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糖皮质激素的使用

更新时间:2023-07-25 18:40:01 阅读量: 实用文档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医学

糖皮质激素(GC),在人体是由【肾上腺皮质束状带细胞】合成和分泌的,以皮质醇为代表,成人每日分泌量为15~30mg。 【禁忌症】

01、对肾上腺皮质激素类药物过敏者;

02、皮质醇增多症(患者在接受垂体或肾上腺手术治疗时及手术后例外); 03、有严重的精神病史或癫痫病史; 04、活动性胃、十二指肠溃疡; 05、近期胃肠吻合术后;

06、严重骨质疏松或骨折未愈合前; 07、青光眼或角膜溃疡;

08、未能用抗菌药控制的细菌、病毒、真菌感染; 09、水痘、牛痘接种;

10、妊娠期(特别是在妊娠初期14周内)和产褥期; 11、严重的高血压(SLE引起的狼疮危象除外); 12、严重的低血钾症; 13、严重的糖尿病。

注意:一般而言,在应用GC抢救危重病例挽救患者的生命时,多着眼于GC的适应症。

而在慢性疾病时,则应慎重考虑GC的禁忌症,GC应尽量不用或慎用。

例如:糖尿病患者合并过敏性休克,由于后者威胁生命,应予GC抗休克治疗,同时应用胰岛素积极控制患者的血糖;

但如糖尿病患者合并类风湿性关节炎,则尽可能不用GC,而改用其他治疗措施。

【GC的制剂及其选择原则】 Ⅰ、GC的制剂

GC按其作用时间的长短可分为: 短效(可的松、氢化可的松)

中效(强的松、强的松龙、甲基强的松龙、曲安西龙) 长效(地塞米松、倍他米松)

天然的GC(如可的松、氢化可的松)具有较强的糖代谢及抗炎的作用,而对水、盐代

谢的代谢的作用较弱,故称“糖皮质激素”。

为了提高抗炎效果,降低不良反应,后来又人工合成了一系列糖皮质激素类衍生物: 【强的松】:【可的松】化学结构上,在A环1位和2位碳之间改成不饱和的双键 【强的松龙】:【氢化可的松】化学结构上,在A环1位和2位碳之间改成不饱和的双键

医学

——其抗炎和糖代谢作用比母体强4~5倍,而钠潴留作用减弱。 【强的松龙】的6位碳上加一甲基,就成为【甲泼尼龙】(甲基强的松龙),其抗炎作用进一步增强,而钠潴留作用减弱。

【氢化可的松】的9号位碳上加氟,则成为【氟氢可的松】,其抗炎作用虽较氢化可的松增强,但钠潴留作用亦明显增强,和去氧皮质酮相当,国内仅用于皮肤病的治疗,为外用药。 【强的松龙】的9号位碳上加氟,并在16号碳上加一羟基,则成为【曲安西龙】(氟羟强的松龙、去炎松),其抗炎作用亦进一步增强,而钠潴留作用亦减弱。

【曲安西龙】的16-α位或16-β位改为甲基,分别成为【地塞米松】和【倍他米松】,则抗炎强度明显提高,而钠潴留作用几乎为零,但其对糖代谢的影响明显增加。

由于GC制剂,可从皮肤、黏膜吸收,故大面积涂敷或长时间应用也应该注意其不良反应。目前已经有人工合成的高度局部活性和肝脏首过效应、低全身效应的新型GC,如【倍氯米松】、【布地奈德】(普米克、雷诺考特)等,为GC的临床应用拓展了新前景。

Ⅱ、GC的制剂的选择

〃短效GC虽然对“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的抑制作用较轻,但其抗炎作用较弱,且作用时间短,故不宜用于治疗慢性自身免疫性疾病。临床上主要用于原发性或继发性(垂体性)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症的替代治疗。

如:氢化可的松常以短疗程法用于抗休克及危重病例的抢救。

〃长效GC虽然抗炎作用最强,作用时间最长,但对“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的抑制作用较严重,故不宜作为长疗程治疗用药。一般用于抗过敏、支气管哮喘严重发作等的临时性用药。

〃此外,对病情危重的外伤性或恶性肿瘤所致的脑水肿,予以长效GC短程治疗最为适宜,多用【地塞米松】静脉滴注。

〃临床上,治疗自身免疫性疾病主要选用中效GC,其中最常用的是【强的松】,【强的松】进入体内后需要在肝脏代谢为【强的松龙】才能发挥生物活性,故对于肝功能严重受损者,应该选用【强的松龙】或【甲泼尼龙】。

