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应力管桩在软土地基处理中的应用

更新时间:2023-11-08 07:41: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预应力管桩在软土地基处理中的应用

(中铁第五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哈尔滨,150001)

摘要:新建客运专线路基地段多为软土,在确保技术可行的前提下,经经济比较,本段路基采用预应力管桩基础进行加固。

关键词:松软土地基处理、桩基计算、地基沉降计算、工后沉降控制

1.概况

1.1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概况

新建**客运专线,地处冲海积平原区,地势宽广平坦,地表水系发育,河塘密布,域内排涝沟渠纵横,沿线多为软土路基。现选取DK10+007~DK10+200段软土路基为例,进行分析。

工点内地层由新至老描述如下: ②31粉土(Q4al1):黄褐色,潮湿-饱和,稍密,主要由粉粒组成,土质不均匀,夹薄层粉质黏土,Ⅰ级松土,σ0=120kPa,层厚2.8m,天然重度γ=18.8 kN/m3,内摩擦角φ=25.1°,压缩模量Es=6.69Mpa,侧阻qsi=13Kpa。

⑤71粉砂(Q4mc4):灰褐色,松散-稍密,饱和,砂质不均匀,局部夹粉土,Ⅰ级松土,σ0=90kPa,层厚8.4m,天然重度γ=18.0 kN/m3,内摩擦角φ=26°,压缩模量Es=6.0Mpa,侧阻qsi=12Kpa。

⑤72粉砂(Q4mc4):灰色、深灰色,中密,饱和,颗粒较均匀,砂质不纯,含少量云母及贝壳碎屑,局部夹粉土薄层,Ⅰ级松土,σ0=110kPa,层厚10.8m,天然重度γ=19.0 kN/m3,内摩擦角φ=28°,压缩模量Es=10.0Mpa,侧阻qsi=24Kpa。

⑤72粉质黏土与粉土互层(Q4mc1):灰色,硬塑,含千层饼状粉土,呈互层状,Ⅱ级普通土,σ0=110kPa,层厚1.46m,天然重度γ=19.0 kN/m3,内摩擦角φ=28°,压缩模量Es=12.0Mpa,侧阻qsi=24Kpa。

⑤231粉质黏土与粉土互层(Q4mc1):灰色,硬塑,含千层饼状粉土,呈互层状,Ⅱ级普通土,σ0=140kPa,层厚29.07m,天然重度γ=17.9 kN/m3,内摩擦角φ=19.2°,压缩模量Es=10.3Mpa。

⑥71粉砂(Q3al4):灰色,密实,饱和,含千层饼状粉质黏土,呈互层状,Ⅰ级松土,σ

3

压缩模量Es=11.2Mpa。 0=90kPa,层厚10.0m,天然重度γ=20.0kN/m,内摩擦角φ=30°,

工点内地下水主要为第四系孔隙潜水和承压水,孔隙潜水主要赋存于第四系全新统粉土中,水位埋深0.7~2.2m。

1.2技术要求

设计行车速度350km/h,轨道类型为无砟,工后沉降控制标准:无砟轨道路基工后沉降不宜大于15mm,路基与桥梁、隧道或横向构筑物交界处的工后沉降差不应大于5mm。

2.桩基设计计算

2.1单桩承载力设计

2.1.1路基填高及列车荷载

路基填高5.7m,路基面总宽度15m,填料重度γ=19KN/m3,列车与轨道荷载应力扩散角23°,路基边坡坡率1:1.5,预压土柱高度3.0m;轨道、列车荷载分布宽度3.4m,轨道荷载17.3 KN/m2,两个,列车荷载36.8 KN/m2,两个,线间荷载分布宽度1.2m,线间荷载10.7 KN/m2, 列车与轨道荷载扩散至路基基底分布宽b=13.21m,路基基底底面宽度B=31.98m。

2.1.2基底应力

高速铁路软土地基处理,重在工后沉降的控制,为此需求得不同工况下的基底应力。有荷载时为列车+轨道+路基填土,无荷载时仅为填土荷载。根据上述计算模型,采用γh法求得有荷基底应力F有=136.37Kpa,采用《路基手册法》求得F有=137.71Kpa,无荷基底应力F无=107.54Kpa;堆载预压时基地应力F预=132.24Kpa。

