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困生转化结题报告

更新时间:2024-01-20 02:40: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非智力因素对小学中段数学学困生的影响与应对策略研究》

结题报告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意义

积极推进和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实现科教兴国、培养现代化建设人才的战略举措,是基础教育领域的一场深刻变革。素质教育实际上是以提高中华民族素质为中心的国民教育,我们教育的对象是人,是一个个思想感情、兴趣爱好、学习习惯、学习基础各不相同的人。一个学校,一个班集体,如果只把注意力放在中生和优生的层面上出不了成绩,也不叫素质教育。所以,我们应该充分调动所有学生积极参与教育教学活动,培养他们良好的生活习惯、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揭示学习规律,教给学习方法,发展他们的能力。

我校作为一所较偏远的农村中心小学, 2010年才实现各村完小的撤并工作,班级中存在着大量的学困生。主要原因有:

1.我校学生主要来源于治平乡村民及外来打工子女,这些学生家长文化水平相对较差。﹙1﹚部分家长有急功近利的\如意算盘\——把钱花在孩子读书上不如让孩子早一点赚钱,造成部分学生无心学习,得过且过。 ﹙2﹚部分家长忙于生计,托孩子的爷爷(奶奶)看管孩子,对孩子缺乏严格管理。

2.表现优良的学生都往城区上学。部分家长为了让子女享受到优质教育,就迁往城区居住,而这部分家长的孩子往往各方面表现优良。

3.2010年才实现各村完小的撤并工作,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很不均衡,三、四年级又是学生数学成绩易分化的一个重要时期,随着学生年级的增高,学科知识的要求也不断提高。

4.教师常常抱怨学生“笨”、“学习习惯差”、“学生难教”,但是对于这些学困生产生的根本原因以及如何对症下药,采取何种有效的策略却没有一个系统的研究。

因此,开展农村小学中段数学学困生成因及对策的研究,具有着深远的意义: 1.从个体意义上说,是帮助“这一个”学生排除思想、行为和习惯上的障碍,赶上队伍,达到所要求的标准,在人生道路上塑好自我。

2.从整体意义上说,是使集体形成得更好,更有利于班级教育教学的进行。 3.根本的一点是有利于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一代新人。

1

二、课题的界定

本文所述的学困生,即为学习困难学生,是指那些智力发展水平正常,但由于学习习惯不好,或由于方法不当,或由于生理、心理、行为、社会、环境和教育等一些非智力因素的影响, 致使其在正常教育情形下学习效率低下,未能达到学校教育规定的基本要求的学生。这类学生在学业上的困难是可逆的,在一定的补救教育条件下可得到转化,他们属于“学业不良者”的一部分。

通过观察,确定本文所述的学困生的主要特点是:多动、注意力不集中;有性格偏异、情绪焦虑、意志薄弱、兴趣缺乏等心理障碍;学习动力水平低下、缺 乏进取意识;有厌学、恐学、逃学行为;在学习过程中不能正确接受教导,学习偏科、缺乏计划、上课走神、不做笔记、拖交作业等。 三、国内外关于同类课题的研究综述

学困生的成因和转化是既古老又不断推陈出新的永恒的命题。本课题在国内外早已有研究、探讨和论述。英国的心理学家施奈尔把“后进生”问题看作是生理、心理学上的现象。他认为“后进生”归根结底是学生智能迟滞的一个阶段,导致学生某方面或各方面落后,不仅有智能迟滞,还有生理、心理等内在因素,更有造成身心变化的外界因素(家庭、社会、学校等)多方面的影响。为便于分析,他将后进生分成三类:一是行规较好而学习不良;二是行规不好而学习优良;三是行规和学习都达不到要求。前两者是性质不同的单方面“后进生”,后一类是双方面“后进生”,针对这几类情况,如果从学习不良或智能方面去探讨就带有片面性。

在国内,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以后开始重视对“学困生”的研究。戴湘华,吴祥帧,王铁军,徐仁德等人对差生的心理特点进行了较为详细的经验型或分析型研究。钟启泉从国外差生研究的理论与实践成果为依据,从原因诊断的角度、治疗的角度、教学论和性格学分析的角度以及预防教育的角度,综合地考察了差生问题,揭示了现代差生概念的内涵,并提出了相应的教学策略。

