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如乡整乡推进扶贫开发项目规划(2013-2015) - 图文

更新时间:2024-06-17 18:14: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日喀则地区萨嘎县夏如乡整乡推进

扶 贫 项 目 规 划

(2013——2015年)

萨嘎县扶贫开发办公室 萨嘎县夏如乡人民政府

二O一二年六月

萨嘎县2013—2015年整乡推进扶贫开发规划

目 录

前言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一章 基本情况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一节 地理位臵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二节 自然资源概况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三节 经济社会发展概况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四节 社会发育概况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二章 贫困现状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一节 “十一五”期间扶贫工作回顾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二节 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的界定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三节 贫困原因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四节贫困类型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三章扶贫开发规划总钢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一节 扶贫规划编制的依据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二节 规划编制的思想基础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三节 目标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四章规划项目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一节 指导思想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二节 项目规划的依据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三节 规划原则 ................................................................ 错误!未定义书签。

2

萨嘎县2013—2015年整乡推进扶贫开发规划

第五章效益分析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一节 经济效益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二节 社会效益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三节 生态效益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六章对策措施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一节 扶贫措施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二节 组织措施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三节 政策措施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四节 资金措施 ................................................................... 错误!未定义书签。

3

萨嘎县2013—2015年整乡推进扶贫开发规划

前言

根据自治区扶贫办和地区扶贫办有关通知要求, 为了更好地做好我县6个乡(雄如乡、达吉岭乡、如角乡、昌果乡、夏如乡、旦嘎乡)的整乡推进规划,严格落实《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我办及时向县委县府汇报了通知要求, 县委县府高度重视并成立了由分管县长为组长的萨嘎县2013年—2015年整乡推进扶贫开发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 2012年5月19日—5月25日整乡推进领导小组成员赴各乡召开村、乡、驻村工作队三级会议,紧紧瞄准农牧民人均纯收入2300元的新扶贫标准对象,筛选并确定了扶贫项目,使“整乡推进”扶贫项目更加科学,更加合理,更加实效,真正做到了没有争取群众意见的项目不上,没有群众参与的项目不上,没有征求乡村干部意见的项目不上。我县整乡推进扶贫开发项目的规划把稳定解决扶贫对象温饱、尽快实现脱贫致富作为首要任务,争取加大资金的投入力度,到2015年,稳定实现整乡推进扶贫开发覆盖的乡镇扶贫对象不愁吃、不愁穿、不愁住,贫困地区义务教育、公共医疗和住房保障水平进一步提高,基础设施和基本公共服务主要领域指标接近全县平均水平,扭转发展差距扩大的趋势,基本消除连片贫困现象。

抓住我县未纳入整乡推进的6个乡全部纳入整乡推进扶贫

4

萨嘎县2013—2015年整乡推进扶贫开发规划

开发的重要机遇,切实做好政策衔接工作,争取更多的资金,落实更多的项目,真正把优惠政策用好用活用足用实,努力推进我县贫困群众脱贫致富。谋划产业扶贫。要把“输血”与“造血”结合起来,鼓励全民创业,加强技能培训,拓宽致富门路,培育优势产业,着力提高其自我发展能力。发动全民扶贫。要坚持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三位一体”,落实专项扶贫,抓好夏如乡整乡推进扶贫工作;加强行业扶贫,改善贫困乡村的发展环境和条件;推动社会扶贫,协调好驻村工作队。健全完善制度。建立县抓落实、工作到村、扶贫到户的责任制,深化和发展政府主导的扶贫工作体制;健全完善贫困户管理办法和扶贫奖惩办法,加大扶贫奖惩力度,转变贫困群众思想观念,充分发挥扶贫对象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实现脱贫致富。

“整乡推进”扶贫规划项目的落实,是给贫困群众雪中送炭的具体体现,也是贫困群众切身感受祖国大家庭温暖的民心工程。为了确保“整乡推进”扶贫规划项目对准贫困村、贫困户,从根本上改变萨嘎县贫困落后的面貌。整乡推进扶贫开发项目领导对所选的项目进行了认真细致的筛选和充分的考察论证,最终确定了萨嘎县2013年—2015年整乡推进扶贫开发规划项目。

