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心理学复习题

更新时间:2024-04-23 09:41: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认知心理学复习题

第九章 ⑴.问题空间是问题解决者对一个问题所达到的全部认识状态。⑵.问题解决的特征?

⑶.认知心理学认为,问题解决可以分为4个阶段:1.问题表征 2.选择算子 3.应用算子 4.评价当前状态。

⑷.人们在问题解决中所应用的策略可以分为两类,即算法和启发法。 ⑸.谈谈问题解决中的启发式策略。 1.手段-目的分析

该策略的核心是要发现问题的当前状态与目标状态的差别,并应用算子来缩小这种差别。 2.逆向工作

在解决问题时,设置一个目标状态,由此出发,想出相应的步骤退回到当前状态,在实际操作时又反过来,从当前状态走到目标状态。如棋手对弈时给对下“下套子”的策略。 3.计划

在解决问题时,还可以先抛开某些方面或部分,而抓住一些主要结构,把问题抽象成简单的形式,先解决这个简单的问题,然后而已得成果去解决更复杂的问题。 ⑹《逻辑理论家》是1956年由Newell、Shaw和Simon编写的计算机程序,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模拟人类解决问题的计算机程序。它可以模拟人证明符号逻辑定理的思维活动。

⑺《通用问题解决者》是1958年开始, Newell、Shaw和Simon继续研制模拟人类解决问题的另一计算机程序,简称GPS。其内部知识是以产生式来表征

的。一个产生式由条件和行动两部分组成。 第八章

⑴什么是概念形成的假设检验说? 1.基本观点

人在概念形成过程中,需要利用现在获得的和已贮存的信息来主动提出一些可能的假设,即设想所要掌握的概念可能是什么。在概念形成的过程中,这些假设将被不断地考察,并按失败-更换,成功-继续的方式发展,最后形成某个概念。因此,概念形成的过程就是对多个假设进行考验的过程。 2.验证实验:

假设考虑说的验证实验为Bruner等进行的人工概念实验,实验结果还表明,在概念形成的过程,假设的提出与考验还体现出一定的策略。 3.策略应用

概念形成过程中的假设考验有4种: ①同时性扫描:对所有的假设进行扫描验证

②继时性扫描:一次只扫描验证一个假设,假设考验失败后再更换假设。 ③保守性聚焦:以包含概念的事例的全部属性为焦点进行假设、考验。 ④博弈性聚集:以博弈的方式来改变关于属性的假设,以形成概念。 4.概念形成过程的特点

①主体学习的方式是以全或无的方式进行的。

②记忆的作用:在假设考验的过程中,过去的记忆不发挥作用,存在替代性取样现象。

⑵.Levine等认为,人们在假设检验的过程中通常应用三种策略:

①假设检验 ②维量检验 ③总体聚焦

儿童在实验中常采用以下三种策略:

①位置固执:他们总是选择左边或右边的刺激而不管刺激的内容。 ②位置交替:这次选择这边的刺激下次选择另一边的刺激。 ③刺激偏好:如偏好选择大的刺激而不顾主试的反馈信息。 总体聚焦呈随着年龄而增长的趋势。 ⑶.特征表说和原型说的基本观点各是什么?

概念结构主要揭示概念的表征是由哪些因素构成以及这些因素的相互关系。特征表说和原型说是其中最重要的两个理论。

特征表说认为,概念或概念的表征是由两个因素构成的:①概念的定义性特征,即一类个体具有的共同的有关属性;②关系与规则,诸定义之间关系,即整合这些特征的规则。这两个因素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组成一个特征表。概念的结构为:C=R(X,Y,...)。特征表说认为,概念的形成过程应当包含两个既互相区别又互相联系的过程,即特征学习和规则学习。

原型说认为,概念是由两个因素构成的:①原型或最佳实例;②范畴成员代表性的程度。

这两个因素紧密结合在一起,原型起着核心的作用。 第七章

⑴认知心理学认为,表象与知觉的信息表征是相似的,二者在机能上是等价的。证明表象与知觉机能等价的方法是将在知觉条件下完成的一种作业与在表象条

件下完成的同一作业进行比较,考察二者的共同或相似情况,即可进行判定。以下的实验就是为此而设计的:1.定位实验2.锐敏度实验3.McCollough效应4.选择性干扰实验

