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几分之一》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更新时间:2024-02-26 20:46: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认识几分之一

姚庙中心学校程祖梅

教学内容: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P87-89页例1和“试一试”,例2及“想想做做”的部分题。

【教材分析】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苏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分数的初步认识》中的第一课时《认识几分之一》。这部分的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一些整数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从整数到分数是数的概念的一次扩展,因为无论在意义上,还是在读写方法上以及计算方法上,它们都有很大的差异。分数概念抽象,学生接受起来比较困难,不容易一次学好。所以,分数的知识是分段教学的,三年级这个学段只是对分数进行初步的认识。认识几分之一是认识几分之几的基础,是本单元教材的“核心”,也是整个单元的起始课,对以后学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为此,教学例题应借助电脑多媒体演示和学生所熟悉的具体事例,通过演示和学生的操作,使学生逐渐形成分数的正确表象,并且紧密联系生活,创设了大量为学生所熟悉并感兴趣的现实情境,为学生营造探究的氛围,并通过自主探索、实践操作、合作交流,让学生体验分数的产生和发展,经历认识几分之一的学习全过程,感悟分数的含义,从而初步了解分数的概念。 【学情分析】

1.学生认知方面,这节课是学生和分数第一次见面,分数无论是在书写形式上还是在表示的意义方面,都和整数有着很大的不同,整数是单位“1”的叠加,而分数是单位“1”的平均分。但是,这两类数在计数单位上是相通的。分数的初步认识,在通常的教学中都是先认识111,接着认识、,最后认识其他分数。这样的教学,从学生熟悉8241的入手,自然地过渡到认识其他的分数,步骤清晰、环节紧凑。 22.对学生今后学习的衔接方面,从整数到分数是数的概念的一次扩展,无论在意义上、读写和计算方法上,分数和整数都有很大的差

1

异。这部分知识的掌握不仅可以使学生理解简单分数的含义,建立分数的初步概念,也可为以后进一步学习分数和小数打下初步基础。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能结合直观图示初步认识分数,知道把一个物体或一个图形平均分成几份,其中的一份可以用几分之一表示,能用折纸、涂色等实际操作的结果表示相应的分数,知道分数各部分的名称,会读写分数。

2.过程与方法:通过开展丰富的数学活动,让学生获得对“平均分”及分子、分母含义的充分感知和体验,为进一步认识分数积累感性经验,培养学生动手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分数源于生活,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1.结合直观图认识几分之一。

2.感悟分数的含义。

教学难点:

理解几分之一的含义。

教、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每生同样大的三张正方形纸片、彩笔

一、情境导入

1.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师:春天到了,正是春游的好时候,小强和小红一起到郊外野餐。

请看大屏幕(例1野餐情境图).

师:如果你是小红,你打算怎样分比较合适呢? 同桌互相说一说。

师:饮料和苹果每人分得多少,用什么数来表示? 指名回答。 师:你是怎样想的?

师小结:数学上我们把一样多、公平叫平均分。(板书) 2.揭示课题。

2

师:那1个蛋糕怎么分啊?谁来说一说。

师:今天,我们就来认识数中的一个新朋友:分数(板书) (设计意图)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出发,在学生掌握平均分的基础上,创设出一个新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凭着日常生活经验体会一半这个结果,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的同时,也为下面的学习做好铺垫。 二、探究新知:

1.初步认识二分之一

(1)师:请看大屏幕:把一个蛋糕平均分成2份,其中的一份用分数表示就是它的。

师:你能说出二分之一的意思吗?(指名回答) 师指导二分之一的书写过程和读法. (2)认识分数各部分的名称:

师:请打开书87页,找出答案,告诉老师。 1 ??分子

??分数线

2 ??分母

2.折纸体验,深化认识(试一试)

师:现在你能动手用一张正方形纸折出,并涂上斜线? 完成后同桌交流。并说出你是怎样折的?

