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弈论
更新时间:2023-03-09 14:00: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博弈论的基本概念
1.博弈论:博弈论,又称对策论,是研究决策主体的行为发生直接相互作用时候的决策以及这种决策的均衡问题。
博弈论的定义可以这样理解:博弈论是指某个个人或是组织,面对一定的环境条件,在一定的规则约束下,依靠所掌握的信息,从各自可选择的行为或策略中进行选择并加以实施,并从中取得相应收益的过程。
2.参与人:参与人指的是博弈中选择行动以最大化自己效用的决策主体(个人、团体)。 3、行动:行动是参与人在博弈的某个时点的决策变量。一般来讲,把第i个参与人的一个行动为ai,其可供i选择的行动集合表示为Action set: Ai ={ai}。在一个n人博弈中,n个参与人的行动的有序集为a={a1,…,an},称为行动组合。根据行动顺序,可以把博弈分为静态博弈、动态博弈。静态博弈:一般来讲,如果行动时同时发生的或相当于同时发生的,则称之为静态博弈。动态博弈:如果行动的发生有先后顺序,则称之为动态博弈。 4.信息:信息指的是参与人有关博弈的知识,特别是有关“自然”的选择、其他参与人的特征和行动的知识。信息集是指参与人在特定时刻所拥有的有关变量的值的知识。 例如:囚徒困境
甲不知乙的选择,则甲的信息集为{坦白或者抵赖}
乙已经行动,甲观察到乙的选择,则甲的信息集为 {坦白}或者是{抵赖}。 5.战略:战略是参与人在给定信息集的情况下的行动规则,是参与人完整的一套行动计划,它规定参与人在什么时候选择什么行动。 战略不同于行动,它是行动的规则,对于战略的表述应该是完备的。例如: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例如:田忌赛马,田忌所选的赛马计划就是一套完整的行动计划,也就是一个战略。
6.战略空间:参与者可以选择的战略的全体组成了战略空间。
田忌赛马,六种行动方案可供选择:上中下,上下中,中上下,中下上,下上中,下中上。这些可选择的战略的全体组成了战略空间。任何一人战略的改变都将使结果也随之改变。 7、 收益:支付、报酬,指在一个特定的战略组合下参与人得到的效用水平或期望效用水平。 8、收益矩阵:参与博弈的多个参与人的收益可以用一个矩阵或框图表示,这样的矩阵或框图就叫做收益矩阵。
9、均衡:均衡是所有参与人的最优战略组合。当博弈的所有参与人都不想改变战略时所达到的稳定状态就叫均衡,均衡的结果就是博弈的解。
占优均衡:无论对方如何决策,自己总是会选择的战略叫做占优战略,由双方的占优战略所达成的均衡叫做占优均衡。比如:师生博弈
10、结果:结果是指博弈分析者感兴趣的所有东西,如均衡战略组合,均衡行动组合,均衡支付组合等。例如师生博弈中,博弈的均衡行动组合是(努力,容易),均衡支付组合是(100,90)。博弈分析的目的就是寻找博弈的均衡结果。
博弈的分类
1. 零和博弈与非零和博弈——收益 博弈论的研究对象主要是非零和博弈。所谓零和博弈是指一方所得即是另一方所失,二者得失之和为零。掷硬币、下棋、打乒乓球
非零和博弈则相反,一方所得并非另一方所失,而且都获得了增量收益,其得益总和不为零 贸易、社交等。
2.合作博弈与非合作博弈——协议
两者的区别是市场参与者之间是否存在或形成一个具有约束力的协议。如果有,就是合作博
弈,反之,则是非合作博弈。
合作博弈:团体理性,效率、公正和公平;非合作博弈:个人理性,个人最优决策。 3.完全信息博弈与不完全信息博弈。假定在博弈的过程中,每一位参与人对其他参与人的特征、战略空间及收益函数有准确的知识,则这种博弈为完全信息博弈。博弈中至少有一位参与人不清楚其他参与人的情况,这种博弈称为不完全信息博弈。