⑵两种编码说认为人的记忆中存在情景(表象)记忆和语义记忆两种信息表征类型。

⑶什么是心理旋转?试对心理旋转研究的实验结果以及理论探讨进行概括。 心理旋转的研究于70年代初由Shepard及其同事共同进行。实验所用材料分为三种情况,A为平面对,B为立体对,C为镜象对。实验验要求当被试判断所看到的一对图体经过旋转以后能否重合,纪录被试的正确反应时。

从实验结果可以看出:1.无论是平面对还是立体对,被试的反时及其发展趋势相同。

2.两对图形的方位差越大,信息加工的时间越长。 3.方位差每增加53度,反应时就增加1秒。

由此可见,心理旋转这种心理过程是存在的,旋转的速度为每秒53度。 心理旋转研究的理论概括:

1、表象的实质是就是一种类比表征,表象与外部客体有着同构的关系。 2、同构是指内部表征的机能与外部客体的结构联系是相似的,如心理旋转与客体的物理旋转。Shepard等称这各同构为“二级同构”。

3、表象与外部客体的同构关系尤如锁与钥匙的关系,虽然实体不同,但在机能上却存在着一一对应的关系。

4、表象是记忆表征,但信息来自知觉,表象与知觉在机能上等价。

5、心理旋转是表象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心理旋转的实验研究有力地说明了表

象是一种独立的心理过程。 ⑷R字符旋转实验

Cooper和Shepard以字符为刺激材料对心理旋转进行进一步的研究,根据实验结果,他们认为,当样本旋转角度小于180度时,表象旋转是沿逆时针方向的;而当样本旋转的角度大于180度时,表象旋转则是沿顺时针方向的。 第六章

⑴从信息编码的角度将长时记分为两个系统:1、表象系统:以表象代码来贮存关于具体的客体和事件的信息。2、言语系统:以言语代码来贮存言语信息。Paivio的理论认为,两个系统彼此独立又互相联系。因此,人们也把其理论称为两种编码说或双重编码说。

⑵层次网络模型是Collins和Quillian1969提出的。它是认知心理学中的第一个语义记忆模型。这个模型原本针对言语理解的计算机模拟而提出的,称作“可教的言语理解者”,后来也用来说明人的语义记忆,并因其具有层次网络结构而被称作层次网络模型。在这个模型中,语义记忆的的基本单元是概念,每个概念具有一定的特征。有关概念按逻辑的上下级关系组织起来,构成一个有层次的网络系统。

⑶ 激活扩散模型放弃了概念的层次结构,而以语义联系或语义相似性将概念组织起来,

连线表示概念的联系,长短表示联系的紧密程度。

⑷集理论模型与特征比较模型与网络模型相比,比较鲜明的特点在于它们认为长时记忆的语义结构并不紧密,知识也不是事先预存,知识之间的联系不是通过扫描或搜索实现意义提取,而是通过特征比较、计算来实现,因此这类模型又叫特

之间,换言之就是因为有了注意所以才有知觉,有了对刺激信息的意义的获得。 2、两种模型的根本出发点是一样的。都认为高级分析水平的容量是有限的,必须通过过滤予与调节,这样才有注意这种心理机制。

3、过滤器模型强调单通道和全或无的工作方式,而衰减模型通过引用阈限的概念强调初级分析的通道选择和信号衰减作用。 ⑹反应选择模型

1、注意不是选择知觉刺激,而在于选择对刺激的反应。 2、注意依据重要性程度作出反应安排

3、影响注意选择的因素还有:长期的倾向、上下文关系、指示语。

和过滤器模型和衰减模型相比,两者的差异主要是注意机制在信息加工过程中的位置不同。

因此也叫做早期选择和晚期选择模型。 三种模型对追随实验的假设各不相同:

(1)过滤器模型:追随耳能听见靶子词并作出反应,而非追随耳听不见靶子词不能作反应。

(2)衰减模型:追随耳和非追耳均可听见靶子词并作出反应,但追随耳一方的反应次数多于非追随耳

(3)反应选择模型:追随耳和非追耳均可听见靶子词并作出反应,由于双耳都有同样的反应形式,双耳的反应次数将相近。 ⑺控制性加工与自动加工

在同时进行的多种活动中,注意的分配可以根据作业的特点进行。

1.控制性加工:控制性加工是一种需要注意的加工,受人有意识的控制。其容量

有限,可灵活地用于变化着的环境。

2.自动加工:自动加工是一种不受人意识控制的加工,无须应用注意,没有一定容量限制,一旦形成难予改变。 第二章

⑴认知心理学既已强调过去的知识经验和现实刺激都是产生知觉所必需的,因此它认为知觉过程包含相互联系的两种加工:自下而上加工和自上而下加工。 ⑵整体加工:对于一个刺激客体,先知觉其整体,然后再知觉各部分的加工方式。 局部加工:对于一个刺激客体,先知觉其各部分,进而再知觉整体的加工方式。 一般都承认,在良好的知觉条件下,知觉主要是自下而上的加工,而随着条件恶化,自上而下加工的参与也将逐渐增多。Navon通过实验认为知觉加工过程中存在总体特征优先现象。即在知觉加工的过程中,总体加工快于局部特征加工。而且当人们注意局部特征时,也不能不先知觉刺激对象的总体特征。

⑶模式识别,所谓模式是指由若干元素或成分按一定关系形成的某种刺激结构,也可以说模式是刺激的组合。当人能够确认他所知觉的某个模式是什么时,将它与其他模式区分开来,这就是模式识别。

⑷ 一般说来,模式识别过程是感觉信息与长时记忆中的有关信息进行比较,再决定它与哪个长时记忆中的项目有着最佳匹配的过程。那么,匹配过程又是怎样实现的呢?认知心理学提出了模板说(模板匹配模型)、原型说(原型匹配模型)和特征说(特征分析模型)理论进行说明。

认知心理学中还提出了一些更为具体的特征分析模型。其中最著名的是Selfridge(1959)提出的“鬼城”(Pandemonium)。这个模型的特点是将模式识别过程明确地分成4个功能不同的层次,第一个层次是由“映象鬼”对外部

刺激进行编码,形成刺激的映象。然后由第二个层次的“特征鬼”对刺激的映象进行分析,即将它分解为各种特征;在分析过程中,每个特征鬼的功能是专一的,只寻找它负责的那一种特征,如字母的垂直线、水平线、直角等,并且需要就刺激是否具有相应的特征及其数量作出明确的报告。第三个层次的“认知鬼”始终监视各种特征鬼的反应,每个认知鬼各负责一个模式(字母),它们都从特征鬼的反应中寻找各自负责的那个模式的有关特征,当发现了有关的特征时,它们就会喊叫,发现的特征愈多,喊叫声也愈大。最后,“决策鬼”(第四个层次)根据这些认知鬼的喊叫,选择喊叫声最大的那个认知鬼所负责的模式,作为所要识别的模式。 第一章

⑴认知心理学是以信息加工观点研究感知觉、注意、记忆思维和言语等心理过程,以及儿童认知发展和人工智能(计算机模拟)的一门心理科学。由于其以信息加工为主要特征,故也叫信息加工心理学。

⑵一般认为,认知心理学产生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1956年Neisser出版的专著《认知心理学》通常被认为是认知心理学产生的标志。

⑶对信息加工过程的直接测量。“开窗”实验的目的是采开“开窗”技术,将大脑进行信息加工过程及其所使用时间直接地测量出来。使用研究者可以清楚感知该过程。

字母转换实验就是一种比较典型的“开窗”实验方法。它可以较清晰地反应在进行字母转换的信息加工过程中,信息加工所经历的各个阶段,而且计算出该过程所需要的时间。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pbap.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