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煤炭规划文本

更新时间:2024-01-10 06:50: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目 录

第一章 “十五”发展状况 ..................................... 1 第二章 发展机遇和战略地位 .................................... 5 第一节 发展机遇 ............................................ 5 第二节 战略地位 ............................................ 6 第三章 市场分析和需求预测 ................................... 9 第一节 市场分析 ............................................ 9 第二节 传统市场需求预测 .................................... 9 第三节 深加工和转化需求预测 ................................ 13 第四节 需求量推荐值 ....................................... 14 第四章 发展战略和主要目标 ................................... 14 第一节 指导思想和原则 ...................................... 14 第二节 发展战略和布局 ...................................... 16 第三节 “十一五”主要任务和战略目标 ...................... 19 第四节 支撑体系 ........................................... 21 第五章 基地和矿区规划 ....................................... 22 第一节 基地和矿区划定 ..................................... 22 第二节基地和矿区资源勘查 .................................. 33 第三节 资源保护开采区 ...................................... 36 第四节 煤层气勘查和开发 .................................... 37

1

第六章 基地和矿区建设 ...................................... 39 第一节 矿井建设与改造 ...................................... 39 第二节 基地和矿区建设 ...................................... 43 第三节 边远缺煤地区煤矿建设 ................................ 46 第七章 煤矿安全 ............................................ 46 第一节 基本思路和目标 ...................................... 46 第二节 任务和措施 .......................................... 47 第八章 煤田灭火和资源保护 .................................. 49 第一节 煤田灭火 ............................................ 49 第二节 资源保护 ........................................... 52 第九章 环境影响评价 ........................................ 53 第一节 环境影响分析与评价 .................................. 53 第二节 煤炭工业环境保护原则和任务 .......................... 55 第三节 环境影响减缓措施 .................................... 56 第十章 项目投资估算和效益分析 .............................. 60 第十一章 主要政策措施 ....................................... 62

2

第一章 “十五”发展状况

一、基本情况

2000年自治区原煤产量2799万吨,年末各类持证煤矿914处。2005年原煤产量3898万吨,各类持证煤矿456处。同2000年相比,煤矿个数下降了50%,原煤产量增长了39%。“十五”期间,我区认真贯彻落实自治区煤炭工业“十五”结构调整规划,在加大淘汰9万吨/年以下落后小煤矿力度的同时,鼓励和支持符合规划的煤矿联合改造。2001年至2005年全区关闭小煤矿458处,其中2005年关闭145处。2005年底全区已批准规划新建和改扩建矿井(9万吨/年及以上)311处,规模约3582万吨。通过加强对规划煤矿改扩建项目的监管,加快矿井建设进度,按设计工期建成投产,保障了市场供需平衡。

二、主要成绩

“十五”期间,各地、各有关部门和煤炭企业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自治区党委、自治区人民政府整顿煤炭生产秩序、关闭非法和布局不合理煤矿、煤矿安全生产专项整治等一系列方针政策,不断加大工作力度,使我区煤炭工业逐步迈上了健康发展的轨道。主要表现在:

一是形成了比较完整的煤炭工业体系。目前已形成煤田地质勘查、设计、施工、生产、安全、科研、教育、培训、卫生、火工产品生产、煤机制造、煤田灭火、矿山应急救援等专业完备、门类齐全的煤炭工业体系。

二是煤炭工业已成为自治区的支柱产业。目前,自治区已建成了乌鲁木齐、哈密三道岭、艾维尔沟三大煤炭生产基地,初步形成了和田布雅及杜瓦、喀什喀拉图孜、克州康苏、库车俄霍布拉克、

1

拜城铁列克、巴州塔什店、塔城铁厂沟、沙湾、和丰和什托洛盖、乌苏四棵树、昌吉、米泉、阜康、轮台阳霞、托克逊、吐鲁番七泉湖、石河子南山等18个中小型矿区和主要产煤基地。全区有76个县(市)有煤矿,煤炭年产量在30万吨以上的有36个县(市),其中9个县(市)煤炭年产量在100万吨以上,有力地保障了自治区能源供应和经济发展。

三是煤炭工业结构调整初见成效。到2005年底,全区已累计关闭技术落后、破坏资源、污染环境和不具备基本安全生产条件的小煤矿1342处,矿井总数由1998年的1798处减少到2005年末的456处,矿井个数减少了75%;煤炭产量由2000年的2799万吨提高到2005年的3898万吨。

四是煤炭生产力水平逐步提高。自治区所属重点煤矿及地方国有煤矿采掘机械化程度由“九五”时期的30%提高到目前的75%。采煤工作面平均月产由1万吨提高到3.4万吨,其中区属重点煤矿采煤工作面月产达到10万吨。全区已建成6个全国高产高效矿井,10个区属重点煤矿安全质量标准化达到国家标准,22个地方煤矿质量标准化达到自治区级标准。自治区利用国债资金和矿产资源补偿费加大了对煤矿安全设施和采煤方法改造的支持力度,多数矿井的采煤方法由仓储式等落后方法逐步过渡到壁式采煤方法,采煤工作面由无支护或木支护逐步过渡到单体液压支柱和悬移顶梁液压支架支护,部分矿井使用了综采支架,改善了工作面的安全条件。

五是煤矿安全状况稳定好转。各级政府从完善体制、落实责任制和增加安全投入入手,不断加强煤矿安全工作,煤矿的安全状况稳定好转,各类煤矿伤亡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逐年下降。2005年全区各类煤矿共发生伤亡事故109起,死亡238人,比2000年减少107起、66人,分别下降49.5%和21.7 %。2005年全区煤炭生产百万吨

2

死亡率6.1,较2000年下降了43.8%。

神华新疆能源公司、新疆焦煤(集团)公司和哈密煤业(集团)公司所属煤矿已建成了安全监控系统并形成了区域安全监控网络,地方骨干煤矿及所有高瓦斯矿井均建成了安全监控系统,提高了井下危险源的监测和控制水平。新疆煤矿应急救援体系初具规模,主要产煤基地已建立了救护队伍。

六是煤矿安全监察行政执法工作不断加强。自2000年新疆煤矿安全监察局成立以来,在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党组、自治区党委、自治区人民政府和各级地方政府大力支持下,全区各类煤矿安全监察覆盖率、事故调查率、事故处理在法定时间内的结案率均为100%。完成了我区各类煤矿安全程度评估,并按照“一矿一档”要求,建立了电子档案,为实施煤矿重点监察、专项监察和定期监察创造了有利条件。

七是煤田地质勘查取得较大进展。2003年~2005年,在哈密大南湖煤田、准东煤田相继开展和完成了普、详查等提高地质勘查级别的工作,获得煤炭资源量近800亿吨,为我区大型煤炭基地规划建设和开展矿区总体设计提供了基础资料。同时在民丰至和田一带新增探明煤炭资源储量1.1亿吨,为南疆缺煤地区提供了宝贵的可供开发的煤炭资源。

八是煤田灭火工作取得成效。1984年~2005年,我区全面完成了乌鲁木齐铁厂沟、奇台北塔山、阜康白杨河、小龙口和小黄山及昌吉硫磺沟六大重点火区的治理任务,完成了库车阿艾、温宿巴依里、库尔勒塔什店和托克逊黑山4个一般火区的灭火施工。托克逊克尔碱和拜城铁列克两大重点火区的灭火施工正在加快进行,并已取得初步成效。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3

一是煤炭开发与资源勘查及供给的矛盾突出。我区预测煤炭资源量2.19万亿吨,约占全国预测煤炭资源量的42%,但累计查明煤炭资源储量只有1023亿吨,仅占全区预测资源量的4.7%,煤田地质勘查工作相对滞后,煤炭资源的探明程度很低。多年来小煤矿采用落后的开采方式,平均资源回收率只有10%~15%,国有地方煤矿的资源回收率也只有30%,造成了煤炭资源的极大浪费,加上30处煤田火区每年要烧掉1000多万吨的煤炭资源等诸多原因,使我区煤炭资源勘查开发与供给的矛盾日益突出。

