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顾茅庐 教学设计

更新时间:2023-09-21 18:04:01 阅读量: 工程科技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一、 教材分析

《三顾茅庐》是由历史小说《三国演义》改编而成的,讲述了刘备三次到隆中拜访诸葛亮,诚心诚意邀请他出山,辅佐自己完成国家统一大业的故事。文中着力刻画了刘备的语言、动作和神态等,重点表现了刘备对贤才的虔诚和渴求,同时看出诸葛亮的的确确是一位旷世奇才,细节描写是本文的重要特色,另外环境描写和对比、比喻等修辞方法的恰当使用也是本文的一个亮点,本课语言通俗易懂,适合小学生阅读。

四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根据老师的提示进行课前预习的能力。能够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分组讨论自学,在互助合作学习中增强合作意识。学生求知欲强,对历史故事很感兴趣,但大部分学生对《三国演义》的故事略知一二,没有读过原著,对人物的性格特点及课文背景了解不够透彻,希望通过本课的学习,提高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 二、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意。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蜿蜒起伏、疏疏朗朗、清澈见底、青翠欲滴、景色宜人。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通过文章中刘备的语言、动作,体会他对人才尊重的优秀品质。学习课文通过人物语言、动作,刻画人物形象的写作方法。 4、体会比喻句前后两部分之间的关系, 三、 教学方法 1、注重朗读感悟

“读”是语文学习的重要手段,不同要求、不同形式的“读”贯穿于整个课堂教学,有助于学生充分感悟语言文字蕴含的情感,并将之内化、积淀,从而形成良好的语感。在朗读训练的过程中,教师除了在朗读方法上给予指导,朗读过后的评价也很重要,而且要注重艺术性。

2、先扶后放,合作学习

在教学内容相近、叙述形式相似的段落时,采用“先扶后放”的教学方法,先由老师重点指导学习人物对话部分,再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学习人物动作部分,然后全班交流评议。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中,既体现了教师的指导作用,也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学会了合作,学会了探究,评价的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四、 教学准备

1、初读课文,划出生字词,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意。 2、课前搜集有关《三顾茅庐》的资料。 3、学生提出自学中遇到的问题。 五、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题

1、同学们,中国古代曾经有一个时代叫三国,那可是一个战火纷飞、风云际会、群雄逐鹿、英雄辈出的时代。正是因为这个伟大的时代造就了一部伟大的文学作品,那就是——《三国演义》,作者——罗贯中。《三国演义》是中国四大名著之一,你知道另外散步及其作者吗? 《三国演义》 罗贯中

《红楼梦》 曹雪芹 《西游记》 吴承恩 《水浒传》 施耐庵

2今天这节课,我们将要一起学习的课文就是选自《三国演义》的《三顾茅庐》,(板书课题时,故意将“茅”少写“一撇”,以加深学生对“茅”的正确印象。)

3学生交流自己找到的资料,弄清时代背景。 (二)、检查预习情况 1、检查生字预习情况 (1)、比一比,再组词 怏( ) 惭( ) 快( ) 渐( ) (2)选择正确的读音

卧龙冈(gǎng gāng) 埋(mán mái)怨

见着(zhě zháo) 潺潺(chán fú) 半晌(xiǎng shǎng) 数(shǔ shù)九寒天 草舍(shě shè) 采用同桌互读互听的方式进行。 (3)朗读词语

三顾茅庐 诸葛亮 草堂 讨论 半晌 恭恭敬敬 秀丽宜人 辅助 蜿蜒 捆来 尊重 时辰 策略 (4)默读课文

A、理解“三顾茅庐”的意思,可用课文里的话解释。

B、自己试着给课文分段 (三)交流、反馈

1、 “三顾茅庐”的意思:刘备三次到诸葛亮的草屋拜访他,恳请诸葛亮出山帮助自己完成祖国统一的大业。(诸葛是复姓) 2、分段:按刘备三顾茅庐的顺序分即可。 (四)了解课文大意

1、再次默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里一共有几个人物?他们分别有什么特点?你从哪里看出来的? 2、交流

刘备:对诸葛亮诚心诚意,尊敬诸葛亮,求贤若渴,礼贤下士 张飞:做事冲动,鲁莽,心疼哥哥 关羽:话不多 诸葛亮:有才华

(五)第一课时小结,布置作业

(六)播放《三国演义》主题曲,导入新课

(设计意图:雄浑豪迈的歌曲把学生带入到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中去,再由教师的叙述把学生自然而然引入到本课的学习。)

同学们,我们上节课对历史人物刘备、诸葛亮有了初步地了

解,这节课我们将继续深入学习课文《三顾茅庐》,体会人物特点。 (七)复习词语,把握全文 1、刘备、张飞、关羽、诸葛亮

你发现了什么?(这些都是课文中的主人公的名字)

2、疏疏朗朗、清澈见底、青翠欲滴、秀丽宜人 你发现了什么?(都是些隆中景色的词语) 3、下马步行、轻轻敲门、轻轻走进、恭敬等候 你发现了什么?(这些词语是写刘备动作的) 4、群雄纷争、三分天下、最后取胜、统一中国 你发现了什么?(这些都是写诸葛亮策略的词语) 5、一起读这四排词语,你发现了什么?

