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考研《机械设计》单项选择(单数章节)

更新时间:2023-03-13 23:25: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单项选择

第一章 绪论

1,机械设计课程研究的内容只限于_______。 ( C )

A.专用零件的部件 B.在高速,高压,环境温度过高或过低等特殊条件下工作的以及尺寸特大或特小的通用零件和部件 C.在普通工作条件下工作的一般参数的通用零件和部件 D.标准化的零件和部件

2,下列8种机械零件:涡轮的叶片,飞机的螺旋桨,往复式内燃机的曲轴,拖拉机发动机的气门弹簧,起重机的起重吊钩,火车车轮,自行车的链条,纺织机的纱锭。其中有_____是专用零件。 ( C )

A.3种 B.4种 C.5种 D.6种 3,

第三章 机械零件强度

1,零件的工作安全系数为 。 ( C ) A.零件的极限应力比许用应力 B.零件的工作应力比许用应力 C.零件的极限应力比工作应力 D.零件的工作应力比极限应力

2,45钢的疲劳强度极限σ-1=270Mpa,设疲劳曲线方程的寿命指数m=9,应力循环基数N0=5×106,则当应力循环次数N=104时,有限疲劳寿命极限为__Mpa(A) A.539; B.135; C.175; D.417

3,零件表面经淬火、渗氮、喷丸、滚子碾压等处理后,其疲劳强度___。(A)

A.增高; B.降低; C.不变; D.增高或降低视处理方法而定。

4,一零件由45号钢制成,受静应力。其工作拉应力σ=300N250HBS、屈服极限σs=600Nmm2若零件材料硬度为

mm2许用拉应力[σ]=400Nmm2则零件的许用安全系数[S]

等于 B 。

A. 1.33 B. 1.5 C. 2.0 D. 2.4

5,两个平行圆柱体相外接触并互相压紧。已知两圆柱体的半径R1>R2,材料弹性模量E1>E2,则两者的最大接触应力 C 。

A.δH1>δH2 B.δH1<δH2 C.δH1=δH2 D.大小不确定

6,受静应力的45钢制零件,在强度计算时应取 D 为极限应力。

A.?B

B.

?S

C.

?0 D.??1

7,零件的截面形状一定,如绝对尺寸(横截面尺寸)增大,疲劳强度将随之__C___。

A, 增高 B,不变 C, 降低

8,零件的形状,尺寸,结构相同时,磨削加工的零件与精车加工相比,其疲劳强度__A____。

A,较高 B,较低 C,相同

9,零件的表面经淬火,渗氮,喷丸,滚子碾压等处理后,其疲劳强度___A____。 A,增高 B,降低 C,不变 D,增高或降低视处理方法而定

10,零件受变载荷作用时,则在其内部(B);零件受静载荷作用时,则在其内部(C) A,只会产生静应力 B,只会产生变应力 C,可能产生静应力,也可能产生变应力

11,图示极限应力图中,工作应力循环特性r=0.5,工作应力m点位置如图所示,进行安全系数计算时,其材料的极限应力应取(C)。

A,σ-1 B,σB C,σs

12,对于受循环变应力作用的零件,影响疲劳破坏的主要因素是(C) A,最大应力 B,平均应力 C,应力幅

13,塑性材料制成的零件进行静强度计算时,其极限应力为(B) A,σb B,σS C,σ0 D,σ-1

14,零件受对称循环应力时,对于塑性材料应取(C)作为材料的极限

A,材料的强度极限 B,材料的屈服极限 C,材料的疲劳极限 D,屈服极限除以安全系数

15,当三个相同的零件甲乙丙承受的σmaxz是相同的,但应力循环特性r分别是+1,0,-1,其中,最易疲劳损伤的零件是(C) A,甲 B,乙 C,丙

16,一等截面直杆,其直径d=15mm,受静拉力F=40kN,材料为35#钢,σB=540N/mm2,σS=320N/mm2,则该杆的工作安全系数S为(D) A,2.38 B,1.69 C,1.49 D1.41