4.静态博弈与动态博弈静态博弈是指在博弈中,参与人同时选择或者虽然没有同时选择但后行动者并不知道先行动者所选择的行动。动态博弈是指在博弈中,参与人的行动有先后顺序,且后行动者能够观察到先行动者所选择的行动。 非合作博弈的分类及其对应的均衡 行动顺序 信息结构 完全信息 完全信息静态博弈 纳什均衡(纳什,1950、1951) 不完全信息 完全信息动态博弈 子博弈精炼纳什均衡(泽尔腾,1965) 静态 动态 不完全信息静态博弈 不完全信息动态博弈 贝叶斯纳什均衡(海萨尼,1967、精炼贝叶斯纳什均衡(泽尔腾1968) 1975,克瑞普斯、威尔逊1982,弗登博格、泰勒尔1991) 完全信息静态博弈:所谓完全信息静态博弈,就是所有参与者同时决策,并且所有参与者对其他参与者在不同条件下的策略空间和收益函数都完全了解的博弈问题。 如猜谜游戏、囚徒困境。 博弈的解:纳什均衡
占优战略:占优战略:一个参与人的最优战略并不依赖于其他参与人的战略选择,也就是说,
不论其他参与人选择什么战略,他的最优战略是唯一的。
在博弈中,如果所有参与人都有占优战略存在,那么博弈将在所有参与人的占优战略的基础上达到均衡。---占优战略均衡。
严格劣战略:严格劣战略:某一个参与人可能采取的战略中,相对于其他可选的战略,对自己严格不利的战略。例如,在智猪博弈中,“等待”是小猪的占优战略,“按”是小猪的严格劣战略。
重复剔除占优均衡:假定某个参与人存在劣战略,找出这个劣战略并将其剔除,然后构造一个不包含这个劣战略的新的博弈;再剔除这个新的博弈中某个参与人的劣战略,构造一个新的博弈;重复这个过程,直至剩下一个唯一的战略组合,这个战略组合即“重复剔除占优均衡”。例如,在智猪博弈中,战略组合(按,等待)是该博弈的重复剔除占优均衡。 纳什均衡定义的通俗理解:假设有n个人参与博弈,纳什均衡指的是这样一种战略组合,这种战略组合由所有参与人的最优战略组成,也就是说,给定别人战略的情况下,没有任何单个参与人有积极性选择其他战略,从而没有任何人有积极性打破这种均衡。 注:有限个局中人参与的有限行为对策。
纳什均衡与占优战略均衡、重复剔除的占优均衡之间的关系
每一个占优战略均衡、重复剔除的占优均衡一定是纳什均衡,但并非每一个纳什均衡都是占优战略均衡或重复剔除的占优战略均衡。纳什均衡一定是在重复剔除战略过程中没有被剔除的战略组合,但没有被剔除的战略组合不一定是纳什均衡,除非它是唯一的。 如何找出纳什均衡
对于两人有限博弈来讲,有一个求得纳什均衡的有限办法:先考虑A的战略,对于第一个给定的B的战略,找出A的最优战略,在其对应的支付下画一横线;然后用同样的方法找出B的最优战略。在完成这个过程后,如果某个支付格内的两个数字都有横线,则这个数
字格对应的战略组合就是一个纳什均衡。
一个博弈可能会有多个纳什均衡,究竟哪一个会出现,需要知道博弈进行的具体过程。 u A 囚徒困境 每一方在选择策略时都没有“共谋”(串供),他们只是选择对自己最有利的策略,而不考虑社会福利或任何其他对手的利益(非合作博弈,理性经济人)。
各人追求利己行为而导致的最终结局是一个“纳什均衡”,也是对所有人都不利的结局,即个人理性与集体理性的冲突。
结论:囚徒困境的结果表明:个人理性不能通过市场导致社会福利的最优 。
从“囚徒困境”中悟出一条真理:合作是有利的“利己策略”。例如:排队购物
囚徒困境的应用:经济、社会、政治、国防、管理和日常生活中的博弈现象。如价格战、经
济改革、军奋竞赛、公共产品的供给、贸易自由与壁垒等等。
应用一:为什么“卡特尔”现象总是寿命很短?如果两个寡头企业联合起来,形成卡特尔,卡
特尔选择垄断利润最大化的产量,那么每个企业都可以获得更多利润。但是,每个企业在选择自己的最优产量时,都只考虑对本企业利润的影响。结果,寡头市场的
总产量大于形成卡特尔的垄断产量,每个企业获得利润小于卡特尔产量下的利润。
应用二:公共物品的供给。如果大家都出钱兴办公用事业,所有人的福利都会增加。问题是,
如果我出钱你不出钱,我得不偿失,而如果你出钱我不出钱,我就可以占你的便宜。 最终,每个人的最优选择都是“不出钱”,这种纳什均衡使得所有人的福利都得不到提高
应用三:军备竞赛:冷战期间,苏美两国都竞争增加各自的军费预算,如果不搞军备竞赛,
各自把资源用于民品生产,不是很好吗? 问题是,如果苏联把资源用于民用品生产,美国却用于增加军费支出,苏联不是就受到威胁吗?