二是结构性矛盾仍然比较突出。区内大矿、小矿的井型结构不合理。2000年全区煤炭产量2799万吨,其中国有重点煤矿产量544万吨,占19%,地方国有及乡镇集体煤矿产量2255万吨,占81%; 2005年全区煤炭产量3898万吨,其中国有重点煤矿产量1202万吨,占到31%,虽然区属国有大中型煤矿生产比例有了一定的提高,但“十五”结构调整规划完成后,全区30万吨/年及以下规模的矿井个数仍占全区煤矿个数的95%,且点多面广、布局分散。煤炭的深加工和精加工程度很低,产业结构仍不尽合理。

三是发展后劲不足。“八五”以来,国家没有在新疆投资建设新的矿井,区内国有煤矿普遍存在技术改造投入不足、超强度开采和水平接续紧张问题。地方煤矿大部分改造后的生产规模在9~15万吨/年,改造的起点不高、力度不大。“十五”期间区属重点煤矿由于享受了国家实施的债转股、企业关闭破产等优惠政策和受加大淘汰关闭小煤矿工作力度的影响,经营状况有所好转,但还没有真正走上自主经营、自我积累、自我发展的良性发展轨道。

四是煤矿专业人才短缺。随着教育体制的改革,内地和新疆煤炭大专院校调整了办学方向和专业设臵,造成煤炭专业人才青黄不接,甚至出现了断档现象。目前区属重点煤矿专业技术人员占全部

4

职工比例不到8%,特别是采矿、机电、测量、地质、通风安全等主体专业人才奇缺;地方小煤矿的人才短缺现象更为严重,相当一部分小煤矿没有专业技术人才,严重制约着我区煤炭工业的发展。

五是规划调控相对薄弱。目前我区尚未形成完善的煤炭工业发展规划战略和中长期发展规划体系。“十五”期间,我区先后组织编制完成了哈密大南湖(一区)、伊犁州直等矿区总体规划,为规范“十一五”煤炭勘查和开发提供了一定的依据,但大多数煤炭矿区还没有进行矿区总体规划,规划调控相对薄弱,煤炭勘查开发的秩序和布局仍不尽规范、合理,个别矿区仍存在低水平重复建设现象。

第二章 发展机遇和战略地位

第一节 发展机遇

一、煤炭将长期是我国的主体能源

十六大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国内生产总值到2020年力争比2000年翻两番,2020年我国人均GDP将超过一万美元。这一时期是实现工业化的关键时期,大部分国家都经历了能源消费量增长较快(尤其是人均GDP在三千至一万美元之间)和能源结构快速变化的过程。从我国能源消费结构的变化来看,1982年煤炭在一次能源消费结构中占73.67%,2002年占66.1%,预测2020年仍将占60%左右。煤炭将长期是我国的主体能源。国家《能源中长期规划纲要(2004—2020年)》提出:我国要大力调整和优化能源结构,坚持以煤炭为主体、电力为中心、油气和新能源全面发展的战略。

二、煤炭工业面临的发展机遇

在经济全球化的21世纪,能源安全是中国实施全球战略的重要

5

组成部分。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我国在能源领域将面临一系列挑战。人均能源可采储量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人均石油、天然气、煤炭的储量分别为世界平均值的11.1%、4.3%、55.4%(2000年);受石油资源的制约,需要大量进口石油满足国内需求,由此引发的能源安全问题变得十分突出。要满足国民经济翻两番的需求,主要还是依靠煤炭。根据测算,到2010年和2020年,我国煤炭的需求量分别为25亿吨和30亿吨,2020年煤炭在一次能源消费中的比重仍在60%左右。

根据全国煤炭工业发展趋势,煤炭的开发强度将不断加大。2004年以来,由于内地煤炭、电力供应问题凸现,促使煤矿连续几年高速增产,造成国有大矿增产余地减小,降低了矿井服务年限。目前全国三分之一的国有煤矿存在水平接续问题,五分之一的矿区存在矿井接续问题,尤其是东部地区资源消耗加快,煤矿后劲严重不足。东北、中东部一些省区的煤炭资源逐步枯竭。根据中国煤田地质总局的预测资料显示,到2020年我国将有40%的国有重点煤矿和60%的国有地方煤矿因资源枯竭而关闭。2010年起,我国的煤炭生产将逐步集中到晋陕蒙宁等省(区),当地生态环境和水资源的压力进一步加大。新疆煤炭资源丰富,储量大,煤种齐全,有着巨大的开发潜力,在全国能源安全战略中具有特殊的重要地位。随着我国经济发展中能源资源瓶颈约束日益突出,加快新疆煤炭资源开发和转化产业发展的时机已经到来,新疆煤炭工业面临着跨越式发展的机遇。

第二节 战略地位

一、国家重要战略资源接替区的地位

由于东部地区煤炭资源的减少和生产能力下降,全国煤炭发展战略的重点必将西移。近年来,山东鲁能、神华集团、新汶矿业集团、江苏徐矿集团、河南义马集团、河北开滦集团等中东部省区的

6

大型煤炭企业纷纷来疆参与煤炭资源的勘查和开发并取得了很大进展。新疆已成为我国能源重要的战略接替区。2004年9月26日温家宝总理在听取新疆工作汇报时指出:“新疆有一黑一白。黑就是石油、煤炭,白就是棉花、牛羊”。温总理强调指出“进一步加快新疆石油、天然气、煤炭等优势资源的开发利用,把新疆建成我国重要的石油天然气化工基地、煤电煤化工基地和重要战略资源接替基地”。我们要从全国能源安全发展的战略高度,加快制定我区煤炭发展战略,规划和启动煤炭基地建设,满足国家和自治区对煤炭的需求,保障国家的能源安全。

二、国家级大型煤电和煤化工基地的地位

2004年9月2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自治区党委书记王乐泉同志提出:加快煤炭资源的开发利用,把新疆建设成全国重要的煤电、煤化工基地。新疆煤炭资源十分丰富,储量大,分布广,品种齐全,预测储量2.19万亿吨,占全国煤炭预测总量的42%,其煤质和大规模的储量完全可以建设亿吨以上的煤电基地,开发前景十分广阔。在新疆建设大型煤电、煤化工基地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一是资源丰富,煤种齐全。新疆的主要煤种是长焰煤,主要成煤时代为侏罗纪,煤的变质程度较低,是煤制油项目的最好原料。二是煤价低。新疆属全国低价位能源区,多年以来国有重点煤矿的煤价维持在80—100元/吨左右,只有内地煤价的二分之一。三是水土资源丰富,具有实施煤电、煤制油及煤化工项目的水土资源条件和较大的环境承载能力。

三、实施优势资源转换战略的地位

自治区党委六届十次全委(扩大)会议提出:必须坚定不移地实施优势资源转换战略,把最具优势的产业做大做强,走出符合新疆区情的新型工业化道路。煤炭是新疆最具潜力的优势资源,规划

7

和实施好我区煤炭资源的开发利用,尽快做大做强煤电、煤制油和煤化工产业,使新疆的煤炭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是贯彻自治区党委、自治区人民政府的战略部署,实现新疆经济跨越式发展的迫切需要,对于构建国家能源安全战略体系,确保我国经济持续稳定发展也具有深远的战略意义。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自治区党委书记王乐泉同志在区党委六届十次全委(扩大)会议上指出,“十一五”期间是我区煤电、煤化工基地建设发展的关键时期。