17,同样形状、尺寸、结构和工作条件的零件,采用下列不同材料制造:a,HT20-40;b,35#钢;c,40CrNi。其中有效应力集中系数最大和最小分别是(E) A,a,b B,c,a C,b,c D,b,a E,a,c F,c,b

18,两圆柱体沿母线相压,载荷为F时,最大接触应力为σH,若载荷增大到2F时,最大接触应力变为(B)。

A,1.26σH B,1.41σH C,1.59σH D,2σH

19,零件表面经淬火,氮化,喷丸,滚子碾压等处理后,其疲劳强度(A) A,增高 B,不变 C,降低

20,由实验知,有效应力集中、绝对尺寸和表面状态只对(A)有影响。 A,应力幅 B,平均应力 C,应力幅和平均应力

21,干摩擦时,摩擦力与所受载荷及表观接触面积的关系为:(A) A, 与表观面积无关而与载荷成正比 B,与表观面积有关与载荷无关 B, 与表观面积有关与载荷成正比

22,摩擦副表面为液体动压润滑状态,当外载荷不变时,摩擦面间的最小油膜厚度随相对滑动速度的增加而(B)

A,变薄 B,增厚 C,不变

23,两相对滑动的接触表面,依靠吸附油膜进行润滑的摩擦状态称为(B) A,干摩擦 B,边界摩擦 C,混合摩擦 D,液体摩擦

24,一个钢制零件,已知σH=750N/mm2,σs=550N/mm2,σ-1=350N/mm2,零件的最大工作应力为σmax=185N/mm2,最小应力σmin=-75N/mm2,综合影响系数Kσ=1.44,ψσ=0.25,则当r=常数时,该零件的疲劳强度安全系数为(B) A,2.97 B,1.74 C,1.9 D,1.45

25,一钢制零件材料的疲劳强度极限σr=152N/mm2,取寿命系数m=9,应力循环基数N0=5x106,则当应力循环次数N=8x106时,材料的疲劳强度极限σrN=(A)N/mm2 A,144 B,152 C,160

26,减少磨损的一般方法有很多种,其中(D)是错误的 A,选择合适的材料组合 B,生成表面膜 C,改滑动摩擦为滚动摩擦 D,增加表面粗糙度

27,零件强度计算中的许用安全系数是用来考虑(C) A, 载荷的性质,零件价格的高低,材料质地的均匀性 B, 零件的应力集中,尺寸大小,表面状态

C, 计算的精确性,材料的均匀性,零件的重要性 D.零件的可靠性,材料的机械性能,加工的工艺性

28,在外载荷不变的情况下,试判断下列零件上各点应力的变化特性(用应力循环特性系数r表示)

a, 转动心轴,外径上的弯曲应力r为(B)

b, 推力球轴承滚动体上一点的接触应力,r为(C) A,r=+1 B,r=-1 C,r=0 D,0

29,表面疲劳磨损(点蚀)的发生与(D)有关

A,酸、碱、盐介质 B,瞬时温度 C,硬质磨粒 D,材料浅层缺陷

30,各种油杯中,(C)可用于脂润滑

A,针阀油杯 B,油绳式油杯 C,旋盖式油杯

31,两圆柱体相接触,其直径d1=2d2,弹性模量E1=2E2,泊松比μ1=μ2,长度b1=2b2,其接触应力σ1与σ2的关系有(A)

A,σ1=σ2 B,σ1=σ2 C,σ1=4σ2 D,σ1=8σ2

32,零件表面在混合润滑状态时的摩擦系数比液体润滑状态时的摩擦系数(A) A,大 B,小 C,可能大,可能小 D,相等

33,为了减轻摩擦副的表面疲劳磨损,下列措施中,(D)是不合理的 A,降低表面粗糙度 B,增大润滑油粘度 C,提高表面硬度 D,提高相对滑动速度

34,采用含有油性和极压添加剂的润滑剂,主要为了减少(A)

