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评论格式
更新时间:2024-02-18 06:28:01 阅读量: 经典范文大全 文档下载
篇一:新闻评论写作格式要求及范文
新闻评论写作格式要求及范文
《新闻与写作》的编辑约我写一篇关于评论写作的文章,我想利用这次机会,超越课堂教学的结构限制,把新闻评论写作的一些要点,更为透彻地说出来。这里主要涉及初学者或写作经验不多的人经常遇到的问题。
如果我们暂时放弃那些精确的定义,那么,我想说,新闻评论无非是针对新闻,表明观点。这是两层含义,其中就包含两个方面的规律及其相应要求:即,第一,要符合用文字来表达观点的一般规律和要求;第二,要符合新闻传播和接受规律。下面分别来说。
一、表达观点的规律和要求
1.观点的集中与思考的集中
集中的反面是分散。初学者一般出现最多的问题,正是观点的分散。观点和与观点相关的材料呈分散状态,一篇评论读后给人的印象就不深,似乎什么都谈到了,却哪一个都没有说清楚。更有甚者,往往使人不知所云或不得要领。
一篇评论,或数百字,或上千字,从头到尾,持续地、坚定不移地表达一个观点,而不是不相关联、不相统属的多个观点,这看似简单,其实并不容易。它是写作训练养成的能力,既是一种思考能力,也是一种表达能力。
观察的分散,正是思维的分散造成的分散。写作中的人,思想是活动着的,写作行为本身,也在不断触发、展开着思想。一个新闻事物,可以触发多个层面、多个角度的思考,也会自动地连结作者记忆中不同层面、不同方向上的思想材料,比如相关的事件与观点。这是初学者写作时容易“散”的一般性心理基础。
而写作训练养成的经验,这时就要求作者在写作的过程中就做出选择和判断:选择“涌上心头”的其中一个观点和与之紧密相关的思想材料。这里相关性判断就是一个严格的把关程序,不相关的或相关度不高的,就要坚决“忍痛割爱”。如果所有的材料,都围绕、支持和论证那个观点,就自然实现了观点的“集中”。当然,除了那个主要的观点,文章在不同的层次上也可能出现其他一些观点。但这些观点和那个主要的观点之间,一定应该是有上下统属、支撑关系的,而不是平列的,不相统属的。
朝阳【wlsh0908】整理
观点的集中,其实表现为作者在某一个方向、某一点上的持续、连贯的思考能力。一些初学者的评论文章给人的感觉是在多个平列的点之间跳跃,正是因为缺少这种持续、连贯的思考意识和思考能力。深刻的,有价值的认识,也只有在集中思考的基础上才能产生。否则,思维只能停留在事物的表层。
思维的集中,一方面体现为思维的连贯,另一方面体现为表达的连贯——即句子、段落关系的连贯。对于自己写下来的文字,不妨做一下审视:哪句挨着哪句?为什么这一句接那一句?上一段与下一段是什么关系?它们或者是推论的关系;或者是引申的关系;或者是解释的关系;或者是并列关系——相互支撑,共同说明一个问题。总之要有确定的关系,有可以理解的,并使读者容易理解的关系。阅读别人的作品,也可以这样揣摩。有了这样对句子、段落关系的审视意识,写评论时的思维和表达也就会自觉地集中,不会东说一句、西说一句,让人摸不着头脑。其实人们往往说到的“线索”就在这种句子、段落的关系中。有了某种确定的、可以理解的关系,一篇文章就是线索清晰的;没有这样的关系,人们实际上就找不到线索。而线索,正是把文章中的所有材料和读者一起引向作者论点的引导标志。
2.如何实现观点明确
观点的明确,要在结构和语言两个层面上实现。
实现了观点表达的集中,观点的明确就实现了一半。因为,一些评论文章的观点不明确,往往是因为表达不集中,即由于不集中而形成的注意力干扰和结构的混乱而显得观点不明确。各种材料向着观点集中,各种观点向着中心的观点即论点集中,那么,结构自然是清晰的;在结构这个层面上,也就证明了观点的明确。因为,清晰的结构指向观点,并引导人们理解观点。混乱的结构干扰人们对观点的理解。
除此之外,还要注意语言层面的明确性。在我们的语言中,有直接表达观点的,也有间接表达观点的(比如,通过概括、陈述和疑问的句子);有具体的语汇,也有抽象的语汇。一般说来,明确的观点,总是体现为对事物的具体判断。而我们往往看到,一些评论似乎整篇都在“谈论”某个事物,却始终没有对这个事物作出一个具体判断——是或非,善或恶,可能还是不可能,值得还是不值得,它与其他的事物有着怎样的关系,等等。没有这些具体的判断,就没有明确的观点。
对于新闻评论来说,明确的观点总是“及物”的,即它是直接针对新闻事件的。针对性的明确,也是观点明确的一个方面的表现。观点的明确,就是要落实在对相关事物的判断上。明确体现观点的语言形式,就是这样一种判断。所以,要大胆地写出这样一些判断句。
朝阳【wlsh0908】整理
