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银行公司业务贷后管理操作手册(试行)
更新时间:2024-01-19 15:56: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中国银行公司业务贷后管理操作手册(试行)
第一章 总则 ................................................................................................................. 5 第一节 目的 ............................................................................................................. 5 第二节 定义 ............................................................................................................. 5 第三节 范围 ............................................................................................................. 5 第四节 原则 ............................................................................................................. 5 一、条线管理原则 ............................................................................................. 5 二、差别管理原则 ............................................................................................. 6 三、动态管理原则 ............................................................................................. 6 四、专岗管理原则 ............................................................................................. 6 五、补充管理原则 ............................................................................................. 7 第二章 岗位设置与职责 ............................................................................................. 8 第五节 岗位设置 ..................................................................................................... 8 第六节 岗位职责 ..................................................................................................... 8 第七节 公司业务部门职责 ..................................................................................... 9 一、总行职责 ..................................................................................................... 9 二、一级分行职责 ............................................................................................. 9 三、二级分行职责 ........................................................................................... 10 四、支行职责 ................................................................................................... 10 第三章 贷后管理工作流程 ....................................................................................... 11 第八节 岗位流程 ................................................................................................... 11 第九节 督导检查流程 ........................................................................................... 11 第四章 贷后管理内容--借款人管理 ......................................................................... 13 第十节 信息管理 ................................................................................................... 13 一、基本信息管理 ........................................................................................... 13 二、集团客户信息维护 ................................................................................... 14 第十一节 管理内容 ............................................................................................... 15 一、经营风险 ................................................................................................... 15 二、管理状况 ................................................................................................... 16 三、财务状况 ................................................................................................... 17 四、行业风险 ................................................................................................... 18 五、银行往来 ................................................................................................... 18 第十二节 信用评级更新与调整 ........................................................................... 19 第五章 贷后管理内容—贷款管理 ......................................................................... 20 第十三节 贷款项目监控 ....................................................................................... 20 一、流动资金贷款监控 ................................................................................... 20 二、固定资产贷款监控 ................................................................................... 22 三、其他监控管理内容 ................................................................................... 25 第十四节 日常管理 ............................................................................................... 26 一、风险分类 ................................................................................................... 26
1
二、还本付息 ................................................................................................... 26 三、贷款条件变更 ........................................................................................... 27 四、贷款结清 ................................................................................................... 29 五、自营外汇贷款 ........................................................................................... 30 第十五节 移交前不良贷款管理 ........................................................................... 30 一、催收 ........................................................................................................... 30 二、债务重组 ................................................................................................... 31 第六章 贷后管理内容--担保管理 ............................................................................. 33 第十六节 保证管理 ............................................................................................... 33 一、风险判断 ................................................................................................... 