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比较教育学复习资料_自考适用1
更新时间:2024-06-30 06:32:02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 学前比较教育学自考重点推荐度:
- 相关推荐
1. 第一次提出比较教育概念的教育家是 朱利安
2. 奠定朱利安作为比较教育学之父的著作是.《比较教育的研究计划与初步意见》
3. 法国教育家朱利安第一次明确提出比较教育这一概念的书是《比较教育的研究计划与初步意见》 4. 教育史上明确提出“比较教育”这一概念,被称为“比较教育之父”的是.法国的朱利安
5. “校外的事情甚至比校内的事情更重要,校外的事情制约并且说明校内的事情”观点的是 萨德勒 6.比较教育学家康德尔的国别是 美国
7.美国著名比较教育学家康德尔于1933年发表了《比较教育》 8.“比较教育是一种历史的教育,是教育史研究从过去到现在的继续。”持此观点的教育家是康德尔 9.运用历史学的方法,着重对决定教育的各种因素进行分析的比较教育学家除施奈德、汉斯以外,还有 康德尔 10. 汉斯用的研究方法: 因素分析法 11. 汉斯代表作:《比较教育:教育的因素和传统的研究》 12. 诺亚与埃克斯坦的代表作: 《比较教育的科学探索》
13. 从范围上来说,学前比较教育学科研究 学前教育的整个领域 14. 学前比较教育的三个特征: 开放性、跨学科性、可比性
15. 比较教育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涉及到政治、经济等多方面的内容,这说明比较教育有 跨学科性 16. “从认识别人而得到的自我认识,是比较教育所能提供的最有价值的教育。”这是贝雷迪的观点。 17. 对某个国家或地区学前教育的各个方面进行全面的、综合的、纵横交错的研究是 整体研究 18. 把各个国家的同一类教育问题并列在一起进行研究,就这一类问题从比较中找出各国的不同特点和共同趋势的研
究方法是 专题比较
19. 为了研究瑞吉欧教育模式,研究者到意大利采用瑞吉欧模式的幼儿园去工作,参加该幼儿园的一切活动,这种
研究法叫 现场研究法
20.研究人员用书面或通信的形式收集材料、设计表格、统计分析的一种方法,称为问卷法
21. 通过分析重要的学前教育的文献、文件资料来了解外国学前教育情况的一种方法,称为.文献法 22. 对一个国家或地区学前教育在不同历史时期表现的比较,或者对两个或两个以上国家和地区的学前教育在不同历史时期表现的交叉比较,称为 .纵向比较
23.对两个或两个以上国家或地区的某个或几个学前教育问题甚至整个学前教育体系所进行的比较研究,称为 横向比较
24.古希腊历史学家 色诺芬 在其《波斯国王塞勒斯传》一书中,对波斯和希腊教育进行了观察和比较。 25. “比较教育是外国教育史向现在的延伸。”持这种观点的教育家是 康德尔 26. 从研究时间上看,学前比较教育学的研究中心是 当代学前教育 27. “比较教育是一种历史的教育,是教育史研究从过去到现在的继续。”这是康德尔观点 28. 学前比较教育的主要研究方法是 比较法
29. 作为一门学科,比较教育的形成开始于19世纪 30. 首次在大学里开设比较教育课程的国家是 美国 31. 汉斯运用的研究方法是 因素分析法
32. 对两个以上国家或地区的学前教育制度和学前教育实践进行比较研究的,称为 问题研究 33. 对某个国家或地区学前教育的某个方面进行个别的、深入的、剖面的研究,称为 局部研究 34. 研究人员实地参观访问研究对象,从而获得第一手资料的方法,称为 参观访问法 35. 对世界各国学前教育的历史、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作全面的综合比较研究,称为 总体比较 二,名词解释:1.朱利安(P2):法国教育家,1817年出版《比较教育的研究计划与初步意见》,首次提出比较教育这一概念。被称为“比较教育之父”。他建议组织一个国际教育协会以问卷方式向各国收集资料,以此提出教育改革建议等。其目的在于借鉴国外教育经验为本国服务。他将比较教育定位于实证性科学。
2康德尔(P4):美国著名比较教育学家。代表作:1933年《比较教育》,比较教育开始跻身于大学的学术探索领域。基本主张是“比较教育是一种历史的教育,是教育史研究从过去到现在的继续。” 3学前比较教育 (P13):是比较教育学的一个分支学科,是以比较分析的方法,研究当代世界各国学前教育的理
1
论和实践,揭示学前教育发展的共同规律和发展趋势,以改进本国学前教育。
1, 区域研究:以国家或地区为单位,对学前教育的制度和实践进行研究。按研究内涵的大小,分为整体研究和局部研究。
2, 整体研究 (P21): 对某个国家或地区学前教育的各个方面进行全面的、综合的、纵横交错的研究。既包括学前教育的制度、教学活动、教学方法、师资培训等教育现状,又追溯历史根源,展望发展前景。【05 全国 2006年1月试题】
3, 局部研究 (P21):对某个国家或地区学前教育的某个方面进行个别的、深入的、剖面的研究。如对日本幼
儿园教学大纲的研究。 4, 问题研究 (P22):对两个或以上国家或地区的学前教育制度和学前教育实践进行比较研究。按比较内容分
为专题比较和总体比较。
5, 专题比较 (P22)把各个国家的同一类教育问题并列在一起进行研究,就这一类问题从比较中找出各国的不同特点和共同趋势。如中、日、美三国幼儿教育的比较研究。比较研究一半从专题研究开始。总体比较 (P22):对世界各国学前教育的历史、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作全面的综合比较研究,揭示各国学前教育制度和实践的总的特点和发展趋势,判明学前教育发展的主要因素,如政治;探索近期和远期的发展趋势。
二, 简答题:学前比较教育的研究目的、对象与方法。
1) 研究目的:借鉴他国学前教育经验,改进本国学前教育实践;另一方面向外国介绍本国学前教育成就经验,
加强国际文化交流。
2) 研究对象:从研究领域(范围)来说,涉及学前教育的整个领域。从时间来说,以当代教育为中心。研究
深度上,进一步分析各国学前教育的本质。
3) 研究方法:调查法(参观访问法、现场研究法、问卷法)文献法;比较法(纵向比较、横向比较)分析法。 2, 学前比较教育研究必须遵循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学前比较教育学的方法论基础。) 1) 以系统的、整体的观点全面考察学前教育,而非孤立的、片面的观点研究和分析问题。研究学前教育与政
治、经济和文化等因素的相互关系;学前教育自身也是由多方面因素构成的一个综合体,研究时必须全面、充分考虑其关系。
2) 以动态、发展的观点考察学前教育,而非静止、凝固不变的观点研究分析问题。研究必须适当追溯历史,
搞清学前教育的来龙去脉;同时高瞻远瞩,展望学前教育发展趋势。
3) 用实践标准检验学前教育理论,而非主观想象来分析判读问题。实践原则:一是收集真实可靠的资料,科
学分析;二是研究后得出的经验、规律等必须回到实践中检验。外国的新的学前教育制度理论并不一定好而合理。只有实践证明有良好效果的东西,才是正确的东西。
三,论述题 学前比较教育的研究意义
1) 加深对世界各国学前教育制度和教育工作的认识。通过对各国学前教育的比较研究,了解各国学前教育的
现状、特点、问题和趋势,可增长知识,开阔视野,加深对各国学前教育的认识。
通过探讨教深层次的学前教育规律等问题,掌握了世界学前教育发展的一般规律和特殊规律,加深对本国学前教育的认识。
2) 吸取国外学前教育的经验教训,作为我国学前教育改革的借鉴。作为改革学前教育的工具,学前比较教育
向人们提供一种可优化的理想的教育选择。改革和创新是学前比较教育的永恒理念,通过比较作出选择,是学前比较教育的当然职能。
3) 加强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比较的方法本身就是学前教育研究的一个重要方法。使用比较方法,
可以使学生通过人与人或物与物之间的相似或差异作出研究判断,学会用哲学的、逻辑的头脑去思考问题,熟悉并掌握在教育科学研究中如何进行比较研究。可以培养分析学前教育问题的能力,为学生将来更好地从事学前教育工作创造有利条件,为今后从事学前教育的科研工作打下最初比较教育的基础。 4) 增进国际了解,促进国际间的文化交流。如今比较教育的研究已经超越了一个国家或一个民族的一己之利,
很多比较教育学者对国际社会问题和教育方面国际关系研究,都以促进世界和平,谋求人类未来福祉为主
2
要目的。在现代性和国际化的全球背景下,比较教育的作用更是显而易见。比较教育学科存在的生命力就在于:通过教育的比较研究,为人类的教育活动提供另类思想。(每点一分,展开后每点酌情给1至2分)
2, 学前比较教育的主要研究方法 1) 调查法。参观访问法:研究人员实地参观访问研究对象,获得第一手资料。
现场研究法:研究人员作为研究对象的一个成员,深入其境,长期观察研究。 问卷法:研究人员用书面或通信形式收集资料、设计表格、统计分析。
2) 文献法:通过分析重要的学前教育文件来了解外国学前教育情况。要注意材料的客观性(真实可靠)、代
表性(选择典型)和充足性(丰富多彩)。 3) 比较法。纵向比较、横向比较
4) 分析法。最具理性色彩,通过因素分析、质量分析、数量统计对材料分析,由表及里,从而得出有价值的
结论。包括定量和定性分析。 1. 1816年,在新拉纳克创办幼儿学校的是 欧文. 英国第一个创办幼儿学校的人是 欧文 2. 对英国的幼儿学校的发展作出重要贡献的是 怀尔德斯平
3. 1913年,麦克米伦姐妹在英国创立 保育学校
4. 在英国,正式将保育学校纳入国民教育制度中的法律文件是《费舍法案》 5. 《关于幼儿学校以及保育学校的报告》又称《哈多报告》
6. 20世纪60年代后期,非常重视幼小衔接问题,特别关注5岁以下儿童教育的文件是《普洛登报告》 7. 在英国,下列由教育部门举办的学前教育机构是(.幼儿班)
8 在英国,下列由私人或团体举办的学前教育机构是(幼儿学校 ) 9. 在英国保育学校的成人和儿童的比率是 1∶10
10. 在英国的日间托儿所中对于年纪大一些的孩子来说,成人和儿童比例为1∶4 11. 英国多数想成为托儿所保姆的人都必须参加 国家托儿所保姆考试局的考试 12.英国家庭开端计划的创立人是 哈里森 13. 英国的幼儿教育通常指 7岁前的儿童教育
14.在英国,幼儿教育和学前教育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学前教育通常指 5岁前的儿童教育 15. 在英国,儿童看护的一种最古老的形式是 临时保姆 16. 1820年在伦敦创办幼儿学校的人是 怀尔德斯平