从组织语言的技术角度来说,要体现观点的明确,还要注意语句之间应该有明确和正确的逻辑关系,比如:主从、支持、阐释等关系,否则,语句之间就会形成干扰,令读者感到困惑。因为,阅读的过程是一个读者积极的、动态的建构过程。读者总是通过已期阅读到的信息来“提前”理解全篇。如果作者给出的信息不适当,就可能造成读者的误读。而这种先期产生的错误理解又可能指导他理解后面的信息,直到理解失败或者造成理解的低效率。 这对于新闻评论来说,是非常可能发生的问题。比如,美国学者布鲁克·摩尔和理查德·帕克所著的《批判的思考》一书中有一个案例,摘引了一位读者在报上表达的观点:
很高兴我是一个美国人,我欣赏我们的政府体制。还有,我支持建立强大的国防。但是,不论站在哪一方的战争抗议者均不在此列,因为他们关心生命。我们现在处于一种可怕的混乱中。为什么?我们需要站在别人的角度思考问题。踏出国门杀死别人也许是保护你自己的方式。
从其零散的语义来看,这段话涉及的是关于美国是否应该派兵入侵阿富汗或伊拉克的论争。那么,他到底是什么观点呢?在我的课堂上,同学们有完全不同的理解。有同学觉得他是反战的立场,有的同学则认为他是支持美国进行战争的。也有同学认为他是比较矛盾的。其中,“但是”这个转折连词也给大家带来了不同的理解。而在我看来,用一句通俗的话评价这段话就是:“前言不搭后语”。用专业一点的话说,从思想到表达,没有得到合理的组织。这种造成多重理解——乃至完全相反的理解——的文本,在评论中是应该避免的。
二、适合新闻传播的规律和要求
除了要符合意见表达的一般规律,即议论文写作的规律之外,新闻评论写作另一层面,就是其新闻性,即适合新闻传播的规律和要求。这主要体现在如下两个层面上:
1.内容方面的新闻性
在内容方面,新闻评论至少应该包含一定的新闻信息。这些新闻信息或者是评论的对象,或者是评论的论据。一般来说,新闻评论首先应该以新闻信息作为评论的对象。但是,也还有一些新闻评论的对象,虽然并非新闻信息,但却是人们当下都在思考着的问题。新闻评论针对的这两类对象,也是新闻评论的两类选题。
新闻评论之所以以这两类选题当家,是因为新闻评论传播的对象,也像新闻报道传播的对象一样,是新闻媒体的受众,他们往往就是同一群人。人们阅读新闻报道,自然会对报道中涉及的事实的意义、价值、可能性、相关性、矛盾性、冲突性等一系列问题的答案产生期待。新闻评论就是满足这种期待的。
朝阳【wlsh0908】整理
所以,新闻评论不应该是没有针对性的空发议论,或针对陈年旧事的议论。(中国古代的议论文,确实有针对历史事实或历史问题做翻案文章、重新评价的传统,比如柳宗元的《驳复仇议》、《桐叶封弟辩》、王安石的《读〈孟尝君传〉》、欧阳修的《纵囚论》、苏轼的《贾谊论》《晁错论》等。)那些议论即使再深刻,也没有在新闻传播渠道中传播的价值。如果没有新闻信息作为与当下新闻阅读的连接点,一篇评论就会显得过于静态,与新闻传播的动态节奏不相符合。
新闻事件层出不穷,而人们的思想认识却不大可能更易过快。新闻评论实际上就是人们用相对稳定的思想认识来对层出不穷的新闻事件作出具体的判断。这样的判断在认识水平上可能会出现重复。但正是在这样的判断中才能发现:那些真正新闻的事物是什么,那些真正值得认识和思考的东西是什么。
2.形式方面的效率性
新闻评论作为一种新闻文体,通过新闻媒体传播到新闻的受众,要适应新闻传播和接受的一些形式规律。在表达方面的效率性就是其中的一个规律。新闻评论的效率性,应该着眼于是否有效率地表达了论点。而让读者尽早地接触到论点,尽可能突出地表达论点,就是其效率性之一。这需要在形式方面,即文章内在的结构中精心安排。
文章的结构问题,就是构成文章的各个组成部分之间的关系问题。就是比如,在文章开头部分对新闻事实进行简要叙述,是新闻评论通常采用的结构。但是,如何使叙事更有效率?如何更快地把作者的观点表达或暗示出来,以尽快抓住读者?这里面就有值得注意,并需要反复练习、摸索的地方。叙事不能过于沉闷、迂缓和枝蔓。在叙事中,哪些要素和细节要写进来,哪些要素和细节不必写进来,这都要着眼于它们与论点的相关性。如何把必要的叙事性内容巧妙地分散到后面的议论之中,以避免叙事过长造成的节奏沉闷,这也是需要作者在新闻传播的节奏中把握的分寸。
我认为,上面这些就是新闻评论写作的一些最基本要求,即针对初学者在写作过程中最容易出现的问题而提出的要求。而认识的深刻、观点的新颖、运用材料的丰富、语言的精彩,都还不在其中。那些是更高一个层次的要求。
朝阳【wlsh0908】整理
篇二:新闻评论范文
新闻评论范文
10月8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总结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
从去年6月开始,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自上而下分两批开展,目前已基本结束。习总书记在总结大会上开篇即提出,此次大会不仅是对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进行总结,也是对巩固和拓展教育实践活动成果、加强党的作风建设、全面推进从严治党进行部署。简而言之,活动虽结束,但贯彻群众路线反“四风”永远在路上。
