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

更新时间:2023-03-11 15:40: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最新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

(新教材)

特别说明:本教案为最新苏教版教材(新版)配套教案,各单元教学内容如下: 第一单元 升和毫升

第二单元 两、三位数除以两位数 简单的周期 第三单元 观察物体

第四单元 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一) 运动与身体变化

第五单元 解决问题的策略 第六单元 可能性

第七单元 整数四则混合运算 第八单元 垂线与平行线 怎样滚得远 第九单元 整理与复习

第一单元 升和毫升

课题:认识容量和升 第 1 课时 总第 课时

教学目标:

1.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和比较等活动,初步认识容量的含义,认识容量单位升,初步形成1升的容量观念。

2.学生在认识容量及其计量单位“升”的过程中进一步提高观察、比较、估计的能力,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

3.学生在操作和实验等学习活动中,进一步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提过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认识容量的含义以及容量单位“升”。 教学难点:容量单位“升”概念的建立。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明确目标(预设3分钟)

1.出示两个茶杯: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两个茶杯,谁来说出哪个茶杯里盛水多? 说明:哪一个杯子盛水多,我们就说它的容量大一些,盛水少的,我们就说它的容量小一些。(板书:容量) 2.明确学习内容。

揭示课题:今天我们一起来研究容量。 二、目标驱动,自主学习。(预设17分钟) 1.进一步探究容量。

自主学习导学单1:(时间:8分钟) (1)说说你对容量的理解。

(2)想想看哪个水壶的容量大一些,你有什么方法来验证一下 ? (3)思考怎样量出水壶的容量,再按自己的想法量一量。

提问:你发现哪个水壶的容量大,哪个水壶的容量小?你是怎样想的? 演示:把其中一个水壶装满水,倒入另一个水壶。 说明:容器的容量是有大小的。

理解:为了准确测量和计量容量的多少,要使用统一的容量单位。 2.认识容量的单位“升”

自主学习导学单2:(时间:6分钟)

(1)观察图片,说一说这些容器里盛的分别是什么,各有多少,都是用什么作单位,用什么符号来表示。

1

(2)你还在哪里见过“升”,举出一些例子。 组内交流。

指出:计量水、油、饮料等液体的多少,通常用升作单位。升可以可以用字母“L”表示。

提问:你发现了什么?

指出:从里面量,每条边长度都是1分米的正方体容器的容量是1升。 (3)思考1升有多少。

出示1升的量杯让学生观察,并说明相应刻度表示的含义。 出示:棱长1分米的正方体并测量。

演示:在量杯里装1升水,再把水全部倒入棱长1分米的正方体容器。 3.完成“试一试”

出示盛有1升水的量杯和一个空的纸杯,从量杯里倒出一杯水,让学生看看倒出一杯水后,量杯里的水少了多少,再估计。

1.将量杯里的1升水倒入同样大的纸杯中,大约能倒满几个纸杯?先估计,再倒一倒。

2.指明演示把1升水倒入纸杯的过程,并说说上面的估计是否合理。 三、分层练习,巩固内化(预设10分钟) 学生先独立完成课堂练习单 1.基础练习: “练一练”第2题。 指名回答。

让学生再举出一些熟悉的例子,说一说它们的容量。 “练习一”第2题。

先让学生说说呈现的各是什么容器,再估计哪些容器的容量比1升大。 2. 比较练习: “练一练”第1题。

借助教材中的图指导学生先弄清图意,再作出判断,并说明理由。

练一练的图表示在左边杯子里盛满水,分别倒入另外两个杯子里,中间的杯子没有倒满,右边的杯子倒满了,说明中间杯子的容量最大,右边杯子的容量最小。 练习一第1题。

学生独立进行判断,并说明理由。

练习一的图表示把第一杯水先倒入第二杯,结果第一杯里还剩下一些,再把第二杯水倒入第三杯,结果第三杯正好倒满,说明第一杯的容量比较大,第二、三杯的容量相等。

2

练习一第3题。

学生独立判段并说明理由。 3. 创编练习:

出示一些常见物品,让同学判断哪些物品是用升做单位的。 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判段。 四、课作。(预设10分钟)

完成《补充习题》第1页第1、2、3题。

校对作业,分析典型错例,统计正确率。错误的同学订正,全对的同学做“提高题”。

提高题:一个关不紧的水龙头,20分钟会流失1升水。一小时浪费多少水?一天呢? 五、家作。

1.《课课练》第1页第一、二题。

第一单元 升和毫升

课题:认识毫升 第 2 课时 总第 课时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具体的观察、操作中感受毫升,联系实际初步形成1毫升的容量观念。

2.掌握升和毫升的进率,能进行简单的换算。

3.能估计一些常见容器的容量,培养估计意识和初步的估计能力。 4.使学生联系实际感受毫升在日常生活里的应用,能积极参与操作、实验等学习活动,能主动与他人合作交流并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教学重点:认识容量单位“毫升”以及对于1毫升概念的建立。 教学难点:正确感知毫升以及升和毫升的关系。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认定目标。 (预设3分钟) 学生交流预习作业。

3

1.全班交流预习作业,并且提出注意点。 2.揭示课题,认定目标。

二、目标驱动、自主学习(预设17分钟)

1.自学例题3 明确例题3中的数学信息及所需解决的问题。 出示教材例3的情境图。

结合观察各自的容器,自学书上第3页的例题3,认识1毫升这一容量单位以及字母表示方法。 2.自学。

出示自主学习导学单:(时间:10分钟) (1)计量比较少的液体,常用单位什么作单位?

(2)先用滴管吸入1毫升水,看看1毫升水有多少,再把它滴在手心上,小组同学数数大约有多少滴?

(3)一个量杯盛有500毫升水,2个这样的量杯盛有多少毫升水?把这2杯水倒入1升的量杯中,你能发现什么?(动手试一试)

学生在实验操作时老师要密切关注各个小组的情况,适时引导和点拨。 3.小组交流 交流内容

(1)计量比较少的液体,常用单位什么作单位?字母怎么表示? (2) 1毫升水滴在手心上,大约有多少滴?

(3)利用量杯倒水,你发现升和毫升之间有怎样的联系? 导学要点:计量比较少的液体,常用

毫升作单位,毫升可以用字母“mL(ml)”表示。1毫升大约只有十几滴水,比1升少得多。1升=1000毫升 三、巩固练习(预设:10分钟) (一)基本练习 1.第4页试一试

先看看1瓶矿泉水有多少毫升,再估计一杯水大约有多少毫升。 2.练一练第1~3题

练一练中的第2题,可以让全班学生一起做,1名学生上台操作,其余学生观察,当然有兴趣的学生可以课后进行再次操作。 (二)比较练习 练习一的第4~6题 (三)创编练习

把1升果汁倒入2个大杯和6个小杯,1个大杯的容量相当于2个小杯。你能算

4

(1)列出算式。

(2)这题目和前几节课学的有什么区别? (3)估一估:商大约是多少。 (4)竖式计算方法。 (5)验算

追问:把除数32看成30,想:96里最多有( )个30; 4.全班交流。 总结:

(1)把除数32看成30,想:96里最多有( )个30; (2)商“3”必须和除数32相乘,不能和30相乘。 (3)余数要比除数小。)师生总结方法。 三、练习。(12分钟左右) (一)适应练习。第12页试一试。 (1)可以怎样进行试商? (2)学生独立进行计算。 (3)全班交流,完成板书。 点拨:

39接近几十?可以把39看作几十来试商? 强调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算理,提醒计算的格式。 (4)学生讨论: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可以怎样试商? 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可以怎样试商?计算中有哪些注意点?