A,粘着磨损 B,磨粒磨损 C,表面疲劳磨损 D,腐蚀磨损

35,零件的工作安全系数为(C) A, 零件的极限应力比许用应力 B, 零件的工作应力比许用应力

C, 零件的极限应力比零件的工作应力 D, 零件的工作应力比零件的极限应力

36,某齿轮传动装置如图所示,轮1为主动轮,则轮2 的齿面接触应力按(B)变化

A, 对称循环 B, 脉动循环

C, 循环特性r=-0.5的循环 D, 循环特性r=+1的循环

37,图示的齿轮传动,1为主动轮,当轮1做双向运转时,则1的齿面接触应力按(B)变化

A, 对称循环 B, 脉动循环

C, 循环特性r=-0.5的循环 D, 循环特性r=+1的循环

38,下面的极限应力图中,M为工作应力点,应力循环特性r=常数,ON线与横坐标轴间夹角为40o,则该零件所受的应力类型为(A)

A, 不变号的不对称循环变应力 B, 变号的不对称循环变应力 C, 对称循环变应力 D, 脉动循环变应力

39,某截面形状一定的零件,当其尺寸增大时,其疲劳极限值将随之(B) A,增高 B,降低 C,不变 D规律不定

40,对于循环基数N0=107的金属材料,下列公式中,(A)是正确的。

m

A,σmN=C B,σNm=C C,寿命系数kN= N N0 D寿命系数kN<1.0 41,已知某转轴在弯-扭复合应力状态下工作,其弯曲与扭转作用下的安全系数分别为Sσ=6.0,Sτ=18,则该转轴的实际安全系数值为(C)

A,12 B,6 C,5.69 D,18

42,摩擦副接触面间的润滑状态判据参数膜厚比λ值为(B)时,为混合润滑状态,λ值为

(C)时,可达到流体润滑状态。

A,6.25 B,1.0 C,5.2 D,0.35

43,当某转轴所受的径向力大小方向不变时,其外圆面上任一点的弯曲应力属于

(C)应力。

A.静应力 B.脉动循环变应力 C.对称循环变应力 D.循环特性r=0.5

第五章 螺纹联接和螺旋传动

1,当被联接件中有一个厚度较大,而且两被联接件不需要经常拆装的场合,一般选用__(B) A,螺栓联接 B,螺钉联接 C,双头螺柱联接 D,紧定螺钉联接

2,被联接件与螺母或者螺栓头部相接触的支承面均应平整,这是为了_____(D) A,外形美观 B,拆装方便

C,防止螺母或螺栓头表面擦伤 D,避免螺栓受到附加弯矩

3,为了提高受轴向变载荷螺栓连接的疲劳强度,应 (B) A.增加螺栓刚度 B.降低螺栓刚度

C.降低被连接件刚度 D.同时提高螺栓和被连接件刚度

4,受轴向载荷的紧螺栓连接,为保证被连接件不出现缝隙,因此 ( B ) A.残余预紧力应小于零 B.残余预紧力应大于零 C.残余预紧力应等于零 D.预紧力应小于零 5, 所列的4种公称直径、螺距、材料均相同的传动螺旋中, 传动效率最高。( C ) A.单线矩形螺旋副 B.单线梯形螺旋副 C.双线矩形螺旋副 D.双线梯形螺旋副

6,常用于连接的螺纹是 。 ( C ) A.矩形螺纹 B.梯形螺纹 C.三角形螺纹 D.管螺纹 7,承受预紧力和轴向变载荷的紧螺栓联接,当其螺栓的总拉力F2的最大值和被联接件的刚度Cm不变时,螺栓的刚度Cb越小,则____。(B)

A.螺栓中总拉力的变化幅度愈大; B.螺栓中总拉力的变化幅度愈小; C.螺栓中总拉力的变化幅度不变; D.螺栓中的疲劳强度降低。

8,螺钉联接适用于联接( B )。

A.一个零件较厚,经常拆卸 B.一个零件较厚,不常拆卸 C.两个较薄零件,经常拆卸 D. 两个较薄零件,不常拆卸

9,对于受轴向外载荷的紧螺栓联接,在强度计算时 D 作为螺栓的轴向载荷。 A.工作载荷Qe B.预紧力Qo C.工作载荷Qe与预紧力Qo之和 D.工作载荷Qe与残余预紧力Qo之和