17. 1995年,英国教育和就业大臣谢泼德公布了一项耗资为7.3亿英镑的《幼儿凭证计划》
二,名词解释:1. 《费舍法案》1918年,英国国会通过,正式将保育学校纳入国民教育制度中。把保育学校的设立和援助工作全部委托给地方教育当局,规定除伙食费和医疗费外,对保育学校学生实行免费入学,并对13所政府承认的保育学校实行国库补助。
2. 《哈多报告》即《关于幼儿学校以及保育学校的报告》,这是推动英国幼儿教育理论和实践发展的极为重要的文献。提倡设立麦克米伦式的保育学校、幼儿学校和幼儿部附设的保育班,主张对7岁以下的幼儿实行一贯教育,成立以7岁以下幼儿为对象的独立的幼儿学校。
3. 《普洛登报告书》20世纪60年代后期,英国,该报告非常重视幼小衔接问题,特别关注5岁以下儿童教育。 4.《教育白皮书》1972年,英国教育科学大臣撒切尔发表,提出要扩大学前幼儿教育。要在10年内实现幼儿教
育全部免费,并扩大5岁以下幼儿教育。
5. 幼儿凭证计划 1995年,英国教育和就业大臣谢泼德公布了一项耗资为7.3亿英镑的计划,规定发给家长1100英镑的凭证以支付幼儿教育费用,使全国每个愿进学前教育机构的、年龄在4岁以上的儿童都能接受3个月的、高品质的学前教育。家长可以自由选择公立、私立或民办的学校。其局限性为不能帮助4岁以下儿童。 三,简答1. 英国学前教育机构的主要举办机构和类型。
(1)社会福利部门举办:托儿所、日托中心、社区中心婴儿室。 (2)教育部门举办:托儿所、幼儿学校、幼儿班、小学附设托儿所。 (3)卫生保健部门举办:日托中心、游戏小组。
3
(4)私人或团体举办:托儿所、幼儿学校、教会托儿所、游戏小组、亲子小组、儿童保育中心。 2. 英国学前教育课程概况评述(1)英国大多数儿童教育家都把《早年课程分类》作为教育实践的指导。
(2)课程目标是:为全体儿童提供能发挥他们最大潜能的环境,培养语言能力、独立性及社会技能,发展
幼儿聆听、观察、讨论、实验的能力等。
(3)英国课程一向以自由著称,课程有各地方教育当局及学习自行确定,并无全国统一的课程与教材。 (4)5-7岁的学生有三门核心课程:英语、数学、科学
(5)5岁以下的学习内容有英语与文学、数学、科学、美育与创造等。教学形式都以小组教育和个别教育为主。
3. 简述英国学前教师的培养(1)教师。凡年满18岁的青年人,有两门功课成绩达到A级以上已就业人士或将要就业的成人有三种途径成为一名合格的教师:一,最普遍的是:经过任何学科3年学位学习,再加1-2年的本科学位后的教师就业教育资格证书学习。二,大学4年教育学本科学习。三,3年教师证书学习班学习。大多数人选择教育硕士课程后,作为实习生工作一年,才能取得教师资格。
(2)托儿所保姆。成为托儿所保姆的人都必须参加国家托儿所保姆考试局举行的考试以获得资格 托儿所保姆训练课程强调实践,占40%时 训练的另一途径是通过工商硕士课程。
(3)英国师资培训手段先进,除教师口头讲述外,还广泛采用电化教学。重视实践。
4. 英国学前家长参与与家长教育的主要做法和经验(P35-37)
(1)最广泛形式:学前游戏组运动。家长参与儿童游戏小组,使其更好地了解、满足儿童的需要。
(2)1976年建立的旨在帮助家庭自助的组织:斯寇普。它为有学前儿童的家长建立邻里间的联系,互相帮助;鼓励母亲们倾诉喜悦和忧愁,自己解决问题。
(3)1951年建立的寇普,作为家庭经验指导中心,交给受教育程度不高的父母一些基本的家务技能。
(4)家庭为基础的方案,是家长教育的另一重要形式。最成功的是:雷卡斯特家庭开端计划,1974年由哈里森创立。志愿者是家长。总之,所有家长教育项目的目标都集中于帮助家长建立自信,相信自己在孩子的发展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
(5)3岁以下,“家长和学步儿童小组”。包括将要第一次做母亲的人、祖父母等任何需要帮助的人。特点是:孩子的
家长或其他找卡孩子的人必须在场。多数每周聚会一次。
1. 英国学前教育的特点及其利弊。特点:(1)英国幼儿教育仍存在双轨制,一轨为上层子弟开办,目的在于升入预备学校的私立幼儿园;另一轨是幼儿班和幼儿园。
(2)一般不进行正规的课堂教学,通过教师领导下的日常活动,如唱歌跳舞、游戏绘画、讲故事等,教育幼儿。 (3)非常重视优良的个人习惯和社会习惯的训练以及身体发育,幼儿个性与能力的培养。 (4)英国幼师培养注重理论联系实际。(5)注重学校的经济效益。 弊端(问题):大多数教师没有真正理解家长参与的意义,也没有为有关活动指定相应计划。有一些家庭仅仅
处于成人自己的血药,如他们到家长室只是为了和咖啡。
2. 英国教育改革的现状与趋势。(1)保育教育状况:英国政府的态度是:有入学前儿童的母亲,最好待在家中。目前的教育制度只能为44%的3-4岁的儿童服务,但母亲需要更长的看护时间。由社会服务部门赞助的州立日间看护所只能为1.8%的出生到5岁的儿童服务。
趋势:对私立看护所得需要正在增加。为5岁以下儿童的服务最近呈现出更为综合的趋势,为儿童及其家庭提供全方位服务。
2)幼儿学校的发展趋势。幼儿学校和小学低年级呈现出合并的趋势。人们试图以保育中心的形式将教育和保育结合在一起。它们提供全年服务,家长也积极参与其活动
(3)学前游戏小组,已成为英国学前教育设施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与公立机构一样,为儿童提供廉价的、
灵活的服务,使家长可有真正的选择
1.1770年,法国新教派牧师奥柏林创立 编织学校 2.柯夏创办了法国第一所 日间看护中心 3. 凯果玛是法国.“母育学校”的先驱
4. 法国政府发布政令,将各种教育机构的名称统一为“母育学校”的时间是1881年 5. 19世纪中叶,福禄贝尔方法传入法国,这主要归功于 别劳夫人
4
6.19世纪中叶,法国倡导并推行福禄倍尔幼儿园运动的领导人是 别劳夫人
7. 法国学前教育的幼教机构除承担教育、保育功能外,还承担 诊断和治疗功能
8 幼教机构承担教育、保育、诊断和治疗,并把社会、卫生和心理三者综合起来的国家是 法国 9. 法国母育学校中的“适应班”不招收(智力超常的儿童 ) .
10. 法国母育学校的第一目标是 使儿童接受学校教育 11. 法国母育学校的第三目标是 使儿童进行学习和练习
12.法国母育学校的活动:体育活动、艺术与审美活动、科学技术活动和交流、口头表达与书面表达活动 13. 1990年前,培养法国母育学校教师的机构是 省立师范学校 14. 把学前教育师资和小学师资培养统一起来的国家是 法国
15. 凯果玛具体领导了19世纪80年代法国学前教育机构的改革,促使政府将日间看护中心改造成为母育学校 16. 法国母育学校与小学幼儿班招收的儿童年龄为2~6岁 其他可能的选择点: 17. 1835年,《关于在各县设立初等教育的特别视学官的规定》,是法国政府正式管理学前教育机构的开端。
18. 1836年,布雷文件,标志法国日间看护中心性质由面向平民的慈善救济事业转向面向全体的国民教育事业。 19. 1844年,马尔波设立第一所婴儿日间看护中心。
20. 郎之万——瓦隆教育改革计划。首次提出“教育民主化”,被称为一个真正“以儿童为中心”的教育改革计划。 21. 1975年《阿比改革法》、1989年《教育方针法》、1990年《教育法案实施条例》中都提出要加强幼小衔接工作。 1. ▲ 编织学校 1770年,法国奥柏林创立。照顾和教育4~7岁的学前儿童。训练课程有:编织、缝纫、阅读、书法、唱歌、背诵、算术、辨色、自然史、圣经等
2. 凯果玛 是法国“母育学校”的先驱,领导了19世纪80年代法国学前教育机构改革,促使政府将日间看护中心改造为母育学校,并将其纳入国民教育体系。
3. 母育学校 1881年,法国政府发布政令,将各种教育机构统一为“母育学校”。以“母性养护及早期教育为宗旨”,对全体儿童进行德、智、体全面发展教育。招收2-6岁儿童,根据年龄发展阶段编班。保育内容包括:道德教育的初步原理、语言训练等。教学方法强调利用实物。
三,简答题1. 法国近代学期教育制度的建立 =1881年政令在法国学前教育史上的重要意义 (P46)
(1它统一了各种幼教机构的名称,将母语学校纳入公共教育系统,使其目的由慈善性质的看护机构变为看管加照
顾的国民教育机构。(2以年龄编班取代封建色彩的性别分班,以道德教育代替宗教教育。1881年政令,意味着法国近代学前教育的基本确立。
2.法国母育学校课程的具体目标与内容。总目标:在于使儿童的各种可能性得以发展,以便使他们能够形成自己的人格,并且为他们提供在学校和生活中取得成功的最佳机会。具体目标有三个方面:
⑴ 第一目标是使儿童接受学校教育⑵ 第二目标:使儿童社会化⑶ 第三目标:使儿童进行学习和练习。 3. 法国学前教育机构的主要类型、功能及管理体制述评 (P49-51) (1)类型:母育学校和小学幼儿班。招收2-6岁儿童。(2)智能:教育、保育、诊断和治疗,把社会、卫生和心理三者综合起来。(3)管理体制:归教育部学校学校司管辖。 4. 战后法国学前教育的改革和发展 (P47-49)(1)郎之万——瓦隆教育改革计划。首次提出“教育民主化”,强调须照顾儿童的个别差异,被称为一个真正“以儿童为中心”的教育改革计划。其原则影响战后几十年法国教育改革的方向和进程。(2)1969年,“三分段教育法”(三分制教学):基础学科(语文、数学)、启蒙知识科(历史、地理等)和体育。克服分科教学的绝对性,使各科有机联系,使儿童统一、协调和整体地去认识世界。(3)1989年,《教育方针法》强调了法国学前教育的四重作用:启蒙作用、社会化作用、诊断和治疗作用、与小学衔接作用。(4)20世纪90年代,建立新的教学组织形式“学习阶段”。其意义:重视学生的个别差异和幼小衔接,并以学生为中心来组织教学。 5. 法国幼师培训制度述评 (P53-56) (1)法国母育学校和小学教师有省立师范学校培养,1990后由大学的师范学院培养。
(2)职前培养:师范学校教学目标:培养能胜任母育学校和小学全部课程的人。突出特点是“多能性”。教学内容:
教育理论和实践,学科基础知识,理论培训和校外实习,加深选修课。
(3)在职培训:教师从工作第5年到退休前5年,有权带工资接受累计时间为1年的继续教育。 1 论述法国重视幼小衔接的措施,并谈谈对我国幼小衔接的启示
5
简述法国重视幼小衔接的做法 (简答题)[08 全国2007年10月]
简述法国加强幼小衔接的具体措施有哪些? (简答题)[05 全国2006年01月] (P56) ⑴ 法国将学前和小学教师统称为“初级教师”,由省立师范学校培养。
使学前教育与小学教育既体现出合理的层次性,又反映了良好的过渡性。
⑵ 法国政府决定在1991—1992学年首先在33个示范省实施“学习阶段“的尝试。
即打破传统的年级概念,在包括母育学校和小学整个初等教育中建立新的教学组织形式,把学前教育和小学教育合为一体。把儿童按年龄划分为三个“学习阶段”,能有效防止重复学习。
