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期末考试复习重点(1)(1)(1)

更新时间:2024-02-26 09:44: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期末考试

复习重点

⒈思修课程的作用意义(13)

①有助于认识立志、树德和做人的道理,选择正确的成才之路。

②有助于掌握丰富的思想道德和法律知识,为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打下知识基础。

③有助于摆正德与才的位置,促进自身全面发展。 ⒉世界观

含义: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⒊优良学风、学习理念(4)

类型:①自主学习的理念②全面学习的理念③创新学习的理念④合作学习的理念⑤终身学习的理念

⒋人际交往的基本原则

平等原则、诚信原则、宽容原则、互助原则 ⒌理想(17-21)

(1)含义:作为一种精神现象,理想是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有实现可能性的、对未来社会和自身发展目标的向往与追求,是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奋斗目标上的集中体现。

(2)类型:①从主体上划分(个人理想、社会理想) ②从性质上划分(科学理想、非科学理想) ③从层次上划分(崇高理想、一般理想) ④从时序上划分(长远理想、近期理想)

⑤从内容上划分(生活理想、职业理想、道德理想、社会理想)

(3)理想与现实的关系:理想源于现实,又超越现实。理想在现实中产生,但他不是对现实的简单描绘,而是以奋斗目标相联系的未来的现实,是人们的要求和期望的集中表达。

(4)理想信念与大学生成长成才的意义:

①理想信念指引奋斗目标 ②理想信念提供前进动力 ③理想信念提高精神境界 ⒍信念(18-19)

⑴含义:信念是认知、情感和意志的有机统一体,是人们在一定的认识基础上确立的对某种思想或事物坚信不疑并身体力行的心理态度和精神状态。 ⑵特征:稳定性、多样性、执着性、亲和性 ⑶最高表现:信仰 ⒎爱国主义(44-45)

⑴含义:是人们对自己祖国的深厚感情,是对自己祖国的一份责任,是将个人的命运和祖国的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调整个人与国家,个人与民族关系的道德规范,是一项根本的政治原则,是鼓舞和凝聚各民族的精神支柱。

⑵科学内涵:爱国主义,体现了人民群众对自己祖国的深厚感情,反映了个人对祖国的依存关系,是人们对自己故土家园种族和文化的归属感,认同感尊严感与容易感动,统一它是调节个人与祖国之间关系的道德要求政治原则。 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含义:是指人们对社会主义价值的性质、构成、标准和评价的根本看法和态度。 内容:①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③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④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

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9-12)

基本内容:①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国家层面的价值要求。② 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会层面的价值要求。 ③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层面的价值要求。

培育与践行的意义:①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价值支撑。 ②协调推进“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的精神动力。 ③引导大学生进德修业,成长成才的根本指针。

⒑中国精神(40-43)

含义: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具体内容: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

11.道德(92-94)

含义:道德属于上层建筑的范畴,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式。

内容:道德以善恶为评价方式,主要依靠社会舆论、传统习俗和内心信念来发挥作用的行为规范的总和。

作用:①道德对其赖以产生的经济基础的形成、巩固和发展具有促进作用。 ②道德是影响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重要精神力量。 ③在阶级社会里,道德是进行阶级斗争的重要武器。

④道德通过对其他社会意识形态和上层建筑的其他部分发生影响,从而间接地为经济基础服务。

⑤道德对社会稳定和人们日常生活及交往的正常进行具有重要的维护和保证作用。 12.中华民族传统美德(97-100)

①重视整体利益,国家利益和民族利益强调责任意识和奉献精神。 ②推崇“仁爱”原则,追求人际和谐。 ③让求谦敬礼让,强调克骄防矜。 ④倡导言行一致,强调恪守诚信。 ⑤追求精神境界,重视道德需要。 ⑥强调道德修养,塑造理想人格。 13.社会主义道德(109) 原则:以集体主义为原则。 核心:为人民服务为核心。 14.社会公德(119-121)

含义:公共生活中的道德规范,即社会公德是指人们在社会交往和公共生活中应该遵守

的行为准则。

内容: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爱护公物,保护环境,遵纪守法。

个人如何自觉遵守:①认真学习社会公德规范。②自觉培养社会公德意识。③努力提高践行社会公德的能力。

15.个人品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

含义:①个人品德是通过社会道德教育和个人自觉的道德修养所形成的稳定心理状态和行为习惯。

②职业是指从事一定职业的人在职业生活中应当遵循的具体职业特征的道德要求和行为准则。

③家庭美德是调节家庭内部成员以及与家庭生活密切相关的人际关系的行为规范,是每个人在家庭生活中应该遵循的行为准则。

内容:①个人品德,主要指爱国守法,明理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②职业道德,主要指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

会。③家庭美德,主要指尊老爱幼,男女平等,夫妻和睦,勤俭持家,邻里团结。 地位:①个人品德在社会道德建设中具有基础性作用。②职业生活是人类社会生活中最普遍、最基本的活动方式。③维系和谐美满的婚姻家庭关系中具有重要功能。 作用:

⑴个人品德:①个人品德对道德和法律作用的发挥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②个人品德是个人实现自我完善的内在根据。③个人品德是经济社会发展进程中重要的主体精神力量。 ⑵职业道德:①有助于树立新的人际关系,促使人与人关系和谐融洽。 ②有利于调节党、人民政府与群众的关系。

③促进各行各业的发展,推动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 ④推动新的道德观念的传播,提高全社会的道德素质。

⑶①家庭美德对于社会安定团结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②弘扬家庭美德是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需要。③家庭美德是美满幸福生活的力量源泉。 16.法律(143-146)

含义:⑴广义:法律的整体,包括宪法??(P143)⑵狭义: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

委员会制定的法律。

特征:①法律是调整社会关系的行为规范。②法律是国家创制并保证实施的行为规范。③法律是规定权利和义务的行为规范。

作用:①规范作用,即指法律作为一种行为规范对人的行为的作用它包括,指引、评价、预测、强制、教育等作用②社会作用,即指法律作为一种社会规范对社会关系的调整作用。 17.法治思维

含义:法治思维就是将法治的诸种要求运用于认识、分析、处理问题的思维方式,是一种以法律规范为基准的逻辑化的理性思考方式. 18.法律权威

含义:法律权威是指在社会规范之中法律具有应有的神圣不可侵犯的性质,必须得到有效的贯彻实施.

19.社会主义法律的作用(149-150)

指引作用,预测作用,评价作用,教育作用,强制作用。 20.宪法(153-154) 产生时间:1954.9.20

发展:①1954年颁布第一部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②1975年颁布第二部宪法③1978年颁布第三部宪法④1982年颁布第四部宪法

基本原则:党的领导原则,人民主权原则,人权保障原则,社会主义法治原则和民主集中制原则。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pbka.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