小结: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可以用“四舍五入”法把除数看作整十数来试商。 (二)对比练习。 1.练一练

说说把除数分别看作几十来试商,再计算。 2.练习三中第1小题。 (三)综合练习。 1.练习三第2题

17:00到17:32中间经过了多长时间? 2.练习三第3题

要先求出什么,再完成计算和比较。 四、课作。(10分钟左右)

完成《补充习题》第11页中的第2.3.4.题

校对作业,分析典型错例,统计正确率,错误的订正。全对的做“拓展题”。

15

拓展题。

有一道有余数的除法,粗心的小明把被除数146错写成164,结果商比原来多了2,余数正好相等。聪明的你能帮他改过来吗? 五、家作。

1.《课课练》第 页第 题。 2.阅读小数报、时代报相关材料。

第二单元 两、三位数除以两位数

课题:连除的实际问题 第 5 课时 总第 课时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用连除解决的实际问题的基本结构和数量关系,能列式解决这类实际问题。

2.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验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化,进一步培养分析和推理能力。

3.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在成功的体验中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掌握连除在生活中的实际运用。能用不同的方法解决同一个问题。 教学难点:能正确分析应用题的数量关系,正确列出算式解答。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计算热身。

1.口算。完成16页第8题,全班交流。 全班交流。 2. 竖式计算。

485÷5 972÷6 924÷4 独立计算,择题说说怎样算。 揭题:《用连除计算解决实际问题》 二、自主学习例4.(预设:6分钟)

学生自主学习时,及时给予学困生适当的指导。 1.导学单:

16

(1)题中有哪些已知条件,要求什么问题? (2)找出有联系的两个条件,想想可以先算什么? (3)选一种方法列式计算。 2.交流内容。

(1)你找到了哪两个有联系的条件,先算什么,再算什么?你能列综合算式计算吗?

(2)想想这一题可以怎样检验? 小组交流汇报。

教师巡视参与学生的活动,发现学生的不同算法及检验过程。 3.全班交流。 1.交流想法和算法。 方法一:

(1)先算每个书架平均放多少本书? 224÷2=112(本) (2)再算出每层放多少本? 112÷4=28(本)

综合算式:224÷2÷4=28(本) 方法二:

(1)先求出两个书架一共有多少层?

4×2=8(层)

(2)再求出每层放多少本?

224÷8=28(本)

综合算式:224÷(4×2)=28(本)

2.学生比较两种算法,你认为哪种方法比较适合你,说说你的理由。 学生用喜欢的算法和同桌说一说。

3.把“得数代入原题”的方法检验一下。看看解答是否正确。 学生检验。 4.回顾反思。

回顾解决问题的过程,你有什么体会? 三、练习。 1.适应练习。

完成14页“练一练”。

学生根据书上出示的情境图思考。 独立完成,说说思考过程。

17

2.完成 “想想做做”第9题。 说说先算什么?

3. 完成“想想做做10---12题”。 练习单:

想想每道题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先整体练习,再全班校对,错题及时进行纠正,进行强化巩固。 4.综合练习

完成“想想做做”13、14题。 四、课堂小结

学生总结本堂课的收获与体会。 五、课堂检测反馈(预设11分钟) 1.课堂作业:补充习题

整体练习,全班校对,反馈错题,细致分析,追问错因,及时纠正,即时巩固。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给予差生适当的帮助。 2.选做题:

(1)和小云4天共写960个毛笔字,平均每人每天写多少个?

(2)有150棵树种在3条马路的两侧,平均每条马路的每侧种多少棵树?

第二单元 两、三位数除以两位数

课题:练习三(1) 第 6 课时 总第 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使学生比较熟练地掌握用“四舍五入”进行试商的方法,能正确计算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笔算。

2.通过练习,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能运用所学的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在解决问题过程中提高学生观察、比较、独立探讨的能力,并让学生在练习中获得成功的体验。

教学重点:熟练掌握四舍五入的“试商”方法。

教学难点:正确地把除数用四舍五入法看成某个整十数,较快地试商。 教学准备:课件

18

教学过程: 一、揭题 1.笔算。

先说说把除数看成几十来试商,再计算。

324÷81= 185÷37= 学生独立计算,指名板演。 全班交流说说想法。

2.今天这节课,我们进行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计算练习。(出示课题) 二.分层练习 1、练习三第4题。 自主学习导学单:

(1)算一算:独立完成在自主探究本上。 (2)比一比:上下两题有什么不同? 小组交流:

想一想什么情况下把除数看作比它小的整十数试商?什么情况下把除数看作比它小的整十数试商? 独立计算。

全班交流算式。明确:把除数看成 与它接近的整十数来试商的方法。 2.练习三第5题。

先说说商是几位数再独立完成。 全班交流。

交流讨论:三位数除以两位数,在怎样的情况下商是两位数,怎样的情况下商是一位数? 3、解决实际问题

独立完成练习三第6题、第7题。 全班交流。

第6题,交流怎样求出“生产的天数”的?观察表格,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第7题,说说怎样想的?题目中的数量关系是什么? 三、作业 1、课堂作业。

必做题:独立完成补充习题13页。 教师巡视,辅导学困生。

当堂批改,采取自批、同桌互批等方式校对作业。

19

师生分析原因,及时订正。

选做题:被除数、除数和商的和是260,已知商是9,求出被除数和除数各是多少? 2、家作:

完成《课课练》12页。

第二单元 两、三位数除以两位数

课题:练习三(2) 第 7 课时 总第 课时

教学目标:

1.进一步掌握“四舍五入”法试商的方法,提高计算技能。

2.增强学生灵活运用所发现的规律进行简便计算的意识,发展计算能力,培养数感。

3.培养学生仔细观察、积极思考的习惯,提高分析数量关系的水平。 教学重点:熟练掌握“四舍五入”法试商的方法,提高计算技能。 教学难点: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认定目标。(预设3分钟)

师生谈话:前几节课我们学习了怎样的除法笔算?那么,对于“四舍五入”法试商的方法,你还有什么疑问吗? 揭示课题。

二、分层练习,巩固内化。(预设25分钟) 基本练习:

1.练习三第15题。

(1)学生独立完成在《自主学习本》上,指名板演。 (2)集体交流 ,检查订正。

追问学生:你觉得错的同学一般会犯怎样的错误?怎样避免发生错误呢? 体会验算的作用和价值。 2.练习三第16,17题。 (一)出示导学单:

20

1.独立完成第16题。 2.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发现。 3.用你们的发现解决第17题。 4.小组内交流你的简便方法。

学生在做第17题时,提醒他们看看和第16题有什么联系,在发现可以应用规律进行简便计算后再做第17题。

(二)全班交流,重点交流210÷35你是怎样想到简便方法的。 210÷35可以把算式转化成210÷7 ÷5,可以直接口算得出结果。 综合练习: 1.练习三第18题。