2.1.3单桩承载力的确定

地基处理拟采用,外径0.5m,内径0.3m,桩间距S=2.4m,采用正方形布置的预应力管桩进行加固。依据基底应力,需管桩提供的单桩承载力设计值Ra=F有*S2=785.5 KPa。单桩承载力受控于桩身材料强度及桩周土所能提供的抗力,分别求得各自设计值Ra1、Ra2取两者小值,并应大于Ra。

①按桩身材料强度计算时:Ra1=Ψ*fc*Ap

fc:空心桩混凝土极限轴心抗压强度设计值,单位KPa,C80混凝土取35.9Mpa,C60混凝土取27.5Mpa(本工点中fc取27.5 Mpa),Ap:桩端面积,Ψ:成桩工艺系数,PHC桩取0.70,PC桩取0.75,(本工点中Ψ取0.70),带入相应参数求得Ra1=1210 KN。

②按桩周土、桩端土的抗力提供强度计算时:Ra2=u∑αi*qsi*li+α*qpk(Aj+λp*Api) li:第i层土的厚度,单位:m,qsi:第i层土的桩侧摩阻力特征值,单位:KPa,qpk:桩端土的端阻力特征值,单位:KPa,αi、α:桩第i层土侧摩阻力及桩端阻力修正系数,u:桩周长,Aj:桩端净面积,λp:桩端土塞效应系数,Api:空心装敞口面积,带入相应的参数求得Ra2=808 KN时,桩长为22m,桩端位于第四层的粉质粘土与粉土互层,显然该工点的单桩承载力设计值应该取Ra=808 KN。

2.2管桩下卧层按等效附加应力计算沉降

桩底面处的附加应力按应力扩散法计算??zD?B?F

(B?2L?tan??)(D?2L?tan??)F:复合地基上基底压应力,单位KPa,D:复合地基上作用长度,单位m,B:复合地基上作用宽度,单位m(该计算模型为31.98m),L:复合地基加固区厚度,单位m,β:应力扩散角,可取桩侧各土层内摩擦角加权平均值的1/4计。

带入相应的参数求得应力扩散后桩底附加应力:σ有荷=118.51KPa,σ无荷=92.54KPa,σ预压=113.80KPa。

3.下卧层总沉降计算及工后沉降控制

预应力管桩为刚性桩,沉降计算时可忽略加固区的沉降量,主要计算加固区以下地层的沉降量,计算时仍采用分层总和法进行计算。主固结沉降

Sc??Ei?1n?pisi?hi 式中Esi:第i

层土的压缩模量(Mpa),?pi:第i层土中点的附加应力(Kpa),?hi:第i层土的厚度(m)。

3.1下卧层地基固结沉降计算

高速铁路地基压缩层的计算深度应满足σz=0.1σt 即沉降计算深度Z处的地基垂直附加应力等于0.1倍的地基自重应力,按该式确定的计算深度以下有软土层时,应继续增加计算深度。在满足沉降计算深度要求得前提下,求得不同工况下下卧层地基土的沉降量为:有荷载情况下,采用分层总和法计算得桩端以下23m处的固结总沉降量为S=15.12cm;无荷载情况下,采用分层总和法计算得桩端以下20m处的固结总沉降量为ST1=8.84cm;堆载预压土柱高度3.0m时,采用分层总和法计算得桩端以下24m处的固结总沉降量为ST2=15.02cm。

3.2工后沉降控制

无堆载预压的情况下,工后沉降量Sr=S-ST1=6.28cm,Sr>15mm,显然不能满足高速铁

路对沉降计算的要求,但考虑到下卧层软土厚度较大,继续增加桩长显然不够现实,为此可考虑采用堆载预压的措施,加大施工期沉降量,从而减少工后沉降量,该措施下工后沉降量Sr=S-ST2=0.1cm,Sr<15mm,满足高速铁路对路基沉降的控制要求。

4.结束语

本文通过预应力管桩在软土地基加固中的应用,对桩基检算、地基沉降计算及工后沉降的计算原理进行了表述,计算结果有足够的说服力,但计算方法及参数的选取会直接左右计算结果,因此在各种参数的选取中,应根据土工试验、现场原位测试、地区经验及类似工程计算参数等因素综合考虑,以确保计算结果符合工程实际。

参考文献:

[1]TB 10106—2010,铁路工程地基处理技术规程.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15. [2]周景星、王洪谨、虞石民、李广信,基础工程.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6. [3]李毓林等,路基手册.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1996.

[4]李粮纲、陈维明、李小青等,基础工程施工技术.武汉: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2007.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pb32.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