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中级经济师考试复习资料精编(全)

更新时间:2024-06-04 16:44: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张沫 2016 第一部分 经济学

一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和市场经济 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不是泛指任何国家进入社会主义必经的起始阶段,而是特指生产力落后,商品经济不发达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必经历特定阶段。

一方面明确现阶段社会性质,表明已进入社会主义,具备一般特征;另一方面表明社会主义还不成熟、完善,正处于不发达阶段。即指生产资料私有制改造基本完成,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基本确立,到基本实现现代化的整个历史过程。 亏,收入取决经营,领导选举产生。

所有制选择根据与社会生产力的适应情况确定。一个有效合理结构只能由实践决定和市场安排,社会实践选择的结果。 2.产权制度

产权是一组权利,包括主体对资源和财产的使用、转让及收入享用权。(拥有上述权利是完整的产权) 登姆塞茨:界定如何受益与受损,一方向另一方提供补偿。 产权分类:公共产权、国有产权和私人产权。

有效产权的内容:1)排他性的产权关系和明确的产权规则。2)清晰的产权结构。3)有效的保护制度。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

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经济制度。 市场经济制度基础:生产资料社会主义公有制

市场经济存在的制度基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 市场经济体制产生和存在基础:市场经济与基本经济制度的结合 公有制形式:全民所有制和劳动群众集体所有制

公有制主体地位:公有资产占优势,有量的优势质的提高,国有全民经济控制经济命脉,对经济起主导作用。

主导作用表现在对经济发展控制力上。

3.资源配臵 资源具有稀缺性,资源配臵方式:计划和市场 4.市场经济共同特征和一般规定性

1)经济活动纳入市场,市场机制推动流动优化配臵。2)企业是四自市场主体。3)政府不直接干预,通过经济政策调节。4)受法律约束。 5.市场运行存在条件

1)成熟主体 2)完善体系 3)健全机制 4)规范规则 5)间接调控 6.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框架

1)坚持公有制主体,转化机制,建立微观经济主体。2)建立统一开放市场体系。3)转换管理职能,以间接为主。4)建立分配制度,贯彻效率优先,兼顾公平。5)建立社会保障体系,促发展,保稳定。 二 .社会主义经济所有制关系与产权制度 1.所有制关系

生产资料所有制实质是经济利益关系,归属和所有关系是最基本关系,所有制可分为私有、公有、混合三种。

私有制:(个体和私人资本主义)。个体:生产资料个人所有,个体生产经营,产品与收入归个人,不同社会存在,不占主体,在我国从属公有制。私人资本主义:存在雇佣关系。

公有制:(全民和集体)。全民:国家所有制,国有经济。集体:所有权归集体,自主经营,自负盈 1 / 16

4)数量上可以度量。

产权制度作用:1)维护市场秩序,保障经济运行。2)降低交易费用。3)提高资源配臵效率。 产权制度功能:1)确立排他性的产权关系。2)确定主体行为边界。3)界定财产最终归属。4)明确权利与义务。

产权模糊:1)产权归属不清晰。2)财产边界界定不清晰。3)主体受益受损补偿规则不清晰。 产权界定两种方式:法律与经济行为主体私下交易。 建立产权成本:产权界定成本与实施成本。

产权有效保护手段:建立在国家机器基础上的法律制度。 三 现代企业制度与国企改革 1 .现代企业制度内容

企业制度:业主制、合伙制(自然人企业);公司制(法人企业) 1)企业和所有权与资产控制、经营决策、组织管理权利分离。

2)委托代理关系:企业所有者或出资者委托经营者根据利益从事活动,相应授予经营者除财产所有权外其他权利契约关系。 3)有限财产责任

4)建立法人财产制度:出资者不直接控制企业财产。()

5)法人治理结构:企业内部权利机构的设臵、运行及权利机构之间的联系机制。核心是:权利制衡机制。

企业财产权:财产终极所有权和法人财产权。在现代企业制度中构建有效的控制与约束机制是委托代理核心。

2.国有产权代理和国企改革

国有产权代理方式:行政代理和经济代理

行政代理弊端:政企不分产权边界模糊,不能成为独立法人,各级政府附属物,生产要素不能自由流动,资源配臵低下,企业经营目标异化和出现非市场化,导致过高激励成本、监督成本和信息成本。 经济代理前提是对国有产权分割。公司制包括股份有限公司和有限责任公司。

张沫 2016

克服行政代理弊端:1)国家对企业直接授权。2)市场运行对微观主体的客观要求一致。

经济体制改革中心环节是国有企业改革。关键是确立企业法人财产权。公司制改革限于国有大中型企业。

3.国企功能和结构调整

国有企业一般有赢利功能和商业功能。还应具有非赢利功能和非商业功能。

国企具有非商业功能原因: 1)由于有市场失灵和功能缺陷,资源无法最优配臵。2)作为主导力量,承担重要职能。其他企业无法承担。3)为政府某些政策服务。

国企非商业职能内容:1)服务宏观经济,优化资源配臵。2)调节经济稳定运行。3)创造就业,公平收入。4)战略开发,提供基础服务。5)促进技术进步,优化经济结构。6)促进经济平衡,实现合理布局。7)控制命脉,保证安全。

国企发挥作用行业和领域:1)涉及国家安全敏感性行业和领域。2)战略性高技术产业和支柱产业。3)战略资源和高风险产业。4)垄断行业和自然垄断行业。5)重要公共物品和服务行业。6)外部性强和公益性强的行业和领域。7)私人不愿意经营的非赢利行业和不宜经营的行业。 行业结构调整和地区调整:增量资产的再配臵和存量资产的组合和再配臵。 四 收入分配制度和公平效率原理

1 个人收入包括初次分配和再分配两个过程。初次分配在微观领域进行。(利息、利润、地租、租金以及工资和薪金)

2 在微观领域分配建立在市场自发作用基础上。按劳分配离离不开市场机制作用。

3 政府的最好选择是让市场机制自动完成对生产要素定价与分配,尽可能减少和防止非竞争因素和非市场力量的干预。政府对个人分配在宏观领域进行。

4 对个人收入调节与再分配主体是国家或政府以及集体组织或社会团体。其中国家和政府是最重要的。 5 按劳分配分配的直接原因:1)旧的社会分工存在。2)劳动差别的存在。3)劳动谋生的性质。 6 按劳分配的性质和特点:1)按劳动贡献分配,采取货币化形式。2)主体是企业非国家。3)否定无偿占有剩余劳动可能,否定剥削。 劳动力分配的收入是劳动力的价值和价格。

按生产要素分配是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也是有效利用资源和提高配臵的前提和途径。在居民收入中有按劳分配收入也有非按劳分配的收入。 7 社会公平与经济效率

社会公平包括收入公平和机会公平。 用基尼指数和洛伦茨曲线表示。表示收入相对不平等的程度。 收入分配的不平等根源在分配制度本身,尤以资本占有的不平等造成的收入差别最大。

收入不平等除来自分配方式本身外: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二元经济结构的存在;经济政策的倾斜;经济体制的不完善;市场经济经营风险和机遇的存在。 2 / 16

平等获得收入具体表现在:1)受教育和人力资本形成上的平等;2)对土地、资本及其他资源占有上的平等和利用上的平等。3)公平竞争。

机会平等与不平等决定于经济制度的性质、社会对经济体制的选择、法律制度的完善和政策的正确与否。

效率和公平是社会追求的两大目标。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是现阶段收入分配的总原则。效率与公平不仅存在替代关系,也存在一致。微观强调效率,宏观强调公平;初次分配强调效率,再分配强调公平。市场机制强调效率,国家分配机制强调公平。 五 经济增长与经济波动 1 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

经济发展既包括经济增长也包括技术进步,结构优化,制度变迁,福利改善及人与自然之间进一步和谐。

短期内一个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增长取决于总需求。长期经济增长取决于生产要素的投入数量和生产要素效率的提高。

总需求包括消费需求,投资需求,政府支出或政府需求,净出口需求。三驾马车:消费、投资和净出口需求。(内生变量)

影响生产要素效率高低的因素:技术进步、制度创新、管理效率,人力资本的增进,知识积累和教育发展。 经济增长模型:

1)哈-多 G=S/V (S 储蓄率 V 资本产出比率) 资本积累

2)索洛 G=aL+bK+A (a 劳动产出弹性 b资本产出弹性 a+b=1 L 劳动增长率 K 资本增长率 A 技术进步率) 技术进步

3)新增长理论 罗默模型:知识积累;卢卡斯模型:特殊专业的人力资本;斯科特模型:资本投资。 2 经济增长方式:粗放与集约。 选择条件:不同经济发展阶段的经济条件。

实现经济增长核心:通过技术进步、制度创新和改善管理。条件:1)调整投资方向 2)增加教育投入3)推进和深化经济体制改革 3 经济波动

经济周期性波动:长(康)50-60年;中(朱)8年 ;短(基)3-5年。经济处于低谷经济增长负增长,古典型;低谷增长为正,增长型。

经济周期:复苏、繁荣、衰退、萧条。 景气上升:投资增长,产量扩大,需求旺盛,就业机会多,利润与居民收入消费提高。景气下降:投资萎缩,生产缓慢,市场疲软,就业机会少,失业率高,居民收入与消费下降。

经济周期原因:根源于经济制度经济体制某些特点,经济结构变动,经济政策影响,乘数和加速数的相互作用,随机或未预期的外部力量。(直接原因:总需求与总供给的不一致)

张沫 2016

4 刺激经济增长的经济政策和发展战略

宏观经济政策:财政与货币政策。分为扩张性和紧缩性。

1 政府的作用和宏观调控

政府干预经济运行实行宏观调控的根本目的:1)保证市场机制运转,发挥对资源配臵的基础性作用2)刺激经济增长政策:刺激资本形成;促进技术进步;增加劳动供给。 经济增长源泉是技术进步。

经济发展战略:科教兴国(教育放在优先发展)可持续发展战略(控制人口、节约资源、保护环境 六 市场机制的有效性和市场失灵 1 有效性和资源配臵

市场机制:竞争、供求变化和市场价格波动之间的内在联系机制。

市场机制特征:1)动力来自对自身利益的追求。2)经济活动决策由市场主体自主、分散做出。3)经济调节与资源配臵是自发自动的。4)通过价格信号传递信息。

市场机制调节经济运行长处:1)调动微观经济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充满活力。2)对经济自动调节,资源合理配臵,实现均衡。3)实行优胜劣汰,提高经济运行质量。

