民币债券业务的思考 -武汉金融2004(9)

本文认为债券市场的发展给商业银行的经营和资金运用带来了许多新的变化,同时指出目前我国债券市场仍存在缺陷,主要表现在市场、机构和产品三个方面.在此基础上,提出商业银行应该以更成熟、理性的姿态进行债券投资业务.

5.学位论文 苏亮 莱商银行开展债券业务的可行性分析 2010

在过去三年的时间里,全球经济在金融危机的影响下,出现了自上世纪三十年代大萧条以来最大的滑坡,国际金融局势出现了很大的波动,作为快速发展的中国也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影响。在这次危急中,商业银行成了最大的受害者,特别是中小型的城市商业银行,原本巨大的存贷差已经被压缩的所剩无几,而其中间业务收入又远不如国有商业银行。因此,如何获得新的利润增长点已经是摆在各家商业银行桌面上,追在眉睫需要解决的问题了。作为金融产品的重要组成部分,债券已经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中国债券市场经过20多年的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自1981年国家恢复国债发行以来,中国债券市场的规模在不断扩大,债券的种类在不断增加,发行交易方式及市场管理水平不断提高,展示了良好的发展绩效和巨大的发展潜力。[1]但是在我国资本市场结构中,相对于股票市场和保险市场,债券仍旧是较为薄弱的环节。<br>  

莱商银行是中小型银行业金融机构的典型代表,本文就以莱商银行为主要研究对象,分析其在面对金融危机的情况下,可否通过进入债券市场——特别是企业债券市场,以获取新的利润增长点,同时也能帮助中小型企业从间接融资模式转向直接融资模式,降低融资成本,达到银企双赢的目的。本文通过对比分析莱商银行的内外优势和劣势,得出了莱商银行开展债券业务是可行的这一结论,并在这个基础上,综合各方面的因素,找到了莱商银行开展债券业务的有效途径——发展中小企业集合债券。另外,本文还以当今地方政府融资渠道的形式和国家对于地方政府债券的政策为基础,来分析莱商银行开展地方政府债券是否具有可操作性。<br>  

本文综合运用了理论分析法、比较研究法、学科交叉研究法、文献研究法和实证研究法等方法,分析莱商银行开展债券业务的可行性,并得出了几点结论:开展债券业务是莱商银行寻求利润增长点的一个较好的选择,且是可行的;而企业债券的开展应主要以中小企业集合债券为重点。在发行中小企业

我国商业银行债券业务的发展历程

集合债券的过程中,会面对很多困难,例如债券发行主体的选择,寻求担保的问题,发行期限以及成交量的问题,争取地方政府支持的问题等等,这些都是需要考虑和一步一步解决的。

6.期刊论文 姜建清 创新商业银行债券业务推动中国债券市场发展 -中国城市金融2004(1)7.期刊论文 赵用学.索理 我国商业银行债券投资分析 -中国商界2009(2)

商业银行债券投资在某种程度上说,一直是一个让公众相对迷惑的业务.本文通过对商业银行债券业务基本面分析揭示出商业银行债券投资额度、投资方向、投资目的以及投资方法,并提出商业银行在进行债券投资时面临的问题以及债券资产负绩管理的一般策略.

8.学位论文 殷嘉琳 WTO形式下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竞争性分析 2006

一、选题的目的和意义本文以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为研究对象,全程考察了国内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发展状况,并分析了当前的竞争环境,客观地比较了差距和优势,进而通过对国内商业银行存在的问题的具体描述,分析了导致差距的深层次原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竞争优势策略。本文之所以选择这样一个题目,主要是因为我国商业银行参与国际竞争、增加利润、向客户提供全方位金融服务和化解风险需要研究这个问题。