习总书记的全篇讲话近12000字,全文总结了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开展以来取得的成效。概括了对新形势下如何开展党内集中教育活动取得的新认识、积累的新经验。提出了新形势下从严治党的新要求。文本中“党”和“群众”频繁出现,其意蕴深刻。
习总书记的总结讲话,“党”一词的出现频率达287次。依笔者看,一是强调树立党的领导核心,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没有党的领导,就没有中国今天的发展进步,也没有国家今天的稳定繁荣。加强党的领导,是确保推进深化改革发展正确方向的根本,是广泛凝聚改革共识、最大限度聚集改革合力的保证。二是强调加强党的建设,我们党是一个拥有8600多万党员的大党,党的形象和威望、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不仅直接关系党的命运,而且直接关系国家的命运、人民的命运、民族的命运,特别是在面对精神懈怠危险、能力不足危险、脱离群众危险、消极腐败危险的情况,总书记在讲话中35次强调“从严治党”,治国必先治党,治党务必从严,加强党的建设的重要性可想而知。正如总书记所讲,“世间事,做于细,成于严??作风建设如此,党的建设如此,党和国家一切工作都如此。”三是强调增强党的“自我”能力,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始终聚焦“四风”主题,以“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的总要求,牢牢把握批评与自我批评的有力武器,以整风精神严格党内生活,着力提高党员、干部及领导班子发现和解决自身问题的能力,着眼于党员干部的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
习总书记的总结讲话,“人民”、“群众”的出现频率达86次。“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作为共产党人就要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的位置,牢记人民重托,关注群众期盼。一是坚持为民服务,我们党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党,来自人民、植根人民、服务人民是我们党始终立于不败之地的根基所在。不仅要树立服务意识,还要强化服务功能,更要提高服务本领。密切联系群众是我们党的最大政治优势,脱离群众是我们党执政后的最大危险,真心实意地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把人民群众是否满意,作为服务好不好的根本标准。二是坚持依靠群众,相信群众、依靠群众是马克
思主义的群众观,是坚持党的群众路线的核心。从思想上牢固树立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群众是真正的英雄,人民群众是历史发展真正动力。坚持群众路线,根本问题是树立正确的群众观点,切实解决好对群众态度和群众感情问题。只有深深扎根于人民群众之中,同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才能不断巩固执政地位,党领导的事业才能永远兴旺发达。
习总书记的总结讲话屡提“党”和“人民”、“群众”,使我们对党和人民群众的关系有了新的认识,党员干部应时刻把群众当做亲人放在心上,情系群众,怀着赤子之心为群众服务,保持同群众的血肉联系,使党真正成为群众的贴心人。这样,党的工作才能建立在深厚的群众基础之上,才能更加科学、有效,党和国家的各项改革事业才能不断推向前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才能梦圆。
篇三:新闻评论的写作方法
新闻评论写作方法探讨
评论的作用是媒体的旗帜和灵魂。根据个人的体会,我从以下几个方面做一点粗浅的业务探讨。
一、新闻评论的特点
(1)与其他言论一样,由论点、论据、论证三个要素组成,具有政策性、针对性、准确性。
(2)在有限的篇幅中,主要靠独特的见解吸引读者而取胜。
(3)立意新颖,论述精当。
(4)主要面向广大群众说话。
第一,要注重针对性。对人们普遍关心、迫切需要回答的思想问题,以及人们迫切需要回答和解决的实际问题,通过具体的分析,实事求是地给予说明、回答和指导。
譬如——
贪官“悬崖勒马”需要有“人”提醒吗?