10,.传导螺旋的特点是 D 。

A.用于举升或压紧工作 B.用于调整或固定零件位置 C.多为间歇工作,可自锁 D.传递运动,有精度要求

11,对于普通螺栓联接,在拧紧螺母时,螺栓所受的载荷是( D )。 A. 拉力 B. 扭矩 C. 压力 D. 拉力和扭矩

12,对于普通螺栓联接,在拧紧螺母时,螺栓所受的载荷是( D )。 A. 拉力 B. 扭矩 C. 压力 D. 拉力和扭矩

13,在常用的螺旋传动中,传动效率最高的螺纹是____D____。

A 三角形螺纹 B 梯形螺纹 C 锯齿形螺纹 D 矩形螺纹

14,在常用的螺纹联接中,自锁性能最好的螺纹是__A_____。

A 三角形螺纹 B 梯形螺纹 C 锯齿形螺纹 D 矩形螺纹

15,当两个被联接件不太厚时,宜采用____B____。

A 双头螺柱联接 B 螺栓联接 C 螺钉联接 D 紧定螺钉联接 16,当两个被联接件之一太厚,不宜制成通孔,且需要经常拆装时,往往采用__C___。

A 螺栓联接 B 螺钉联接 C 双头螺柱联接 D 紧定螺钉联接 17, 当两个被联接件之一太厚,不宜制成通孔,且联接不需要经常拆装时,往往采用___B___。

A 螺栓联接 B 螺钉联接 C 双头螺柱联接 D 紧定螺钉联接

18,在拧紧螺栓联接时,控制拧紧力矩有很多方法,例如___C______。

A 增加拧紧力 B 增加扳手力臂 C 使用指针式扭力扳手或定力矩扳手

19,螺纹联接防松的根本问题在于___C_____。

A 增加螺纹联接的轴向力 B 增加螺纹联接的横向力 C 防止螺纹副的相对转动 D 增加螺纹联接的刚度

20,螺纹联接预紧的目的之一是____A____。

A 增强联接的可靠性和紧密性 B 增加被联接件的刚性 C 减小螺栓的刚性

21,承受预紧力和轴向变载荷的紧螺栓联接,当其螺栓的总拉力F0的最大值和被联接件的刚度Cm 不变时,螺栓的刚度Cb愈小,则___B_____。

A 螺栓中总拉力的变化幅度愈大 B 螺栓中总拉力的变化幅度愈小 C 螺栓中总拉力变化幅度不变 D 螺栓中的疲劳强度降低

22, 有一气缸盖螺栓联接,若气缸内气体压力在0~2Mpa 之间循环变化,则螺栓中的应力变化规律为___C___。

A 对称循环变应力 B 脉动循环变应力 C 非对称循环变应力 D 非稳定循环变应力

23, 拧紧可以使一定公称直径的普通螺栓取得一定大小的预紧力。如果要以比较小的拧紧力距T来得到所要求的预紧力F′可采用___A____。

A 细牙螺纹 B 双线螺纹 C 加弹簧垫圈 24,为了改善螺纹牙上的载荷分布,通常都以___D___的方法来实现。

A 采用双螺母 B 采用加高的螺母 C 采用减薄螺母 D 减少螺栓和螺母的螺距变化差 25, 被联接件受横向载荷作用时,若采用一组普通螺栓联接,则载荷靠___A___来传递。

A 接合面之间的摩擦力 B 螺栓的剪切和挤压 C 螺栓的剪切和被联接件的挤压 26, 滑动螺旋传动,其失效形式多为__B____。

A 螺纹牙弯断 B 螺纹磨损 C 螺纹牙剪切 D 螺纹副咬死

27, 联接螺纹一般要求有较好的强度、刚度,同时要求良好的自锁性能,其牙型通常选用 。 ( A )

A.三角形 B.梯形 C.锯齿形 D.矩形

28, 一承受变载荷的螺栓联接,其静强度足够而疲劳强度不足时,应首先考虑采用 的方法来提高疲劳强度。 ( D ) A.增加螺栓直径 B.更换螺栓材料 C.改用双螺母 D.另选柔性大的螺栓

