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法试题及答案

更新时间:2023-11-14 06:43:02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环境法试题及答案

1.将环境分为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依据是( ) A.环境功能的不同 B.环境范围的大小 C.环境要素的不同

D.环境要素形成的原因 答案:D

2.人为原因引起的环境问题被称为( ) A.原生环境问题 B.次生环境问题 C.第一环境问题 D.继发环境问题 答案:B

3.首次提出“人类环境”这一概念的是( ) A.1945年联合国大会

B.1972年联合国人类环境大会 C.1982年内罗毕峰会

D.1992年里约环境与发展大会 答案:B

4.按照环境的功能不同,可以将环境分为( ) A.自然环境和人工环境 B.生活环境和生态环境 C.室内环境和室外环境

D.大气环境、水环境、土壤环境等 答案:B

5.我国宪法中将环境分为( ) A.城市环境和乡村环境 B.自然环境和人工环境 C.生活环境和生态环境 D.水环境和大气环境 答案:C

6.下列对人类与环境的关系表述有误的是( ) A.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 B.人类能够主动地适应和改造环境

C.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人类可以逐步摆脱环境对人类的限制 D.人类是环境的产物 答案:B

7.在日本环境与资源保护法一般称为( ) A.公害法 B.污染控制法 C.环境保护法 D.自然保护法 答案:A

8.在环境保护的综合调整机制中,属于市场调整机制的主体有( ) A.政府组织 B.营利性企业 C.非政府组织 D.非营利性组织 答案:B

9.首先提出了“预期的环境政策”的法律文件是( ) A.《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 B.《21世纪议程》

C.《关于环境与发展的里约宣言》 D.《世界自然资源保护大纲》 答案:D

10.标志着我国的污染防治工作已经从末端治理为主进入到以源头预防、综合治理的阶段的事件是( )

A.1973年全国第一次环境保护工作大会 B.1979年《环境保护法(试行)》实施 C.1989年《环境保护法》实施

D.2002年《清洁生产促进法》制定 答案:D

11.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的特征不包括( ) A.环境法具有科技性 B.环境法是社会法 C.环境法是私法

D.环境法是综合部门法 答案:C

12.ISO环境标准属于( ) A.国家标准 B.企业标准 C.国际标准 D.行业标准 答案:C

13.下列有关环境质量标准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环境质量标准包括国家标准和各级地方政府制定的地方环境标准 B.对国家污染物排放标准已作规定的项目,不得制定地方标准

C.凡是向已有地方污染物排放标准的区域排放污染物的,应当执行地方标准 D.地方污染物排放标准必须严格于国家标准 答案:B

14.根据《国家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的要求,突发环境事件的报告实行多少小时报告制( ) A.半小时 B.一小时 C.二小时 D.三小时 答案:B

15.根据《环境保护法》的规定,环境影响报告书应在建设项目的哪一阶段报批( ) A.设计阶段

B.可行性研究阶段 C.竣工验收阶段 D.投入使用阶段 答案:B

16.对突发环境事件的报告不包括( ) A.初报 B.续报

C.处理结果报告 D.确报 答案:D

17.根据《环境保护法》的规定,下列哪一项是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的职权( )

A.对国家环境质量标准中未作规定的项目,制定地方环境质量标准 B.对国家污染物排放标准中未作规定的项目,制定地方污染物排放标准 C.定期发布环境状况公报

D.会同有关部门对管辖范围内的环境状况进行调查和评价,拟定环境保护规划 答案:D

18.目前在环境管理中使用最广泛的许可证是( ) A.规划许可证 B.开发许可证 C.建设许可证 D.排污许可证 答案:D

19.建设单位在环境影响评价文件中报送审查之前征求公众意见的期限不能少于( ) A.10日 B.5日 C.15日 D.30日 答案:A

20.“清洁生产”的概念最早产生于( ) A.美国 B.英国 C.中国

D.欧盟(欧共体) 答案:D

21.下列立法活动属于狭义环境与资源保护立法的是( ) A.全国人大常委会制定、修改或废止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律的活动 B.国务院制定环境与资源保护行政法规 C.国家环境部制定环境与资源保护行政规章 D.地方性环境与资源保护法规的制定 答案:A

22.1971年到1972年间,美、日、英、法等国家政府分别在中央设立了( )

A.协调机构 B.环境专门机构 C.咨询机构

D.环境法实施机构 答案:B

23.确立“环境教育”名称的是( ) A.《人类环境宣言》 B.《里约宣言》 C.《21世纪议程》 D.《我们共同的未来》 答案:A

24.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法律案实行( ) A.一审制 B.二审制 C.三审制 D.四审制 答案:C

25.根据环境行政程序所规范的行政行为的效力范围,环境行政程序可分为( )A.事前行政程序和事后行政程序 B.内部行政程序和外部行政程序 C.抽象行政行为和具体行政行为

D.行政立法程序、行政执法程序和行政司法程序 答案:B

26.提出“环境问题不仅是一个技术问题,也是一个重要的社会经济问题”的会议是(A.1972年人类环境会议 B.1982年人类环境会议

C.1992年联合国环境发展大会 D.2002年联合国环境发展大会 答案:A

27.我国环境教育发端于( ) A.《全国环境宣传教育行动纲要》 B.全国首届环境教育工作会议 C.《中国环境保护21世纪议程》 D.第一次全国保护工作会议 答案:D

28.无过错责任在德国被称之为( ) A.严格责任 B.无过失责任 C.危险责任 D.结果责任 答案:C

29.从环境法的历史看,下列哪一项是环境领域最早应用的法律责任( ) A.民事责任 B.刑事责任

) C.行政责任 D.政治责任 答案:A

30.我国《环境保护法》对环境污染损害赔偿案件所规定的诉讼时效是( ) A.1年 B.2年 C.3年 D.4年 答案:C

31.下列有关“破坏环境资源保护罪”的主观方面的表述正确的是( ) A.破坏环境和资源的行为多为故意,而污染环境的行为多为过失 B.破坏环境和资源的行为多为过失,而污染环境的行为多为故意 C.破坏环境和资源的行为以及污染环境的行为在主观方面都是故意 D.破坏环境和资源的行为以及污染环境的行为在主观方面都是过失 答案:A

32.下列关于我国环境资源犯罪的犯罪主体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环境资源犯罪的犯罪主体是指实施了污染环境的行为,依法应负刑事责任的人 B.环境资源犯罪的主体是指实施了破坏资源的行为,依法应负刑事责任的人 C.环境资源犯罪的犯罪主体只能是自然人

D.环境资源犯罪的犯罪主体可能是自然人也可能是单位 答案:D

33.下列罪名刑期最长的是( ) A.环境污染罪

B.非法猎捕、杀害国家重点保护的珍贵、濒危野生动物罪 C.盗伐林木罪

D.环境监管失职罪 答案:B

34.环境资源犯罪的客观方面是环境资源犯罪活动外在表现的总称,它不包括下列哪一选项的内容( )

A.犯罪人所从事的危害环境资源的行为 B.行为的危害后果

C.行为与后果之间的因果关系 D.环境资源犯罪的客体 答案:D

35.在我国“环境污染和其他公害”的表述形式源于( ) A.1978年《宪法》 B.1982年《宪法》

C.1979年《环境保护法(试行)》 D.1989年《环境保护法》 答案:A

36.环境污染和其他公害的直接防治方法是( ) A.法律方法 B.经济学方法

C.对污染源的行政管理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p91v.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