33 二、管理内容 ................................................................................................... 34 第十七节 抵(质)押管理 ................................................................................... 35 一、抵(质)押方式 ....................................................................................... 35 二、风险判断 ................................................................................................... 36 三、管理内容 ................................................................................................... 37 第七章 贷后管理策略 ............................................................................................... 39 第十八节 正常维护策略 ....................................................................................... 39 一、正常维护策略特征 ................................................................................... 39 二、正常维护策略管理要求 ........................................................................... 39 第十九节 密切关注策略 ....................................................................................... 40 一、密切关注策略特征 ................................................................................... 40 二、密切关注策略管理要求 ........................................................................... 40 第二十节 优化紧缩策略 ....................................................................................... 40 一、优化紧缩策略特征 ................................................................................... 40 二、优化紧缩策略管理要求 ........................................................................... 41 第二十一节 清户退出策略 ................................................................................... 41 一、清户退出策略特征 ................................................................................... 41 二、清户退出策略管理要求 ........................................................................... 41 第二十二节 策略调整程序 ................................................................................... 42 一、调整流程 ................................................................................................... 42 二、调整频度 ................................................................................................... 43 第八章 贷后管理方式 ............................................................................................. 44 第二十三节 划分标准和调整原则 ....................................................................... 44 一、划分标准 ................................................................................................... 44 二、调整原则 ................................................................................................... 44 第二十四节 具体管理方式 ................................................................................... 45 一、常规方式 ................................................................................................... 45 二、重点方式 ................................................................................................... 45 第九章 贷后管理工作记录和贷后管理报告 ......................................................... 47 第二十五节 贷款台账 ........................................................................................... 47 一、记录内容 ................................................................................................... 47
2
二、记录要求 ................................................................................................... 47 第二十六节 工作日志 ........................................................................................... 48 一、记录内容 ................................................................................................... 48 二、记录要求 ................................................................................................... 48 第二十七节 资金流向监控表 ............................................................................... 48 一、监控意义 ................................................................................................... 49 二、监控原则 ................................................................................................... 49 三、记录内容 ................................................................................................... 49 四、记录要求 ................................................................................................... 49 第二十八节 重大突发事件报告 ........................................................................... 50 一、重大突发事件内容 ................................................................................... 50 二、报告时间和路线 ....................................................................................... 51 第二十九节 贷后检查报告 ................................................................................... 51 一、报告内容 ................................................................................................... 52 二、报告时间 ................................................................................................... 52 三、报告路线 ................................................................................................... 53 四、附件要求 ................................................................................................... 53 第十章 贷后档案管理 ............................................................................................. 55 第三十节 贷后档案内容 ....................................................................................... 55 第三十一节 贷后档案移交与管理 ....................................................................... 56 一、贷后档案移交 ........................................................................................... 56 二、其他贷后档案管理 ................................................................................... 