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1.4.2《自然灾害与人类》精品教案(鲁教版必修一)

更新时间:2024-07-04 20:38: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学校 临清一中 学科 地理

山东省临清市高中地理教案: 第四单元 第二节 自然灾害与人类

一、教材分析

《自然灾害与人类》是鲁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四单元《从人地关系看资源与环境》第2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学习自然灾害对人类的影响、以洪灾为例掌握洪水与洪灾的联系,洪水形成的原因。并且以此为基础学会分析其他相关的灾害。本节内容是选修自然灾害与保护的基础,内容也比较简单一些。学生易掌握。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 认识自然灾害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2) 学会分析诱发洪水灾害的种种因素。 2.能力目标:

(1) 以长江和黄河为例,分析有关洪水及洪灾的形成理论。

(2)通过小组间的交流与合作,提高学生的地理语言准确表达能力及思维的严密性。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1) 培养学生理性的灾害观和正确的资源观。

(2)让学生懂得趋利避害,使资源环境向着有利于人类的方向发展,树立防灾减灾意识。 三、教学重点难点

洪水形成的自然原因及人为因素 四、学情分析

我们的学校的高一属于分层次教学,学生基础有差异。对于A层次学生来说老师多引导学生,深挖学生的思维。对于其他层次一方面要有一定量的提示和补充,另外要注意学生回答问题时地理用词的准确性和严密性。课下要求要有所区别。 五、教学方法

1.学案导学:见后面的学案。

2.新授课教学基本环节:预习检查、总结疑惑→情境导入、展示目标→合作探究、精讲点拨→反思总结、当堂检测→发导学案、布置预习 六、课前准备

1.学生的学习准备:预习自然灾害与人类,完成预习学案。

- 1 -

2.教师的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制作,课前预习学案,课内探究学案,课后延伸拓展学案。3.教学环境的设计和布置:六人一组(各设组长),室内教学。课前打开多媒体,课前准备地图册。

七、课时安排:1课时 八、教学过程

(一)预习检查、总结疑惑

检查落实了学生的预习情况并了解了学生的疑惑,使教学具有了针对性。 (二)情景导入、展示目标。

多媒体展示2010年我国松花江流域在吉林的洪水灾害视频片段 教师首先提问:

(1)今年(2010年)夏季在我国南方、东北 发生了什么灾害 (洪水灾害、洪涝灾害) (2)这些洪灾有哪些危害呢? (人员伤亡、经济损失)

教师:这节课我们就来以洪灾为例来学习自然灾害。我们来看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多媒体展示学习目标,强调重难点。然后展示探究的第一个问题如何理解自然灾害?已经布置学生们课前预习了这部分,检查学生预习情况并让学生把预习过程中的疑惑说出来。 设计意图:步步导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明确学习目标。 (三)合作探究、精讲点拨。 探究一:如何理解自然灾害?

教师:大家提出的这些问题很好,看得出课前认真预习了。分组合作大家完成探究一的内容和问题。 展示探究思考题。

(1)你认为自然灾害是怎样的?

(2)自然灾害的种类有哪些?自然灾害的影响? (3)你认为荒无人烟的地方会发生自然灾害吗?为什么?

在学生分组讨论的过程中教师巡回观察指导。 (课堂实录) ,

每组一个代表回答问题,另外小组给与补充或提出疑问(质疑要有理由),实在有问题的教师给与说明。

设计意图:本部分知识很简单,学生结合预习内容可以掌握。 探究二的思考题:

- 2 -

(1) 分析是洪水?洪灾?你能说出他们的区别和联系吗? (2)列举洪水有哪些危害?

教师组织学生独立思考,找学生进行解答和讲解,学生总结。(课堂实录) 设计意图:本部分内容较为掌握,学生可独立完成。 探究三: 探究三.洪灾的形成原因?

让学生仔细读教材本部分内容,教师多媒体展示问题: ( 1 )你能总结出洪水形成的自然原因吗?

(2)你认为流域的汇水速度与地面坡度、土壤含水量、植被覆盖率分别有怎样的关系? (3)河道的顺直程度、通常程度、纵向坡度与河道的排水速度有什么关系呢? (4)列举一下人类活动哪些行为也能引起洪水?

(5)思考人类在流域破坏植被和围湖造田常能引发洪水的原因?

先组内讨论探究问题,再组间进行交流意见。引导学生先宏观后微观对其认识,可先总结洪灾的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再具体细化补充,如自然原因有哪些?具体怎样影响的?学习小组交流完后,逐一讲述问题。教师讲评总结。最后多媒体出示98年我国长江流域洪灾有关资料,让学生再次思考,用总结出的思路去验证核实。

设计意图:该部分为本节的重点和难点,由于是分层次教学。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其方法有所差异。A层引导学生自主完成思考,总结洪灾成因以及理解。并能够应用到具体事例中。对于其他层次分组合作,教师提示引导。最后用案例可以帮学生突破难点。 探究四、五 展示问题

(1)找出泥石流的发生具备的条件? (2)你能描述出泥石流的发生过程吗?

(3)想一想泥石流易在我国哪些地区发生?你的理由?

(4)你能总结出防洪减灾的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各有哪些吗? 组织学生在教材材料中找到相关信息,并简单总结。

设计意图:该部分易于理解,重要可培养学生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四)反思总结,当堂检测。

教师组织学生反思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总结洪灾成因的共同规律,并进行当堂检测。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构建知识网络并对所学内容进行简单的反馈纠正。(课堂实录)

- 3 -

(五)发导学案、布置预习。

在下一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全球变暖。这节课后大家可以先预习这一部分,重点是全球变暖后可能的影响。并完成本节的课后练习及课后延伸拓展作业。

设计意图:布置下节课的预习作业,并对本节课巩固提高。教师课后及时批阅本节的延伸拓展训练。 九、板书设计 一、自然灾害 1.定义 2.类型 二.洪水和洪灾 1.区别和联系 2.洪灾成因 3.泥石流 三.防洪减灾 1.措施 十、教学反思

本课的设计采用了课前下发预习学案,学生预习本节内容,找出自己迷惑的地方。课堂上师生主要解决重点、难点、疑点、考点、探究点以及学生学习过程中易忘、易混点等,最后进行当堂检测,课后进行延伸拓展,以达到提高课堂效率的目的。

本节课与前面自然地理相比较,内容易懂。可发挥学生的作用,最大程度地调动学生积极性。可借助长江洪灾案例分析,进行突破难点。也可借其对教材内容进行巩固。总结部分,要求每位学生必须掌握。

本节课时间45分钟,其中情景导入、展示目标、检查预习5分钟,分组探讨15分,教师补充10分,反思总结当堂检测5分钟左右,其余环节10分钟,能够完成教学内容。 最后,由于能力有限。各个环节一定存在问题和不合适的地方,望见谅。 十一、学案设计(见下页)

- 4 -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p6l.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