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全册导学案 - 图文

更新时间:2023-11-11 10:46: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三年级数学下册导学案

第一单元 位置与方向教学计划

一、教学目标:

1.通过生活情境和学生的生活经验,让学生辨认东、南、西、北四个方向,知道地图上东、南、西、北四个方向。

2.在东、南、西、北中,给定一个方向(东、南、西或北)辨认其余三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绘物体所在的方向。

3、借助现实的数学活动,培养学生辨认方向的意识,发展空间观念,体验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二、学情分析: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对东、南、西、北等方向的知识已经积累了一些感性的经验,并通过第一学年的学习,已经会用上、下、左、右、前、后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本单元在此基础上,使学生学习辨认东、南、西、北、东北、西北、东南和西南八个方向,并认识简单的路线图。

本单元的重点是:使学生认识东、南、西、北、东北、西北、东南和西南八个方向,能够用给定的一个方向(东、南、西或北)辨认其余的七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难点是:使学生能够用给定的一个方向辨认其余的七个方向,并能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会看简单的路线图,并能描述行走的路线。 三、教学策略:

1.出示儿歌:“早晨起来,面向太阳。前面是东,后面是西,左面是北,右面是南。” 根据儿歌让学生在学校操场上辨认东、南、西、北方向。

2.学生讨论各种不同方法后,教师讲解地图上通常的方向: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3.引导学生按地图的记录方式,重新整理自己的记录,完成校园示意图。再结合示意图用“东、南、西、北”说一说各种景物所在的位 四、课时设计:约5课时

第一课时 认识东西南北(总第1课时) 教学内容:例1及练习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使学生认识东、南、西、北四个方向,能够用给定的一个方向辨认其余的三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

2.发展学生空间观念,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能力。 教学重难点:使学生认识东、南、西、北四个方向。能够用给定的一个方向辨认其余的三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创造情景:出示第2页主题图。让学生观察说说看到了什么?用自己的方位知识描述各建筑的位置关系?

2.组织学生面向黑板,指一指前、后、左、右。

3.师:“谁认得东、西、南、北方向?你是怎样认识的?” 4.板书课题:东西南北 二、探究新知:

(第 1 页 ,共 60 页)

1.早晨,太阳从哪边升起?引出东。

2.指一指哪边是东?教室的东边有什么?(黑板)

3.东和西是相对的,那西边是哪边呢?教室的西边有什么?

4.组织全班活动,起立,指一指东和西。指左边练习表达:这边是北。指右边:这边是南。练习用教室的北和南各有什么说一说?

5.完成书本填空和做一做:

(1)观察例1课件:问:图书馆在操场的东面,体育馆在操场的( )面。教学楼在操场的( )面,大门在操场的( )面。

(2) 完成“做一做” 三、巩固练习:

1.完成练习一第2题:先观察,你从对话中了解到什么?(可以确定了两个方向:北和西)你能说说哪边是东、哪边是南吗?说说房间是怎样布置的?东南西北方向各有什么?

2.在教室玩“走方向的游戏”。

3.小组讨论:你怎样记住我们学校的东西南北方向?各个方向各有什么? 4.小组讨论:你怎样记住我们陶乐的东西南北方向? 各个方向各有什么? 5.背儿歌:早晨起床向太阳,前是东,后是西,左是北,右是南。 四、小结。

五、课外作业:认方向。 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 认识平面图上的东西南北和路线图(总第2课时) 教学内容:例2、例3及练习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知道地图上的方向。

2.使学生会看简单的路线图,并能描述行走的路线。 3.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重难点:使学生学会看简单的路线图,并能描述行走的路线。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汇报课外认方向的情况。 2、说说教室和校园的东西南北各有什么。 二、探究新知 (一)教学例2: 1、观察第3页的校园图,你能画出校园的示意图吗?怎样画,能让别人看懂方向? 2.学生同桌合作画。

3.交流汇报:把学生画的多种情况展示出来。 4.请大家观察这几种不同的示意图,你觉得怎么样?(没有统一的标准,太乱了。) 5.为了方便交流,地图通常是按“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绘制的。现在,你能按这个要求画出示意图吗?并注意标上“北”的方向。

6.学生独立绘制“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示意图。 (二)教学例3:

1.观察例3图,你是怎么找到“北”边的?(图上标有) 2.两个小朋友在做什么?

3.少年宫怎么走?请你先用手指出路线图,同桌互相看看指对了吗?

(第 2 页 ,共 60 页)

4.同桌互相说:

去体育馆怎么走?去医院怎么走?去商店怎么走?去电影院怎么走? 三、巩固练

1.认一认地图上的方向:(挂图)

2.做一做:从图上获知“北”,根据“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练习指一指。 四、综合练

1.观察第2页天安门广场图,请根据示意图指出东西南北。 2.你能说说这幅天安门广场图中哪个建筑物分别在哪边吗? 3.第6页第3题、第7页第4题:

观察中国地图,先找出“五岳”。现在告诉你中岳是嵩山,你能根据这个说说其他的山分别是什么“岳”吗?比一比,谁说得对!讲评。

4.引导学生阅读:你知道吗? 三、总结。

第三课时 认识东北、东南、西北、西南(总第3课时) 教学内容:例4以及练习。 教学目标:

使学生能结合具体情境认识东北、东南、西北、西南四个方向,能够用给定的一个方向(东、南、西或北)辨认其余的七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

教学重难点:

使学生能结合具体情境认识东北、东南、西北、西南四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画一画方向示意图:

2、我们知道了这四个方向,那么,每两个方向之间又称为什么方向呢?今天我们一起来认识。

二、学习新知:

1.出示例4图,观察:多功能厅在哪两个方向之间? 2.这个方向称为“东北方向”。

3.我们知道了“东北方向”,你能说出下面的这几个方向是什么吗?

4.我们又认识了“东北、东南、西北、西南”,你打算怎样记住这四个方向?请你把他们记下来。

5.请自己画一个标有8个方向的方向示意图。

6.观察例4图:请说说校园的东北、东南、西北、西南各有什么? 三、练习:

1、说说生活中什么时候会用到方位的知识?

