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概论教案 - 图文
更新时间:2023-10-02 21:36: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 体育概论教案详案推荐度:
- 相关推荐
第 1、2 次课
引论
一、体育学的产生与发展
(一)初步形成阶段
我国体育学形成源于对体育原理、体育基本理论问题的探索。
体育一道,配德育与智育,而德智皆寄于体,无体是无德智也。
——毛泽东《体育之研究》
1952年,毛泽东题词“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 随后,罗 一东的《体育学》、方万邦的《体育原理》以及袁敦礼、吴蕴瑞的《体 育原理》的出现,标志着我国开始在体育实践的基础上重视体育理论的
研究。
(二)引进与移植阶段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在引进苏联体制的同时,也引进了苏联的理论 体系。以巴甫洛夫高级神经活动学说为基础的体育教学、运动训练体系 初步形成。1952年,我国请来苏联专家系统讲授体育理论,由于民族风 俗,语言习惯不同,造成一些理论上的混淆。如苏联的“体育文化”被
我国翻译为“体育”。
(三)探索与总结阶段
1961年出版了体育学院本科《体育理论》教材,主要研究体育教学、 运动训练原理与方法的问题,还没有进入人体发展的研究领域。《体育
理论》是学习苏联并结合我国实际而编写的。
移到下一个(四)挫折与停顿阶段
我国体育理论建设在“文化大革命”期间处于停滞状态,拉大了世练习站继续
练习,同时下界先进国家
在现代科学体育理论建设的差距。日本设计了健身运动处方,操作一个锻炼者程序是:健康诊断→体力测定→确定健身目标→选择运动项目→制定运依次跟上。其动处方→实际锻炼。英国创造了循环锻炼法,从20世纪60年代起开始现结构因素有:
每站的练习代科学体育理论与方法的研究,此后,德日美纷纷效仿。
循环锻炼法是指用几个不同的练习内容联合组成的练习组合。该方法要内容、运动负求练习者必须按照既定的练习顺序和路线,依次完成每个练习站的练习荷、练习站点任务。一般的组织形式是锻炼者在完成一个练习站上的任务后,迅速转 的安排顺序、
练习站点之
间的间歇形
式和时间,每
一循环之间
的间歇,设臵
练习站点的
数目与循环
的组数等。一
般选择6~12
个已为锻炼
1
商 丘 学 院《体育概论》教 案
者掌握的简单易行的项目。搭配时注意上肢动作与下肢动作、剧烈的跑 跳练习与静力憋气动作之间的合理交替。
运动负荷,又称生理负荷,是指人做练习时所承受的生理负荷。决 定运动负荷大小的主要因素是:“量”和“强度”。 (四)发展与丰富阶段
文化大革命结束后,1978年,在北京体育学院召开了《体育理论》 教材座谈会,会议决定以广义的体育运动为基础。1981年,面目全新的 《体育理论》问世。随后,我国体育理论开始酝酿筹建新学科,运动训 练学、学校体育学、群众体育学和体育概论从体育理论中分化出来,标 志着体育学科进入新阶段。
1980年,全国人大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开始实施 学位制度,体育学毕业生所授学位为教育学学位。1992年,体育学被列 为一级学科。下设有体育教育训练学、体育人文社会学、运动人体科学 和民族传统体育学4个二级学科。 二、体育概论的学习目的与意义 (一)建立良好的体育价值观 从宏观上更深刻的认识体育,整体上更准确地理解体育,是全社 会形成全面、准确的体育价值观。 (二)提高对体育和体育科学的全面认识 4.坚持不断(三)提高指导体育实践活动的理论水平 创新发展的三、体育概论的内容体系和学习方法 观点 (一)体育概论内容体系 第一章 体育1、体育概念 2、体育功能 3、体育目的 4、体育过程 5、体育手段 6、 概念 体育科学7、体育文化 8、体育体制 9、体育发展趋势 教学内容:体(二)学习体育概论的要求 育的概念与1.坚持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和唯物史观分析问题 定义;体育的2.坚持百家争鸣的学术方针 分类 3.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教学目的:使 学生了解下 概念的规律, 原则,并掌握 体育概念。 教学重点:如 何寻找体育 概念的种差 和属差,利用 下定义的规 则给体育 下定义。 教学难点:体 育概念的定 义,体育分类
2
的依据。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启发式教学、课堂讨论、案例教学、提问式教学、 师生互动 教学手段:传统讲授、多媒体教学 教学过程与教学内容:
第一节 体育的概念与定义
一、问题的提出 什么是体育?
“体育”是在体育界中最常用但又最不容易搞清楚的一个概念。“体 育”两个字写起来简单,可真要说清楚却非易事。目前还没有一个权威、 统一的“体育”定义,大家对“体育”的理解可谓五花八门,见仁见智。 如果概念不明确,就容易把一些相临界的事物或现象混淆,而无法掌握 体育科学的实质,无法运用科学的规律来指导体育实践。 总之,要准确表达对体育的见解及展开体育的研究工作,就必须明 确规范的体育概念。 二、什么是概念
概念是反映事物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本质属性是决定某一事物之 外延就是概所以成为该事物并区别于他事物的属性。概念有自身的内容和确定的范念所反映的围,即内涵和外延,它们构成了概念的两个基本的逻辑特征。内涵就是事物的总和,概念所反映的事物的总和。概念:反映事物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本质又称“适用属性:是决定某一事物之所以成为该 事物并区别与其他事物的属性。范围”,回答如:梯形的本质属性是“只有一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而非平行四边“包含哪 形等其他图形。 概念有自身的内容和确定的范围,即内涵和外延,内些”。 涵就是概念所反映的事物的本质属性,又称“含义”,回答“是什么”; 三、给概念 下定义 被定义概念= 种差+邻近的 属概念 下定义注意 规则: (1)定义项 的外延与被 定义项的外 延必须全同, 否则会“定 义过宽” 或“定义过 窄” 例子:1.体育 是以肌肉运 动为内容的 文化活动。
3
2.体育是通过身体活动增强学生体质的教育。 (2)定义项不能直接或间接地包含被定义项,否则会“同语反复”或 “循环定义”。 例子:体育是以体育的基本技术为手段的文化活动。 (3)定义一般采用肯定的形式,否则会“定义否定”。如:体育不是 娱乐选秀。 (4)定义必须清楚确切,定义项中不能有含混的概念或语词,否则会 “定义含混”或“定义用比” 如:体育是一种独特的文化活动。 体育是现代科技的橱窗。 四、体育概念的定义 (一)寻找邻近的属概念 1.以“教育”作为体育的属概念偏窄 “体育”一词于1897年由日本引入,体育概念起初就不完全限于 “身体教育”,包括“学校体育”“女子体育”“大众体育”“社会体 (二)寻找种育”等。 差 2.以“人的活动”等作为体育的属概念偏宽 1.体育与其 人的活动包括文化活动、经济活动、政治活动、教育活动等,不符 他文化活动合给概念下定义应该找出邻近属概念的要求。 之间的差别 3.“文化活动”是合适的邻近属概念 相对于 “人的活动”“实践”等作为属概念偏宽。文化是社会主体创造出 文学、美术、来的满足自身生存与发展需要的各种支持系统,文化是人创造的,反过 音乐、曲艺、来塑造人,文化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社会资源。形形色色的体育活 戏曲、舞蹈、动完全符合文化的表述。 杂技等文化 活动, 体育的不同 之处在于它 是通过“身 体运动”的 手段达到 “促进身心 发 展”的目的。 戏曲集“唱、 念、做、打” 于一体,其中 打是指表演 武打动作,但 目的是为了 表现戏曲情 节,而不是促 进身心健康。