56 第三十二节 内部档案移交 ................................................................................... 56 第十一章 贷后组织督导 ......................................................................................... 58 第三十三节 组织管理 ........................................................................................... 58 一、组织管理内容 ........................................................................................... 58 二、组织管理方法 ........................................................................................... 58 第三十四节 督导检查职责 ................................................................................... 59 一、公司业务部门职责 ................................................................................... 59 二、督导责任人职责 ....................................................................................... 59 三、督导经办人职责 ....................................................................................... 59 第三十五节 现场督导检查 ................................................................................... 60 一、现场督导检查内容 ................................................................................... 60 二、现场督导检查要求 ................................................................................... 60 三、现场督导检查程序 ................................................................................... 61 四、现场督导检查报告 ................................................................................... 62 第三十六节 非现场督导检查 ............................................................................... 63 一、非现场督导检查内容 ............................................................................... 63 二、非现场督导检查要求 ............................................................................... 63 三、非现场督导检查报告 ............................................................................... 63 第三十七节 落实整改 ........................................................................................... 63 第十二章 奖惩 ........................................................................................................... 65
3
第三十八节 奖励 ................................................................................................... 65 第三十九节 惩罚 ................................................................................................... 65 第四十节 免责 ....................................................................................................... 65 第十三章 附则 ....................................................................................................... 66
4
第一章 总则
第一节 目的
为规范中国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银行)公司业务贷后管理工作内容和程序,提高管理质量,防范和控制贷款风险,保证全辖贷后管理的有效实施,为全辖公司业务人员提供层次清晰、简洁实用的操作工作指引,在《中国银行贷后管理办法》和《中国银行贷款三查工作操作指引》等制度办法的基础上,特制定本手册。
第二节 定义
贷后管理指公司业务人员对银行向借款人实际发放贷款起至贷款结清或清收处置完毕止各环节进行管理的行为(移交至授信执行部门的保全清收工作不属本手册贷后管理规定范畴)。
公司业务部门内从事贷后管理工作的客户经理和贷后管理人员在本手册中统称公司业务人员。
本手册中,公司业务人员、公司业务团队主管、公司业务部门分管总经理构成三级贷后管理人员。对二级分行及以下机构,公司业务部门主管或主任视同公司业务团队主管,公司业务分管行长视同公司业务部门分管总经理。
第三节 范围
本手册适用范围为中国银行境内分支机构公司业务部门。
本手册适用品种包括各项公司贷款业务。对于以存单、国债、保证金、银行承兑汇票等提供全额质押的低风险贷款,各行可另行制定相关细则。
第四节 原则
一、条线管理原则
公司业务系统必须建立自上而下的贷后管理体系,通过设置贷后管理团队(或岗位)负责本级和辖内行贷后管理的监控、检查、监督、指导、培训等组织
5
工作。各级分行公司业务部门应强化贷后组织管理、建立健全定期报告制度,通过对关注类贷款、大额贷款、C、D类客户贷款、资产质量变动较大机构贷款等内容的定期监控,全面分析掌握辖内贷后管理整体情况。
各级分行公司业务部门应落实对辖内行贷后管理的检查和监督,每半年至少实施一次对辖内行的现场检查,两年内至少完成一次对所有辖内行的现场检查。贷后管理检查工作要做到有标准、有评价、有反馈、有问责,发现问题后及时采取有效措施。一级分行要建立对辖内行贷后管理工作的督导制度,明确督导责任人,直接辅导、监督辖内行的贷后管理工作。
各级分行公司业务部门应根据辖内行需求开展业务指导和培训,加强贷后管理队伍建设,提高贷后管理工作质量和效率。定期举行贷款管理业务培训班,普及管理知识、提高实务操作能力和贷后管理水平。 二、差别管理原则
根据授信项目风险程度的不同,公司业务人员要对客户实施有差别的贷后检查频率和风险控制措施。风险程度越高,贷后检查频率越高,风险控制措施越严格。客户风险状况发生变化,要及时调整贷后检查频率和风险控制措施。对于风险分类相同的授信,应根据具体风险因素的不同,实行一户一策。通过对不同类别的贷款,如大额贷款、关注类贷款、C、D类客户贷款等,采用不同频率、不同方式的贷款差别化监控管理,实现贷款管理的规范化,满足业务发展需要。 三、动态管理原则
公司业务人员通过对企业财务数据、行业变动、政策变化等信息综合分析,对借款人、贷款项目进展、担保状况等进行跟踪检查和综合判断,动态调整风险分类、信用等级及贷后管理策略,并制定实施方案。针对突发事件,采用重大突发事件报告方式,第一时间反馈信息,主动采取措施防范和减少风险。公司业务部门应高度重视风险管理部门和授信执行部门提示的预警信息并积极落实。 四、专岗管理原则
贷后管理是公司业务日常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各级分行公司业务部门必须设立专业化的独立团队或岗位,行使贷后管理组织职能。有条件的机构可针对本级具体贷款项目实行贷前调查评估和贷后管理的前后台分离。贷后管理独立团队或岗位必须配备数量充足、业务经验丰富的专业化人员。通过逐级建立独立团队
6
或岗位,完善公司业务贷后管理系统组织架构,落实贷后管理具体工作,推进贷后管理工作的规范化和专业化。 五、补充管理原则
本手册对贷后管理岗位工作和组织督导内容进行了详细规范。但由于各行差异,手册对部分内容仅做出原则性要求。针对这部分内容,各级分行须根据手册要求,结合自身客观情况制度详细补充规定,对具体内容和要求进行进一步规范,并报备总行。主要补充内容包括:
1、贷后管理岗位职责的划分。明确客户经理与贷后管理人员各自行使职责的范围。
2、资金监控方式的选择。明确事前监控或事后监控、监控具体频率和要求、审核签字权限等。
3、贷后管理方式的选择。明确贷后管理常规或重点方式的具体标准。
7
第二章 岗位设置与职责
第五节 岗位设置
依照条线管理原则,公司业务系统应建立一个自上而下的贷后管理体系,即总行和一级分行的公司业务部门应设立贷后管理团队(或专职岗位),二级分行、支行及以下的公司业务部门应设立贷后管理专职岗位(或兼职岗位),负责本级和辖内行的贷后管理组织工作。
第六节 岗位职责
在贷后管理阶段,各级分行应依照岗位设置、发展规模、管理目标、人力资源等实际情况,具体划分客户经理和贷后管理人员的岗位职责。客户经理和贷后管理人员应相互协作,共同履行以下工作职责:
1、负责借款人的关系维护;
2、负责借款人、担保人(指保证人、抵押人和质押人,下同)和关联单位的年审营业执照等基本信息资料的收集,整理;
3、负责借款人、保证人财务报表的收集、核实;
4、负责借款人、保证人贷后管理期间信用评级和风险限额的动态调整; 5、负责借款人资金使用和回流的跟踪、监控管理; 6、负责监控贷款项目自筹资金到位、工程施工进度等情况;
7、负责贷后管理的工作日志、贷款台账和资金流向监控表等管理信息的创建、记录和维护;
8、负责对借款人、保证人经营、财务、行业等方面情况的贷后检查、分析和研究;
9、负责集团客户牵头行与参与行之间信息的定期收集和反馈; 10、负责贷款跟踪管理,定期形成贷后检查报告; 11、负责及时提交重大突发事件报告;
12、负责提出贷后管理策略和建议,并及时组织实施; 13、负责借款人风险分类信息的初分、更新和维护; 14、负责借款人还本付息、贷款条件变更、贷款结清等工作; 15、负责移交前不良贷款管理;
8
16、负责各类担保有效性和完整性的监控、维护;
17、负责将贷后管理过程中形成的档案资料及时移交档案管理部门; 18、负责配合做好各类内查外审工作;
19、负责组织监控、检查、监督辖内行的贷后管理工作。
原则上,1-4项职责由客户经理履行,5-18项职责由各级分行根据本行前后台是否分离的实际情况具体划分,19项由贷后管理团队(或专职岗位)履行。
第七节 公司业务部门职责
公司业务部门是贷后管理工作的具体实施主体,总行、一级分行、二级分行和支行应分别履行不同层次的管理职责。作为贷后管理职能的具体执行部门,公司业务部门负责本级直接叙做贷款业务的贷后管理,负责在现行政策制度框架内梳理、制定辖内贷后管理的规章制度和实施细则,并承担对辖内公司业务部门贷后管理工作的监控、指导、检查、监督和培训职能。 一、总行职责
1、成立独立贷后管理团队; 2、做好总行本级贷后管理工作; 3、制定并修订贷后管理具体操作细则;