纳什均衡使两国都大量增加军费预算,两国的社会福利都变得更糟糕。
应用四:经济改革。在许多改革中,改革者要付出成本(包括风险),而改革的成果大家共享。
纳什均衡结果是,尽管人人都认为改革好,却没有人真正去改革,大家只好在都不满意的体制下继续生活下去。
应用五:贸易壁垒。
X国试图对Y国进行进口贸易限制,比如提高关税,则Y国必然会进行反击,也提高关税。纳什均衡结果是谁也没有捞到好处。反之,如X和Y能达成合作性均衡,即从互惠互利的原则出发,双方都减少关税限制,结果大家都从贸易自由中获得了最大利益,而且全球贸易的总收益也增加了。 ? 如何使对手陷入囚徒困境?
当你处于绝对劣势时,可以借助其他人的帮助扭转局面,给对方设置囚徒困境、从而\逼迫\对手与自己达成合作。 ? 走出囚徒困境的法则
1、施以“报复”:让背叛行为不敢发生 2、契约合作:建立相互信任的关系 3、忠诚文化 4、长期关系和重复博弈
值得注意的是,并不是所有的“囚徒困境”都需要走出来或都需要解脱。如果所有的罪犯都走出了困境,那么将对社会产生灾难性后果,社会将充满了犯罪和混乱。
d e B L 0,3 3,0 2,5 M 3,0 0,3 2,5 P 5,2 5,2 7,7 智猪博弈
“智猪博弈”告诉我们,谁先去踩这个踏板,就会造福全体,但多劳却并不一定多得。在现实生活中,很多人都只想付出最小的代价,得到最大的回报,争着做那只坐享其成的小猪。“一个和尚挑水喝,两个和尚抬水喝,三个和尚没水喝”说的正是这样一个道理。这三个和尚都想做“小猪”,却不想付出劳动,不愿承担起“大猪”的义务,最后导致每个人都无法获得利益。 如果我们处于竞争中的弱势地位,不妨采用小猪的策略:等待。有时等待是最好的方法。 “智猪博弈”给了竞争中的弱者以等待为最佳策略的启发同时,也反映了一种“搭便车”现象。告诉我们,由于游戏规则设计不合理,导致生活中常出现“搭便车”的现象。要杜绝这种现象,就要合理设计游戏规则中的指标。
应用一:股东监督经理。股份公司中,股东承担着监督经理的职能,但大股东与小股东从监
督中得到的收益不一样,在监督成本相同的情况下,大股东从监督中得到的好处显然多于小股东。则大股东有更多的责任收集信息、监督经理。小股东则搭大股东的便车
应用二:公共物品的提供。村里有两户人家,一户富,一户穷。富人家常常高朋满座,所以富人一般会承担起修路的责任。穷人家没有修路的积极性,路修好了走起来舒服,路修不好也无所谓。
应用三:经济改革。同样的改革带给一部分人的好处可能比另一部分人大很多,这时候,前者就会比后者更有积极性去改革。改革往往是由这些“大猪”推动的。允许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就是让这些先富起来的“大猪”们来积极推动改革的进程。
企业战略与智猪博弈:在实力悬殊公司之间的价格竞争策略也是这个道理。在商业竞争中,
大小公司分别该选择何种策略?
? 如果公司是弱小的一方,则可以选择如下策略:首先是等待,静观其变。 其次是不要贪婪,妄图将“大猪”应得的那份也据为己有。 ? 如果公司是“智猪博弈”中的大猪,在行业市场中占主导地位,则可采取以下策略: 首
先要接受小公司。 其次对威胁的限制要清楚。
? 竞争双方应对自己的地位和作用有一个清醒的认识。最终会达到和平的生存模式:共同生存,共同发展。
? “智猪博弈”中“共同生存”的均衡结果只有在大猪的食物份额没有受到小猪严重威胁时才会出现。
斗鸡博弈
应用一:公共物品的提供。村委会想找个地方免费给大家放电影,前提是院子要足够大,只
有两户富人家里的院子足够大。如果相互争着要在自家里放电影,相互的名声要受损;如果都推让,大家都没有电影可看。
应用二:争夺地盘。冷战期间,苏美两个军事集团在世界各地抢占地盘。一般说来,如果一方已经抢占了一块地盘,另一方就设法抢占另一块地盘,而不是与竞争对手竞争同一块地盘。 应用三:警察与游行者相遇,最好有一方退下来,否则只会两败俱伤。
应用四:家庭夫妻争吵,吵到最后,总有一方最后退出,装聋作哑,否则争吵一直下去,就
是两败俱伤,只会伤害两人的感情。
应用五:企业经营方面,在市场容量有限的条件下,如果一家企业投资了某个项目,则另一
家企业最好就是放弃。
? 启示:虽然先败退下来总是一件丢面子的事,但还是比两败俱伤要好。有时候,以
退为进也不失为一个好战略。 ? 谢林定理:主动地约束自己的随意性和自主性反而会增强自我的主动性。 处于斗鸡博弈当中时,如何才能取胜?