四、基础产业的地位

在我国的一次能源构成中,煤炭历来占据主导地位。“坚持以煤为基础,多元发展”是解决我国能源问题的基本方略。煤炭在我国一次能源中的主导地位不会改变,尤其是电力、冶金、建材、化工等行业的发展都离不开煤炭工业的支持。煤炭工业作为关系国计民生的基础产业,对自治区国民经济乃至全国的能源安全战略具有重要影响。从发展趋势看,煤炭工业的基础产业地位不但不会削弱,而且将会更加牢固。

五、支柱产业的地位

新疆不仅是煤炭资源大省(区),也是全国煤炭生产大省(区)之一。全区90%的县(市)办有煤矿,相当一部分县(市)的工业发展都以煤炭为支柱产业,特别是一些偏远地区农牧民的脱贫致富,都是以煤炭开发为依托。县域煤炭工业的发展为农牧业生产和农牧民生活提供了充足的燃料,减少了植被破坏,保护了生态环境,促进了农牧业的发展。随着煤炭深加工和转化及“西能东输”等大型工程项目的启动,煤炭工业在自治区国民经济发展和新型工业化建设中的支柱产业地位将越来越突出。

8

第三章 市场分析和需求预测

第一节 市场分析

新疆地域辽阔,客观上形成了择水而居的环盆地绿洲经济布局。长期以来,煤炭工业和煤炭生产主要以满足自治区境内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的需求为目标,煤炭市场总体上是相对封闭和独立的市场。

改革开放以来,自治区国民经济快速增长,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极大改善。电力、石油、石化、建材、农副产品加工及城市集中供热等行业的发展和农牧民生活用煤的增加,使煤炭的需求量大幅度上升,带动和促进了我区煤炭工业和煤炭市场的发展。同时,毗邻省(区)的经济发展,也扩大了我区出疆煤市场的需求量。我区外调到甘肃等省(区)的煤炭逐年增长。2005年,新疆煤炭消费总量3932万吨,较2000年增长了50%;其中调出疆外307万吨,较2000年增长了51.2%。新疆煤炭市场已逐步走出相对封闭的自产自用格局。目前,自治区煤炭市场需求主要是发电、供热、炼焦及建材等工业生产和居民生活的传统市场需求。随着自治区级石油石化、重化工及纺织等工业园区的建设和发展,我区国民经济将进入增长的快车道,预计传统市场的煤炭需求量仍将持续稳定增长。

“十一五”期间,自治区煤电、煤制油及煤化工项目将陆续开工建设,必然带动煤炭深加工和转化的市场需求量快速增长,煤炭市场将逐步发展成为开放的外向型市场。

第二节 传统市场需求预测

根据传统市场煤炭需求发展和变化规律,分别采用弹性系数法和产值耗煤法对传统市场煤炭需求量进行预测。

9

一、弹性系数法

煤炭弹性系数为煤炭平均增长速度/国民经济平均增长速度。2000年~2005年,我区国内生产总值(GDP)平均增长速度为9.8%,煤炭平均增长速度为9.15%,煤炭生产弹性系数为0.93。

1996-2000年5年间我区煤炭产量只增长了258.6万吨。2001-2005年出现了快速增长,5年间总量增加了1236万吨,平均年增长率9.15%。预计今后仍将维持较高的增长速度。

以2005年自治区实际区内消费量3625万吨为基数,综合考虑我区GDP的增长速度、近几年煤炭消费的实际增长速度等因素,预计“十一五”时期弹性系数维持较高水平。以弹性系数法预测2006-2010年区内煤炭消费量,详见《弹性系数法预测表》。

弹性系数法预测表

项目 年份 2003年 2004年 2005年 2006年 2007年 2008年 2009年 2010年 GDP增长速度 (%) 10.8 11.1 10.9 9 9 9 9 9 煤炭增长速度 (%) 12.4 17.75 5.04 9 9 9 9 9 消费量 (万吨) 3184 3479 3625 3980 4338 4728 5153 5616 弹性系数 1.14 1.60 0.46 1 1 1 1 1 区内传统市场煤炭需求量预测值为:2006年3980万吨,2007年4338万吨,2008年4728万吨,2009年5153万吨,2010年5616万吨。

二、产值耗煤法

我区每亿元GDP耗煤量,2000年为2.05万吨,2001年为

10

1.9万吨,2002年为1.94万吨,2003年为1.7万吨,2004年为1.58万吨,2005年为1.27万吨。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亿元GDP耗煤量总体呈逐渐下降趋势。以产值耗煤法预测2006—2010年区内煤炭消费量,详见《产值耗煤法预测表》。

产值耗煤法预测表

项目 年份 2003年 2004年 2005年 2006年 2007年 2008年 2009年 2010年 自治区GDP值 (亿元) 1878 2200 2680 2921 3184 3470 3783 4123 单耗煤量 (万吨/亿元) 1.7 1.58 1.27 1.27 1.25 1.23 1.21 1.2 消费量 (万吨) 3184 3479 3625 3710 3980 4270 4580 4950 备注 实际 实际 实际 预测 预测 预测 预测 预测 注:2005-2010年自治区GDP以2005年不变价计算。

考虑出疆煤需求后,自治区传统市场煤炭需求总量预测值,2006年为4030万吨,2007年为4150万吨,2008年为4500万吨,2009年为4900万吨,2010年为5300万吨。

根据弹性系数法和产值耗煤法预测结果的对比分析,产值耗煤法的预测结果更符合自治区经济发展和煤炭市场需求变化的趋势。故以产值耗煤法的预测结果作为我区传统煤炭市场需求量预测值更为切合实际。

根据自治区主要用煤行业的布局和发展趋势,进行市场需求量预测,预计2010年自治区发电用煤2100万吨,城市供热用煤800万吨,焦化行业用煤700万吨,建材及其他工业生产用煤850万吨,农牧民生活用煤及外调850万吨。

三、传统市场煤炭供需平衡的预测分析

11

自治区各区域和地(州)间资源赋存条件不同,经济发展不均衡,煤炭需求和消费水平差异较大。从区域上分析:

1.乌昌区域。地处自治区天山北坡经济带的中心区,经济发展速度快,位于全疆前列,也是我区煤炭生产和消费量最大的区域。预计2010年市场需求量2650万吨。通过实施煤炭工业结构调整规划和煤矿改扩建,预计该区域煤矿年生产能力可达2700万吨左右,基本保障区域煤炭市场的供需平衡。

2.伊塔区域(含博州、阿勒泰和克拉玛依)。该区域煤炭生产和消费量仅次于乌昌区域。随着区域国民经济的发展,预计2010年煤炭需求量在1220万吨左右。该区域煤矿年生产能力可达到1300万吨,能够实现区域市场供需平衡。精—伊—霍铁路建成通车后,更有利于保障博州等地区煤炭供应。

3.南疆区域。随着经济发展速度的加快,预计到2010年阿克苏、巴州、喀什、和田及克州五地(州)区域煤炭消费量达到900万吨以上。通过采取倾斜政策,支持南疆煤炭工业加快发展,区域煤矿年生产能力可达900万吨,可保障南疆煤炭市场供需平衡。

4.吐哈区域。预计2010年该区域煤炭市场需求量530万吨,其中外调甘肃等省(区)350万吨。吐—哈盆地煤炭资源丰富,交通运输较为便利,煤矿改扩建潜力大,尤其是大南湖矿区的开发,完全可以保障区域市场的供需平衡。

总体上看,自治区天山以北经济发展速度和煤炭消费增长较快,天山以南相对较慢。东至阜康西至克拉玛依的天山北坡经济带,煤炭产量和消费量占全疆的62%左右。随着自治区国民经济发展及天山北坡经济带向东西两端延伸,预计东起哈密西至伊犁的天山北坡煤炭产量和消费量将占全区83%以上。