说说可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2.练习三第19题。(导学单) (1)独立完成在《自主学习本》上。

(2)比较、思考两道题目的不同点,为什么第1题是连乘,第2题是连除? (3)小组交流。

引导学生说清:两道题目每一步分别算到什么? 3.练习三第20题。

要比较出哪种蛋糕最贵,哪种最便宜,就要求出什么?(一定要求出每种蛋糕的单价,才能比较)

三、全班交流,提炼建摸。(预设2分钟) 说说通过本节课的练习,你有什么收获? 四、课堂作业。(10分钟)

1.完成《补充习题》第16-17页第2-6题。

校对作业,分析典型错例,统计正确率,错误的订正。 全对的做“提高题”。 2.提高题:练习三思考题。 五、家庭作业。 《课课练》第12页。

21

第二单元 两、三位数除以两位数

课题:“四舍”法试商需调商的笔算除法 第 8 课时 总第 课时

教学目标:

1.经历探讨调商方法的过程,了解把除数看作比它小的整十数试商时,可能出现初商偏大的情况,学会调商的方法,能正确进行计算。

2.培养学生认真的计算,养成主动探索、互动合作的良好学习习惯,培养克服困难的意志。

教学重点:掌握试商后初商过大需调小的方法。 教学难点:掌握试商后初商过大需调小的方法。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认定目标。(预设3分钟) 1.说说把除数分别看作几十来试商。

210÷42 274÷29 450÷63 362÷48 说说你为什么想到这些整十数。 2.明确学习内容和目标。

今天,我们要继续探索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笔算,通过探索发现一些新问题,并想办法解决它们。(出示课题)

二、目标驱动,自主学习。(预设15分钟) 1.(学习例5)自主学习导学单:(时间:8分钟) (1)仔细观察,说一说:你从图中获得哪些数学信息? (2)能不能提出用除法计算的问题?怎样列式? (3)学生尝试列竖式计算。

(4)在小组内交流计算方法和发现的问题。

你们刚才在试商的过程中,遇到了什么问题?(9乘34得306,比被除数大)说明了什么?(说明初商偏大,平均每人借书本数不可能满9本) 2.探索调商方法。 (1)分析初商偏大的原因;

说明:除数本来是34,我们把它看作30来试商,这时除数变小了,初商就可能偏大。

(2)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 (3)学生继续完成除法竖式。 (4)反思总结,归纳方法。

22

交流:刚才在试商时出现了什么问题?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问题?我们是怎样解决的?

我们把34看作30试商的方法是正确的,为什么初商会偏大呢?9偏大,怎么办?(改成商8)商8合适吗?

在计算时,用“四舍”法把除数看成整十数试商,除数变小了,初商就可能偏大;那就把商调小1后,再按原来的方法计算。 3.完成“练一练”。

三、分层练习,巩固内化。(预设12分钟) 1.基础题:“练习四”第1题

(1)说说各题试商后,出现了什么问题;

(2)说出各题准确的商,并说说是怎样确定准确的商的。 (3)思考:每组下面一题竖式初商时为什么都会偏大?

注意表达要清晰到位,如第1题:把23看成20,4乘23得92,92比88小,说明商偏大了,可以改成商3。 2.专项题:

(1)“练习四”第2题。

让学生先找出错误并改正,再组织交流。 (2)“练习四”第3题。 学生独立完成,指名板演。

做完后和同桌交流自己试商与调商的过程,再次体会该方法。 3.整合题:“练习四”第4题。

4.比较总结:今天的除法笔算与前几天学的内容,有什么不同?

小结:今天我们学习的三位数除以两位数,出现了试商后偏大,需要调商(调小)的情况,大家在计算时要特别仔细些。 四、当堂检测,评价反思。(预设10分钟) 1.完成《补充习题》第18页第1-4题。 教师巡视,辅导学困生。 采取同桌互批的方式校对作业。 师生分析原因,及时订正。

2.提高题:被除数除以除数商是17,被除数减去除数差是160,求被除数是多少? 五、布置家作:《课课练》第13页。

23

第二单元 两、三位数除以两位数

课题:“五入”法试商需调商的笔算除法 第 9 课时 总第 课时

教学目标:

1.掌握“五入”的试商方法,体验“调商”的过程。

2.能正确计算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除法,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及归纳概括能力。

教学重点:教给学生调商方法。四舍后初商过大需要调小的,五入后初商过小需要调大。

教学难点:在试商过程中根据需要进行“调商”。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预设3分钟)

1.导入:我们在做“四舍”法试商需调商的笔算除法时,进行了“调商”,谁能够说说我们是怎样进行“调商”的?

在试商过程中,用“四舍”法把除数看作一个整十数后,如果试的商和除数的乘积比被除数大了,我们就要把商改成比初商小1 的数。 教师相机板书:初商过大,需要调小。

2.明确学习内容:“五入法”试商需调商的笔算除法。

引入:在试商的时候,有时会遇到初商偏大需要调小的情况。那相反,我们还会想到另一种情况:如果初商偏小该怎么办?(板书:“五入法”试商需调商的笔算除法。)

二、学习例题。(预设17分钟)

1.明确例6中的数学信息及所需解决的问题。 导入:围绕导学单进行自主学习。 2.自学。

在学生自学时,教师收集学生竖式计算的多种情况并请学生迅速板演到黑板上,备用。

导学单(时间4分钟)

① 根据所求的问题列出算式,估算结果。 ② 尝试用竖式解答。(你遇到了什么问题?) ③ 如有困难,颗看书第19页中间粉色框内的提示。 ④ 完成书本第19页的竖式、算式和答句书写完整。 3.小组交流。

24

①余数和除数相等的话,该怎样办? ②初商偏小该怎么办?

指出:在除法算式里,余数要比除数小,这里余数和除数相等,说明商6错了,这时候我们要进行调商,把商改成比初商大1 的数,也就是把商改成7再进行计算。

4.比较、发现异同点。

比较272÷34和252÷36的计算过程,找出相同点和不同点。(学生明确) 指出:

相同点:都把除数看成整十数试商;这两题都需要调商。

不同点:前一题把除数个位“四舍”后试商,初商可能偏大,这时要调小;后一题把除数个位“五入”后试商,初商可能偏小,这时要调大。 三、分层练习,巩固内化(预设10分钟) 学生先独立完成课堂练习单 4.基础练习: “练一练”。

指出:可让学生观察竖式,说说各是把除数看作几十来试商的,初商是几,这时出现了什么问题,正确的商是几。 “练习四”第6题。 5. 比较练习: “练习四” 第5题

“练习四” 第7题(前2题)。 “练习四” 第8题。

指出:计算后通过比较,使学生明确:把除数看作比它大的整十数来试商,有时会出现余数比除数大或是等于除数的情况,说明初商小了,要把初商调大后再算。 3.创编练习:

王大妈家养了234只灰兔,180只白兔,还养了46只羊。兔子的只数是羊的多少倍

四、课作。(预设10分钟)

1.完成《补充习题》第19页第2、3、4题。 帮助学困生,收集典型错例,讲评时所用。

校对作业,分析典型错例,统计正确率。错误的同学订正,全对的同学做“提高题”。

2.提高题:小强在计算除法时,把除数42写成24,结果得到伤还余12,你能写出原来正确的除法算式吗?