1、换位思考,进行补偿,让对方退出; 2、威慑,吓退对方。
如果只从自己立场出发考虑问题,不愿退让,又不愿给对方一定的补偿,僵局就会很难打破。 ? 我们是选择前进还是后退,有时并不是一开始就能做出选择;也不是有博弈双方主观
决定,而是要从双方实力预测后来决定。
? 如果说没有办法预测,那就只能是试探。(当然有时候试探,要付出很大代价。) 斗鸡博弈与骑虎难下
一旦进入骑虎难下的博弈,尽早退出是明智之举。比如赌徒进入赌场开始赌博时,他已经进入了骑虎难下的状态。有时候也将骑虎难下博弈称之为“协和谬误”。协和谬误:即某件事情投入了一定成本,进行到一定程度后发现不宜继续下去,却苦于各种原因而将错就错,欲罢不能。 承诺行动
承诺行动是当事人使自己的威胁战略变得可置信的行动。承诺行动是有成本的,承诺行动的成本越高,威胁就越值得相信。
应用:军事博弈——破釜沉舟。秦朝末年,秦国的三十万人马围困赵国于巨鹿,楚怀王派项
羽率兵前往救赵。楚军全部渡过漳河后,项羽传下命令:把渡河的船凿穿沉入河里,
把做饭用的锅全部砸碎,把附近的房屋统统烧毁。项目用破釜沉舟的办法来表示他有进无退、一定要夺取胜利的决心。结果,楚军士气大增,秦军节节败退。
位置博弈的策略
? 电视台之间在时间段上的重叠问题在本质上就是位置博弈。 ? 从位置博弈角度看西方政党的换届选举(西方政党的政策趋向)。
猎鹿博弈
帕累托效率准则:经济的效率体现于配置社会资源以改善人们的境况,主要看资源是否已经被充分利用。如果资源已经被充分利用,要想再改善我就必须损害你或别的
什么人,要想再改善你就必须损害另外某个人。
一句话简单概括,要想再改善任何人都必须损害别的人了,这时候就说一个经济已经实现了帕累托效率。相反,如果还可以在不损害别人的情况下改善任何人,就认为经济资源尚未充分利用,就不能说已经达到帕累托效率。
帕累托最优:是指资源分配的一种状态,在不使任何人境况变坏的情况下,不可能再使某些人的处境变好。
应用:企业之间强强联合。强强联合造成的结果是资金雄厚、生产技术先进、在世界上占有
的竞争地位更优越,发挥的影响更显著。将蛋糕做得越大,双方的效益也就越高。
? 注意:猎鹿模型是假设猎人双方平均分配猎物。
? 如果不是平均分配?有时候,整体效率虽然提高,但是整体的改善是伤害了别人的利益,那么就不是帕累托改善。
道德、法律的产生
道德感自然地使得人们对不道德的或不正义的行为谴责或者对不道德的人采取不合作,从而使得不道德的人遭受损失。道德可以打破“囚徒困境”的难题,化解个人理性与社会群体理性的矛盾。
道德约束的局限性:当不道德的行为带来的利益大于道德的满足时,道德约束的作用便会失效。举例:捡到100元与捡到上百万的名画?道德作用失效——法律来约束人们的行为 法律具有强制性,在这样一种法治环境中,法律必然可以改善囚徒困境。 博弈论不是万能
任何理论与方法都不是万能的。博弈论亦然,它不可能包治百病。
在生活中或工程应用中,博弈论的思想方法是无处不在、无时不有。但是,博弈论的基本前提假设之一就是:人是理性的(rational)。
? 什么是理性的人?