⑶ 合并母育学校和小学的视导监督工作,这有利于两者的进一步衔接⑷ 增中男性教师。学前机构中工作只由女性担任,不利于儿童心理发展。 2 当代法国学前教育的特点及启示。(P57) (1)政府重视,视之为国民教育的重要基础和解决母亲不能照顾子女的社会问题的重要手段。(2)建立有效的教育行政和管理制度,通过教育立法和有关规定和文件,使学前教育工作有章可循;同时给地方和学校一定自主权。(3)重视研究儿童的个别差异和教学的个别化。(4)重视幼小衔接的做法和经验值得借鉴。 3. 翻过学前教育面临的主要问题及改革趋势 (P57-58) = 法国学前教育的问题及对策 (论述题)[02 全国2004年10月] 法国学前教育面临的主要问题有哪些?(简答题)[03 全国2005年01月]
主要问题:⑴ 教育管理方面的主要问题是教育行政部门文件过多,形成“文山“。教育行政部门机构庞大,教育管理体制官僚化,效率不高。⑵ 对学前教育研究重视不够。改革往往没有明确的理论基础,存在着较强的随机性或政治性。⑶ 尚存在着供不应求的问题。大城市人口稠密,学前教育机构不能满足需要。农村远未普及,50%以上儿童尚不能入园。发展不平衡。
对策:⑴ 早期儿童教育课程发展的方向应是多元化的。⑵ 课程方面,应强调社会相互作用在儿童交际的发展及认知能力发展中的重要性。⑶ 应进一步研究计算机教学方面的一系列问题,以便使学习过程更易于为儿童所理解和掌握,并更好地挖掘儿童的发展潜力,避免学校学习方面的失败。⑷ 应加强对家庭教育的研究,以便考察社会决定因素及描述和分析家长的态度、实践、语言和教育行为期望、角色、需要,动机和计划⑸ 必须支持家庭每日的需要,以便增强家长的能力,改良儿童生活的文化和家庭的环境。⑹ 残疾儿童的教育以及其他状况必须加以改进,以便使他们能在所有的机构中都得到和其他儿童一起享受相同的应有权利。 1.在德国最早且最负盛名的是侯爵夫人巴乌利美开设的保育所 2. 德国最早且最负盛名的学前教育机构是 巴乌利美保育所 3. 费利托娜发起了幼儿学校运动
4.19世纪20年代中期至40年代末,德国也出现了幼儿学校运动,其代表人物 弗利托娜 5. 20世纪在英国幼儿学校的影响下,德国的弗利托娜开办了.幼儿学校 6. 将学前教育机构命名为幼儿园的人物是 福禄倍尔 7.对战后联邦德国学前教育产生重要影响的文件是《青少年福利法》
8.德国政府于1924年出台了规定儿童受教育的权利以及家庭教育在学前教育中的优先地位的《青少年福利法》 9.德国主要的学前机构形式包括传统幼儿园、幼儿俱乐部或游戏所、儿童店和根据不同的教育家命名的幼儿园 10.所有学前教育机构根据家庭收入的多少来收费的国家是 德国
11. 运用所编的程序或练习材料,使儿童获得一定的技能和技巧,促进学前儿童的智力发展。以此为目的的理论属
于 功能论
12. 在德国,功能论的代表人物是 科热尔 13. 在德国学前课程理论中,认为教学应围绕儿童的生活来进行,目的在于培养儿童应付生活能力的理论称为 情境论 14. 德国,为了幼小儿童处于困难境地的家庭设立的免费援助项目是 家庭社会教育援助项目 (2次) 15. 德国,有一种用以帮助家庭,使其在遇到困难时能自助和自组织的家庭教育项目:家庭互助项目 16. 德国出现的以婴儿和学步为对象的援助项目是 家长和孩子共同活动的项目
17. 在德国学前课程理论中,旨在以学科本身固有的结构为基础,来确定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促进儿童智力发展
6
的理论为 学科论
18. 1819年,瓦德切克设立柏林最早常设的托儿所。
19. 福禄贝尔教学方法中的“作业”至今仍是德国幼儿教育的重要方式。
20. 德国私立幼儿园在数量上远远超过公立幼儿园,容纳了近70%的适龄儿童。 21. 游戏仍然是德国幼儿园教育的主要特征。
二, 名词解释:1.▲ 巴乌利美保育所德国巴乌利美夫人开设。它招收母亲从事日间农业劳动并已断奶的1-5岁婴儿,保护其健康。有良好的卫生条件和丰富的饮食,提倡户外活动。教育只是附带进行,内容有语言训练、唱歌、社会道德训练和生活规律培养。
2. ▲ 福禄贝尔幼儿园1837年,福禄贝尔在德国创办的学前教育机构。1840年将其命名为“幼儿园”。以教育而非看护为主要任务。并以中上层家庭的儿童为对象。由此,德国的幼教机构发展逐渐呈现双轨趋势。
3. ▲ 1924《青少年福利法》德国政府于1924年出台,规定儿童受教育的权利以及家庭教育在学前教育中的优先地位。定下了德国现代儿童教育基调:即把学前儿童教育视为青少年福利事业,由青少年福利部管辖。提出建立“白天的幼儿之家”,训练修女担任看护工作,加强幼师培训。对战后联邦德国学前教育产生重要影响。
4. ▲ 1970《教育结构计划》:1970年,德国教育委员会提出《教育结构计划》,是全国教育制度改革方案,将整个教育体系分为初等教育、中等教育和继续教育三个领域。3-4儿童纳入初等教育,5-6岁纳入义务教育。学前教育成为整个教育系统中初等教育的一部分。
5. 情景教育论(P70-71)德国学前课程改革的主流,成为德国指导性的课程理论。代表人物:鲁滨逊。认为教学
应围绕儿童的生活来进行,目的在于培养儿童应付生活能力。特点:以儿童生活情境为中心。社会学习和知识学习相结合。建立混合组以取代传统的同龄组。家长、邻里和其他成人的积极参与。教学活动不局限于幼儿园。灵活的教学安排。将幼儿园变成儿童的生活环境。教师的主要任务是激发儿童的学习兴趣。
三,简答题1, 近代德国学前教育发展的三个时期。(P59-61)
(1)19世纪初,私立的、各种名称的学前教育设施。最早且最负盛名的是巴乌利美保育所。(2) 19世纪中
期,弗利托娜为代表的幼儿学校运动。(3)19世纪下半期,福禄贝尔“幼儿园”运动。
2, 德国近代学前教育政策特点1)19世纪初,德国各地政府主要对保育所的目的、时间和经费作出规定。2)19
世纪中期,政府不设幼教机构,鼓励私人开办而加以监督;认为幼教机构应以养护为主,鼓励室外活动;加强宗教和道德教育。3)1851年,普鲁士政府禁止设立福禄贝尔式幼儿园。1860年才解除幼儿园禁令。
3, 德国学前教育机构的主要类型 (P66)
(1) 传统幼儿园,有的叫儿童活动场所,有的叫儿童之家。
(2) 幼儿俱乐部或游戏所、儿童店。前者由教会和福利机构开办;后者是60年代学生运动产物。
(3) 根据不同的教育家命名的幼儿园。如:福禄贝尔幼儿园。 4. 德国学前教育管理体制及其特点(P68)(1) 联邦一级:由联邦青年、家庭和妇女部制定学前教育的指导方针。
(2) 州一级:社会部和卫生部管辖,少数由文化部代管。(3) 地方:地方青少年福利局管理。幼儿园属青年福利部管辖。自近代起,德国政府就采取对幼儿教育机构不负责建立,只进行监督管理的措施。德国幼儿园实行双向管理。《青少年福利法》和各州的幼儿园法是幼儿园工作的法律依据。
5.德国学前教育教师培训制度述评。(P73-74)
(1) 大学:培养在德国学前教育机构中工作的一小部分、专注于社会教育的人。接受为期4年的被作“社会专科教育“方面的专业训练,其中1年用于实践方面的培训。入学者的资格要求是10年级毕业生或具有2年职业训练的同等学历者.毕业生大多数在较大的日间学前教育机构中担任领导工作. (2) 技术学校 :主要培养学前教育教师,50%是由私人开办的,其中大多数又是教会开设.入学者的资格要求是职业学校的毕业生或其他中等学校的毕业生.
(3)培训学院:这类学校入学要求是完成实科10年级学习或至少具有职业训练的同等学力者。培训时间1-3
年,主要培养学前教育机构的助理员。
6. 德国学前儿童家庭教育援助项目述评。(P75-77)
(1)家庭社会教育援助项目:德国,为其幼小儿童处于困难境地的家庭设立的免费援助项目。 (2)家庭互助项目:帮助家庭,使其在遇到困难时能自助和自组织。
7
(3)临时保姆项目:以职业女性为对象、以家庭为基础的儿童看护项目。需付费。
(4)家长和孩子共同活动的项目:德国,以婴儿和学步为对象。遍及德国,在柏林尤其盛行。
1.★德国学前教育课程发展的理论述评。 (1)功能论 目的在于运用所编制的程序或练习材料,使儿童获得一定的技能和技巧,促进学前儿童的智力发展。在70年代出现了科热尔的认读机,但长期观察结果却证明早期认读训练的儿童比未受此训练没有更多的优势。(2)学科论 以学科本身固有的结构为基础,来确定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促进学前儿童的智力发展。布鲁纳的课程论思想对学科论产生有深刻影响。
(3)功能论和学科论都被学前教学所抛弃。原因:与儿童的实际生活相脱节;片面强调能力训练,忽视儿童
全面发展;致使学前教学活动趋向学校化,使学前教育失去其本身特殊。
(4)功能论与学科论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学前教学的内容。有些材料如拼图、记忆游戏、策略游戏和集合游
戏教材,至今在德国仍受欢饮。
(5) 情景教育论是德国学前课程改革的主流,成为德国指导性的课程理论。代表人物:鲁滨逊。认为教学应
围绕儿童的生活来进行,目的在于培养儿童应付生活能力。特点:以儿童生活情境为中心。社会学习和知识学习相结合。建立混合组以取代传统的同龄组。家长、邻里和其他成人的积极参与。教学活动不局限于幼儿园。灵活的教学安排。将幼儿园变成儿童的生活环境。教师的主要任务是激发儿童的学习兴趣。
2. 当代德国学前教育发展的现状及特点(P77-79)
(1) 联邦一级无专门管理学前教育机构的部门。不规定学前教育的大纲和教育方法,而由开办者自行决定。 (2大部分幼儿园实行半日制,中午由家长领回家。即使是全日制幼儿园,一般也由家长领孩子回家用午餐。 (3)不提倡对幼儿进行读、写、算等知识方面的教学。通过游戏和其他自由活动来教育幼儿。尤其是福禄
贝尔的教育传统,仍占主导地位。
(4) 学前师资培养有明显的层次性或等级性特征。大学培养领导层,技术学院培养教师,培训学院培养助
理员,构成师资培训的金字塔。
2. 当代德国学前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问题:(1东、西德在统一前具有不同的教育观念和体系。(2学前教育师资培训制度僵硬、缺乏灵活性。(3已有幼儿园和托儿所仍然远远不能满足儿童入园的需求。入园、入托难,一直是一个引起德国社会各界关注的重要的社会问题。
对策:1 努力统一两种幼儿教育模式,原西德在园所数量上向原东德地区靠拢,但从教育观念上影响原东德地区的学前教育。2 让教师带着问题参加培训,这叫“共同构成,共同学习,共同发展。”3 要求儿童掌握外语这门工具。幼儿园外语教学要与情感、社会、智力相结合,让儿童带着美好的情感和浓厚的兴趣学习,让学习外语令人愉快。 1.1825年,美国印地安纳州设立幼儿学校是 欧文 2. 美国最早的幼儿园运用的教学语言是 德语
