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版五年级下册数学《最大公因数》说课稿

更新时间:2024-03-06 19:01: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最大公因数》说课稿 五年级6班 李越

一 、说教材

《最大公因数》这个内容被安排在青岛版第十册,是在学生已经理解和掌握因数的含义,初步学会找一个数的因数,知道一个数因数的特点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这部分内容既是“数与代数”领域基础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进一步学习约分和分数四则计算的基础。对于学生的后续学习和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根据教材的编写特点,我确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二、说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理解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意义,探索找公因数的方法,会正确找出两个数的公因数与最大公因数。 2、渗透集合思想,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 3、培养学生的抽象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 三、说教学重、难点

新课标鼓励学生通过自主探索、独立思考、讨论交流、经历探索的过程,根据教材特点,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为: 在解决实际生活问题的过程中抽象出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意义,探索找两个数最大公因数的方法。

难点为: 能选择正确的思维方法快速的找出两个数的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 四、说教法和学法

《新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教学活动不能单纯地依靠模仿和记忆,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而本节课学生对因数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在教法和学法上,可以让学生在半独立的状态下进行自主学习、交流探索。而教师在交流过程中,主要是引导、组织学生抽象出公因数与最大公因数的概念,让学生在经历、体验、探索中去归纳、总结,找出最大公因数的方法。这也是体现着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作用。

五、说教学设计

《新课标》强调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自主探索、动手操作、合作交流、归纳总结的过程。根据这一理念,我设计了如下教学环节:

(一)、创设问题情景,体验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1、情境引入

教师通过一系列的谈话:“最近杨老师家买了新房子,这几天正忙着装修呢,他把李师傅请到家里,帮助他装修,我们来看看,他们都说了些什么?”

“如果请你来设计,你觉得可以铺什么样的地砖呢?” “听一听杨老师有什么要求?”

我们家贮藏室长 16 dm,宽 12 dm。如果要用边长是整分米数的正方形地砖把贮藏 室的地面铺满(使用的地砖都是整块)。可以选择边 长是几分米的地砖? 边长最大是几分米?

这一现实情景的对话设计,积极引导着学生进入今天的数学探究之中

(二)让学生主动探索,经历数学概念的形成过程 “请同学们想一想,按杨老师的要求,可以选择边长是几分米的地砖呢?...看来,一下子解决这个问题有些困难,我们可以借助学具来完成。”这一过渡性的语言,把学生带进小组合作,动手摆一摆、画一画的探究之中,又把现实生活中的问题,生成为课堂上学生能够学习解决的问题。

通过动手操作,小组合作、交流汇报同学们找出了边长是1分米、2分米、和4分米的正方形地砖正好把贮藏室铺满,老师接着问,“那么请同学们想一想,正方形的边长1、2、4和长方形的长和宽有什么关系?

从学生解决问题,发现规律的过程中,有效地引导学生发现1、2、4与16和12的关系。

过渡语:同学们真了不起,发现里面有我们学过的因数的知识,

要使正方形的地砖是整块的,它的边长必须既是16的因数又是12的因数,下面,就让我们用因数的知识来研究为什么要用边长是1分米、2分米、和4分米的方砖,请同学们说,我来写:把16和12的因数,通过罗列的方法写在黑板上,同学们不难发现,1,2,4既是16的因数,又是12的因数。

“谁能用一句简洁的话来说说,他们是16和12的什么数呢?”学生凭借已有的知识经验,此时已经能总结出公因数的概念。 集合圈形式的展示,让学生懂得了,公因数和最大公因还可以用不同的形式来表示。使学生更直观,更清晰,更形象地理解公因数与最大公因数的概念。

“如果现在让我们解决边长用几分米的地砖,我们还用不用再动手摆一摆、画一画了?可以怎么办?”这一有效问题的设计,让学生深刻感受到,因数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真实应用。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的设计通过求方砖的边长及最大值,抽象出公因数、最大公因数的概念。这一解决问题,引出概念的过程,使公因数、最大公因数这两个抽象的概念,变得非常具体、直观,学生摸得着,看得见。从而增强了感知事实、建立概念的效果。 (三)尝试练习,合作探究、总结方法 1、怎样求18和27最大公因数

在两个学生板书之后,全班同学交流反馈。 “想想看,还有没有更简单的方法呢?”这一问题的提出,让所有的同学又陷入了惊讶的思考之中。惊讶就惊讶在,学生本只是模仿老师的写法,罗列出两个数的因数,然后再找出这两个数的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老师的这一问,让他们有极大地兴趣去探索,找出解决问题的最优化。 【设计意图】:鼓励学生尝试运用多种角度思考问题,体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并在学生感悟、理解的基础上,可由学生进行方法的优化。

(四)巩固练习、体验成功

1、游戏题:准备一些数字卡片,1、2、3、4、6、9、12、18,

按老师的口令站队,是12的因数的站在左边,是18的因数的站在右边,这样就有一些同学不知道该站在哪边,老师再明确:既是12的因数又是18的因数的,请站在中间。通过游戏巩固了学习知识,也极大地调动了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因数和公因数的联系和区别。

【设计意图】:教师在教学中能为学生创设这样一个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学生们在这样的氛围中积极的参与数学活动,体验了成功的快乐和喜悦,提高了自已的判断能力。 2、 找出下列每组数的最大公因数。

4 和 8 16 和 32 1 和 7 8 和 9 (五)学习总结,谈自己的收获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你对自己今天的学习做个评价好吗?

【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自己总结、归纳本节课的所学,学生们能用自已的语言非常清晰的总结出自已的收获,提高了学生归纳、总结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六)全课小结:

通过帮助杨老师解决问题,我们认识了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 还知道了怎样找两个数的因数和最大公因数,今天的课就到这里,谢谢同学们!

我仅从教材、教法、学法、及教学过程等几个方面对本课进行说明。这只是我预设的一种方案,但是课堂是千变万化的生成效果,最终还是要和学生、课堂相结合。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pbaa.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