获刑13年的四川巴中市国土资源局副局长兼平昌县国土资源局局长谭博荣,日前发出忏悔声音:如果我是一个普通老百姓,他们还会送钱给我吗?如果我手中没有权力,那些人还会为我鞍前马后跑来跑去吗?如果那时身边有一个真心朋友提醒几句,我可能会悬崖勒马,不至于越陷越深,直至坠入犯罪的深渊。
我国法律法规虽然不是十分的健全,但也绝非“掩耳之
铃”。再说了,全国各地针对中央的方针政策制定的规章制
度和监督措施也不在少数,可官员腐败为什么还是“前腐后继”?“东窗事发”“真心忏悔”时,为何总抱怨“无人提醒”呢?窃以为,他们不仅仅是让权力迷失了方向,让利益蒙住了双眼,他们还用“无知”诠释了什么叫“人生破产”!
说起“提醒”,近些年来,党和国家无时无刻不在提醒
和监督着官员:党政干部存在倾向性问题时进行过“行风监督”;处理组织人事和热点问题时进行过“重点告诫”;逢年过节和节日慰问时进行过“预警提示”;重大事项和活动开展时进行过“广泛宣传”??各级组织可谓想尽办法:调整和配备纪检班子,实行干部重大事项申报制度,推行党风廉政诫勉谈话,发放“廉政提醒书”等等,很多城乡公共场所还竖起了“廉政警示牌”,聘请了社会监督员,发送“廉政短信息”,开通举报“绿色通道”??凡此种种,不一而足,这样的“提醒”,莫非还不足矣?
如此看来,贪官们忏悔的话语听起来似乎令人同情,可
骨子里还是把犯罪的动机和根源推向了社会。当下,中国社会经济跨越发展,各地官员都想在这难得的机遇和挑战中创造“政绩”,制造“财富”,初衷无一例外都是好的,都是为了更好地改善当地百姓的生活环境和生存状态。然而,部分官员把人民赋予的权力当成了“一次冒险”,在重大利益面前,甘做权力的“奴仆”,背弃信誉,放弃原则。久而久之,欲望膨胀了,甜头尝多了,法律法规也就熟视无睹了。若真的有人“提醒”一句:“你是父母官,人民公仆,该对
得起人民,对得起一方”,被欲望熏昏了头脑的官员会这样狡辩:“我知道自己该做啥,不需要有人提醒!”
“不需要提醒”与谭博荣的“如果有一个真心朋友提醒
几句,我可能会悬崖勒马”形成了鲜明比照。笔者相信,谭博荣那高墙一隔的忏悔是发自内心的,因为,他晓得“随着职位的升迁,手中的权力让我迷失了方向”,晓得“面对诱惑的时候,心存侥幸”,晓得“自己走了一条最愚蠢、最亏本、最悔恨的犯罪之路”。从他的“心理路程”中,我们不难看出,官员的贪婪,很大程度在于对党不够忠诚,信仰不够坚定。以权谋私、贪污受贿就是违法,身居高位的官员们岂能不懂?然而,当他们面对众多诱惑的时候,却被小学生都会做的这道“算术题”难倒了。
所以说,人生最大的敌人还是自己。说白了,官员“直路弯走”,并非缺少“向导”,“勤政廉政”国家三令五申,警钟长响。多年来,国家法律法规在提醒,中央无数禁令在提醒,各地规章制度在提醒??官员若真能常浴“清风”、常思“勤政”、常敲“警钟”,即便“误入歧途”,“悬崖勒马”,又何须有“人”提醒?