整个经济的价格体系恰好使所有商品供求相等,一般均衡状态,瓦尔拉斯均衡状态。只有在完全竞争的条件下,一般均衡和帕累托最优状态才可能实现。 2 市场失灵和微观经济政策

市场失灵原因:1)外部性和外部影响的存在。2)公共物品的生产。3)垄断的存在。4)信息的不对称和不完全性。

正外部性或外部经济的存在影响:1)市场主体活动水平低于社会需要的最优水平2)资源没有最优配臵,帕累托未能实现3)与产权不清晰有关,对产权的明确界定,市场机制无能为力。

私人物品具有竞争性和排他性特点。纯公共物品不具有两性。公共物品是不具有消费的竞争性的物品。垄断形成原因:1)控制关键资源2)拥有专利权3)自然垄断4)政府准入制度5)市场竞争本身的发展会导致生产集中。

市场功能缺陷表现:1)收入分配不公2)市场机制调节带有自发性和滞后性的特点3)经济行为短期化。

克服市场失灵的微观经济政策:1)消除外部性的微观经济政策2)公共物品供给的微观经济政策3)对垄断进行公共管制4)信息调控。

消除外部性的微观经济政策:1)使用税收和补贴手段2)合并相关企业“内部化”3)现代方法是明析产权。

对垄断进行公共管制的方式:1)有效控制市场结构2)对垄断企业的产品价格和产量进行管制3)制定反垄断法或反托拉斯法。

政府对市场信息调控方式:1)规范广告和上市信息2)对生产假冒伪劣进行打击3)增加市场透明度。七 政府对宏观经济运行的调节和控制 3 / 16

消除失灵与缺陷产生的消极效果。

政府的经济作用:1)资源再配臵2)制定市场规则3)调节收入分配4)运用财政货币政策干预经济运行5)制定经济发展计划和产业政策6)制度创新7)国际经济关系的调控。 宏观调控手段:直接和间接调控。计划具有宏观性、战略性、指导性。

直接调控是对经济运行进行非参数数量调节,是一种限制微观主体的自主性和市场机制自发性的调控方式。具有强制性特点。

间接调控是政府运用经济手段(价格税率汇率工资率)市场参数。承认微观经济主体经营和市场机制的作用为前提。

政府对经济运行的调控手段:国家计划、经济手段、法律手段、行政手段。

政府宏观调控的经济政策:财政、货币、产业、收入分配、外贸政策。经济杠杆:财政、货币、收入、价格、涉外杠杆。

经济手段调节经济特点是弹性调节而非刚性调节,不具有强制性 。

法律手段调节体现三个方面:1)对微观主体直接调节2)为机制运行提供法律保障3)保证其他调控手段。

法律手段调节经济特点:有普遍的约束性,严格的强制性和相对稳定性。 行政手段调节经济特点:直接性、强制性和速效性特点。 2 宏观调控目标和政策目标选择

宏观调控最终目标和基本目标:1)提高经济效率2)实现社会公平

宏观调控最终目标具体表现经济政策目标:经济持续均衡增长;充分就业;稳定物价;平衡国际收支。实现经济的总量平衡和结构平衡是实现经济可持续增长的前提。 失业类型:季节性 摩擦性 结构性 周期性

价格指数:用基期平均物价水平的百分比来衡量某一时期的物价水平。(消费物价、批发物价国民生产总值折算)

平衡国际收支:不发生逆差也不发生较大幅度顺差。

经济增长与就业之间的高度相关关系用奥肯定律。揭示由于增长与就业之间的存在互补关系。 经济增长、充分就业与价格稳定之间的矛盾关系或替换关系可以用菲利普斯曲线表示。

为了实现国际收支平衡消除或减少逆差,采取贬值本国货币方法刺激出口,会影响国内价格水平的稳定。

政府选择宏观调控目标原则:不能追求单一目标。遵循适度原则。把握时机。 八 对外开放和对外经济关系 1 对外开放必然性和基本形式

张沫 2016

实行对外开放,发展对外经济关系是经济国际化发展的必然趋势。 对外开放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

市场机制的主要功能和本质特征是利用市场机制调节资源配臵。 对外开放形式:对外贸易和对外经济合作 2 对外贸易的作用和政府对进出口贸易的干预 对外贸易是一国对外经济关系的基础和主要内容。

对外贸易基本作用:1)利用国际分工和比较优势获利2)促进经济增长充分就业和宏观经济平衡3)增加外汇,改善国际收支平衡 4)提高开放度,创造良好外部环境。 传导:溢出和回波

对外贸易传导作用大小受开放程度,贸易依存度,经济体制,经济政策和双边贸易关系影响。 影响出口贸易因素:1)自然资源的丰裕程度2)生产能力和技术水平3)汇率水平4)需求水平和需求结构

影响进口贸易因素:1)经济总量和产出总水平2)汇率水平3)国际商品市场供给4)价格水平高低 政府对进出口贸易干预的目的:保护国内产业受损害,维持经济增长,充分就业,稳定物价,平衡国际收支。

3 世界贸易组织基本原则和运行机制

基本原则:最惠国待遇;国民待遇;透明度;自由贸易;公平竞争。 最高决策机构:部长级会议。决策遵循协商一致的原则。

免则规定:紧急限制进口,保护幼稚产业,国际收支限制,有关承诺的修改或撤回,义务豁免。 4 对外经济合作

资本流动的内在动力:流出国与流入国都有效益。国际资本流动包括长期和短期两种类型。 对资本流入国积极作用:1)缓解资金不足,加大就业2)增加外汇平衡国际收支3)促进贸易发展。 对资本流入国消极作用:1)易造成金融秩序混乱2)加重外债负担3)成为输出国附庸。

对资本输出国积极作用:1)找到投资市场,获得利润2)扩大市场份额占领国际市场3)经济上对他国控制

对资本输出国消极作用:导致经济增长停滞,减少本国就业。

政府对资本流动的干预:1)外汇管制2)颁布政策法规条例3)对偿债能力控制4)制定财政政策和金融政策

国际技术转让的方式:许可证贸易,咨询服务和技术服务,合作生产

促使劳动力国际流动的经济原因:1)国民收入差距2)劳动力供求不平衡3)经济周期性波动的影响。第二部分 财政

4 / 16

一 财政职能

1 市场经济与公共财政

政府对公共需要的满足是通过财政实现的,财政是物质基础。“公共财政”

公共财政基本特征:1)弥补市场失灵2)为市场提供一致性服务3)非营利性4)法治化 为维护市场的公平和公正,必须一视同仁。非营利:无偿财政投资和补贴。 2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财政职能

我国财政职能:资源配臵、收入分配、调控经济、监督管理。 政府运用财政手段进行资源分配成为资源配臵的有效补充方式。

财政资源配臵范围:1)市场配臵失效而社会需要的公共产品2)对外部效应的干预3)介入自然垄断行业4)对短缺资源进行保护调整

财政资源配臵手段:1)通过财政收入占国民生产总值比例调整,调节社会资源在政府部门和非政府部门之间的配臵2)通过财政支出的调整与优化,搞好政府内部部门资源配臵,满足需要,保证安全与稳定3)通过财政资金的分配及相关政策的制定和执行,调节非政府部门的资源配臵4)通过财政体制的确立和调整,正确处理中央和地方财政关系,使资源的总体配臵和区域配臵相互衔接与协调。 财政收入分配职能含义:1)对社会产品和国民收入的分配2)对已完成分配偏差进行纠正调整或再分配,实现收入公平。

财政实现收入分配的手段主要有税收、转移支付和公共支出。

财政调控经济职能含义:通过财政收支活动的调整,对人们的生产、消费、储蓄、投资等行为发生影响,使社会失业率、物价水平、国际收支差额在一个合理的区间,保持经济的稳定增长。

财政调控经济职能手段:1)改变政府购买数量影响需求与供给的总量关系2)改变政府转移支付数量3)调整税收。

财政监督管理职能产生原因:1)利益主体的多元性,经济政策的分散性,经济活动的自发性、排他性。2)维护国家人民利益,政令统一。 二 税收 1 税收原则

中国的税收原则:财政、经济、社会三原则。 亚当。斯密:“平等、确实、便利、最少征收费用” 瓦格纳:“财政收入,国民经济,社会正义,税务行政” 凯恩斯:“公平,效率,稳定”

财政原则:具体可以分为足额、稳定和适度。在税制设计上应采取宽税基、低税率的基本思路。 经济原则:使税收的征收活动能够发挥调节优化经济结构的作用,引导经济的良性运行,尽量避免使经济结构扭曲或失衡,减少效率损失,尤其要减少税收的超额负担。

张沫 2016

社会原则:税收公平分为横向与纵向。纵以横为基础和前提。横向体现人人平等思想。纵向体现能者多纳思想。 2 税收负担

税收负担是一国制定税收政策和税收制度的核心问题。

衡量税负指标:宏观指标(占国民生产总值、占国内生产总值);微观指标(企业、农民和城镇居民)。企业:企业交纳所得税占企业利润。农民:农牧民交纳农牧业税占收入。居民:个人所得税占居民收入。

影响税收负担的因素:1)经济发展水平2)国家职能大小3)分配秩序4)分配政策。 乱收费负面影响:1)过多过烂,增加负担2)税费不分,影响税收收入。3)费改税是趋势。 税收特点:强制性、无偿性和固定性。收费特点:临时性、区域性和有偿性。

费改税思路:消费立税,分流归位 1)不合法不合理清理取消2)具有税收性质的收费实行费改税3)经营性收费转为市场运作,谁受益谁缴费。4)需要保留的严格规范。 税收负担转嫁:前转、后转、消转、税收资本化。

转嫁条件:1)税种的不同2)商品供求弹性的大小3)商品供求状况 4)生产者的经营目标。 3 税制结构

税制结构是一个国家税收分配体系的整体布局和总体结构。由税类、税种、税制要素、征收管理层次组成。

税制结构和税制模式:模式高度概括结构的本质、基本框架和税制运行的主要原则,反映了税制结构的主要内容。结构是模式主要内容的具体化,包含着大量税制内部各层次要素组合关系的具体内容和细节,是模式概念无法表明和无法替代的。 税制结构内容:

按课税对象分:商品税、所得税、财产税和其他税类。商品税包括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关税。财产税包括房产税和契税。 按转嫁与否分:直接税和间接税。