2、第10页第1题:在黑板上标出自己家的位置。 四、总结:

这节课中你有哪些收获?你会用到这方面的知识吗? 教学反思:

(第 3 页 ,共 60 页)

第四课时 认识简单的路线(总第4课时)

教学内容:第9页例5以及练习。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会看简单的路线图(八个方向),并能描述行走的路线。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 使学生会看简单的路线图(八个方向),并能描述行走的路线。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请用手势指出你认识的8个方向,同桌互相看看指对了吗?

2、老师说方向,你们就用手指向那边方向:北、西南、东北、西、东北等。 3、出示中国地图:请你分别指出东、西、南、北、东北、东南、西北、西南这8个地区。

二、新知:

1.观察例5图:问:这是什么图呢?(动物园导游图) 请认一认图上画有哪些动物馆? 2.请在图中指出8个方向: 3.解决问题:

熊猫馆位置?从大门出发可以怎样走?(在动物园的西北角,可以先往北走到狮山,再向西北走。)还可以怎样走?也请你把行走路线描述出来。指名到黑板的挂图前说说行走路线。同桌互相提问各个馆的行走路线,比一比,谁说得准!

4.每个动物馆的行走路线是不是唯一的?你能说出了几条?你在说同一动物馆而不同的几条行走路线时,有什么发现吗?

5.小结:如果从不同的路线走,说的方向就有所不同了。 三、巩固练习:

1.说一说,1路公共汽车的行车路线。 2.第10页第2题:

全班读题:熟悉小健的描述。

根据小健的描述,把那些游乐项目用序号标在适当的位置上。讲评。 四、总结:收获?指导学生对学习进行评价。 五、布置作业:课外练习 教学反思:

第五课时 练习(总第5课时) 教学内容:位置与方向的综合练习 教学目标:

1.通过综合练习,进一步培养学生辨认方向的意识、发展空间观念。

2.使学生熟悉的认识东、南、西、北、东北、西北、东南和西南八个方向,能够用给定的一个方向(东、南、西或北)辨认其余的七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

3.使学生会看简单的路线图,并能描述行走的路线。 教学重难点:

认识8个方向、会看简单的路线图并能描述行走的路线。 教学过程:

一、练习:

(第 4 页 ,共 60 页)

1.说一说你认识的8个方向:同桌互相考一考。

2.画出一个标有8个方向的方向示意图,比一比,谁画得准! 3.老师说方位,学生指出来。 二、综合练习:

完成11页第3题、11页第4题、学生独立完成12页的第5题、同桌合作完成12页第6题。

三、总结:

这一单元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对你的学习和生活有什么用处呢?还在什么地方有用呢? 教学反思:

第二单元 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教学计划 一、单元教学目标:

1、使学生会口算一位数除商是整十、整百、整千的数,一位数除整几百几十(或几千几百)。

2、使学生经历一位数除多位数的笔算过程,掌握一般的笔算方法,会用乘法验算除法。

3、使学生能在具体的情景中进行除法估算,会表达估算的思路,形成估算习惯。 4、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二、学情分析:

大部分学生口算一位数除商是整十、整百、整千的数,一位数除整几百几十(或几千几百)应该是比较容易掌握的,关键是笔算除一位数除两位数,商是两位数的笔算方法学生学习起来较困难;特别是在理解算理,掌握笔算方法、笔算演算格式、步骤和商的书写位置更要难一些。

四、教学策略

1.引导学生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初步掌握用一位数除两位数、除整百整十数的口算方法,能正确、迅速地进行口算,并且引导他们能在具体的情境中进行除法估算,会表达估算的思路,形成估算习惯。

2.培养学生认真口算和检查的良好学习习惯. 三、教学单元课时安排

1、口算除法 3课时 2、笔算除法 9课时 3、复习检测 2课时 1、口算除法

(第 5 页 ,共 60 页)

第四课时

用一位数除两位数商两位数的笔算除法(总第10课时)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新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第19页的例l

教学目标:1.使学生学会用一位数除两位数商两位数的笔算方法,掌握书写格式,理解用一位数除两位数商是两位数的算理,并能正确地进行笔算。 2.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及初步的动手操作能力。 3.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

教学重点:理解算理,掌握算法。掌握笔算除法的步骤和商的书写位置。

教学难点:理解每求出一位商后,如果有余数,应该与下一位上的数合在一起继续除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复习沟通。

1.指名用竖式板演:8÷4,16÷5,其余的学生在课堂练习本上做。 2.口算: 42÷2 420÷2 指名任选一题说出口算过程。

刚才同学们用口算的方法计算出了得数,这节课我们来学习笔算的方法。(板书课题:笔算除法)

二、动手操作、领悟算法 第一层:初步理解 1.出示例1:42÷2=

(l)动手操作.重现口算过程。

要求:动手分小棒,说说先算什么,后算什么。

生说:先用4个十除以2得2个十,再用2个一除以2得1个2个十加上1个一商是2l。

(2)明确笔算的过程和竖式的写法:

笔算除法的计算顺序和口算一样,要从被除数的高位除起。被除数十位上的4表示4个十,4个十除以2商2个十,要在商的十位(跟被除数的十位数对齐)上写2。用除数2去乘2个十,积是4个十,表示从披除数中已经分掉的数,写在42十位的下面。4减4得0,裹示十位上的数已分完了,个位上还有2,要落下来继续除。2除以2得l,要在商的个位(跟被除数的个位对齐。上写l,再用除数2去乘1,积是2,表示从被除数中又分掉的数,写在落下来的被除数的个位上的2的下面。2减2得0,在余数的位置上写O,表示个位上的数也分完了,计算过程结束。

(3)师问:说一说,作笔算除法时,是从被除数的哪一位除起的?每次除得的商写在什么位置上?(小组讨论)

(4)初步练习,掌握其法。

完成第20页例1下面的“做一做”第1题。(指名板演,其余在练习本上做)说出笔算的过程。

三、师小结

四、布置作业:练习四第1-2题

(第 11 页 ,共 60 页)