3.1855年,舒尔兹在威斯康星创立了美国最早的 德语幼儿园 4.1855年创立了美国最早的幼儿园的是 玛格丽特·舒尔茨 (3次) 5. 美国最早的学前儿童教育机构的创办者是 舒尔兹 6. 美国幼儿园的真正奠基人是 皮博迪
7. 伊丽莎白·皮博特创办了美国第一所 英语幼儿园 8.美国第一所幼儿师范学校创办于 1868年 9. 希尔领导了20世纪30—40年代美国学前教育的 进步主义幼儿园运动 10. 20世纪30—40年代在美国开展的进步主义幼儿园运动的杰出领导人是 希尔 11. 美国第一所公立常设保育学校设立于1919
12.1965年秋,美国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实行 先行计划
13. 1965年在美国批准先行计划,建立多个项目与中心,为儿童提供服务的是 约翰逊 14. 美国学前教育机构的主要类型是 幼儿园和保育学校 (3次)
15. 发端于1962年密歇根州的佩里学前教育研究计划的美国学前教育课程模式是海伊斯科普认知取向课程模式 16.在美国有一种被其它人误认为是“就让孩子玩”的幼儿教育模式,这种模式是 银行街模式 17. 1966年由伯赖特和恩格尔曼创立的,在美国早期较有影响的学前课程模式是 直接指导模式 18. 依据加德纳和费尔德曼的多元智力理论设计的美国学前教育课程模式是 零点计划课程
8
19. 零点计划课程的理论依据是 多元智力理论
20.1984年全美幼儿教育协会颁布了作为评定幼儿教育机构教育质量依据的《高质量早期教育标准》
21. 美国许多州规定第一次得到的教师资格证书是过渡性,期限5—10年不等,在此期限内,教师必须继续接受在职教
育,取得 硕士学位
22. 伊丽莎白·皮博特创办了美国第一所 英语幼儿园 23. 美国第一所保育学校的创办时间是 1915年 24. 继承了进步主义教育传统,也受到来自分析心理学很大影响的美国学前教育课程模式是 银行街模式 25. 1889年,肖夫人资助并领导了免费幼儿园运动。
26. 1873年, 圣路易安斯市出现美国第一所公立幼儿园。
27. 公立幼儿园运动后,幼儿园不再是民间慈善护理机构,而成为整个公立教育系统的有机组成部分,名词解释: 1.▲先行计划是美国政府为实现幼儿教育机会均等的目标而实行的一项重要计划。1965年秋实施。至少以90%以上的生活在贫困线以下的家庭的3-5岁儿童为对象。“先行计划”目标:帮助儿童及其家庭发展社会有责任的态度,鼓励帮助穷人;增进儿童和家庭的自尊和尊严等7条。这一计划的实施大大促进美国学前教育的发展,对欧美许多国家也产生了很大影响。
1. ■先行计划在美国早期儿童教育中占非常重要地位的原因⑴由于贫穷儿童的生活得到补偿而引起全国民众的关注; ⑵由于得到政府的资助和支持,社会科学研究者,尤其是心理学家,在儿童发展和早期教育方面投放了更多的精力,开展了更多的研究。⑶人们一致认为,早期教育对所有儿童都是有益的,尤其是对那些家境贫寒的儿童的影响是至关重要的。⑷行行计划积极地利用了综合的家庭中心的取向,进而影响了早期儿童教育专家们去努力发掘家长在早期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2. ■美国学前教育的课程模式。⑴ 海伊斯科普认知取向课程模式:今天美国最著名的早期教育课程模式。发端于1962年密歇根州的佩里学前教育研究计划。该课程模式从皮亚杰理论发展而来。
⑵ 银行街模式:又称发展的相互作用模式,继承了杜威首创的进步主义教育传统。 ⑶ 直接指导模式:源于行为主义心理学。1966年由伯赖特和恩格尔曼创立。
⑷ 发展适宜性课程:把适应儿童的发展作为决定课程质量的重要因素,重视儿童的年龄发展特点,即个别儿童发展的差异,反映了课程发展的综合趋势。⑸显性课程:合作学习方式,全语学习方式。 ⑹零点计划课程:主要依据是加德纳和费尔德曼得智力多元理论。 3. ■发展适宜性课程模式述评。(1把适应儿童的发展作为决定课程质的重要因素,重视儿童年龄发展特点,即个别儿童发展的差异,反映了课程发展的综合趋势。⑵认为游戏是儿童发展的主要和最好的显示器,因此提供和支持儿童游戏被看做是高质量方案的显著标志。⑶重视成人和儿童关系的质量,成人与儿童比例以及班级的人数。
4. ■美国幼儿教育标准化运动述评。1989年, 布什《美国2000年教育目标》提出了面向21世纪的6条“美国教育标准”。(1)美国幼儿教育标准包括内容标准和执行标准。(2)积极作用:指明了课程发展所必须遵循的共同标准和方向,有助于统一美国各州或各地方幼儿教育水准。出版商要以此改进出版物,可逐渐消除各地方各版本课程和评估之间的巨大差异。(3)存在问题:给综合教育改革带来巨大挑战。给“生活化课程”带来很大压力。只提出了教育最终阶段的高标准、高期望,并未分解为中间各个年龄阶段的具体要求。其已经制定出来的执行标准,超出儿童的能力范围,会产生消极影响。
5.美国幼儿教师培训制度评述。(1)教师:中学毕业后入教育学院接受3-4年专业培训,完成3年课程并获得教师资
格证,第4年课程获学位。(2)助理教师:2年制专科毕业,或在职训练,逐步达到专科毕业水平。(3) 课程:一般大学文科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教育实习等。(4) 美国幼师培养独到之处:学生必须经过幼儿园和小学低年级两次实习,以利于幼小衔接。
四,论述题1. 美国学前儿童教育的特点和经验 (P97-98)
学前教育是美国教育系统中最有生气、发展最快的部分。
学前教育从教育理论、观念和实施等各方面都开始了以整体性、综合性为特点的教育改革。 政府与国会重视,加强立法,不断增加投入。如《先行计划法案》。
社会各界的关心和支持日益增加。企业所办托儿机构不断增加,形式日趋多样化,成为推动美国学前教育发
9
展的重要力量。形成多渠道办学的特点。
2. 美国早期儿童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问题:重视幼儿智力开发、认知能力发展,忽视幼儿情绪、情感及社会性等
的整体全面发展;重视天才儿童教育,忽视一般儿童发展;教师水平参差不齐;经费、科研等方面不尽人意。 幼儿园和学前教育机构的问题:幼儿园特有的有别于初等学校的特征正在消失。课程日益集中,学术性越来越强,被标准化考试成绩的压力所驱使。早期儿童教育项目更难与障碍儿童教育整合,教师和管理者迫于标准课程的压力,排斥标准化考试成绩不理想的儿童。
儿童看护危机:造成使数百万美国儿童生活更不确定和安全。
1. 俄国第一所幼儿园出现于 1860年 (2次)
2.1869年在彼得堡发行了俄国最早的学前教育刊物 《幼儿园》 (2次) 3. 俄国最早的学前师资培训机构是 福禄贝尔学院 (2次)
4. 提出教育民族性原则,对俄国幼教发展产生深远影响的教育家是 乌申斯基 5.1900年,在莫斯科开办了第一所以聋哑儿童为对象的 寄宿幼儿园
6.1938年,苏联制定了根据儿童的年龄特征,将幼儿园工作的任务内容和方式等具体化的文《幼儿园教养员工作指南 7. 1959年以后成为苏联学前教育机构中的主要类型的是 托儿所-幼儿园 8. 1962年苏联公布了世界上第一个综合婴幼儿教育的 《幼儿园教育大纲》 9.苏联第二次学前教育改革开始于 60年代末
10. 苏联第三次学前教育改革的标志是公布了 学前教育构想 11. 苏联的第三次学前教育改革强调 儿童个性的全面发展
12. 1989年出台的确定苏联幼儿园改革基本原则的文件是 《学前教育构想》 13. 苏联学前教育机构类型不包括 家庭学校 ) .
14.苏联最广泛的学前教育机构类型是 托儿所幼儿园
15. 1984年后苏联出现了招收学前和学龄儿童的 学校幼儿园
16.在苏联的幼儿园教育实践中,主要的教学模式是 教学—训导型模式 17.俄罗斯出台教育领域的根本大法《教育法》的时间是 1992 18. 俄国第一所教养院和产科医院的所在地是 莫斯科
19. 1918年,彼得堡,世界上第一所国立学前教育专业高等学府 学前教育学院。 20. 1944年,《幼儿园规则》,表明苏联学前教育制度基本确立,苏联特色学前教育制度基本形成。 21. 苏联学前教育机构类型:托儿所 托儿所幼儿园 特殊幼儿园 学校幼儿园
22. 根据《学前教育构想草案》和《联邦教育法》的有关规定,俄罗斯学前教育进行了艰难的改革。 23. 俄罗斯师范教育机构:中等师范学校、师范专科学校、师范学校、师范学院和师范大学。 24. 公共教育和家庭教育的统一是俄罗斯学前教育的重要原则。
25. 俄罗斯有个“知识”协会,其使命帮助家长加深对教育学的理解。 26. 乌索娃,有组织的作业教学,20世纪50年代被正式引入幼儿园。
1. 学前教育构想 (P107-108)1989年,苏联公布《学前教育构想》标志苏联第三次学前教育改革开始。强调儿童个性的全面发展,提出“个性——定向相互作用模式”。确定了苏联幼儿园改革基本原则。
2. ▲教学—训导型模式 在苏联的幼儿园教育实践中,该教学模式成为主要的教学模式。这种模式中,教学的目的是用知识,技能和技巧武装儿童,并使之听话。教育者不得不完成教学大纲,以满足领导和监察机关的要求。在教学中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儿童仅被视为接受某种教育体系影响的客体。面向全体的教学形式,按小学上课形式进行的作业。游戏在时间上受限制,且被成人严格规定。形式主义泛滥,成人与儿童疏远,儿童消极性增加,继而出现抗拒症。 三,简答题.1. 苏联学前教育特色及其利弊 特色:(1)苏联党和国家对学前教育事业的统一领导与集中管理。(2)教育工作于保育工作紧密结合。
(3) 教学——训导型教学模式成为主要的教学模式。
问题:(1)统的过死,缺少灵活性。(2)幼儿园发展供不应求,儿童入学率一直不高。(3)形式主义泛滥,成人与儿童疏远,儿童消极性增加,继而出现抗拒症。
2. 俄罗斯学前教育的工作目标和管理模式。(P111-112)
10
工作目标:保证儿童免受一切生理和心理的伤害;满足儿童情绪交往的需求;保证儿童创造性才能和兴趣的发展;对儿童发展中的缺陷矫治予以帮助;保证儿童的个人特点和相适应的发展权利;保证儿童的充分发展与家庭互相作用。 管理模式:扩大地方和学校办学自主权。确立中央、共和国、地方分级管理国民教育的领导体制。管理模式向宏观管理、间接管理。依靠经济、政策法律和市场调节方式发展。使家长、社会团体和企业等可以参加幼儿园教育委员会的工作。
3. 俄罗斯1994年学前教育国家标准评述。(P113-115) 根据《教育法》,俄联邦教育部学前司与1994-1995年间,制定了学前教育标准草案。
这是国家对学前教育大纲提出的宏观指导,也是对以前学前教育成果地肯定和发展。 目的:“提高学前教育的质量,保护儿童在教育变迁的情况下不受不合格教育的影响。 要求:(1)以保护增进儿童健康、身心和谐发展为目标,恪守教育的非宗教性。2)个性——定向性相互作用