由上可见,国内外已有很多关于此内容的研究。但关注每一位学生,尤其是转化每一位后进生,使其健康成长,是提高教育质量,推动教育改革,全面提高国民素质的有力举措。 四、课题研究的方法和原则

2

本课题研究坚持“三个结合”和“三个注重”的研究原则,即理论分析与实证研究相结合、综合研究与专题研究相结合、课题研究与推动工作相结合;研究过程中注重研究资料的准、全、深、新,注重比较研究,注重研究成果的科学性、应用性与指导性。本课题的主要研究方法有:

1.访谈法:了解我乡教师对学困生的认识及理解情况。

2.观察法:观察“学困生”上课参与教学活动情况,了解其发展状态。 3.调查法:有问卷调查和跟踪调查,分析学生学习现象,确保研究对策,进行定量定性分析。

4.研讨法:针对实验过程中的实际问题进行研讨、分析,借以不断完善操作方法,提高实验操作水平。

5.行动研究法:围绕研究目标展开教育实践,在实践过程中不断总结、修正方案。

6.文献法:查阅报刊、杂志、著作、网络等相关资料。在学习和研究“小学中段数学学困生成因及转化对策为主题”的相关资料和文献的过程中,虚心学习和借鉴其他研究者的研究成果。同时,结合课题实际,加强理论学习,借助理论指导实践研究。 五、课题研究的目标

1.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弄清非智力因素对农村小学中段数学学困生的影响。 2.通过本课题的研究,从非智力因素维度开发学习潜能,诱发学习动机,激发学习兴趣,磨砺学习意志,培养学习热情等,进而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促进“学困生”的有效学习。

3.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把对“学困生”的成因分析以及转化与日常的教育教学实践结合起来,及时加以验证和补充,总结出能促进“学困生”有效学习的策略,并进行总结、推广。

4.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开发教师的教学潜能,提高教师的教科研与转化“学困生”的能力,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六、课题研究的内容

(一)弄清影响学困生产生的非智力因素

通过调查问卷和访谈的形式,了解影响小学中段数学学困生的非智力因素,

3

并形成一份比较详尽的调查报告。

1.学习困难生的整体感知性差,对数学题的知识结构和形式结构的感知不精确,往往只注意一些孤立的现象,忽视数学间的内在联系与隐蔽条件的分析,因而容易产生解题失误。

2.缺乏强烈的学习动机,对学习的重要性缺乏正确认识。

3.缺少学习兴趣,在以往的学习中没有建立良好的知识网络,学习新知识不知从何入手,容易产生厌倦、畏俱的心理,因此减弱了他们的学习信心和学习兴趣。

4.意志薄弱,自觉性不强、自制力不高、不能有计划地完成学习任务,在学习上不刻苦,做事也浅尝辄止,缺乏吃苦精神,行为懒散。

5.学法不当 6.教师的因素

7.家庭的因素

(二)转化农村小学中段数学学困生的对策 1.激发“学困生”的学习欲望 (1)倍加关爱,唤起学习动机 (2)强化操作,培养学习兴趣 2.提供“优先权” (1)优先提问 (2)优先板演 (3)优先活动 3. 提供“优惠” 政策 (1)作业上的“优惠” (2)评价上的“优惠” 4. 加强“学困生”意志的培养

(1)结合教学内容,进行学习目的的教育 (2)发挥榜样作用,增强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勇气 (3)在克服学习困难中锻炼意志 5. 课前补习课后补习并行

4

6.家校合作,互相交流信息 七、课题研究的步骤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10年 9 月~2010年 11 月) 1.成立课题组,建立健全研究班子。 本课题组主要成员及分工如下:

姓名 洪旭升 洪旭升 郑姗姗 黄芳芳 杨美金 叶晓佩 蒋国生

2.广泛收集资料,学习有关学困生方面的文献资料,对学困生进行调查并作出分析。

在课题进行之初,课题组制定了调查问卷,对学困生进行了相关的分析。本次调查对象为我校三、四年级学习困难生。具体调查情况如下:

(1)大部分学困生对数学学习没有一点兴趣,学习目标不明确,学习方法不得当且对学习成绩不是很在意。

(2)多数学困生上课不认真听、发言不积极、不参与思考。 (3)大多数人作业不及时完成或不及时订正。

(4)学困生家长对孩子的期望值偏高或偏低,大多数采用批评教育法,缺少鼓励。

(5)教师缺乏先进的理念,未形成系统的学困生辅导计划。 3. 拟定课题方案,进行开题论证

第二阶段:实施阶段( 2010 年 11 月~ 2011 年8月)

1.分析后进生的形成原因和心理,针对后进生的现状和成因,设计研究措施 2. 对学困生的学习情况和成绩进行跟踪调查,并经常对其进行家访。 3. 组织课题组成员学习并展开交流和讨论,对授课形式进行改进,提高整体研

课题内分工 负责人 执笔人 收集资料 收集资料 具体实施 具体实施 5

5. 课前补习课后补习并行

学习就像造房子,基础不扎实,房子就造不高。因此,打好基础,是学困生掌握新知识的前提条件。课前补习,即在学习新知识之前进行摸底分析,针对学困生的实际情况,设计相应的练习,帮助学生寻找原因。通过这种弥补,帮助他们扫除障碍,降低学习新知识的难度,从而达到教学目的。

下课铃的敲响,并非等于教学工作的结束,课堂教学还有后期工程,作业的批改,课后的辅导,尤其是从学困生作业中反映出的错误,更需要老师为他们多花一些时间,需要围绕预习时设计的问题,让学生重现新知识的获得过程,对学困生未解决的问题进行针对性指导,做到当天的问题不拖到第二天解决。 6. 家校合作,互相交流信息

学困生的转化工作是一项极其复杂的系统工程,光靠老师在那里“单操”是不行的,必须求得家庭的配合,使家长、教师合为一股力量才能达到预期效果。 ①建立“家校”联系网络

教师将事先调查得到的联系方式家庭住址等制成表格,并向家长公布自己的联系方式。

②建立“家校”互动的平台

每天让学生记录好家庭作业,希望家长定时检查学生记录的家庭作业的完成情况,监督学生按时认真完成作业,逐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让家长每天都知道子女的学习状况,并参与到转化工作中来。

③帮助缺乏家教知识的家长了解有关的基本常识,向他们推荐家教方面好的资料。同时,还要帮助缺乏民主气氛的家庭召开民主生活会,创造平等、和睦的家庭气氛,为“学困生”提供一个宽松和谐的改正自我、超越自我的家庭环境,让家长也成为教学“专家”。

④定期向家长汇报学生的转化情况,树立家长对学困生的信心。 九、课题研究的成效

经过一年的研究实践,大部分学困生已经有了较明显的进步,具体情况如下图:

2010学年上学期学困生情况统计图

11

100806040200学困生平均分班均分

图表一 柱形图从左至右依次为一、二单元,三、四单元,五、六单元,七、八单元,期末测试。

2010学年下学期学困生情况统计图

100806040200

图表二柱形图从左至右依次为一、二单元,三、四单元,五、六单元,七、八 九单元,期末测试。

十、课题研究需要注意的问题

数学“学困生”成因中,有若干因素,都对“学困生”的形成和转化有重要影响。但诸因素有些是教师不可控制的,因此在研究过程中,还需要教师在实践中进一步探索。

在研究的过程中,也一直与一些家长进行交流沟通,但少部分的家长依然我行我素,对老师的建议、要求采取回避战术,甚至部分家长还起到一定的反作用。对于这样的家长,如何进行有效沟通,使得家校间真正形成合力,还需要我们加强探究。

学困生平均分年级均分 12

另外,对涉及本次调查范围学生的任课老师来说,还要花时间进行协调,比如某个教育环节,对这个学生应该注意什么,就需要进行沟通,否则,就会有某些副作用。因此,在如何创设一个和谐愉悦的学习氛围上,还须进一步研究。

总之,“学困生”的转化工作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牵涉到社会、学校、家庭的方方面面。只要我们坚持不懈地做好“学困生”的转化工作,不断提高我们的教育理论水平,就能把“学困生”培养成为祖国需要的合格建设者。

13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pawo.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