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修)临床药理学复习

更新时间:2024-06-14 23:20: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临床药理学复习

1、药物不良事件(adverse drug event,ADE):药物治疗期间所发生的任何不利的医疗事件,

该事件并非一定与该药有因果关系。

2、药物不良反应(adverse drug reaction,ADR):合格药品在正常用法用量下出现的与用药目

的无关的或意外的有害反应,排除用药过量、用药不当所致的药物反应

3、A型不良反应:由于药物的药理作用增强而引起的不良反应,其轻重程度与用药剂量相关,一般容易预测,发生率高死亡率低。包括副作用、毒性反应、后遗效应、首剂效应、继发反应、停药综合症等

4、B型不良反应:指与药物常规药理作用无关的异常反应,通常难以预测,与用药剂量无关,发生率较低但死亡率高。包括过敏反应和特异质反应。

5、C型不良反应:与药品本身药理作用无关的异常反应,一般在长期用药后发生,其潜伏期长,药品与不良反应之间无明确的时间关系,机制不清楚。

6、药物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是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现、报告、评价和控制过程。 7、药源性疾病(DID,drug induced diseases):又称药物诱发性疾病,是医源性疾病的主要组成部分。指人们在应用药物预防、治疗和诊断疾病时,因药物的原因而导致机体组织器官发生功能性或器质性损害,引起生理功能、生化代谢紊乱和组织结构变化等不良反应,由此产生各种体征和临床症状的疾病。

8、信号(signal):是指一种药品和某一不良事件之间可能存在的因果关联性的报告信息,这种关联性应是此前未知的或尚未证实的。

9、药物相互作用(drug interaction)研究:指病人同时或在一定时间内先后使用两种或两种以上药物时,所出现的复合效应。广义上是指联合用药时所发生的疗效变化。狭义上是指不良药物相互作用。

10、首关消除(First Pass Elimination):药物在肠道吸收后,通过肝门静脉进入肝脏,部分药物在通过肠黏膜及肝脏时被灭活代谢,使进入体循环的药量减少,药效也随之下降的现象。 11、肝肠循环(hepato-enteral circulation)——由胆汁排入十二指肠的药物经肠粘膜上皮细胞吸收,经门静脉、肝脏重新进体循环的反复循环过程。

12、一级动力学消除(first-order kinetics elimination,恒比消除,线性消除)单位时间内体内药物浓度按恒定比例消除。 13、治疗指数(TI):药物LD50/ED50之比值,用以衡量药物的安全性。,TI越大,药物越安全。安全指数相等,不代表安全性相等,还需考虑安全范围。 14、药物耐受性(drug resistance):指人体在重复用药条件下形成的一种对药物的反应逐渐减弱的状态。在此状态下,该药原用剂量的效应明显减弱,必须增加剂量方可获得原用剂量的相同效应。

15、有效血药浓度范围:又称治疗窗(therapeutic window),是指最低有效浓度与最小中毒浓度之间的范围,应以此作为个体化给药的目标值和调整血药浓度、设计给药方案的基本依据,以期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和避免毒副反应

16、GCP(good clinical practice)药物临床试验质量管理规范:其核心是保障受试者与患者的权利,保证临床试验的科学性。 17、基本药物(essential medicines):为保证大多数人获得基本的医疗、预防和保健服务,在任何时间都能有足够数量、适当的剂型、并且以个人和社会均可负担的价格获得的药品。 18、处方药(POM):必须凭执业医师处方才可在正规药房或药店调配、购买和使用的药品。 19、非处方药(OTC):经过国家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批准,不需要凭执业医师处方,消费者可自行判断、购买和使用的药品。

20、治疗药物监测(Therapeutic drug monitoring,TDM):其主要任务是通过灵敏可靠的方

法,检测病人血液或其它体液中的药物浓度,获取有关药动学参数,应用药代动力学理论,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案的制定和调整,以及药物中毒的诊断、治疗,以保证药物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21、药物警戒(pharmacovigilance,PV):是与发现、评价、理解和预防不良反应或其他任何可能与药物有关问题的科学研究与活动。不仅涉及药物的不良反应,还涉及与药物相关的其他问题,如不合格药品、药物治疗错误、缺乏有效性的报告、对没有充分科学根据而不被认可的适应证的用药、急慢性中毒的病例报告、与药物相关的病死率的评价、药物的滥用与错用、药物与化学药物、其他药物和食品的不良相互作用。