4、监控、指导、检查和监督全辖公司业务部门贷后管理工作; 5、负责全辖重点项目监控管理;
6、负责定期对全辖贷后管理情况、资产质量状况等进行分析; 7、做好全辖贷后管理培训工作。 二、一级分行职责
1、完善组织架构,成立贷后管理团队或专职贷后管理岗; 2、贯彻落实总行贷后管理各项规章制度,履行贷后管理职责; 3、负责本级和辖内行贷后管理的监控、指导、检查和监督; 4、做好贷后管理的数据统计、分析,全面评估贷后管理质量; 5、负责本级和辖内行的重点项目监控管理;
6、定期向总行公司业务部报告全辖贷后管理工作状况; 7、做好本级和辖内行贷后管理的培训和转培训工作。
9
三、二级分行职责
1、二级分行(含直属支行,下同)成立贷后管理专岗;
2、贯彻落实总行和一级分行的贷后管理各项规章制度和实施细则,细化监管措施,履行贷后管理职责;
3、负责本级和辖内行贷后管理的监控、指导、检查和监督; 4、负责本级和辖内行的重点项目监控管理;
5、做好贷后管理的数据统计、分析,全面评估贷后管理质量; 6、定期向一级分行公司业务部报告全辖贷后管理工作状况; 7、做好辖内行贷后管理的培训和转培训工作。 四、支行职责
1、成立贷后管理专岗或兼岗,强化贷后管理;
2、贯彻落实贷后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和实施细则,履行贷后管理责任; 3、负责本级重点项目监控管理;
4、做好贷后管理的数据统计、分析,全面评估贷后管理质量; 5、定期总结贷后管理状况并报告上级分行。
10
第三章 贷后管理工作流程
贷后管理工作流程包括两方面:贷后管理岗位流程和贷后管理督导检查流程。
第八节 岗位流程
自借款合同正式生效、银行向借款人发放贷款起,公司业务人员进入贷后管理阶段。公司业务人员对贷后管理中收集的信息进行整理、分析,并以日常贷款管理中形成的信息为依据,形成贷后管理策略,制定落实方案在具体贷款管理中实施。贷后管理岗位流程(贷后管理岗位流程图见附件1)如下:
(一)启动贷后管理
自借款合同正式生效、银行向借款人发放贷款起,公司业务人员启动贷后管理工作。
(二)综合信息监控,落实策略实施方案
在贷后管理过程中,公司业务人员通过跟踪监控借款人资金投向、综合信息、重大突发事件,完成信息收集、监控和分析,形成贷后策略,制定落实方案。资金投向监控信息通过资金流向监控表反映;跟踪监控信息通过工作日志、贷款台账、贷后检查报告反映;重大突发事件监控信息通过重大突发事件报告反映。
(三)日常贷款管理
日常贷款管理包括信用评级、风险分类、还本付息、贷款条件变更环节。贷后策略实施方案在日常贷款管理中予以落实。借款人按时归还贷款本息,贷款结清后,贷款人与借款人之间相应的权利和义务随之解除,贷后管理工作结束;借款人贷款本息逾期形成不良贷款时,公司业务人员需及时进行催收或债务重组。对于符合我行不良贷款移交标准的客户应及时移交授信执行部门,移交后公司业务部门贷后管理工作结束。
第九节 督导检查流程
督导检查指各级分行公司业务部门组织和检查本级、辖内行公司业务部门贷后管理工作,发现问题,跟踪整改,并给予指导。
各级分行公司业务部门对本级和辖内行督导检查的流程(贷后管理督导检查流程图见附件2)如下:
11
(一)确定检查方案
督导检查前须确定检查的对象、范围、重点、时间等。
(二)实施现场督导检查
上级分行采取抽查方式对辖内行的借款人、贷款及担保等有关资料予以现场查阅、面谈、实地调查等,核查其贷后管理质量及履行职责情况。
(三)发现问题
通过现场督导检查发现被查行贷后管理工作中的不足。
(四)确认问题
向被查行反馈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听取被查行意见,综合有关情况,进行确认。
(五)形成督导检查报告
根据检查情况撰写现场督导检查报告。
(六)通知整改
根据被查行在贷后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整改要求,并督促其限期整改。
(七)本级和辖内行落实整改
被查行对上级分行提出的整改要求,及时落实,并将整改结果上报上级分行。
(八)跟踪整改
上级分行通过现场督导检查或非现场督导检查跟踪被查行整改情况。
12
第四章 贷后管理内容--借款人管理
借款人管理包括信息管理、集团客户信息管理、管理重点和信用评级。其中管理的重点内容主要包括:经营风险、管理状况、财务状况、行业风险和银行往来。
第十节 信息管理
一、基本信息管理
基本信息指借款人(含关联单位)的公共信息和贷后管理信息,内容包括:营业执照、机构代码、税务代码、财务信息、贷后管理信息等。信息来源主要有:客户内部及合作单位、人行信贷登记咨询系统、我行内部网站、行业权威网站(常用网站目录见附件3)、监管部门、咨询机构、政府管理部门、新闻媒介等。
(一)客户基本信息
公司业务人员应重点关注借款人名称、机构代码、税务代码、注册金额、注册地址、经营范围、法定代表人、财务报表等信息的变化,当客户基本信息发生变化时,公司业务人员应及时收集信息资料并对基本信息进行整理存档。在收集行业等信息时,应注意信息来源的广泛性、全面性、权威性和可靠性,避免出现偏差。公司业务人员应及时向借款人索要财务报表,至少包括借款人的半年报表和年度报表;原则上,应要求借款人提供经我行认可的会计师事务所审计的完整审计报告。特殊情况不能提供外部审计报告的,借款人应提供书面情况说明。
(二)贷后管理信息
贷后管理信息主要包括贷款发放信息、贷后检查信息、财务信息和行业信息等。公司业务人员应及时在贷款台账、工作日志、资金流向监控表中进行记录、更新和分析。
1、贷款台账记录
贷款台账(格式见附件4)记录是贷后管理基础工作之一。在贷款发放当日,公司业务人员应在贷款台账中记录贷款发放的完整信息;借款人发生的还贷、展期或利率调整等情况也应在当日更新。
2、工作日志记录
工作日志(格式见附件5)记录是贷后管理日常行为的记载,是对贷款相
13
关变化情况的反映。公司业务人员完成现场检查、数据分析或资料收集工作后,应记录有价值信息包括:人事变动、经营策略、管理及市场变化等,作为判断借款人经营管理状况的依据,进行定期中进行综合分析。
3、资金流向监控表记录
资金流向监控表分资金流向事前监控表(格式见附件6)和资金流向事后监控表(格式见附件7)。在资金流向监控表中记录借款人资金使用情况,能真实反映借款人在一定期间内资金运用的情况。公司业务人员应结合用款记录和其他信息,对借款人的上下游客户和主营业务进行分析,研究、监控借款人资金使用是否合理和正常。
(三)系统信息传递
对于新一代信贷系统和人行信贷登记咨询系统中需由授信执行部门录入和维护的部分,公司业务人员应将获取的客户基本信息和贷后管理信息按档案管理要求(详见十章档案管理内容)及时归档,以配合授信执行部门信息录入和维护。 二、集团客户信息维护
(一)反馈制度
集团客户的牵头行和参与行之间应建立信息互动机制,保证信息共享。参与行的公司业务人员在贷后管理期间应定期将相关客户的经营管理、市场变化、政策调整、项目运行等信息向牵头行的公司业务人员提供;同时,牵头行也应定期将汇总后的信息(含牵头行的客户信息)向各参与行反馈。确保牵头行和参与行对集团客户整体情况的把握和判断,避免因信息缺失造成的错误判断和决策。
(二)反馈路线
为保证信息的时效,集团客户的信息反馈实行双线上报制度,即参与行向牵头行直接提供贷后管理信息资料,同时抄送本行风险管理部门和授信执行部门;牵头行汇总贷后管理信息(含牵头行的客户信息)后直接反馈各参与行,同时抄送本行风险管理部门和授信执行部门;对总行级集团客户,牵头行还应抄报总行。
(三)信息资料
各行提供的信息资料主要包括: 1、集团客户所在行的联系人名单; 2、重大突发事件报告; 3、贷后检查报告; 4、年度财务报表; 5、风险提示。
14
联系人名单中应包括:所在行全称、联系人姓名、电话、NOTES地址、职务、借款人全称、借款人注册地等。
(四)反馈频度和方式
牵头行和参与行每半年进行一次日常信息的相互反馈;当发生重大突发事件或出现预警信号时,参与行应在形成报告2个工作日内或牵头行收到报告后2个工作日内实现信息共享。可用NOTES或传真形式反馈信息。
第十一节 管理内容
公司业务人员通过定期或不定期调查借款人、市场、行业、宏观政策等内容,及时对借款人生产经营、内部管理和财务状况等情况进行全面分析、评估。分析、评估的关注内容主要有五方面:经营风险、管理状况、财务状况、行业风险、银行往来。关注内容和风险点包括但不限于以下阐述内容。 一、经营风险
公司业务人员要培养良好的观察能力,力求对借款人进行全面、广泛的了解。一方面,要注意借款人在日常商务活动中是否出现不诚信行为,是否出现隐瞒经营情况及其他异常情况;另一方面,评估和监控借款人风险和预警信息,对异常情况一定要进行调查和分析,找出问题根源。
经营风险重点关注内容:
1、 经营活动有无停止或生产是否出现停产、半停产等显著变化; 2、 是否失去不可替代的关键原材料供应商或主要产品销售商;
3、 是否因涉及偷、逃、骗税等违法经营行为受到税务机关惩处,近期有无涉及重大法律事件;
4、 是否因遭受重大灾害等原因不能获得赔偿而导致重大损失;
5、 建设项目是否出现基建项目工期延长,或停缓状态,或预算调整等情况,造成计划执行出现较大调整;
6、 厂房和设备是否未定期维护,设备是否更新缓慢并缺乏关键产品生产线;
经营风险其他应关注内容:
7、 兼营不熟悉的业务或在不熟悉的地区开展业务; 8、 业务性质、经营目标或习惯做法发生明显改变;
9、 持有大额定单,但存在不能履行合约的风险,可能引起巨大损失; 10、 产品结构单一,抗风险能力不强;
15
11、 存货、生产和销售的结构不匹配;
12、 是否办理保险,保险金额是否能够覆盖贷款余额; 13、 对一些客户或供应商过分依赖;
14、 供应商不再供货或减少信用额度,借款人在供应链中的地位发生变化; 15、 购货商的采购明显减少;
16、 企业经营地点发生不利搬迁或分支机构分布不合理; 17、 收购其他企业只基于财务动机,而与核心业务无密切关系; 18、 出售、变卖主要的生产性、经营性固定资产;
19、 客户对借款人产品质量或服务水平提出的投诉意见明显增多; 20、 流失大批财力雄厚的客户; 21、 企业未实现预定的赢利目标。 二、管理状况
管理状况调查是对借款人整体经营情况,尤其是对不利情况的调查,其特点是对“人及其行为”的调查。经营者本人、董事会成员和公司员工是最了解企业内部情况的人员,企业决策人的行为和经营观念的变化直接影响公司经营,从而直接关系到贷款的安全。
公司业务人员应从管理水平、管理架构、人员变化、员工士气以及企业内部人员道德观念的变化等方面判断借款人经营管理状况变化。
企业管理状况重点关注内容:
1、 企业发生重要人事变动,如高级管理人员或董事会成员变动,最主要领导者行为发生变化,患病或死亡,或陷于诉讼纠纷,无法正常履行职责;
2、 借款人的主要股东、关联企业或母子公司等发生重大不利变化; 3、 借款人有抽逃资金的现象;
4、 高级管理人员或财务管理人员频繁变更,对持续发展造成较大影响; 5、 企业经营战略发生较大变化; 企业管理状况其他应关注内容: 6、 资金管理是否合理、有效; 7、 高级管理层不团结出现严重分歧; 8、 经营思想表现极为冒进(或保守);
9、 管理层素质低下,对环境和行业中的变化反映迟缓,缺乏足够的行业经验和管理能力,导致经营计划实施受阻;
10、中层管理者短期内多人离职,特别是财务、市场等要害部门的中层管理者离职;
16
11、中层管理人员较为薄弱,企业人员更新过快或员工不足。 三、财务状况
财务状况变化是企业还款能力变化的直接表现。公司业务人员应定期收集反映真实财务信息的企业财务报表,关注并分析异常的财务变动和不合理的财务数据,特别应关注现金流分析;加强企业财务数据的纵横向、数据间的比较,防止企业更改财务数据,保证财务数据的真实性。
财务状况重点关注内容:
1、 资产负债率大幅提高,短期贷款支付长期债务; 2、 企业销售额下降,成本提高,收益减少,经营亏损; 3、 不能及时报送财务报表,或财务报表有造假现象; 4、 产品积压、存货周转率下降; 5、 经营性净现金流量持续为负值;
财务状况其他应关注内容: 6、 应收账款激增,账龄增长; 7、 流动资产占总资产比重下降;
8、 关注金额较大或前后变化较大的资产、负债科目;
9、 关注借款人潜在负债,如对外担保数额巨大,或有负债急剧增加; 10、 短期负债增加失当,长期负债大量增加; 11、 财务管理混乱,到期票据无力支付; 12、 财务记录明显混乱,未按会计制度记账; 13、 现金流量结构不合理。