12

第三节 深加工和转化需求预测

我区煤炭资源主要含煤地层为侏罗系中统西山窑组、下统八道湾组。煤种牌号为不粘煤、弱粘煤、长焰煤、气煤、肥煤、焦煤、贫煤和瘦煤等。煤质为特低硫—低硫、低磷、高挥发分、高热值煤。煤种以不粘煤、弱粘煤、长焰煤为主,煤的反应活性高,适合煤气化和液化以及合成甲醇、二甲醚等,是电力、动力、煤气化、煤制油、煤化工的优质原料。气煤、肥煤、焦煤、贫煤和瘦煤,适合于煤焦化、煤化工等。

随着自治区国民经济的发展,传统煤炭市场也将稳步发展,但由于水能、风能、太阳能等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及环保和节能的需要,传统煤炭市场增长趋势将逐步减缓。煤炭市场将主要向大型火电厂、煤制油、煤化工、煤制气及西能东输需求的方向发展。

一、在经济全球化的21世纪,实施能源安全战略越来越重要。利用煤炭作为原料进行煤制气、煤制油等深加工,补充和替代石油资源已十分紧迫。新疆煤炭资源丰富,煤种齐全,煤的反应活性高,完全适用于煤制油和煤化工。

二、由于地理位臵和运输条件的制约,新疆煤炭市场长期以来基本上处于半封闭的状态。随着新疆电网与西北电网的联网和“西电东输”工程逐步实施,我区将充分发挥煤炭资源优势,建设大型煤电基地。

煤炭深加工和转化需求客观上属潜在的市场需求,其需求量具有突然性、变数大的特点,五年预测值往往存在较大差异。我区煤炭资源探明程度低,应对市场变化特别是应对突然变化的能力较低。市场预测以项目排列法计算需煤量较为合理。

“十一五”期间,煤炭深加工和转化需求预测的主要项目有哈密大南湖一电厂(3600MW)需煤900万吨/年;伊犁煤制甲醇转烯烃

13

(2×180万吨/年)需煤1000万吨/年;准东煤电、煤化工基地煤制油(2×160+100万吨/年)需煤2000万吨/年;库—拜煤炭、煤电、煤焦化基地,阜康煤电、煤焦化基地,伊犁尼勒克矿区的煤焦化项目等。详见《项目法预测表》。

项 目 法 预 测 表

序号 一 1 二 1 2 3 4 三 1 2 3 四 项 目 煤电 哈密大南湖矿区 煤化工 呼图壁白杨河等矿区 乌鲁木齐矿区 深加工和转化规划规模 2010年煤炭 需求量(万吨) 900 900 4800 1500 300 1500 500 1000 425 150 200 75 30 6155 备注 3600MW电厂 120万吨/年PVC塑料 60万吨/年甲醇 2×160万吨/年煤制油 准东煤电、煤化工基地 100万吨/年煤制油 伊犁煤电、煤化工开发保护基地 2×180万吨/年煤化工 煤焦化 库-拜煤炭、煤电、煤焦化基地 100万吨/年 阜康煤电、煤焦化基地 150万吨/年 伊犁尼勒克矿区 50万吨/年 托克逊黑山矿区 10万吨/年 小 计 第四节 需求量推荐值

通过弹性系数法、产值耗煤法和项目排列法,对自治区传统煤炭市场和煤炭深加工转化市场需求分别进行了预测。规划确定以产值耗煤法预测值+项目排列法预测值作为煤炭需求量的推荐值,即2010年新疆煤炭市场的需煤量预测推荐值为11455万吨。

第四章 发展战略和主要目标 第一节 指导思想和原则

一、指导思想

14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针,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和自治区党委六届八次、九次、十次全委(扩大)会议精神,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煤炭工业发展工作,统筹自治区煤炭工业与相关产业协调发展;统筹煤炭开发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统筹煤炭经济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统筹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统筹新疆煤炭工业与国家能源安全战略的协调发展。坚持优势资源转换战略,支持国内外及区内外大企业和大集团参与新疆煤炭资源的勘查开发和利用,大力发展煤电、煤制油、煤化工、煤焦化、煤气化和煤层气等优势产业,坚持调整结构,加速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以建设国家能源接替区为目标,以建设国家级特大型煤电、煤化工基地和组建大型能源企业集团为重点,以市场为导向,重点突破,整体推进。坚持宏观调控,合理有序开发煤炭资源,把实施“十一五”规划与中长期发展战略目标结合起来,全面提升煤炭工业的整体水平。坚持以资源勘查为先导,加大煤炭资源勘查力度,为经济发展提供资源保障。坚持自主创新,实施科技兴煤、科技兴安战略,走科技含量高、安全和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转化程度高、洁净煤充分利用的发展道路,构建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新型煤炭工业体系,实现自治区煤炭工业的可持续发展。

二、主要原则

加强调控,强化监管,合理有序发展;

强化勘查,查清资源,统筹规划,有效开发利用;

加强资源保护、提高资源回收率和利用率,规范“三区”(开发区、规划区、储备区)管理,依法办矿;

调整结构,技术创新,集约发展,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立足当前,着眼长远,供需平衡的原则;综合治理,清洁利用,

15

保护生态环境;

以人为本,安全发展。

第二节 发展战略和布局

一、发展战略

坚持以资源勘查为先导,煤炭开发为主体,满足供应为前提,煤炭转换为中心,煤电、煤制油、煤化工、煤焦化和煤层气开发及煤炭清洁利用多元化产业融合发展的战略。围绕全国重要的战略资源接替基地和全国重要的煤电、煤化工基地建设,逐步实现能源、经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二、战略布局

我区煤炭资源主要分布在天山南北两翼,各地、州(市)行政区域内分布不均衡。为促进自治区经济和社会全面发展,煤炭工业发展布局既要考虑发挥资源富区的优势,又要考虑资源的有效供给,实现对经济发展的保障。主要原则是依据资源分布和传统市场分布状况及发展趋势,合理确定资源转化和供应方向,兼顾南疆、北疆,东部、西部,缺煤地区和富煤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综合考虑开发、生产、转化、运输和消费的合理配臵,实现协调发展,逐步构成以天山北坡经济带为中心,以东疆为出口,以西端为储备,以库—拜为支撑的南北协调、以东带西、全面发展的战略布局;以国家级特大型煤炭基地为主体,现代化矿井为骨干,依托煤种分布建设煤电、煤制油、煤化工、煤焦化、煤气化和洁净煤基地,形成开发、转化和利用为一体的发展格局。

三、规划重点

1.加大煤炭资源勘查力度。突出重点勘查项目,研究支持政策和保障措施,实现资源的有效保障和储备。

2.强化资源保护。根据资源分布和开发现状,合理划定开发区、

16

规划区和资源储备区(三区)。制定保护政策,规范“三区”资源管理。加快煤田灭火步伐,实现资源的有效保护和合理开发。

3.突出煤炭开发的主体地位。争取国家支持建设国家级特大型煤炭基地,培育国家煤炭资源战略接替区。

4.强化供应保障。实现煤炭资源开发的合理布局,兼顾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提高供应保障能力。

5.以资源转化为中心,根据我区煤炭资源的种类和分布,明确资源转换方向和转换项目,延伸产业链,培育资源转换基地。

6.加大煤层气勘查开发力度,培育新兴的煤层气产业。 7.强化规划调控。研究宏观调控的政策措施,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和升级,提高产业集中度,实现资源合理配臵和集约化生产。

8.加强环境保护。研究提高洁净煤利用水平的政策措施,推广煤炭清洁利用;充分考虑煤炭资源制约和地区环境容量,研究减轻煤炭开发与转换对环境影响的途径和办法。强化综合利用,发展煤炭循环经济。

9.加强科技进步和科技创新。广泛采用先进技术,提高科技含量。研究扶持科研、设计、勘查、咨询、评价等技术服务体系建设的措施和方法。

四、煤炭深加工和转化方向

目前我区煤炭资源深加工和转化水平较低。特低灰、低灰—中灰、特低硫—低硫、特低磷—低磷、高挥发分、高热值的长焰煤、弱粘煤、不粘煤等优质煤,主要是作为电力、建材等行业和居民生活动力煤。据统计,全疆民用(含城市集中供热用煤)煤量占总耗煤量的30%,火力发电耗煤量占总耗煤量的35%,其余为建材等其它工业所消耗。