22、药物滥用:指人们背离医疗、预防和保健目的,间断或不间断的自行过量用药的行为。 23、药物依赖性(drug dependence):指在药物滥用条件下,机体与滥用药物相互作用所形成的一种特殊精神状态,有些药物还会形成一种特殊身体状态。这些特殊的精神或身体状态表现为欲求定期或不间断的用药,以期体验用药后的心理效应或避免由于停药所引起的严重身体不适和痛苦。

24、精神依赖性:是药物滥用所致的一种特殊精神状态。滥用药物使滥用者产生欢愉和满足感,这种虚幻的欣快情绪驱使用药者欲求周期的连续用药,以满足欢愉感觉或避免不适,出现强迫性用药行为。

25、生物等效性(bioequivalency , BE)是指一种药物的不同制剂在相同实验条件下,给予相同的剂量,其吸收速度与程度没有明显差别。当吸收速度的差别没有临床意义时,某些药物制剂其吸收程度相同而速度不同也可以认为生物等效。

26、精神活性物质:系可显著影响动物或人精神活动的物质,包括麻醉药品、精神药品和烟草、酒精及挥发性溶剂等不同类型的物质

27、安慰剂:是指本身没有药理活性而作为临床试验中阴性对照的物质 28、安慰剂效应:(Placebo Effect)指病人虽然获得无效的治疗,但却“预料”或“相信”治疗有效,而让病患症状得到舒缓的现象。

29、给药个体化:通过测量体液中的药物浓度,计算各种药动学参数,然后设计出针对患者个人的给药方案

30、对照试验:是比较两组病人的治疗结果,一组用新药,另一组用安慰剂 31、盲法试验:让医生和病人知道每一个具体的受试者的是试验药还是对照药 32、双盲试验:凡是医生与病人同时接受的盲法是随机对照临床试验 33、单盲试验:医生知道试验组与对照组,病人是随机选择对照的

第一章 绪论

1.简述临床药理学的发展概况、主要内容和主要职能

1、临床药理学主要是以人体为对象,研究药物与人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和规律的一门新兴学科。

2、临床药理学的主要内容:

①临床药效学:研究药物对机体的影响或机体的变化。

②临床药动学:主要研究药物的体内过程及体内药物浓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 ③毒理学研究或药物不良反应(ADR) ④临床药物试验(clinical trails)

⑤药物相互作用(drug interaction)研究:指病人同时或在一定时间内先后使用两种或两种以上药物时,所出现的复合效应。 3、临床药理的四个职能

①新药评价和上市药物的再评价:首要任务 ②对ADR进行监督与调研 ③临床药理学教学培训 ④开展临床药理服务工作

第二章 临床药动学

1.影响口服药物从消化道吸收的因素有哪些?试举例说明。 (1)药物方面:药物的理化性质(脂溶性、解离度等)、剂型。此外药物的相互作用也可影响药物的吸收。如:口服氢氧化铝凝胶和地美环素,前者使后者的吸收明显减少。 (2)机体方面

①胃肠道PH。弱酸性药物在胃里易吸收,弱碱性药物易从小肠吸收。改变PH可以改变药物从胃肠道吸收。如:口服抗酸药可碱化胃内容物,使弱酸性药物在胃里吸收减少。 ②胃排空速度和肠蠕动:

③胃肠内容物:如牛奶与地美环素,可使地美环素的吸收明显减少。 ④首关效应:如硝酸甘油,首过灭活95%

2.结合临床给药叙述一级动力学和零级动力学各有哪些特点。

答:一级:①等比转运 ②半衰期恒定③血药浓度对时间曲线下面积与所给予的单一剂量成正比 ④按相同剂量相同间隔时间给药,经过5个半衰期达到稳态浓度。

零级:①衡量转运 ②剂量加大,半衰期超比例延长 ③血药浓度对时间曲线下的面积与剂量不成正比。

3.主要的药动学参数有哪些?试述其临床意义。 ①半衰期(t1/2):血浆药物浓度降低一半所需的时间,用来描述药物在体内消除的快慢。 ②表观分布容积(Vd):体内药物总量按血浆药物浓度推算时所需的体液总容积。 ③血药浓度--时间曲线下面积(AUC):与吸收后体循环的药量成正比,反映进入体循环药物的相对量。

④生物利用度(F):用药代动力学原理来研究和评价药物吸收进入血液循环的程度(AUC)和速度(Cmax和Tmax)。是评价一种制剂的有效性的常用指标。药物生物利用度常受药物的剂型与患者对药物的吸收和肝脏首关效应的影响。

分类:绝对生物利用度:被试口服制剂与其静脉注射剂的曲线下面积之比; 相对生物利用度:被试药制剂与其参比制剂口服后的曲线下面积之比。 ⑤总体清除率(TBCL)又称血浆清除率(CL):体内各消除器官在单位时间内清除药物的血浆容积,即单位时间内有多少毫升的血浆中所含的药物被机体清除,是肝、肾以及其他途径清除率的总和。

⑥稳态血药浓度(Css)与平均稳态血药浓度(Css,av):前者指,如按固定间隔时间给予固定药物剂量,则每一次给药时体内总有前次给药的存留量,多次给药形成多次蓄积,随给药次数增加,体内总药量的蓄积率逐渐减慢,直至在剂量间隔内消除的药量等于给药剂量,从而达到平衡时的血药浓度。后者指达稳态时,在一个剂量间隔时间内,AUC与给药间隔时间之比,反映多剂量长期用药的血药浓度水平。(5个半衰期达稳态) 第三章 治疗药物监测和给药个体化

1.什么是TDM?其意义是什么?哪些药物需要进行TDM?

治疗药物监测(TDM)又称临床药动学监测,是在药动学原理的指导下,应用灵敏快速的分析技术,测定血液中或其他液体中药物浓度,分析药物浓度与疗效及毒性间的关系,进

而设计或调整给药方案。 意义:是用药动学的方法对治疗方案及药效学进行综合评价的重要手段,也是临床个体化用药的重要根据,是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将科研与临床相结合的有效途径。 指征:

①药物的有效范围狭窄。

②同一剂量可能出现较大血药浓度差异的药物。 ③具有非线性药代动力学特征的药物。

④肝肾功能不全的患者使用经肝肾代谢的药物,或胃肠道功能不全的患者口服用药。 ⑤长期用药产生的不依从性和耐药性导致药效降低者。

⑥怀疑患者中毒,尤其在药物的中毒症状与剂量不足的症状类似,而临床难以辨别。 ⑦合并用药影响疗效时。

2.给药个体化的意义是什么?如何做到给药个体化? 答:意义:由于药物剂量和所产生的药理作用存在很大差异,所以在选择正确药物的基础上,通过选择恰当的剂量、给药间隔、给药时间和疗程等,即给药个体化,可达到理想的给药方案,产生有效的临床治疗效果。 做法:

1、内容包括:①给药剂量剂型;

②给药间隔;

③预期达到的血药浓度;

④药物过量中毒的救治方法等

2、 掌握要点:明确药物的有效血药浓度范围(治疗窗);掌握患者的个体化资料 。

3、步骤:治疗决策→处方及初剂量设计→调剂、投药→观察→抽血→血药浓度监测→药动学处理→按患者个体化特点调整给药方案 3.如何根据血药浓度调整给药方案?