29,采用螺纹联接时,若被联接件之一厚度较大,且材料较软,强度较低,需要经常拆装,则一般宜采用(B)

A,螺栓联接 B,双头螺柱联接 C,螺钉联接

30,在常用螺纹中,效率最低,自锁性最好的是(C),效率较高,牙根强度较大,制造方便的是(B),联接螺纹常用(C),传动螺纹常用(B) A,矩形螺纹 B,梯形螺纹 C,三角螺纹

31,螺纹副在摩擦系数一定时,螺纹的牙型角越大,则(D) A, 当量摩擦系数越小,自锁性能越好; B, 当量摩擦系数越小,自锁性能越差; C, 当量摩擦系数越大,自锁性能越差; D, 当量摩擦系数越大,自锁性能越好;

32,计算紧螺栓联接的拉伸强度时,考虑到拉伸和扭转的复合作用,应将拉伸载荷增大到原来的(B)倍。

A,1.1 B,1.3 C,1.5 D,1.7

33,当轴上安装的零件需要承受轴向力时,采用(A)来轴向定位,所能承受的轴向力较大 A,圆螺母 B,紧定螺钉 C,弹性挡圈

34,紧螺栓联接强度公式σ=

1.3Q

πd24≤[σ]中,系数1.3是考虑(C)。

A,应力集中 B,安全系数 C,拉扭复合 D,承载面积是按内径面积计算,但螺纹

牙也承担一定的抗拉作用 35,被联接件是锻件或者铸件时,应将安装螺栓处加工成小凸台或者鱼眼坑,其目的是(B) A,易拧紧 B,避免偏心载荷 C,增大接触面 D,外观好

36,一螺栓受轴向变载荷:Fmin=0,Fmax=F,则螺栓的应力幅为(C) 式中,Kc=C1/(C1+C2),Ac=πd12/4

A,σa=(1-Kc)F/Ac B,σa=KcF/Ac

C,σa=KcF/(2Ac) D,σa=(1-Kc)F/(2Ac)

37,当螺纹公称直径,牙型角,螺纹线数相同时,细牙螺纹的自锁性能(A) A,好 B,差 C,相同

38,普通罗双受横向工作载荷时,主要靠(B)来承担横向载荷。 A,挤压力 B,摩擦力 C,剪切力

39,受轴向载荷的紧螺栓联接,为保证被联接件不出现缝隙,因此(B) A,剩余预紧力应小于零 B,剩余预紧力应大于零 C,剩余预紧力应等于零 D,预紧力应大于零

40,图示钢板用两只普通螺栓联接,已知横向工作载荷为R,接合面之间的摩擦系数f=0.15,为使联接可靠,取安全系数K=1.2,则每个螺栓需要的预紧力Q0为(C)

A,0.5R B,R C,2R D,4R

41,受轴向载荷的紧螺栓联接,在工作载荷F和残余预紧力不变的情况下,要提高螺栓强度,可以采取的措施为(A),(D)

A, 将被联接件间的橡胶垫片改为皮革垫片; B, 在螺母下放置弹性元件;

C, 将被联接件间的金属垫片改为橡胶垫片;

D, 去掉螺母下放置的弹性元件而改用普通平垫圈。

42,为提高螺栓联接的疲劳强度,应(A) A, 减小螺栓刚度,增大被联接件的刚度

B, 同时减小螺栓与被联接件的刚度 C, 增大螺栓刚度,减小被联接件刚度 D, 同时增大螺栓与被联接件的刚度

43,一螺纹联接的力-----变形图如图所示,若保证残余预紧力Q’P等于预紧力Qp的1/2,则该螺纹联接能承受的最大轴向工作载荷Fmax的大小为(C)

A,QP B,0.5QP C,1.5 QP D, 2/2 (QP)

44,普通螺栓联接中,松联接和紧联接之间的主要区别是:松联接的螺纹部分不受(B) A,拉伸作用 B,扭转作用 C,剪切作用 D,弯曲作用

45,用于薄壁零件联接的螺纹,应采用(A)