4
杂技更 是以表演为目的,与促进身心发展为目的显然相异。 2.体育的本质
体育的本质就是“以身体运动为基本手段,促进人们身心健康发展, 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和生命质量”。“以身体活动为基本手段,促进身 心发展”是体育概念区别于其他文化活动的种差。 (三)得出定义
体育是以身体运动为基本手段,促进身心发展的文化活动。
第二节 体育的分类
一、体育分类的依据 划分由三个要素组成,分别是划分的母项(被划分的概念)、 划分的子项(从母项中划分出来的种概念)和划分的标准。 (1)划分必须相称,即划分所得的各个子项的外延之和必须与母项的 外延相等,否则会“多出子项”或“划分不全”。 (2)划分根据必须同一。 (3)各个子项必须相互排斥,各个子项必须是全异关系,而不应是从 属或交叉的相容关系。 二、体育的三种形态:体育教育、竞技运动、 健身休闲 1、基础设施(一)体育教育 对学校体育 体育教育是教育者依据一定社会(或阶级)的要求,通过身体运 课的影响 动进行的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把他 2、体育教师们培养成为一定社会(或阶级)所需要的人的活动。体育教育的主体部 自身因素对分是学校体育。 学校体育发学校体育:是有目的、有意识地通过身体运动,锻炼身体,增强体质,展的影响 掌握体育知识、技术、技能,进而促进身心全面发展的教育活动。是学3、经济因素校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培养人的重要方面。 对学校体育※影响学校体育发展的因素 发展的影响 4、社会因素 对学校体育 发展的影响 (二)竞技运 动 竞技运动是 为了最大限 度地发挥个 人和集体在 体格、体能、 心理和运动 能力等方面 的潜力,取得 优异运动成 绩而进行的
5
科学、系统的训练和竞赛。 当今政治和资本这两个因素几乎成为竞技运动能否成功组织实施 的关键条件。
中国奥运会奖牌榜
届数 举办地 名次 金牌 银牌 铜牌 25 巴塞罗那 4 16 22 16 26 亚特兰大 4 16 22 12 27 悉尼 3 28 16 15 28 雅典 2 32 17 14 29 北京 1 51 21 28 30 伦敦 2 38 27 22 31 里约 3 26 18 26 (三)健身休闲
健身休闲:是人们在可以自由支配的闲暇时间内,为了身体健康及心理 体育与劳动愉悦而参与的体育活动。“闲”是核心要素和主要特征,活动基础的兴 的不同之处 趣性和活动过程的娱乐性是健身休闲的另一个重要特征。 1、二者目的※我国体育人口判断标准 不同。劳动是* 每周身体活动频度3次(含3次)以上; 以获取物质* 每次身体活动时间30分钟以上; 生产资料、以* 每次身体活动强度中等程度以上。 满足人类生 2000年,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我国的体育人口已达到人口总数的存、生 37%,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仍然有较大差距。” 活需求而进
——国家体育总局群众体育司副司长续川 行的身体活
动;体育以增 强体质、增进 健康为目的 2、二者作用 的对象不同。 劳动作用于 生产资料,而 作用于人“自 身自然”是一 种自在的过 程,而不是生 产劳动技术 改进的着眼 点,它对人的 身心可能产 生良性影响, 也可能产生
6
消极影响;体育作用于并改造人“自身自然”。 3、两种活动的表现形式也不完全相同。劳动中的身体活动是以人体的 某一部分、或几个部分重复、机械运动而实现的;体育尽可能全身器官、 系统共同参与,身心互动。 作业练习: P28 2.生产劳动是否属于体育?为什么? 课后反思: 通过4个学时的学习,学生了解了给事物下定义的原则,初步掌握 给事物下定义的技能,掌握了体育概念的来历,如何寻找的临近属概念 及种差,牢记“体育”的概念。 商 丘 学 院《 体育
概论》教
案
第 3、4 次
课
第二章 体育
功能
教学内容:体
育本质功能
(健身功能,
教育功能、娱
乐功能)和体
育的
延伸功能(政
治功能和经
济功能)。
教学目的:使
学生掌握体
育的健身功
能,教育功能、
娱乐功能、政
治功能和经
济功能。
教学重点:体
育的健身功
7
能,教育功能、娱乐功能、政治功能和经济功能。 教学难点:体育的健身功能,教育功能,政治功能和经济功能。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启发式教学、课堂讨论、案例教学、提问式教学、 师生互动 教学手段:传统讲授、多媒体教学、影视
教学过程与教学内容:
第一节 体育功能概述
一、体育功能的概念及其构成要素
《现代汉语词典》中对“功能”的解释是:“事物或方法所发挥的
有利的作用和效能。”
体育功能:指体育这一文化活动对人和社会所能发挥的有利作用
和效能。
任何事物发挥其功能,取决于两个因素,这两个因素也可以称为功 能的两大要素,即该事物的本质属性和社会需要。首先来看功能与本质
属性的关系。一个事物要发挥其功能,必须使其具备这种功能所需的属 事物的功能性。其次,事物的功能即其发挥的有利作用和效能必须是人或社会所需 可以分为本
质功能和延要的。
伸功能两个二、体育功能的变化性
一个事物的功能是由其本质属性和社会需要所决定的。虽然事物 层次。事物功
能的分层是 的本质属性是不变的,但是人类对这一事物的需求却随着生产力的发展、
社会的变迁而产生变化。如古希腊奥林匹克运动具有宗教功能,每四年 由简单、低级一次的古代奥林匹克运动会原本是对古希腊众神的祭祀,是为了祈祷神 逐渐向复杂、
高级功能过保佑希腊人的平安。而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会早已淡化了宗教功能。
渡,而且每一三、体育功能的层次性
个高一级的
功能都
依赖于低它
一级的功能
而存在。
(一)体育的
本质功能
包括
体育健身功
能、教育功能
和娱乐功能。
(二)体育的
延伸功能
包括
经济功能和
政治功能。
第二节 体育
的本质功能
8
一、体育的健身功能
(一)提高人体心血管系统机能水平
“文明病”严重威胁着人类健康,在“文明病”中,对人类威胁最大的是心血管疾病,美国心脏协会指出“不活动是引发心血管系统疾病的主要原因之一”,并将确实体育活动与引起心血管疾病的三大因素——吸烟、高血脂和高胆固醇、高血压相提并论。 (二)调适和保持心理健康
“怒伤肝、喜伤心、忧伤肺、恐伤肾、思伤脾”,保持稳定的心态和健康的情绪,对维护人的健康具有重要意义。参加体育锻炼,能够提高社交能力。
(三)提高呼吸系统机能水平 不经常锻炼者:
60升/分钟=30次呼吸次数×2升/呼吸 经常锻炼者:
60升/分钟=20次呼吸次数×3升/呼吸
使肌肉和骨骼更结实,燃烧多余脂肪。 (五)延年益寿,提高生活质量
适宜的运动强度和时间,
并坚持锻炼,(四)促进骨骼和肌肉的生长发育
体育锻炼可使人骨骼变粗、骨密度增厚,增强骨骼的抗压、抗折能力, 可以促进机
体免疫系统
功能的提高,
推迟机体各
系统的老化。
二、体育的教
育功能
(一)教导基
本的生活能
力
(二)传授体
育的文化知
识
(三)教导社
会规范,促进
人的社会化
(四)开展民
9
族主义和爱国主义教育 三、体育的娱乐功能 (一)体育活动中的娱乐要素 1.游戏是一种自由的活动 2.游戏是非日常性、非生产性的活动 3.游戏有一定的竞争性、对抗性、不确定性 (二)体育娱乐功能的表现形式 “余暇是人生最高的幸福之一,余暇的生活形态是纯的生活,生活目的 是理性的、自我满足的个人的活动”——亚里斯多德 体育参与可以分为直接参与和间接参与。