25

( )÷( )=( ) 五、家作。

1.《课课练》第14页。

第二单元 两、三位数除以两位数

课题:练习四(1) 第 10 课时 总第 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进一步掌握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口算、估算及笔算,能够熟练地进行试商和调商。

2. 在计算练习中,逐步培养学生观察思考的习惯。

3.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培养学生应用知识的意识与能力。 教学重点:进一步掌握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口算、估算及笔算。 教学难点:掌握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口算、估算及笔算。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认定目标。(预设3分钟)

1.师生谈话:前几节课我们学习了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你有什么收获? 师生谈话导入,复习调商。

2.教师引导学生举例说,并出示课题。 二、分层练习,巩固内化。(预设25分钟) (一)基本练习: 1.练习四第9题 独立完成计算。

相互交流:每组中的两题有什么不同?

通过计算和比较,使学生明确在初商与除数的乘积大于被除数时;或是余数比除数大或是等于除数的情况下需要调商,在什么情况下要把初商调大,什么情况下要把初商调小。 2.练习四第10题 (1)独立计算,并检验。

(2)有错误的先说说错误原因,再订正。

26

分别比较每组题的试商、调商的过程,帮助学生进一步明确什么情况下初商可能偏大,什么情况下初商可能偏小。 3.练习四第11题 独立完成填写。

相互交流 ,互相检查订正。 (二)综合练习: 1.练习四第12题 导学单:

1.先独立读题,独立解答。 2.小组交流:你是怎样想的? 3.教师小结。 4.修改错误的答案。

点拨:这里第一次出现除数各位是5的情况,如果有学生把35看作30来试商,也是可以的。但是,习惯上要把35看作40来试商。 2.练习四第13题

(1)先独立读题,独立解答。 (2)小组交流:你是怎样想的? (3)修改错误的答案。

点拨:第13题的第(2)题,可以根据两地之间的公路长度和第(1)题求出的时间,提出用除法计算的问题,也可以根据不同的交通工具速度之间的倍数关系,提出用除法计算的问题。 (三)创编练习:

有一块长方形果园,共480平方米。其中130平方米栽苹果树,剩下的栽25棵梨树,平均每棵梨树占地多少平方米?

思考:解答这道题目的关键是什么?需要注意的是什么? 三、全班交流,提炼建摸。(预设2分钟) 说说通过本节课的练习,你有什么收获? 四、课堂作业(10分钟)

1.完成《补充习题》第20~21页的第2、4、5、6题; 帮助学困生,收集典型错例,讲评时所用。

校对作业,分析典型错例,统计正确率。错误的同学订正,全对的同学做“提高题”。

2.提高题:在除法算式“我爱数学÷9=学数爱我”中,相同的汉字代表相同的数字,不同的汉字代表不同的数字,你知道“我爱数学”表示哪个四位数吗?

27

五、家庭作业 课课练第15页。

第二单元 两、三位数除以两位数

课题:练习四(2) 第 11 课时 总第 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进一步掌握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口算、估算及笔算,能够熟练地进行试商和调商。

2.在计算练习中,逐步培养学生观察思考的习惯。

3.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培养学生应用知识的意识与能力。 教学重点:进一步掌握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口算、估算及笔算。 教学难点: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认定目标(预设4分钟) 1、口算练习: 练习四第14题

给学生一定的时间,独立在尝试本上完成上面的口算题。 让我们来比一比,看谁算得有对又快。 二、分层练习,巩固内化。(预设24分钟) (一)基本练习: 1、练习四第15题

先说出商是几位数,再计算。

判断商是几位数时,要注意引导学生理解:如果被除数的前两位数够除,商就是两位数;如果被除数的前两位数不够除,商就是一位数。 2、练习四第16题

先说出商的最高位可能是几,再计算。

有针对性的选择一、二题让后进生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二)综合练习 1、练习四第18、19题

28

(一)出示导学单: 1.先独立读题。

2.在小组内交流说说解题时是怎样分析数量关系的,怎样列示解答的。 相互交流,互相检查订正。 (二)全部交流,分析错例。 2、练习四第20题 (一)出示导学单:

1.先独立读题,独立解答。 2.小组交流:你是怎样想的? 3.教师小结。 4.修改错误的答案。

相互交流,点拨:可以先求出平均每人浇多少棵,列式为192 ÷ 2 ÷ 4;也可以先求一共浇了多少行,列式为192 ÷(4 + 4 ),还可以列式为 192 ÷(4 ×2 ) (三)思考题

学生独立思考,全班交流

思考题可以先提示学生根据算式:( )÷ 27=26......18,求出被除数是720,再用720÷ 72算出正确的结果。 三、全部交流,提炼建模。(预设2分钟) 说说通过本节课的练习,你有什么收获? 四、课堂作业(预设10分钟)

1、完成《补充习题》第22页的第1、2、3、4题

校队作业,分析典型错例,统计正确率,错误的订正,全队的做提高题。 2、提高题:《课课练》第16页的拓展应用 五、家庭作业

《课课练》第16页第一、二、三题。

第二单元 两、三位数除以两位数

课题:商不变的规律 第 12 课时 总第 课时

教学目标:

29

1.通过具体的探索活动,理解商不变规律的特征。

2.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让学生经历探索的过程,发现商不变的规律。学会并用类比迁移的方法探索新知,培养学生观察、概括以及发现规律、探索新知的能力。

3.引导学生经历在计算中增强学生用多种策略解决问题的意识,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及发散思维的能力。

教学重点:探索与发现商不变的规律。

教学难点:运用商不变的规律进行除法的简便计算。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预设3分钟) 1.导入:口算练习 100 ÷20 200 ÷40

400 ÷80 50 ÷10 25 ÷5 2.明确学习内容:商不变的规律 二、学习例题。(预设17分钟)

1.明确例7中的数学信息及所需解决的问题。

师出示例题,让学生快速口算出结果,老师板书。比较观察表格,什么数变了,什么数没有变。 2.自学

导入:围绕导学单进行自主学习。 出示导学单(时间4分钟)

(1)从左往右观察,第二栏同第一栏比较,被除数有什么变化,除数有什么变化,商有什么变化?

(2)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依次进行比较,看看有什么发现? 根据学生回答,可能出现的情况有两种: ①被除数乘几,除数也乘几,商不变。 ②被除数和除数同时乘相同的数,商不变。

(3)从右往左观察,看看你有什么发现?同桌互相讨论交流。

老师鼓励学生各抒已见,学生之间相互补充,用自己的语言总结发现规律。 3.小组交流。

引导学生把自己发现的上述规律整理归纳为一句话,挑不同学生概括。 整理归纳:老师引导学生把自己发现的上述规律整理归纳为一句话,挑不同学生概括,师板书:被除数和除数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商不变。

30

4.师质疑:为什么要0除外呢?

三、分层练习,巩固内化(预设10分钟) (四)基本练习: 第23页“练一练”。

让学生比较表格中的被除数和除数,说说被除数和除数分别是怎样变化的,后面四道算式的商各是几,为什么? “练习五”第1-2题。

第1题重点让学生说清楚为什么每组中第二第三题的得数与第一题相同。 (五)比较练习: “练习四” 第3-5题

第5题,要着重引导学生应用商不变的规律说明和解释计算器单价相同的道理。 3.创编练习:

某大楼每层楼之间有16级台阶,小英从一楼走到四楼,然后回到二楼,一共走了多少级台阶?

