阆中古城现状及客源市场的开发

更新时间:2023-12-09 23:59: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阆中古城现状及客源市场的开发

(四川文理学院 四川 达州 635000 张永清 )

【摘要】:阆中古城融山、水、城为一体,集南北建筑风格于一城,灿烂的历史人文与优美的自然风光交相辉映,在旅游业蓬勃发展的今天,阆中古城在做好古城的保护修复工作的同时也要重视客源市场的开发,吸引游客,完善服务,创造收入。

【关键词】:阆中古城 整体概况 存在问题 客源市场

一、整体概况

阆中古城位于四川盆地北缘、嘉陵江中游,已有2300多年的建城历史,为古代巴蜀军事重镇。阆中汉为巴郡,隋时改称阆内县,宋以后称阆中,历代多为州、郡、府治所。古城阆中的建筑风格体现了我国古代的居住风水观,棋盘式的古城格局,融南北风格于一体的建筑群,形成“半珠式”、“品”字型、“多”字型等风格迥异的建筑群体,是中国古代建城选址“天人合一”完备的典型范例。

阆中旅游资源丰富。有张飞庙、永安寺、五龙庙、滕王阁佛塔等4处全国文物保护单位,有清代四川贡院、华光楼、中天楼、巴巴寺等15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仅地面文物就有200余处;阆中生态幽雅,风光绮丽,城南嘉陵江风光自古就有“嘉陵第一江山”之美誉,诗圣杜甫更有“阆中城南天下稀”的千古赞叹;阆中古城三面环水,四面环山,融山、水、城为一体,灿烂的历史人文与优美的自然风光交相

辉映。

阆中作为中国AAAA风景旅游区。1985年国务院公布阆中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1991年撤县建市,为四川省直辖市;1992年国务院批准为对外开放城市;2001年被授予国家级生态示范市,2004年被评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2006年阆中市被联合国地名研究机构正式命名为“世界千年古县”。在“2009全球旅游度假论坛”上阆中被联合国挚友理事会和国际旅游营销协会授予“国际最佳旅游度假胜地”荣誉称号。2010年阆中再次被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授予“中国春节文化之乡”。 二、地理交通

阆中是四川省辖市,距离省会成都仅330公里,由南充市代管。位于四川盆地北部,嘉陵江中游。介于东经105°41′~106°24′,北纬31°22′~31°51′之间。东靠巴中市、仪陇县,南连南部县,西邻剑阁县,北接苍溪县。阆中处于川中丘陵区向川北低山区过渡地带。全境东西北部高,中南部低,呈堰尾槽状地势和多层次梯级地形,海拔328~888.8米。低山、高丘、中丘占幅员面积92%,低丘、平坝占6.31%,水域占1.69%。阆中山脉分列嘉陵江东西,嘉陵江以东为大巴山脉,嘉陵江以西为剑门山脉。属大巴山脉的山体有蟠龙山、方山、龙山、大仪山等;属剑门山脉的山体有大罗山、仙桂山及其次级山体支脉。交通方面,阆中除水上交通外,公路有国道212线、省道302线纵横通过。随着高速公路和兰渝铁路的开通,至成、渝两地时间缩短。

三、存在问题

(一)古城保护工作相对滞后

阆中古城历史年代久远,文化底蕴深厚,但是就当前情况来看,古城的文物保护工作相对滞后,尤其是对古城历史建筑的维护和修复工作不能与当前客源市场的发展相协调,文物遗迹破损较为严重,如街道两旁古建筑房屋的门窗没有得到保护和修复,部分建筑物表面出

现裂纹等,破坏了历史遗产的完整性和文物局部的美观性。 (二)区位因素影响古城发展

“阆苑仙葩”是一种物质的存在,更是一种精神的向往,她是人们对美好生活追寻的象征,但是现实距离与生活追求不能统一。近年来,阆中交通的发展较为迅速,212国道、302省道、成南高速将成都和阆中的时间距离缩短了一半。即便如此,成都到阆中330公里、重庆到阆中300公里的空间距离,使得客源中心的游客需通过长达5个小时的时间才能到达阆中。区位因素制约着阆中旅游客源市场的发展。 (三)古城文化有待继续挖掘