自治区煤焦化行业发展较快。焦炭主要用于炼钢、翻砂铸造、

17

铁合金生产等,也有少量作为发电、其它工业及民用的燃料。焦化厂主要分布在乌鲁木齐(八钢)、阜康、后峡、拜城、伊犁、艾维尔沟等地,所产焦炭除区内使用外,还销往内地及哈萨克斯坦等国家。2004年自治区产焦炭179万吨,其中机焦占56%,改良焦(属土焦)占33%,土焦(小土焦池)占11%。除机焦对炼焦过程中产生的余热、煤气、煤焦油等副产品进行回收利用外,其余焦厂(池)均全部烧掉或直接排入大气。

新疆煤层气资源赋存较为丰富。吐—哈盆地、乌鲁木齐矿区等地具有较大开采价值,发展前景广阔,但目前我区仅处在初期勘查和研究阶段。

煤炭深加工和转化的主要方向是:

1.煤变电。落实自治区党委提出的“西电东送”战略。在建设大型煤炭基地的同时,配套建设大型坑口电厂,支撑新疆电网与西北电网联网,实行煤电联营,变运煤为输电,逐步把新疆建成我国重要的煤电基地。

2.煤焦化。依托我区焦煤资源优势和现有焦化企业的基础,大力发展煤焦化产业,提高科技含量,发展循环经济,彻底淘汰土法炼焦,以现代化的煤焦化产业支撑新疆钢铁工业的快速增长,努力提高国际市场占有率。

3.煤炭液化、气化和煤化工。以煤制油、煤炭气化作为石油天然气的补充和接续气源,为“西气东输”提供后续资源保障,为自治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洁净能源。制定优惠政策,积极进行煤炭液化和气化技术的引进、消化和吸收,广泛吸引国内外大型企业集团来疆建设煤炭液化、煤炭气化项目。

大力发展煤制甲醇、二甲醚、活性碳等高附加值的煤化工项目。加大对自治区稀缺和稀有煤种矿区的保护力度,禁止稀缺和稀有的

18

煤炭资源作为动力煤直接燃烧。有针对性地制定不同煤种和煤质的煤炭分类使用标准,充分利用其它矿产的资源优势,发展多晶硅、单晶硅等煤电载能项目。

4、煤层气开发。积极推进我区煤层气的勘查和开发。“十一五”期间重点选择煤层气资源丰富、开发条件好的矿区,力争建成生产示范工程,全方位提升自治区煤炭工业的质量和效益。

第三节 “十一五”主要任务和战略目标

一、“十一五”主要任务

自治区煤炭工业 “十一五”发展的主要任务是打好基础。加大勘查工作力度,提高资源的保障能力。对资源统一规划,促进资源合理开发和利用,全力推进资源转换战略。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推进煤炭工业整体水平的提高。

——到2010年煤炭产量达到1亿吨以上。

——煤电、煤制油、煤焦化及煤化工项目全面启动。“西电东输”工程初步形成规模。支持420万吨煤制油项目建设、420万吨煤制甲醇项目、120万吨PVC项目建设。扩大优质焦炼焦规模。推进活性炭规模化生产。

——煤炭工业结构调整取得突破。煤炭基地建设和集团化、集约化生产取得明显成效。神华新疆能源有限责任公司、哈密煤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生产规模力争达到1000万吨/年以上。主要产煤区煤矿联合改造、集约发展取得成效。大企业大集团来疆煤炭开发与转换项目初具规模。

——现有矿区、矿井的改造升级取得实质性进展,矿区保障体系初步形成,煤矿防灾抗灾能力明显增强。

——提高现有矿井的机械化水平,现代化矿井建设取得成效,煤矿回采率力争达到65%以上。

19

——加大矿区“三废”治理力度,矿区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得到有效遏制。

——加大基地和矿区的基础设施工程建设力度,为煤炭开发创造有利条件。

——推进“西能东输”战略通道建设,进一步拓宽销售市场。 ——加快煤田灭火步伐,力争10年内完成7大重点火区、23处一般火区的灭火任务。

——根据我区探明煤炭资源的分布状况,划定重点矿区、一般矿区、资源保护开采区和储备区。在划定重点矿区的基础上,确定国家级特大型煤炭开发转化基地,争取列入国家发展规划。

——加快规划矿区的地质勘查和矿区总体设计,为资源合理有序开发打好基础。加强规划调控,维护矿区总体规划的严肃性。制定政策措施,强化资源储备区和稀缺煤种的保护。以市场为导向,对煤炭开发与转化项目实行“捆绑”政策,保证资源的合理开发与利用。对边远缺煤地区的煤炭开发继续实施扶持政策。

——矿井安全生产条件明显提高,监管手段得到改善,重特大事故得到有效控制,煤矿应急救援体系进一步完善,到2010年煤炭生产百万吨死亡率争取控制在2以下。

——形成完整的煤炭开发与转化的技术咨询、评价、设计、监理等社会中介服务体系。

——全面推广煤炭的清洁利用。

——大力推进自主创新。“科技兴煤”和“科技兴安”取得显著成效。煤矿安全生产长效机制初步建立。大中型煤矿采掘机械化程度达到100%,地方煤矿平均达到50%。

——矿井安全信息数字化监控率达到100%,实现矿—县—地、州(市)—自治区主管部门的直通,形成网络体系。

20

二、到2020年新疆煤炭工业发展的战略目标

1.煤田地质勘查工作目标。按照每亿吨开发规模需140—200亿吨精查储量的要求,完成精查、详查、普查储量比例1∶2∶5的储备目标,即精查储量 602亿吨,详查储量1204亿吨,普查储量3010亿吨。

2.原煤生产规模4亿吨以上。

3.完成全国重要的煤电、煤化工和煤制油基地建设,深加工和转化耗煤规模达到3亿吨以上。

4.现代化矿井规模达到95%。 5.煤层气开发利用实现产业化。 6.煤矿资源回采率力争达到70%以上。 7.主要城市洁净煤利用率达到100%。

8.矿井“三废”减量化和资源化,矿井水利用率达到70%,煤矸石利用率达到70%。

9.原煤生产百万吨死亡率控制在1.5以下。

第四节 支撑体系

一、建立资源保障体系。完善勘查投入机制,建立煤炭资源勘查周转基金,保证勘查投入。构建开发区、勘查区、储备区的良性体系。

二、建立资源开发支撑体系。优化产业结构,构建以大型和特大型现代化矿井为主体的开发体系,实现资源的合理开发。

三、建立“西电东输”支撑体系。依托资源分布优势,建设煤电基地,构建煤电一体化体系,保证“西电东输”的电力供应。

四、建立煤制油、煤化工支撑体系。根据煤种优势,推进煤制油和煤化工等相关产业链的延伸,构建石油产品替代区和煤化工基地。

21

五、建立煤焦化支撑体系。依托炼焦用煤的赋存分布,构建煤焦化体系,实现炼焦用煤的合理利用。

六、建立煤制气与煤层气开发利用支撑体系。推进洁净煤利用。 七、建立煤矿安全保障体系。实现煤矿安全动态监控信息化,完善救援体系建设,推进煤矿管理的现代化。

八、建立“西能东输”支撑体系。构建“西能东输”的战略通道,支持内地经济发展对煤炭及其加工产品的需要。

九、建立煤炭勘查、开发、转化和利用的技术支撑体系。加强人才培养,壮大技术队伍,实现技术保障。

十、建立科学技术体系,提高煤炭转化利用效率。

第五章 基地和矿区规划 第一节 基地和矿区划定

一、划定依据

1.基地。由若干大型骨干矿区组成,为国家和自治区大型煤电、煤化工及煤制油项目的建设提供能源或原料,成为我区实施“西电东送”等“西能东输”工程的主要支撑。综合考虑地域资源优势和煤炭开发、转换、运输及消费合理配臵等因素,选择煤种齐全,储量丰富,开采技术条件好,具备建设大型和特大型现代化矿井的煤田或矿区群,划定为煤电、煤化工、煤制油和煤焦化基地。