要求(3)对儿童发展环境的要求,如幼儿园场地等是否适应儿童发展的需要。
4. 俄罗斯促进幼小衔接的具体措施 :俄罗斯提出了促进幼小衔接整体化和连贯化得三个层次的具体措施: (1)在国家水平上协调幼儿园与小学的教学目标。如都应服从儿童个性的形成。(2)丰富小学的教学内容。引人有创造性的儿童活动类型;充实地理、历史等知识;丰富美育系列和艺术活动内容。(3)完善幼儿园和小学教学的组织形式方法。在幼儿园中取消有严格规定的教学;运用循环设计法设计组织教学;保证儿童面对面交流。
5. ■ 简述俄罗斯学前教育的主要特点。一个显著的特点,是把学前教育建立在扎实的科学研究基础上。
⑴ 俄罗斯学教育科学院学前教育研究所是这方面的最权威的机构,学前教育专家每隔几年就根据科学研究的
最新成果来制定新的教学大纲,从而使全国的学前教育工作者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⑵俄罗斯联邦在学前教育专家的指导下,以有关理论作为依据,定期对学前教育机构进行专门的鉴定,提出资
格认证标准,组织有关专家制定了学前教育标准,对学前教育大纲进行宏观指导。
四,论述题1. ★ 俄罗斯学前教育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发展趋势。
问题:教育经费危机一直是俄罗斯教育发展中的一个非常关键的问题。
教育经费危机导致俄罗斯教育系统功能的下降和教育基础资金的匮乏。
措施:(1)依靠有偿服务和部分收费、接受慈善捐款和赞助等。
(2)给予教育机构最大的经济自主权,赋予其进行企业活动的权力。 (3)促进办学主体多元化,建立非国立教育系统。 发展趋势:(1)非政治化和非意识化的趋势,以住课程的较浓厚的政治倾向将进一步被削弱和取消。
教育目的是使受教育者获得全面的知识,使受教育者自己选择世界观和信仰。
(2)民主化和多元化方向发展。民主化包括管理、教育内容和方法的民主化等。
学前教育多元化,各学前教育机构可调整自己教学方案,教师有更大的自主性。 (3)个性化和民族化教育面向个人,承认个性人格的唯一性,充分发展个人潜力。
个性教育要求受教育者有足够的自由时间,儿童自由游戏得到更好发展。 俄罗斯文化在学前教学内容中的地位将日益突出。 教育的传统化,东正教的介入和影响越来越大。
2. 俄罗斯学前教育改革评述 (P120-122) 1. 日本第一所学前教育机构产生于 .明治时期 2. 1876年日本第一所幼儿园创立于 东京
3.1876年,日本第一所学前教育机构名为 东京女子师范附属幼儿园 (2次) 4. 日本第一所公立托儿所的所在地在 大阪
5. 宣称儿童是一个有独立意志、独立人格的独立体,不应由成人随意摆布的是日本教育家 谷本富 6. 在日本,提倡“律动游戏”和“表演游戏”的教育家是 土川五朗 7. 日本第一部由国家制定的幼儿教育方面的法令是《幼儿园令》
8.1926年,文部省正式制定了日本学前教育史上第一部较为完整而独立的法令是 《幼儿园令》(2次) 9.1949年日本公布法令将幼儿园的保姆改称为 教谕 (2次) 10. 日本实行第一次幼儿园教育振兴计划的时间是 1964年
11
11. 日本的第一次幼儿园教育振兴计划的目的是 提高5岁儿童的入园率
12. 1964年,日本旨在提高5岁幼儿入园率达到60%的是 第一次幼儿园教育振兴计划 (2次) 13.日本于1990年颁布了将幼儿园教育内容改为“健康”、“人际关系”、“环境”、“语言”、“表现”五个领域的 《幼
儿园教育大纲》 (3次)
14. 日本于1990年实施的明确将人际关系、环境和表现列入幼儿园教育内容的文件是 《幼儿园教育大纲》 15. 日本第三次幼儿园教育振兴计划开始于 1991年 16. 日本的第一间托儿所的创办人是 赤泽钟美夫妇 17. 日本的第一次幼儿园教育振兴计划又称 七年计划
18. 日本第二次幼儿园教育振兴计划旨在提高4-5岁幼儿入园率达到 100% 19. 二战以前,日本的教育行政是极端的 中央集权制
20. 日本规定在全国的都道县府或指定城市设有“儿童指导所”的文件是 《儿童福利法》 其他可能选择知识点 21. 1872年,《学制》,是日本近代学校制度发端,标志日本教育进入新时期,日本近代教育史第一次改革。 22. 1890年,日本第一间托儿所在新泻成立。 23. 1948年,厚生省《儿童福利法实行令》《儿童福利法实施规则》,称保育所得保教人员为“保姆”。 24. 1949年,文部省《教谕许可法》《教谕许可法施行令》,将幼儿园保姆改称为“教谕”和“助教谕”。 25. 1972年,第二次幼儿园振兴计划,又称十年计划。 26. 战后日本教育行政实行 地方分权制。
27. 一些有关“鬼”的游戏主题也是日本幼儿园游戏的一大特色。
1. ▲学校教育法(日本)日本战后最重要的教育立法之一。提出国家的教育目的:“培养和平国家与社会的建设者”。规定幼儿园是受文部省管辖的正规“学校”,以3岁至小学前的幼儿为教育对象。以“做好幼儿的保育工作,给予幼儿适当的环境,促进其身心发展”为目的。规定了实现教育的五项目标及幼儿园教师应具备的条件。
2. 《幼儿园教育大纲1990年颁布实施。规定了幼儿园教育的三原则:努力促进幼儿园主体性活动;以游戏指导为中心;指导方法必须适合每个幼儿的特点。幼儿园主要任务:“保育儿童,提供适当环境,促进儿童身心发展”。幼儿园教育内容:健康、人际关系、环境、语言、表现。要求根据儿童年龄和地区特点制定课程。规定幼儿园每学年教学周数一般不少于39周。幼儿园活动形式以自由活动为主。
3. 日本第一次幼儿园教育振兴计划 :1964年,日本实行第一次幼儿园教育振兴计划(又称七年计划),旨在提高5岁幼儿入园率,要求使入园率达到60%。
4. 日本第二次幼儿园教育振兴计划 1972年,日本实行第二次幼儿园教育振兴计划(又称十年计划),旨在提高4-5岁幼儿入园,要求4-5岁儿童全部入园。
5. 日本第三次幼儿园教育振兴计划 1991年,文部省公布,又称十年计划。内容:提出国家尽力对学前教育提供帮助:扩大幼儿园奖励补助的适用范围,对低收入家庭规定了学杂费减免标准;增加幼儿园入园奖励补助费的数额;拨专款确保公立幼儿园园舍设施建设补助费。
计划重点:确保今后10年内,3-5岁幼儿有充分的入园机会,提高3岁幼儿入园率。
意义:把幼儿教育作为人才培养的基础,提高幼儿入园率,改变家庭社会不重视幼儿教育的传统观念,有力促进日本学前教育事业发展
1. 战后日本幼儿园迅速复兴的原因。 (1)法律、法规的保证。公布战后最重要教育立法:《教育基本法》、《学校教育法》等,奠定了学前教育普及发展的基础。2)经济上的保障。如:《生活保护法》规定保育所费用由国库负担80%,由府县负担10%.3) 对学前教育的需求大大增加。人口急增,婴儿出生率大幅提高,客观上促进学前教育普及和发展。 2. 日本教育行政管理和学前教育机构 (P137-138)(1教育行政管理:依据民主政治和地方自治原则建立中央和地方两级管理系统,实行中央指导下的地方分权制。中央教育性质机关是“文部省”。地方教育由地方公共团体实行自治,教育行政机关为教育委员会。(2)“六三三四制”单轨学制,义务教育年限为9年。
(3)日本学前教育机构:幼儿园和保育所。幼儿园:归文部省,据《学校教育法》设立,招收3-6岁儿童。主
要任务:教育。保育所:属厚生省,据《儿童福利法》设立,招收0-6岁幼儿。主要任务:保育。
12
3. ■.简述日本《幼儿园教育大纲》规定的幼儿教育目标。(P140)
⑴为儿童的身心健康成长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培养健康、安全、幸福的生活所需要的基本生活习惯和态度 ⑵ 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以及对他人的友爱与信赖之心,启迪自立精神与他人合作的精神 ⑶ 培养思考问题的能力,启迪丰富的情操于对自然界与周围世界的兴趣与关心
⑷ 在日常生活中培养幼儿对语言的兴趣与关心,是幼儿养成积极的听、说、问的态度和对语言的感染力 ⑸ 培养幼儿的创造力,通过各种体验,增加丰富的感性认识
4. 日本学前教师培养的经验与特点(1)改善师资培养制度,丰富课程设置于内容(2大幅提高工资待遇,对志愿任教的学生实行奖励制度3非常重视教师的在职进修,教师进修制度非常完善。4担任幼儿园教师必须获得相应的资格证书。 5.日本学前教育面临的问题及改革趋势。 (P143-148)
问题:1必须处理好幼儿园和保育所得关系和职能分工,创造充分的条件来完成各自应尽的职能。
(1) 各地区发展不平衡,某些私立幼儿园、保育所教育质量难以保证。 (2) 儿童游戏活动场所越来越少,竞争压力越来越早。
(3) 政府对二战的顽固立场,反映在教科书一系列问题上,带来负面影响。
改革趋势: 90年代继续以《大纲》为基础进行教育改革。加强道德教育,改善办学条件。
(1) 幼保一元化的进展。调整幼儿园保育所得入园年龄,增加两者在教育目的内容方法上的联系,缩小两者在
幼儿照顾和教育的差别,理顺两者的政府行政管理体制。
(2) 学前教育师资的培养和提高。严格的资格证要求和完善的在职培训制度,保证教师的良好素质。 (3) 幼儿的家庭教育和社区教育。树立学校、社会、家庭教育三位一体的大教育观。 ★1. 论述日本幼儿教育改革动向及其对我国幼儿教育改革的启示。(P143-148)
动向:90年代继续以《大纲》为基础进行教育改革。(1)加强道德教育,(2)改善办学条件。(3)建立以终
生学习社会为目标,形成新的教育网络。
改革趋势(1幼保一元化的进展。调整幼儿园保育所得入园年龄,增加两者在教育目的内容方法上的联系,缩小两者在幼儿照顾和教育的差别,理顺两者的政府行政管理体制2学前教育师资的培养和提高。严格的资格证要求和完善的在职培训制度,保证教师的良好素质3 幼儿的家庭教育和社区教育。树立学校、社会、家庭教育三位一体的大教育观。
1.匈牙利第一所幼儿园的开办人是 特热兹。 2. 认为幼儿园的主要任务是体育锻炼的匈牙利学前教育家是 瓦格
3.匈牙利允许教会、宗教学校甚至个人开设和管理幼儿园的法令是 1990年《教育法》 4. 19世纪初,在西班牙有一种由州政府或当地政府机构设置的,以传授儿童知识,使他们能谋生的学前教育机构是 挽
救学校
5.1990年,西班牙在幼儿教育课程中试图发展的能力不包括(掌握拼写知识和简单的数学知识 ...6. 巴西的幼儿教育属于 补偿教育
7. 1975年,巴西教育部设立了下属部门 学前教育协调局
8. 1988年,由于巴西政府对学前教育兴趣的减弱,而撤消了 学前教育协调局 9. 加拿大的幼教领域发展了关注双语使用的 “渗透课程”
10.在墨西哥,从1个半月的婴儿到4岁的幼儿这一阶段的教育称为 始初教育 11. 1977年,墨西哥城的幼儿园占了全国幼儿园的 1/3 12. 当代澳大利亚的学前教育机构不包括(语言所) .