第五课时(总第11课时) 一、导入课题 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十位上没有余数的笔算除法,42÷2=21,现在我们一起来计算十位上有余数的算式: 二、出示例2:52÷2= (1)动手操作,理解算理。 问:52能不能平均分成两份呢?自己动手分一分。 学生汇报分的结果。 问:这道题在分小棍时与例l有什么不同? (2)让学生独立试算52÷2,有困难的,可以提问。 学生可能问:十位除后余l该怎么办? 先请会的同学帮助解答。师再进一步明确: 笔算除法的计算时,要从被除数的高位除起被除数十位上的5表示5个十,5个十平均分成2分,每份最多能分2个十,也就表示商2个十,要在商的十位(跟被除数的十位数对齐)上写2。用除数2去乘2个十,积是4个十。把4写在十位的下面。5减4得1,表示十位上还剩1个十没有分。也就是5捆小棒分掉4捆,还剩l捆,就把剩下的1个十与个位上的2合并。即要把被除教个位上的2落下来,和十位上的余数1和在一起,表示12。12除以2得6,要在商的个位(跟被除数的个位对齐)上写6,再用除数2去乘6,积是12,表示从被除数中又分掉的数,写在落下来的被除数的12的下面。12减12得0,在余数的位置上写0,表示分完了,计算过程结束。 (3)小组内讨论:说一说例2和例1比,计算过程有什么不同,应注意什么? 明确:如果除到被除数的十位以后还有余数,要把余数与被除数的下一位数和起来继续除。 小练习:竖式计算。 3.小结算法: 师:“谁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今天所学的笔算除法的计算方法是什么?(小组内互相说) 师生共同总结:笔算除法,要从被除数的最高位除起;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商就写在哪一位的上面;如果被除数的哪一位除后有余数(要注意余数必须比除数小),就把余数与被除数的下一位数合起来继续除。 师生共同编法则歌诀:除数一位看一位,除到哪位商哪位。 (4)练习反馈:第20页做一做第2题。 三、运用新知,解决问题:练习四的第3题。 四、看书质疑,总结全课 问:今天都有哪些收获?还有什么问题? 板书设计: (第 12 页 ,共 60 页)

第六课时 一位数除三位数(商是两位数且有余数)(总第12课时) 教学内容:P22例3 教学目标:1、理解掌握用一位数除三位数(商是两位数且有余数)的笔算方法,培养学生有序思考能力。2、让学生在活动中积极地探索并理解算理,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 3、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教学重点:理解掌握用一位数除三位数(商是两位数且有余数)的笔算方法。 教学难点:被除数的最高位不够商1,怎么办?商的最高位定在哪里?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争当小老师。 1、出示书22页例3的情境图。 师:寒假期间,小梦和小欣兄妹俩在家整理照片。他们数了数共有238张照片,相册每页可插6张照片,问:要插多少页? 生:列式为“238÷6”。 师:先估算一下“238÷6≈”。 生:238≈240,240÷6=40。 生:想(四)六二十四,接近238的前两位数“23”,所以238÷6≈40。 2、师;如何笔算? 请每个学生试算在本子上。 试算完毕,开展“争当小老师”的活动。在“争当小老师”的活动中,四人小组的成员自找同伴,互教互听。可对你的同伴的想法予以评价,如:“我听懂了。”“听不懂。”“你好象这个地方说错了。”“这样说会更好。”?? 师注意观察,巡视,发现交流好的同伴,予以表扬、鼓励。 全班交流。请一人当老师,教教班上的同学。可自由辩论,遇到不清楚的可要求再解释,说错的予以反驳,有好的想法可再说明?? (重点可针对以下问题进行讨论:先用6除几?2个百除以6不够商一个百,怎么办?23个十除以6,商应该写在哪位上?商是几位数?) 小组内评评小老师的作用有多大?你教会了谁? 3、通过观察、讨论、发现每一题的笔算过程“先做什么——再做什么——接着做什么——最后做什么”,探索出笔算除法的运算程序。 以例3为例,师生共同小结: ①先判断。商是几位数? ②除。用23除以6,等于3,3写在十位上。 (第 13 页 ,共 60 页)

③乘。用口诀“三六十八”算出商3个十乘除数6等于18个十,写在 23个十的下面。

④减。用23个十减去18个十等于5个十,5写在十位上。 ⑤查。检查余数5是否比除数小。

⑥放。把被除数个位上的8放下来,和余数5个十合起来是58个一。 ⑦除。用6除58,等于9。

⑧乘。??(再重复上面的笔算步骤。) 让学生闭眼,回忆笔算的六步骤“①先判断。②除。③乘。④减。⑤查。⑥放??”。理清笔算除法的运算程序。

4、师:笔算的结果正确吗?如何知道?

生:可用估算的结果加以比较,初步检验结果的正确性,然后再检查一遍。 二、问题延伸,寻求最佳的解决方法。

进而解决例3的延伸问题:“如果一本相册有24页,1本相册能插得下这些照片吗?2本呢?”。

师:你有什么好方法? 生1:24×2=48>39>24。

生2:24×6=144,144<236<144×2。 所以,一本相册不够,2本可以。 交流方法,对比出最佳方案。

三、基本练习,学会笔算除法的有序思考方法。

1、应用总结出来的笔算除法运算六步骤,独立完成课本第22页的“做一做”。注意先估算,再笔算。

2、请四个同学板演,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四、课堂总结。

说说今天学到了什么? 五、作业。

完成书23页第2、4题。

第七课时(总第13课时)

教学内容:第23页练习五3——8题。

教学目标:1、通过多种形式地练习,提高计算能力。

2、逐步培养学生思考能力,在练习中体验成功的喜悦,激发学好数学的愿望。 教学重难点:通过对除数是三位数以内,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练习,加深对除法从高位算起的方法,及被除数除于除数不够商1的除法算法,并让其认识到数学来源于生活。

教学过程:

一、 基本练习:

1.听算:20×5= 27+15= 200÷2= 630÷7= 40×9= 8000÷4= 150÷3= 120×4= 500×9= 400÷5=

2.开展“小诊所”活动,人人争当“好医生”。出示一些作业中的错题,引导学生改正。

3.“蚂蚁搬家”,完成练习五的第四题:设置情境,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尽量的帮助蚂蚁抢运粮食过冬。

(第 14 页 ,共 60 页)

4、完成书24页第5题。 二、巩固练习

1、完成练习五第2-3题。

2、出示书24页第6题。先让学生读题,问:你有哪些问题?先自己小声说,再同桌说。交流时,要求不提相类似或重复的问题。重点是提出除法的问题,也可提出估算或2步问题。完成在本子上。