除调查上述内容外,公司业务人员在查阅应收账款、存货、对外投资、销售额等关键性数据时,如发现存在可疑情况,应采取抽样核实的方法核实企业提供的财务报表;可进行横向(同类客户之间)和纵向(同一客户不同时间)的比较,以判断其财务数据是否合理,企业经营有无异常;如有必要,可组织相关人员或聘请中介机构进行核实。
借款人提供的财务报表应包含资产负债表、损益表和现金流量表。报表如为复印件,则需加盖公章;报表如经会计师事务所审计,须有完整的审计报告(包括附注说明)。原则上,如无特殊原因,一个会计年度结束后应要求借款人提供经我行认可的会计师事务所审计的年度报表和审计报告。
17
四、行业风险
行业风险指因经济周期、技术变革、政策和市场变化而产生的风险,主要来源于技术进步和制度变革。随着技术进步的加快,行业风险不断加大,一些高科技产业和大型项目,往往出现建设还未完成,技术已被淘汰的情况。公司业务人员应加强行业信息的收集与管理,准确判断借款人在同行业中的地位及发展变化趋势。在贷款投入高风险行业或夕阳产业时应特别谨慎。
行业风险重点关注内容: 1、 政府对所属行业进行严格限制;
2、国家产业、货币、税收等宏观经济政策变化,对借款人经营产生负面影响;
3、行业整体衰退、属于新兴行业或出现重大的技术变革,影响到行业的产品和生产技术的改变;
行业风险其他应关注内容:
4、经济环境出现不利变化,如经济萧条或出现金融危机,对行业发展产生影响;
5、原材料价格大幅上涨,且原材料涨价不能通过产品价格提高而转移; 6、因替代品增加(或出现),致使市场需求明显减少; 7、法律环境出现不利变化,如环保要求提高使生产成本提高;
8、多边或双边贸易政策变化,如实施进口(或出口)的限制和保护使销售受到明显影响。 五、银行往来
与银行的资金往来直接反映了借款人的交易情况,也关系到银行的利益。公司业务人员应通过了解借款人与银行的资金往来情况,核查借款人银行对账单,分析借款人最近经营情况,对异常划款行为进行调查分析。
银行往来重点关注内容:
1、 还款来源没有落实或还款资金为非销售回款;
2、 借款人在其他金融机构贷款余额减少或授信政策调整; 3、 有违约历史记录;
4、 在多家银行开户(公司开户数明显超过其经营需要),并寻求贷款; 5、 是否存在以我行贷款偿还其他银行债务; 银行往来其他应关注内容: 6、 长期借新还旧或短贷长用问题严重;
18
7、 借款人在银行的存款有较大幅度下降,在中行结算比例低于贷款比例; 8、 对短期贷款依赖较多,要求贷款展期;
9、 及时核查银企对账情况是否正常,避免银企账务不符,堵塞漏洞; 10、 关注我行综合回报的变化; 11、 贷款超过了借款人的合理偿债能力;
12、 在还款期限未到的情况下,借款人将回笼资金挪做它用,增加贷款风险。 在定期或不定期的检查过程中,公司业务人员应对上述五方面主要内容予以高度关注和认真研究,全面分析借款人内外环境和经营管理的变化对我行贷款安全收回的影响,重点分析出现的异常情况,避免检查流于形式。公司业务人员在全面调查、分析后,对各项内容做出初步定性判断,并在贷后检查报告中予以反映。
第十二节 信用评级更新与调整
在贷款发放后,公司业务人员应在新的会计年度按照风险管理要求及时完成借款人和保证人信用评级的更新。同时,公司业务人员还应负责借款人和保证人信用评级的动态调整,当企业经营、市场、信誉等发生重大变化时,应在获取信息的15个工作日内,按照《中国银行国内客户信用评级办法》的要求完成信用评级的动态调整、上报工作。
19
第五章 贷后管理内容—贷款管理
贷款管理包括贷款项目监控、日常管理和不良贷款管理等内容,其中贷款项目监控包括流动资金贷款监控、固定资产贷款监控和其他管理监控要求;日常管理包括风险分类、还本付息、贷款条件变更和贷款结清。外汇贷款的管理应按国家外汇管理有关规定执行;不良贷款管理包括催收和债务重组。
第十三节 贷款项目监控
一、流动资金贷款监控
公司业务人员要密切跟踪借款人的流动资金贷款在购、产、销三环节的使用和周转。具体可通过对借款人在我行结算账户资金使用和回流进行监控。
(一)资金使用的监控方式
公司业务人员要监控借款人资金的使用,防止贷款资金挪用,如防止贷款资金被划至证券公司、信托公司、期货经纪公司或被挪用于股权性投资等,严格控制贷款资金他行同户名划转,对已划转他行同户名的资金要了解跟踪使用情况。
公司业务部门可根据不同借款人的实际风险程度选择实施资金使用监控方式,包括事前监控和事后监控,并在实施贷后管理前予以明确。资金流向事前监控是指借款人在使用我行结算账户资金前,公司业务人员审查其用途的管理方法。资金流向事后监控是指借款人在使用我行结算账户资金后,公司业务人员跟踪监控其用途的管理方法。
流动资金贷款监控方式适用对象可参考如下标准:
1、对风险程度一般的借款人可采取定期抽查的事后监控方式。定期抽查指每月抽查划付笔数较多或金额较大的1-3个工作日内借款人全部资金流向情况,同时,抽查每月前10笔最大划付金额的资金流向。
2、对风险程度较高的借款人可采取随时抽查的事后监控方式。随时抽查指按一定时间频度和抽查比率对借款人资金流向进行较为连续的监控,具体抽查频度和比率应不低于定期抽查的工作要求。
3、对风险程度很高的借款人可采取事前监控方式,可逐笔监控或对一定金额以上资金流向进行监控。
20
对于监控客户范围、授信风险程度、具体监控方式、具体监控金额等内容,由各行根据本行实际情况自行确定并制定相应监控要求。
(二)资金使用的监控要求 1、事后监控
事后监控中,公司业务人员在借款人用款后,采取定期或不定期的方式到营业部、借款人处抽查用款凭证,了解借款人实际用款情况。公司业务人员要将抽查样本信息在资金流向监控表中逐笔反映,并得出抽查结论;如存在资金挪用等严重问题,应按重大突发事件报告要求予以反映。
2、事前监控
(1)建立用款签字审核制度,审核借款人的资金使用。原则上,可由公司业务人员负责审核签字,而对高风险或认为必要的借款人资金使用可实施分级审核。各级分行公司业务部门可根据贷后管理的需要和不同的借款人确定相应审核金额,设置并调整用款审核签字权限,实施分级管理。
(2)使用资金流向监控表,详细记载用款审核信息。在同意借款人用款后,公司业务人员要及时记录借款人资金使用情况;同时可留存借款人用款时提供的用款计划、用款合同等凭据,作为资金流向监控表的附件留存备查。不能提供凭据的由公司业务人员书面说明情况。
(3)公司业务人员审查的方法和管理措施。通过监控公司业务人员要对借款人的上游产品和关联客户有较全面的了解和认识,摸清借款人资金使用的渠道、方式。在审查单笔用款时,综合考虑合同约定的具体用途及生产经营的需要等因素,核实需求与实际是否相符,做出贷款使用是否合理的判断,防止贷款挪用。
公司业务人员一旦发现借款人有挪用情况发生,应启动重大突发事件报告及时向上级报告。同时要求借款人限期纠正,并在纠正前可按合同约定采取收取违约金、暂停提款、取消剩余用款额度等措施。
3、借款人异地资金使用管理
异地资金使用管理指对借款人的贷款账户和结算账户不在我行同一机构情况下的资金监控。对于借款人的异地资金监控,贷款行公司业务部门可授权结算账户所在行公司业务部门(或机构)行使资金使用管理职责,并以资金监管协议的形式约定资金监控方式等内容。原则上,结算账户所在行每年不少于2次向贷款行反馈监管信息。对重大突发事件,结算账户所在行有义务按要求及时反馈。
对于异地资金使用的管理,贷款行担负主要贷后管理职责,结算账户所在行负责授权范围内的资金使用监控、信息反馈等职责。
(三)资金回流的监控
21
公司业务人员应了解借款人销售网络,资金管理方式等信息,以便了解借款人现金流产生的主渠道及财务控制方式。对于我行贷款形成的现金流应要求借款人全部回流到在我行开立的结算账户上,如借款人在多家金融机构融资,应督促借款人按贷款比率(我行贷款占借款人全部金融机构的贷款比率)在我行叙作存款和结算业务。
公司业务人员可按贷后检查的规定频度收集资金回流信息(如所有开户行的银行对账单等),了解借款人在我行及各家金融机构的存款结算实际情况;可通过查阅借款人的银行存款日记账等方法核实账、表(当期财务报表的货币资金余额)是否一致,保证借款人按承诺的存贷比率回流资金。
(四)应关注的问题和风险点
1、 及时检查资金管理方式是否符合借款人实际情况,是否需要调整; 2、 借款人是否按贷款用途使用贷款,有无挪用贷款的情况发生; 3、 借款人购、产、销的资金占用是否合理,资金利用效率是否降低; 4、 借款人资金回流是否与生产经营一致,现金回流是否充足; 5、 我行贷款形成的现金流是否回流到我行,存款、结算比率是否达到贷款比率。
二、固定资产贷款监控
(一) 项目建设阶段管理
对于固定资产贷款建设期资金使用管理,公司业务人员原则上须建立专用资金账户,实施专户管理,我行贷款应进入专用账户并与日常结算账户分开,实施专项管理,专款专用,严格监控贷款资金的使用。专户管理原则上须采取事前监控方式,建立用款签字审批制度,逐笔审核资金使用,杜绝贷款资金挪用。对特殊情况不能开立专户进行事前监控的,应由本级公司业务部门分管总经理审批同意,并确定相应适当的事前监控方式。
贷款资金使用审查应以借款合同约定的贷款用途、项目的固定资产投资估算表中确定的建设内容为依据,与借款人提供的用款计划、用款合同相比较,确定借款人用款计划与实际采购的一致性;同时公司业务人员应对项目施工的工程进度予以密切监控,确定借款人用款的合理性,并在授权范围内签署是否同意用款的意见。要做好固定资产贷款资金使用的管理,还应强化以下重要环节的管理工作:
1、自筹资金到位管理
自筹资金是项目建设资金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能否按期、足额到位,不仅关系到项目能否如期完工,也关系到我行资金的安全。
22
按我行批复要求在贷款发放后借款人的自筹资金逐步到位的情况下,公司业务人员首先应对自筹资金的来源渠道和资金到位进展予以密切关注。逐步到位的自筹资金可能因为外部因素变化引起到位时间、金额和对象变化。当自筹资金不能按时、足额到位时,公司业务人员应按重大突发事件报告制的要求实施监控,分析变化因素对项目的影响程度,拟定监控措施和解决方案并逐级上报。出现变化的情况主要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方面:
(1) 自筹资金不能按规定时间到位; (2) 自筹资金不能按预定金额到位; (3) 自筹资金的资金来源发生变化; (4) 自筹资金到位的前提条件发生变化。
按我行批复要求在贷款发放时借款人的自筹资金已足额到位的情况下,其自筹资金使用应纳入公司业务人员的管理范围,公司业务人员应督促借款人将自筹资金全部投入项目建设中,防止自筹资金通过关联单位借款的方式抽逃,或将到位资金挪用于其他项目,确保借款人按期投产,发挥效益。
2、工程建设进度管理
工程建设进度与贷款资金的使用、项目是否按期完工密切相关。准确掌握项目的建设进度是控制贷款资金合理使用的重要手段,也是检查借款人已提用贷款是否按合同约定全部投入到项目建设中的重要指标。
工程建设进度的管理主要采取资料审核和现场检查相结合的方式。公司业务人员应对借款人所提供项目资料进行审核,资料内容包括但不限于:
(1) 建设工程用款计划; (2) 施工工程月进度计划;
(3) 经施工单位和监理单位签字的已完工程月进度报表; (4) 已完工程实际投资表。
原则上,公司业务人员应要求借款人提供以上资料,如不能提供,应提供证实进度情况的其他材料。
公司业务人员在审核项目材料的基础上应实施现场检查,考察工程建设施工的实际进展是否与借款人和监理单位提供的报表一致。如果出现超支、延期完工或无法达到建设要求等问题,应立即对出现差异的主客观原因进行全面分析,判断是否对项目如期完工和项目总投资造成不利影响,并及时提出相应的管理措施和监控方案;如果不利变化增大了我行贷款风险,公司业务人员应立即启动重大突发事件报告制度。
对于贷款金额较大、工艺及工程施工较复杂、建设风险较高或我行公司业务人员工程监控能力有限的项目,项目所在行可按需要聘请专业机构(会计师事
23
务所、项目工程的行业主管单位等)根据实际情况对工程建设进度予以审核,了解工程施工的真实进展,确保贷款资金的合理使用;掌握工程是否超概算并及时预警风险。
公司业务人员还应关注设备到货及开箱验货的情况,了解设备到货数量与签订的订购合同是否一致,有无延期交付设备的情况;关注设备商检后的安装调试生产情况,初步了解设备生产性能是否符合技术要求。对于进口设备可以商检结论为参考依据。
(二)竣工验收、投产阶段管理
项目进入竣工验收阶段,公司业务人员应取得项目的竣工验收报告,根据报告了解项目的实际总投资及投资结构,并与银行的评估报告相比较,了解实际投资与预期投资是否存在差异。当实际投资与预期投资存在较大差异时,公司业务人员应密切关注借款人投资缺口的解决方案或结余资金使用途径,防止资金挪用。