所谓理性的人是指行动者具有推理能力,在具体策略选择时的目的是使自己的利益最大化。现实生活中,人们常常要在缺乏完全了解的情况下,一定程度地根据主观意识进行决策。因此,个人或企业的决策都是在有限理性的条件下进行的,即人的理性是有限度的。 ——人类的精力和时间永远是有限的,
—— 人不可能掌握所有知识和信息,也不可能搜寻到所需的全部的信息。 ——信息的搜寻需要成本。
意图搜寻到所有信息,企图作出收益最优的决策行为有时反而是最不理性的行为。
实际生活中,信息不对称的例子:
? 人寿保险公司并不知道投保人真实的身体状况如何,只有投保人自己对自身健康状况才有最确切的了解。
? 政府官员廉洁与否,一般的公民并不是非常清楚。
? 求职者向公司投递简历,求职者的能力相对而言只有自己最清楚,公司并不完全了
解。 ? 买卖双方进行交易时,对交易商品的质量高低,自然是卖方比买方更加了解。 ?
对称信息与非对称信息的概念
? 对称信息:指的是在相互对应的市场参与者之间作对称分布的有关事件的知
识或概率分布,也就是相互对应的市场参与者双方都了解对方的信息度量或
经济环境。 ? 非对称信息:在相互对应的市场参与者之间不作对称分布的有关事件的知识
或概率分布。
对称环境可分为三类:
– (1)市场参与双方都没有掌握有关信息的信息环境;
– (2)市场参与双方都具有不完全信息,但掌握度量一致或度量相似的信息
环境;
– (3)市场参与者双方都拥有完全信息的环境
私有信息与公共信息
--私有信息:通俗地讲,就是如果某一方所知道的信息而对方并不知道,这种信息就是拥有信息一方的私有信息。
--公共信息:如果一则信息是大家都知道的,或者是所有有关的人都知道的,它就叫做“公共信息”或者“公共知识”。
? “私有信息”的存在,导致了“信息的不对称性”。
? “私有信息”掌握与否,是委托代理关系的重要概念 。
在信息经济学中,一般把关于现存事实特征的私有信息,叫做“隐蔽特征”。
在信息经济学中,这种未来别人难以判断或观察到的行为这种隐蔽信息,特称为“隐蔽行为” 简而言之,隐蔽信息分为两大块:是事件(合同)前已经发生的和已经存在的有关事实,就叫做隐蔽特征;是事件(合同)后发生的有关事情,就叫做隐蔽行为。
1、委托人—代理人2、委托—代理关系3、委托-代理均衡合同4、委托—代理的信息结构 5、委托-代理关系的类型 委托代理关系的确定
只要在建立或签订合同(协议)前后,市场参加者双方掌握的信息不对称,这种经济关系都
可以被认为是委托-代理关系。
许多社会经济关系,都可以归结为委托代理关系 :政府与企业,股东与经理 雇主与雇员 消费者与厂家
委托-代理关系要与不对称信息相联系。同种社会关系中可能包含有多种不同委托-代理关系 构成委托—代理关系的基本条件:
第一,市场中存在两个以上相互独立的个体,且双方都是在约束条件下的效用最大化者。 第二,代理人与委托人都面临着市场的不确定性和风险,且他们二者之间所掌握的信息处于非对称状态
第三,代理人的私人信息影响委托人的利益(即收益), 即委托人不得不为代理人的决策或行为承担一定的风险
构成委托—代理均衡合同的两个条件: 激励相容约束条件:代理人以行动效用最大化原则选择具体的行动,代理人在获得预期效用最大化的同时,也保证使委托人预期收益最大化,即所谓的代理人激励相容约束条件; 参与约束条件:在具有“自然”干涉下,代理人履行合同责任后所获得收益不能低于其期望收益,这是代理人参与约束条件。 参与约束条件说明:
代理人履行均衡合同后所获得收益不能低于某个预定收益额。或者说,代理人接受委托人合同的预算收益不能低于他在等成本约束条件下从其他委托人处获得的收益水平。 激励相容条件说明:
代理人以行为效用最大化原则选择具体的操作行动,代理人获得预期效用最大化的同时,也保证使委托人预期收益最大化。
? 达成委托——代理的均衡合同,既要符合参与约束条件,也要满足激励相容条件。
这两个条件同时也是激励机制设计应满足的两个原则。 ? 委托人-代理人对策的信息结构的概述:委托人-代理人对策的信息结构为不完全、
非对称信息环境。 三类纸牌的信息结构:
A:完全(或完备)信息的情况 B:不确定性或信息不完全性的情况 C:不完全、非对称信息的情况
私人信息是使第三类对策与其他两类对策有所区别的原因 、隐藏行动的道德风险模型
? 签约时信息是对称的,签约后,代理人选择行动(如工作努力程度),“自然”选择“状
态”,代理人的行动和环境状态一起决定某些结果,也就是说,结果是由代理人的行动和某些随即因素共同决定的。
? 委托人需要解决的问题是如何使代理人选择对委托人最有利的行动。
2、隐藏信息的道德风险模型
签约时信息是对称的,签约后,“自然”选择“状态”,代理人可以观测到“自然“的选择,
并据此选择行动。
委托人需要解决的问题是如何使代理人在给定自然状态下选择对委托人最有利的行动。 逆向选择模型 签约时信息是不对称的,代理人拥有某些委托人不知道的信息(将这些信息称为代理人的“类型