13. 在澳大利亚最早建立幼儿园的组织是 新南威尔士幼儿园同盟 14. 澳大利亚独立后,学前教育的教师主要来自美国与英国
15.1938年,澳大利亚联邦政府第一次介入幼儿教育领域,并成立了 高丽夫人儿童中心 (3次) 16. 澳大利亚,第一个由政府给幼儿园计划全部经费资助的州是 塔斯马尼亚州 18. 当前,居于新西兰学前教育机构入园儿童数第二位的是 游戏中心
19.在新西兰的学前教育机构中,尚未纳入学前教育网络之中的是 毛利语言所
20. 新西兰政府在下述哪一份报告中宣布从1989年10月1日起建立新的学校系统《5岁之前》
13
21.在资金方面的建议对新西兰早期教育产生了深远影响的是 《米德报告》
22. 在澳大利亚昆士兰州,负责幼儿园教育工作的人是合格的教师,称为 “领导者” 23. 澳大利亚最早建立的幼儿教师学院在 悉尼
24. 1977,墨西哥农村学前年龄阶段儿童,上过幼儿园的孩子比例为 4.2% 25. 1837年,沃嘉 在托尓瑙州设立第一所幼师培训机构。
26. 1940年,巴西 国家儿童司 设立,学前教育成为公共教育组成部分
1. ▲ 巴西学前教育协调局 1975年,巴西教育部设立的下属部门。主要目标:为学前教育制定细致的国家规划。1981-1985年间,主要关注学前教育的实践,写出许多书面报告。1988年,被撤销。
2. ▲ 新西兰毛利语言所 起源于1982年的毛利文化再生运动,目的在于支持和鼓励使用毛利语言和文化。是新西兰第四大学前教育机构。确保儿童一出生,就用毛利语与之对话。家庭和社区在管理和资助方面发挥关键作用。
3. 新西兰《米德报告》认为学前教育目的是:为家长和家庭提供教育帮助。建议政府公平地对待各种学前教育机构,增加资金投入,设立学教育管理系统。在资金方面的建议对新西兰早期教育产生了深远影响。
4. 新西兰《5岁之前》1989年,新西兰宣布建立新的学校系统。认为特殊教育服务应该在所有的教育机构内成立。日托中心只有符合最低标准,签订协议才可以获得政府资助。规定了师生比、教师资格,制定了培训计划。 5. 瑞典的父母教育 瑞典学前教育政策的一个特色。20世纪70年代后期建立发展
内容:1增加必要的知识。孕期、儿童发展的基本知识、父母如何教育子女的知识。2互相交流体会。3增加有关社会给予家庭关系影响的了解。
1. ■ 简述当前匈牙利学前教育的特点。⑴幼儿园的权限放宽。1990年《教育法》允许教会、宗教学校甚至个人开设管理幼儿园。⑵早期技能的发展正在受到重视。教育功能加强,保育功能下降。⑶幼儿园在课程和目标上也有所更新。正规课程减少,更适合儿童。
2. 瑞典学前教育的主要做法和启示 (1)教育机构以主题的形式,通过日常生活、游戏、劳动制作等活动去发现、探索。(2)利用社区的教育资源为幼儿服务(3)对5、6岁的孩子,让他们具有上学前的心里心理准备。(4)残疾儿童尽可能安排到普通幼儿园中。(5)幼儿学校重视与家长的合作。 3. ■. 西班牙学前教育课程的演变。第一阶段(1839~1857):课程模式建立在对工人阶段的慈善行为上,安排并不全面。课程与行为习惯的发展、道德和宗教规则联系在一起,主要包括读、写、算。第二阶段(1858-1900)课程是学术课程。不符合此阶段儿童的心身发展特点。第三阶段(1900~1940),课程受到了福禄倍尔、蒙台梭利和德可利的影响。考虑到儿童的发展水平,重视明确的活动和感觉刺激。第四阶段(1940~1960),学术课程复兴,但考虑了心理学方面的知识,它更为关注儿童的整体发展,尤其是情感和社会方面(如户外活动,艺术教育,语言发展,社会和宗教) 4. ■ 巴西学前教育存在的问题。⑴ 学前教育发展不平衡。学前教育大都集中在城市地区,对农村则很少顾及。⑵ 有相当数量的学前教育教师没有教师职称。没有教师职称的教师占总体教师的25.4%。⑶ 学前教育教师的社会地位不高,待遇低。⑷ 提供给贫困儿童的补偿计划质量不高⑸ 过多依赖国际组织。
5. 墨西哥学前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改革措施 问题: (1) 各地区学前教育发展极不平衡。(2) 缺乏幼儿教育师
资,师范学校培养的幼儿教师严重不足。(3广大人民群众对发展学前教育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措施:(1优先满足5岁儿童的教育要求(2改变求大求全的办园方针,设置各种类型,发展多样化幼儿教育(3通过和社区合作办幼儿教育的方式,适当照顾农村和土著居民地区(4设计不同的,适应各地特点和需要的幼儿教育发展计划。
6. 澳大利亚父母教育计划(1在职业教师教育中强调与家长沟通的重要性(2许多幼儿园强调与家长合作。(3儿童保育中心也重视父母教育。(4所有主要学前教育机构均提供父母教育计划。(5健康医疗中心(6自助组织。(7玩具图书馆(8运用远程技术。
四、论述题。1.澳大利亚学前教育的特点及发展趋势 特点:(1澳大利亚为联邦制国家,教育分权于州。各州学前教育发展不平衡。2全社会比较重视学前教育。3 注重将国家、学前教育机构、家庭三方面结合,教育质量高,教师地位高。 发展趋势:(1) 社会变化急剧,学前教育机构需要不断审查自我,对外在变化作出调整。2) 在人道主义基础上发展起来,特别强调教师、家庭和孩子之间的互相作用。(3) 在学前教育和教师教育领域,通才教育越来越受关注。 (4) 政府在学前教育的发展中持续地发挥了参与作用 2 新西兰学前教育的现状与趋势 (P217-218)
14
(1) 幼儿园和儿童保育中心的融合关系得到高度发展。幼儿园和儿童保育中心的教师工资差距在逐渐缩小。 (2) 游戏中心一直保持其独立性。 它拒绝为了获取政府基金而由国家控制。
(3) 毛利语言所并未纳入学前教育的网络中。他们保持独立,由毛利人事物部提供资助。 3.★ 加拿大早期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对策。存在的问题:⑴ 看护服务的需求量增加.
⑵ 资金来源。加拿大人对儿童看护持矛盾态度,又不得不支付这笔开销。许多家庭经济紧张。
⑶ 师资队伍质量令人担忧。教师工资非常低,不得不招收水平低的职员。教育系统师资长期不够。
⑷ 看护选择多样化。越来越多孩子参加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教育机构⑸私营机构面临困境。私营机构的资金不足。⑹幼小衔接问题⑺学校开办日托所的比率不断上升。
引发一系列问题:项目合作和儿童福利问题;职员关系;课程;场地竞争;资金问题。
采取对策: (1)加大经费投入。(2)提高师资素质。(3)理顺管理体制。
1. 强调非正式的、实践的学前教育的必要性,强调通过建立幼儿班级为初等学校做准备工作的必要性的是 萨金特委员会
2. 在印度,标志着政府已经意识到儿童是有价值的人力资源的是 《联邦儿童法》 3. 没有任何核发执照、立法、监控和管理学前教育机构的国家是 印度 4.下面不属于印度学前教育发展趋势的是(加强针对特殊儿童的教育 ) .
5. 韩国最早的学前教育机构是 釜山幼儿园 (2次)
6. 1982年,韩国的《幼儿教育振兴法》中将“新村合作幼儿园”更名为 新村幼儿园 7.韩国学前教育的内容包括健康、社会、自然、语言和 艺能
8. 韩国幼儿教育的途径主要有两种一是利用幼儿园的内部资源对儿童进行教育,二是利用 社区资源对儿童进行教育 9.朝鲜第一所幼儿教育机构 “三八”托儿所 10. 20世纪70年代,朝鲜逐步实行“幼儿公育”,并用法律条文固定下来,建立了社会保育和社会教养的儿童教育体系。其中比较重要的法律是 《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儿童保育教养法》
11. 学前教育的费用由国家和社会共同负担,使幼儿接受平等的免费教育的国家是 朝鲜 12.重视礼仪教育体现了下面哪个国家的学前教育的特色? 朝鲜 13. 苏丹第一所幼儿园建立于 20世纪初
14.苏丹目前有四种学前教育机构,其中历史最为悠久的是 私立的附设在初等学校的幼儿园 15. 幼儿园一般不设学习计划,学习是自由的国家是 埃及
16. 南非新教育研究基金会于1938年召开了一次大型的国际教育会议会议的直接影响是成立了 南非学前教育联合会 17. 南非有一种以为儿童提供社会经验为目的的学前教育机构叫 幼儿游戏组 18.“流动幼儿园”是哪一个国家的学前教育机构 印度 19. 在印度,对学前教育政策产生重大影响的第一个专家群体是 萨特金委员会 20. 以下哪一所幼儿园代表着真正意义上的韩国学前教育的开始 中央幼儿园
二,名词解1. ▲ 韩国新村幼儿园 韩国为加强农村地区学前教育,1981年新设立了由内务部主管的“新村合作幼儿园”。1982年,颁布《幼儿教育振兴法》,将“新村合作幼儿园”更名为“新村幼儿园”。新村幼儿园在1981至1983发展最快,其后稳步增长,1988年后逐年减少,原因在于从每年都有一部分重新变为托儿 2. ▲《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儿童保育教养法》朝鲜实行“幼儿公育”,建立社会保育和社会教养的儿童教育体系。用法律固定下来。1976年通过,规定: 学前教育在费用上实现由国家和社会共同负担,使所有儿童从6个月开始直到入学前在托儿所、幼儿园接受平等的免费教育。
3. ▲. 南非学前教育联合会 在1938年南非教育研究基金会召开了一次大型的国际教育会议。大会的直接影响,于南
非于1939年成立,新教育研究基金会还组建了地方协会,它们与学前教育协会一起传播学前教育观念。 三,简答题1. 印度学前教育面临的问题及发展趋势。(P228-229) 问题:(1)印度政府提出一些政策和法令,但仅有这些事不够的。(2)学前教育机构的内容和质量各异,没有任何核发执照、立法、监控管理学前教育的机构。(3)大多数幼儿园以教师为中心,重点是正式的授课。教育与实践脱节,成为初等教育的向前延伸。4)大部分师资培训计划只针对某一领域,范围狭窄,教师不能灵活的适应各种情况。 趋势:(1)需要社区积极参与,政府与非官方组织通力合作。