项目进入投产阶段,公司业务人员应关注项目设备的实际生产能力是否达到预期要求,了解配套设备、工艺技术与主要设备之间的配合程度是否顺畅,了解借款人的技术人员和操作人员掌握、运用先进技术的能力,据此初步判断借款人能否按时进入达产期。
(三)达产期的管理
项目贷款进入达产期后,公司业务人员应加强借款人生产经营、内部管理、市场拓展等情况的监控。对生产规模、销售状况等因素与预期的敏感性分析相比较,判断借款人的收益与预期评估值有无存在较大差异;关注借款人销售网络和销售客户群的建立,判断能否取得预期收入和现金流。生产进入达产期后,公司业务人员还应加强资金回流的管理,在贷款本金到期日前及时督促借款人按时将实现的盈利和折旧资金划入我行的专用账户用于还贷。
(四)应关注的问题和风险点
1、 自筹资金是否按计划足额到位,使用是否正常; 2、 贷款流向是否与批准的贷款用途一致; 3、 全部贷款使用和项目进度是否匹配; 4、 工程建设进展是否顺利,有无延期情况;
5、 工程建设付款与用款是否一致,有无非正常欠款; 6、 项目是否超概算,有无解决方案; 7、 项目建设或达产进度是否正常; 8、 生产技术、环保指标是否达到要求; 9、 技术管理人员素质是否达到生产经营需要;
24
10、 达产期实际情况是否与预期存在较大差异; 11、 销售网络和销售渠道是否顺畅;
12、 销售收入实现的现金流是否按规定回流我行。
三、其他监控管理内容
(一)授信批复条件的完善
公司业务人员须在贷后管理中落实授信批复条件,主要针对授信约束条件和争取条件。授信约束条件指风险管理部门批复中要求在提款后逐步完善落实的条件。在贷后管理阶段,公司业务人员须落实各项授信约束条件。
贷后管理启动后,公司业务人员应全面了解贷款的授信批复内容,对于授信批复中提及的授信约束条件,公司业务人员应按照批复要求逐项逐条按时落实,特别是分阶段提款的项目,当提取剩余贷款额度时,更应严格监控后续授信条件的完善、落实。落实的情况应在工作日志和贷后检查报告中予以记录。
对于授信批复中提及的争取条件和建议性条件,如:逐步转移基本账户、保持一定比例存款和结算等,公司业务人员应力争落实,并及时在工作日志中予以记录。
(二)热点、高风险行业贷款监控
对热点、高风险行业贷款,公司业务人员在关注资金使用和回流的同时,应重点关注宏观政策、行业发展等变化对贷款的影响。如当前房地产贷款贷后管理的重点应包括:
1、 资金流管理
在资金使用中,公司业务人员可按事前监控的方式监督资金的使用,确保建设资金按工程进度使用,防止资金挪用以及资金不足额到位或不按时到位造成工程延期、烂尾的情况发生。
在资金回流阶段,公司业务人员应加强销售环节的管理。当销售进入高峰期时,公司业务人员应及时要求借款人提供销售进度报告(或报表),并结合收款记录判断资金回笼的合理性;同时,公司、零售部门应加强联系,确定按揭贷款的一定比率及时归还开发贷款。
2、关注宏观政策
公司业务人员应关注政府对城市用地政策变化、国土部门基准地价调整,以及出让方式变化对开发商土地成本的影响;关注房屋供给结构变化对市场供求的影响;关注税务部门调整房屋交易征收税率对房屋投机动机的影响。结合当地房地产市场的发展状况,合理预测房地产未来发展趋势,避免政策风险。
3、关注行业发展
25
公司业务人员可通过行业主管单位、地方政府的统计数据,以及中介信息及时了解当地房地产业的发展态势,判断行业发展是否正常,有无过热现象;同时,分析和研究借款人在行业中所处地位,判断借款人未来发展趋势。
第十四节 日常管理
一、风险分类
公司业务人员应做好贷款风险分类的初分和分类调整工作。当在贷后管理中发现借款人的生产经营、内部管理、市场供求、贷款项目进展等变化对分类结果造成影响时,应根据《中国银行资产风险分类工作指引》的要求,按实时清分原则,履行规定审查程序,及时完成风险分类动态调整工作,保证贷款风险分类的准确性。 二、还本付息
在借款合同规定的还本付息期间内,公司业务人员按合同规定对借款人还本付息进行管理。
(一)发送贷款到期通知书
公司业务人员在贷款本金到期日前1个月向借款人发送贷款到期通知书(格式见附件8),督促借款人筹集资金按时还款。在此期间,公司业务人员应加强对借款人账户变动情况监控,关注借款人经营性流动资金回笼情况。
公司业务人员在贷款到期当日应主动核查借款人是否按时偿还贷款本息,如借款人未能按时偿还应立即催收,并在到期日后10个工作日内向欠款的借款人及保证人发送贷款催收通知书(格式见附件9)和履行担保责任通知书(格式见附件10)。借款人、保证人必须在贷款催收通知书和履行担保责任通知书上签字并加盖公章。如借款人、保证人不予签章,公司业务人员必须采用公证送达等方式送交借款人、保证人,确保诉讼时效。
(二)付息通知
公司业务人员在贷款付息日前10个工作日以电话、书面、现场提示等方式督促借款人按时偿还利息,并关注借款人账户变动情况。
公司业务人员在收息当日应主动核查借款人是否按时偿还利息,如借款人未能按时付息应立即催收,并在收息日后5个工作日内向借款人发送贷款催收通知书。借款人须在催收通知书上签字并加盖公章。
26
(三)建立本息违约报告制度
为准确了解借款人还本、付息、付费的情况,各级分行应建立本息违约报告制度。指派贷后管理专岗监控本级借款人还本、付息、付费情况,一旦出现违约,立即报告公司业务部门总经理。 三、贷款条件变更
贷款条件变更指贷款期内借款人生产经营正常,未来现金流较为充足,但由于贷款期限与实际不符、借款人或担保人名称出现变更、借款人市场地位发生变化或担保情况发生变化等主、客观原因,银行对原贷款条件进行变更的行为。
贷款条件变更包括贷款展期、提前还款、担保条件变更、利率变更、借款人或担保人名称变更等内容。 (一)贷款展期
贷款展期指借款人生产经营正常,未来现金流较为充足,但由于贷款期限与实际不符等客观原因,借款人不能按照借款合同规定的还款计划按时偿还贷款本息,在借款人提出申请并经贷款人审查同意后,延长还款期限的行为。
1、操作程序
收到借款人提出展期书面申请和原担保人同意继续为借款人提供担保的书面证明→公司业务人员按照程序进行报批→公司业务人员与借款人和担保人共同签订展期协议→公司业务人员与借款人和担保人一同办理抵(质)押物续期登记手续。
2、管理重点
借款人需要办理展期时,原则上公司业务人员应要求借款人在贷款到期日前1个月提出展期申请,并重新确定借款合同有关条款。 (1)展期期限
《贷款通则》明确规定:短期贷款展期的期限累计不超过原贷款期限;中期贷款展期的期限累计不得超过原贷款期限的一半;长期贷款展期的期限累计不得超过3年(国家另有规定的除外)。 (2)展期利率
贷款人可根据不同情况重新确定借款人的展期利率,贷款的展期期限加上原期限达到新的利率期限档次时,从展期之日起,贷款利率应按新的期限档次利率计收。
(3)贷款办理展期后,公司业务人员应关注借款人的财务状况、生产经营及银行往来情况等,及时获取借款人财务报表,分析还款期内借款人经营活动情况及偿债能力、现金流来源和构成、正常经营活动所产生现金流是否
27
合理。还应加强对借款人账户变动情况监控,关注借款人销售收入回笼情况,以确保借款人按时还本付息。
(二)提前还款
提前还款指借款人希望改变借款合同规定的还款计划,由借款人提出申请,经贷款人同意,提前偿还部份或全部贷款的行为。提前还款不包括合同已约定可根据实际情况安排还款的贷款。
1、操作程序
收到借款人提前还款申请→公司业务人员根据借款合同审查提前还款合理性及可行性,并形成书面意见→本级公司业务部门进行最终审批→公司业务人员通知借款人办理提前还款手续。
对提前还款频繁的商贸流动资金贷款,各级分行可由公司业务分管总经理授权公司业务团队主管批准提前还贷。
2、管理重点
(1)借款人提前还款需征得贷款人同意;
(2)借款人应以书面形式向贷款人递交提前还款的申请,其中列明要求提前偿还的本金金额和提前还款原因;
(3)借款合同已约定提前还款罚则的,公司业务部门在进行提前还款内部审批时须明确是否按照该罚则执行。
(三)担保变更
担保变更指对贷款担保方式的调整。公司业务人员必须关注担保变更之后抵(质)押物的完整性和有效性、保证人担保能力的变化。具体变更方式包括两类:
1、减少或变更抵(质)押物或保证人
借款人提出担保变更申请→按照该笔贷款原审批程序进行报批→公司业务人员与借款人和担保人重新签署相关补充合同。
2、增加抵(质)押物或保证人
公司业务人员书面形式上报→本级公司业务部门进行最终审批→报备本级风险管理部门→公司业务人员与借款人和担保人重新签署相关补充合同。
(四)利率变更
利率变更指银行根据借款人经营管理水平、资产质量、经营效益和市场地位的变化,对贷款利率进行调整的行为。
1、操作程序
借款人提出调低利率的申请→按照有关审批程序进行报批→公司业务人员与借款人和担保人共同签订贷款补充协议。
28
公司业务部门提出调高利率的建议,并与借款人协商一致→本级公司业务部门进行最终审批→公司业务人员与借款人和担保人共同签订贷款补充协议。
2、管理重点
(1)风险与收益相匹配的原则。即借款人给银行带来的综合收益应与银行降低贷款利率承担的风险相匹配。
(2)按照审批程序进行报批时需注意:如原授信批复注明贷款利率,则贷款利率下调的初审报告需报原审批部门审批;如原授信批复未注明贷款利率,贷款利率下调幅度在公司业务部门利率授权审批权限内,在公司业务部门内进行审批;如贷款利率下调幅度超出公司业务部门利率授权审批权限,需报送相关利率管理部门审批;
(3)银行为借款人调低贷款利率后,公司业务人员应关注借款人的财务状况、生产经营及银行往来情况等,及时获取借款人财务报表,分析还款期限内借款人的经营活动情况及偿债能力;分析借款人的综合收益是否达到我行预期目标。
(五)名称变更
借款人或担保人名称发生变更,但主体资格及股东、股权结构未发生改变,贷款人应在1个月内与借款人和担保人签订补充合同或要求借款人、担保人在1个月内出具声明,并及时办理相关的抵(质)押物权证变更手续。同时,公司业务人员应要求借款人、担保人及时提供公司更新资料。 四、贷款结清
贷款结清指借款人归还全部贷款本息及费用,贷款人释放抵(质)押物,与借款人之间相应的债权债务关系结束的过程。
1、确认所有本息及各项费用已回收。
以会计部门出具的还款凭证或新一代信贷系统为依据,公司业务人员确认借款人贷款本息及各项费用已全部偿还。
2、填写归档所需的贷款结清通知书。 3、释放抵(质)押物。
确认贷款本息及各项费用全部还清后,公司业务人员方可按合同约定和有关规定释放抵(质)物,办理押品的退还手续。
29
五、自营外汇贷款
有关自营外汇贷款管理的具体要求应按照国家外汇管理局《关于实施国内外汇贷款外汇管理方式改革的通知》(汇发(『2002』125号文规定执行。执行中应注意以下内容:
1、自营外汇贷款首次发放前公司业务人员应协助借款人开立国内外汇贷款专用账户,一笔外汇贷款只能开立一个专用账户。
2、自营外汇贷款发放后,公司业务人员应当地外管部门申报债权登记并报送数据。
3、借款人偿还自营外汇贷款本金和利息时,公司业务人员应核实其是否遵循“先使用自有外汇,不足部分方可购汇”的原则。
4、借款人以人民币购汇偿还自营外汇贷款本金和利息时,公司业务人员应要求借款人提供外汇账户对账单和《企业自有外汇确认书》,并进行真实性、合规性审核。
5、自营外汇贷款偿还后,公司业务人员应及时注销专用账户。
第十五节 移交前不良贷款管理
向授信执行部门移交前的不良贷款由公司业务人员进行贷后管理。贷后管理方式主要包括催收、债务重组。不良贷款移交按我行现行规定执行。 一、催收
公司业务人员必须在贷款逾期后10个工作日内向借款人和保证人发送贷款催收通知书和履行担保责任通知书,借款人和保证人必须在贷款催收通知书和履行担保责任通知书上签字并加盖公章。如借款人、保证人不予签章,公司业务人员必须采用公证送达等方式送交借款人和保证人。
公司业务人员应采取得力措施,在逾期初期力争收回贷款。可采用上门催收、电话催收等方式对不良贷款进行催收,催收频度不低于每月一次;须做好债权和担保的确认工作,避免丧失主债权诉讼时效;应督促借款人制定周密完善、切实可行的还款计划,并重新评估第二还款来源的有效性;须关注借款人的资产状况,防止借款人将有效资产转移。
30
二、债务重组
本手册债务重组指借款人由于财务状况恶化或其它原因,出现还款困难,贷款人在评估贷款风险的基础上,修改或重新制定贷款偿还方案,调整借款合同条款,控制和化解贷款风险的行为。债务重组是银行降低授信风险、改善资产质量的积极有效措施。
1、方式
根据《中国银行债务重组试行办法》规定,债务重组方式主要包括:变更借款人;变更担保条件;调整还款期限;调整利率等。其中:
(1)变更借款人:也被称为承接债务,即由新借款人承接原借款人在我行的全部或部分贷款(本金或利息)。