5

萨嘎县2013—2015年整乡推进扶贫开发规划

日喀则地区萨嘎县夏如乡整乡推进

扶贫开发规划

第一章 基本情况

第一节 地理位置

萨嘎县地处西藏日喀则地区西部,喜玛拉雅山北面,冈底斯山脉以南的雅鲁藏布江上游,地理位臵北伟90度,东经85度,东与昂日县、西北与仲巴县、北与措勤县,东南与聂拉木县、吉隆县相邻,西南部与尼泊尔王国接壤,全县总面积有1.24万平方公里,边境线长105公里,下辖7乡1镇38个行政村。2011年底,全县总人口有14362人,农牧民群众2691户,12174人,其中农业人口4016人,牧业人口由8158人;全县耕地面积有7142.25亩,农业以种植青稞、豌豆、油菜为主,农村经济总收入达到5151.73万元。全县可利用草场面积有1257万亩,牲畜总存栏数为29.23万(头、只、匹),境内饲养的畜种以牦牛、山羊、牲畜为主。全县人均收入达到3341元。

夏如乡地处萨嘎县东部部,距萨嘎县城150公里,海拔4300米左右,该乡为半农半牧乡,该乡有6个行政村,分别为达孜村、夏如村、康来村、拉亚村、坚巴夏村、赤木村,该乡总草场面积93. 6万亩,可利用草场面积90.26万亩,总人口2628人,总户数476户,劳力1264人。据2011年统计该乡总播种面积为5041.2亩,粮食总产量为182.74万斤,亩产达467.5斤;2011年末牲

6

萨嘎县2013—2015年整乡推进扶贫开发规划

畜存栏数为36107头(只、匹),境内饲养的畜钟以牦牛、山羊、绵羊为主。同时,夏如乡牧业发展较为原始,没有相应的畜产品加工基地,每逢冬季,全乡大量剩余劳动力闲臵,造成很大人力资源浪费。如今,夏如乡道路交通状况已得到明显改善,与外界联系日趋紧密。按照自治区规定的贫困户人均收入2300元的新标准,我县2300元以下的贫困户1881户、7622人,其中夏如乡2300元以下的贫困户420户、1945人。

项目实施点夏如乡人民政府

第二节 自然资源概况

——气候。夏如乡属亚寒带半干旱气候区,气候高寒严酷,

7

萨嘎县2013—2015年整乡推进扶贫开发规划

无明显的冬夏之别,冬长春短,属典型的高原性气候,空气相当稀薄,日照充足,昼夜温差大,县驻地平均气温在3℃,极端最低气温达到-40℃,极端最高气温达到32℃,无霜期农区平均为120天,年平均日照一般在3000-3400小时之间,日照百分率达70%-80%。辐射量达180-280千卡/平方厘米。每年1-5月为季风期,雨季基本集中在7-9三个月,平均降水量200毫米,年相对湿度在35%-45%之间,最大冻土增深度在1.7米左右。

——土壤。夏如乡属沙壤土,土壤保水保肥性差,土壤较贫瘠。

——土地。土地较广,贫瘠。适应种植的作物品种单一。可 开垦利用荒地较多(约3700多亩),适宜种植农作物或植树造林。 ——草场资源。全乡可利用草场面积有90.26万亩,多为山坡地,湿地少。草产量少,草质差。每年鼠害、醉马草发生较严重,可利用草场面积逐年减少,草畜矛盾增加,草场退化、沙化严重。