(把这些词语连贯地说出来就是文章的主要内容) (八)用这些词语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指名说 课文主要写刘备诚心诚意到隆中拜访诸葛亮。

(九)思考:(1)刘备的诚心诚意表现在哪些方面?(2)刘备为什么对诸葛亮这样诚心诚意?(3)刘备对诸葛亮的诚心诚意得到了哪些回报?下面请同学们带着问题,随刘备第三次拜访诸葛亮。我们先来解决第一个问题:刘备的诚心诚意表现在哪些方面? (十)精读感悟,体会人物特点

学生默读课文,思考:刘备的诚心诚意表现在哪些方面?划出有关句子,找出关键词语,读一读,旁边写好自己的批注。

学生交流,汇报

1、分析人物对话,感悟人物品质

(1)张飞嚷道:“这次用不着大哥亲自去,他如果不来,我只要一根麻绳就把他捆来了!”

什么叫“嚷”?谁来读一读张飞的话。

刘备听了怎么说?

(2)刘备生气地说:“你一点儿也不懂得尊重人才,这次你就不要去了!”

点出“生气”,刘备怎样“生气”地说?读一读。 (3)从二人对诸葛亮不同的态度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从二人的对话作了鲜明的对比,突出了刘备对人才的敬意。 (4)分角色朗读,读出二人对诸葛亮的不同态度。 到了隆中后刘备又是怎样做的呢? 2、分析人物动作,体会刘备诚心诚意

片段:离诸葛亮的住处还有半里多路,刘备就下马步行,到了诸葛亮的家,刘备上前轻轻敲门。刘备让童子不要惊醒 己轻轻地走进去,恭恭敬敬地站在草堂的台阶下等候。又等了一个时辰,诸葛亮才悠然醒来。刘备快步走进草堂,同诸葛亮见面。 齐读。

(1)找出描写刘备动作的词。指名说。

下马步行、轻轻敲门、轻轻走进、恭恭敬敬地站着等候、快步走进 (2)从这些词语中你体会到了什么?小组交流。

A、为什么离诸葛亮住处还有半里多路就要“下马步行”?诸葛亮又看不见。(文官落轿,武官下马,这是古人对特别有地位或对自己特别敬仰的人表示极大的尊敬。可见刘备对诸葛亮是多么尊敬,诸葛亮在刘备心中的地位是多么高呀!)

B、“轻轻敲门”又说明了什么?学生模仿动作。(怕惊扰诸葛亮)

C、童子说诸葛先生正在睡觉,刘备“轻轻地走进去”,说明了什么?(怕打扰诸葛亮的休息)

D、“恭恭敬敬地站着”又说明了什么?(亲自恭候更能让诸葛亮体会到他的诚心,打动诸葛亮)

这一等等了多久?(等了半晌功夫;又等了一个时辰) 学生模仿“恭恭敬敬地站着”。

小结:诸葛亮在温暖的被窝里美美地睡觉,而刘备却在春寒料峭的早春,在台阶下恭候了几个小时,可见刘备请诸葛亮出山的心是多么的诚恳啊!

E、当诸葛亮醒来时,刘备“快步走进”草堂,同诸葛亮见面,又说明了什么?(不想让诸葛亮等得太久,同时也体现了自己求贤若渴的迫切心情)

F、体会这些动词说明了些什么?(刘备诚心诚意地尊重人才) G、齐读,感悟刘备的诚心诚意。

H、欣赏《三顾茅庐》片段,在情境中感受刘备的诚心诚意。

小结:古人曾说过“精诚所至,金石为开”。我想刘备的诚心诚意一定会打动诸葛亮,一定会把诸葛亮请出山,最后能请出山了吗? 过渡:刘备对诸葛亮的“诚心诚意”得到了哪些回报?(隆中对、三分天下),从中我们可以看出诸葛亮是一个有着雄才大略的人。诸葛亮果真是一个有才华的人吗?(是)你看,就在那个茅草屋,刘备听了他的话茅塞顿开。

3、品读比喻句,体会诸葛亮的雄才大略

出示片段:

(1)刘备听了茅塞顿开,像拨开云雾见到了青天。

A、什么叫“茅塞顿开”?(本来不明白,现在一下子明白过来。这句话是说刘备本来对天下形势看得不透,经诸葛亮一点拨九明白过来了。能使迷茫中的刘备“茅塞顿开”,这样的计谋肯定很高。由此你看出了什么?看出了诸葛亮很有才华。)

B、在这句话中用了什么修辞手法?作者把什么比作什么? C、把这句话用一个词来形容?(拨云见日) 再后来,刘备对他的兄弟关羽和张飞说,出示片段: (2)我得到先生,就像鱼儿得到水一样啊!