A,三角形细牙螺纹 B,梯形螺纹 C,锯齿形螺纹 D,多线三角形粗牙螺纹

46,在下列四种具有相同公称直径和螺距,并采用相同配对材料的传动螺旋副中,传动效率最高的是(C)

A,单线矩形螺纹副 B,单线梯形螺旋副 C,双线矩形螺旋副 D,双线梯形螺旋副

47,螺栓的材料性能等级标称6.8级,其数字6.8代表(A) A,对螺栓材料的强度要求 B,对螺栓的制造精度要求 C,对螺栓材料的刚度要求 D,对螺栓材料的耐腐蚀性要求

48,螺栓强度等级为6.8级,则该螺栓材料最小屈服极限近似为(A) A,480MPa B,6MPa C,8MPa D,0.8MPa

49,不控制预紧力时,螺栓的安全系数选择与其直径有关,是因为(A) A,直径小,易过载 B,直径小,不易控制预紧力 C,直径大,材料缺陷多 D,直径大,安全

50,对于紧螺栓连接,当螺栓的总拉力F0和残余预紧力F不变,若将螺栓由实心变成空心,

则螺栓的应力幅σa与预紧力F会发生变化(D)

‘‘

A, σa增大,F应适当减小 B,σa增大,F应适当增大

‘‘

C,σa增小,F应适当减小 D,σa减小,F应适当增大

27,判断下列轴承能承受载荷的方向: 6310可承受(D);7310可承受(C); 30310可承受(C);5310可承受(B);N310可承受(A)

A,径向载荷 B,轴向载荷 C,径向载荷与单向轴向载荷 D,径向载荷与双向轴向载荷

28,按基本额定动载荷选定的滚动轴承,在预定使用期限内,其破坏率最大为(C) A,1% B,5% C,10% D,50%

29,滚动轴承的基本额定动载荷指(B)

A,该轴承实际寿命为106转时所能承受的载荷 B,该轴承基本寿命为106转时所能承受的载荷

C,一批同型号轴承平均寿命为106转时所能承受的载荷

30,以下各滚动轴承中,轴承公差等级最高的是(B),承受径向载荷能力最高的是(A) A,N207/P4 B,6207/P2 C,5207/P6

31,以下各滚动轴承中,承受径向轴向载荷能力最大的是(A),能允许的极限转速最高的是(B)

A,N309/P2 B,6209 C,30209 D,6309

32,(D)不是滚动轴承预紧的目的。

A,增加支承刚度 B,提高旋转精度 C,减小振动和噪声 D,降低摩擦力矩 33,(C)不属于非接触式密封。

A,间隙密封 B,曲路密封 C,端面密封 D,螺旋密封

34,对滚动轴承进行油润滑,不能起到(C)的作用 A,降低摩擦阻力 B,加强散热,降低温升 C,密封 D,吸收振动

35,在进行滚动轴承组合设计时,对支撑跨距很大,工作温度变化很大的轴,为适应轴有较大的伸缩变形,应考虑(A) A,将一端轴设计成游动的 B,采用内部间隙可调整的轴承 C,采用内部间隙不可调整的轴承 D,轴颈与轴承内圈采用很松的配合

36,同一根轴的两端支承,虽然承受负载不等,但常采用一对相同型号的滚动轴承,这是因为除(C)以外的下述其余三点理由。 A,采用同型号的一对轴承,采购方便 B,安装两轴承的轴孔直径相同,加工方便

C,安装轴承的两轴颈直径相同,加工方便

D,一次镗孔能保证两轴承中心线的同轴度,有利于轴承正常工作。

37,对滚动轴承进行密封,不能起到(B)作用 A,防止外界灰尘侵入; B,降低运转噪声;

C,阻止润滑剂外漏 D,阻止箱体内的润滑油流入轴承

38,滚动轴承中,(D)是必不可少的元件

A,内圈 B,外圈 C,保持架 D,滚动体

39,角接触球轴承承受轴向负荷的能力,随接触角α的增大而(A) A,增大 B,减少 C,不变 D,增大或减少随轴承型号而定

40,滚动轴承接触式密封是(A)