——水源。夏如乡水资源相对比较丰富,以雅鲁藏布江为流域的大小河流有一江十余条河。

——农作物。夏如乡地处高原、气候恶劣,土壤贫瘠,适宜种植的农作物单一,主要农作物以青稞、豌豆、油菜为主。

——矿产等其他资源。夏如乡无森林资源,植被主要以耐高寒植被、耕地及草场为主。

矿产资源丰富,主要有铁、铜、铅、金、硝、硫磺、花岗石、

8

萨嘎县2013—2015年整乡推进扶贫开发规划

水晶石、石炭等多种矿石,矿点品位、开采价值、储存量还没有实际勘探资料。目前,所有矿产仍沉睡在地下,还没有开发和利用,许多矿种有待进一步勘探查明。

——动物资源。主要有牦牛、黄牛、犏牛、绵羊、山羊、马、驴、骡等。野生动物有藏羚羊、岩羊、狐狸、草狐狸、旱獭、雪豹、狼、猞猁、獐子、藏雪鸡、斑鸠等。

——自然灾害。萨嘎县主要的自然灾害为雪灾、风灾、霜冻、冰雹、干旱、虫害等。

(1)雪灾:一般出现在冬季(12月-3月),其发生频率30%,属多灾易灾地区。

(2)风灾:一般出现在(11月-4月),容易造成草场破坏。对农牧民的生产生活影响较大。

(3)冰雹、霜冻:对农牧业生产造成较大损失。 (4)干旱:一般出现在夏季(4月 -6月),对草场及农作物影响较大。

(5)虫害:随时可能发生,但在科技和人为的影响下,对农作物的生长及农民的生产影响较小。

第三节 经济社会发展概况

——各村基本情况

夏如乡辖6个行政村,分别为达孜村、夏如村、康来村、拉亚村、东坚巴村、赤木村。

达孜村: 达孜村地处萨嘎县夏如乡西南部,座落在乡政府附

9

萨嘎县2013—2015年整乡推进扶贫开发规划

近,距乡政府所在地两公里,距离萨嘎县县城150公里,平均海拔4306米,属典型高原性气候,空气稀薄,高寒严酷,昼夜温差大,自然生存条件恶劣,生态环境较差。村庄坐落在雅鲁藏布江流域,是一个典型的半农半牧村。全村8个村民小组,可利用草场面积18万多亩;据2011年10月底统计数据,全村共有108户共580人,劳力293人,全村共牲畜5310头(只、匹),绵羊4483只,山羊298只、牦牛160头、犏牛119头、黄牛191头、耕地面积1250.2亩,人均耕地面积2.1亩,每亩年产量400斤左右;人均收入2474元。按照自治区规定的贫困户人均收入2300元的新标准,夏如乡2300元以下的贫困户1881户、7622人,其中达孜村2300元以下的贫困户98户、419人。

夏如村:夏如村位于萨嘎县东南部,距夏如乡10公里,距离县城143公里,是以农业为主的半农半牧村。全村有106户,607人。其中女性272人,劳动力318人。全村耕地面积1492.7亩,牲畜总数量5575头,其中牛740头,羊4759只,马76匹。主要支撑产业是农业,种植业主要有青稞、小麦、油菜、豌豆等,养殖业主要有牦牛、山羊、绵羊等。按照自治区规定的贫困户人均收入2300元的新标准,夏如乡2300元以下的贫困户1881户、7622人,其中夏如村2300元以下的贫困户79户、379人。

康来村:康来村位于萨嘎县夏如乡东部,距乡政府所在地

10

萨嘎县2013—2015年整乡推进扶贫开发规划

10公里,距离萨嘎县县城150公里,平均海拔4306米,属典型高原性气候,空气稀薄,高寒严酷,昼夜温差大,自然生存条件恶劣,生态环境较差。是一个典型的半农半牧村。可利用草场面积9万多亩。据2011年10月底统计数据,全村共有29户共177人,劳力79人。全村耕地面积360.2亩,人均耕地面积2.03亩,每亩年产量400斤左右。人均收入2500元。按照自治区规定的贫困户人均收入2300元的新标准,夏如乡2300元以下的贫困户1881户、7622人,其中康来村2300元以下的贫困户23户、110人。

拉亚村:拉亚村位于萨嘎县东南部,距夏如乡22公里,距萨嘎县城130多公里,是以农业为主的半农半牧村。全村有124户,541人,其中女性有272人,劳动力为273人 ,耕地面积939.3亩。牲畜总数量为4898头(匹)其中有812牛,4011头羊,75匹马。主要支撑产业是农业,种植业主要有青稞、小麦、油菜、豌豆等,养殖业主要有牦牛、山羊、绵羊等。人均收入2450元。按照自治区规定的贫困户人均收入2300元的新标准,夏如乡2300元以下的贫困户1881户、7622人,其中拉亚村2300元以下的贫困户111户、487人。