思考:解答这道题目的关键是什么?需要注意的是什么? 四、课作。(预设10分钟)

1.完成《补充习题》第23页第2、3、4题。 帮助学困生,收集典型错例,讲评时所用。

校对作业,分析典型错例,统计正确率。错误的同学订正,全对的同学做“提高题”。

2.提高题:张勤看一本童话书,第一天读了15页,从第二天起,每天读的页数都比前一天多读5页,他第五天从哪页开始看? 五、家作。

1.《课课练》第17页。

第二单元 两、三位数除以两位数

课题:被除数和除数都有0的除法的简便计算

第 13 课时 总第 课时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商不变的规律,提高运用这一规律进行简算的意

31

识,并掌握被除数、除数末尾都有0的出发简便运算方法,确认余数的大小。

2.让学生在与同伴合作探讨的过程中,培养质疑问题、正确思辨的能力。 3.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感受数学规律的价值与意义,培养敢于提问、善于验证、主动交流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运用商不变的规律进行出发的简便运算。

教学难点:正确运用商不变的性质简算与正确确定简算过程中余数的大小。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明确目标(预设3分钟) 1.说说什么是商不变的规律。 谈话导入,复习“商不变的规律”。 2.明确学习内容和目标

利用商不变的规律可以把一些比较复杂的除数计算转化成简单的除法计算,使计算更简便。这节课我们就学习这种简便计算的方法。 二、目标驱动,自主学习。(预设18分钟) 1.学习例8 出示情境图

学生自主学习,教师巡视,解答后小组中进行交流分享。教师深入组中帮扶弱势群体,收集有效资源,以便在下一环节中,适时渗透和利用。 自主学习导学单:(时间:8分钟)

(1)仔细观察情境图,理解题意,列式计算 (2)能利用商不变的规律,使计算更为简便吗? (3)用简便方法再进行竖式计算。

(4)在小组内交流计算方法和发现的问题。 2.探索简便计算方法 独立列式:900÷50

提问:被除数和除数都有什么特点? 能运用学过的规律使计算简便吗?

(1)观察、交流:被除数和除数末尾都有“0”,可以同时除以一个数。 (2)运用规律计算,加深理解 在本子上写竖式

观察、交流:可以同时除以10 被除数和除数的末尾各划去一个0 转化成:90除以5

32

独立完成计算并交流。 出示竖式

提问:900和50同时除以几能使计算简便? 被除数和除数同时除以10,在竖式上只要怎么办? 说明:一个数末尾划去一个0,表示除以10. (3)小组讨论并交流意见

被除数900末尾不能划去两个0,划去两个0与除数就不是同时除以10了,算出的商与900÷50的商就不一样。

提问:被除数900末尾有两个0,为什么只划去1个0?如果把被除数末尾的两个0都划去行不行?

指出:除法竖式中,被除数与除数末尾划去的0的个数一定要相同。 (4)探寻“余数是几”

独立列式900÷40尝试用简便算法计算 独立验算交流:余数应该为20. 学生自主练习,全班交流。

可能有学生认为余数是20,也可能有学生认为余数是2。 提问:余数究竟是几能? (5)完成练一练

说说两道题分别可以怎样用简便方法计算。 重点强调第二题的余数是10而不是1。 三、分层练习,巩固内化(预设9分钟) 1、基础题:练习五第6、7题 学生独立完成

指出:第6题的第(2)题,被除数和除数的末尾要同时划去两个0。 2、专项题

(1)练习五第8题 学生独立完成,指名板演。

可以让学生通过验算发现错误,并改正。 (2)练习五第9题 学生独立完成。

进一步理解用商不变规律进行简便计算。 3、整合题:

(1) 练习五第10题

指名学生说说思考过程。

33

思考:一个书架大约放80本书,7个书架上大约放560本书,560接近且大于550,所以,增加7个这样的书架比较合适。

(2) 练习五第11题

指名学生说说思考过程。

第二问,可先算出降价后每箱番茄的价钱,也可以想:每箱番茄的价钱降到原来的一半,同样的800元买到箱数是原来的2倍。 四、课堂小结

学生总结本堂课的收获与体会。

五、当堂检测,评价作业。(预设10分钟) 完成《补充习题》第( )页第( )题。 校对作业,分析典型错例,统计正确率。 提高题:《补充习题》第( )页第( )题。

第二单元 两、三位数除以两位数

课题:整理与练习(1) 第 14 课时 总第 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使学生进一步掌握除数是两位数除法的计算方法、商不变规律以及被除数和除数末尾都有0的除法的简便计算,使学生在计算的正确率和速度方面都能达到基本要求,使他们的计算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

2.感受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的密切联系,能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认真细致、验证验算的作业习惯,培养做题的责任心。 教学重点:能正确进行两、三位数除以整数的笔算。 教学难点:学会分析数量关系,能独立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揭题课题,明确目标。(预设2分钟) 揭示课题:今天我们上一节练习课。 1.板书课题(整理与练习1)

2.回顾与整理知识,认定学习内容和学习目标。

34

提问:这一单元,你学会了哪些计算,发现了什么规律?

把本单元知识分成:(1)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2)商不变的规律。(3)用连除计算解决的实际问题。 集体交流

结合学生的交流,适当强调本单元学习的重点和难点内容,并注意教给学生一些整理知识的方法。

自主学习导学单1:(时间:6分钟) (1)回顾书本第8页至第26页内容。

(2)先把本单元所学知识分成三个部分,再逐一整理这三部分所涉及的知识。 (3)用自己的方法把相关知识整理出来。小组交流 交流内容:

(1)让学生说说这一单元学习了哪些计算,发现了什么规律,学会解决哪些实际问题?

(2)是怎样学会这些知识的,有哪些收获和体会。 (3)指名展示并介绍整理的过程和结果。 二、分层练习,内化提升。(预设22分钟) 1、第27页练习与应用第1题

学生独立完成口算,并说说口算的思考方法。

结合具体的口算,说说口算时的思考方法以及这样思考的依据。 2、第27页练习与应用第2题 自主学习导学单2:(时间:4分钟)

(1)比较每组的三道题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2)比较这三组题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3)完成计算,说说哪几题需要调商,怎样调。 (4)小组交流你的发现。

特别要说说右边的第一组题在十位上商1后,为什么要在商的个位上补0。 3、第27页练习与应用第3题

加强验算方法的指导与验算意识的培养。 4、第27页练习与应用第4、5题 学生独立列式解答。 具体说说解题时的思考过程。 5、第27页练习与应用第6题 学生独立完成计算。

说说简便计算的依据以及计算时需要注意的问题。

35

6、第27页练习与应用第7题 自主学习导学单3:(时间:3分钟)

(1)观察、比较左边一列各算式的被除数、除数的变化情况。 (2)根据变化的规律写出各题的得数。

(3)以最后一题“111÷3”去比较右边的三道算式,直接写出它们的商。 第7题

左边三题可以根据888÷24=37直接写出商,右边三题可以根据111÷3=37直接写出商。 4.创编题

在一座240米长的大桥两旁插上彩旗,从大桥的一端插起,每隔8米插一面(两端都插),一共需要多少面彩旗? 余力的学生完成创编题。

三、当堂反馈,小结反思(预设10分钟) 1.《补充习题》第( )页第( )题

2.提高题:两数相乘,积是60。如果一个乘数除以3,另一个乘数除以4,积变教师巡视,辅导学困生。 四、课堂作业:

1. 完成《补充习题》26、27页

2.提高题:两数相乘,积是60。如果一个乘数除以3,另一个乘数除以4,积变为多少? 家庭作业:

《课课练》相关习题。

为多少?