4、信号传递模型
? 代理人知道自己的“类型“,委托人不知道。为了显示自己的”类型“,代理人选择某
些信号发送给委托人,委托人观测到信号后,与代理人签订合同。 5、信息甄别模型
? 代理人知道自己的“类型“,委托人不知道。为了获取代理人的”类型“信息,委托人
提供多个合同供代理人选择,代理人根据自己的”类型“,选择一个适合自己的合同,委托人从代理人的选择中得到有关代理人”类型“的信息。 内容 时间 事前 (exante) 事后 (expost) 隐藏行动 (hidden action) 隐藏信息 (hidden information) 3、逆向选择模型 4、信号传递模型 5、信息甄别模型 1、隐藏行动的道德风险模型 2、隐藏信息的道德风险模型 信息不对称反映在旧车市场上,表现为: 买者只愿意根据平均质量支付价格。实际价格低于市场平均价格的车易于售出。 高质量的汽车被低质量汽车排挤出市场之外,市场上留下的只有低质量的汽车。 这种现象违背了竞争中优胜劣汰的选择法则。
逆向选择的定义:在建立委托—代理关系之前,代理人已经掌握某些委托人不了解的信息,代理人利用这些信息选择对自己有利的合同,而委托人由于信息劣势在签订合同时处于不利的选择位置。“高质量”的代理人被“低质量”的代理人排挤出局,与委托人签订合同的往往是“低质量”的代理人。这就是逆向选择。
逆向选择问题的成因:双方信息不对称,导致逆向选择。
信息不对称理论在这里揭示了两层道理:第一,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市场的运行可能是无效率的,即市场失灵。第二,这种“市场失灵”具有“不利选择”或“逆向选择”的特征,即市场上只剩下次品,这也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劣币驱逐良币”。
一个市场经济的有效运行,需要买者和卖者之间有足够的共同的信息。如果信息不对称非常严重,就有可能限制市场功能的发挥,引起市场交易的低效率,甚至会导致整个市场的失灵。
保险市场出现逆向选择的原因:投保人有两种情况:高风险和低风险;保险公司与投保人之间存在信息不对称,保险公司不清楚投保人的风险水平;保险公司只能收取以风险的平均概率为基础的保险费;在这样的收费体制下,高风险的投保人具有更多的保险激励,而低风险的投保人则更倾向于退出保险市场,保险市场因此萎缩。
信贷市场出现逆向选择的原因:银行不清楚贷款人的投资风险,银行只能根据投资人的平
均风险状况决定贷款利率。低风险贷款人由于借贷成本高于预期水平而退出借贷市场。银行为增加收益而提高贷款利率,低风险企业退出借贷市场。
信贷市场的信用配给制:银行如果保持利率在较低的水平不变,以容纳较多的潜在的借款人,
银行从中有选择地拒绝一些信用度低的借款人的要求,将信贷机会留给信用度较高的借款人,这样,银行的收益将会得到较好的保证。这就是信用配给制度。 信用配给制的两种表现:拒绝向所有的人发放贷款;拒绝全额发放贷款。 信贷配给的结果:在无差别的贷款申请人中,一些人获得了贷款而另外一些人却没有获得贷
款。无论贷款的供给多么充足,总会有一些人在任何利率水平下都无法得
到贷款。
逆向选择对市场的影响:逆向选择说明了低质量的产品和低质量的服务对市场的破坏作用:它们以低价出售,有可能将好产品挤出市场,并摧毁消费者对市场的信任,导致市场的萎缩,从而最终降低整个社会的福利水平。为了保证和提高市场的交易效率,必须设法消除或减少逆向选择以降低产品质量的不确定性。信号理论就是研究如何才能有效解决信息不对称造成的逆向选择问题的理论,主要有信号传递和信息甄别两种方法。
信息不对称是导致逆向选择的根源。要减少逆向选择,就必须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 所谓“信号传递”,就是具有私人信息的一方通过信号将信息传递给没有私人信息的一方。 用学究式的话来说,就是“高质量”代理人利用信息优势向委托人传播自己的私人信息。 信号传递的几种方式:
1、 提供质量保证和承诺.这是一种常见的低成本、短期效果明显的方法。卖主提供诸如“本
公司对销售的商品保修3年”这样的保证,买主认为:“能够提供如此的保修服务,商
品的质量应该不错。因为卖次品的卖主如果实行3年保修将给他带来很多的维修成本,所以保修证书传递的信息就是可信的。
2、 名牌效应. 品牌本身就传递了产品是优质品的信息。因为在消费者心目中,名牌代表优
质。
3、 广告也是一种信号传递的手段. 出售和生产质量较差产品的企业能从促销活动中获得
的收益比质量好的企业要少,因为消费者通过拒绝购买和扩散效应会使前者的广告宣传无法达到预期目标。
这种广告的价值正在于:当红明星出场费高低代表了企业的产品质量高低。并不是所有产品都适用于做广告.较高的广告成本将屏蔽掉一部分低质量产品.广告作为市场信号,传递了高质量产品的信息.