赤木村:赤木村位于萨嘎县夏如乡北部,距乡政府所在地8公里,距离萨嘎县县城150公里,平均海拔4306米,属典型高

11

萨嘎县2013—2015年整乡推进扶贫开发规划

原性气候,空气稀薄,高寒严酷,昼夜温差大,自然生存条件恶劣,生态环境较差。是一个典型的半农半牧村。可利用草场面积15万多亩。据2011年底统计数据,全村共有81户,472人,其中劳力为84人。全村耕地面积81亩,每亩年产量400斤左右;人均收入2500元。共有牲畜6250(2010年)头(只、匹)。按照自治区规定的贫困户人均收入2300元的新标准,夏如乡2300元以下的贫困户1881户、7622人,其中赤木村2300元以下的贫困户62户、294人。

东坚巴村:该村位于萨嘎县东南部,距夏如乡22公里,距萨嘎县城130多公里,是以农业为主的半农半牧村。全村有110户,524人其中女性有272人,劳动力为268人 ,耕地面积939.3亩。牲畜总数量为4898头(匹)其中有812牛,4011头羊,75匹马。主要支撑产业是农业,种植业主要有青稞、小麦、油菜、豌豆等,养殖业主要有牦牛、山羊、绵羊等。人均收入2450元。按照自治区规定的贫困户人均收入2300元的新标准,夏如乡2300元以下的贫困户1881户、7622人,其中东坚巴村2300元以下的贫困户25户、148人。

——文化教育情况

随着教育事业的投入逐年加大,2005年夏如乡实现了“普六”目标,2007年实现了“扫盲”目标,全乡现有1所乡级完

12

萨嘎县2013—2015年整乡推进扶贫开发规划

小,在校学生225人,现有教职工13人。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达到100%;初中入学率达到90.9%。

——医院、卫生院情况

目前全乡有一所乡级卫生所,现有5名余名医护人员,学历均在中专以上,基本上能够独立完成各种病状的检查工作以及妇女、产妇接生的操作等。

——生产生活情况

在国家的惠民政策下,特别是农牧民安居工程实施以来,农牧民的居住条件有了根本性的改变,目前夏如乡大部分农牧民群众已住上了舒适宽敞的安居房,目前夏如乡安居工程覆盖率达98%。

——生产基础设施情况

基础设施依然落后,综合发展的格局还没有形成。夏如乡基础建设的水平不能满足经济发展的要求,滞后的社会基础建设成为经济社会实现超常规跨越式发展的“瓶颈”;目前除个别小组不能通车外6个村都有乡村公路通车,但路况较差,每到雨季由于桥梁、涵洞少,道路泥泞通车较为困难,通信等方面也在一定程度上还不适应经济社会现代化发展的需要;教育水平落后,专业技术人才奇缺。农牧区专业技术人才不足。相对于基础设施“硬环境”的“瓶颈”制约,科技、管理和人才等“软环境”的“瓶颈”更为突出。农牧民文化素质低,富裕劳动力难以向农牧业以

13

萨嘎县2013—2015年整乡推进扶贫开发规划

外的行业转移;生态环境脆弱,建设和保护任务繁重。草原沙化、荒漠化呈蔓延态势,裸露沙地面积扩大,泥石流自然灾害频繁,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需要较大投入。同时夏如乡农田灌溉设施薄弱,加之中低田多,不保灌田面积大,使夏如乡农田保灌明显下降,没有充分利用好水资源。

——社会稳定情况

多年来,夏如乡在县委、县人民政府的直接领导下,始终把维护社会稳定列入重要议事日程,一手抓经济,一手抓稳定,经常对牧民群众开展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的教育。通过教育和爱民固边工作的开展,广大牧民群众从多年来自身或别人身上得到的实惠,感受到党中央、国务院、自治区党委政府对牧民群众的关心和照顾,也深刻体会到生活在社会主义大家庭的优越性、广大牧民群众从内心里感谢党、感谢政府、感谢社会主义。目前,夏如乡经济持续发展、社会局势稳定,未发生违法违纪现象。

第二章 贫困现状、贫困原因分析及贫困类型

第一节 贫困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国家实施扶贫开发政策以来,国家投入大量的财力、物力支持萨嘎县的扶贫开发工作,萨嘎县农牧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有了明显的改善,生活水平有了明显的提高。但是由于萨嘎县海拔较高,气候恶劣,群众底子薄、生产能