第三节 体育的延伸功能
一、体育的经济功能 (一)体育经济已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 我国的体育产业可分为三种状态:一是以体育竞赛表演业为核心的龙头 第产业,也是体育产业的主体;二是以大众健身服务业为支撑的基础产业,二产业>第是体育产业发展的中坚力量;三是以体育用品制造业等能够带动体育产三产业>第业发展的衍生产业 一产业 美国体育产业占GDP总量的2%以上,对美国经济的贡献占到11% ,在我国, 理想产业结体育产业占GDP的比重不足0.3%,对中国经济的贡献则只有0.7% 。 构: (二)体育产业发展有利于优化产业结构 第过去产业结构: 三产业>第 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 二产业>第目前产业结构: 一产业
(三)体育产 业的发展可 以为社会提 供更多的就 业机会 二、体育的政 治功能 (一)提高民 族威望,振奋 民族精神 “东亚病夫” 的由来: 1936年柏林 奥运会上,中 国申报了近 三十个参赛 项目,派出了 69名的代表 团。在所有的
10
参赛项目中除撑杆跳高选手进入复赛外,其他人都在初赛中即遭淘汰, 最终全军覆没。中国代表团回国途经新加坡时,当地报刊上发表了一幅 外国漫画讽刺中国人并题为“东亚病夫”
1994年在广岛亚运会,左起:邓亚萍、何智丽、陈静、乔红
(二)表明国家政治立场,为外交服务
1932年洛杉矶奥运会,刘长春200米预赛中。
11
著名的“乒乓外交”
1971年,庄则栋和科恩互赠礼物
(三)呈现安定祥和的社会环境
作业练习: 1.体育的健
身功能表现在哪些方面? 2.怎样理解体育与政治的关系?体育的政治功能有哪些方面的表现? 课后反思: 学生对体育的健身功能、教育功能了解的较多,而对体育的经济、 政治功能了解的较少,对课堂上穿插的经典小故事,表现出很浓厚的兴 趣,注意力比较集中,大大的提高了学习效率,更鞭策自己好好备课, 提高教学质量,为学生们准备好“每顿丰盛大餐”。
12
商 丘 学 院《 体育概论》教
案 第 5、6 次课 第三章 体育目的 教学内容:1.确定体育目的依据 2.体育目的与目标及其关系 3.实现体育目的、目标的途径和要求。 教学目的:使学生掌握确定体育目的的依据,体育目的与目标以及实现的基本途径和要求。 教学重点:体育目的与目标,实现体育目的、目标的途径和要求。 教学难点:体育目的与目标,实现体育
目的、目标的途径和要求。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启发式教学、课堂讨论、案例教学、提问式教学、 师生互动 教学手段:传统讲授、多媒体教学、影视
教学过程与教学内容:
第一节 确定体育目的依据
一、社会发展水平
(一)国家的政治需求决定体育发展的性质
不同社会的体育目的不同,同一社会的不同时期,体育目的也不同。
我国不同时期的体育目的
☆建国初期,《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中规定:“提倡国民 体育”。“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 ——毛泽东,1952年 ☆ 1954年,《宪法》规定:“国家特别关怀青少年体力和智力的发展。” 动,增强人民
” “世界是你们的,也是我们的,但是归根结底是你们的。你们青年人朝体质。
气蓬勃,正在兴旺时期,好像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希望寄托在你们(二)国家的
经济状况决身上。”
定体育发展 ——毛泽东在莫斯科向中国留学生讲话,1957年 ☆ 1982年, 《宪法》规定:“国家发展体育事业,开展群众性体育活 的水平
我国体动,增强人民体质。”
☆ 1996年,中共中央提出“体育工作必须以增强12亿人民的体质为根 育事业基本
上都是由国本宗旨和工作重点。”
☆ 2004年, 《宪法》规定:“国家发展体育事业,开展群众性体育活 家投资,由政
府部门实行
直接行政管
理。随着改革
深入,一个以
体育服务为
宗旨、体育经
营为手段,以
体育产品为
内容的体育
市场应运而
生。
我国处
于社会主义
初级阶段,人
口众多,人均
收入不高,地
区间经济发
展不平衡,仍
是制约我国
13
体育事业发展规模和发展速度的主要因素。
刘鹏表示,关于国家对体育投入的经费,每年为8亿元人民币,其中包括了5000人的工资、办公费用、体育科研和外事接待费用。另外, 通过体育彩票的发行,每年获得8亿元,但这8亿元的60%都是反馈给全民健身、农民健身工程。
国家将向北京奥运会金牌运动员每人奖励35万元人民币,而2004年雅典奥运会的金牌奖金为20万元。霍英东基金会从1984年开始,给每位中国队的金牌得主颁发一公斤黄金以及8万美元,再加上广告代言收入,每块金牌打底价值约为150万元。 中国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主要表现 (1)沿海与内地经济发展的差距
从地区生产总值来看,2003年广东省为13626亿元,约相当于3个湖南(4639亿元)或10个贵州(1365亿元)或35个青海(390亿元).从人均地区生产总值来看,2003年浙江为20147亿元,3倍于江西(6678元),4倍于甘肃,5.6倍于贵州。
(2)东,中,西部经济发展的差距
大体将中国划分为东,中,西部三大经济地带.这三大地带在经济发展水平上由东向西呈递减阶梯状态. (3)省区之间经济发展的差距
2003年地区生产总值中,最高的广东达13625.9亿元,最低的西藏只有184.5亿元,广东是西藏的74.7倍 。 (4)城乡之间经济发展的差距
中国城乡居民收入比,2003年达到5850.0元。
14
小学体育教师30年间坚持手工制作8000件教具 人均体育消费:体育锻炼的人群中68.1%的人有过体育消费,58.5%的人全年消费总额在500元之内,年人均体育消费水平由原来的593元提高到645元。
从消费项目看,支付体育锻炼场所费用的比例提高,尽管购买体育用品 的比例下降,但购买过体育用品的人群中,人均消费金额大幅度提高。 ---北京日报,2014.8.7 二、体育自身的特点与体育本身所具有的功能 体育是通过身体活动的方式进行的,它要求人体直接参与活动,这是体 育最本质的特点之一。 体育最本质的核心功能是健身功能。 三、人的体育需求 身体健康是人类生命活动和社会活动最根本的基础,因为有机体的所有 活动都表现出对身体状态的依赖。当代人民不仅注重物质需要,也注重目精神需要。随着生活水平提高,体育日益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的与目标的部分,以一种健康、文明、积极的生活方式而存在,“花钱买健康”、“请特点比较 人吃饭不如请人流汗”等健康意识日趋形成。 目的
第二节 体育目的与目标及其关系 特点
一、目的与目标概述 目标特点 目的:是实践主体在活动之前有意识设计的活动结果,是人的主体需要 和客观事物发展规律整合后产生并存在于人们观念之中的一种预期结 主观果,是人们实践活动的一个必然的内在的规律性。 性 目标:是人类实践活动所要达到的境地和标准,是目的和标准的统一。 具体性 预见 性 明晰性 概括 性 系统性 目的与目标 之间的关系: 目的可以是 远期的,而目 标一般是暂 时的。 目的有稳定 单一性,而目 标具有多样 性。 目的和目标 可以转化,目 的可以分解 为若干个目 标,大的目标 相
15