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发展,虽然已经初具规模,但在经营的过程中也暴露出了一系列的问题,这些问题破坏了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发展,影响到我国商业银行参与激烈的中间业务竞争。目前,国内研究商业银行竞争性的文章很多,而且比较全面。但是专门针对中间业务进行研究的文章比较多的关注创新、监管、风险控制、定价等实际操作问题。全面研究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竞争性的文章比较少,研究入世后中间业务的竞争分析比较系统的文章就更少。在笔者找到的研究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竞争性的文章,基本上都是采用先找到不足,再针对不足一条一条提出解决对策的顺向思维分析方法。而且这种分析方法常常产生遗漏,流于片面。针对这些情况,本文力图在研究WTO形势下国内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的竞争性分析上做一些探索,且采用一种比较新颖的逆向思维方式全面分析问题,并希望文章能够具有现实意义。

二、论文大纲及逻辑结构论文首先分析了论文依据,接下来分析了中间业务的不同定义,并指定了文章所用到的定义,文章第三部分分析了国内的现状。第四部分分析了入世带来的竞争环境,并在第三第四部分基础上,第五部分提出了策略。文章力图使每个概念清晰明了,便于理解和使用。每一部分逻辑联系紧密,从整个文章可以看出这种逻辑性。 三、论文的主要内容及观点全文共分五部分。

第一部:导言第一部分共分为三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指出了我国商业银行发展中间业务的选题依据是因为商业银行参与国际竞争、增加商业银行利润、向客户全方位提供金融服务、化解风险很需要研究这个课题。第二个问题是介绍了研究现状,目前,国内研究商业银行竞争性的文章很多,且比较全面。但是单独研究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竞争性的文章比较少,而研究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文章中,比较多的关注创新、监管、风险控制、定价等实际操作问题。在研究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竞争性时,多是出现什么问题采用什么策略。第三个问题是指出了研究思路和方法。本文在研究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竞争性优势策略,采用了逆向思考的方法。指出如果要达到这种竞争性的优势必须采取什么样的策略来解决现实中遇到的竞争性问题。在推理过程中,竞争性的优势论是整个推导的基础。通过这三个部分,说明了论文的选题依据。 第二部分: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定义

第二部分主要分析了中间业务的定义。将目前国内国外用到的定义一一列举,并指出本文采纳的定义。本文为了引用数据的方便性,所指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是指银行作为中介人,利用自身的信誉、技术信息及机构网点等方面的优势,为客户提供信息咨询和委托性代理事项,从中收取手续费和佣金的业务,它不影响银行的资产负债总额,又被称为表外业务。 第三部分: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经营环境分析

第三部分分析了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经营环境。主要分析了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外部环境包括法律环境、经济环境、政策环境、人口环境、竞争环境。主要包括了以下观点:法律环境在逐渐变得有利;经济环境使银行经营风险加大,从05年经济指标分析,我国经济环境步入稳定期,经济环境有机遇也有挑战;政策环境总体影响不利;人口环境可能导致中间业务发展不均衡;竞争环境激烈。总体来看是有利有弊。外部环境既提供了发展的有利依据,又提出了发展中的制约问题。内部要素包括了市场需求、技术支持、组织结构。市场需求有利与中间因为纵向发展,但技术与组织结构现状堪忧。

第四部分: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竞争现状分析第四个部分先分析了目前的竞争环境,主要包括行业情况分析、市场演进分析、竞争对手分析。行业情况包括了产品、服务、总体需求技术、竞争密集度、法律对业务的影响等情况。市场演进主要分析了出现阶段、成长阶段、成熟阶段产品竞争现状。出现阶段的产品竞争分析了一些才出现于市场的产品竞争现状。成长阶段的产品竞争分析了正在成长阶段潜力巨大的产品竞争现状。成熟阶段的产品竞争分析市场上趋向成熟,发展完备的一些中间业务产品竞争现状。竞争对手分析主要是客观分析了外资银行的产品业务、营销、规模、技术、人才、财务实力、管理能力、对环境反应能力。接下来研究国内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发展中存在的优势和差距。最后分析了差距形成的原因。