14

萨嘎县2013—2015年整乡推进扶贫开发规划

力弱、经济结构单一、市场意识差、缺乏劳动技能,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脱贫致富的本领差等原因,导致萨嘎县仍有相当一部分农牧民处于贫困状态。截至2011年夏如乡农牧民总户数464户、26282人,按照自治区规定的贫困户人均收入2300元的新标准,

夏如乡2300元以下的贫困户420户、1945人。分别占全乡农牧民总户数的90.5%和农牧民总人口的74.1%。

第二节 贫困原因分析

夏如乡各村的交通、科技、文教、卫生等事业都相对落后,人们长期生活在较小地域范围内,经过长期积累,造成了农牧民整体素质偏低,思想观念陈旧落后,封闭保守,愚与贫共存。

夏如乡的贫困是多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经过深入调查,结合统计资料分析,项目区的贫困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原因:

——地理位置偏僻,信息闭塞,农牧民思想观念落后。 夏如乡各村的交通、科技、文教、卫生等事业都十分落后,加上农牧民群众思想观念落后,“贫困文化”根深蒂固。“贫困文化”不同于“文化贫困”,“文化贫困”主要是指知识层面上的贫困,即通常所说的知识缺乏、知识不足或文化素质不高等。而“贫困文化”则是指贫困阶层所具有的一种独特的生活方式,它主要是指长期生活在贫困之中的一群人的行为方式、习惯、风俗、心理定势、生活态度和价值观念等非物质形式。在萨嘎县的贫困农牧民当中,贫困文化所应有的特征几乎全部具备,如长期宗教影

15

萨嘎县2013—2015年整乡推进扶贫开发规划

响造成的宿命观、多子多劳动力的生育观、轻视知识的文化观念、安贫乐道、得过且过的幸福观、老守家园、安土重迁的乡土观,以及等、靠、要的度日观等。这是一种价值贫困、精神贫困,一种比其他贫困更严重、更难治愈的贫困。这种“贫困文化”直接导致了贫困人口很难能够脱贫致富。

——自然条件恶劣,生产方式落后,自然灾害频繁。 1、夏如乡生活环境恶劣,生态环境差,导致生产落后。夏如乡海拔在4300米以上,一年内无明显冬夏之分,只有寒季和暖季,年平均温度低,降水量少,农牧民仍未摆脱逐水草而居的游牧、半游牧生产方式,加之夏如乡是一个多灾易灾的乡,稍遇自然灾害,便出现严重的返贫现象。

2、草场退化、沙化严重,草畜矛盾突出。夏如乡属半干旱气候,干旱也是萨嘎县的主要自然灾害,长时间的干旱导致草场草量严重不足,牲畜自然放养,食粮不足,牲畜大多数处于“夏壮、秋肥、冬瘦、春死”的恶性循环中。

——基础设施建设落后,制约经济发展。由于自然和历史的原因,牧民居住分散,公路、水利、电力、学校、医疗机构等基础设施建设成本高、难度大,导致牧区基础设施建设滞后,严重制约牧区经济发展。

——农业发展滞后,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严重不足。 1、在农业方面,夏如乡的农牧业由于长期以来在农田水利

16

萨嘎县2013—2015年整乡推进扶贫开发规划

等基础设施建设上资金投入不足,仍处于较为原始的发展和积累状态,靠天吃饭、靠天养畜的状况依然没有改变。

2、土地贫瘠,制约农作物单产提高。土地均为沙壤土,土质差,保土保肥差,每年农牧民投资进行施肥也很难确保农作物高产。

3、农作物种子退化欠缺良种,夏如乡的农作物的种子,虽然在县政府等有关部门的帮助下,进行了改良,但只是局部,未能全面改良,而且农作物结构单一,精耕细作不到位,导致单产低。

——农牧业经营方式陈旧,缺乏科技含量。

1、牲畜品种差。主要是当地品种,当地品种虽然有防寒、抗病的特点,但是发育周期长、体质差、饲养费用高、商品价值低。

2、农牧民饲养牲畜的方式豪放,靠传统的经营模式,牲畜转化成商品的周期长,限制农牧民的增收。且农畜产品还没有得到很好的开发利用。

——农牧民思想落后,市场意识淡薄,缺乏劳动技能。 1、夏如乡农牧民存在严重的“等、靠、要”思想,缺乏脱贫致富的愿望,许多贫困户不求上进的心理严重,过日子得过且过,参与市场积极致富的意识淡薄,不在市场中寻找生活路子,而是待在家中靠政府、靠民政救济资助,个别贫困户目光短浅、