对于小的目标,可以成为目的。 目标主要用于导向和规范行为,目的主要为行为提供动力。 二、我国的体育目的 我国体育目的为:增强体质,增进健康,改善人们生活方式,提高生活 质量,促进社会健康、文明发展。 三、我国的体育目标 (一)增强体质、增进健康 健康包括身体健康、心理健康、道德健康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 体质指人体的质量,包含体格、体形和身体姿态等。不同年龄段,体育 参与目的不同。 健康状态 1、精力充沛,能从容不迫地应付日常生活和工作的压力而不感到过分10、肌肉、皮紧张。 肤富有弹性,2、处事乐观,态度积极,乐于承担责任,事无巨细不挑剔。 走路轻松有3、善于休息,睡眠良好。 力 4、应变能力强,能适应环境的各种变化。 (二)丰富社5、能够抵抗一般性感冒和传染病。 会文化生活 6、体重得当,身材均匀,站立时头、肩、臂位臵协调。 人的需要,恩7、眼睛明亮,反应敏锐,眼肌轻松,眼睑不发炎。 格斯将人的8、牙齿清洁,无空洞,无痛感;齿龈颜色正常,不出血。 需要分为生9、头发有光泽,无头屑。 存、享受、发 展三个层次, 人们余暇体 育活动都是 享受和发展 的需要。社会 进一步发展 的需要,体育 运动不仅能 消除疲劳,愉 悦身心,还起 到扩大社会 交流、密切人 际关系,促进 团队协作等。 (三)提高运 动技术水平 国奥运会奖 牌榜 届数 举16
中办地 名次 金牌 银牌 铜牌 25 巴塞罗那 4 16 22 16 26 亚特兰大 4 16 22 12 27 悉尼 3 28 16 15 28 雅典 2 32 17 14 29 北京 1 51 21 28 30 伦敦 2 38 27 22 31 里约 3 26 18 26 (四)提高国民素质 第三节 实现体育目的、目标的基本途径和要求 一、实现体育目的、目标的基本途径 体育途径是从区域和时空的角度概括体育的路径。 (一)不同区域的体育途径 社区体育:以实施体育的场所为标准,可将体育划分为家庭体育、学校体育和社区是指以基层体育等。 社区为区域 家庭体育:是指家庭成员为活动对象,家庭居室及其周围环境为主 范围,以辖区要活动场所,根据居室环境条件与成员的需要与爱好,利用余暇选择健 自然环境和身内容和方法,达到增进身心健康、促进家庭和睦和社会稳定发展为主 体育设 要目的的文化活动。 施为物质基学校体育:是在以学校教育为主的环境中,运动身体运动、卫生保 础,以全体社健等手段,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的有目的、有计 区人员为主划、有组织的文化活动。 体,以满足社 区成员的体 育需求、 增进社区感 情为主要目 的、就地就近 开展的区域 性体育活动。 (二)不同形 式的体育途 径 根据体育工 作的本身特 征,将体育分 为体育教学、 体育锻炼、运 动训练和运 动竞赛。 (三)不同对 象的体育途
17
径 按照体育参与者职业的不同,可以分为职工体育、农民体育、军人体育 和知识分子体育等。 二、实现我国的体育目的、目标的要求 (一)坚持中国特色的发展方向 (二)坚持“以人为本”的基本理念 在体育实践中贯彻“以人为本”的基本理念,学校体育必须要以“强身 育人”为宗旨,群众体育以“健身育人”为核心,竞技体育以“夺标育 人”为核心。 (三)根据社会发展的需求 体育服务于社会文化的发展,主要体现在精神文明建设,增强体质,提 高人的工作能力,促进生产力发展。建立自我发展机制,加速产业化进 程,逐步走向市场。 (四)国际化与本土化相结合 国际化代表——奥运会项目 民族民间体育项目:太极拳,气功,八段锦,五禽戏等。 (五)普及与提高相结合 4、武术的评 第一,坚持社会体育与竞技体育的协调发展。 分主观因素 第二,提高大众体育的参与性和针对性,在此基础上,提高大众 多,如,精气体育的科学水平。 神、力度,这 第三,加强体育后备人才的培养,不断提高竞技运动水平。 些都是很难思考:武术为什么没有走进奥运会?柔道和跆拳道为什么成为了奥运项 被量化 目? 评分的内容。 1、2001年罗格成为国际奥委会主席后,力主奥运会瘦身。 5、比赛赛制2、普及程度和流行程度不够。 问题。 3、门派多,规则难统一。 武术比赛 太过于表演, 失去了直接 对抗价值和 相对客观评 判标准。 如全部采用 搏击分胜负, 中国武术又 太过复杂和 血腥,容易出 现超出体 育比赛范畴 的情况。 作业练习: 1、实现我国
18
体育目的的途径有哪些?实现我国体育目的、目标有哪些要求?
课后反思:让学生充分了解我国体育目的,体育目标,以及目的、目标之间的关系,纯理论的东西,只有变抽象为具体,提高学生的兴趣,掌 握本章内容。
19
商 丘 学 院 《体育概论》教
案
7.8 次课 第四章 体育过程 教学内容:体育过程控制和体育过程的类型。 教学目的:使学生了解并掌握体育过程的概念、基本特征和构成要素,体育过程控制、体育过程的类型。
教学重点:体育教育过程、竞技运动过程与健身休闲过程的基本特征
教学难点:体育教育过程、
第
竞技运动过程与健身休闲过程的基本特征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启发式教学、课堂讨论、案例教学、提问式教学、 师生互动 教学手段:传统讲授、多媒体教学、影视 教学过程与教学内容:
第一节 体育过程概述
体育过程:指通过身体运动手段促进身心和谐发展的实践过程。 一、体育过程的基本特征 (一)体育过程的实践性 体育技术、战术、理论知识等都要以运动的形式表现出来。 体育活动促使人体支配身体进行具体活动的能力,提高个体把 抽象活动理论转化为实现行为的能力。 例子:监拍女子车祸翻滚逃生 "体操姐"侧翻加后滚翻 . (二)体育过程的直观性 体育过程以人体运动的形式得以实现的,具有很强的直观性。 例子:艺术体操集体全能决赛 俄罗斯技惊四座夺冠 3.以学习体(三)体育过程的层次性 育知识为动 体育过程是一个复杂的多次过程,每一个过程都是由学习、应用、 机的体育学恢复三个阶段构成的。 习者。 二、体育过程的要素 (二)体育指(一)体育参与者 导者 体育参与者:指体育运动或是体育传播活动的人的总称。 体育指导者:根据参与者的动机将其分为三类: 指在竞技体 1.以运动健身为动机的体育锻炼者。 育、社会体育、 2.以提高竞技成绩为动机的运动员。 学校体育活 动中从事技 能传授、锻炼 指导和组织 管理工作的 人员。 体育指导者 分为三类: 1.社会体 育指导员 2.教练员 3.体育教 师 (三)体育媒 介 体育媒介:指 体育活动过 程中支持体
20
化
二、消费文化与体育全球化 三、媒体与体育全球化 四、赞助商与体育全球化
作业练习:1.如何理解体育全球化这一现象?
课后反思: 未来社会,体育锻炼对每个人更为重要,每个人都应积极参与锻炼,并养成终身锻炼的好习惯。一个社会由众多的个体组成,良好社会的形成也离不开体育的发展。大到全球都离不开体育,体育将来会走进每个人的生活,并日常化。
46
需要 冒险类体育手段的特点 :危险性(非常态)、身心面临挑战、强调对困 难(非常规)的克服、运动负荷大(难度)。 常用的手段有热气球、帆船、冲浪、攀岩、蹦极、悬崖跳水、野外生存、 探险、漂流等。 竞技类体育手段的目的——提高竞技能力 竞技类体育手段的特点: 对抗性(与对手互动) 竞赛性(统一规则) 运动负荷大(最大化) 技术难度大(最难化) 常用的手段 各种陆上、水上、冰上、中等正式的竞技运动项目。 四、常见的体育运动项目 体育游戏、体操、舞蹈、竞技运动项目、 武术 第六章 体 育科学 作业练习:分析构成体育运动技术的各要素在体育实践中的意义、形式教学内容: 1.和特点。 体育科学的 形成和发展。 课后反思:应在今后的教学中,多结合实践,多旅游,多考查当地的体 育资源,体育项目,丰富以后的教学。 2.体育科学 的三维视角 3.体育科学 体系。 教学目的:使 学生了解体 育科学概念, 形成及其发 展,掌握体育 科学的三维 视角。 教学重点:体 育科学的三 维视角及科 学体系。 教学难点:体 育科学的三 维视角及科 学体系。 教学方法:课
31
堂讲授、启发式教学、课堂讨论、案例教学、提问式教学、师生互动 教学手段:传统讲授、多媒体教学、影视 教学过程与教学内容:
第一节 体育科学的形成和发展