按财政级次归属:中央、地方、中央与地方共享。

税制要素结构:纳税人结构、课税对象结构(税基结构)、税率结构。 税制结构优化条件:能否促进经济稳定发展;能否满足财政支出需求。 4国际税收

广义:所得税、财产税、关税和商品税。狭义:所得税。

国际税收:1)国家之间的税收分配关系2)以一般税收为基础和前提3)通过协商谈判形成。 国际税收核心是税收管辖权。按照属地和属人原则分为:地域管辖权;公民和居民管辖权。

重复征税类型:不同税收的重复(居民与地域、公民与地域、公民与居民);同种税收(居民与居民、 5 / 16

地域与地域)

避免重复征税国际办法:1)缔结双边与多边税收协定2)确立地域管辖权优先。 减轻与免除国际重复征税办法:免税、扣除、低税、抵免。 5 税法

按照税法调整对象内容不同:税收实体法,税收程序法。 税收法律关系要素由主体、内容和客体组成。

主体权利是依法申请规定的减免税权,多缴税款申请退还权,申请复议权,提起诉讼权。义务是办理税务登记,进行纳税申报并按期缴纳税款,接受税务检查。客体是货币。 违法税法应负法律责任行政责任和刑事责任。

行政处罚:违法税收管理法规,偷、欠、逃税额不满1万元或占应纳税额不到10%的,漏税,骗税数额较小不构成犯罪,轻微抗税。追缴税款,加收滞纳金,罚款,没收非法所得。

刑事责任:虚开、伪造、非法出售增值税发票或虚开、伪造、擅自制造用于骗取出口退税、抵扣税款的其他发票:3年以下,2-20万元。非法购买增值税专用发票或购买伪造增值税发票:5年以下,2-20万元。 三 国债

1 国债的性质和功能

国债是政府以其信用为基础,通过借款或发行有价证券向国内外筹集财政资金所形成的一种债权债务关系。1981年开始恢复。

性质:国债是一个特殊的财政范畴,一个特殊的债务范畴。

功能:1)弥补财政赤字,调剂国库资金周转,平衡财政收支2)动员闲臵社会资源,筹集建设资金,维持经济稳定增长3)连接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功能。

弥补财政赤字的方式:增加税收,向银行借款或透支,向社会发债。

通过发行国债弥补财政赤字,平衡财政收支是我国国债的基本功能。国债所筹集的资金主要

用于非经营性的公共设施建设。

货币政策的运用主要是通过调节存款准备金比率,再贴现率和公开市场业务来调控货币流通。 2 国债的种类和结构

按资金来源分:内债和外债。按偿还期限分:短期,中期,长期和永久国债。按发行凭证分:有纸和无纸。按付息方式:到期一次还本付息,定期付息和贴县国债。按流通与否分:可流通和不可流通。特种国债向企业和单位发行。财政债券、专项国债和定向国债向银行及金融机构发行。特种定向向养老保险基金、待业保险基金几其他社会保险基金定向发行。

国债持有者越集中,成本越低,管理容易。社会财富的分配相对比较平均,决定了我过国债总体相对分散。

张沫 2016

3 国债的发行流通和偿还

发行方式:公募法 (直接与间接)包销法(承受法)交付法 公卖法

我国采取的形式:直接发行方式(89年前强制派购、代理机构推销、定向募集);代销方式;承购包销方式,招标拍卖方式。

国债流通转让具体方式:国债贴现,国债现货,国债期货,国债回购。

国家规定,回购业务必须在国家批准的证券交易场所和融资中心进行,回购的券种只能是国库券,最长期限不得超过一年。

演变的三个阶段:

1)统收统支: 财力财权高度集中于中央,收入全部上缴,中央统一调拨。

2)统一领导,分级管理:中央制定预算,地方按级次管理,主要税种立法调整减免权归中央,中央按隶属关系确定支出范围,地方预算以支定收,节余留用。

3)划分收支,分级包干:分灶吃饭体制,将国家预算划分四种,按收支范围给地方一个基数包干。 3 分税制

分税制核心根据各级政府的事权来确定相应财权,按税种划分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的财政收入。分税、国债的偿还方式:买销偿还法 比例偿还法 轮次偿还法 抽签偿还法 一次偿还法 先付息后还本偿还法 国债偿债资金来源:1)预算直接拨款2)预算盈余3)偿债基金4)发新债还旧债。 我国现在采取的是预算直接拨款和发新债还旧债。 4 国债负担与规模

国债负担形式:1)发行后的税收负担2)不同代人之间的负担3)挤出性负担4)外债负担。 影响国债发行规模因素:1)认购人的应债能力2)国家的偿债能力3)国债的使用效益。 国债适度规模衡量指标:

1)债务负担率:国债余额与当年GDP的比率。

2)债务依存度:年度国债发行额与当年财政支出的比率。 3)偿债率:年度国债还本付息额与当年财政收入的比率。

衡量外债指标:外债偿债率(年度本息偿还额与收入),负债率(外债余额与当年GNP),债务率(外债余额与收入)。

四 国家预算管理体制 1 概念与内容

广义:各级政府之间和国家与企业单位之间财政资金分配和管理职权方面的制度。包括预算、税收、国有独资公司财务、文教行政事业财务、基本建设财务管理体制。狭义就是预算体制本身。

国家财力在中央与地方,以及地方各级政府之间如何分配是核心内容。 收支范围的划分按照统筹兼顾,全面安排,事权与财权统一,收支挂钩,权责结合。

预算权限: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主要负责审查、批准本级总预算草案及本级总预算执行情况的报告。各级人大常委会主要负责监督本级总预算的执行,审查本级预算的调整方案和本级决算。各级政府决定预算预备费动用,编制调整方案。各级财政部门具体编制本级预算。

预算管理体制的实质是各级预算主体独立自主的程度,以及在处理预算资金分配的管理上的集权与分权,集中与分散的关系。 2 预算体制的演变 6 / 16

分权、分征、分管。

分税制主要内容:1)根据中央与地方政府事权划分,确定各级财政支出范围。2)根据事权与财权相结合原则,按税种划分各级财政的收入。

中央固定收入:关税、消费税、船舶吨税、海关代征的增值税和消费税、车辆购臵税、海洋石油天然气企业所得税、中央企业上缴利润、铁路、邮政、商业银行、国家政策性银行等集中缴纳的收入(营业税、所得税、利润和城市维护建设税)。

地方固定收入:营业税(不含中央营业)、地方企业上缴利润、城镇土地使用税、土地增值税、城市维护建设税(不含中央)、房产税、车船使用税、印花税、屠宰税、农牧业税、耕地占用税、契税、国有土地有偿使用收入。

中央和地方共享收入:增值税、所得税、资源税、政权交易印花税。

实施分税制的措施:1)改革税制2)采取统一的客观标准3)建立税收返还制度4)建立转移支付制度5)设立中央和地方两套税务机构。 五 财政政策

1 财政政策目标:价格稳定,充分就业,经济增长,公平分配,国际收支平衡。 2 财政政策工具:税收、购买性支出、转移性支出、国债和预算。 社会保障支出可以发挥社会安全阀和减震器的作用。 政府补贴分为生产性补贴和消费性补贴。

在经济萧条时,政府发短期国债或只对金融机构发债,可扩大资金流通量,刺激投资和消费。当经济繁荣时,政府发长期国债和社会公债,可减少资金流通量,减轻通货膨胀的压力。 收支差额一般表现为:赤字预算,盈余预算,平衡预算。 3 财政政策的分类

按调节经济周期的作用划分:自动稳定财政政策和相机抉择财政政策。

按调节经济总量的需求划分:扩张性财政政策、紧缩性财政政策和中性财政政策。 按作用空间划分:宏观财政政策和微观财政政策。

累进税制和失业救济金政策具有自动稳定性的功能,可以随着经济运行的起伏自动缓解社会总需求和总供给的不平衡状况。

张沫 2016

西方学者汉森的汲水政策和补偿性政策是典型的相机抉择财政政策。

扩张性财政政策:增加刺激社会总需求,减税、增加支出,财政赤字扩大。紧缩性财政政策:增加税收,减少支出,压缩财政赤字。

微观财政政策通过税率、征税范围、补贴对象,财政支出结构的变化来影响需求结构和供给结构,解决产业结构,经济效率和收入分配的问题。

短期财政政策是指在一定时期内(1-3年)发挥作用的政策,指经济稳定,解决经济周期拨动方面的政策,中长期财政政策(三年以上),主要是促进经济增长,优化资源配臵,公平 分配方面的政策。

我国于1998年下半年开始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以便刺激国内需求,拉动经济增长。

中国积极财政政策是在特定环境下采取的,不能把它等同于一般的扩张性财政政策:第一,它不是在经济低增长或负增长下采取的,而是在较高经济发展速度下采取的;第二,它不是通过增加政府直接开支的方式来扩大社会总需求,而是采用发行国债的方式,通过加大基础设施投资来引导社会投资,扩大了财政支出的乘数效应。第三,它不是单纯的减税或增支,还包括加快税费改革步伐,推进预算管理、调整和完善分配制度,加快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等方面内容,是多项主动性财政政策的统一称谓。第三部分 货币与金融 一 商业银行

1 商业银行的组织形式

商业银行是最典型的银行,是以盈利为目的、主要以吸收存款和发放贷款形式为工商企业提供融资服务,并办理结算业务的金融企业。

商业银行的性质:经营目标盈利化、经营行为市场化、业务活动多样化。 按机构设臵分:单一银行制(美国州立银行);总分行制(英国银行模式) 按业务经营范围分:专业化银行(分业经营);综合银行制(全能银行) 我国商业银行(总体看是总分行制)类型:国有独资;股份制;城市商业银行。 2 商业银行主要业务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存差指存款大于贷款;贷差指贷款大于存款。

头寸指商业银行的流动资产。匡算叫扎头寸。长(收大)、短(支大)、松(长多)、紧(短多)。 各项存款包括:活期存款;定期存款;储蓄存款;存款业务创新。

借债业务主要有:再贴现或向银行借款;同业拆借(金融机构之间临时性的资金借贷);发行资本债券;欧洲货币市场借款。

所有者权益包括:股本;资本盈余(资本溢价);未分配利润;风险准备金(补偿性准备金)。 补偿性准备金两种:资本准备金和资产业务损失准备金。 资产业务包括:现金资产;放款业务;政券投资业务。 7 / 16

现金资产(储备资产):库存现金;存款准备金;同业存放,托收未达款;同业拆放。 放款业务分类:

以用途为标准分:资本放款;商业放款;消费者信贷。

按归还期限划分:短期(一年以内);中期(1-5年);长期(6年以上)。 按贷款条件划分:信用放款;担保放款;抵押放款;质押放款。

票据贴现:指客户持未到期的票据转让给银行,银行在票据金额中按市场贴现率扣除贴现日至到期日的贴现利息后,对客户付给现款的一种资产业务。

投资业务:银行的投资主要是指政权投资,不许做股票买卖。

中间业务:指商业银行为客户办理货币收付和其他委托事项而从中收取手续费的业务,是商业银行作为“支付中介”而提供的多种金融服务。(包括:结算业务;信托业务;租赁业务;代理业务;咨询业务)

货币结算形式:现金结算和转帐结算。

转帐结算特点:货币周转与银行信用业务联系在一起,通过单位在银行开立的活期存款帐户上的货币资金转移来完成货币收付。结算方式:支票、汇票、信用证。 租赁业务:融资性租赁和杠杆租赁。 3 商业银行管理

资产管理是商业银行管理的中心环节,决定着银行的利润和发展。 资产管理三原则:盈利性;流动性;安全性。

资产管理内容:储备资产管理,贷款管理,投资管理。

负债管理主要思想:变被动负债为主动负债,改变对负债的成本观念,创新金融工具。

负债管理内容:改变经营方针,调整负债结构。规避金融监管,创新金融工具。到国际市场筹措资金。利用同业拆借市场筹措资金。

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管理:围绕回避利率波动风险而进行的,核心是利率管理,主要内容是对净利差的管理和利率敏感性缺口率的管理。

净利差=利息收入—利息支出 缺口率指利率敏感性资产与利率敏感性负债之比

缺口率等于1利率变动对净利差不发生影响。大于1适用于利率上升期,小于1适用于利率下降期。 《巴塞尔协议》将资本划分为核心资本和附属资本两部分。核心资本不得少于总资本的50%。 《巴塞尔协议》规定:银行按权数加权计算后即为风险资产总额,并要求92年末,总资产占风险资产的比重应达到8%。 二 中央银行

1 独占银行券的发行权是中央银行的第一个标志。

各国中央银行大体经由三个途径:1)由商业银行转化为中央银行(英、法、德)。2)专门设臵的中央银行(美国联邦储备)。3)由综合型银行银行改革为单一职能的中央银行(前苏联、前南、中国)。

张沫 2016

建立中央银行的必要性:1)集中货币发行权的需要。2)代理国库和为政府筹措资金的需要。3)管理金融业的需要。4)国家对社会经济发展实行干预的需要。

中央银行的性质:中央银行是国家干预经济、调节全国货币流通与信用的金融管理机关,是国家机器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央银行的职能:发行银行,银行的银行,政府的银行。 2 中央银行制度类型:

按资本构成分:股份制性质(美、日);国有化(英、法)。

按银行买卖外汇分:买入价、卖出价、中间价。 按外汇交割期限分:即期、远期。 2 汇率决定

三个理论:铸币平价理论;国际借贷理论;购买力平价理论。

影响汇率变动的主要因素:对外贸易收支;物价水平的短期波动;两国利率对比的变化;政府的经济金融政策。

汇率对经济的影响:1)对进出口贸易收支的影响。2)对物价水平的影响。3)对资本流动的影响。4)按隶属关系分:财政部领导的(英、法、日);独立的中央银行制度(美、德、瑞典) 按管理体制分:一元化(英、法、日、中);多元化(美国联邦) 3 中国中央银行主要业务:

货币发行业务:发行库与发行基金调拨。业务库与现金调拨。(发行基金调拨业务是组织人民币发行的第一步工作)

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的业务:存款准备金业务;信贷业务(再抵押放款、再贴现、信用放款);清算业务(为中央银行的中间业务,并由此使中央银行成为全国金融业的清算中心)。 中央银行对政府的业务:国库业务;公开市场业务;国际储备业务。 4 金融监管 金融监管目标:

1930前,控制银行券发行,防止金融机构倒闭。 30-90年,维持金融业的安全和公平竞争。 90年后,保护存款人的利益。

综上所述:首要目标是维护金融体系的安全与稳定。另保护存款人的利益。 金融监管原则:安全、有效性原则,统一性原则,公平、公开、公正原则。 中国人民银行负责对银行业的监管,金融监管的对象主要是国内的商业银行。 金融监管内容:制定政策、法规。审查批准。对业务活动进行管理监督。 金融监管手段:法律手段、先进的技术手段、行政手段、经济手段。 三 国际金融体系 1 外汇和汇率

外汇是以外国货币表示的用于国际间结算的支付手段,包括外国钞票和以外币表示的信用工具及有价证券。自由外汇和非自由外汇(记账外汇或协议外汇)。 汇率:不同国家货币之间的兑换比率。 按管理体制分:官方和市场。 按汇率制度分:固定和浮动。 按国际收支对应交易分:贸易和金融。 8 / 16

对国内就业水平和国内收入的影响。5)对产业结构的影响。 3 国际货币制度

国际货币体系的内容:国际交往使用什么货币,金币还是不兑换的信用货币;各国货币汇率的安排;各国外汇收支不平衡如何调节。

国际货币总原则:1)建立相对稳定的货币机制,防止不必要的竞争性贬值。2)通过协调国际间的汇率、储备等,为国际经济的发展提供足够的清偿力。3)促进各国经济政策的协调。 布雷顿森林体系:以美元为中心,黄金为后盾的世界货币体系。

核心内容:两个挂钩,美元与黄金挂钩,各国货币与美元挂钩,实行以美元为中心的固定汇率制。 实质:以美元的金块本位制和其他国家货币的金汇兑本位制相结合的虚金本位货币体系。 宗旨:通过提供长期贷款和投资,解决成员国战后恢复和发展经济所需的长期建设资金。 1973年3月后,各国放弃了以美元为中心的固定汇率制度,开始实行浮动汇率制度。 体系崩溃原因:1)特里芬难题。2)汇率体系僵化3)IMF协调国际收支不平衡的能力有限。 该体系的作用:1)促进了战后国际贸易的迅速发展。2)缓解了各国的国际收支困难,保障了各国经济的稳定与发展。3)稳定了战后国际金融动荡不安的局面,开辟了国际金融政策协调的新时代。 牙买加体系:1976。1。8

内容:1)确定了浮动汇率制度。2)黄金非货币化。3)增强特别提款权的作用。4)提高IMF的清偿能力。5)扩大了IMF的融资。

运行:国际储备多元化;汇率安排多样化;多种渠道调节国际收支。 四 货币供应 1 货币需求理论

费雪和庀古剑桥方程式由商品价格和货币数量角度,研究货币需求。 凯恩斯“流动性偏好论”,现代货币数量理论弗里德曼,货币需求理论。 1)传统货币数量学说:

欧文。费雪:MV=PT;庀古余额数量学说:Л=KY/M。

此两种说明问题:商品价格和货币价值的升降取决于货币数量的变化,假定其他因素不变,商品价格水平与货币数量成正比,货币价值与货币数量成反比。

张沫 2016

2)凯恩斯货币需求理论—“流动性偏好论”

影响人们流动性偏好动机有三项:交易动机,预防动机,投机动机。I0的水平线为流动性陷阱。 3)凯恩斯货币理论的发展

体现三个方面:利率弹性问题;资产选择问题;影响货币需求的心理动机问题。

新剑桥学派:七项动机(产出流量、货币工资、金融流动、预防投机、还款和资本化金融、弥补通货膨胀损失、政府需求扩张),三类需求(商业性动机、投机性动机、公共权利动机)。 4)现代货币数量论—弗里德曼货币需求函数

影响人们持有实际货币的四个因素:财富总额;财富构成;金融资产预期收益率;其他因素。M/P=F(??###¥¥%%) 2 货币供给机制

M0=现金通货(人民币现钞)

M1=M0+银行活期存款(即企事业单位的支票帐户存款)

M2=M1+银行体系的其他存款(定期存款、储存存款、财政存款)

信用创造货币是当代不兑现的信用货币下货币供给机制的主要内容,并且信用创造货币的功能为中央银行所掌握。尽管商业银行不具备信用创造货币的功能,却具备在中央银行放出货币的基础上扩展信用,创造派生存款的能力。

银行体系扩张信用、创造派生存款能力受到因素制约:1)缴存中央银行存款准备金的限制。2)提取现金数量的限制。3)企事业单位及社会公众缴付税款的限制。

正由于中央银行放出的信用是银行体系扩张信用,创造派生存款的基础,因而称其为“基础货币”用“B”表示。基础货币的扩张倍数取决于商业银行在其所吸收的全部存款中需存入中央银行部分所占比重的存款准备率、需转化为现金及国库存款等所占比重的货币结构比率,一般将存款准备率与货币结构比率的倒数称为货币称数,K。 3 货币供给理论

1)凯恩斯及学派的货币供给分析 M=BK

2)新古典综合派对凯货币供给理论的发展

主要观点:内生货币供应论,货币供应量是内生变量。 货币政策目标放在利率上 3)货币学派的货币供给理论

弗里德曼基于对货币需求的研究,认为货币需求是稳定的,要保持货币供给平衡,必须保证货币供给的稳定性。提出货币供应量的“单一原则”。公开宣布并长期坚持一个固定不变的货币供应量的增长率。4)新经济自由学派的货币供给理论

保证市场经济模式的协调与稳定,必须保持货币的稳定,要保持币值的稳定,货币供给与商品的供给 9 / 16

相联系。

原则:货币供给与社会生产能力相适应的原则。保持商品追逐货币局面的原则。货币供给的增长应略低于商品供给的增长。 五 货币均衡 1 均衡原理

在货币运动过程中实现,指货币供给与需求的平衡关系。

从货币需求方出发,利率上升,公众出于对金融产业或使用资金成本的考虑,会增加在银行的存款或减少向银行的贷款,结果是一方面商业银行的超额准备增加而提高了实际存款准备率,使货币乘数下降,商业银行表现中央银行要求融通资金数量减少,使基础货币增量下降。