17

萨嘎县2013—2015年整乡推进扶贫开发规划

思想保守,不愿送子女上学读书,宁愿让孩子耽误前途也不愿家人分居,没有知识只能继承父辈的农牧产业,造成世代“靠天吃饭”的恶性循环。

2、个别贫困户优生优育的观念不强,超生现象严重,致使家庭人口多,分家后成为新的贫困户。

3、夏如乡农村富余劳动力较多,但大部分贫困户离市区路途遥远,很多贫困户缺乏在外打工的经验,虽然也有部分贫困户在外打工挣钱,但由于缺乏劳动技能、法律意识,容易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中吃亏,政府虽然多次组织小型劳动技能培训、法律知识培训等来强化贫困户的劳动技能,法律意识,但也只能起到一点推动作用,起不到真正增收致富的作用。

——教育起步晚,底子薄,处于低层次发展状态。现有中、小学校校舍条件较差,农牧区教师缺编现象严重,教育质量不高。不少牧民由于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对教育重视不够,思想观念落后,不愿意让孩子读书。学生受教育尤其是高等教育程度普遍较低,一般读到初中就不在上学。由于农牧民群众文化素质普遍不高,使一些农牧业生产技术和一些手工业加工技术难以推广,致使农牧民缺乏增收致富能力。因农牧民整体文化水平较低,致使思想更加保守,观念更加落后,不思进取,好吃懒做,“等”、“靠”、“要”思想较重。

综上所述,夏如乡贫困范围广、贫困人口多,贫困程度深,

18

萨嘎县2013—2015年整乡推进扶贫开发规划

要想彻底摆脱贫困落后面貌,决非是一朝一夕之事。必须制定长远的扶贫规划,创新扶贫方法,明确各项目标任务和职责分工,有计划、有步骤、有重点地实施扶贫开发,才能逐步缩小贫富差距,推动夏如乡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实现脱贫致富。

第三节 贫困类型

根据贫困人口特点,分为六个类型,既“观念落后型、基础薄弱型、环境恶劣型、生产资料短缺型、劳力缺乏型、技能缺乏型”。

——基础薄弱型

由于历史、社会原因,夏如乡的整体经济发展缓慢,生产基础设施差,农牧业所需要的水利、交通、通信等必要的生产性基础设施简易且缺乏投资,常年失修,不能为改善农牧民生产生活提供足够的基础保障。

——观念落后型

市场经济意识淡薄,超生现象和懒惰思想严重,有的群众由于观念陈旧,思想保守,传统封闭的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缺乏市场经济意识、生产水平低下、生活水平难以提高。

——产业结构滞后型

项目区属纯牧业区,畜产品等相对较为丰富,但是由于资金短缺,开发力度不够等原因,第三产业还处于较为粗放的传统手工模式,产业结构未能优化、市场化、规模化也是产生贫困的主

19

萨嘎县2013—2015年整乡推进扶贫开发规划

要问题之一。

——技能缺乏型

通过调查摸底,项目区所有贫困户中的劳力几乎都没有技能,仅能从事传统的农牧业生产,项目区贫困户缺乏必要的劳动技能,已成为其脱贫致富的“瓶颈”。

——生产资料缺乏型

项目区生产资料是改善农牧民生产生活条件的主要途径,项目区生产资料的缺乏影响了贫困户的增加现金收入和实现脱贫致富。

第四节 贫困户项目需求分析

为了更好地了解项目区贫困户的需求,2012年5月19日—5月25日整乡推进领导小组成员赴各乡召开村、乡、驻村工作队三级会议,严格遵循没有基层组织意见的项目不上、没有群众意见的项目不审、没有群众参与的项目不立的原则,一切从当地实际出发,充分尊重群众意愿和项目区人民政府的意见,以访谈的形式详细了解和掌握了项目区农牧民群众的生产、生活状况。

——农牧业发展需求

1、荒地开发项目,农业是当地的支柱产业,也是农牧民群众的主要增收来源,目前夏如乡荒地资源丰富,怎样更有效地利用荒地资源和增加贫困户人均人均耕地面积,是提高人均收入的有效途径,捉住夏如乡农作物种子改良的机会,大力开展荒地开发项目,