2.重点矿区。是自治区的主要能源供应基地,对我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结合我区石油石化、重化工及轻工和纺织等工业园区的建设,选择资源集中,储量丰富、开采条件较好、具备现代化矿井改造基础,并已经形成相当生产规模的矿区,划定为重点矿区。

3.一般矿区。主要为区域和地(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

22

及人民生活提供能源支持和保障。选择资源相对集中,储量较为丰富,具备矿井联合改造的基础,并已形成一定生产规模的矿区划定为一般矿区。 二、基地规划

1.准东煤电、煤化工基地。位于准东煤田,分布在阜康、奇台、吉木萨尔、木垒等县(市)。由东部矿区、中部矿区、西部矿区、老君庙矿区、吉木萨尔矿区等矿区组成。基地总面积11213平方千米,查明及预测资源总量3747.6亿吨,含煤地层为侏罗系中统西山窑组、下统八道湾组。西山窑组含煤1~16层,煤层总厚0.8~65.11米,可采3~15层,可采厚度33.38~57.11米,煤种为31号不粘煤,少量41号长焰煤。八道湾组含煤1~4层,煤层厚度0.5~7.72米,可采1~3层,可采厚度0.8~6.2米,煤种为41号长焰煤。适合工业、民用燃料,煤气化、煤制油和发电用煤。基地内各矿区煤层赋存浅、开采技术条件好,外部供电、运输等条件基本具备,可建设年产亿吨级的煤炭生产和深加工基地。

基地规划总规模66000万吨/年。其中:

(1)老君庙矿区。西起老君庙东至煤田边界,预测面积1828平方千米,预测资源量517.5亿吨,其中不粘煤403.2亿吨,长焰煤114.3亿吨。矿区规划规模10000万吨/年。

(2)东部矿区。东与老君庙矿区为界,西与中部矿区相邻。面积约1200平方千米,预测资源量600亿吨。该矿区开展了普查、详查地质工作。矿区规划规模15000万吨/年。

(3)中部矿区。东与东部矿区相邻,西至帐篷沟鼻状隆起,面积1031平方千米,预测资源量533亿吨。2004年以来,自治区开展了该矿区北部普、详查地质工作,并编制了矿区总体规划报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待批准。矿区规划规模15000万吨/年。

23

(4)西部矿区。东起帐篷沟鼻状隆起,与中部矿区相邻,西至F8断层,面积1503平方千米,预测资源量167.1亿吨。矿区规模规划15000万吨/年。

(5)吉木萨尔矿区。预测面积1182平方千米,预测资源量130.1亿吨长焰煤。矿区规划规模11000万吨/年。

准东煤电、煤化工基地应纳入国家基地规划开发建设。 2.哈密煤电、煤化工基地。该基地分布于哈密地区的哈密市、巴里坤和伊吾县、吐鲁番地区鄯善县及昌吉州木垒、奇台县等地,由大南湖、沙尔湖、三塘湖、淖毛湖和巴里坤等矿区组成。基地总面积12643平方千米,查(探)明及预测总资源量3638.1亿吨,其中查(探)明373.2亿吨。煤种为长焰煤、褐煤、不粘结煤、气煤、气肥煤、焦煤等。基地内各矿区煤炭资源赋存浅、开采技术条件好,外部供电、运输等条件基本具备,适合建设年产亿吨级煤炭生产和深加工基地。

规划基地总规模16000万吨/年。其中:

(1)大南湖矿区。位于哈密市南80千米,主要含煤地层为侏罗系中统西山窑组,含煤29层(组),煤层平均总厚75米,煤种以长焰煤为主,褐煤次之。在矿区1100平方千米范围内,查明、预测资源量143.8亿吨。2003年在110平方千米范围进行了详查地质工作,估算资源量72.3亿吨。矿区规划规模6000万吨/年。

2004年《新疆哈密大南湖矿区(一区)总体规划》分别通过了自治区和国家组织的专家评审,矿区规模2000万吨/年(3000万吨/年),并上报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新疆哈密大南湖一号矿井可行性研究报告》通过了国家组织的专家评审,设计规模1000万吨/年(初期300万吨/年,后期2000万吨/年),并已上报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24

(2)沙尔湖矿区。由位于哈密市的沙尔湖东煤田和鄯善县的沙尔湖西煤田组成。含煤地层为侏罗系中统西山窑组,含煤25层,煤层总厚182.2米,可采16层,可采总厚173.7米。预测面积2803平方千米,查明及预测资源量2652亿吨,其中查明资源量224.6亿吨。煤种为长焰煤、褐煤。矿区规划规模6000万吨/年。

(3)三塘湖矿区。位于巴里坤县的三塘湖盆地,面积2310平方千米。含煤地层为侏罗系中统西山窑组、下统八道湾组,含煤3~7层。煤种为长焰煤、不粘煤。查明及预测资源量191亿吨,其中查明1166.9万吨。矿区规划规模1000万吨/年。

(4)淖毛湖矿区。位于伊吾县境内,走向长130千米,宽40千米,面积5200平方千米。含煤地层为侏罗系中统西山窑组、下统三工河组,含煤9层,可采煤层7~8层,厚度18~35.2米,煤种为长焰煤。预测面积2166平方千米,查明及预测资源量282.6亿吨,其中查明427.3万吨。矿区规划规模2000万吨/年。

(5)巴里坤矿区。走向长210千米,宽2~8千米,面积3600平方千米。含煤地层为侏罗系中统西山窑组,含煤3~11层,可采煤层7~8层,厚度25~35.7米。煤种为气肥煤、气煤。预测面积2193平方千米,查明及预测资源量312.5亿吨,其中查明4.7亿吨。矿区规划规模1000万吨/年。

哈密煤电、煤化工基地应纳入国家基地规划建设。

3.库—拜煤炭、煤电、煤焦化基地。分布在库车县、拜城县。由库车俄霍布拉克矿区、拜城东矿区、拜城西矿区、阿艾矿区组成。基地东西走向长约195千米,南北宽约1.3~8千米,总面积591平方千米。估算及预测总资源量333.3亿吨,其中探明储量21.8亿吨。煤种为气煤、贫煤、焦煤、瘦煤、长焰煤等。适合工业和民用做燃料、煤气化、煤制油、炼焦和发电用煤。基地内各矿区煤层赋存浅、

25

开采技术条件较好,外部供电、运输等条件基本形成,具备建设自治区煤炭生产、煤电和煤焦化基地的条件。同时作为南疆的能源供应基地,承担向喀什、克州及和田的部分地区的煤炭供应。基地规划规模1180万吨/年。其中:

(1)俄霍布拉克矿区。东起柯孜库坦河,西至拜城东矿区东界。勘查范围36.9平方千米,勘查程度精查,查(探)明资源量9.8亿吨。国家1998年批准《新疆库车俄霍布拉克矿区总体规划》。矿区规划规模400万吨/年。

(2)拜城东矿区。东起俄霍布拉克矿区西界,西至舒善河。东西长约90千米,南北宽2~5千米,面积249.1平方千米。查明资源量5.8亿吨。矿区规划规模300万吨/年。