第四章 临床药效学

1.作用于受体的药物有哪几种?分别有什么样的作用特点。

①受体激动药:既有亲和力又有内在活性,能与受体结合并激动受体产生效应

②受体拮抗药:有亲和力但无内在活性,与受体结合后,不能激发生理效应,反而会妨碍受体激动药的作用 ③部分激动药:内在活性弱,在没有强大受体激动药存在时,可产生生理效应,起激动作用;但有别的强激动药存在时起受体拮抗作用。

④反向激动药:有少数受体存在第四种配体,与受体结合后,激起与原来激动药相反的生理效应

2.影响药物作用的因素有哪些?试举例说明。★ 一药物因素: 1、给药方式:

静注>吸入>肌注>皮下注射>口服>直肠给药>贴皮; 2、药物剂型:缓释制剂控释制剂

3、制药工艺:提取和纯化等制药工艺的精粗,影响药物杂质的含量。 4、药物的相互作用

药物的相互作用主要是指相同或不同途径、同时或先两种或多种药物在体内所起药效学或药动学的相互影使原有作用增强或减弱的现象;

临床用药时必须考虑药物的相互作用,特别应该注意配伍禁忌。如:中药含金属离子如铝、镁、铁等,这些药物与四环素、异烟肼合用产生螯合物,减少抗生素的吸收。 二、机体方面的因素(Biological Factors)

1、年龄:小儿对药物较敏感;发育阶段,易受药物影响;小儿的药物代谢清除率较高;老年的器官功能降低,对药物敏感性增高。

2、性别:药物反应和药物代谢酶活性有性别差异。酒精在女性代谢较男性慢(女性更易发生中毒反应);女性对特非那定(terfenadine,抗组胺药)的心脏毒性更敏感;激素作用: 雌、孕激素抑制药物代谢,女性对药物的清除能力多比男性弱,如女性利眠宁T1/2为男性的2倍。

3、营养状态:严重营养不良者肝药酶含量较少,肝代谢药物的功能欠佳,药物灭活慢。 4、心理因素-安慰剂效应:源于医患关系、治疗手段和医生对病人的心理影响;有效达30%以上,疼痛、咳嗽、焦虑、紧张、感冒等。心绞痛和心衰的控制有效;不良反应30%,嗜睡、头晕、乏力、注意力分散、恶心、口干,腹痛、腹泻、白细胞-等。

5、病理情况:肝脏疾病:影响 PK:肝实质损伤,酶活性降低;肝组织结构紊乱,血流量改变。肾脏疾病:影响 PK。降低肾脏血流量/GFR,减少肾排泄。 6、遗传异常:遗传是药物反应的决定因素,可影响PK、PD。

7、生物节律:机体在不同时间处置药物的能力可有不同。如:糖皮质激素早上7-8点服用。 三、其他方面的因素

1、生活习惯 食物可以影响药物的作用。如大量饮酒可以影响肝药酶。 2、环境污染

3.简述合理用药的原则。

答:因病情和病原是多变的,故绝对的合理用药是难以达到的,一般所指的合理用药是相对的,它包括安全、有效、经济与适当这四个基本要素。

1.确定诊断,明确用药目的 这是合理用药的前提。应尽量认清疾病的性质和病情严重的程度,据此确定当前用药所要解决的问题,从而选择药物和剂量,制订用药方案。

2.制订详细的用药方案 根据选定拟用药物的药效学和药动学知识,全面考虑可能影响该药作用的一切因素,扬长避短,制订包括用药剂量、给药途径、投药时间、疗程长短,以及是否联合用药等内容的用药方案。

3.及时完善用药方案 用药过程中既要认真执行已定的用药方案,又要随时仔细观察必要的试验指标。判定药物的疗效和不良反应,并及时修订和完善原定的用药方案,包括在必要时采取新的措施。

4.少而精和个体化 考虑到药物作用的两面性以及药物的个体差异性,故用药方案强调个体化。争取用最少的药物达到预期的目的,尽量减少药物对机体功能的不必要的干预和影响。

第五章 药物的临床研究

1.药物临床试验原则、分期及各期的目的和意义是什么?★ 答:基本原则:

受试对象的代表性:即所选受试对象应具备的受试条件; 实验分组的随机性:以保证受试对象有同等的机会分配; 临床试验的重复性:即实验过程必须经历足够的病例;

临床试验的合理性:设计既符合专业要求与统计学要求,又要切实可行。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pby3.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