20

萨嘎县2013—2015年整乡推进扶贫开发规划

有效发挥第一产业的优势,通过国家的有力政策,进一步加大资金投入、加强项目开发力度,使贫困户增产增收。

2、借母畜还仔畜需求,由于受灾、分家等原因,夏如个别村仍有无畜和少畜户,夏如乡属半农半牧,有的贫困户耕地面积少,但有草场,由于缺乏牲畜,畜牧业发展受到很大限制,生活也面临困难。因此扶持无畜户或少畜户的生产资料问题是广大贫困群众的迫切愿望。

——生产工具需求

农机具需求,随着萨嘎县经济社会的发展,广大农牧民开始思想转变,外出务工是当前项目区贫困户群众实现增收的有效途径之一,但是现有的生产工具(拖拉机)远远不能满足生产需求,根据萨嘎县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基建很多项目向夏如、旦嘎等偏远乡镇倾斜。因此项目区群众急切盼望解决拖拉机等生产工具,提高劳务输出,实现增收。

——产业发展需求

1、拖拉机维修站项目需求,项目区目前生产拖拉机、摩托车等车辆较多,但是由于乡里没有维修站,当地群众维修机械需到县城,极不方便,因此项目区的广大群众希望在乡新建一座维修站,方便当地群众,同时转移贫困群众的剩余劳动力、解决贫困群众的就业问题,且通过县人社局和县扶贫办进行了维修,项目非常可行。

2、藏式茶馆建设:遵循市场经济规律,依据到户产业的扶

21

萨嘎县2013—2015年整乡推进扶贫开发规划

贫政策,充分利用小型产业的风险小、盈利周期短的优势,在乡人民政府所在地或萨嘎县城,兴办适当规模的小型经济实体藏式茶馆及百货店,发展到户产业项目,积累扶贫资金,解决贫困户剩余劳动力就业。

——技能培训需求

近年,夏如乡农牧民通过外出务工,参加县里大大小小的工程,实现了增收,但由于,当地农牧民技能水平偏低,增收渠道十分有限,一般只能做些粗重的体力活。因此当地农牧民十分渴望通过培训提高自身技能,拓宽增收渠道。

第五节 发展优势分析

——领导重视,群众发展要求强烈

项目的立项受到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同时经调研项目区人民政府和贫困群众对项目的实施积极性高、愿望强烈、群众愿意承担自筹部分或投劳,该项目的实施切实能改善项目区贫困户的生产生活条件、增加现金收入,并针对每项目不同的立项要求我县做好了农机补贴、草场到户机制等政策衔接工作,同时我县将按照《萨嘎县贫困户管理办法》,结合项目实施的内容,与受益贫困户、乡人民政府签订合同,明确项目的原则和内容,由乡人民政府指导,村委会监督,以保障项目的有序开展和后续管理,所以项目的实施非常可行。

——资源优势

1、夏如乡有600多亩荒地资源,加之雅鲁藏布江流经夏如

22

萨嘎县2013—2015年整乡推进扶贫开发规划

乡,水资源丰富,对发展种植农作物前景看。

2、人力资源:全乡有2628人,其中:劳动力1264人,基础设施项目建设、特色产业项目建设、安居工程建设奠定了人力基础。

——农牧业技术服务体系健全

为使项目发挥长期效益,滚动发展,实现增收,我县依托县兽防站及项目区兽防所负责项目牲畜的疾病防疫和治疗。县兽防站依据项目实施方案,组织乡兽防所技术人员,开展疾病防疫工作和健康检疫、治疗、饲养管理和放牧等技术进行指导服务。

——政策保证

夏如乡被列为2013—2015年西藏自治区实施整乡推进项目的乡镇之一,自治区扶贫办和地区地区扶贫办高度重视,为了搞好此项工作,我县专门成立了实施夏如乡整乡推进项目领导小组,夏如乡为了使项目落到实处,成立了实施项目领导小组。同时按照全区农发扶贫直通车文件精神,充分结合驻村工作队在调研中广大群众所需、所盼的项目,切实扶贫开发政策落实到群众最需要的地方,落实到群众心坎上。