15
4.在某一方面很突出,但在其它很多方面却是低能或无能,这种人被称作 白痴奇才 5.加德纳首次提出并着重论述多元智力理论的基本结构的著作是 《心智的结构》 6. 迈克尔·乔丹表现出较为突出的 身体—动觉智力 7. 柏拉图表现出非凡的 自知—自省能力
8. 1998年,加德纳提出的第八种智力是 自然观察者智力 (2次) 9.达尔文表现出非凡的 自然观察者能力 10. 光谱方案的合作完成者是费尔德曼和 加德纳
11. 光谱方案的理论基础主要是多元智力理论,此外吸收了 非普遍性理论 (2次) 12.光谱方案最大的特色之一是 联结
1. 多元智力理论 美国加德纳在《心智的结构》中首次提出:每个人都至少具备言语——语言智力,音乐——节奏智力,逻辑——数理智力,视觉——空间智力,身体——动觉智力,自知——自省智力,交往——交流智力七种智力。每一个体的智力都具有自己的特点和独特的表现形式。智力是个体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生产及创造出社会需要的有效产品的能力。个体智力的发展方向和程度受环境和教育的影响与制约。智力是多维的。
2. 言语——语言智力 听、说、读、写能力,个人能够顺利而高效地利用语言描述事件、表达思想并与人交流的能
力。在记者、编辑、作家、演讲家和政治领袖上有突出表现。如丘吉尔。
3. ▲ 音乐——节奏智力 指感受、辨别、记忆、改变和表达音乐的能力,表现为个人对音乐,包括节奏、音调、音色和旋律的敏感,以及通过作曲、演奏和歌唱等表达音乐的能力。在作曲家、指挥家、歌唱家、演奏家、乐器制造者和乐器调音师身上有突出表现。如莫扎特。
4逻辑——数理智力 运算和推理能力,对事物间各种关系如类比、对比、因果和逻辑关系的敏感以及通过数理运算和
逻辑推理等进行思维的能力。在侦探、律师、工程师、科学家和数学家上表现突出。如爱因斯坦。
5. ▲ 视觉——空间智力指感受、辨别、记忆和改变物体的空间关系并借此表达思想和情感的能力,表现为对线条、形状、结构、色彩和空间关系的敏感以及通过平面图形和立体造型将它们表现出来的能力。在画家、雕刻家、
建筑师、博物学家和军事战略家上突出表现。如毕加索。
6. 身体——动觉智力 指运用四肢和躯干的能力,表现为能够较好地控制自己的身体、对事件能做出恰当的身体反映、善于利用身体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的能力。在运动员、舞蹈家、外科医生、赛车手、发明家上表现突出。如:迈克尔?乔丹。
7.▲ 自知——自省智力认识、观察和反省自身的能力,能正确意识和评价自身的情绪、动机、欲望、个性、意志,
自尊、自律、自治能力。在哲学家、小说家、律师上突出表现。如柏拉图。
8. 交往——交流智力 与人相处和交往的能力,觉察、体验他人情绪、情感和意图,做出适宜反映的能力。在教师、律师、推销员、公关人员、谈话节目主持人、管理者、政治家上表现突出。如:马丁?路德?金。
9. 自然观察者智力 加德纳1988年增加的第八种智力。指善于观察、分类、鉴别、乐于饲养、种植的能力。表现在对自然现象敏感和对探索大自然的热爱上。在植物学家、园艺家、自然主义者和物理学家上表现突出。如:达尔文。 10. ▲ 光谱方案作为多元智力理论在实践中的一种课程方案,由美国加德纳和菲尔德曼1993合作完成。理论基础: 加德纳多元智力理论和菲尔德曼的非普遍性理论。
11. ▲ 加德纳的智力定义美国加德纳1983年《智力的结构》中提出:“智力是在某种社会或文化环境或文化环境的价值标准下,个体用以解决自己遇到的真正的难题或生产及创造出有效产品所需要的能力”。 三,简答题。1. 多元智力理论的主要依据。
(1) 对大脑损伤病人的研究。神经生理学、心理学的研究提供了最重要的依据,从科学角度证明。 (2) 对特殊儿童的研究。“神童”和“白痴奇才”的存在提供了现实依据。 (3) 对智力类型和符号系统的研究。(4) 对某种能力迁移性的研究。(5) 对某种能力独特发展经历的研究。 (6 对多种智力学说的研究。(7 对不同智力领域需要不同神经机制或操作系统的研究8)对环境和教育影响的研究。 2. ■ 简述多元智力理论关于智力结构的主要含义。 = ■ 简述多元智力理论的主要含义 = 多元智力理论关于智力结构的主要观点
第一,每一个体的智力都具有自己的特点和独特的表现形式。
第二,智力是个体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生产及创造出社会需要的有效产品的能力。
21
第三,个体智力的发展方向和程度受环境和教育的影响与制约。第四,智力是多维的。 3. 光谱教育方案的两个理论基础。(P364)(1)多元智力理论 (名词解释)
(2)费尔德曼非普遍性理论:指出在人类或个体发展中,许多活动和领域既不是每个社会个体都必
须或可能达到的,也不独立于一定的环境影响,人们大多都在追求获得非普遍性领域内的专长。
4. 光谱教育方案的主要内容。 4. 光谱教育方案的评估领域与关键能力。(P367) 领域 关键能力 运动领域 身体控制,对节奏的敏感,表现力,产生运动的想法,对音乐的反应。 语言领域 自己编创叙述故事,描写性的语言报道,诗意的运用语言和双关语 数学领域 数字推理,空间推理,解决逻辑问题的能力。 科学领域 机械和建构领域:理解因果和功能联系,视觉空间能力,利用机械物来解决问题等。 自然科学领域:观察技能,对相似点和不同点的辨别能力等。 视觉艺术领域 视觉知觉,视觉艺术创造 音乐领域 音乐感悟力,音乐创造力,音乐制造力。 社会理解领域 理解自己,理解他人,担任不同的社会角色。 6. ■ 简述光谱教育方案的主要特点(一) 课程和评估相结合(二) 课程的开展以儿童的强项为线索。 (1)具体的学习情境下发现儿童的强项。(2)发展儿童的强项。(3)促进儿童全面发展。 (三) 发展性评估(1) 以发现儿童的强项为其评估的目标和重点。(2) 在真实情景下进行。(3) 范围和程度广泛而深入(4) 手段多样化。(5) 动态性。(四)学习环境追求多样化和个性化1)一个丰富的、真实的学习环境。(2) 个性化、创造性的活动和工作任务。 1. ★. 结合实例论述多元智力理论对我国幼儿教育课程改革的意义。=★ 请结合实践谈谈多元智力理论对我国当前的幼儿教育改革和发展有什么启发?⑴ 课程目标上追求全员、全面和创造性的发展加德纳多元智力理论告诉我们,每个幼儿都是七种智力以不同方式、不同程度的组合,每个幼儿都有自己的智力强项和弱项、学习风格和方法。因此,不应该有“笨孩子”。促进幼儿初步创造能力的发展要求:1充分认识创造和及早培养创造能力的重要性2挖掘教育教学中的创造因素。3组织课内外、校内外的实践活动,特别是小发明、小创造活动。
⑵ 课程内容及其组织上追求多样式。:在多元智力理论指导下,可以按照不同的智力领域、知识领域划分活动区。 在多元智力理论指导下,设计组织有关多种基本概念和知识的团体教育活动在具体教育活动中,树立“对症下药”的教育观。首先,针对不同智力特点“下药”。其次,针对不同幼儿“下药”。
⑶ 课程评价上追求发展性摒弃以标准的智力测验为重点的评价观,树立灵活多样的评价观,通过多渠道、多形式考察幼儿多方面解决实际问题和创造的能力注意发现幼儿的智力强项去挖掘发展,促进幼儿智力潜能得到最大化、最优化的发展。教师应懂得每个幼儿都不同程度拥有七种基本智力,欣赏某一智力强项,发展不同幼儿多种智力强项。总之,加德纳多元智力理论,对我们改变幼儿教育观念,尊重和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孩子,促进每个孩子的全面能力发展和个性充分展示有着多方面的借鉴意义。
★ 41.地图真奇妙 教师在教室里布置了国旗、国徽、天安门、中国地图及少数民族展,在幼儿自由参观时,有幼儿大声地说:“看,
这象不象一只鸡。”这个发现立即引来了五六名幼儿的围观,他们一边肯定着这位小朋友的说法,一边在地图上指指画画,“这儿是头”、“这儿是尾巴”、“这儿是肚子”,我轻声地说:“这是什么呀?”“是中国地图”。“我们家也有地图,明天我也要带到幼儿园来”。在这之后的一个星期内,共有二十六名幼儿带来了四十多份地图??,在这过程中,幼儿表现出了对地图的极大好奇与关注,于是我们结合幼儿的兴趣生成了《地图真奇妙》这一主题。 主题生成后开展了一系列活动:
活动l:地图的种类 讨论:这是什么地图?你是怎样知道的? 准备:将幼儿带来的地图布置在教室的四周,办地图展。 能力活动2:地图上的道路 组织策略:让幼儿自由结伴选择地图,观察地图。 活动3:地图上的标志 组织策略:经过探索发现地图上的各种标志。 活动4:我为教室画地图 组织策略:让幼儿自由选择视角为教室画地图。
用所学的多元智力课程理论进行分析,并说明对我国幼儿教育课程改革的启示。【06 全国 2006年10月】 (1)课题生成:源于学生;(2)目标:发展学生的多元智力(3)课程内容:根据不同的智力活动进行安排
22
(4)课程实施:多样化(5)课程评价:多元化或者个性化。(以上仅是参考框架,只要考生言之有理即可酌情给分,
满分为6分。)(6)启示:(6分)① 课程目标上追求全员、全面和创造性地发展; ② 课程内容及其组织上追求多样化; ③ 课程评价上追求发展性。
★五、材料分析题(本大题12分)【09 全国 2008年10月】
有个孩子在课堂上总是哼歌,一个教师会想:“多吵啊,为什么他就不把注意力放在学习上,不干扰别人呢?”而另一个教师却想:“他好像对音乐很感兴趣,也许把数学游戏配上音乐,或用一首歌来开始上课效果会更好。”请运用你所学知识,分析哪位教师的方法更有利于儿童发展,其中蕴含了怎样的儿童评价观与教育观?