讨论: “体育是一门科学。”此说法是否妥当? 体育科学的发展始终受体育发展状况和研究者可能采用的认识 方法所制约。人类对体育的认识程度,受制于当时体育发展的程度和人 类已经具备的认识能力。 体育为体育科学提供了丰富的源泉,也是检验体育科学的唯一标准。 中国体育科学学会是依法登记的全国性、非营利性的学术性群众团 体 。 现代体育科学发展的特征主要表现在:
(一)体育科学呈现出既高度分化又高度综合的趋势。 (1)运动解(二)运用现代科技成果加快体育科学自身的完善。 剖学是在正(三)体育科学研究密切联系实际并为实践服务。 常人体解剖
学的基础上
第二节 体育科学的三维视角 着重研究人
生物学视角 体结构的机体育科学的生物学视角主要研究在体育运动中,或在长期系统的体育锻械运动规律,炼影响下,人体形态结构、各种生理功能、人体机体内化学组成发生变研究运动员化的规律。这些研究成果为揭示体育特点和体育对人类特有的存在价值的特殊形态提供了生物学依据。主要包括以下五个方面: 结构及体育 运动对人体 形态结构所 产生的影响。 (2)运动生 理学是在人 体生理学的 基础上,研究 在体育运动 影响下人体 各种生理功 能的变化。 (3)运动生 物化学是从 分子水平研 究运动时机 体的变化规 律。 (4)运动医 学是运用医
32
学的技术和知识、对体育运动参与者进行医学监督和指导,从而达到防 治伤病、保障运动者的健康、增强体质和 提高运动成绩的目的。 (5)体育保健学是运动医学保健的知识和方法,研究体育运动参加者 的身体发育、健康状况和运动机能水平,为科学合理地安排体育教学、 运动训练与竞赛提供依据,并给予义务监督和保健指导。 心理学视角 从心理学角度研究体育,是研究人在体育运动中心理活动的特点和规律。 包括以下4个方面: (1)研究人在体育运动中心理过程的特点和规律以及人的个性差异与 体育运动的关系。 (2)研究掌握运动技术、形成运动技能的心理学规律。 (3)研究体育运动对人的心理过程和个性特征产生的影响。 (4)研究运动竞赛的心理状态问题。 社会学视角 从宏观层面讲,以体育与其他社会现象间的关系为对象,研究它们相互
作用的规律。从微观层面讲,以体育与个人的相互关系为对象,研究体体育科学体育与个人的互动规律。具体地说,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系的学科分(1)研究体育社会学的理论和体育社会问题。 类与结构: (2)研究体育的社会结构,特点及与社会的相互关系。 (1)按学科(3)从社会学角度研究不同体育形态。 性质分类。可
第三节 体育科学体系 将体育科学
一个学术领域的确定具备的条件: 各学科分为 首先要有自己独特的研究对象,其次要有自己领域的专门术语、自然科学类、概念和理论体系,有自己的研究方法。有同样学术兴趣的学者群体及学哲学社会科术组织,有该学术领域的学术刊物。 学类、管理科 学类三大类。 (2)按理论 与实践的关 系分类。可将 全部体育学 科划分为三 个层次,每个 层次又由若 干学科群构 成。其体系结 构。 作业练习: 1.通过收集 报刊或网络 上的最新材
33
料来论证体育科学研究对于推动体育实践发展的作用。
课后反思:
体育科学这一章,理论性的更多,实例比较少,相对比较枯燥,只能加强自身专业素养,提高授课水准,多举例子,提高学生们的上课积 极性。
34
第七章 体育
文化 教学内容: 1.体育科学的形成和发展。 2.体育科学的三维视角 3.体育科学体系。
教学目的:使学生了解并掌握体育文化
教学重点:体育科学的三维视角及科学体系。 教学难点:体育科学的三维视角及科学体系。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启发式教学、课堂讨论、案例教学、提问式教
学、师生互动 教学手段:传统讲授、多媒体教学、影视 教学过程与教学内容:
第一节 体育文化的概念
体育文化:体育文化是广义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它综合各种利用身体 文化锻炼来提高人的生物学和精神潜力的范畴、规律、制度和物质设施。 体育文化的分类: 体育文化包括体育精神文化、体育制度文化和体育物质文化。 体育的精神文化是内核,物质文化是外表,而行为制度文化处于精 神文化和物质文化两者之间。
第二节 中西方体育文化的比较
一、中国传统体育文化的基本特征: (一)注重伦理与道德 至善至德的追求强制性地成为中国人的主体需要,扼杀了个体的生机, 体育活动的竞技性渐趋弱化。 (一)体育精(二)注重和谐与统一 神文化的比(三)注重实际与稳定 较 (四)注重理性与人文培养 中国古代文二、西方体育文化的基本特征 化追求静态(一)强调以人为中心 美的文化,西(二)与宗教关系密切 方传统文化(三)以个人为社会本位 是一种动态(四)多元的文化价值观 文化。 中西方体育文化的比较 儒家、道家、 佛家对人的 存在注重的 是人的内在 气质、品格和 精神修 养。受“宇宙、 自然界、人都 是由气构成 的一体”的 哲学观和 “乐长生、 重节制、讲中 庸(温、良、 恭、俭,让)” 的人生观制 约。体育往往 以 养护生命、祛
35
病、防病和延年益寿为主,注重保健和健康长寿,代表太 极拳。 西方体育文化的典型代表,古希腊的体育精神文化与中国的大相 径庭。主导古希腊的哲学观是天人相对、天人有别,人生观是求价值、 谋进取、趋极端(敢、强、险,异)。古希腊人心目中的理想人物是血 统好、发育好、比例匀称,身手矫健、擅长各种运动的人。 (二)体育行为制度文化的比较 中国传统体育以养生为主,尤其重“养”。中国传统体育文化的目标是 修身、养性,导致大部分中国传统体育项目都强调整体效果和直观感受, 强调意念的作用和内部修炼。身体运动注重体内“运气”,外形的肢体 活动多为徐缓的动作。健身方法上,以模仿动物动作的功操为主,如导 引术、气功、武术等。
古罗马的西方竞技体育,最初就是一种展示城邦实力的“邦际语言”, 是比试体力、智力、竞技能力和展现城邦精神的重要舞台。这种体育文 化大力提倡竞争,超越,包括超越对手、自然障碍和自我, 在西方,竞技场上的结果、名次、成绩直接影响着做人的价值和尊严。 主导的体育行为是激烈对抗、努力拼搏,追求“更快、更高、更强”; 强调运动的肌肉健美,体格强壮,注重人体外形的肢体活动。 奥林匹克文(三)体育物质文化的比较 化泛指奥林中国的传统体育行为是个体活动为主,活动形式以徒手为多,而对抗激匹克运动在烈的、竞争性强的、集体性的和活动中身体接触较多的项目较少,这使实践过程中体育专用的场地、设施和器材等体育物质文化建设在数千年的历史进程所创造的物中发展极为缓慢。 质与精神财希腊的奥林匹亚是古代奥运会的诞生地和永久性举办地。 富的总和。
第三节 奥林匹克文化 (二)奥林匹
一、奥林匹克文化的内涵与特征 克文化的特(一)奥林匹克文化的内涵 征 1.人文性 古代奥运会 是古希腊民 族文化的产 物,强调“以 人为本”,强 调人的和谐 发展。奥林匹 克的宗旨是 使体育运动 为人的和谐 发展服务,以 促进建立一 个维护人的 尊严、和平的
36
社会。 2.象征性 顾拜旦心中,奥林匹克运动是“一个伟大的象征”,它象征着“全面发 展的一种人生哲学”等。“世界和平,民族团结”的象征。 奥林匹克圣火:象征着发祥于古希腊的文明之光仍然照耀着人类前进的 道路,激励着人类追求光明、追求理想,也是奥林匹克精神的传递。 北京奥运会吉祥物分别代表什么? “福娃贝贝”是鱼娃,来自江河湖海,代表繁 “福娃晶晶”的原型是熊猫,来自森林,代表欢乐。 “福娃欢欢”以奥运圣火为原型,代表激情。 “福娃迎迎”的原型是藏羚羊,来自草原大地,代表健康。 \福娃妮妮\的原型是京燕,来自天空,代表幸运。 3.艺术性 开幕式和闭幕式上,借助灯光、音响等多种艺术手段,集舞台艺术和广 场艺术之精粹,将体育、音乐、舞蹈融为一体。 4.多元性