(2)变更担保条件:对贷款的担保进行调整,原则上经过调整后,担保能力要优于或至少不次于原担保能力。
(3)调整还款期限:对贷款的期限进行调整,并在此基础上重新安排还款计划。
(4)调整利率:对贷款利率进行调整。
(5)减免贷款本息:减免部分或全部贷款本息,按照《贷款通则》的有关规定办理。 2、操作程序
借款人提出债务重组的书面申请和担保人同意为借款人债务重组贷款提供担保的书面证明→公司业务部门按照有关审批程序进行报批→贷款人与借款人和担保人签署相关的借款合同、保证合同、抵(质)押合同。 3、管理原则
(1)重组必要性原则。公司业务人员应从借款人的经营情况、管理水平、担保状况、行业状况、地区状况等多方面进行全方位调查、分析,从而判断借款人综合偿债能力在重组之后能否得到明显改善和提高。
(2)贷款条件改善原则。重组后贷款偿还应较重组前更有保障,贷款损失的可能性和风险性应有所降低。
(3)合法合规原则。债务重组必须符合法律法规、行业规章以及我行内部管理规定的要求,有效控制法律与合规性风险。
(4)防止逃废债原则。借重组之机逃废银行债务,应为债务重组关注重点。公司业务人员在对债务重组贷款进行调查时一定要防止此类事件发生。
4、管理重点
公司业务人员应按规定频度走访借款人和保证人,及时获取最新财务报表;对采用承接部分债务方式进行重组的贷款,公司业务人员还应走访原借款人,及
31
时获取原借款人最新财务报表;同时重点关注借款人财务状况、现金流变化、经营效益、业务发展及市场地位变化情况等,分析还款期限内经营活动情况及偿债能力;关注抵(质)押物的完整性和有效性、保证人担保能力的变化等。
32
第六章 贷后管理内容--担保管理
担保管理以保障我行债权为目的,对保证人保证能力变化、抵(质)押物状态和品质变化进行跟踪管理、分析,判断对贷款安全性的影响,并采取相应措施,保障第二还款来源的有效性。
第十六节 保证管理
保证可分为一般责任保证和连带责任保证。除有特殊约定外,公司业务人员应要求保证人承担连带责任保证。公司业务人员在贷后管理时要确保保证的有效性,当贷款本息偿还出现问题时必须及时向保证人主张权利,确保诉讼时效。公司业务人员应确保在保证期间内向保证人主张权利。根据《担保法》的规定,未与保证人约定保证期间的,应在债务履行期届满之日起6个月内要求保证人承担保证责任。连带责任保证诉讼时效自保证期间届满前债权人要求保证人承担保证责任之日起算,诉讼时效期间为两年。
当借款人出现贷款逾期时,公司业务人员必须在贷款逾期后10个工作日内向保证人发送履行担保责任通知书进行书面确认。如贷款为分期逐笔到期,则公司业务人员应逐笔进行书面确认,逐笔保证两年的诉讼时效。 一、风险判断
保证人的保证能力是影响贷款安全的风险因素之一,公司业务人员在实施贷后管理过程中应随时掌握保证人风险状况。当出现以下影响贷款安全,降低保证人担保能力的预警信息之一时,公司业务人员经过判断后应采取有效措施控制贷款风险保护我行利益:
(一)保证人发生重大经营事故或涉及重大诉讼;
(二)保证人因改制、合并、撤消等重大事件,导致主体资格发生变化的; (三)保证人主要股东、关联企业等发生重大不利变化; (四)保证人经营、财务状况恶化; (五)保证人信用评级下降; (六)保证人营业执照未按时年检; (七)保证人担保意愿发生不利变化;
(八)保证期限届满,贷款到期后未得到保证人书面确认;
33
(九)保证人发生连环担保和相互担保情况,或有负债超出担保能力范围; (十)保证人出现其它重大影响保证能力的不利事项。 二、管理内容
公司业务人员应密切关注保证人经营管理状况,及时获取保证人财务报表及财务信息,随时掌握保证人最新或有负债、保证意愿、保证能力等情况。公司业务人员必须对保证人定期实施现场检查确认保证真实有效。特别应关注借款人、保证人、关联公司之间是否存在相互担保或连环担保关系。
对保证人的贷后管理参照借款人管理内容,其他内容包括以下方面: 1、了解保证人资格的变化
公司业务人员要随时关注保证人性质变化,避免出现保证资格丧失。公司业务人员通过对保证人已年审的营业执照及机构代码证的审核,核实保证人的保证资格。
(1)保证人为我行客户的,可委托我行当地分支机构协助核保; (2)行政区域内的保证人未年审或对其有疑问,应实地赴工商、税务等职能部门核实保证人的执业资格、缴税情况及经营情况是否正常;
(3)行政区域外的保证人未年审或对其有疑问,可委托我行当地分支机构进行实地调查;
2、了解保证人保证实力的变化
公司业务人员可采取以下方式了解保证人实力:
(1)通过具有公信度的机构或传媒及时获得保证人经营业绩和信用状况等重要信息,有无债务纠纷和经济处罚等重大事项披露;
(2)及时索要保证人财务报表,以获得真实准确的财务信息,分析现金流量、盈利能力、或有负债等财务数据,判断保证人是否具备按合同足额偿还债务的能力;
(3)通过人民银行信贷咨询系统查询保证人偿债履约情况、金融机构融资总量及或有负债总量;
(4)对融资担保机构、专业担保公司和担保基金提供担保的应核实其担保总额是否超过其实收资本的5倍;
(5)对保证人保证能力减弱或丧失的,如保证人合并、破产或分立,须及时采取措施,主张债权或要求借款人重新提供足额担保。
3、了解保证人保证意愿的变化
公司业务人员可采用以下方式了解保证人保证意愿是否变化:
(1)通过日常管理和定期现场检查,掌握保证人承担保证责任的主观意愿
34
是否发生改变、是否有更改保证的倾向;
(2)关注借款人与保证人的关系密切程度、借款人对保证人的依赖程度。如借款人与保证人的关系发生恶化,要准确掌握保证人承担责任和风险的意愿,判断我行是否需及时采取法律诉讼或其他维权行为,确保贷款的安全性。
4、针对民营企业的法定代表人提供担保或被追加为保证人的情况,公司业务人员应随时关注其名下资产的动态变化。
5、对于异地保证人提供担保的情况,贷款人应委托所在地的我行当地分支机构对保证人及保证的有效性进行监管。一旦贷款出现风险,贷款行行使追偿权时,我行当地分支机构应主动协助贷款行共同维护我行债权。
第十七节 抵(质)押管理
公司业务人员对抵(质)押的管理主要是在贷款期内密切关注抵(质)押物的形态、品质、法律效力和权属的变化,对抵(质)押物进行管理控制,掌握抵(质)押物的有效登记情况,确认抵(质)押人的担保意愿,对危及担保效力的变化采取有效措施。 一、抵(质)押方式
抵(质)押担保包括抵押担保和质押担保。
(一)抵押担保
抵押担保指借款人或第三人在不转移财产占有的情况下,将财产作为债权的担保方式。银行持有抵押财产的担保权益,当借款人不履行借款合同时,银行有权向法院申请以该财产折价或者拍卖、变卖该财产的价款优先受偿。
以财产做抵押时,应核实抵押品的真实产权,并在相关部门办理登记。原则上,应要求借款人办妥以银行为第一受益人的财产保险。
可以充当抵押物的财产有:
1、抵押人所有的房屋和其他地上定着物;
2、抵押人所有的机器、交通运输工具和其他财产;
3、抵押人依法有权处分的国有土地使用权、房屋和其他地上定着物; 4、抵押人依法有权处分的国有机器、交通运输工具和其他财产; 5、抵押人依法承包并经发包方同意抵押的荒山、荒丘、荒滩等荒地的土地使用权;
6、依法可以抵押的其他财产。
当抵押物金额较大且同时覆盖两笔或两笔以上贷款时,按抵押物清偿顺序,
35
可将抵押权分为第一抵押权和第二抵押权。如果贷款金额较大,一种抵押物不足以覆盖时,就必须提供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抵押物,或者对两种以上的抵押物进行组合。抵押物的占有权及其控制程度,直接影响银行的第二还款来源,从控制贷款风险的角度考虑,我行应取得第一抵押权,并且对抵押物实行有效的管理和控制。
此外,抵押物的变现能力会直接影响到贷款本息的偿还。我行可要求偿还能力较差的借款人提供存款等变现能力较强的押品。对于难于按市价出售、变现能力弱的抵押物,我行可要求借款人提供其他担保或降低其授信份额。
(二)质押担保
质押担保指借款人或第三人(出质人)与贷款人(质权人)签订《质押合同》,将其动产移交贷款人占有,或者将依法可以质押的权利的相应凭证交付贷款人,并办理相关质押登记手续的担保方式。质押物包括动产和依法可质押的权利。
可以作为质押的权利有:
1、汇票、支票、债券、存款单、仓单、提单; 2、依法可以转让的股份、股票、收益权;
3、依法可以转让的商标专用权、专利权、著作权中的财产权; 4、依法可以质押的其他权利。 二、风险判断
公司业务人员对抵(质)押物实施管理过程中应随时鉴别、衡量风险,以判断我行优先受偿的保障程度及可靠性。在出现以下预警信号之一时,应立即采取有效措施,控制风险保护我行利益: 1、抵(质)押人营业执照未按时年审;
2、抵(质)押人出现破产或解散等重大事项,抵(质)押物的处置权利受到限制;
3、抵(质)押物市场价值发生不利变化,影响担保效力; 4、抵(质)押物的变现能力出现问题; 5、抵(质)押物的品质状态发生变化;
6、抵(质)押物保险未及时续保或保险第一受益权属发生变化; 7、债务重组或借新还旧时未重新设定抵(质)押权,致使抵(质)押权灭失的。
36
三、管理内容
公司业务人员采用现场检查方式对抵(质)押物进行定期、不定期检查,每年至少不低于1次,对借款人借款合同项下全部抵(质)押物的所有权属、保险有效性和品质状态等要素进行定期现场检查。 对抵(质)押的检查包括以下方面: (一)抵(质)押人
检查抵(质)押人的营业执照,对抵(质)押人的执业资格进行定期核实。随时关注抵(质)押人的担保意愿变化。 (二)抵(质)押物
公司业务人员应对抵(质)押物的风险点加以识别和判断。抵(质)押物的管理从以下方面进行: 1、抵(质)押物权属
指抵(质)押物的真实产权和处置权有无变化。贷后管理过程中应向押品登记机构定期核实抵(质)押情况,避免重复抵(质)押或在没有登记资格的机构办理抵(质)押登记。
(1)对不动产检查须到财产所在地的国土资源局和房屋管理局等政府规定的登记机关进行权属核实;
(2)运输类动产须到运输工具登记部门,如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的车辆管理所、民航局、海事局进行核查;
(3)机器(械)设备类须赴押品所在地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进行核查;
(4)权利质物(股票/股权、不动产收益权等以权利作为押品的)由专业机构人员协同赴证券登记机构及办理质押登记的有关部门核查。
公司业务人员还应严密监视抵(质)押物的占用情况,确保对权利证书的实际控制,确保贷款人抵(质)押权的实现。在我行抵押权成立之前抵押物已经出租的情况,公司业务人员要关注租约是否到期终止,以保障债权的顺利实现。 2、检查抵(质)押人办理押品财产保险的有效性。对审批要求提供押品保险的,公司业务人员应确认保险内容必须符合如下要求:保险投保金额不得少于押品的账面价值,保险期间必须长于借款合同期限(或及时续保),保险权益转让给贷款人且贷款人为第一受益人。
3、检查保管措施是否能够保障抵(质)押物的品质。公司业务人员须检查抵(质)押物的状态、完好程度、经济寿命及安全和完整性,并根据抵(质)押物性质及风险程度的不同,确定所适用的保管措施,实施区别监控。公司业务人员应关注动产押品损耗、折旧情况以及不动产押品的完整状况。
37
股票/股权等特殊质物,公司业务人员需随时关注股票公司的经营动态、股票及股票市场的整体走势,以规避质权风险。收费权作为质押物的,公司业务人员要严格管理收费账户的资金,监控用途,确保还款。出口退税账户质押的,应控制账户封闭运行、专款专用,确保账户的唯一性,在贷款封闭运行期间,公司业务人员应实行严格监管,在贷款未获清偿前,不得挪作它用或账户转移,保障我行对出口退税款法定的优先受偿权。
对民营企业法人以其财产设定抵(质)押的,应适当加大检查频度,关注抵(质)押物的品质及抵(质)押人的资质和清偿能力。
4、关注抵(质)押物的价值变化。公司业务人员应密切关注抵(质)押物的价值变动趋势,及时掌握授信执行部门对抵(质)押物价值的评估结果,如抵(质)押物价值确实无法满足担保债权的需要时,应及时采取必要措施责成借款人追加担保或提前行使抵(质)押权。
38
第七章 贷后管理策略
贷后管理策略指各级分行公司业务部门对借款人、贷款、担保实施差别贷后管理的原则和方法。贷后管理策略的制定应以贷后报告结论为依据,对不同授信业务品种贷后策略进行细分,按照风险变化程度制定一户一策的管理办法。
贷后管理策略具体分为如下四级:正常维护策略、密切关注策略、优化紧缩策略和清户退出策略。贷后管理策略针对风险的逐步增强,自正常维护向清户退出由松到紧过渡,管理力度逐步加强,并针对贷款风险变化程度定期或不定期地进行调整。
贷后管理策略制定后,公司业务人员应制定具体可行的实施计划,在贷后管理工作中推进落实既定策略贷后管理策略和具体实施计划须在贷后检查报告中注明。