3、完成书24页第7题。重点引导学生自己读题,找出关键字“一种、哪种、各、这些、只买”。学生独立解题,集体反馈。第7题的解法有多种,引导学生用不同的方法来解答。

4、完成练习五第8题。要求学生综合应用乘数、除数是一位数的乘除法知识、万以内数的加减法知识和分析、推理能力解答简单的实际问题。 三、课堂总结。说说有什么收获? 教学后记:

第八课时 除法的验算(总第14课时)

教学内容:第25页例4及“做一做”,练习六第1、2题。

教学目标1.在观察、比较、沟通等活动中理解乘法验算除法的方法。2.能正确运用乘法对整除与带余数的除法进行验算。3.培养良好的验算习惯。

教学重点:让学生经历观察、填写、思考等活动,感知乘、除法的关系。初步感受可以用乘法来验算除法。教学难点:理解乘法验算除法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口算引入18÷6= 27÷9= 8×8= 56÷8= 32÷4

14÷7= 36÷4= 7×6= 5×9= 21÷3

二、探究新知: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谈话:开学了老师请小明和小东去文具店购买文具。(出示例题中的情境图)你们能帮助他俩解决在买文具过程中遇到的数学问题吗? 2、自主探索,探究方法

(1)、探究没有余数的除法的验算方法。

出示对话的情景,指名列式计算(板书):100÷5 =20(本) 他算得对吗?怎么验证?20、5、100各表示什么?

师:说明 20 × 5=100是除法算式100÷5 =20的验算。20、5、100在除法算式中分别是什么数,怎样验算除法算式中的商是否正确?小组讨论。 得出结论:我们可以用商和除数相乘,看结果是否等于被除数。 (2)、探究有余数的除法的验算方法。

继续出示小朋友对话的情景,指名列式,板书:100÷7=14(本)??2(元)]

谈话:这位同学算得对不对呢?请你根据已有的经验帮她验算他算得是否正确?先独立思考,想好后与小组里的同学交流一下自己的办法。指名回答。

在小组里说一说:14×7十2=100(元)表示什么意思?计算结果是100元这说明了什么? 14、7、2、100在除法算式中分别是什么数?

(3)问:第二种验算方法为什么商和除数的乘积不等于被除数?结果不等于被除数,能说明计算正确吗?要想使结果等于被除数,应该怎样办?(小组讨论) (4)问:为什么商和除数的乘积加上余数才等于被除数?(小组讨论)

(第 15 页 ,共 60 页)

明确:因为100里面不是正好有14个7,而是比14个7多2,所以14个7多2就是14×7+2,结果就是100,等于被除数。

提问:我们可以怎样来验算有余数的除法呢? 得出:商和除数相乘的积加上余数,看结果是否等于被除数。 三、提升经验,归纳方法

提问:通过刚才的学习活动,你能说说除法的验算方法吗?

得出结论:没有余数的除法验算的方法,用商和除数相乘,如果结果等于被除数,说明计算正确;有余数的除法验算的方法,用商和除数相乘的积再加上余数,如果结果等于被除数,说明计算正确。 四、实践运用,加深理解

1.第25页“做一做”。 学生独立计算,指名回答。

2、小机灵看同学们学得这么好,也想出几题考考你们,你们有信心吗? (1)口答:

1、用()和()相乘的方法,可以验算除法。

2、在有余数的除法里,被除数=( )×( )+( ) 3、一个数除以7得8,求这个数是多少,列式是( ) 4、一个数除以5、商是是6、余数是2、这个数是( ) (2)判断:对的打“√”、错的打 “×”

A、验算有余数除法,只要把商和除数相乘就可以了。 ( ) B、一个数除以5、商是20,余数是6。 ( ) C、被除数-余数=商×除数 ( ) 四、课堂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这节课,我们一起研究了“除法验算”的有关知识,(板书课题)以后做习题时,凡是题里要求验算的,要写出验算的竖式;没有要求验算的,也应用口算或在草稿上用笔算进行验算,这样发现错误才能及时改正,保证计算正确。 五、作业:练习六第1、2题。 六、板书设计: 教学后记

商中间或末尾有0的除法(1)(总第15课时)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知道“0除以任何不是零的数都是0”。

2.能熟练掌握一位数笔算除法法则的基础上,学会正确、熟练计算“商中间有零的除法”。

3.培养学生认真、仔细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

简单的数据分析

难点:商中间有0的两种情况。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我们来看一幅画,楼老师给大家来讲一个故事。

(第 16 页 ,共 60 页)

孙悟空找来4个西瓜,说每人分一个。猪八戒非常积极说:“我来分。”贪吃的猪八戒看到西瓜嘴都馋了,他想反正有4个我吃掉一个吧,就这样他一个又1一个把4个西瓜全吃完了,这下他怎么分给孙悟空、沙和尚和唐僧啊?

二.新课

1、西瓜一个都没有了,其他3人可以分到多少?谁会算? 0÷3=

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启发学生想:根据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要求0除以3得几,就得想几和3相乘得0。

再让学生想一想:0÷2=?,0÷4=? 0÷5=??? 由此概括出:0除以任何不是零的数都得0。 2、出示例题6 309÷3=

(1)要求学生按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法则列竖式进行计算。

(2)当学生计算到十位时,教师重点指导:由于被除数是0,0除以3得0,所以十位要商0。0和除数3相乘得0,0减0得0。

(3)计算完毕后,向学生说明中间用3除0的那一步,可以省略。并要求学生用虚线圈起来。

(4)问:竖式中用3除0的这一步可以省略,那么,商十位上的“0”可不可以省略呢?为什么?(不可以省略,因为0起的是占位的作用)

(5)现在,我们把这题用简便写法完整的做一遍。(找一同学板演) (6)巩固算理:

①404÷4=11。讨论:这题的结果正确吗?商中的两个“1”应在什么数位上?为什么?商的十位上为什么要写0?应该怎样改正?

②做一做:

402÷2 609÷3 汇报、交流 3、420÷3=

先由学生独立试做。 汇报、交流

明确:在除的过程中哪位不够商1就在那一位上商0占位。 4、试一试

750÷5 980÷7

对比例两题,今天学习的除法有什么共同点?(板书课题:商中间有0的除法)。在计算中应注意什么?