(3)拜城西矿区。东起舒善河,西至木扎提。东西长约70千米,南北宽1.3千米,面积97平方千米。查明资源量1.9亿吨。矿区规划规模180万吨/年。

(4)阿艾矿区。东起C组煤东边界,西至柯孜库坦河。走向长26千米,宽8千米,面积208平方千米。查明资源量4.3亿吨。矿区规划规模300万吨/年。

4.阜康煤电、煤焦化基地。该基地分布在阜康市。东起梧桐沟,西至水磨河,东西长约48千米,南北宽约1.5~5千米,面积144平方千米。含煤地层为侏罗系下统八道湾组,含可采煤层2~24层,平均可采总厚8~68.3米,煤种为中灰、特低硫~低硫之气煤、气肥煤、肥煤、焦煤、长焰煤等。查明及预测面积62.8平方千米,总资源量22.6亿吨,其中探明资源量17.2亿吨。煤层赋存浅、开采技术条件较好。外部供电、运输等条件基本形成。煤种适合工业、民用做燃料,发展煤电和煤焦化产业。基地规划规模1000万吨/年。

5.伊犁煤电、煤化工开发保护基地。位于伊犁煤田,分布在伊宁、

26

霍城、察布查尔县等地。总面积3300平方千米,探明及预测总资源量1777.3亿吨。其中500米以浅探明及预测总资源量717.4亿吨,探明资源量317.7亿吨。察布查尔县内红海沟—达拉地、伊宁县肖尔布拉克—霍城县吉尔格朗,进行了普查、详查等较系统的地质工作,面积1247平方千米,查明资源量397.3亿吨。煤种为长焰煤、不粘煤,适合于发电、民用燃料、煤制油、煤化工的原料。矿区煤层赋存浅、开采技术条件好,外部供电、运输等条件基本具备,适合建设大型煤炭生产、煤电、煤制油和煤化工基地。

2005年《新疆伊犁州直矿区总体规划》已编制完成,通过了自治区组织的专家评审,并上报国家发改委待批。基地规划规模5500万吨/年。该基地部分区域含放射性铀矿,并达到了开采利用价值。对放射性铀矿超标区域均划定为保护区。

三、矿区规划

(一)自治区重点矿区(规划总规模7660万吨/年)

1.乌鲁木齐矿区。东起四宫河,西至乌鲁木齐河,跨越乌鲁木齐市和米泉市,东西走向长50千米,南北宽7~10千米,面积400平方千米。详、精查勘查面积73平方千米,查明资源量68.1亿吨。现已形成生产规模700余万吨/年,是以煤炭开采、加工、发电为一体的骨干矿区,也是我区主电网的电煤供应基地。鉴于矿区位于乌鲁木齐市城市边缘,乌鲁木齐市区北界已到六道湾煤矿的井田境界,煤矿采空区塌陷,已影响市区的北扩发展,故发展该矿区北部和东部区域,限制南部矿井生产并逐步关闭。矿区规划规模1000万吨/年。

2.哈密三道岭矿区。位于吐—哈盆地的东部。以三道岭矿区为核心,东起柳树泉,西至一碗泉。东西走向长65千米,南北宽14~42千米,资源预测面积1497.7平方千米,预测资源量97.3亿吨。地质

27

勘查面积201.3平方千米,探明资源量15.3亿吨。主要煤种为不粘结和弱粘结煤。矿区现有哈密煤业(集团)公司所属煤矿开采,已形成生产规模约400万吨/年,是我区的外调煤基地,也是煤炭生产和加工、发电为一体的骨干矿区。兰—新铁路、国道312线均从矿区穿过,新疆主电网220kV输电线路已同哈密二电联网,矿区开发条件较为优越。矿区规划规模2000万吨/年。

3.艾维尔沟矿区。东起阿拉沟,西至豹子沟。跨越乌鲁木齐市、巴州和静县,东西走向长27.3千米,南北宽2.2千米,面积60平方千米。主要煤种为气煤、肥煤、焦煤、瘦煤。勘查程度为精查、预测。预测资源量23.8亿吨,其中查明资源量5.5亿吨。国家已经批准原300万吨/年规模的矿区总体规划,现已形成生产规模120万吨/年,是自治区煤炭开采、加工、发电和煤焦化为一体的骨干矿区。矿区规划规模400万吨/年。

4.硫磺沟矿区。属乌鲁木齐西矿区的一部分。硫磺沟矿区东起王家沟,西至楼庄子。走向长23千米,南北宽1.7千米,面积40.8平方千米,查明资源量32.7亿吨。主要煤种为长焰煤。矿区内现主要有哈密煤业(集团)公司、神华新疆能源公司、新疆焦煤(集团)公司和乌鲁木齐县、昌吉市所属煤矿在开采,已形成生产规模290万吨/年。国家2001年批准了《新疆硫磺沟矿区总体规划》。矿区规划规模500万吨/年。

5.呼图壁白杨河矿区。东起石梯子沟,西至涝坝湾,东西走向长26千米,南北宽3千米,面积78平方千米。主要煤种为长焰煤、气煤,查明资源量28.3亿吨。现已形成生产规模150万吨/年。矿区规划规模500万吨/年。

6.玛纳斯塔西河矿区。东起涝坝湾河,西至玛纳斯河。东西走向长28千米,南北宽约1.5千米,面积42平方千米。主要煤种为长焰

28

煤。查明资源量157.6亿吨。现已形成生产规模70万吨/年。矿区规划规模500万吨/年。

7.乌苏四棵树矿区。东起奎屯河,西至喇嘛庙河,东西走向长40千米,南北宽9千米,面积360平方千米。预测面积138平方千米,查明及预测总量9.5亿吨,其中查明资源量2.3亿吨。主要煤种为长焰煤。现已形成生产规模100万吨/年,是自治区骨干矿区。矿区规划规模300万吨/年。

8.和丰和什托洛盖矿区。东起和什托洛盖镇,西至沙集海,东西走向长33千米,南北宽13千米,面积429平方千米。查明资源量59.8亿吨,主要煤种为长焰煤。矿区现已形成生产规模100万吨/年,是自治区的骨干矿区。矿区规划规模800万吨/年。

9.塔城托里铁喇矿区。跨越托里、额敏两县,东西走向长22千米,南北宽10千米,面积220平方千米。查明资源量3.2亿吨。主要煤种为长焰煤。矿区现已形成生产规模100万吨/年,是自治区煤炭开采、加工、发电为一体的,面向克拉玛依市、托里县、额敏县、塔城市供煤的骨干矿区。矿区规划规模300万吨/年。

10.托克逊克(布)尔碱矿区。东起昭和泉,西至布尔碱,东西走向长35千米,南北宽10千米,面积350平方千米。主要含煤地层为侏罗系中统西山窑组、下统八道湾组,含煤层数最多可达30层,可采1~8层,可采总厚9.2~12.9米,查明资源量18.2亿吨。主要煤种为长焰煤。矿区现已形成生产规模80万吨/年。矿区规划规模300万吨/年。

11.库尔勒塔什店矿区。位于焉耆盆地西南缘。东起紫泥泉,西至哈满沟,北至煤层露头,南至孔雀河,东西长15千米,南北宽10千米,面积150平方千米。含煤地层为侏罗系中统塔什店组、下统哈满沟组,含煤9~66层,煤层总厚2.3~64.8米,可采6~13层,

29

可采煤层总厚6~58米。主要煤种为长焰煤、气煤。探明和预测资源总量23亿吨,其中探明资源量8.7亿吨。矿区内现已形成生产能力100余万吨/年。矿区规划规模800万吨/年。

12.和田布雅矿区。东起布雅河,西至玉龙喀什河,东西走向长5.5千米,南北宽3.5千米,面积19.3平方千米。含煤地层属侏罗系叶尔羌群,含煤3层,平均厚度5.6~7米。预测面积15平方千米,探明及预测资源量1.2亿吨。其中探明资源量0.9亿吨。主要煤种为不粘结煤。自治区1996年批准《新疆和田布雅矿区总体规划》,矿区规模75万吨/年。矿区现已形成生产规模50万吨/年,是南疆重要的动力煤生产矿区。矿区规划规模200万吨/年。