奥林匹克运动是一个动态发展的、开放性的世界性文化体系,它需要大二、奥林匹克量地、不断地从世界各个民族的体育文化中汲取养分,丰富自己的内容。 精神文化 古代与现代、东方与西方的体育汇聚、碰撞后融为一体,这就是奥林匹人们先后概克的普遍性带来的文化多元性。 括若干言简 奥林匹克运动成功原因之一就是它对多种文化的兼容和尊重。 意赅、便于人5.划一性 们铭记的短 奥林匹克运动毕竟起源于西方,从历史的渊源上与古希腊文明一 句以展示奥脉相传。奥林匹克运动自诞生以来,深受西方文化的影响。长期以来, 林匹克精神奥运会多在西方举办,有此可见,奥林匹克文化是典型的西方文化。 文化。主要有奥林匹克文化这种划一性的特征已成为发展奥林匹克运动不利因素。 “更快、更高、 更强” ‘‘体 育就是和平” “参与比取 胜更重要” “全世界的 运动员以公 平、坦率的比 赛和友好的 精神在奥运 会上相见” “和平、友谊、 进步”“通过 体育运动,达 到团结,团结 起来,发展体 育运动”等。
37
奥林匹克精神文化分解为:参与原则,竞争原则,公正原则,友谊原则 和奋斗原则。 三、奥林匹克组织文化 (一)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 1894年6月23日成立,是一个国际性的、非政府的、非营利的组织。 (二)国际单项体育联合会 指的是在世界范围内管辖一项或几项运动项目,并接纳若干管辖这些项 目的国家或地区级团体的非官方国际体育组织。 (三)国家(或地区)奥林匹克委员会 (四)奥林匹克组织之间的相互关系 基本关系是相互协调,相互配合的关系。奥林匹克运动三大组织上是一 种承认与被承认的关系。 第四节 体育文化的继承与创新 一、体育文化的继承与保护 二、体育文化的创新 三、中国体育文化继承与创新的统一 第八章 体育作业练习: 体制 P186 教学内容: 1. 2.中国传统体育文化的基本特征有哪些? 体育体制的3.奥林匹克文化有哪些特征? 概念及其构 成。
课后反思:学生对体育文化的理解,都比较少,需要平时多看书,丰富 体育知识,这样更有利于体育文化的学习。 2.体育体制 的特点与作 用。 3.外国体育 体制。 4.我国体育 体制改革的 趋势。 教学目的:使 学生国内外 体育体制的 特点与作用, 以及体育体 制改革的趋 势。 教学重点:体 育体制的构
38
成,特点与作用,体育体制改革趋势。 教学难点:体育体制的构成,特点与作用,体育体制改革趋势。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启发式教学、课堂讨论、案例教学、提问式教学、 师生互动 教学手段:传统讲授、多媒体教学、影视 教学过程与教学内容:
第一节 体育体制的概念及其构成
体育体制:是指国家组织管理体育的各种机构、各项制度和准则的总和。 体育体制的构成 (一)机构 机构:是指由专职人员组成的、专门从事某一工作的专业部门的构成。 我国体育主管部门——国家体育总局的机构设臵,即办公厅、群众体育 司、竞技体育司、体育经济司、政策法规司、青少年体育司、人事司、 对外联络司、科教司、宣传司、机关党委、监察局和离退干部局。 (二)职能 职能:一般指人、事物和机构所具有的功能。 (三)制度 国家体育总局的基本职能: 制度:是一系研究拟定体育工作的政策法规和发展规划并监督实施。指导和推动体育列被制定出体制改革,制定体育发展战略,编制体育事业的中长期发展规划,协调来的规则、守区域性体育发展。推行全民健身计划,指导并开展群众性体育活动,实法程序和行施国家体育锻炼标准,开展国民体质监测。统筹规划竞技体育发展,研为的道德伦究和平衡全国性体育竞赛、竞技运动项目设臵与重点布局,组织反兴奋理规范。 剂工作。管理体育外事工作,开展国际间和与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及2001年11月,台湾地区的体育合作与交流,组织参加和举办重大国际体育竞赛。 我国正式加 入WTO,我国 参与国际竞 争的领域迅 速扩展,而国 际竞争的核 心不仅是资 金、技术和人 才的竞争,更 重要的是制 度的竞争。 第二节 体 育体制的特 点与作用 体育体制的 特点: (一)体育体 制在体育事 业发展中具
39
有根本性意义 不同体育体制的基本特征,可以大致分为政府主导型、社会主导型和介 于两者之间的结合型的体育体制。 (二)体育体制的形成和完善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所谓长期性,体育体制的建设过程涵盖人们思想观念的进步与社会经济 文化的发展。人们的思想观念的变化、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都不是一蹴 而就的,其间又必然会产生影响体育体制建设的各种因素。 (三)体育体制一经形成,在一定时期内,需要保持相对的稳定性 所谓稳定性,是指体育体制一旦确立,不易受现实的短期需求而随意改 变,这种体制要能科学地反映体育体制运行的基本规律。 体育体制的作用: 第一、对体育事业的领导和发挥。 第二、划分管理体育事业权限。 第三、体育体制是部门分工协作的基础。 第四、提高体育运行机制的效率。
第三节 外国体育体制 提高运动技
社会组织主导型 术水平。 又称分权型,主要特点是:政府不设专门体育机构,行政权力一般不干德国 预体育的管理事务,充分保证体育的自治,国家体育政策的制定和实施、在德国,没有体育资源的配臵以及体育管理工作完全由社会团体承担。 专门的政府美国 体育主管部美国政府中没有专门的体育主管部门,也没有单一、垂直的权威机构来门,在《宪法》负责全面的体育协调工作,政府不制定体育政策,而且极少直接资助体中也没有明育。除了选拔组织奥运会代表团外,美国奥委会对其他体育组织不具有确地赋予联支配控制的权力。美国的竞技体育以学校为中心,依靠学校的课余训练 邦政府管理 体育的权力。 政府承认德 国体育联合 会在体育运 动中的地位, 使其在地方 和联邦政府 的机构中享 有巨大的影 响力。 德国体联的 主要任务是: 发展体育运 动和身体娱 乐以及制定 相应的政策 维护体育组
40
织的共同利益和公共利益,检查并维持其组织在国内外体育 事务中的利益,协调其成员间的利益分配,坚持和发扬奥林匹克理想。 政府和社会组织结合型: 英国 日本 韩国 政府主导型: 中国 巴基斯坦 朝鲜 主要特点:政府设有专门的体育行政机构,对全国的体育实施全面的监 控和高度集中管理;在体育政策的制定和实施、体育资源的配臵及 事务性工作方面几乎行驶全部职权。 第四节 我国体育体制改革的趋势 关于“举国体制” 原国家体育总局局长袁伟民在2001年全国体育局长会议上指出: “…..举国体制的实质,就是发挥社会主义能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越 性。” “举国体制”是20世纪80年代初国外报刊对中国体育体制的一种褒义概 况。后来逐渐形成为一种具有特定含义的概念,主要是指中国体育事业 在一定时期内,为了一定的目标和需要,能够有效地统一、集中国家的
力量使某些方面迅速提高的体育发展机制及相应的一套组织机构等。 3.人员列入对“举国体制”的评价: 国家编制 用历史的眼光来审视“举国体制”,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举国体4.业务脱离制”有效地推动了中国竞技体育的发展,是我国竞技体育取得辉煌战绩经济主体 的主要原因。 ※在市场经在市场经济体制下,“举国体制”出现了很多与经济和社会发展不相适济条件下我应的问题,这些问题严重制约了我国体育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国体育管理※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我国体育管理体制的主要特点 体制改革的1.体育由政府主办并主管,政府几乎行驶全部管理职权 必然性 2.经费依靠财政拨款,国家承担大部分经济义务 1、在计划经 济条件下,政 府对体育具 体事务的管 理容易滋生 官僚主义和 腐败问题,影 响了体育发 展,也限制和 抑制了社会 办体育的积 极性。 2、在市场经 济条件下,随 着社会、经济 发展,人们的
41