信号的有效性问题:信号有效的充分必要条件是,发送信号要发生成本;不同的行为人发送
同一个信号的成本是不同的。
教育的信号传递作用的意义:第一,教育可通过提供信息使雇主将雇员分配在最合适的工作岗位,从而促进配置效率;第二,如果没有信号传递的话,有才能的人可能离开公司从事相对效率较低的个体工作,从而对社会是一种损失。
信息甄别概述:信息甄别(screening):没有私人信息的一方通过提供多个不同的合约诱使具
有私人信息的一方披露其私人信息。
信号传递与信息甄别的关系:
信息甄别和信号传递都是用来解决逆向选择问题。
解决问题主体不同,信息甄别的主体是信息劣势方,而信号传递的主体是信息优势方。 信息甄别模型中,要想产生分离均衡,甄别者(没有私人信息的一方)所提的同一交易合同对不同的被甄别者必须有不同的收益(效用),这样才能将不同类型的被甄别者(即代理人)区分开。而在信号传递模型中,同一信号对不同发送者必须产生不同的交易成本,才能产生分离均衡。
某一逆向选择问题的解决,可能会出现三种情形:
? 信息优势方主动进行信号传递
? 信息劣势方主动进行信息甄别 ? 信号传递和信息甄别结合出现
信息甄别的一般思路:首先,对所面临的问题是逆向选择问题以及所处地位是信息劣势方,做出肯定判断;其次,对交易所指向的对象的性质有基本的认识,对自身的需要在质和量上都有清醒的估算;再次,制定出一组能够使自身达到最优收益的合同和选择规则(必须符合参与约束和激励相容约束),并提供给对方;最后,由对方对合同组合进行自我选择,最终达成协议,实现交易。
信息甄别的应用:比如保险公司提供不同的保险合同供投保人选择,投保人通过选择适合于自己的保险合同来显示自己的风险类型。
保险市场的不同险种组合
– 投保人知道自己的风险状况,而保险公司并不清楚。
– 不具有私人信息的保险公司可以针对不同类型的潜在投保人,通过提供不同
种类的保险合约,把客户按风险大小分成不同的类别。
– 这样,投保人可以根据自己的风险特征选择一个合适的保险合约。
信息甄别的应用:买票乘飞机还是轮船,不同的人所愿意支付的价格实际上是不一样的。有的人收入高一些,或对花钱看得比较松一些,就可以支付较高的价格。相反,收入低的人或对花钱看得比较紧一些的人,就只愿支付较低的价格。 飞机或轮船公司为了将这些具有不同支付意愿的人区分开来,让能支付较高价格的人支付较高价格,就设计了一种信息甄别机制,这种机制在飞机、轮船公司就是设立头等舱、二等舱、三等舱……推出一本新书来说,通过提供精装本和平装本两种版本,出版商可以将读者分为两大类:一类对书的评价较高,另一类对书的评价较低。这种情况下,对该书评价较高的读者会购买精装本,对该书评价较低的读者则购买平装本。出版社商的利润因此而大大提高。 什么是道德风险?