〃GC的口服制剂大多数可经胃肠道迅速吸收,生物利用度高,应用方便,故临床上以片剂为最常用的剂型,适用于中、长疗程或在较短时间产生疗效的患者。

〃口服的GC有:氢化可的松、可的松、强的松、强的松龙、甲泼尼龙、曲安西龙、地塞米松等。

〃GC静脉制剂有:氢化可的松、甲泼尼龙、地塞米松等,主要用于各种危重病例的抢救: 如严重过敏反应、休克、哮喘持续状态等,氢化可的松还用于“肾上腺危象”、“垂体危象”的抢救。

〃GC局部应用制剂有软膏、栓剂和气雾剂等,局部用药有效者应首先考虑局部用药。如支气管哮喘或COPD对吸入性GC疗效确切,应强调使用GC气雾制剂。既可明显减少用药剂量,减少不良反应,又不影响疗效。

【GC的使用方法】

(一) 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症的替代治疗 1、长期替代

适用于原发性或继发性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症。临床常用{醋酸可的松}每日12.5mg~37.5mg,手术切除全部或大部分肾上腺患者,则需要补充较多些,主要根据患者【24小时尿游离皮质醇】的水平来调节每日替代剂量,给药时间应符合皮质醇的昼夜变化

医学

规律。

小剂量替代治疗者可于早餐后(8am前)一次服用;剂量较大者:总量的2/3于早餐后服用,1/3于午餐后(2pm左右)服用(例如:每日总量为37.5mg,可在上午8点服用25mg,下午2点服用12.5mg)

可的松口服后在肝脏转化为氢化可的松后,才具有生物活性,故严重肝病患者宜以氢化可的松(每日10~30mg)替代治疗,但目前市场上口服的氢化可的松片剂很少有供应。

人工合成的GC(如强的松)对糖代谢作用加强5倍,而对水盐代谢的调节作用较弱,故不是理想的长期替代治疗药物,如可的松和氢化可的松都短缺时,可临时代用,每日剂量为2.5~7.5mg,给药时间同醋酸可的松。

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症患者在可的松替代治疗过程中,如遇到应激,则应该将平时的替代剂量增加1~2倍,待应激过去,再逐渐恢复到原剂量。

2、肾上腺危象时的应激替代

根据病史,如临床怀疑有肾上腺危象时,应立即抢救! 具体措施为迅速静脉滴注氢化可的松:

初始2~4小时滴入100~200mg(溶解于5%葡萄糖盐水500ml中),此后根据病情每4~8小时继续静滴100mg,24小时内总量为300~500mg。

如病情好转,第2、3天每日总量可减至200~300mg,然后逐日减量,直到危象得到控制。病情稳定后,可改为口服可的松,并逐渐减量,恢复到非应激状态下的替代治疗剂量。 应注意的是:氢化可的松减量不宜过速,否则可导致病情反复或恶化。

垂体危象时,应先快速静脉注射50%葡萄糖40~60ml后,以静脉滴注5%~10%的葡萄糖,氢化可的松的用法基本同肾上腺危象。 但如果是“低温性昏迷”,并无感染等并发症,则氢化可的松用量不宜过大,否则可能抑制甲状腺功能而使病情加重。

3、先天性肾上腺增生症时抑制替代

先天性肾上腺增生症是因在肾上腺皮质类固醇激素,合成过程中,某种关键酶,先天性缺乏,而干扰了某些类固醇激素的合成,导致ACTH分泌增多,而使双侧肾上腺增生。其中以【21-羟化酶】缺乏最为常见,约占90%~95%。

GC治疗的主要目的是:对ACTH的抑制,使肾上腺分泌雄激素减少,同时补充皮质醇的分泌不足。

GC的治疗量必须个体化。一般每日予醋酸可的松25~50mg(或强的松5~10mg), 给药时间与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症患者的替代治疗,有所不同:

1/3于早餐后服用,2/3于睡觉前服用,以达到对ACTH的较大抑制。 如果以上方法效果不明显,可试用地塞米松2~4天,每天不超过2mg。 当有应激时,GC剂量需增加2~3倍,待应激过后再逐渐恢复到原剂量。

(二) 甲状腺危象和黏液性水肿昏迷时的应用

GC可用于以上两个疾病的抢救,但都不是首要的抢救措施!