四、小结

这节课,我们研究的是“商中间有零的除法”。你有什么收获? 课后反思;

(第 17 页 ,共 60 页)

商中间或末尾有0的除法(2)(总第16课时)

教学目标:

1、掌握一位数除多位数商中间或末尾有0的笔算的一般方法。 2、能正确计算商中间或末尾有0的笔算除法。 3、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春天到了,同学们要去春游了,就要准备出发了, 我们三年级有218人每2人准备一袋食物,需要准备多少袋?

你能用我们学过的知识来帮助老师解决这个问题? 二、探究新知

1、探究商中间有0的笔算方法 说说用什么方法解决这个问题? 学生列算式:218÷2 小组讨论计算方法,

方法一: 方法二: 109 109 2)218 2)218 2 2 18 18 18 0 18 0

师生评议:哪种方法好,为什么? 第二种比较简单

第一种比较清楚,不会露写。 2、练一练 出示例题7

你能独立解决这个问题吗? 学生独立做,展示交流 学生质疑问难 3、小结

今天大家有什么收获? 三、拓展练习 1、P32做一做 2、数学小医生

17 900 80 4)428 6)544 3)250 4 54 24 28 4 1 课后反思;

(第 18 页 ,共 60 页)

整理和复习(总第17课时)

教学目标: 教学过程: 一、课前准备

请每一位学生用适当的方式将本单元学习的内容作一个概括性的描述。用文字、表格、框图等方式表示出本单元的知识结构。

提示整理知识的一般方法:

1.先想一想本单元学了哪些知识?是按什么顺序学习这些知识的?再看课本目录,看看教科书是按怎样的顺序来安排这些内容的?对比一下,自己想的和教科书上安排的顺序一致吗?

2.再看例题。看看每小节有几个例题,每个例题是什么内容?例题之间有哪些联系?你认为哪几个例题是解释同一个内容的?这些内容你理解了吗?

3.根据目录和例题,概括出本单元的知识。用自己理解的方式表示出来。 二、师生共同展示、交流自己整理的本单元知识结构图

1.给出一定的时间让学生将自己整理的知识在小组交流。教师巡视;寻找整理得较全面、较有逻辑性的学生作品,利用实物投影仪在全班交流。师生共同对展示的作品做评价。

2.教师将自己整理的本单元知识结构图向学生展示(如本书第13页知识结构图)。对着结构图,引导学生系统回忆本单元所学知识:

(1)口算除法、估算

(2)笔算除法:一位数除两、三位数 (3)除法的验算:利用乘法验算除法

(4)除式中的零:被除数中间、末尾有零的除法,商中间、末尾有零的除法 3.提出问题和介绍经验

师:“对以上学习内容,你有什么疑问?你有哪些成功的体会可向同伴介绍的?” 组织学生质疑、释疑并交流整理知识的体会。 三、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具体问题

1.出示教科书第35页第1~3题(或让学生翻开书自读这3题)。然后让学生独立作业,可直接写在书上。出示以下问题让学生思考:

(1)这3个问题的解答有什么共同点?(都用除法计算,根据除法含义直接列式。) (2)你是用什么方式来完成这3道题的计算的?(第1题用口算,第2题用估算,第3题用笔算。)

(3)说一说口算、估算、笔算的过程。

2.请学生当小老师,由小老师点名让3~6名学生上台说口算、估算、笔算的过程(利用实物投影仪展示自己的作业或写在黑板上)。其他同学对他们的说算理过程进行评价。

四、小结 课后反思;

第三单元《 统计》的单元计划

一、教材分析

本单元的教学内容包括认识两种新的条形统计图,简单的数据分析,平均数的含义及平均数的算法。在前面的教材中,学生已经学习了数据的收集和整理,掌握了基

(第 19 页 ,共 60 页)

本的统计方法,建立了初步的统计观念。本单元的学习是在学生已学的基础上学习新知识,加深学生对统计的理解,扩大统计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维后面的折射统计图打下扎实的基础。

二、教学要求

1、认识和看懂两种新的条形统计图,并能根据统计表的数据完成统计图。

2、初步学会简单的数据分析,加深对统计知识的理解,体会统计在生活中的应用。 3、理解平均数的含义,学会平均数简单的算法,理解平均数在统计学上的意义。

第1课时:简单的数据分析(总第18课时)

教学目标:

会看横向条形统计图和起始格与其他格代表的单位量不一致的条形统计图,并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完成统计图。加强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充分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教学准备:

例1用:每人一张空白的统计图(纵向),四人小组一张空白的格子图。例2用:师准备一些不同单位的空白统计图。(1小格分别表示1厘米、2厘米、5厘米、10厘米、20厘米的空白统计图。)

教学过程:

一、教学例1——横向条形统计图。 1、创设情境,复习旧知。

A:出示情境图及统计表,让学生说说统计表上收集到的数据。

B:根据这些数据,引导学生独立画出纵向条形统计图。(师事先准备的空白统计图)

C:师提问:横轴表示什么?纵轴表示什么?每一小格表示多少数量? 2、提出问题,引入新课。

A:师谈话:画出条形统计图,我们就能清楚的看出卖出的各种矿泉水之间的差异。但是,有时候纸的空间太小,不够画出这样纵向的条形统计图,那怎么办呢?

B:引出新课:如果我们把纵向的条形统计图变成横放的条形统计图,那占的上下空间就小了。这样横轴就变成表示矿泉水卖出的数量,纵轴变成表示各种不同品牌的矿泉水。

3、小组合作,自主探究。

A:师问:你能和四人小组的伙伴讨论讨论,再试着设计设计吗? B:学生四人小组合作,讨论设计横向的条形统计图。

C:交流汇报展示四人小组的作品。学生自己介绍本组设计的条形统计图。 D:师肯定孩子的创作,并出示规范的横向条形统计图。

E:全班学生说说横向条形统计图横轴、纵轴、每一小格表示的意思。 F:全班学生完成书上没画完的横向统计图。 4、分析数据,解决问题。

A:师提问:根据横向统计图上的数据,你知道了什么? B: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C:你认为应多进哪种矿泉水,为什么?