从货币供给方出发,基础货币与中央银行放出的信用量成正比变化,货币乘数与存款准备率成反比变化。

货币需求是主动方,而货币供给总是处于被动地位。

处理好货币数量与经济增长的关系,流通界货币数量的增长幅度与国民经济的增长速度相配合,货币供应量应当与国内生产总值同步增长。

在劳动生产率不断提高,单位产品所包含的价值量相对下降的情况下,并不相应降低商品价格。而劳动生产率提高在技术或劳动密集性程度不同的部门并不一致,从而造成所谓的产品价格的剪刀差。 克服剪刀差方法:通过调高价格低于价值的那部分劳动密集型产品的价格,以使价格体系趋于合理化,其结果必然使价格总水平上涨,同时,随着产品的更新换代,技术性能不断提高,也无形中使同类产品的价格自然上升,其结果也导致价格总水平不断上涨。 2 通货膨胀

通货膨胀:有效需求大于有效供给,物价持续上涨。物价上涨作为通货膨胀的基本标志。在价值符号流通的条件下,由于货币供给过度而引起的货币贬值,物价上涨。 通货膨胀类型:

按起因划分:需求拉上型(自发性、诱发性、支持性);成本推进型;输入型;结构型。 按表现形式分:公开型(开放性),抑制型(隐蔽性:持币待购,货币流通速度减慢)。 直接原因:过度的信用供给。

主要原因:1)财政原因,财政赤字和赤字财政。2)信贷原因。信用膨胀。

承受能力因素:1)人民群众对通货膨胀前景的预期。2)人们以前是否经历过类似这样的通货膨胀。3)人民群众对政府及其政策的信任程度。 3 通货紧缩

表现:有效需求不足,物价总水平持续下跌。

由通货紧缩所体现的经济内容分析,其意味着有效需求不足,有效需求本来是一个相对概念,是相对于供给情况而言的,因此,作为有效需求不足问题的通货紧缩现象,其数量标志也必然是一个或一组

张沫 2016

相对数指标来体现,而不应以某一绝对数指标来简单说明。

导致通货紧缩的原因:1)金融深化。(金融深化是使货币形态的金融资产总量迅速增加的主要因素,储蓄向投资的转化率往往小于1,证券市场的迅速发展,也吸收容纳了一定量的货币)2)收入因素。(消费倾向递减,消费倾向递增)3)体制因素。(消费预期大于收入预期)4)政策因素。(适度从紧政策的惯性)5)结构因素。(产品相对过剩问题) 六 货币政策 1 货币政策目标

制定和实施货币政策目的是通过调控货币供给来影响社会经济生活。目标应该是解决宏观经济问题的决策。

目标体系构成:1)稳定物价。2)经济增长。3)充分就业。4)平衡国际收支。

政策选择三种配合:一是侧重于稳定物价目标,期望实现通货膨胀的经济增长;二是侧重于经济增长目标,期望实现高通货膨胀的高经济增长;三是兼顾稳定与增长,期望获得低通货膨胀的适度经济增长。

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是保持货币币值的稳定,并以此促进经济增长。 2 中间目标的选择依据

目标要求:1)具有内生性。2)传递的直接性。3)可控性。4)可测性。 遵循原则:第一可控,第二可测,第三相关性。

货币政策的中间目标体系一般包括利率、货币供应量、超额储备头存(超额准备金),基础货币等。 中间目标的选择:M —R— I— E— Y(货币供给、利率、投资乘数、总支出、总收入)

现代货币主义则主要以反通货膨胀为货币政策的主要目标。提出单一规则的货币政策,将货币供应量(M1)作为货币政策主要的中间目标,主张把货币供应量增长率与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保持在一个固定的比率上。 3 货币政策工具

1)存款准备率(存款准备率政策)

三个缺陷:一是当中央银行调整法定存款准备率时,商业银行可以变动其在中央银行的超额准备,从反方向抵消中央银行存款准备率政策的作用。二是若其发生作用,那么即使调整0。5%存款准备率,对货币乘数的影响也很大,因而其作用力度很强。三是调整存款准备率对货币量和信贷量的影响要通过商业银行的辗转存、贷,逐级推而实现,成效较慢,时滞较长。 2)再贴现率(贴现政策)

再贴现工具主要体现为中央银行的资产业务。再贴现工具的作用对象是基础货币。 3)公开市场业务(公开市场操作政策)

目的在于调控基础货币,进而影响货币供应量和市场利率。

中央银行通过买卖证券的价格,直接影响市场利率,通过利率变动来实现收缩或扩张信用的目的。 10 / 16

中国人民银行本币公开市场操作是于1996年4月9日正式启动的,由其下设的公开市场业务操作室来进行,基本操作框架和做法是:实行一级交易商制度,具有国债一级自营资格的17家商业银行作为一级交易商。操作工具是财政部发行的短期国债。交易方式采取政券回购交易,以招标方式形成价格(利率)机制。

第四部分 统计 一 统计与统计数据 1 统计含义

统计包含三层含义:统计工作,统计数据,统计学。 2 统计数据及其类型

统计数据分三类:分类的数据,顺序的数据,数值型数据。 3 统计指标及其类型

统计指标:一是用来反映现象总体数量状况的基本概念;二是反映现象总体数量概念和数值。 统计指标按其所反映的内容或其数值表现形式上看,有总量指标、相对指标和平均指标三种。 总量指标按其所反映的时间状况不同又可分为时期指标和时点指标。 相对指标是两个绝对数之比,表现形式为比例和比率。

平均指标又分平均数或均值,所反映的是现象在某一空间或时间上的平均数量状况。 4 统计数据的来源

来源:一是直接的调查和科学试验,直接来源。二是来源于别人调查或试验数据,间接来源。 统计调查是取得社会经济数据的主要来源。统计调查方式为普查、抽样调查、统计报表。 抽样调查特点:经济性,时效性强,适应面广,准确性高。 报表按报送单位的多少不同分为全面报表和非全面报表。 重点调查:从调查对象的全部单位中选择少数重点单位进行调查。

典型调查:从调查对象全部单位中选择一个或少数具有代表性的单位进行全面深入的调查。 抽样调查是随机抽取,可根据结果推断总体数量特征;而重点调查和典型调查不是随机的,具有主观性的,调查结果不能推断总体。 5 统计数据的质量

统计数据的误差:登记性误差和代表性误差。

登记性误差:人为因素所造成的误差,理论上可以清除。 代表性误差:用样本数据推断时所产生的随机误差,无法消除。

统计数据质量要求:精度要求,准确性,关联性,及时性,一致性,最低成本。 二 统计数据的整理与显示

分类数据和顺序数据是做分类整理,数值型数据做分组整理。

张沫 2016

1 分类数据的整理和图示

整理:频数与频数分布,比例,百分比,比率。 图示:条形图(单式和复式)和圆形图。 2 顺序数据的整理和图示

分类数据的整理也适合顺序数据,还有累积频数和累积频率。 3 数值型数据的整理和图示

数据分组:1) 确定组数:K=1+lgN/lg2 ;2)确定组距:(最大值-最小值)÷组数;3)根据分组整理成频数分布表。

绝对数时间序列根据观察值的时间状况分时期序列和时点序列。 时期序列数值可以相加,时点序列数值通常是不能相加的。

人口自然增长率是相对数时间序列,居民消费水平是平均数时间序列。 2 时间序列的水平分析

序时平均数:现象在不同时间上的观察值的平均值。(股票市场方面) 时期序列平均数:观察值直接相加,再除以观察值个数。 时点序列平均数:与时期不同,是某个时间点上取得观察值。

对于以“天”为统计间隔的时点序列,序时平均数与时期相同。对于统计时点间隔在一天上的时点序列,采用组距分组时,遵循“不重不漏”原则。为解决“不重”问题,统计分组时习惯上规定“上组限不在内”。 对于离散变量,采用相邻组限间断的办法解决。对于连续变量,采取相邻两组组限重叠的办法。可以对一个组的上限值采用小数点的形式。图示:条形图,圆形图和直方图。 4 统计表

统计表一般由表头,行标题,列标题,数字资料组成。

统计表设计:1)合理安排结构。2)表头一般包括表号,总标题和表中数据单位等内容,3W(时间、地点、数据)。3)上下两条横线用粗线,中间的其他线用细线,左右不封口。4)必要时,加注释。 三 数据特征的测度

分布的集中趋势,分布的离散程度,分布的偏态和峰度。 1 集中趋势的测度

众数:出现次数最多的变量。(M0)是一个位臵代表值,不受数据中极端值的影响。

中位数:排序后,处于中间位臵上的数值。(Me)中间数位臵:(N+1)/2,奇数时,具体数值是一个,偶数时是中间两个数的平均数。

均值:算数平均数,全部数据的算数平均。分简单平均和加权平均。

几何平均:几何平均数是N个变量值乘积的N次方根。适用于特殊数据的一种平均数,主要用于计算比率或平均速度的平均。实际应用中主要用于社会经济现象的平均发展速度。 2 离散程度的测度

极差: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差。

标准差:个变量与其均值离差平方的平均数的平方根。(σ)

离散系数:Vσ=σ/ X,离散系数大,数据离散程度大。 四 时间序列 1 时间序列及其分类

从观察值的表现形式分:绝对、相对和平均数时间序列。 11 / 16

先求两个相邻观察值平均数,求出整个观察其间的总量,再求平均数。公式:

相对数或平均数时间序列平均数:两个绝对数对比形成。 增长量与平均增长量:

增长量是报告期与基期水平之差。逐期增长与累积增长。

逐期增长是报告期与前一期水平差。累积增长是报告期与某一固定时期的水平差。 平均增长量是观察期各逐期增长量的平均数。

平均增长量=逐期增长量之合/逐期增长量个数=累积增长量/(观察值个数-1) 3 时间序列的速度分析

发展速度:是报告期与基期水平之比。环比发展速度和定基发展速度。环比是报告期与前一期水平比,定基是报告期与某一固定期水平比。观察期内个环比发展速度连乘积等与最末期的定基发展速度。相邻定基发展速度,后者除以前者等于相应环比发展速度。

增长速度:增长率,是增长量与基期水平之比。(发展速度-1)。分为环比与定基增长速度。 由环比增长速度推算定基增长速度时,先将环比增长速度加1后连乘,再将结果-1即为定基增长速度。平均发展速度:各个时期环比发展速度的平均数。平均增长速度用平均发展速度-1求得。 计算平均发展速度方法是水平法,即几何平均法。公式为:

速度分析与应用:当时间序列的观察值出现0和蔼负数时,不宜计算速度。有些情况,不能单纯就速度论速度,注意速度与水平的结合分析。

增长1%绝对值=逐期增长量/(环比增长速度*100)=前期水平/100 五 统计指数 1 指数的概念

指数是经济分析的特殊统计方法,反映事物数量相对变化程度。

类型:按反映内容分为数量指数与质量指数。按计入指数项目多少分个体指数与综合指数。 张沫 2016 2 综合指数

价格综合指数:产品价格乘以报告期相应数量。 P1/0=∑p1q1/∑p0q1

数量综合指数:产品数量乘以基期相应价格。 q1/0=∑p0q1/∑p0q0 3 指数体系

V1/0=∑p1q1/∑p0q0= ∑p1q1/∑p0q1×∑p0q1/∑p0q0

绝对水平:∑p1q1-∑p0q0=(∑p1q1-∑p0q1)+(∑p0q1-∑p0q0) 六 相关与回归

相关分析研究变量间的关系密切程度,回归分析研究变量间数量伴随关系。 1 相关关系

变量之间的关系形态分为函数关系和统计关系。函数关系是一一对应的确定关系。变量之间存在的不确定的数量关系为相关关系。

类型:线性相关,非线性相关,完全相关,不完全相关。

如果一个变量的取值完全依赖于另一个变量,各观察点落在一直线上,完全相关。 正相关:一变量增加减少,另一变量也随着增加减少。负相关反之。 为准确度量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密切程度,需要计算相关系数。公式:

相关系数取值范围+1和-1之间。r=1完全正相关;r=-1完全负相关;r=0不存在线性相关,可能存在非线性相关。

线性关系的密切程度:|r|≥0.8高度相关,0.5≤|r|≤0.8中度相关,0.3≤|r|≤0.5低度相关,r|≤|0.3相关程度极弱,视为不相关。 2 一元线性回归

Y=a+bx 确定常数a b的方法为最小二乘法。计算公式为: 第五部分 会计 一 财务会计概论 1 现代企业会计两大分支

现代会计以企业会计为核心,分为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

财务会计信息主要是满足投资者、债权人、政府管理部门等与企业具有经济利害关系的外部使用者的需要,同时也能满足企业企业内部管理部门对有关信息的需要。

管理会计信息主要是满足企业内部各级管理部门开展决策的信息需要。管理会计的基本内容包括预测分析、决策分析、全面预算、成本控制和责任会计等方面。 12 / 16

财务会计亦称外部会计或对外报告会计。管理会计亦称内部会计或对内报告会计。 财务会计必须遵循凭证-账簿-报表这一传统会计基本模式。

管理会计核算灵活,没有统一模式,主要面向未来和现在,以提供未来和即时信息为主。 2 财务会计理论的主要内容

会计理论是一套由前后一致的会计假设、会计概念、会计原则所组成的概念框架。 财务会计的基本前提包括:会计主体、持续经营、会计期间和货币计量。

会计主体是指会计为之服务的特定单位。会计主体典型的是企业,但也可以是企业内部相对独立的经营单位。会计主体不同于法律主体,会计主体可以是一个独立的法律主体如企业法人,也可以是一个独立的法律主体,如企业内部的相对独立核算单位、由多个企业法人组成的企业集团等。会计主体规定了会计核算的空间范围。

会计期间通常是一年,称为会计年度。半年度、季度和月度均称为会计中期。 在我国,会计核算以人民币为记账本位币。

财务会计的一般原则:客观性、实质重于形式、相关性、可比性、一贯性、及时性、明晰性、权责发生制、配比、谨慎性、历史成本、划分收益性支出与资本性支出和重要性。 实质重于形式:以融资租赁方式租入的设备作为固定资产入账。 一贯性是纵向,可比性是横向。企业的会计核算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 权责发生制以权利取得和责任完成作为收入和费用发生的标志。

配比原则:一是根据收入与费用之间的因果关系进行直接配比,二是根据收入与费用项目的存在的时间上的一致关系。

会计核算中,评价某些项目的重要性时,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 财务会计要素包括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和利润。

资产:首先形成资产的交易或事项必须已经发生。其次资产必须是由企业拥有或控制的资源。最后作为资产预期应能够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即资产是可望给企业带来现金流入的经济资源。

会计核算上通常按流动性对资产分类,可分为流动资产、(长期投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资产)。扩号里的称为长期资产也叫非流动资产。

负债:首先是企业的现有义务。企业在将来要发生的交易或事项可能产生的债务,不能作为会计上的负债处理。其次负债的清偿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 企业的负债按其流动性分为流动负债和长期负债。

所有者权益包括实收资本(或股本)、资本公积、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等。 收入:分为主营业务收入和其他业务收入。

处臵固定资产净收益虽然也能为企业带来经济利益,但由于不是从企业的日常活动中产生的,就不属于企业的收入,而作为营业外收入,也称利得。

费用不包括处臵固定资产净损失、自然灾害损失和投资损失等。

张沫 2016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收入-费用=利润 会计恒等式 3 财务会计循环

人们将财务会计确认(填制审核凭证),计量(货币计价和成本计算)、记录(设臵帐户、复式记账、登记账簿)、报告(财产清查、编制报表)等为主的会计基本程序及相应方法称为会计循环。 财务会计确认主要解决三个问题:一是某一事项是否需要确认。二是该事项应在何时确认。三是该事项应确认为什么会计要素。

财务会计确认,在方法上一般是通过填制和审核凭证来进行。

只有审核后的并确认是正确无误的原始凭证才能作为填制记账凭证和登记樟簿的依据,所以,填制和审核凭证是保证会计资料真实性、正确性的有效手段。

通过帐户之间金额相等的平衡关系,以了解资金运动的来龙去脉,相互联系地反映资金增减变动的完整内容。登记账簿应该以记账凭证为依据。 4 财务会计规范

我国财务会计核算规范主要由会计法、企业会计准则和企业会计制度组成,并已形成了以会计法为核心的一个比较完整的体系。 二 财务会计报告 1 资产负债表

反映企业在某一特定日期财务状况的会计报表。

资产负债表的格式:帐户式和报告式 我国采用帐户式的资产负债表。

我国资产负债表主体部分的各项目都列有“年初数”和“期末数”两个栏目,是一种比较资产负债表。 编制方法:

1)有的项目根据总账科目期末余额直接填列,如资产方的“应收票据”,“应收股利”,“应收利息”,“固定资产原价”,“累计折旧”,“工程物资”,“递延税款借项”等项目,负债及所有者权益方的“短期借款”,“应付票据”,“预计负债”,“实收资本或股本”,“资本公积”等项目。

2)有的项目根据若干个总账科目期末余额计算后的数字填列,如资产方的“货币资金”项目,应根据“现金”、“银行存款”、“其他货币资金”三个总账科目的期末余额合计填列,又如“固定资产净值”项目,应根据“固定资产”总账的期末余额减“累计折旧”总账期末余额的差额填列。

3)有的项目根据总账科目期末余额减去部分数额后的数字填列,如“长期债权投资”、长期负债中的“长期借款”、“应付债券”等项目,应根据各该总账的期末余额减去一年内收回或到期部分的金额后填列。 4)有的项目根据有关明细账期末余额直接填列,如“法定公益金”项目,应根据“盈余公积”科目所属“法定公益金”明细科目的期末余额填列。

5)有的项目根据几个明细账期末余额计算填列,如“应收账款”项目应根据“应收账款”所属明细账的期末借方余额合计减去“坏账准备”科目中有关应收账款计提的坏账准备期末余额后的金额填列。 2 利润表 13 / 16

利润表是反映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经营成果的报表。

利润表主要是依据收入实现原则和配比原则的要求。是一张动态会计报表。有单步式和多步式。我国采用的是多步式。包括正表和补充资料两部分。 3 现金流量表

现金流量表是反映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内有关现金和现金等价物的流入和流出的报表。 现金等价物是指企业持有的期限短,流动性强,易于转换为已知金额的现金。 现金流量是衡量企业经营状况是否良好,偿债能力强弱的重要指标。

企业一定时期内发生的现金流量分为三类: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和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

我国的现金流量表属于年度报表,由报表正表和补充资料构成。正表采用报告式。 4 其他财务会计报告

现行企业会计制度规定企业编报的会计报表附表有:资产减值准备明细表、利润分配表、应交增值税明细表、股东权益增减变动表、分部报表。 三 财务报告分析 1 分析的意义和内容

财务报告分析的基本内容三方面:一是偿债能力分析,二是营运能力分析,三是盈利能力分析。 2 基本方法

财务报告分析常用的方法包括比率分析法、比较分析法和趋势分析法。

比率分析法是利用会计报表及有关资料中两项相关数值的比率。(相关比率、结构比率和动态比率)。动态比率分定基和环比比率。

比较分析法:公认标准、行业标准、目标标准、历史标准。运用历史标准的具体方法有三种,即期末与期初对比,本期与历史同期对比,以及本期与历史最好水平对比。 趋势分析法:编制绝对数比较会计报表。编制相对数比较会计报表。 3 基本指标 1) 偿债能力分析

企业偿债能力包括短期偿债能力和长期偿债能力。 流动比率=流动资产÷流动负债

流动比率是衡量短期债务清偿能力最常用的比率,是衡量企业风险的指标。(2:1) 速动比率=速动资产÷流动负债 (1:1)

速动资产是企业在短期内可变现的资产,等于流动资产减去存货后的金额,包括货币资金、短期投资和应收账款。存货是企业流动资产中流动性最差的一种,其变现不仅要经过销货和收账两道手续,而且存货中还会发生的一些损失。 现金比率=现金÷流动负债

张沫 2016

资产负债率=负债总额÷资产总额 (50%)

有形资产负债率=负债总额÷(资产总额-无形资产净值)×100% 产权比率=负债总额÷所有者权益总额×100%

已获利息倍数=息税前利润÷利息费用=(利润总额+利息费用)÷利息费用 2 营运能力分析 1)应收账款周转率

入收件人任何系统的首次时间。

要约撤回:撤回要约的通知应当在要约到达受要约人之前或与要约同时到达受要约人,要约因撤回而不发生效力。

要约不得撤消:1)要约人确定了承诺期限或以其他形式明示要约不可撤消。2)受要约人有理由认为要约是不可撤消的,并已经为履行合同做了准备工作。

承诺构成要件:1)必须由受要约人做出。2)必须在合理期限内做出。3)承诺内容应与要约内容一致。 应收账款周转次数=销售收入净额÷应收账款平均余额 销售收入净额=销售收入-销售退回、折让和折扣 应收账款平均余额=(期初+期末)/2