A,垫圈密封 B,油沟式密封 C,迷宫式密封 D,甩油密封

41,如果负荷和工作条件不变,而允许轴承的可靠性取为45%,则轴承的工作寿命(C) A,应取为额定寿命的1/2 B,仍取额定寿命 C,至少可取额定寿命的倍

42,对于工作时外圈旋转而内圈不懂的轴承,各元件受到的是(B) A,对称循环 B,脉动循环 C,静应力

43,转速较高的轴承,宜采用(A)润滑 A,油润滑 B,脂润滑

44,对于成对正装的3208轴承,只需在(A)加预紧力,即可达到预紧目的。 A,外圈 B,内圈

45,在各种基本类型的向心滚动轴承中____不能承受轴向载荷。(B)

A.调心球轴承

B.圆柱滚子轴承 C.调心滚子轴承 D.深沟球轴承

第十五章 轴

1,按照弯扭合成理论计算轴的强度时,在当量弯矩的计算式σca= σ2+4(ατ)2中,系数α是考虑____(B)

A,计算公式不准确 B,转矩和弯矩循环特性不同 C,材料抗扭和抗弯性能不同 D,强度理论要求 2,计算表明某钢制调制处理的轴刚度不够,采用 措施可以提高轴的刚度。 ( A ) A.增加轴的直径尺寸 B.用合金钢代替碳素钢 C.采用淬火处理 D.加大支撑间距

3,在轴的弯扭合成计算时,当量弯矩为 。 ( D )