引导小结。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不同的方法表示,进一步认识,丰富了的表象,为后面继续认识其它分数提供思路和方法。 3.折一折,涂一涂:

(1)师:认识了二分之一,我们再来动手用一张同样大的正方形纸折并涂色,折好小组交流。

(2)下面哪些图能用表示呢?(请填题卡)

3

12121212121414(3)做题卡上的第二题. 4.看一看,比一比(小组交流):

(1)师:我们认识了和。那么,你能说出和谁大吗? 教学例2.现在请拿出你们刚刚折好的两个分数比一比,在小组中说说你是怎样比的?

::1111交流汇报:为什么大于?大于?

244812141214(2)猜一猜:那跟它们比较谁更大一些? 先指名猜,再动手折纸验证。

让学生拿出学具袋中的第三张同样大的正方形纸折出再涂色比较。为什么大于?

仔细观察你有什么发现?指名回答。

师引导小结:关于几分之一的大小比较,你还能发现什么? 指出:当分子都是1时,可以比较分母小的分数反而大,分母大的分数反而小。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折、涂、猜、观察和小组交流等操作活动,既提高了学习的积极性,又拓宽了对知识的认识角度,同时,在独立操作的过程中,学生可以逐步积累独立探索的策略,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在交流中完善解决问题的方法。

三、巩固应用,深化认识 1. 想想做做的第3题

先填一填,再讨论:和谁大一些?

2.第4题独立完成(先猜一猜谁大?再涂色比较) 四、拓展应用

1.下面的画面,你能联想到几分之一?(课件出示) 2.最近三(1)班的同学出了一期黑板报,我们来看一看。《科学天地》大约占黑板报的几分之一?《艺术天地》大约占黑板报的几分之一?它们谁占的版面大一些?

4

181814181316(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画面找出生活中的分数,有利于学生建立起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加强知识的运用。

五、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学了分数的很多知识,你能告诉老师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认识几分之一

像1、1、1234??分数

一样多1 ?分子 平均分?分数线 公平2 ?分母 11112448

5

《认识几分之一》教后反思

《认识几分之一》是苏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三年级上册的《分数的初步认识》单元的开篇课,教学时,从学生的生活实例入手,渐变到理性的思考,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使知识得以积累,能力得以提高。 1.从学生已有的认知基础和生活经验出发。

认识几分之一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分数,因此我认真钻研教材,细细品读了教学

11参考,集中力量教学,让学生用学习的方法主动认识其他的几分之一。课一

22开始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提出“四个苹果两人平分、两瓶水两人平分、把一个蛋糕平均分成两份,每人得几个”,初步了解在生活中有很多地方都会遇到平均分的情况,自然的切入了这节课的主题——分数。课堂上根据学生的生成情况引导

1学生认识半个又叫做个,这样设计的目的就是为了借助学生已有的平均分的知

21识和生活经验,体会分数的产生来自于生活的需要。也为学生进一步认识积累

2经验。实践证明,让学生表示半个既强化了平均分,又激活了学生的生活经验,

11为学生认识找到了原型,也为学生进一步认识的意义打下了基础。

222.动手实践,训练学习思维

动手操作,深化认识,把一张正方形纸折一折,并表示出它的二分之一,并

1及时进行交流,学生在动手折的过程中进一步丰富了的表象,同时体会到了方

21法的多样。通过以上活动,学生经历了的产生、形成的过程,真正的理解、体

21会了的含义。接下来我进行类比迁移,认识几分之一,请学生用一张正方形纸

21111表示出、,通过放手操作,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分数、的意义等等,学生

4848很轻松的就创造出了属于他们自己的分数,同时也进一步明白分数的含义。在教学中我还要求学生折纸的同时,还要用彩色笔画出阴影来表示几分之一。由于学生对二分之一已经理解,所以延伸到这部分知识很轻松。

整节课上完后,我也感觉到了自己的不足:对学生的预设不够,对学生的训练不够,特别是语言。学生的语言表达有的没有跟上思维,还不能用准确的数学语言表述问题,此时,教师应作适时的引导,把培养学生的素质作为一项重点,其实学生并不仅仅是要学好知识,关键是要培养他们的数学思维,良好的数学品质,这样才能使其成为一个具有良好数学修养的人。要上好一节课还应多多打磨。

6

7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pana.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