应收账款周转天数=360÷应收账款周转次数=应收账款平均余额×360÷销售收入净额 2)存货周转率

存货周转次数=销货成本÷平均存货 平均存货=(期初+期末)/2

存货周转天数=360÷存货周转次数=平均存货×360÷销货成本 3)流动资产周转率=销售收入净额÷流动资产平均余额

4)总资产周转率=销售收入净额÷总资产平均余额 平均总资产=(期初+期末)/2 3 获利能力分析

1)销售净利润率=净利润÷销售收入净额×100% 净利润=利润总额-所得税额 2)资产净利润率=净利润÷资产平均总额×100% 资产平均总额=(期初+期末)/2 3)资本收益率=净利润÷实收资本(或股本)×100%

4)净资产收益率=净利润÷所有者权益平均余额×100% 净资产=总资产-流动负债 5)普通股每股收益=(净利润-优先股股利)÷发行在外的普通股股数 6)市盈率=普通股每股市场价格÷普通股每股收益 第六部分 经济法 一 合同法律制度 1 合同法律制度概述

合同制度是使市场交易得以实现并得到保障的法律制度,它是人类社会最为古老的法律制度之一。 2 合同的订立

合同订立是指当事人之间就合同的主要条款进行协商、议定,最终确定和认可其内容的过程。包括要约和承诺两个阶段。

要约构成要件:1)内容具体确定2)要表明经受要约人承诺,具有法律约束力。(要约不同于要约邀请,商业广告的内容符合要约规定的,视为要约。)

要约生效时间:到达生效立法体例。数据电文合同,指定系统,进入该系统的时间;未指定系统,进 14 / 16

要约没有确定承诺期限的,承诺应当依照下列规定到达:1)要约以对话方式做出的,应当即时做出承诺,但当事人另有约定的除外。2)要约以非对话方式做出的,承诺应当在合理期限内到达要约人。 要约以信件或电报做出的,承诺期限自电报交发之日或信件载明的日期开始计算。信件未载明日期的,自投寄该信件的邮戳日期开始计算。

新要约:1)受要约人超过承诺期限发出承诺的,除要约人及时通知受要约人该承诺有效的除外。2)受要约人对要约的内容做出实质性变更的。

承诺通知到达要约人时生效。承诺不需要通知的,根据交易习惯或要约的要求做出承诺的行为时生效。采用电文方式订立合同的,承诺到达时间的确定方式与确定要约到达时间方式相同。 合同成立:承诺生效时合同成立。成立时间取决于承诺生效时间。

合同成立时间:1)合同书形式,自双方当事人签字或盖章为准。2)信件数据电文形式,以之前签定确认书时为准。3)口头形式,承诺一通知形式做出,承诺到达时合同成立。4)口头形式,根据交易习惯或要约表明可以通过行为做出承诺的,做出承诺行为时合同成立。

承诺生效地点为合同成立的地点,采用数据电文形式的,收件人的主营业地为合同成立地点;没有主营业地的,经常居住地为合同成立地点。当事人另有约定的,按照其约定。当事人采用合同书形式订立的合同,双方当事人签字或盖章的地点为合同成立的地点。

格式条款是当事人为了重复使用而预先拟定,并在订立合同时未与对方协商的条款。

对格式条款的理解发生争议的,应当按照通常理解予以解释,对格式条款有两种以上解释的,应当做出不利于提供格式条款一方的解释,格式条款和非格式条款不一致的,应当采用非格式条款。 先合同义务是指当事人为订立合同而相互接触和协商期间产生的注意义务,它包括当事人之间的相互协助、相互通知、相互保护,及对合同有关事宜给予必要和充分的注意义务。

当事人承担缔约过失责任须满足以下要件:1)当事人违反了先合同义务,即当事人在订立合同的过程中发生不履行义务的行为。2)当事人实施以下行为:①当事人一方假借订立合同,恶意进行磋商。②故意隐瞒与订立合同有关的重要事实或者提供虚假情况。③其他违背诚实信用原则的行为,泄密或不正当使用商业秘密的行为。3)当事人一方违反先合同义务的行为给另一方当事人造成了损失。4)一方当事人的行为与另一方当事人的损失之间有因果关系。5)违反先合同义务的一方在主观上有过错。 3 合同的效力

合同效力即已经成立的合同依法所具有的法律效力,其含义是指依法成立的合同对当事人具有法律约

张沫 2016 束力。

合同的成立主要表现了当事人的意志,体现了自愿订立合同的原则,而合同效力制度则体现了国家对合同关系的肯定或否定的评价,反映了国家对合同关系的干预。

合同生效的要件:1)合同的主体合格。2)意思表示真实。3)不违反法律和社会公共利益。 效力待定合同的种类:1)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订立的合同。2)行为人无权代理订立的合同。3)没有处分权的行为人订立的合同。

《民法通则》规定:10周岁以上不满18周岁的未成年人和不能完全辨认自己行为的精神病人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的人。为了保护相对人的正当权益,并使合同效力和交易关系尽快确定下来,《合同法》心确立的。

2)合同履行原则:全面履行、协作履行。

当事人应当遵循诚实信用原则,根据合同的性质、目的和交易习惯履行通知、协助、保密等义务。 3)合同履行规则:

①合同内容约定不明确时的履行规则。

质量要求不明确的,按照国家、行业标准履行;没有国家、行业标准的,按照通常标准或符合合同目的的特定标准履行;价款或报酬不明确的,按照订立合同时履行地的市场价格履行;依法应当执行政府定价或政府指导价的,按照规定履行;履行地点不明确,给付货币的,在接受货币一方所在地旅行;赋予了相对人催告权和撤消权。相对人可以催告法定代理人在1个月内予以追认,法定代理人未作表示的,视为拒绝追认。合同被追认以前,善意相对人有撤消的权利。

行为人无权代理订立的合同包括行为人没有代理权、超越代理权或者代理权终止后以被代理人名义订立合同三种情形。

不属于效力待定合同:表见代理,超越代表权订立的合同。

法人或其他组织是合同的一方当事人,承担合同产生的法律后果,但是,如果相对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法定代表人或者负责人超越权限的,则不能适用上述规则,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不承担合同产生的法律后果,由法定代表人或者负责人与相对人自行承担合同责任。 无效合同特征:违法性,自始无效,当然无效。

合同无效类型:1)一方以欺诈、胁迫的手段订立合同,损害国家利益。2)恶意串通,损害国家、集体或者第三人利益。3)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4)损害社会公共利益。5)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

合同中的下列免责条款无效:1)造成对方人身伤害的。2)因故意或者重大过失造成对方财产损失的。 导致合同可变更或者可撤消的法定原因有:1)合同因重大误解而订立。2)订立合同时显失公平。3)一方以欺诈、胁迫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订立的合同。

对合同是变更还是撤消,由享有撤消权的当事人自用选择,当事人请求变更的,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不得撤消。若法院或仲裁机构确认撤消权人的撤消权,则合同的效力溯及既往地消灭。

撤消权消灭:1)具有撤销权的当事人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撤销事由之日起1年内没有行使撤销权。因该期限属于除斥期间,所以不得中断,中止或者延长。2)具有撤销权的当事人知道撤销事由后明确表示或者以自己的行为放弃撤销权的。

合同被确认无效或被撤销后,应当将当事人之间的关系恢复到没有订立合同的状态,具体处理方法为:1)返还财产。2)折价补偿。3)赔偿损失。4)收归国家所有或者返还集体、第三人。 四 合同的履行

1)合同的履行以合同的有效为前提和基础,是依法成立的合同必然发生的法律后果。合同的履行是《合同法》的核心,合同的订立、担保、变更、解除以及违约责任等的规定无一不是围绕合同履行这个核 15 / 16

交付不动产的,在不动产所在地履行;其他标的,在履行一方所在地履行;履行期限不明确的,债务人可以随时履行,债权人也可以随时要求履行,但应当给对方必要的准备时间。履行方式不明确的,按照有利于实现合同目的的方式履行;履行费用的负担不明确,有履行义务一方负担。 ②执行政府定价或者政府指导价合同的履行规则。

执行政府定价或者政府指导价的,在合同约定的交付期限内政府价格调整时,按照交付时的价格计价。逾期交付标的物的,遇价格上涨时,按照原价格执行;价格下降时,按照新价格执行。逾期提取标的物或逾期付款的,遇价格上涨时,按照新价格执行,价格下降时,按照原价格执行。 ③合同履行涉及第三人时的规则。

当事人约定由债务人向第三人履行债务的,债务人未向第三人履行债务或者履行债务不符合约定,应当向债权人承担违约责任。当事人约定由第三人向债权人承担违约责任。 ④当事人一方发生变更时的履行规则。

合同生效后,当事人不得因姓名、名称的变更或者法定代表人、负责人、承办人的变动而不履行合同义务。

⑤合同的提前履行的规则。

债权人可以拒绝债务人提前履行债务,但提前履行不损害债权人利益的除外。债务人提前履行债务给债权人增加的费用,由债务人负担。 ⑥合同的部分履行原则。

债权人可以拒绝债务人部分履行债务,但部分履行不损害债权人利益的除外。债务人部分履行债务给债权人增加的费用,由债务人负担。

4)合同履行的抗辩权(消灭抗辩权和延缓抗辩权) 合同履行的抗辩权只适用双方合同之中。

不安抗辩权:应当先履行债务的当事人,有确切证据证明对方有下列行为,可以中止履行:①经营状况严重恶化。②转移财产、抽逃资金,以逃避债务。③丧失商业信誉。④有丧失或者可能丧失履行债务能力的其他情形。当事人依法中止履行的,应当即使通知对方,对方提供适当担保时,应当恢复履行。

张沫 2016 5)合同的保全

合同的保全制度有两种:一是债权人的代位权;二是债权人的撤销权。

因债务人放弃其到期债权或者无偿转让财产,对债权人造成损害的,债权人可以请求人民法院撤销债务人的行为。债务人以明显不合理的低价转让财产,对债权人造成损害,并且让人知道该情形的,债权人可以请求人民法院撤销债务人的行为。撤销权的行使范围以债权人的债权为限,债权人行使撤销权的必要费用,由债务人负担,撤销权自债权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撤销事由之日起1年内行使,自债务人的行为发生之日起5年内没有行使撤销权的,该撤销权消灭。 5 合同的担保