中国旅游资源丰富,四川作为旅游大省,在旅游资源展示和旅游市场激烈竞争中,阆中的独特魅力没有得到充分地展现。究其原因,在于旅游资源的文化内涵挖掘不够。阆中有着2300多年的历史,保留了大量的历史文化旅游资源。但是目前阆中古城、地域文化、地方特产等多种元素没有得到提炼。古城、风水宝地、春节发源地等名号将游客吸引过来,游客对于阆中的兴趣绝对不仅仅是拍照片、购物和娱乐,他们对于阆中历史文化的好奇应该得到满足。

(四)经济状况限制旅游前进

阆中处于川东北经济区,该区域的经济发展在四川的五大经济区中滞后,落后于成都、川南和攀西经济区。资金紧缺,财政拮据。按照《四川省阆中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2005-2015)》的发展思路,阆中将建成“中国风水文化古城观光旅游目的地”、“四川东部旅游环线和蜀汉三国文化旅游线的重要支撑点”、“川北地区旅游中心”,近期以周边短程市场为重点,中远期以远程高产出游客为目标。古城维护、景点的修复、旅游服务设施的扩建与新建、旅游交通的改善等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需要政府下投入资金来发展,而对于阆中而言,财政的资金是相当有限的,限制旅游前进。 四、客源市场开发 (一)保护与开发并举

历史文化遗产是宝贵的精神财富,一旦损坏就难以修复,因此历史遗迹的保护应该是首要,在保护中进行开发,在开发中使之得到更好的保护,实现旅游资源利用的可持续性。首先,在旅游资源的利用和再开发的过程中,要遵循前期规划,严格禁止破坏性和超前性开发;其次,对由于自然和人为因素造成的旅游资源的破坏,应及时进行保护性的修复。如及时对古城民居、清初建筑等进行整修复原和仿古重建,展现阆中古城的原貌。只有打造出独具特色的景区景点,才能够真正吸引游客,扩大客源市场。 (二)整体与部分并筹

“春节发源地,风水阆中城,科举状元乡,三国大看台”这是阆

中古城极力打造的整体城市形象,作为一种城市文化的体现,有助于城市形象的树立和旅游品牌的塑造,由于阆中古城历史久远,文化多样,因此打造和开发整体的旅游客源市场,促进古城旅游的良性、协调发展的同时,张飞庙、贡院、华光楼、中天楼等景点应该结合其自身的建筑特点和独特的文化内涵,深入挖掘,精心打造,兼顾古城的整体定位,做到景区整体与景区部分并筹,历史遗迹与灿烂文化并生。这无疑也将扩大客源市场,吸引更广泛的游客群体。 (三)环境与客源并重

2009年5月,世界经济论坛“走向低碳的旅行及旅游业”的报告中正式提出“低碳旅游”的概念,低碳旅游是一种低能耗、低污染的旅游,是可持续发展思想在旅游业发展过程中的新诠释。对于阆中这样环境优美的历史古城,在扩大客源市场的同时一定要重视环境的保护。如果没有良好的自然环境作保证,古城的历史景观必然受到影响,因此相关部门必须制定相关规范措施,确保古城的良好环境。同时提倡理性消费、适度节约,从而降低能耗,减少污染。景区的创收需要客源的支撑,但是决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良好的自然环境本身也应该成为景区吸引客源的重要方式。 (四)产业与事业并进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第三产业越来越得到重视,但是单纯依靠民间资本进行古城开发不利于景点的可持续发展,因此政府必须参与把关,科学规划,着眼长远,做到产业与事业并进,一方面由政府制定规划,统筹全局,引导发展;另一方面,多措并举,吸收民间资本,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p995.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