第二单元 两、三位数除以两位数

课题:整理与练习(2) 第 15 课时 总第 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使学生进一步掌握除数是两位数除法的计算方法、商不变规律以及被除数和除数末尾都有0的除法的简便计算,使学生在计算的正确率和速度方面都能达到基本要求,使他们的计算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

36

2.感受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的密切联系,能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认真细致、验证验算的作业习惯,培养做题的责任心。 教学重点:能正确进行两、三位数除以整数的笔算。 教学难点:学会分析数量关系,能独立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揭题课题,明确目标。(预设5分钟) 1、整理知识,认定学习内容和学习目标

提问: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除法可以怎样进行分类?计算时分别要注意什么? 2、揭示课题:今天我们继续上一节练习课。 板书课题(整理与练习2)

二、分层练习,内化提升。(预设25分钟) 自主学习导学单1:(时间:4分钟)(第8题) (1)观察每组上下两题之间的联系,你有什么发现? (2)猜猜看结果会一样吗?

(3)通过计算,你有什么要提醒同伴的吗?

提问:观察每一组算式,你知道它们之间有些什么联系吗?

小结:每组中第二道题的两个除数是由第一道题中的除数分解的,两道题的商相等。

用这个发现可以进行一些三位数除以两位数除法的口算。 自主学习导学单2:(时间:4分钟)(第12题) (1)按照要求填写表格。 (2)观察表格,你有什么发现? (3)小组交流你的发现。

通过计算、比较和交流,使学生体会到:在除法算式中,除数不变,被除数乘(或除以)一个数,得到的商等于原来的商乘(或除以)这个数。 自主学习导学单3:(时间:10分钟)(第9-11题)

(1)认真读题,看懂情境图,读读对话、问题,说说数量关系。 (2)学生独立解答(可以先分步做,再考虑列综合算式) (3)说一说自己的这种方法中每一步算出的是什么问题。 第10题

提醒:“有3头奶牛”是解决问题的必要条件,需要从场景图中搜集。 提问:还有不同的解决办法吗?

37

可以先算3头奶牛平均1天吃饲料多少千克;也可以先算平均1头奶牛25天吃饲料多少千克。 第11题

第(1)题可以先算平均每盒装多少个;也可以先算一共装多少袋。 第(2)题可以先算一共装多少袋;也可以先算每盒装多少个。 5.创编题

有3种奶糖,每千克的价格分别是12元、10元、20元,把这3种糖取同样的重量混合成什锦糖出售,每千克什锦糖的售价是多少元?

6.思考题

提醒:可以依据竖式中各部分数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和思考,找到解决问题的突破口。

如:第1题先确定商的个位,再推算出除数的个位以及被除数的十位。第2题先确定商的个位,再推算出除数的十位可能是几,相应的被除数是多少。 三、当堂反馈,小结反思(预设10分钟) 1.《补充习题》

2.提高题:小明在计算(2400+□)÷20-160时,没有注意题目里的括号,先用□里的数除以20,然后按加、减运算的顺序计算,得到2400。如果按正确算法,得数是多少? 四、课堂作业:

1. 完成《补充习题》28页

2.提高题:小明在计算(2400+□)÷20-160时,没有注意题目里的括号,先用□里的数除以20,然后按加、减运算的顺序计算,得到2400。如果按正确算法,得数是多少? 五、家庭作业: 《课课练》相关习题。

第二单元 两、三位数除以两位数

课题:简单的周期 第 16 课时 总第 课时

教学目标:

38

1.使学生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发现简单周期现象中事物的排列规律,能根据规律确定某个序号代表的是什么物体。

2.使学生经历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过程,体会画图、计算等解决问题的不同策略,积累数学活动经验,感悟基本数学思想,感受数学思考的条理性。 3.使学生在探索与发现规律的过程中,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增强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教学重点:发现周期,体会它的确定性,并能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策略解决简单的周期现象中的数学问题。

教学难点:计算策略中,确定几个物体为一组,怎样根据余数来确定某个序号代表的是什么物体或图形。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明确目标(预设4分钟) 1.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学生观察主题图,小组合作交流

提问:图上的场景美吗?为什么看上去那么漂亮?盆花、彩灯和彩旗的摆放有怎样的规律?

2.发现规律,揭示课题

谈话:通过观察,我们发现这三种物体的排列都是有规律的,它们都是一组一组有规律的出现,并且每组都按一定的顺序排列。我们通常把这样的现象称为“周期现象”。

二、目标驱动,自主学习。(预设20分钟) 1.探究盆花的排列规律

自主学习导学单1:(时间:8分钟) (1)几盆花为一组,按什么顺序排列的?

(2)用自己能够理解的方式表示规律,写一写或画一画。

提示:可按顺序把盆花的颜色列举出来,并一组一组的连一连;也可用图形或符号代替盆花,再一组一组的圈一圈。 (3)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规律。

指出:既要对规律进行一般性的描述,也要对每组中物体的对应关系进行分析。 如:每3盆一组,每组都是按“蓝花、黄花、红花”的顺序排列的;每3盆一组,每组的第1盆是蓝花,第2盆是黄花,第3盆是红花。 2.进一步探究排列规律

自主学习导学单2:(时间:6分钟)

39

(1)按照盆花的排列规律,第19盆花是什么颜色的? (2)你是怎么想的?与同学交流。

指出:18盆花正好是6组,第19盆是第7组的第1盆,是蓝花。 引导:一般都用除法计算解决这一类的问题。 3、深入探究,归纳规律 (1)探索彩灯的排列规律

彩灯是按什么规律排列的?第20盏是什么颜色?第23盏呢? 指出:先确定每组中彩灯、彩旗的对应关系,再解答。 (2)探索彩旗的排列规律

彩旗是按什么规律排列的?第26面旗是什么颜色?第28面呢? (3)学生自主练习,全班交流。 三、拓展应用,回顾反思(预设6分钟)

1、用△、□和○这3种图形设计一个按周期规律排列的图形序列。

指出:关键是确定一组图形的排列顺序。以后的每一组图形都必须和第一组完全相同。 2、创编题

有20颗珠子按照2黑3白的顺序排列,其中白珠有多少颗? 四、课作。(预设10分钟)

完成《课课练》第21页第一、二题。

提高题:2014年1月1日是星期三,这一年的2月1日是星期几?