A.M???T? B.M??T

22 C.M?T D.M???T?

22

4,在轴的初步计算中,轴的直径是按 初步确定的。 ( B ) A.弯曲强度 B.扭转强度

C.轴段的长度 D.轴段上零件的孔径

5,自行车的前轮轴是 。 ( C ) A.转轴 B.传动轴 C.心轴 D.曲轴

6,在轴的疲劳强度校核计算时,对于一般转轴,轴的弯曲应力应按___A____考虑;而扭转应力通常按_____D___考虑。

A.脉动循环变应力; B.静应力; C.非对称循环变应力; D.对称循环变应力

7,结构简单、便于制造、应用广泛的轴是( A )。

A.直轴 B.曲轴 C.挠性轴

8, C 适用于受轴向力较大的零件在轴上的固定。

A. 弹性挡圈 B. 轴端挡圈 C. 圆螺母 D. 轴肩与轴环

9,支撑自行车前轮的轴属于 C 。

A.传动轴 B.转轴

C.固定心轴 D.转动心轴

10,从轴的结构工艺性分析,把轴设计成阶梯形首先是为了: C 。

A.加工制造方便 B.满足轴的局部结构要求 C.便于装折轴上零件 D.节省材料

11,通常把轴设计为阶梯形的主要目的在于 C 。

A.减小应力集中 B.提高轴的强度 C.满足使用要求 D.加工制造方便

12, B 只适用于轴向力较小时零件在轴上的固定。

A.圆螺母 B.弹性挡圈 C.轴端挡圈 D.套筒

13,安装齿轮的轴,若刚度不足而使弯曲变形超过允许范围,则会造成 D 。

A. 严重的齿根应力集中 B. 传动的动载荷越大 C. 齿间载荷分配不均 D. 沿齿宽方向发生偏载

14,心轴所承受的载荷是( A )。

A、弯矩 B、弯矩和扭矩 C、扭矩

15,自行车的前,中,后轴___C___。

A ,都是转动心轴 B, 都是转轴 C, 分别是固定心轴,转轴和固定心轴 D, 分别是转轴,转动心轴和固定心轴

16,轴环的用途是__D___。

A,作为轴加工时的定位面 B 提高轴的强度 C 提高轴的刚度 D 使轴上的零件获得轴向定位

17,当轴上安装的零件要承受轴向力时,采用__A__来进行轴向固定,所能承受的轴向力较

大。

A螺母 B紧定螺钉 C弹性挡圈

18, 增大轴在截面变化处的过渡圆角半径,可以__B___。

(1) 使零件的轴向定位比较可靠 B降低应力集中,提高轴的疲劳强度 C使轴的加工方便

19, 轴上安装有过盈配合零件时,应力集中将发生在轴上__B___。

A 轮毂中间部位 B 沿轮毂两端部位 C 距离轮毂端部位1/3轮毂长度处

20, 考虑到启动、停车的影响,,弯矩在固定心轴剖面上引起的是 ,在转动心轴剖面上引起 。 ( B ) A.静应力;对称循环应力 B.脉动循环应力;对称循环应力 C.静应力;脉动循环应力

21,增大轴在剖面过渡处的圆角半径,其优点是(D) A,使零件的轴向定位比较可靠 B,使轴的加工方便

C,使零件的轴向固定比较可靠

D,降低应力集中,提高轴的疲劳强度

22,只承受弯矩的转动心轴,轴表面一固定点的弯曲应力是(C)

A,静应力 B,脉动循环变应力 C,对称循环变应力 D,非对称循环变应力

23,按弯曲扭转合成计算轴的应力时,要引入系数α,这α是考虑(C) A,轴上有键槽削弱轴的强度而引入的系数

B,按第三理论合成正应力与切应力时的折合系数 C,正应力与切应力的循环特性不同的系数

24,转轴弯曲应力σb的应力循环特性为(A) A,r=-1 B,r=0 C,r=+1 D,-1

25,当轴受(B)转矩时,其修正系数α=[σ-1]/[σ-1]

A,平稳 B,对称循环 C,脉动循环 D,非对称循环

26,转轴的强度计算方法有三种,其中(C)为精确计算。 A,按转矩计算 B,按当量弯矩计算 C,安全系数计算

27,计算表明某钢制调质处理的轴刚度不够,建议:1,用合金钢代替碳钢;2,采用淬火处理;3,加大支承间的距离;4,增加轴的径向尺寸。所列举的措施中,有(D)能达到提高轴的刚度的目的。

A,四种 B,三种 C,两种 D,一种

28,在作轴的疲劳强度校核计算时,对已一般转轴,轴的弯曲应力应按(D)考虑,而扭转剪应力通常按(A)考虑。

A,脉动循环变应力 B,静应力 C,非对称循环变应力 D,对称循环变应力

29,轴的工作转速(C)一阶临界转速的轴称刚性轴。 A,等于 B,高于 C,低于

30,当轴上零件要求承受轴向力时,采用(A)来进行轴向定位,所能承受的轴向力较大。 A,圆螺母 B,紧定螺钉 C,弹性挡圈

31,在轴的初步计算中,轴的直径是按(B)进行初步确定的。

A,弯曲强度 B,扭转强度 C,轴段的长度 D,轴段上零件的孔径

32,工作时只承受弯矩,不传递转矩的轴,称为(A)。 A,心轴 B,转轴 C,传动轴 D,曲轴

33,根据轴的承载情况,(A)的轴称为转轴。

A,既承受弯矩,又承受转矩 B,只承受弯矩,不承受转矩 C,不承受弯矩,只承受转矩 D,承受较大的轴向载荷

34,转动的轴,受不变的载荷,其所受的弯曲应力的性质为(B) A,脉动循环 B,对称循环 C,静应力 D,非对称循环

35,设计减速器的轴,其一般设计步骤为(D)

A,先进行结构设计,再作转矩,弯曲应力和安全系数校核

B,按弯曲应力初估轴径,再进行结构设计,最后校核转矩和安全系数 C,根据安全系数定出轴径和长度,再校核转矩和弯曲应力

D,按转矩初估轴径,再进行结构设计,最后校核弯曲应力和安全系数

第十七章 机座和箱体简介

1,结构简单、定位可靠、能承受较大的轴向力的轴向固定方法是( B )。

A.弹性挡圈固定 B.轴肩或轴环固定 C.轴套或圆螺母固定 D.圆锥销固定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p82x.html

微信扫码分享

《2016年考研《机械设计》单项选择(单数章节).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
范文搜索
下载文档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