(1)后一位教师的做法更有利于儿童发展。(2分)
(2)儿童评价观和教育观:儿童的智力是多元的。每一个体的智力都有自己的特点和独特的表现形式。(2分)结
合案例展开论述酌情给2分
(3) 教师应积极发展儿童多方面的智力与才能,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2分)。
(4) 应为幼儿提供发挥强项提供平台,使儿童在强项的展现中找到自信,从而促进儿童多方面发展。(2分)结合案例展开论述酌情给2分
1. 瑞吉欧的方案教学首次以“儿童的百种语言”展览的国家是 美国 2.瑞吉欧儿童中心成立于 1994年 3.瑞吉欧幼教体系的理论背景是进步主义和 建构主义
4. 最全面地概括了瑞吉欧幼教课程的是 .方案教学 (3次)
5. 方案教学在瑞吉欧工作者自己看来是一种弹性计划——即所谓的 生成课程 6.作为方案课程发展阶段的主要任务有 实地调查
7. 瑞吉欧幼教体系中最有特色、主要特色是 儿童的百种语言 (3次) 8. 瑞吉欧幼教体系中最明显的特征是 百种语言
9. 瑞吉欧·埃米利亚学校十分重视培养儿童的 创造力和想象力 10. 瑞吉欧教育第一次到国外展览,其名为 当眼睛越过围墙时 11. 瑞吉欧幼教理论的发源地是 意大利 12. 从大卫·韦卡特对学前教育模式的分类来看,方案教学可归于 开放教学模式
1. ▲方案教学 是对瑞吉欧幼教课程最全面、最精辟的概括。在瑞吉欧幼教工作者看来,是一种“弹性计划”——即
所谓的“生成课程”。方案教学是一个教和学的互动过程,是教师和儿童共同开展研究性学习的过程。 2. ▲生成课程“生成”强调计划是从儿童和成人的日常生活、尤其是儿童的兴趣中产生。“课程”意味有教师的 计划。儿童是积极主动的学习者,是自发学习的主人。教师观察、评估,提供反应性课程,支持个体 和小组发展。
3. 儿童百种语言 意大利瑞吉欧提出。意味着儿童用100(多种)不同的方式或符号系统来表达他们的态度。不仅包括
文字语言,还包括非文字语言,如动作、绘画、音乐等方式。儿童对各种媒介的运用构成了儿童的百种语言。强调利用任何媒介、以任何形式来学习、探索和表达,儿童的创造力、想象力表现明显。是瑞吉欧幼教体系的最明显特征和主要特色。
4. 研究性学习 (P414-41) 是教师和儿童共同学习、探索、研究的过程。需要教师与儿童、儿童之间能很好协商,
共同对某个问题进行研究。开展研究性学习是当今世界基础教育改革的一大趋势。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学习的能力,师生之间在以学生为主体的活动中建立平等、民主、教学相长的关系。
1. ■瑞吉欧幼教体系的理论基础和基本思路。理论基础(1)进步主义。以儿童为中心,重视儿童的主体作用。(2)构主义。皮亚杰同化和顺应在认知发展中的作用的理论影响。维国斯基“最近发展区”的概念影响。
基本思路:(1)社区参与管理。形式是咨询委员会,作用是顺应家庭和教育者的需要。(2)学习人员组成和时间安排。(3)环境布置。充分体现了学习的社会建构理论。对美和和谐的关注;反映儿童的努力和成果,其数量质量构成环境的显著特从建筑角度看,每个建筑都向全校开放,各个建筑通过“中心”相互联系。艺术工作室是瑞吉欧幼儿园建筑中最有特色的一部分。
2. ■ 简述瑞吉欧方案教学的发展过程。发展有三个阶段,呈螺旋式上升,经验不断重复、提升,使儿童从熟悉的东西入手并提炼新的理解。⑴ 开始阶段:确定主题,制定概念图,提出要探索的问题。⑵ 发展阶段:对问题进行直接探
23
索,包括实地去调查某场所,物体或事件等。是方案活动的核心⑶ 第三阶段:整理并展示结果。教师安排供孩子交流分享学习经验的机会,引导孩子回顾和评价。
3. ■ 瑞吉欧方案教学中的师生关系瑞吉欧的教师与儿童作为学习者在角色上是互补的。
(1)儿童是发展的主人,教师成为儿童探索的材料的提供者和环境的创立者(2)儿童与其他儿童、家长、教师和文化背景联系着,教师成为观察者,倾听、发现、认识儿童;成为儿童活动的参与者,儿童学习过程中的导师。 (3)儿童是学习者和研究者,教师要成为儿童活动的支持者和研究者,和儿童一起学习和研究。 41.1990年5月的一个早上 9点12分,一个幼儿教师和6个5岁的孩子围着一张桌子坐着。他们正在完成一个方案:为明年夏天要入园的小孩准备一本教学手册,他们准备在手册上说明怎么找艺术工作室。在昨天的讨论中,有个女孩建议说,小孩太小不识字,最好把路线画出来。另外一个男孩说,小孩子的语言和大孩子的不一样,所以为了反映3岁儿童的语言,最好画草图。其他孩子都强烈反对,认为画草图没有什么好处。老师就建议这些孩子把两种图都画出来,看谁的效果好。为了验证效果,这6个孩子来到了幼儿园里孩子年龄最小的班级,问:“你喜欢哪一幅?你能够看懂哪一幅?”最后由这些孩子来决定。
瑞吉欧方案教学中的一个教学行为实例,请根据所给材料分析其中的儿童观、教师观、师幼关系。
★41. 1990年春天,午餐前:
2个5岁男孩正在准备餐桌,这个班由5岁的儿童轮流来决定各人就餐的位置。老师们觉得这样比由老师来固定就餐位置或让孩子随便就坐都要好。在安排位置上引起的争论,教师鼓励孩子自己协商解决。
请根据所给材料分析其中的儿童观和教师观。
儿童观:儿童是发展的主人,有丰富的创造力和想象力(1分),儿童不是孤立和抽象的(1分),儿童是学习者和研究者(1分),以上三条结合材料深入阐述者酌情给3分。
教师观:教师成为儿童活动的支持者和研究者(2分),
支持作用结合材料分析的给(2分);研究作用结合材料分析的给(2分)。 41. 试述瑞吉欧方案教学为我国的幼儿园课程改革提供了哪些启示?⑴ 重视在儿童活动中自然而然地生成课程。⑵ 让
教师成为幼儿的合作研究者⑶ 促进学校、社会和家庭的合作 1. 下面属于狭义的学前教育机构的是 日间看护中心 2.以下不属于微型化和家庭化的学前教育机构的是(瑞典的“父母教育” ) ...
3. 美国的家庭式微型幼儿园被称作 日托之家 4. 社区学前教育比较发达的国家有 日本
5. 各国对学前教育机构的管理有几种模式,其中法国属于 统一模式 6.管辖德国的学前教育机构的部门是 青年福利部 7.华生所建立的理论是 行为主义理论 8. 行为主义心理学派的创始人是 华生
9. 以下属于行为主义学前课程的是(恩格尔曼和贝雷特的课程方案 10.以下属于认知派学前课程的是(海伊斯科普早期初等教育方案) 11.最著名的人文主义心理学家是 马斯洛
12. 被认为是较纯粹的皮亚杰式的学前课程是 海伊斯科普课程 13. “教师资格证书制度”首先在哪些国家实施 西欧各国 14. 为解决幼小衔接问题,日本专门设置了 幼年学.校
15. 80年代以来,世界各国学前教育目标有一个明显的变化,就是强调 整体发展
16.早在17世纪,夸美纽斯论述家长在早期教育中的重要意义的书是 《母育学校》 17. 印度在贫民区里推行把家园共育作为重要内容的 菩提计划 18. 联合国大会一致通过《儿童权利公约》的时间是 1989年
19. 为了保障儿童的权利,1989年联合国大会一致通过了 《儿童权利公约》 20.1989年,联合国大会“为儿童人权拟定种种保证的第一项国际法律文书”《儿童权利公约》 21. 法国母育学校的教师至少要经过高等教育及职业培训才有资格胜任,接受高等教育的年限至少为 4年
1. 早期儿童教育 (P440) 包括托儿所、幼儿园和小学低年级。伍迪尔《早期儿童教育国际手册》代表了这种趋势。
24
各国早期儿童教育方案一般包括保育学校、幼儿园和小学一年级三部分。
2. ▲.家园共育要求教师家长建立和谐的伙伴关系.经常保持双向沟通;家园相互尊重、相互合作,共同担负教
育孩子的责任。家园共育是大教育观的体现,是幼儿教育现代化得重要内容,也是当今世界幼儿教育 改革的大趋势。 3. ▲.《儿童权利公约1989年,联合国大会一致通过 《儿童权利公约》 。这是一个划时代的文献,被誉为 “为儿童人权拟定种种保证的第一项国际法律文书”。该公约为保护儿童的权利和福利订立了54项条款,要求所 有缔约国保证所有未满18岁的儿童的合法权利。4项原则:儿童的最佳利益原则,尊重儿童意见原则, 儿童生存、保护、发展原则,无歧视原则。
1. 当代国外学前教育课程理论及其模式。 (1)行为主义课程理论的学前课程。 华生创立行为主义。代表:先行计划,恩格尔曼和贝雷特课程方案,DARCEE早期训练计划,阿帕拉尔奇早期教育课程。(2)认知发展理论和认知发展课程。创始人:瑞士皮亚杰。以智力发展阶段理论为核心的认知发展理论。代表:海伊斯科普早期初等教育方案,凯米和德沃斯里课程(教纯粹的皮亚杰课程)。3)人文主义心理学和人文主义课程。人本主义心理学,最著名是马斯洛。 2. 世界学前教育课程改革趋势。(P431)世界各国幼儿教育改革中心是教育课程的改革。⑴ 强调幼儿主体性的发展。
⑵ 强调幼儿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⑶ 强调在活动与游戏中学习⑷ 树立大课程观。
3.如何对待外国幼儿教育模式。(P432)(1) 吸收外国先进的教育理论和课程模式。(2) 借鉴外国当前教育模式,要注意和中国国情相结合,不能照搬照套。(3) 反思外国教育模式,建立有中国特色的学前教育课程理论。
4. ■ 简述世界学前教师培训制度的主要类型(1)师范性的培训制度。我国最为典型。 师资在专门的师范学校中培养。幼儿园教师在中等幼儿师范学校中培养,幼儿师范学校的师资在高等师范学校幼儿教育专业培养。
(2)非师范性的培训制度。美国最为典型。先在普通院校取得普通学历证书后,接受专门的幼儿教育培训,并取得职业合格证书。(3)混合型的培训制度。实施非定向型师范教育制度同时,保留独立开始的师范学校或教育学院。
5. ■ 简述幼儿师范教育制度的发展趋势⑴ 定向型与非定向型相互渗透。 非定向性模式,即师范院校综合大学化,或综合大学办师范教育。⑵ 幼教师培养三个阶段趋向整体化。教师培养的“职前教育”、“实习试用期教育”、“职后教育”三阶段紧密联系。⑶ 教师专业化运动的发展。 培养具有较高学术水平和较强教育能力的师资。
6. ■ 简述幼儿师范教育制度的发展趋势。⑴ 定向型与非定向型相互渗透。 非定向性模式,即师范院校综合大学化,或综合大学办师范教育。⑵ 幼教师培养三个阶段趋向整体化。教师培养的“职前教育”、“实习试用期教育”、“职后教育”三阶段紧密联系。⑶ 教师专业化运动的发展。 培养具有较高学术水平和较强教育能力的师资。
7. ■ 简述世界关于幼小衔接的主要做法。⑴ 重点发展入小学前1-2年的预备班教育,即将5岁左右的幼儿教育列入学校教育体系的最初一级(初等教育),称为小学预备班或小学托儿班或幼儿园预备班。⑵ 设置跨越幼儿期和儿童期的教育机构,进行学制改革的探索和实验,以实现幼小衔接。 如日本,幼年学校,实行4.4.6学制。
★ 世界学前教育发展的主要趋势⑴ 学前教育中心转移20世纪80年代以来,世界各学前教育目标由“智育中心”向
注重儿童整体发展方向转变。⑵ 尝试不分年级的教育不分年级教育在世界发达国家成为影响现行教育改革的一种重要潮流。其指导思想核心是重视儿童个性发展的差异,允许超前或落后,使优秀学习和后进生都有效发展。其次,不同年龄儿童共同活动,通过社会交往,年龄大小儿童都能学到大量知识,获得社会能力。再次,促进了教师对儿童因材施教,父母和老师之间相互联系加强。最后,有利于幼小衔接,使儿童从幼儿教育自然过渡到正规学校教育。 ⑶ 家园共育要求教师家长建立和谐的伙伴关系.经常保持双向沟通;家园相互尊重、相互合作,共同担负教育孩子的责任。家园共育是大教育观的体现,是幼儿教育现代化得重要内容,也是当今世界幼儿教育改革的大趋势。 ⑷ 倡导多元文化教育国内:在多民族各种文化共存的国家社会背景之下,允许和保障各民族的文化共同平等发展,以丰富整个国家的文化教育。国际:是要加强全球观念的培养。各国普遍重视多元文化教育、全球教育或国际理解教育。⑸ 以保障儿童权利为中心的幼儿教育民主化趋势。 1989年,联合国大会一致通过《儿童权利公约》。
4项原则:儿童的最佳利益原则,尊重儿童意见原则,儿童生存、保护、发展原则,无歧视原则。
25
正在阅读:
学前比较教育学复习资料_自考适用106-30
第四章合理膳食结构05-11
2016-2022年中国化妆品终端渠道市场深度调查与投资前景分析告05-22
轻松自然甜美就是音响六字箴言 访Audio Refinement黄祈本08-19
走出文化盲点原罪论视角下的性善论04-28
学校“四风”专项整治工作汇报、总结02-01
西安工程大学校内学生勤工助学协议书04-25
- 多层物业服务方案
- (审判实务)习惯法与少数民族地区民间纠纷解决问题(孙 潋)
- 人教版新课标六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
- 词语打卡
- photoshop实习报告
- 钢结构设计原理综合测试2
- 2014年期末练习题
- 高中数学中的逆向思维解题方法探讨
- 名师原创 全国通用2014-2015学年高二寒假作业 政治(一)Word版
- 北航《建筑结构检测鉴定与加固》在线作业三
- XX县卫生监督所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小学四年级观察作文经典评语
- 浅谈110KV变电站电气一次设计-程泉焱(1)
- 安全员考试题库
- 国家电网公司变电运维管理规定(试行)
-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稿征求意见提纲
- 教学秘书面试技巧
- 钢结构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 水利工程概论论文
- 09届九年级数学第四次模拟试卷
- 复习资料
- 学前
- 教育学
- 自考
- 适用
- 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