〃在甲状腺危险时,可静脉滴注{地塞米松10mg}或{氢化可的松200~300mg},以抑制甲状腺激素的释放,减少外周T4向T3转化并支持应激反应。

〃在黏液性水肿昏迷患者,用甲状腺激素进行抢救时,机体对肾上腺皮质激素的需要增加,而患者肾上腺皮质的反应较差,故同时应用GC是必要的,对于已经发生休克的患者则更

医学

加重要,一般每日给以氢化可的松100~200mg,清醒后递减或撤去。

〃对于垂体性甲状腺功能减退症患者,应注意在开始用氢化可的松后,才能进行甲状腺激素替代治疗,因代谢率增高可能诱发肾上腺危象。

(三) 抗炎、抗过敏和免疫抑制治疗

利用GC的抗炎、抗过敏和免疫抑制作用,在临床上可治疗许多疾病。如应用得当,对某些危重患者往往可以起到“起死回生”的作用。随着各种不同人工衍生物的出现,其药物不良反应亦相应减少,但必须根据疾病的严重程度来决定GC的剂量和疗程,绝对不可以无的放矢,GC的不良反应是不容忽视的。对于同一种疾病,由于病情不同,给药方式也不完全相同。GC的临床应用常有以下几种方法: 【冲击疗法】

多适用于危重患者的抢救,如狼疮性肾炎、狼疮性脑病、严重过敏反应、急性血管神经性水肿、器官移植急性排斥反应等。

一般GC的剂量较大,疗程短,最长时间不超过5天:

如狼疮性肾炎或狼疮性脑病,可予甲泼尼龙(甲基强的松龙)冲击,每天500~1000mg,维持3小时,共3天即停止,继以中等剂量口服维持。 【短程疗法】

适用于毒性症状严重、机体变态反应较强者,应用GC的目的是减轻毒性症状,减轻机体的免疫反应和炎症反应,降低器官性损害的严重程度,常用于结核性胸膜炎、结核性脑膜炎(早期)等,在积极抗结核治疗的前提下,应用GC的疗程约4~6周。 【中程疗法】

适用于某些病程较长伴有多脏器损害的疾病,如急性风湿热等,GC的疗程约2~3个月。 【长效疗程】

适用于反复发作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肾病综合症、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GC疗程半年至1年或更长时间。

仅仅使用1~2次(2~3天)大剂量GC(如静脉滴注),对腺垂体及肾上腺皮质的抑制作用可较快逆转,一般可直接停药。

使用GC的剂量越大,疗程越长,则不良反应亦越严重:在长期使用GC后,决不能突然停药,以免由于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轴受到抑制,而导致“肾上腺危象”的发生及原发病的恶化。

早在1964年,国内专家通过动物实验观察到使用GC一个月以上,即可引起垂体及肾上腺皮质的萎缩性病理变化。所以,短程和中程疗法,可分为治疗和减量2个阶段,长程疗法可分为治疗、减量和维持3个阶段。

GC应用的时间越长,剂量越大,撤药过程应越缓慢: 短期用药在1周内,一般可直接停药;

用药在2周内,如需要快速撤停者,每日可减量一半;

长期治疗者,应逐渐撤药,如:每周减少强的松5mg,直到强的松每日20mg以后,每1~2周减少2.5mg。当强的松已经减至每日5~7.5mg时,撤药速度应该更慢些,或改为【隔日疗法】,总剂量不变,以后再根据病情逐渐撤停。

激素撤停后,肾上腺皮质完全恢复对应激的反应,约需要2年或更长的时间。对此,医务人员应高度重视并告诫患者自行减量撤停激素的危险性。

应用激素的具体剂量与病情和患者对GC治疗的反应有关。对于任何一种疾病,都无法遵循一定的模式进行治疗。对于危重患者开始剂量宜大;而对慢性病,需长时间治疗的患者,应该采用最小剂量达到治疗目的,一般强的松每日10~15mg,并不会产生严重的

医学

副作用。

(四)GC的给药方式

临床上GC治疗的给药方式有每日分3次给予、每日上午8时左右1次给予、和2日的总量隔天1次给予等。

如何选择合理的给药方式对于提高治疗效果和减少GC的副作用是非常重要的。合理的给药方式应该比较接近内源性皮质醇分泌的生理曲线:正常人皮质醇的分泌在早上7~8时是高峰,午夜0~2时是低谷。因此,夜间睡前口服GC的给药方式是错误的!