第五部分:对策分析第五部分主要逆向使用了波特的竞争优势理论,分析了价值链优势策略、成本优势策略、差异性策略价值链优势策略主要包括了业务策略、市场营销策略、技术策略策略。其中,市场营销策略采用了差别化、产品、价格、渠道、促销策略。业务策略、市场营销策略、技术策略策略不可分割。共同保证了价值链优势的形成。

提高成本优势策略,一是控制成本的变动因素,控制成本变动因素主要是通过扩大现有规模与严格管理控制达到。二是重构价值链,即企业采用效率更高的方式设计、生产、销售产品。主要包括大力发展商业银行业务,开发各种代理业务如银保业务与债券业务,强化现有中间业务,扩展各种信息咨询业务。

差异性策略主要指人员素质提高、服务策略、产品技术策略、渠道策略、形象策略五个方面。

四、论文的主要特点和创新之处1、理论和实际结合。本文重视实务分析,分析的层面较广,同时,笔者认为文中提到的相关建议具有应用和推广价值。这是因为本文所采用的波特的竞争性理论正是热点,本来实务性就很强。三个策略在此基础上提出,可运用于任何一家商业银行。

2、逻辑分析框架清晰,选题新颖、明确。本文的逻辑条理比较清楚,由浅如深,层层推进地进行论述,例如,在分析成本优势策略时,分析了控制成本变动因素与重构价值链因素,而又把控制成本变动因素分为了扩大现有规模与严格管理控制,扩大现有规模下又分为了量和质的扩大,逻辑层次很清楚。

3、内容充实、完整。无论是对现状的分析,还是对策的建议,本文都试图从各个相关层面来全面剖析观点,使论文在整体上显得充实完整。本文力图全面而客观地分析入世后国内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竞争现状,分析十分细致。考虑到了影响竞争的种种情况,包含了有利和不利条件,比较详尽,这不同于许多研究文章片面分析缺点。4、采用了对比的分析方法。例如,比较了入世后的竞争环境。如行业情况,市场演进情况,竞争对手的实力。同时还比较了国内与国际,指出了优势与劣势。在比较时持客观态度,既不片面夸大劣势,也不盲目看到优势。

5、本文在研究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策略时,使用了逆向思考的方法。分析了要达到这种竞争性的优势必须达到的条件,结合差距优势来找出对策,从而利于扩大优势,减少差距。策略可用来解决现实中遇到的商业银行竞争性问题。在推理过程中,波特的竞争性的优势论是整个推导的基础。

9.期刊论文 李刚 创新是债券市场发展的生命力 -农业发展与金融2007(8)

在当前金融市场由间接融资向直接融资转变的大背景下,银行间债券市场的发展潜力和空间巨大,将进一步完善全社会的融资结构,并推动我国银行业从传统商业银行向现代商业银行转型.目前,债券业务已经成为商业银行的一项基础业务,商业银行也逐步学会了如何在市场中经营、运作.作为债券市场最大的参与者,商业银行在参与债券市场的活动中得到了锻炼,提高了竞争力.

10.期刊论文 赵新杰.ZHAO Xin-jie 我国企业债券市场发展及其对商业银行的影响 -金融论坛2007,12(4)

本文通过对我国企业债券市场历史和现实的分析提出以下观点:企业债券市场发展有助于商业银行优化资产组合并提升资产收益和流动性,有助于提高商业银行利率定价水平并增强银行体系稳定性.与此同时,企业债券市场发展也使商业银行面临更复杂的信用风险和市场风险.而信用风险和市场风险相互作用和影响,形成风险"放大"效应.基于上述分析,本文认为:商业银行应认清优劣势,从发展战略角度为企业债券业务定位,将企业债券业务作为"入世"后银行业全面竞争的重点之一;商业银行应构建企业债券业务的全面风险管理框架,包括信用风险、市场风险等;商业银行应加强对企业债券创新产品的研究.

我国商业银行债券业务的发展历程

本文链接:/Periodical_sjzjjxyxb200201005.aspx

授权使用:首都经济贸易大学(sdjjmydx),授权号:87ebda0f-5561-407a-a6fe-9ef6015ad1a2

下载时间:2011年6月2日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pc31.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