A、自学要求:在这句话中用了什么修辞手法?作者把什么比作什么?从这句话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B、既说明诸葛亮具有雄才大略,又说明刘备和诸葛亮的关系很密切。 C、把这句话用一个词来形容。(如鱼得水)

诸葛亮真是个足智多谋的人才。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那么诸葛亮生活的环境又是怎样的呢?

(3)出示片段,齐读:他们来到隆中,只见那里的山冈蜿蜒起伏,好像一条等待时机起飞的卧龙。冈前几片松林疏疏朗朗,潺潺的溪流清澈见底,茂密的竹林青翠欲滴,景色秀丽宜人。

诸葛亮就住在隆中的卧龙冈,这是一条怎样的山冈?

出示片段:他们来到隆中,只见那里的山冈蜿蜒起伏,好像一条等待时机起飞的卧龙。

A、齐读,在这句话中,作者把什么比作什么?(把蜿蜒起伏的山冈比作卧龙)

B、这条等待时机腾飞的卧龙像谁?(诸葛亮)等待谁让他起飞?(刘备)

C、除了因为山冈的形状像卧龙,还说明了什么?(暗示诸葛亮的雄才大略) (4)分析比喻句

出示片段:A、刘备听了茅塞顿开,像拨开云雾见到了青天。 B、我得到诸葛先生,就像鱼儿得到水一样啊!

C、他们来到隆中,只见那里的山冈蜿蜒起伏,好像一条等待时机起飞的卧龙。

a、这三个句子有什么相似的地方?指名说。(都是比喻句,都暗示了诸葛亮是一个具有杰出才华、雄才大略、旷世奇才的人)

b、要是这样写好不好?那里的山冈蜿蜒起伏;刘备听了茅塞顿开;我得到诸葛先生真好!(不好,写得不具体,不生动) c、揭示关系:后半部分是对前半部分形象具体的说明。 现在大家都明白刘备为什么对诸葛亮这样诚心诚意了吧!

诸葛亮的雄才大略,怎能不让刘备尊重呢?正因为刘备对人才的尊重,所以他才如愿得到诸葛亮的辅助。 (十一)小结课文,延伸拓展。

1、诸葛亮出山以后又有哪些精彩的故事?

火烧新野、火烧赤壁、草船借箭、三气周瑜、七擒孟获、智降姜维、

空城计、舌战群儒

2、展示与《三国演义》有关的成语:如鱼得水、拨云见日、形影不离、空城计、七步之才(曹植)、一身是胆(赵云)、乐不思蜀(刘禅) 3、想进一步了解刘备和诸葛亮,请同学们课外去阅读《三国演义》或搜集相关资料。

(十二)全堂总结,升华“尊重”

这篇课文通过人物的语言和动作,把一个“诚心诚意、尊重人才”的刘备的形象写得活灵活现,栩栩如生。环境描写、比喻描写写出了诸葛亮的雄才大略。

同学们,学完了《三顾茅庐》,两个已经随着历史的长河滚滚而去的英雄人物形象又鲜活的出现在我们眼前,一个是诸葛亮,一个是刘备。

“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唯一让我们记住的那就是“尊重”。 (十三)作业:

1、背诵课文第二、第三自然段 2、课外阅读《三国演义》 六、板书: 三顾茅庐 刘备

语言、动作 诚心诚意、尊重人才 诸葛亮

环境、比喻 雄才大略 七、教学反思:

《三顾茅庐》文中人物形象鲜明,故事情节生动,深受学生喜爱。对于四年级的学生来说,故事情节不难理解。因此,我把整节课的教学重点放在“抓住人物的言行,体会人物的特点”上,引导学生通过“琢磨课文、推敲语言、体会情感”的过程,有效地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教学时我抓住了“刘备诚心诚意拜访诸葛亮”这条主线展开教学,让学生通过找出表现刘备诚心诚意的字、词、句演一演,谈谈自己的体会,有感情的读好句子来理解课文。课堂上,学生基本能找到这些句子,谈自己的体会时都有自己的感悟。通过让学生演一演刘备拜访诸葛亮时的轻轻敲门、恭恭敬敬、轻轻地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能使学生主动获取新知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成为学习的主人,《三顾茅庐》这篇课文中分析比喻句,内容相似,因此,教学中以第一个比喻句为例,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然后让学生互助合作学习。学习分析人物动作时,放手让学生相互交流评议,学生个个都成为了学习活动的参与者。

但在本节课的教学中,也存在着不足。虽然学生学习积极,课堂气氛活跃,但少数同学不能集中到课文的学习中,原因是他们对《三国演义》不了解,很难走进课堂中来,由此要积极引导学生加强课外阅读,拓展知识面。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p83h.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