13.喀拉图孜矿区。位于莎车县城西南80千米的艾格留姆沟和罗马沟内。走向长6~8千米,宽2~4千米,面积25平方千米。含煤地层为侏罗系中统杨叶组,含煤13层,煤层总厚15米,可采3~4层,可采煤层总厚8米。主要煤种为长焰煤、气煤。探明和预测资源总量2亿吨,其中探明资源量0.5亿吨。自治区1990年批准《新疆莎车喀拉图孜矿区总体规划》。矿区现已形成生产能力20余万吨/年,是南疆的骨干矿区之一。矿区规划规模60万吨/年。

(二)自治区一般矿区(规划总规模1880万吨/年)

1.沙湾矿区。东起玛纳斯河,西至石场沟,属沙湾县管辖。走向长18千米,宽10千米,面积180平方千米。主要含煤地层为侏罗系中统西山窑组、下统八道湾组,含煤7~40层,煤层厚度19.9~62.1米,可采5~22层,煤厚18.8~56.9米。探明资源量2.6亿吨。主要煤种为长焰煤、不粘煤。矿区现已形成生产规模120万吨/年。矿区规划规模300万吨/年。

2.吉木萨尔水西沟矿区。位于吉木萨尔县境内。东起吾塘河,西至水西沟。走向长28千米,宽0.8~3千米,面积79.7平方千米。

30

该矿区含煤地层为侏罗系下统八道湾组,含可采煤层2~24层,平均可采总厚8~68.3米,煤质为中灰、特低硫—低硫之气煤、长焰煤等。查明和预测总资源量28.9亿吨,其中查明0.8亿吨。矿区规划规模300万吨/年。

3.和田杜瓦矿区。位于皮山县杜瓦镇。东起杜瓦河,西至煤层边界。走向长约13千米,宽0.3~1千米,面积6平方千米。含煤地层为中下侏罗系康苏组,含煤2层,煤厚0~27.5米,可采2层,可采厚度15.1米,煤种为长焰煤,适合工业、民用做燃料。预测总资源量0.5亿吨,其中探明资源量0.1亿吨。矿区规划规模15万吨/年。

4.克州康苏矿区。位于乌恰县康苏镇境内,东起老乌恰,西至煤层边界。走向长约13千米,宽0.3~1千米,面积11平方千米。含煤地层为中下侏罗系康苏组,含煤8层,煤厚12.7米,可采4层,可采厚度7.3米,煤种为焦煤,适合工业、民用做燃料。探明及预测资源总量1亿吨,其中探明资源量0.2亿吨。矿区规划规模15万吨/年。

5.吐鲁番七泉湖矿区。位于吐鲁番火车站以北。东起桃树园子,西至吐鲁番火车站。矿区长65千米,宽0.5~3千米,面积约100平方千米。含煤地层为侏罗系中统西山窑组、下统八道湾组,含煤9层,可采8层,平均可采厚度51.1米。煤种为低灰、低硫、富油~高油的长焰煤、气煤,适用于工业、民用燃料。探明资源量2.5亿吨。矿区规划规模150万吨/年。

6.轮台阳霞矿区。位于轮台县以北约20千米,属轮台县阳霞镇管辖。矿区长17千米,宽7千米,面积112平方千米。含煤地层为侏罗系中统克孜勒努尔组、下统塔里奇克组,含煤25层,可采煤层9~21层,可采厚度13~35.3米,煤种为低硫、低磷、低灰—中灰的不粘煤、气煤等,适用于工业、民用燃料和炼焦。预测面积112

31

平方千米,探明及预测总资源量80.8亿吨,其中探明资源量0.5亿吨。矿区规划规模300万吨/年。

7.乌鲁木齐后峡矿区。位于北天山山脉喀拉乌成山中的阿什里—后峡谷地及达坂城凹陷。跨越乌鲁木齐市达坂城区、乌鲁木齐县,昌吉市和托克逊县。面积约1860平方千米。含煤地层为侏罗系中统西山窑组、下统八道湾组,含煤22层,可采煤层8~12层,可采厚度43.7~49.7米,煤质为低硫、低磷、低灰~中灰的不粘煤、长焰煤、气煤、肥煤等,适用于工业、民用燃料及炼焦。探明及预测总资源量136. 7亿吨,其中探明资源量11.0亿吨。矿区规划规模200万吨/年。

该矿区位于乌鲁木齐河上游。乌鲁木齐河是乌鲁木齐市生产、生活的水源,矿区开发必须符合水源保护区规划和生态环保的要求。

8.温宿博孜墩矿区。位于温宿县东北约40千米,属温宿县管辖。矿区长36千米,宽7千米,面积约250平方千米。含煤地层为侏罗系中统克孜勒努尔组、下统塔里奇克组,含煤6层,可采煤层4层,可采厚度7~13.6米,煤种为低硫、低磷、低灰~中灰的不粘煤、气煤等,适用于工业、民用燃料及炼焦。预测面积112平方千米,探明及预测总资源量25.4亿吨,其中探明资源量0.3亿吨。矿区规划规模150万吨/年。

9.鄯善七克台矿区。位于鄯善县七克台镇辖区。东起七克台镇,西至七克台镇西50千米,长100千米,宽1千米,面积100平方千米。含煤地层为侏罗系中统西山窑组、下统八道湾组,含煤4~5层,煤层厚度5~7.3米,可采煤层3层,可采厚度5.9~6.5米。煤种为低硫、低磷、低灰~中灰的弱粘煤、长焰煤等,适用于工业和民用燃料。预测面积100平方千米,探明及预测总资源量6.1亿吨,其中探明资源量0.1亿吨。矿区规划规模150万吨/年。

32

10.伊犁尼勒克矿区。位于喀什河谷地中。东起独—库公路,西至尼勒克县,面积1240平方千米。含煤地层为侏罗系中统西山窑组、下统八道湾组,含煤22层,煤层厚度33~101米,可采煤层11层,可采厚度40~60米。煤种为低硫、低磷、低灰的不粘煤、气煤等,适用于工业、民用燃料和炼焦用煤。探明及预测总资源量500.4亿吨,其中不粘煤276.5亿吨,气煤223.9亿吨。其中探明资源量2.5亿吨。矿区规划规模 150万吨/年。

11.哈密野马泉矿区。位于梧桐窝子泉南部,面积约800平方千米。含煤地层为侏罗系下统八道湾组、中统西山窑组。八道湾组含煤9层,厚14.8米,可采6层,可采煤厚13.6米。西山窑组含煤72层,总厚13.2~100.7米,平均40.9米。矿区内有北东向3排断裂,构造较复杂。煤种为中灰、低硫的肥焦煤、肥瘦煤,适合工业和炼焦用煤。探明及预测面积491平方千米,资源总量15.3亿吨,其中探明0.4亿吨。矿区内曾有小窑开采。矿区规划规模150万吨/年。

第二节

(一)资源

全区划分为阿尔泰、准噶尔、天山、塔里木和昆仑5个含煤区、27个含煤盆地(含煤坳陷)、57个煤田(煤产地、煤矿点),预测煤炭资源总量2.19万亿吨,占全国42%,居首位。其中预测资源量超过100亿吨的煤田有24个,约占预测总资源量的98%。预测资源量超过1000亿吨的煤田有准东煤田、沙尔湖煤田、伊宁煤田、吐鲁番煤田、大南湖—梧桐窝子煤田等5个煤田,约占预测总资源量的60%。

我区煤炭资源主要分布在北部和东部的乌鲁木齐、昌吉、塔城、伊犁、吐鲁番、哈密及巴州等地(州、市),其资源量约占预测资源总量的94.7%。南疆四地州(阿克苏、喀什、克州、和田)仅占煤炭

33

基地和矿区资源勘查

一、资源和勘查现状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pazo.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