如果要解决风湿病患者的夜间疼痛,应使用非甾体抗炎药物:早上8时左右给予中效激素,晚上给予非甾体抗炎药物,既可达到抗炎镇痛的目的,又可减少不良反应。

【注:】每日3次给药法(Tid),也会严重扰乱内源性激素分泌的规律,长期用药会损害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的功能。因此,短期使用GC(如2~3周),可每日3次给予。如需要较长时间使用激素(如抗风湿治疗等)则不适宜每日3次给药法,而应选择上午8时前1次顿服给药法。如将2天激素的总量隔日在上午8时前顿服,则对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的影响更小,但疗效相对差些。因此,隔日疗法一般不主张在治疗初期应用,而是在病情得到控制后,作为维持治疗阶段应用较为恰当。

GC除上述几种给药方式外,还有【间歇给药法】,可将一周的剂量分服3~4天,然后停药3~4天,此种方法仅仅适用于慢性疾病(如SLE、肾病综合症等)经GC治疗病情得到控制后的维持治疗。

此外,还有GC与免疫抑制剂(如苯丁酸氮芥)隔周交替治疗,此种方法可用于症状较重的“内分泌性突眼”经GC或环磷酰胺冲击治疗后。具体方法是:第一周用强的松20~30mg隔日8时前一次顿服,第二周停用强的松,给予苯丁酸氮芥每次2mg,每日2~3次,第三周停用苯丁酸氮芥再用强的松隔日疗法,如此反复,疗程半年左右,逐渐减量而撤停。华山医院应用此法治疗内分泌突眼,取得较好的疗效。

【GC的不良反应、并发症】

1、GC对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的抑制:

一般连续2周应用强的松20~30mg/d,即可导致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反应迟钝,如长期应用则可完全抑制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 2、医源性“皮质醇增多症”:

向心性肥胖、满月脸、多血质、皮肤紫纹、痤疮、多毛、高血压、低血钾、骨质疏松、

继发性糖尿病等。

3、GC对儿童发育和骨骼肌肉的影响:GC治疗6个月内就可以发生骨质疏松,如强的

松>20mg/d治疗持续1年以上,可出现明显的骨质疏松。因此,长期使用GC者,无论剂量大小,均应该检测骨密度并常规补充钙盐及维生素D制剂,必要时加用二磷酸盐制剂以防止或减轻骨质疏松的发生。 4、GC对精神与行为的影响: 5、继发性糖尿病: 6、诱发或加重感染: 7、对胃肠黏膜的影响: 8、低血钾症:

9、GC对眼的影响:眼压增高——类固醇性青光眼,白内障(儿童多发)。 10、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动脉粥样硬化!!!

医学

【GC的减量、撤停与应激】

应用较大量的GC治疗2周以上,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即可受到抑制,如连续应用1

个月以上,就可能引起腺垂体促肾上腺皮质醇激素分泌细胞&肾上腺皮质细胞的形态变化和萎缩,使其自身功能处于低下状态,应用时间越长,萎缩性变化越明显,功能低下越明显。如在治疗过程中骤然停药,或减量过快可引起反应,严重者则可导致肾上腺危象而危及生命。因此,经GC长期治疗后,必须坚持缓慢减量的原则并根据病情逐渐撤停。 (一)逐渐减量

如当病情稳定后每周减少强的松5mg,直至强的松20mg/d后,可每1~2周减少

2.5mg,当减至10mg/d后,减量速度应该更慢,可每月减少1.25mg,当减至5~7.5mg/d(已经是生理替代剂量)时,则应更缓慢,如每月减少0.625mg,直至完全停用,也可改用为隔日疗法后再逐渐撤停。 (二)改为隔日疗法

隔日疗法,一般用于病情得到控制后的维持治疗阶段。从每日分次治疗,过渡到隔日疗

法,一般可分为2个步骤:首先将每日分次服用的总量(如强的松15~30mg/d)改为每日上午8时前一次服用,然后将2天总剂量至隔日上午8时前一次顿服(强的松30~60mg,qod)。

但逐日疗法改为隔日疗法不要操之过急,停药日的GC应逐渐撤停。如强的松15mg/d停药日可经10mg、5mg、2.5mg,然后过渡到30mg,qod。

隔日疗法,有助于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的功能逐渐恢复正常。其疗程的长短和剂量由病情需要决定。当病情稳定,GC可以撤除时,也应逐渐减量而停药。但减量速度可稍快些。隔日疗法,应选用中效类GC。

经长时期GC抑制的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的功能完全恢复正常约需1~2年或更长的时间。虽有个体差异,但一般GC的剂量越大,疗程越长,所需的时间亦越长。因此,在GC撤药过程中或在撤停后的相当长一段时间内,患者如遇到应激情况,如感染发热、手术、创伤等则需根据病情,短期将GC剂量加倍或给予静脉滴注氢化可的松200mg/d左右,待应激过去再逐渐过渡到原剂量。对于用GC替代治疗的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症患者,如遇到应激情况,处理方法同上。并需对患者本人及家属做好宣教工作,以防止应激情况下发生肾上腺危象。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p9em.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