第十八节 正常维护策略
一、正常维护策略特征
公司业务人员对借款人、贷款和担保进行贷后管理时,通过认真分析、判断,对符合下述全部条件的正常或关注类贷款实施正常维护策略:
1、借款人财务状况、经营状况良好,各方面运转正常; 2、借款人现金流充足; 3、担保条件无不利变化;
4、贷款本身正常。 二、正常维护策略管理要求
对于适用正常维护策略的借款人,各级分行正常维持其贷款规模,并视业务发展需要予以新增,保持授信政策积极、稳定。
39
第十九节 密切关注策略
一、密切关注策略特征
公司业务人员对借款人、贷款和担保进行贷后管理时,通过认真分析、判断,对符合下述条件之一的正常或关注类贷款可实施密切关注策略:
1、借款人财务、经营状况基本正常,但存在可能会影响授信安全的不利因素;
2、担保出现不利变化征兆可能会削弱担保效力;
3、在我行虽无不良记录,但在非正常情况下被其它金融机构要求提前还贷、或被同业制裁、或受到监管、行政部门处罚;
4、处于国家宏观调控(如热点或敏感)的行业或在对外贸易中遇到贸易壁垒;
5、关键领导人出现变动,关键性技术或人员流失,关键供应商或购货商流失;
6、可能出现不良迁移的正常或关注类贷款。 二、密切关注策略管理要求
各级分行通过加强日常管理,密切监控对借款人、贷款、担保潜在风险的变化趋势,及时化解、防范风险,维持现有存量,对新增贷款慎重对待。
第二十节 优化紧缩策略
一、优化紧缩策略特征
公司业务人员对借款人、贷款和担保进行贷后管理时,通过认真分析、判断,对符合下述条件之一的贷款可实施优化紧缩策略:
1、明显出现不良迁移趋势的正常或关注类贷款; 2、借款人关键财务指标恶化; 3、贷款出现利息或本金的逾期; 4、担保条件出现重大不利变化;
5、国家政策调整对企业今后发展产生重大不利影响;
40
第一还款来源出现严重恶化,或关注类贷款出现向下迁移趋势,或贷款担保恶化等情况时,公司业务人员应及时增加贷后检查频度。
对列入重点方式管理的贷款,各级分行公司业务部门应填制重点项目贷后管理监控汇总表,实行专人专卷保管,及时更新。
(二)管理重点
1、对列入重点方式管理的正常类贷款,公司业务人员除按照本手册进行日常贷后管理外,应重点关注贷款集中度风险,通过密切跟踪、详细分析借款人的经营及财务情况、发展动态,研究借款人需求、及时捕捉营销信息,配合前台加大营销力度,确保服务质量,为我行业务发展寻求更多的合作机会。
2、对列入重点方式管理的关注类贷款,公司业务人员要重点分析掌握关注类贷款的迁移趋势,加强监控和检查频度。对有降级倾向的关注类贷款,要与风险管理部门、授信执行部门进行沟通,及时调整贷后管理策略,分别采取收紧贷款条件、追加抵押担保、压缩贷款规模、实施债务重组等具体措施,有效分散和降低贷款风险。对风险突出的贷款,要采取积极措施,有序退出。
3、不良贷款管理重点
(1)密切关注借款合同、保证合同、抵(质)押合同等法律文件的合法性和有效性,确保诉讼时效,及时主张权利。
(2)实地检查、核实抵押物的状况,并严密监视抵押物的占用情况,防止抵押物被转移或破坏。
(3)采取一切有效措施,将贷款风险降至最低,直至贷款本息全部收回。
46
第九章 贷后管理工作记录和贷后管理报告
从启动贷后管理到贷款结清(或移交)期间,公司业务人员应做好贷后管理各项工作记录,并应随时对日常工作记录进行分析判断。贷后管理各项工作记录是反映公司业务人员贷后管理工作是否尽责和后续检查的重要依据。
公司业务系统贷后管理的文字记载主要包括工作记录和贷后管理报告两个部分。工作记录主要包括贷款台账、工作日志、资金流向监控表。贷后管理报告主要包括重大突发事件报告、贷后检查报告。
第二十五节 贷款台账
贷款台账指对贷款发放、收回、展期等业务的日常记录,是以借款人为对象、以合同为基础、以凭证为依据,采集、登记贷款发生到结清或不良移交全过程的信息汇总。
贷款台账是公司业务人员对贷款进行跟踪管理的重要依据。在借款合同正式生效、银行向借款人发放贷款的当天,公司业务人员应建立贷款台账,并在每笔贷款发放、收回、展期、利率变更、担保变更、借款人名称变更、贷款结清或不良移交等情况发生的当天在贷款台账上予以记录。 一、记录内容
1、借款人基本信息:包括借款人全称、新一代信贷系统客户号、信用等级等。
2、贷款信息:包括日期、合同编号、发放金额、收回金额、贷款余额、到期日、结清日、贷款用途、贷款期限、利率、担保信息、展期信息等。 二、记录要求
贷款台账应按借款人设置,要求逐笔登录、要素齐全、记载准确、定期核对。公司业务人员必须在一个会计年度结束后20个工作日内对贷款台账中贷款余额予以逐笔结转,将上一个会计年度的贷款台账打印、签字后交公司部门主管签字,并保存电子文档备查。
47
第二十六节 工作日志
工作日志指公司业务人员在贷后管理过程中,采取现场检查、数据分析、资料收集等方式获取有价值的贷款相关信息,并按规定时限、以简要文字形成的工作记录。工作日志无须对日常工作中每一事项进行叙述。对已经开始使用“公司客户管理系统”进行管理的分行,可按照系统的要求完成工作日志。 一、记录内容
工作日志记录的主要内容包括:借款人行业信息、产品市场、供销渠道、经营模式、管理方式,财务状况、企业发展战略、贷款使用情况、保证人保证能力、抵(质)押物有效性和合法性等情况。 二、记录要求
公司业务人员完成一次现场检查、数据分析或资料收集后的2个工作日内,应将取得的贷款相关信息在工作日志中记录,及时反映获取的各种信息并提交本级公司业务团队主管审阅,公司业务团队主管应在接到工作日志的2个工作日内签署意见,退还公司业务人员备查。公司业务人员发现问题时应及时提出解决方案。
第二十七节 资金流向监控表
公司业务人员通过事前或事后监控的方式,审查和掌握借款人在我行结算账户资金使用状况,全面了解借款人资金使用是否合理和正常。
公司业务部门通过建立用款签字审批制度,授权公司业务各级人员对借款人在我行结算账户的资金使用予以审查,并详细记载用款情况,最终达到监控资金流向的目的。资金流向事前监控表是记录用款信息和资金使用审查情况的表格。资金流向事后监控表是记录资金使用情况和监控结论的表格。
当借款人的贷款进入其在我行结算账户后,资金流向监控启动;在贷款结清或移交后,资金流向监控终止。
48
一、监控意义
使用资金流向监控表,可以监督借款人是否按借款合同用途用款,判断资金使用合理性;可以反映各级公司业务人员审查资金使用的履责情况,明确责任;可以了解借款人资金投向,分析用款与主营业务的一致性,判断经营状况、资金管理是否正常、规范。 二、监控原则
(一) 差别管理原则
公司业务部门可区别不同借款人和贷款种类对资金使用选择事前监控或事后监控的管理方式。即对固定资产贷款和高风险流动资金贷款实施资金流向事前监控;对部分优质客户的流动资金贷款可实施事后监控的管理方式。具体的客户划分、监控方式由一级分行制定。
(二) 权限管理原则
针对事前监控,各级分行对公司业务人员、团队主管(公司业务部主管)和分管总经理(或分管行长)设置借款人用款的审核签字权限,即建立用款签字审批制度。在用款签字审批制度中,各级分行可按照我行贷后管理要求对不同借款人确定不同的审核金额。对低风险和信用较好的借款人,可设置主管以下的审核权限;对高风险和信用欠佳的借款人,需设置三级审核权限。 三、记录内容
(一)借款人信息
借款人和开户行全称、结算账号、账户类型(基本、一般、专用、临时账户)、账户管理方式(事前监控或事后监控)、合同约定的资金用途;
(二)审查信息
审查人姓名、划付日期、划付日存款余额、收款单位、收款行全称、金额、用途。 四、记录要求
资金流向监控表应按借款人的结算账户分别填写。公司业务人员在用款审查的授权范围内对借款人结算账户的资金使用予以审查,并在审查签字的当日,按资金流向监控表记录内容的要求,详细记录借款人资金使用的日期、金额、用途、
49
收款单位等重要信息;同时可留存借款人用款时提供的用款计划、用款合同等凭据,作为资金流向监控表的附件留存备查。对不能提供凭据的,公司业务人员应书面说明情况。
在一个会计年度结束后的2个月内,公司业务人员应打印资金流向监控表签字后交公司业务团队主管签字确认,并保存电子文档备查。
第二十八节 重大突发事件报告
重大突发事件报告(格式见附件11)指公司业务人员在贷后管理中,发现借款人出现超过预期的变化因素或对贷款造成不利影响的突发事件后,按照规定程序和方式,分析突发不利影响,提出解决方案,即时报告的贷后管理工作。
各级分行公司业务部门应完善重大突发事件报告制度。公司业务人员通过对借款人、贷款、担保的贷后管理日常工作和公众信息发现可能对借款人生产经营、贷款资金安全、担保等造成不利影响的信息时,应填写重大突发事件报告,并按规定程序和方式即时上报。 一、重大突发事件内容
重大突发事件内容包括但不限于:
(一)借款人涉及偷、逃、骗税等违法经营行为,或重大金额违约等诉讼和仲裁案件,或结算账户被海关、法院、税务等执法部门查封;
(二)内部高管人员(主要股东、高层领导人或财务人员等)特别是法人代表出现异常人事变动,甚至失踪、被拘审、“双规”或监视居留; (三)借款人改制对银行债务可能产生不利影响,存在逃废债倾向;
(四)借款人失去不可替代的关键原材料供应商或主要产品销售商; (五)借款人因遭受重大灾害等不能获得赔偿导致重大损失;
(六)借款人未按约定用途使用贷款,尤其是挪用贷款炒作股票或房地产; (七)借款人与银行同业往来情况出现异常变动,如银行同业出现非正常收贷或冻结借款人可用授信额度等,对外借款出现欠息,被债权人追讨欠款或索取赔偿;
(八)国家宏观经济、政策变化,行业、市场等外部环境的急剧恶化,对借款人经营产生不利影响,并将严重影响借款人的偿债能力;
(九)固定资产贷款项目出现工期延长、投资超预算、资金缺口难以落实等情况;
(十)贷款抵(质)押物严重贬值或被变相处置、担保被悬空,或保证人出
50
正在阅读:
中国银行公司业务贷后管理操作手册(试行)01-19
基于多传感器信息融合的列车定位方法研究08-19
2007中国十大企业危机公关案例05-24
在局系统2021年党的建设会议上的发言08-17
2018年咨询师继续教育考试历史文化风貌保护与探索研究(92分)04-26
毕业论文范文04-16
鼎利Pilot Pioneer 外场操作手册 - 图文01-19
第九章 班级管理练习题附答案11-05
江山方言10-15
- exercise2
- 铅锌矿详查地质设计 - 图文
- 厨余垃圾、餐厨垃圾堆肥系统设计方案
- 陈明珠开题报告
- 化工原理精选例题
- 政府形象宣传册营销案例
- 小学一至三年级语文阅读专项练习题
- 2014.民诉 期末考试 复习题
- 巅峰智业 - 做好顶层设计对建设城市的重要意义
- (三起)冀教版三年级英语上册Unit4 Lesson24练习题及答案
- 2017年实心轮胎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目录)
- 基于GIS的农用地定级技术研究定稿
- 2017-2022年中国医疗保健市场调查与市场前景预测报告(目录) - 图文
- 作业
- OFDM技术仿真(MATLAB代码) - 图文
- Android工程师笔试题及答案
- 生命密码联合密码
- 空间地上权若干法律问题探究
- 江苏学业水平测试《机械基础》模拟试题
- 选课走班实施方案
- 中国银行
- 操作手册
- 试行
- 业务
- 管理
- 公司
- 幸福心理学尔雅课后及考试答案2016年10月
- Diablo2 暗黑破坏神 2.11b版本符文之语(图文版)
- 儿科复习题
- 人工湿地污水处理技术规程DGJ2010
- YANG模型介绍及语法 - 图文
- 《电工基础》试题库及答案
- 湖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创建省直机关 文明标兵单位实施方案
- 自治区攻关计划项目 - 自治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本科英语专业毕业论文提纲
- 成交的八大步骤
- EDA-VerilogHDL试题
- 赛事大师之乒乓球实例说明书
- 小学生良好书写习惯培养研究结题报告
- 鼎利Pilot Pioneer 外场操作手册 - 图文
- 期末成本结算流程操作手册
- 6.11.3(昌江县)探索建立第三方开展社会评价的工作制度,以确保社会评价结果的客观公正 - 图文
- 湖南省土地评估收费指导价标(1)
- 中学数学基本能力培养
- 乐至小型震损水库工程监理规划
- 苏州市光福镇总体规划说明 - 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