被担保合同与担保合同属于主从合同关系,前者为主合同,后者为从合同。担保合同以主合同的存在为前提。

我国的担保形式有保证、抵押、质押、留臵和定金五种。 1)保证

凡具有代为清偿债务能力的法人、其他组织或者公民,都可以作保证人。

不得作保证人为:①除非经国务院批准为使用外国政府或者国际经济组织贷款进行转贷之外,国家机关不得为保证人。②学校、幼儿园、医院等以公益为目的的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不得为保证人。③企业法人的分支机构、职能部门不得为保证人,但企业法人的分支机构有法人书面授权的,可以在授权范围内提供保证。

保证合同既可以是保证人与债权人就保证问题依法达成的专门的书面协议,也可以是合同中的保证条款。保证人与债权人可以就单个合同分别订立保证合同,也可以协议在最高债权额度内就一定期间连续发生的借款合同或者某项商品交易合同订立一个保证合同,即连续保证。 保证有两种形式;一般保证和连带保证。

一般保证是指当事人在保证合同中约定,债务人不能履行债务时,由保证人承担保证责任。 连带责任保证是指当事人在保证合同中约定保证人与债务人对债务承担连带责任的保证。

需要明确的是,如果当事人在保证合同中对保证方式没有约定或约定不明确时,按照连带责任保证承担保证责任。

保证担保的范围包括主债权及利息、违约金、损害赔偿金和实现债权的费用。

保证人与债权人约定有保证期间的,从其约定;保证人与债权人未约定保证期间的,根据《担保法》25条规定,保证期间为主债务履行期届满之日起6个月内。

连带责任保证的保证期间亦有约定期间和法定期间之分。保证人与债权人约定保证期间的,从其约定。保证人与债权人未约定保证期间的,根据《担保法》26条规定,保证期间为主债务履行期届满之日起6个月内。

只要债权人未要求保证人承担保证责任的,保证人可以免除保证责任。

保证人依照本法第14条规定就连续发生的债权作保证,未约定保证期间,保证人可以随时书面通知债 16 / 16

权人终止保证合同,但保证人对于通知到债权人前所发生的债权,承担保证责任。

如果同一债务有两个以上保证人的,保证人应当按照保证合同约定的保证份额,承担保证责任。没有约定保证份额的,保证人承担连带责任,债权人可以要求任何一个保证人承担全部保证责任,保证人都负有担保全部债权实现的义务。

企业法人的分支机构未经法人书面授权或者超出授权范围与债权人订立保证合同的,该合同无效或者超出授权范围的部分无效,债权人和企业法人有过错的,应当根据其过错各自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债权人无过错的,由企业法人承担民事责任。法人内部职能部门未经法人同意,为他人提供保证的,保证合同无效,保证人不承担保证责任,但应当根据其过错大小,由法人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 保证责任消灭原因:第一,债权人未于约定的或者法定的保证期间内行使权利的,保证责任因保证期间届满而归于消灭。第二,在保证期间内,债权人未经保证人书面同意,许可债务人转让债务的,对转让的债务部分,保证责任消灭。第三,债权人与债务人协议变更主合同,未经保证人书面同意的,保证责任消灭。保证合同另有约定的,按照约定。第四,对连续发生的债权做保证,未约定保证期间的,保证人可以随时书面通知债权人终止保证合同,保证责任消灭。

保证人对其终止保证合同的通知到达债权人之前所发生的债权,仍然要承担保证责任。 2)抵押

在抵押法律关系中,提供特定担保财产的债务人或者第三人称抵押人。 抵押类型:不动产抵押,动产抵押,权利抵押,财团抵押,最高额抵押。 最高额抵押担保的是将来的债权、不确定债权,它只需一次登记即可取得抵押权。

抵押物具备条件:第一,抵押财产应具有流通性。第二,抵押财产须是抵押人有权处分的财产。第三,抵押财产的价值应当大于或等于其所担保的债权。

可用于抵押财产有:房屋和其他地上定着物,机器运输工具,依法有权处分的国有土地使用权、房屋和其他地上定着物,抵押人依法有权处分的机器运输工具和其他财产,抵押人依法承包并经发包方同意抵押的土地使用权。

不可用于抵押财产有:土地使用权,耕地、宅基地、自留地,自留山等集体所有的土地使用权,学校、幼儿园、医院等以公益为目的的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的教育设施、医疗卫生设施和其他社会公益设施;所有权、使用权不明或者有争议的财产,依法被查封、扣押、监管的财产,依法不得抵押的其他财产。抵押合同是指抵押人和抵押权人依法确定抵押关系,明确互相权利义务关系。

以下财产作抵押物时应当进行登记,抵押合同自登记之日起生效:以五地上定着物的土地使用权抵押的,应向核发土地使用权证书的土地管理部门办理登记,以城市房地产或者乡村企业的厂房等建筑物抵押的,应向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规定的部门办理登记,以林木抵押的,应向县级以上林木主管部门办理登记。以航空器、船舶、车辆抵押的?

张沫 2016 5)合同的保全

合同的保全制度有两种:一是债权人的代位权;二是债权人的撤销权。

因债务人放弃其到期债权或者无偿转让财产,对债权人造成损害的,债权人可以请求人民法院撤销债务人的行为。债务人以明显不合理的低价转让财产,对债权人造成损害,并且让人知道该情形的,债权人可以请求人民法院撤销债务人的行为。撤销权的行使范围以债权人的债权为限,债权人行使撤销权的必要费用,由债务人负担,撤销权自债权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撤销事由之日起1年内行使,自债务人的行为发生之日起5年内没有行使撤销权的,该撤销权消灭。 5 合同的担保

被担保合同与担保合同属于主从合同关系,前者为主合同,后者为从合同。担保合同以主合同的存在为前提。

我国的担保形式有保证、抵押、质押、留臵和定金五种。 1)保证

凡具有代为清偿债务能力的法人、其他组织或者公民,都可以作保证人。

不得作保证人为:①除非经国务院批准为使用外国政府或者国际经济组织贷款进行转贷之外,国家机关不得为保证人。②学校、幼儿园、医院等以公益为目的的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不得为保证人。③企业法人的分支机构、职能部门不得为保证人,但企业法人的分支机构有法人书面授权的,可以在授权范围内提供保证。

保证合同既可以是保证人与债权人就保证问题依法达成的专门的书面协议,也可以是合同中的保证条款。保证人与债权人可以就单个合同分别订立保证合同,也可以协议在最高债权额度内就一定期间连续发生的借款合同或者某项商品交易合同订立一个保证合同,即连续保证。 保证有两种形式;一般保证和连带保证。

一般保证是指当事人在保证合同中约定,债务人不能履行债务时,由保证人承担保证责任。 连带责任保证是指当事人在保证合同中约定保证人与债务人对债务承担连带责任的保证。

需要明确的是,如果当事人在保证合同中对保证方式没有约定或约定不明确时,按照连带责任保证承担保证责任。

保证担保的范围包括主债权及利息、违约金、损害赔偿金和实现债权的费用。

保证人与债权人约定有保证期间的,从其约定;保证人与债权人未约定保证期间的,根据《担保法》25条规定,保证期间为主债务履行期届满之日起6个月内。

连带责任保证的保证期间亦有约定期间和法定期间之分。保证人与债权人约定保证期间的,从其约定。保证人与债权人未约定保证期间的,根据《担保法》26条规定,保证期间为主债务履行期届满之日起6个月内。

只要债权人未要求保证人承担保证责任的,保证人可以免除保证责任。

保证人依照本法第14条规定就连续发生的债权作保证,未约定保证期间,保证人可以随时书面通知债 16 / 16

权人终止保证合同,但保证人对于通知到债权人前所发生的债权,承担保证责任。

如果同一债务有两个以上保证人的,保证人应当按照保证合同约定的保证份额,承担保证责任。没有约定保证份额的,保证人承担连带责任,债权人可以要求任何一个保证人承担全部保证责任,保证人都负有担保全部债权实现的义务。

企业法人的分支机构未经法人书面授权或者超出授权范围与债权人订立保证合同的,该合同无效或者超出授权范围的部分无效,债权人和企业法人有过错的,应当根据其过错各自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债权人无过错的,由企业法人承担民事责任。法人内部职能部门未经法人同意,为他人提供保证的,保证合同无效,保证人不承担保证责任,但应当根据其过错大小,由法人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 保证责任消灭原因:第一,债权人未于约定的或者法定的保证期间内行使权利的,保证责任因保证期间届满而归于消灭。第二,在保证期间内,债权人未经保证人书面同意,许可债务人转让债务的,对转让的债务部分,保证责任消灭。第三,债权人与债务人协议变更主合同,未经保证人书面同意的,保证责任消灭。保证合同另有约定的,按照约定。第四,对连续发生的债权做保证,未约定保证期间的,保证人可以随时书面通知债权人终止保证合同,保证责任消灭。

保证人对其终止保证合同的通知到达债权人之前所发生的债权,仍然要承担保证责任。 2)抵押

在抵押法律关系中,提供特定担保财产的债务人或者第三人称抵押人。 抵押类型:不动产抵押,动产抵押,权利抵押,财团抵押,最高额抵押。 最高额抵押担保的是将来的债权、不确定债权,它只需一次登记即可取得抵押权。

抵押物具备条件:第一,抵押财产应具有流通性。第二,抵押财产须是抵押人有权处分的财产。第三,抵押财产的价值应当大于或等于其所担保的债权。

可用于抵押财产有:房屋和其他地上定着物,机器运输工具,依法有权处分的国有土地使用权、房屋和其他地上定着物,抵押人依法有权处分的机器运输工具和其他财产,抵押人依法承包并经发包方同意抵押的土地使用权。

不可用于抵押财产有:土地使用权,耕地、宅基地、自留地,自留山等集体所有的土地使用权,学校、幼儿园、医院等以公益为目的的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的教育设施、医疗卫生设施和其他社会公益设施;所有权、使用权不明或者有争议的财产,依法被查封、扣押、监管的财产,依法不得抵押的其他财产。抵押合同是指抵押人和抵押权人依法确定抵押关系,明确互相权利义务关系。

以下财产作抵押物时应当进行登记,抵押合同自登记之日起生效:以五地上定着物的土地使用权抵押的,应向核发土地使用权证书的土地管理部门办理登记,以城市房地产或者乡村企业的厂房等建筑物抵押的,应向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规定的部门办理登记,以林木抵押的,应向县级以上林木主管部门办理登记。以航空器、船舶、车辆抵押的?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p7m6.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