道德风险,是指委托人、代理人签订委托-代理合同后,代理人在使其自身效用最大化的同时,损害委托人效用的行为,而代理人并不承担他们行为的全部后果 是人们利用市场的不成熟或者市场的扭曲,违背一般社会道德规范而作出符合经济理性的举动。
道德风险存在于下列情况:由于不确定性、不完全的合同使负有责任的经济行为人(代理人)
不能承担全部损失(或利益),因而他们不承受他们的行动的全部后
果。同样地,也不享有行动的所有好处。
如何区分逆向选择与道德风险:投保前——逆向选择 投保后——道德风险
道德风险产生的原因之一:信息不对称.签定合同时,双方拥有的信息是对称的;但是建立
委托—代理关系以后,信息出现不对称性,代理人行动的选择具有隐藏性,是代理人的私人信息,而委托人并不完全知道代理人选择了什么行动。
在这种环境下,代理人可能会利用其独占性的私人信息,选择对委托人不
利的行动危害委托人的利益。
道德风险产生的原因之二:行为人不必为自己的行为承担全部的后果。 道德风险的消极作用
1. 增加不利事件发生的概率.签定保险合同后,保险公司难以观测到投保人防止事故发生的努力程度,只能观察到事故是否发生或发生事故后的损失情况。
投保人可能会在思想上产生麻痹或依赖心理,放松防范意识,降低减少事故直接损失的努力程度。这将导致事故发生的概率上升,保险公司的利益受损,并且造成社会资源的浪费。 2. 影响资源的最优配置。投保人两种策略:注意保管和不注意保管;保险公司的策略:当
投保人选择“注意保管”时给予较高水平的保险,当投保人选择“不注意保管”时给予较低水平的保险;信息不对称条件下,投保人很可能选择对自己有利的“不注意保管”行为;
作为对策,保险公司可能选择提供低水平的保险;保险公司和投保人成为囚徒困境中的两个囚徒。可见,道德风险将影响资源的最优配置。
3. 导致低效率。雇主与雇员签定合同以后,雇员的工作努力程度这个信息在雇主和雇员之
间是不对称的。努力工作对雇员来说是负效用,只要雇主无法从雇员的工作成果中推知
其确切的努力程度,雇员就会有偷懒的动机。雇员可能会选择一个对自己有利而对雇主不利的较低努力水平为雇主工作,从而出现道德风险。这将导致生产的低效率。 应用一:保险市场中的道德风险
例如:购买了财产保险的人不再像以前那样仔细地看管家里的财物。购买了医疗保险的人常常多开一些不必要的贵重药品。购买了汽车保险的人可能更不注意保管自己的汽车 人们在投保后的行为保险公司无法观测到,从而产生了“隐藏行动”。保险公司面临
着投保人松懈责任,甚至采取“不道德”行为而导致的损失。
正在阅读:
博弈论03-09
微观经济学复习11-01
2020员工转正工作总结(精选合集)08-23
有关员工销售工作计划汇编10篇06-10
音乐与治疗癌症06-12
规划建设局工程项目管理制度03-30
西经复习题03-27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化学教学中的设计及应用03-11
中学生主题班会02-19
安全工作表态发言稿【优秀3篇】03-27
- 多层物业服务方案
- (审判实务)习惯法与少数民族地区民间纠纷解决问题(孙 潋)
- 人教版新课标六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
- 词语打卡
- photoshop实习报告
- 钢结构设计原理综合测试2
- 2014年期末练习题
- 高中数学中的逆向思维解题方法探讨
- 名师原创 全国通用2014-2015学年高二寒假作业 政治(一)Word版
- 北航《建筑结构检测鉴定与加固》在线作业三
- XX县卫生监督所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小学四年级观察作文经典评语
- 浅谈110KV变电站电气一次设计-程泉焱(1)
- 安全员考试题库
- 国家电网公司变电运维管理规定(试行)
-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稿征求意见提纲
- 教学秘书面试技巧
- 钢结构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 水利工程概论论文
- 09届九年级数学第四次模拟试卷
- 如何打赢信息化战争
- 生物物质分离工程
- 内部全真密押预测考点-全国执业资格考试-2011年注册城市规划师《
- 呆并快乐着--《红楼梦》中的两个呆子(2)
- 《排球正面双手传球》教学设计OK
- 怎样有效发挥村级领导班子在推进基层工作中的作用
- 天然产物复习思考题
- 关于开展农村党员远教“天翼”信息化乡镇村创建活动达标乡(镇)
- 第二章 国民收入的核算
- 计量经济学 实验报告模板
- 2018年度学校支部书记述职报告范文
- 福建省龙岩市09-1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查(历史)
- 热处理原理与工艺复习思考题
- 奥数讲义 数字趣题
- 2019-2020学年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十章 信息的传递》单元综合测试
- 高三实验班数学(文)周练2
- 自动门安装施工工艺标准
- 数学建模之下料问题
- 央财金融专硕考研经验汇总
- 康复治疗三基考试整理题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