D:师小结:你看,统计图还可以帮助我们分析问题,帮我们决策。 5、巩固练习。 P40第1题。

(第 20 页 ,共 60 页)

一、复习

1、归纳时间单位表。

(1)教师出示时间单位表。(未填的)如下表: (2)提问:

①我们已学过哪些时间单位?要求按从大到小的顺序讲。

②一年有几个月?每月31日的有哪几个月?每且30日的呢? ③平年二月多少日?闰年二月呢?

④一日几小时?一小时几分?一分几秒? (3)随着学生的回答,教师把上表填完整。 2、复习闰年平年的判断方法: 判断下列年份是平年还是闰年 1230 1338 1978 1979

学生上台板演,集体批改纠正错误。

3、3年=( )个月 120小时=( )日 让学生独立填空后,指名说说是怎么想的。 二、练习题

1、填空:闰年有( )天,平年有( )天。1900年的二月有( ) 连线:

闰年 平年

1800 1267 1945 1949 1964 2、解决问题:

1、小明今年12岁了,但他只过了两个生日,那他是那年出生的?

2、学校的棕榈树是1990年1月1日种下的,那到2003年的1月1日一共长了多少天?

3、平年1年有多少天?是几个星期零几天?

4、中华人民共和国是1949年10月1日成立的,到今年10月1日是多少周年? 3、完成课本51页 第5 题,第6题、第7题。 课后反思:

第三课时(总第24课时)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52--53页上的内容。

教学目的:使学生学会应用24时计时法,能够进行一些简单的时间问题的计算。 教学重点:时间单位24时计时法的应用。

教学关键:教学中注意联系实际。提高学生的学习的兴趣,使学生初步了解24时的基本含义以及相互关系。 教学过程: 一、引入 1、揭题

让学生看课本52页图,问:你们看到了什么?21:00表示几时?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个新的计时法。(板书:24时计时法)

二、用24时表示时间

1、我们的钟面时针一周要几小时?那一天要转几周? 2、那一天一共有几个小时呢?(24)

3、所以我们把从0到24时的计时方法叫做24时计时法。

(第 26 页 ,共 60 页)

4、用24时表示下午和晚上的时间:

早上从1时到12时就用1——12时来表示。

但时从中午12时开始,下午1时我们用24时计时法又该怎么表示呢? 同学们讨论一下?

5、那下午2时用24时计时法又怎么表示呢? 6、小结方法:

同学们怎么样很快的知道我们通常习惯的表示时间的方式,改成用24时计时法来表示?

下午以后的时间只要用12加上我们通常说的几时就可以得到24时计时法表示的时间 比如:晚上9时 就用12+9=21 所以就时21时。 三、习简单的时间计算 1、教学例三

学生说题意:下午2时40分从北京坐火车,17时45分到达石家庄。路上用了多少时间?

2、学生讨论。

3、汇报:你是怎么计算的?

4、师生共同总结:1、统一时间表示法。 2、用图表示

3、用24时计时法计算经过时间,只要到达时刻减去发车时刻,就是经过时间。

四、练习:

1、抢答比赛:老师说时间学生说24时计时法表示。 2、完成课本P53页 做一做。 3、完成练习13的第一题。

课后反思;

第四课时(总第25课时) 教学内容:练习十三

教学目标:通过练习,让学生能比较熟练的运用24时表示法,并能准确的计算出一天内经过的时间。

教学重难点:简单的时间计算。 一、复习。

1、用24时计时法表示出下面的时刻:

下午4时是( )时 上午8时是( )时 晚上10时是( )时 深夜12时是( )时 2、13时是下午( )时 17时是下午( )时 21时是晚上( )时 14时是下午( )时 3、连线

18:06 23:38 5:00 13:00 下午6:06 晚上2:00 下午5:00 早上5:00

4、和平街新设一个邮筒,需要在邮筒上标出3次信,早上8时30分第一次取信,以后每隔4消失取一次信,请你标出每次取信的时间。

5、春雷画展每天的开放时间是8:00——17:00,这个画展每天展出多长时间? 6、看图填空(图在课本55页)

(第 27 页 ,共 60 页)

春风饭店晚上的营业时间是从下午 到晚上 。 一天共营业多长时间? 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7、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数

洋洋晚上9时睡觉,第二天早上6时起床,她一共睡了( )小时。 课外小组14:30开始活动,经过1小时20分结束,结束时间是() 8、一场球赛,从19时30分开始,进行了155分,比赛什么时候结束?

课后反思;

第五课时(总第26课时) 教学内容:

活动课制作年历 教学目的:

通过让学生制作年历,让他们能巩固本单元所学的平润年的知识,并且让学生我国的一些节日,培养学生的爱国意识及动手能力,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教学过程: 一、引入

同学们,平时我们要知道今天是几号,怎么办? 你们见过什么样的年历呢 ? 今天我们来做一个年历好不好? 二、活动

要制作一个年历有哪些步骤呢?

师生共同总结:要确定1月1日是星期几。 休息日和一些节日要用其他颜色标出。 如何布局,如何分工。 让学生小组合作 三、作品交流。

你觉得哪组的作品好,好在什么地方?

课后反思;

第五单元 两位数乘两位数教学计划

教学内容:课本58----69 两位数乘两位数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会口算整十、整百数乘整十数,会口算两位数乘整十、整百数(每位乘积不

满十)

2、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

3、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乘法估算,并解释估算的过程。

4、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教材简介:

本单元是在学生能够比较熟练地口算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20×3,200×3),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每位乘积不满十)(43×2),掌握了多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

方法的基础上

进行教学的。本单元主要内容有:口算乘法、笔算乘法。 学情分析:

(第 28 页 ,共 60 页)

本单元的笔算乘法的内容是两位数乘两位数,是在学习了笔算多位数乘一位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先出现不进位的,突出乘的顺序及部分积的书写位置,帮助学生理解笔算的算理,接着,学习进位的让学生经历两位数乘两位数需要进位的笔算过程,帮助学生掌握笔算乘法的方法。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是本单元的教学重点,因为,学生掌握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不仅可以解决与此有关的实际问题,还为学习多位数四则混合运算打下了基础,而且,为学生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因数是更多位数的乘法问题,奠定了基础。计算教学与解决问题教学有机的结合在一起,有利于学生