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体育的需求也日益增加。 3、完全依赖国家拨款容易造成体育发展与经济发展相脱节的现象,而 依靠市场机制运行的体育产业则显现了蓬勃生机。 4、在计划济条件下的政府统一管理体育体制导致体育资源的垄断,使 得体育事业资源配臵与市场经济发展要求不相适应的矛盾凸显。 ※我国体育体制改革的趋势 1.转变政府管理体育事业的职能 2.运动项目协会实体化与体育社团的独立 3.职业体育将逐步市场化 4.大众体育将得到迅速发展 作业练习: 1.体育体制的特点和作用是什么? 2.谈谈你对“举国体制”的认识。 课后反思:通过学习社会组织主导型,政府和社会组织结合型,政府主
导型的优点和不足,发现我国体育体制的利与弊,以及体育体制改革的 第九章 体育必然趋势,吸取他国体育体制的有点,弥补我们的不足。 发展趋势 教学内容: 1. 从人发展的 角度看体育 发展趋势。 2.从社会发 展的角度看 体育发展趋 势。 3.从体育全 球化角度看 体育发展趋 势。 教学目的:使 学生了解从 人发展、社会 发展和体育 全球化的角 度看体育发 展趋势。 教学重点:从 人的发展、社 会的发展角
42
度看体育发展趋势。 教学难点:从人的发展、社会的发展、全球化角度看体育发展趋势。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启发式教学、课堂讨论、案例教学、提问式教学、 师生互动 教学手段:传统讲授、多媒体教学、影视 教学过程与教学内容:
第一节、从人的发展看体育发展趋势
一、体育在人的现代化过程中将发挥更为重要的作用 人的现代化包括:人的思维方式的现代化;价值观念的现代化;勇于探 索、乐于创新的心态;情感方式的现代化;行为方式的现代化,体育不 仅是健身的积极手段,而且是健心、提高社会适应能力的重要途径, 在人的现代化过程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1、体育在人的现代化、做一个现代人、健康人的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2、体育活动是快速生活节奏的心理调节器。 3、体育运动是人们情感方式现代化、行为方式、现代化的积极渠道。 4、长期坚持体育学习和运动、有利于形成“健康第一”、“公平竞争 “开拓创新”等积极向上的价值观。 高技术忽略二、新世纪将呈现以人为本、追求健康幸福的生活的新的体育观体育的人们的高情转轨首先是观念的转轨。后工业社会,社会对体育提出的了比“增强体感 质”更高的要求,不仅是增强体力,而且更为重要的是通过体育运动促人变得冷漠进人的身心健康以及提高社会适应能力。 浮躁 三、生活方式的巨变加快体育生活化的进程 环境污染 机械化、电气化、信息化文明 人类生物结构和机能的退化 生存条件恶高营养、低消耗与物质代谢 体内物质积累 化 快节奏、大压力 千奇百怪的心理障碍和疾病 四、关注情商,高危险、高密度生活 形形色色的意外事故 以人文关怀 推进体育改 革和发展 IQ和EQ IQ对人的学 业和事业的 影响表现为 外显性;EQ对 人的学业和 事业的影响 表现为内隐 性。 五、体育运动 将更加有效 地促进人的 现代化 有助于增强
43
现代人的民族意识和民族责任感 有助于培养现代人的思维方式 有助于激发现代人强烈的进取精神 促使人的素质的现代化 对现代人生活方式的现代化起着得要的推动作用
第二节 从社会发展看体育发展趋势
一、休闲体育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1、休闲体育:指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在相应的文化背景下所产 生的、以体育运动为主要手段的、为人们欢度余暇、增进健康起到积极 作用的一种文明、健康、科学的生活方式。 2、中国开展休闲体育的社会基础条件: 人口老龄化比例增大;余暇时间增多;人们的生活水平和生活方式 发生了改变。(2002年,我国第一个运动与休闲学系在华南师范大学体 育学院成立) 二、老年人体育方兴未艾 三、体育终身化趋势日益明显 可以是一种终身体育:指一个人终身主动接受体育指导、教育、参加体育锻炼。 实物、一种服特征: 务或是两者追求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和终生健康 的结合。它的时空广阔,内容多样 界定是面向体育结构立体化 体育消费过组织方式自由化 程, 只要某突出教育性,强调个性化 种产品是为四、融入全球化势必促使体育产业快速发展 了满足人们 体育产品是满足人们体育消费需要的劳动产品的总称, 体育产品 从事体育活 动需要而生 产的, 就可 以看作是体 育产品, 而 不管产品是 否由体育产 业部门生产。 体育产品主 要包括体育 赛事、体育用 品、体育训练 和体育信息 以及体育人 力资源等。 体育产品的 使用价值主 要有两个方
44
面: 其一是作为消费资料满足人民群众体育消费需求; 其二是作为生 产资料投入到其他产品的生产中, 满足生产消费的需求。有些体育产品, 如观看比赛、健身健康服务主要是满足人们群众体育消费需要的; 有些 产品不能直接用于满足人们群众的消费需要, 而是作为生产资料投入 到其他产品的生产中, 如体育赞助、赛场广告、特许经营权、媒体报道 权、博彩信息及体育人力资源等产品。还有些体育产品, 既可以作为消 费资料满足人们消费需要, 又可以作为生产资料投入到其他产品的生 产中。
体育产品形态上包括实物型、服务型以及服务和实物结合型3 种形 态。实物型体育产品主要是对消费者的身体产生影响, 体育信息型产品 主要对消费者心理产生影响, 而服务型体育产品则可能对消费者身心 同时产生影响。 体育产业的形成是人民群众体育消费需求所驱动的,其界定是面向体育 消费过程; 产业分类的依据是产品生产过程的某些特征, 其界定是面 向生产过程。由于体育产业的界定标准与产业分类标准完全不同, 因此, 采用产业分类标准将体育产业划分到第三产业的做法值得商榷。体育产 业是提供体育产品满足人们体育消费需求的多种产业集合, 体育产业 符合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甚至是第一产业的某些特征, 体育产业具有 “复合产业”的特征。 第三节 从体
体育产业部门生产的劳动产品和体育产品并不是同一范畴。体育产育全球化角业部门产出的劳动产品是由劳动产品的供给主体决定的, 其界定是面度看体育发向产品生产过程。体育产品是由劳动产品的消费主体决定的, 其界定是展趋势 面向产品消费过程的。体育产业部门生产的劳动产品并不必然属于体育通过国际体产品范畴,同样, 体育产品也并不排斥非体育产业部门的劳动产品成为育组织、竞赛、体育产品, 判别一个产品是否为体育产品要看它的使用价值是否为满运动员流动、足人们体育消费需要。 媒体、网络等 形式,体育真 正实现了全 球化的发展 目标。 本节将从职 业体育、赞助、 媒体以及消 费文化的角 度,分析4要 素 对于体育实 现全球化发 展所发挥的 重要作用。 一、职业体育 与体育全球
45
化
二、消费文化与体育全球化 三、媒体与体育全球化 四、赞助商与体育全球化
作业练习:1.如何理解体育全球化这一现象?
课后反思: 未来社会,体育锻炼对每个人更为重要,每个人都应积极参与锻炼,并养成终身锻炼的好习惯。一个社会由众多的个体组成,良好社会的形成也离不开体育的发展。大到全球都离不开体育,体育将来会走进每个人的生活,并日常化。
46
的个体性
5.过程的连续性 6.过程的适应性 7.过程的综合性 三、健身休闲过程
(一)健身休闲过程的特点 1.运动方式多样
2.技术和体能要求不高 3.可自由选择活动内容 4.灵活参与 5.心态愉悦
(二)健身休闲过程的原则 1.全面发展原则 2.循序渐进原则 3.个性化原则
(三)健身休闲过程的内容 1.观赏性活动——看比赛和表演 2.相对安静的活动——棋牌类
3.运动性活动(眩晕类、命中类、冒险类、户外运动..........) 作业练习:
1.结合自己体育经历,谈谈体育教育过程有哪些基本特点?