第二,论点要新鲜。就一篇评论而言,论点是观点。是灵魂。论点不新鲜,或者和报纸上发表过的相雷同,读者看了开头就兴味索然,不想看下去了。
需要有“人”提醒吗?就是这篇评论的点。这个问号,他会引起我们的阅读欲望,有想得到结果的心理暗示。
我国法律法规虽然不是十分的健全,但也绝非“掩耳之
铃”。再说了,全国各地针对中央的方针政策制定的规章制度和监督措施也不在少数,可官员腐败为什么还是“前腐后继”?“东窗事发”“真心忏悔”时,为何总抱怨“无人提醒”呢?窃以为,他们不仅仅是让权力迷失了方向,让利益蒙住了双眼,他们还用“无知”诠释了什么叫“人生破产”!
以上就是对需要有“人”提醒吗?这个观点的具体阐述。
第三,论据要有典型性,具有说服力。评论的论据,就是用来阐明论点的新闻事实和有关材料。论据,既是论点的依据,又是评论判断和推理的基础,因此,精心挑选作为论据的新闻事实,至关重要。
说起“提醒”,近些年来,党和国家无时无刻不在提醒和监督着官员:党政干部存在倾向性问题时进行过“行风监督”;处理组织人事和热点问题时进行过“重点告诫”;逢年过节和节日慰问时进行过“预警提示”;重大事项和活动开展时进行过“广泛宣传”??各级组织可谓想尽办法:调整和配备纪检班子,实行干部重大事项申报制度,推行党风廉政诫勉谈话,发放“廉政提醒书”等等,很多城乡公共场所还竖起了“廉政警示牌”,聘请了社会监督员,发送“廉政短信息”,开通举报“绿色通道”??凡此种种,不一而足,这样的“提醒”,莫非还不足矣?
第四,说理要有深度。写评论,要在说理上下功夫。一篇评论,说理有无深度,往往关系到它的成败。
“不需要提醒”与谭博荣的“如果有一个真心朋友提醒几句,我可能会悬崖勒马”形成了鲜明比照。笔者相信,谭博荣那高墙一隔的忏悔是发自内心的,因为,他晓得“随着职位的升迁,手中的权力让我迷失了方向”,晓得“面对诱惑的时候,心存侥幸”,晓得“自己走了一条最愚蠢、最亏本、最悔恨的犯罪之路”。从他的“心理路程”中,我们不难看出,官员的贪婪,很大程度在于对党不够忠诚,信仰不够坚定。以权谋私、贪污受贿就是违法,身居高位的官员们岂能不懂?然而,当他们面对众多诱惑的时候,却被小学生都会做的这道“算术题”难倒了。
如此看来,贪官们忏悔的话语听起来似乎令人同情,可骨子里还是把犯罪的动机和根源推向了社会。当下,中国社会经济跨越发展,各地官员都想在这难得的机遇和挑战中创造“政绩”,制造“财富”,初衷无一例外都是好的,都是为了更好地改善当地百姓的生活环境和生存状态。然而,部分官员把人民赋予的权力当成了“一次冒险”,在重大利益面前,甘做权力的“奴仆”,背弃信誉,放弃原则。久而久之,欲望膨胀了,甜头尝多了,法律法规也就熟视无睹了。若真的有人“提醒”一句:“你是父母官,人民公仆,该对得起人民,对得起一方”,被欲望熏昏了头脑的官员会这样狡辩:“我知道自己该做啥,不需要有人提醒!”
此外,评论写作还要注意写得平易近人,力避老话套话,力求有点文采,使读者爱看。
正在阅读:
新闻评论格式02-18
六年级数学竞赛试j题及答案09-24
党总支部委员会(或党支部委员会)“选举结果和分工的请示”撰写要求02-23
基建工程安全管理标准10-25
玩雪02-12
数学分析答案03-12
如何打造团队凝聚力,100分答案12-07
万科房地产公司市场营销渠道策略分析06-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