第三单元 观察物体

课题:观察物体(一) 第 1 课时 总第 课时

教学目标:

1.经历观察物体前面、右面和上面的过程,体会前面、右面和上面的含义。 2.通过观察物体的前面、右面和上面,知道观察到的面各是什么形状。 3.通过实际观察,掌握观察的方法,发展空间想象能力和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通过观察,正确识别物体的各个面,感受看到的形状分别是什么样的。 教学难点:在实际观察中初步掌握观察的方法和要领。 教学准备:课件

40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过渡:在上新课之前,老师请同学们回答几个问题。 (1)提问:谁能说一说,老师站在你们的什么位置? 学生根据生活经验可回答出:前面。 (2)追问:看一看,粉笔盒放在什么地方? 学生观察后回答:讲桌的上面。 (3)再追问:你的右边是谁? 学生自由举手汇报。

2.引导:刚才,同学们回答了老师提出的三个小问题,你们是如何知道问题的答案的呢?

学生自由回答,教师指出:通过观察物体,我们可以知道物体的形状、位置等信息。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观察物体”。

板书:观察物体(一)。 二、探究新知

教学例1。

1.了解前面、右面和上面的含义。

出示投票箱,放在讲桌上,把有“投票箱”三个字的那个面正对着学生。 (1)提问:哪个面是投票箱的前面?请指出来。

学生自由举手回答并指出:正对着我们这个面是投票箱的前面。 (2)追问:哪个面是投票箱的右面?请指出来。

引导:投票箱的右面是相对于观察人来说的,所以指的是你们的右面。 引导学生回答并指出:投票箱靠我们右手这边的那个面是右面。 (3)再追问:哪个面是投票箱的上面呢?请指出来。 学生自由举手回答并指出:投票箱上边的那个面是上面。 (4)引导:现在,你们理解前面、右面和上面的含义了吗?

师生共同归纳:正对着我们的那个面,叫作前面;我们右手边的那个面,叫作右面;物体上边的那个面,叫作上面。

2.观察前面、右面和上面的形状。

(1)观察前面:请同学们仔细观察,现在正对着你们的是投票箱的前面,看清楚投票箱的前面是什么形状?

让学生观察一会后,把投票箱的右面转个方向,正对着学生。

(2)观察右面:现在,老师把投票箱的右面转过来,正对着你们,请大家仔细观察投票箱的右面是什么形状?

41

再让学生观察一会后,把投票箱的上面转个方向,正对着学生。

(3)观察上面:现在,老师把投票箱的上面转过来,正对着你们了,请大家仔细观察投票箱的上面是什么形状?

学生观察后,老师课件出示三幅图片。 (4)提问:这三幅图片分别是从哪一面看到的? 学生根据刚才观察到的情况,自由举手回答。 3.指导观察方法。

(1)提问:刚才老师为了方便同学们观察,所以把投票箱转个方向来让大家观察它的右面和上面,但是正确的观察方法应该是怎样呢?谁能做个示范。

学生举手上讲台示范观察,教师注意学生观察的位置、方向是否正确,并适当讲解。

(2)追问:说一说,刚才的同学分别站在什么位置观察投票箱的前面、右面和上面的?

根据学生的回答指出:“从前面看”要站在投票箱的前面观察;“从右面看”应该站在投票箱的右边观察;“从上面看”应该紧靠着投票箱的前面,低头往下观察。

(3)再追问:谁能说一说,在观察物体时要注意些什么? ①学生独立思考后,小组交流观察时的注意事项。 ②小组选派代表汇报。

根据学生的汇报归纳:观察物体时,视线必须垂直于要观察的那个面的中间,目光与所观察的物体保持平行,才能准确观察这个物体的形状。 三、反馈完善

1.完成教材第32页“练一练”第1题。

要求:把文具盒放在桌上,和同桌互相指一指文具盒的前面、右面和上面。依次观察,看看各是什么形状。

2.完成教材第32页“练一练”第2题。

教师给每个小组发放涂有红、黄、绿三种颜色的长方体和正方体各一个。 (1)观察正方体:请同学们把正方体按教材中的样子摆放在桌子上,观察它的前面、右面和上面各是什么颜色。

42

学生操作、观察后,自由举手汇报:正方体的前面是红色,右面是绿色,上面是黄色。

(2)观察长方体:请同学们把长方体按教材中的样子摆放在桌子上,观察它的前面、右面和上面各是什么颜色。

学生按要求摆放长方体,观察后回答:长方体的前面是黄色,右面是红色,上面是绿色。 四、反思总结

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还有哪些疑问? 五、课堂作业

《补》

第三单元 观察物体

课题:观察物体(二) 第 2 课时 总第 课时

教学目标:

1.能根据某一面看到的形状,用小正方体摆出相应的简单的几何体;能通过观察,辨识几个小正方体摆出的几何体前面、右面和上面的图形;能正确地在方格纸上画出所观察到的由小正方体摆成的几何体的各面的形状。

2.进一步了解观察的方法,培养初步的空间感知能力,发展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能通过观察分辨长方体或正方体不同面的相应形状,根据某一个面的形状摆出相应的几何体。

教学难点:正确地在方格纸上画出所观察到的由小正方体摆成的几何体的形状。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提问: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从前面、右面和上面观察物体的方法,谁能说一说,在观察物体时,要注意些什么?

学生回忆后,自由举手回答:观察时,视线必须垂直于要观察的那个面的中间,目光与所观察的物体保持平行。观察不同的面,所站的位置也不同,从前面看,要站在物体的前面;从右面看,要站在物体的右面;从上面看,应该紧靠着

43

被观察物体的前面,低头往下观察。

2.过渡:同学们回答得很好,只有掌握了正确的观察方法,才能准确地观察物体。

教师出示准备好的4个正方体,提问:看一看,老师带来的这4个正方体有什么特点?

引导学生回答出:它们都是完全相同的。

教师:今天这节课,老师想用这4个正方体摆出一个大的几何体,你们能通过观察了解看到的图形的形状吗?

板书:观察物体(二)。 二、探究新知

(一)教学例2 1.观察拼出的长方体。

教师按教材例2情境图的样子,用四个小正方体在讲台上摆成一个长方体。 (1)提出要求:请同学们拿出你们准备的小正方体,按老师的摆法,在课桌上摆出同样的长方体。

(2)操作:学生分小组摆一摆。

(3)观察:请同学们从前面、右面和上面看一看,你摆出的长方体的前面、右面和上面各是什么形状?

学生从不同的位置观察摆出的长方体的前面、右面和上面的形状。 (4)提问:谁能说一说,你观察到的各个面分别是什么样子的? 学生自由举手汇报。

引导学生发现:从前面看到的是4个正方形,分两层排列,上、下两层各2个;从右面看到的是2个正方形,竖直排列,上下各1个;从上面看到的也是2个正方形,横着排列,左右各1个。

2.根据看到的图形连一连。

课件出示例2“你能根据看到的图形连一连吗?”

(1)请同学们观看大屏幕,想一想这几幅图分别是从哪个面看到的形状,然后在课本上连一连。

(2)学生独立连线后,自由举手汇报。 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课件演示连线的过程。 (二)教学“试一试”。

1.根据看到的面的形状摆出相应的几何图形。 课件出示:

44

(1)同学们请看大屏幕,如果从上面看到的是这个形状,这4个正方体应该怎样摆呢?