课后反思:本章内容丰富,且都比较重要,所有课堂上需要充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才能较好的完成教学目标。一般纯理论的东西,学生不太喜欢,结合自身特点,体院学生爱动不爱静,需要启发式教学,师生互动,授课效果更佳。
26
第五章 体育手段 教学内容:身体运动与体育运动技术、体育运动项目
教学目的:使学生了解并掌握体育的多种手段。 教学重点:身体运动技术的结构,运动项目的起源、特点与分类。 教学难点:身体运动技术的结构,运动项目的起源、特点与分类。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启发式教学、课堂讨论、案例教学、提问式教
学、师生互动 教学手段:传统讲授、多媒体教学、影视 教学内容:身体运动与体育运动技术、体育运动项目 教学过程与教学内容:
第一节 体育手段概述
体育手段:是指为了达到体育目的而借助的载体、媒介及其各种活动形 式和方法,是实现体育目的的系统行为和操作技术。
第二节 身体运动与体育运动技术
一、身体运动 身体运动是运动者为达到体育目的,按照人体运动的客观规律和体育的 法则、要求而进行的有意识的主动的各种运动动作的总称。 身体运动的分类: 按照人体基本活动形式:走、跑、跳、投、悬垂、支撑、攀登、爬越和 平衡等。 按照人体运动部位:上肢运动、下肢运动、头颈运动、腹背运动和全身 运动等。 按照生物力学运动形式:平动、转动和鞭打等。 3.结束姿势 按照身体运动供能形式:有氧运动和无氧运动。 动作结束时,按照运动解剖学角度:内收运动、外展运动、旋内运动和旋外运动等。 身体及身体身体姿势: 各个部分所1.开始姿势 处的状态和指身体运动开始时或预备阶段身体和身体的各个部分所处的准备状态。 位臵。 开始姿势是为了最大限度地为后续动作创造有利条件。 ※身体运动2.动作过程中的姿势 轨迹 在完成动作过程中,身体在某一瞬间所处的或者持续保持的空间 1.身体运动状态。 轨迹形式(包 括直线和曲 线) 直线运动:指 身体某一点 运动方向在 运动过程中 不发生改变, 始终沿一个 方向移动。 身体运动 轨迹根本不 存在绝对的 直线运动。 曲线运动:指 身体某一点 的运动方向
27
始终是变化的。 曲线运动包括转动和抛物线运动。 转动:指身体或身体的某部分沿某一点或转轴旋转。 抛物线运动:凡身体有腾空动作的运动都属于抛物线运动。 2.身体运动轨迹方向
通常从矢状面、额状面、水平面三个面和上下、前后、左右6个基 本方向来确定身体运动的方向。 3.身体运动轨迹的幅度 轨迹的幅度:指身体运动范围的大小,一般用角度或长度来表示。 身体运动时间:指完成身体运动所持续的时间,包括完成动作的总时间 和每一部分的时间。 身体运动频率:指单位时间内某一动作的重复次数,属于动作时间特征。 身体运动速度:指身体或身体的某一部分在单位时间内的位移,通常用 位移距离和所用时间之比来表示。 身体运动力量:指身体运动时对外部物质对象所产生的物理作用,它是 运动者通过肌肉收缩以克服阻力的能力,属于动力特征。 如:跳身体运动节奏:动作的快慢、用力的大小、肌肉的收缩与舒张及时间间远的技术基隔的长短合理交替的一种综合特征。它与动作的时间特征、空间特征和础是由——动力特征都有关系。 助跑、踏跳、二、体育运动技术 腾空、落地四体育运动技术:为了达到某种具体的体育目的而完成身体运动的合理有个技术 效的方法就是体育运动技术。 环节构成。 体育运动技术基本结构:技术基础、技术环节、技术细节 技术环节:通技术基础:是根据动力学、运动学、节奏性的客观规律,按照一定的顺常把构成技序、方向排列起来的各种技术环节的整体。 术基础各个 具有独立功 能的部分称 为技术环节, 是构成技术 基础的各组 成部分。 在构成技术 的各环节中, 总有一个环 节对运动的 效果起着决 定性的作用, 此环节为技 术关键。 技术细节:是 动作技术的 次要特征,也
28
是比较灵活的部分,可因人而异。 三、体育运动技术动作质量与效果的评定 1、动作的准确性 (1)是否符合技术规格要求 (2)是否具有实效性 2、动作的协调性 (1)动作连贯性 (2)动作节奏性 (3)身体各部分的配合 3、动作的力量性 是产生生理负荷与超量恢复的前提,否则 达不到预期的效果。4、动作的经济性 (1)省力,减少能量消耗 (2)无多余动作、协调 5、动作的弹性 (1)缓冲性——防止受伤 (2)美感 第三节 体育运动项目 一、体育运动项目的特点 ☆历史性和发展性 ☆国际性和民族性 ☆地域性 1、传承与遗失 继承: 保留 遗失: 劣汰 创造: 新生 29
2、积累的产
物
数量: 由少到多 形式: 由简到繁 中国古代体育运动 蹴鞠、围棋、弹棋、投壶、射箭、斗兽、赛马、赛车、秋千、拔河、竞渡、摔跤、水戏、斗剑、角力、冰嬉、技巧运动 。 国际性 超越 国界 超越 语言 超越 民族 民族性
反映民族传统和习俗 反映民族文化的特性 地域性
与地理环境、自然条件相关 二、体育运动项目的起源 1、生产劳动实践
2、军事防卫技能和武器移植 3、日常生活技能
4、娱乐或其他文化活动 5、模仿动物动作
三、体育运动项目分类(按照参与目的划分) 第一类:健身类项目(轻缓,强度不大) 第二类:健美类项目(协调、灵活、舒展) 第三类:娱乐类项目(趣味性、轻松愉快) 第四类:冒险类项目(战胜自我、挑战自然) 第五类:竞技类项目(展示高超技艺)
健身类体育手段的目的——健身、康复、预防疾病
健身类体育手段的特点:动作结构简单、运动负荷偏低。 常用的手段(我国):健身走、健身跑,徒手操(保健操、广播操、生产操)、器械操、游泳、太极拳、太极剑。 健美类体育手段的目的—— 健、美
30
健美类体育手段的特点:力量性练习多、技巧性练习多、配合艺术性活动、运动负荷偏高。 常用的手段有:艺术体操、健美操、体育舞蹈、器械健美、花样游泳、花样滑冰等。 娱乐类体育手段的目的——玩、放松、获得积极性休息
娱乐类体育手段的特点:趣味性、游戏性、不强调运动负荷。 常用的手段:钓鱼、保龄球、高尔夫球、门球等。 冒险类体育手段的目的——锻炼体能、满足探险
正在阅读:
体育概论教案 - 图文10-02
水务工程质量安全监督站工作总结12-13
大学英语四级新题型笔记总结09-29
高中材料作文:多元化的今天,你可以通过手机、电脑等电子设备,在宽广无垠的网络空间中汲取知识;你09-07
座右铭给我的启示作文350字06-19
快乐的一家子作文400字07-16
三种常用的网络安全技术12-05
十年高考英语高频词汇归纳01-04
说说心里话作文600字07-14
- 多层物业服务方案
- (审判实务)习惯法与少数民族地区民间纠纷解决问题(孙 潋)
- 人教版新课标六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
- 词语打卡
- photoshop实习报告
- 钢结构设计原理综合测试2
- 2014年期末练习题
- 高中数学中的逆向思维解题方法探讨
- 名师原创 全国通用2014-2015学年高二寒假作业 政治(一)Word版
- 北航《建筑结构检测鉴定与加固》在线作业三
- XX县卫生监督所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小学四年级观察作文经典评语
- 浅谈110KV变电站电气一次设计-程泉焱(1)
- 安全员考试题库
- 国家电网公司变电运维管理规定(试行)
-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稿征求意见提纲
- 教学秘书面试技巧
- 钢结构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 水利工程概论论文
- 09届九年级数学第四次模拟试卷
- 概论
- 教案
- 图文
- 体育
- 2015年国家助学贷款答题考试答案
- 山洪灾害防御知识宣传手册
- 学前教育口语作业2
- 境外投资管理系统(地方企业)用户手册V1.0 - 图文
- XXX年创建花园式小区计划
- 课程与教学论专业研究生阅读参考书目
- 2018年牛奶乳制品企业公司组织架构图职能部门及工作职责
- 云南省石化产业发展规划纲要(2009—2015年)
- 苏教版二年级下册《识字3》教学设计
- 新药设计作业
- 面向对象程序设计C++实验指导书
- 某建筑物简支梁配筋如图所示
- 甘肃省特种设备协会文件
- 中国现代文学史模拟试卷和答案
- 2019年最新《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试题及答案
- VS2008 C#开发Windows Mobile 5.0 智能设备程序
- 信息管理学基础-考研笔记
- 合同法分则
- 临床检验基础复习题
- 基于Matlab的小型电力系统的建模与仿真实验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