体会计算的作用,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

切联系。而且,对于培养学生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良好的数感是十分有利的。 课时安排:8课时

1、口算乘法 3课时(含练习) 2、笔算乘法 4课时(含练习) 3、整理和复习 1课时

第1课时:口算乘法(总第27课时)

教学内容:58页例1及做一做、练习十四1~4题。 教学目标:

经历探索口算方法的过程,学会口算整十、整百数乘整十数及两位数乘整十、整百数(每位乘积不满十)

教学重点:学会口算整十、整百数乘整十数及两位数乘整十、整百数(每位乘积不满十)

教具准备:口算卡片等。 教学过程:

一、回顾学过的口算方法 口算下面各题:

40×4 60×5 30×3 300×7 200×8 12×4 24×2 13×3 32×3 11×5 自己选两题,说说口算方法。 二、新课 1、提出问题

(1)仔细观察例1图 (2)请学生提出问题。

(3)从学生回答中选择例1的两个问题: 邮递员工作10天,要送多少份报纸? 工作30天,要送多少份报纸? 2、探讨口算方法。

(1)请学生思考、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引出算式:300×10 300×30 (2)小组讨论:怎样想出得数?

(3)各组代表向全班汇报本组的各种口算方法。 (4)评价。

3、尝试解决问题。

(1)请学生运用口算方法解决其余的问题。如:工作10天,要送多少封信?工作30天,要送多少封信? (2)组织交流。

(第 29 页 ,共 60 页)

请学生说一说解决问题的过程和结果。让学生在交流中品尝学习的乐趣。 4、探讨新的口算方法。

(1)出示:42×10 23×30 14×200 请学生思考,讨论怎么算?

(2)组织交流,并由教师评价每种方法。 三、练习

1、完成做一做的8道题。

(1)先由学生独立计算,集体订正。 (2)引导学生总结,发现规律。 2、独立完成练习十四1~2。

3、解决实际问题:练习十四3~4。 四、总结:请学生谈收获。 课后反思:

第2课时:估算(总第28课时)

教学内容:59页例2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方法。

2、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乘法估算,并解释估算的过程。 教学重点:初步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1、口算下面各题:

40×10 60×20 30×40 300×70 200×80 12×400 240×2 130×3 30×3 11×50 2、求下面各数的近似数:

32 18 687 295 358 42 选择几个数说一说是怎样求近似数的。

3、估算:198×4 305×6 485×3 182×5 说一说你是怎么估的? 二、探究新知: 1、提出问题:

(1)出示例2图:请学生仔细观察。你从图中了解到什么? (2)把在图中获取的信息汇总,说成完整的一道题:

大会堂里共有18排座位,每排22个座位。有350名同学来听课,能坐得下吗? 2、探讨估算方法。

(1)请学生思考、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引出算式:18×22 22×18 (2)小组讨论:怎样估算得数?

(3)各组代表向全班汇报本组的各种估算方法。 方法一:18≈20 22≈20 20×20 = 400 方法二:18≈20 22×20 = 440 方法三:22≈20 18×20 = 360 (4)比较、评价。 3、尝试解决问题。

(第 30 页 ,共 60 页)

(1)请学生运用估算方法解决问题。有一本书,它其中的一页有23行,每行约有22个字。一页大约有多少个字? (2)组织交流。

请学生说一说解决问题的过程和结果。让学生在交流中品尝学习的乐趣。 三、练习

1、完成练习十四的第7题: (1)先由学生独立计算;

(2)集体订正,讲讲估算的方法。 2、练习十四第8题:

(1)学生认真读题,理解题目要求。

(2)“已经种了的93棵树苗是几行?”这块地有几个93呢? (3)请独立列出算式并进行估算。 四、总结:请学生谈收获。 课后反思:

第3课时:口算乘法的练习课(总第29课时)

教学内容:口算乘法的练习课(完成练习十四的相关练习)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使学生进一步熟练口算整十、整百数乘整十数及两位数乘整十、整百数(每位乘积不满十)。

2、使学生进一步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方法,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乘法估算,并解释估算的过程。 教学过程:

一、基本练习:

1、学生回顾上两节课学习的内容。 2、开火车的形式进行口算练习:

50×10 70×20 40×40 500×70 600×80 12×300 240×2 130×2 90×3 11×30 选择一部分题目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样口算的。 3、听算练习:

40×10 30×20 30×50 300×10 300×80 22×40 330×2 120×3 30×6 10×50

4、估算:42×11 68×10 32×47 45×17 26×18 36×21 四人小组互相说说是怎样估算的?有多少种估算的方法? 二、解决问题:

1、养一张蚕需要桑叶约600千克,可产茧约50千克。

(1)小明家养了4张蚕,可产茧多少千克?需要桑叶多少千克? (2)张村共养40张蚕,可产茧多少千克?需要桑叶多少千克? 学生仔细读题,理解题目意思,并弄明白两个问题的不同。 同桌合作完成,集体讲评。

2、果园里有28行橘子树,每行32棵。果园里大约有多少棵果树? 先列出算式,想一想,是求近似值还是准确的值?该怎样解决? 学生独立完成。 三、综合练习:

1、独立完成练习十四第5、6题,比一比,谁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得最好。

(第 31 页 ,共 60 页)

2、分组进行“夺红旗”比赛(练习十四第9题) 3、合作完成练习十四第10、12题。集体讲评。 四、学习总结:生生互相谈收获。 课后反思:

第4课时:笔算乘法(总第30课时)

教学内容:63页例1、做一做,练习十五1、2题。 教学目标:

让学生经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过程,学会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的乘法。在学习活动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学会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的乘法(不进位)。 教学过程:

一、提出问题。

呈现例1的画面,让学生观察

用完整的话把这幅图的内容、问题说一说。

请学生说一说用什么方法解决这个问题,从而列出算式24×12。 二、探讨计算方法

1、各组讨论:怎样计算24×12。 请把想出的计算方法写在纸上。 2、组织交流。

各组展示本组的算法。不容易说清楚的,就写在黑板上。 方法一:

24×10 = 240 24×2 = 48

240 + 48 = 288 方法二: 2 4 × 1 2 48 ??24×2的积

2 4 ??24×10的积(个位的0不写) 2 8 8 3、师生评议。

(1)请学生说一说,喜欢哪种方法?为什么? (2)教师对学生发表的意见作以肯定或补充。 (3)重点评议笔算。

用检查竖式每一步计算的方式,再现笔算过程。 三、练习

1、尝试练习。

用竖式计算63页“做一做”的8道题。请几名学生上黑板板演,讲评。 2、独立完成练习十六第1题。 四、总结

1、请学生讨论笔算乘法时要注意什么问题,并交流。

2、教师强调:用竖式计算时,每次乘得的数的末位应该和那一位对齐。还要注意记住进位数,正确处理进位问题。 课后反思:

(第 32 页 ,共 60 页)

第5课时:笔算乘法的练习课(总第31课时)

教学内容:笔算乘法的练习课(完成练习十五的相关练习)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使学生进一步熟练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2、能解决用乘法计算的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基本练习:

1、学生回顾上节课学习的内容。 2、口算练习:

60×20 80×20 60×40 300×70 30×80 12×40 330×2 240×2 60×3 33×30 3、笔算:

练习十五第2题:

39×11 31×31 23×33 22×24 12×41 21×32

请6名学生上黑板板演,其他学生每题都做。讲评。 说说两位数乘两位数笔算该注意什么? 4、正误辩析:

教师用小黑板出示4道计算出现错误的笔算式题,让学生判断正误,并进行改正。 二、解决问题:

1、完成练习十五第3题:

(1)引导学生看图,获取信息。

(2)同桌互相说:把图上的意思完整的说一说。 (3)独立列出算式,并用竖式笔算。 (4)集体讲评。

2、学生独立完成练习十五第4题: 三、综合练习:

完成《学案》相应的练习。 四、学习总结:

说说这节课有什么收获?笔算乘法要注意什么? 课后反思

第6课时:笔算乘法(总第32课时)

教学内容:65页例2、做一做,练习十六1、2题。 教学目标:

让学生经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过程,学会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的乘法。在学习活动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学会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的乘法。 教学过程:

一、提出问题。

呈现下围棋的画面,介绍有关围棋赛的事例或战绩。

放大棋盘,让学生观察棋盘结构。使学生了解到:围棋的棋盘面由纵横19道线交叉组成。

(第 33 页 ,共 60 页)

接着,把棋子放在纵横线的交叉点上,引出问题:“棋盘上一共有多少个交叉点?” 请学生说一说用什么方法解决这个问题,从而列出算式19×19。 二、探讨计算方法

1、各组讨论:怎样计算19×19。请把想出的计算方法写在纸上。 2、组织交流。

各组展示本组的算法。不容易说清楚的,就写在黑板上。 3、师生评议。

(1)请学生说一说,喜欢哪种方法?为什么?

(2)教师对学生发表的意见作以肯定或补充。使学生了解每一种算法的特点和适用范围。例如,估算的方法能很快算出大约有400个交叉点,但它不能满足解决问题的要求。

(3)重点评议笔算。

用检查竖式每一步计算的方式,再现笔算过程。 三、练习

1、尝试练习。

用竖式计算65页“做一做”中的4道题。 2、完成练习十六第1、2题。 四、总结

1、请学生讨论笔算乘法时要注意什么问题,并交流。

2、教师强调:用竖式计算时,每次乘得的数的末位应该和那一位对齐。还要注意记住进位数,正确处理进位问题。 课后反思:

第7课时:笔算乘法(总第33课时)

教学内容:笔算乘法的练习课(完成练习十六的相关练习)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使学生进一步熟练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的笔算方法。 2、能解决用乘法计算的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基本练习:

1、学生回顾上节课学习的内容。 2、开火车进行口算练习:

40×20 60×20 80×40 400×70 12×30 12×40 44×20 230×2 70×3 11×400 3、笔算练习(进位与不进位的对比):

23×31 33×31 43×12 11×25 23×34 54×13 39×27 17×28 (1)学生笔算。

(2)请学生观察比较:上行的题目和下行的题目有什么异同? (3)学生讨论交流:它们的计算方法是一样的,不同的是上行的题目计算时没有进位,而下一行的题目需要进位。

(4)说说笔算乘法要注意什么? 4、正误辩析:

教师用小黑板出示6道计算出现错误的笔算式题,让学生判断正误,并进行改正。 二、解决问题:

(第 34 页 ,共 60 页)

1、完成练习十六第3题:

(1)引导学生看图,获取信息。

(2)同桌互相说:把图上的意思完整的说一说。 (3)独立列出算式,并用竖式笔算。 (4)集体讲评。

2、学生独立完成练习十五第4题、第8题。

第8题:在解决这道题时,是不是所有的信息都用上?为什么“每套12张”用不上?这样的题目给了你什么启示?

三、综合练习:独立完成练习十六第5、6、7题。

四、学习总结:说说这节课有什么收获?笔算乘法要注意什么? 课后反思:

第8课时:整理和复习(总第34课时)

两位数乘两位数

复习要求:

把本单元所学的知识点进行系统的整理,使学生有一个整体的认识,培养学生整理概括的能力。 复习过程:

一、整理本单元的知识点

1.请学生把书本从58页看到69页 ,看看本单元学了哪些内容。 2.在四人小组里说说自己的想法,互相补充。 3.汇报:本单元学了哪些内容?还有什么问题? 二、练习

1、口算练习:

20×60 90×30 80×80 15×20 700×30 80×40 50×70 400×20 说说你是怎么口算的。 2、估算练习:

42×18 39×11 57×28 42×12 63×47 你是怎么估算的?能有几种方法? 3、笔算:(练习十七第2题) 4、解决问题: 练习十七(3、4)

(1)读题后学生独立思考,这两道题你选择什么方法做,为什么? (2)小组讨论:你选择什么方法做,为什么? (3)汇报:你是怎么想的?还有不同的想法吗?

(4)小结:我们在解决问题时要把题目的意思弄明白在去做。 三、学习总结:

1、在这一单元中你学会了什么?

2、给自己这个单元的学习态度和收获作个评价。

(第 35 页 ,共 60 页)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pbsv.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