①学生猜测摆法后,进行小组交流。 ②指名说一说。

引导学生回答出:因为这个图形是从上面看到的,所以这4个正方体应该摆在同一平面上,前后对齐,各摆两个。

(2)请同学们按你们的想法,分小组摆一摆,再看一看。 ①操作:学生按要求用4个正方体摆出相应的几何图形。

②观察:请同学们从上面观察摆出的几何图形,看看你所观察到的图形的形状和课件出示的形状是否相同。如果不相同,请重新摆。

(3)提问:同学们摆出的图形的样子与猜测的相同吗?是否是在同一平面前后各2个摆放的?

学生自由举手汇报。 2.画出看到的图形。

(1)观察:请同学们再观察你们摆出的几何体的前面和右面,看看前面和右面是什么形状的。

(2)提问:说一说,你看到的几何体的前面和右面分别是什么样的? 学生自由举手汇报:摆出的几何体的前面和右面是相同的,都是由2个横向排列的正方形组成的长方形。

(3)画图:请同学们把看到的几何体的前面和右面的形状在课本的方格纸上相应位置画出来。画的时候要注意:用直尺沿方格纸的线画,不要把线画斜了。

①学生独立在方格纸上画一画,教师巡视,若发现学生画图过程中有错误的,及时指正。

②展示汇报。

用投影仪展示部分学生画出的图形,对画错的图形,要求学生指出错误原因,并订正。

(4)指出:观察同一物体不同的面,看到的形状可能是相同的。 三、反馈完善

1.完成教材第34页“练一练”第1题。

(1)请同学们用小正方体照着课本中几何图形的样子摆一摆。

45

(2)从前面、右面和上面观察摆好的几何图形,然后连一连。 (3)指名汇报。

2.完成教材第34页“练一练”第2题。

(1)操作:以小组为单位,根据题意,拿出准备好的6个同样大的正方体,按教材中图形的样子摆一摆。

(2)观察:从前面、右面和上面观察摆好的图形,看看所观察的各个面各是什么形状。

(3)画图:在教材中的方格纸上按要求画出相应的面的形状。

(4)展示汇报:用投影仪展2~3名学生画的图形,对于画错的学生,指出错误原因,并订正。 四、反思总结

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还有哪些疑问? 五、课堂作业

《补》

第三单元 观察物体

课题:观察物体(三) 第 3 课时 总第 课时

教学目标:

1.经历拼摆、观察和交流稍复杂的几何体的过程,体会在同一位置看到相同图形的不同摆法,从同一位置观察不同的物体可能得到相同的图形,提升学生对食物及视图进行转化的能力。

2.通过观察,发现实物与图形之间的联系,发展空间观念和借助想象、推理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掌握从前面、右面和上面观察同一物体的不同视图,发展空间观念。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发现从同一位置观察不同的物体可能得到的视图相同。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从前面、右面和上面观察用4个小正方体搭出的简单的几何体,请同学们观察下面这个几何体,想一想,从前面、右面和上面观察,

46

看到的分别是什么图形?

课件出示:

学生观察后,自由举手汇报:从前面观察时横向排列的4个正方形,从右面观察,是1个正方形,从上面观察到的也是横向排列的4个正方形。

提问:从哪两个位置观察到的图形是相同的?

学生通过观察可发现:从前面和上面观察到的图形是相同的。 2.本节课,我们将进一步探究用4个正方体摆出的稍复杂的几何体。 板书:观察物体(三) 二、探究新知

(一)观察稍复杂的几何体 1.照样子摆一摆。 课件出示:

(1)示范:教师拿出4个准备好的正方体,按照图的样子,摆出物体。 (2)请同学们根据老师的摆法,拿出准备好的小正方体,照样子摆一摆。 ①学生操作,教师巡视。

②小组展示自己摆的物体,并注意纠正不正确的摆法。 2.观察摆出的物体。

(1)分别从前面、右面和上面观察摆出的物体,看一看从这几个面观察到的图形各是什么样子。

①引导:如何观察这几个面?

引导学生回答出:观察前面和右面时,人要站在物体的正前面和正右面,目光正对着前面和右面;观察上面时,人要从前面靠近观察的物体,目光从上往下观察。

②学生观察后,汇报观察到的各个面的形状。

学生汇报预测:从前面观察,看到的物体的形状是 ; 从右面观察,

看到的是 ; 从上面观察,看到的是 。

47

(2)根据从前面、右面和上面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连一连。

① 请同学们根据从前面、右面和上面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在教材第34页例3中完成连线。

②学生自主连线,教师巡视。

③指名汇报后,课件演示正确的连线过程,连错的学生分析错误原因,并订正。

(3)提问:同学们,观察到的三幅图形相同吗? 学生看图可知:不相同。

指出:同一物体,从不同面观察到的图形可能不同。 (二)画出观察到的图形 1.照样子摆一摆。 课件出示:

(1)请同学们拿出小正方体,照样子摆一摆。 学生操作,教师巡视。

(2)学生小组内互相展示自己摆出的物体,并注意纠正错误的摆法。 (3)请同学们分别从前面、右面和上面观察所摆的物体,看看从前面、右面和上面观察到的分别是什么样的图形。

学生独立观察,然后和同桌互相说一说自己观察到的图形的样子,并注意纠正错误的描述。

2.根据观察到的图形的样子,在教材中方格纸的相应位置画出看到的图形的样子。

(1)学生独立画出观察到的图形,教师巡视。

(2)小组内互相展示自己画好的图形,注意纠正不正确的画法。 (3)全班展示交流。

用投影仪展示2~3名学生所画的图形,对画得不好的地方,进行指正。 3.比较归纳。

(1)比较上面两个物体,想一想,从哪些面看到的图形完全相同?从哪一面看到的图形不同?

①学生分析比较后,和同桌互相交流。 ②反馈汇报。

指名汇报,根据学生的汇报指出:从右面和上面观察到的图形完全相同,从

48

前面观察到的图形不同。

(2)归纳:不同的物体,有的面看到的图形可能相同,也有可能不同。 三、反馈完善

1.完成教材第35页“练一练”第1题。 (1)用小正方体照教材中的样子摆一摆。

(2)从上面、右面和前面观察所摆的物体,看看从这三个面看到的图形各是什么样子的。

(3)根据看到图形的样子,完成连线。

(4)展示汇报:用投影仪展示2~3名学生的连线情况,集体订正。 2.完成教材第35页“练一练”第2题。

(1)让学生用小正方体照教材中各图的样子摆一摆。

(2)分别从前面、右面和上面观察所摆的物体,看看从哪些面看到的图形相同,从哪一面看到的图形不同?

(3)反馈汇报。

引导学生汇报出:从前面、右面这两个面看到的图形相同,从上面看到的图形不同。 四、反思总结

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还有哪些疑问? 五、课堂作业

《补》

第三单元 观察物体

课题:练习六(1) 第 4 课时 总第 课时

教学目标:

1.要让学生经历操作、观察、比较、分析和想象的活动过程,使学生在获得最真切体验和感受的同时,不断积累观察物体的经验,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 2.使学生在观察、判断、辨认和想象的活动中,发展数学思想。

3.在实际操作活动中,使学生进一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意识和克服困难的精神。

教学重点:能辨认从不同位置看到的物体形状,能根据从某一面看到的图形,把

49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p6ww.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