第三章 指导思想及目标任务

第一节 扶贫规划编制的依据

依据藏扶办?2012?44号《关于做好2013—2015年整乡推进乡(镇)扶贫规划》的通知及规划编制要求、萨嘎县《国民

23

萨嘎县2013—2015年整乡推进扶贫开发规划

经济和社会发展整乡推进规划》,《萨嘎县整乡推进扶贫开发规划》结合我县实际,以改变农牧区群众贫困落后的现状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改善广大农牧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促进农牧区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依据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对外开放战略及扶贫农发工作会议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编写本规 划。

第二节 规划编制的指导思想

按照自治区“一产上水平、二产抓重点、三产大发展”的总体要求,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及科学发展发展观为指导,按照新时期扶贫理念,全面贯彻自治区和地区关于整乡推进扶贫规划的相关文件要求及精神,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立足实际,深入群众,全面掌握贫困群众现状,找出贫困原因,分析贫困类型,制定扶贫对策措施。通过面上项目、边境乡村建设、安居工程、整乡推进、使整乡推进扶贫规划更加贴近贫困群众。以提高贫困群众收入为中心,以扶贫工作到乡到村到户为重点,以改善基础生产生活条件和提高贫困群众综合素质为突破口,整合资源,突出重点,发展特色产业为整乡推进扶贫开发项目规划的出发点落脚点,从根本上改变农牧区落后面貌,增加农牧民的收入,增强农牧民自我积累,自我发展的能力,为实现小康社会奠定良好的基础。

24

萨嘎县2013—2015年整乡推进扶贫开发规划

第三节 规划的基本原则

——坚持“三不准”原则。项目筛选中坚持“三不准”原则,即没有基层组织意见的项目不上、没有群众意见的项目不审、没有群众参与的项目不立。一切从当地实际出发,充分尊重群众意愿和项目区人民政府的意见,以投资小、见效快、群众容易接受的项目优先申报,充分发挥群众在项目申报中的主体作用。

——坚持贫困群众参与的原则。把群众参与扶贫开模式贯穿于整乡推进扶贫开发项目的全过程。群众尤其是贫困群众是参与的主体,也是建设的主体,更是受益的主体。让群众参与到实施扶贫开发的每个环节,发挥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传统,增强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贫困群众增强自我积累,自我发展的能力,依靠自身的力量逐步改变贫困现状。

——坚持因地制宜的原则。一切从当地实际出发,充分发挥资源优势,了解各村的优势,因地制宜地开展项目,突出重点,不搞千篇一律、不搞一刀切。

——坚持量力而行的原则。正确处理需要与可能需要,政府扶持与自力更生的关系,在计划投资范围内,制定项目实施规划,从群众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中选出“短、平、快”的扶贫建设项目。

——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原则。要按照“一加强、两促进”的工作要求,坚持“五个统筹”,正确处理“长于短”、“内与外”、“快与好”、“大与小”、“远与近”、“点与面”的关系,着眼于群

25

萨嘎县2013—2015年整乡推进扶贫开发规划

众增收的中心,着力于解决贫困群众增加收入,努力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坚持开发式扶贫的原则。不搞救济施舍式扶贫,项目必须具有开发潜力,发展潜力,让贫困农牧民参与,提高农牧民的创造能力,逐步消除贫困群众的“等、靠、要”的依赖思想。

——坚持扶贫项目到村入户原则。按照自治区扶贫办到户项目达到60%的要求和我县人口较少、资源匮乏、贫困人口大分散、小集中的特点,解决这些地方的脱贫和发展问题,必须遵循扶贫项目到村入户的原则,集中人力、财力、物力,有计划、有目标、有步骤地逐一解决。

第四节 规划的目标任务

——加快脱贫致富进程。因地制宜,开展整乡推进扶贫开发工程,对缺乏生存条件的贫困人口实行易地扶贫,按照自治区扶贫办到户项目达到60%的要求,加大到户项目落实力度,尤其挖掘联户产业的潜质,加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解决绝对贫困人口温饱问题。基本消除因灾因病致贫、返贫现象,巩固扶贫成果。力争整乡推进末农牧民群众人均收入达到2300元以上,提高贫困地区人口素质,鼓励勤劳致富,加快脱贫致富进程。

——积极拓宽农牧民增收渠道。坚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拓宽农牧民就业增收渠道,充分挖掘农牧业内部的增收潜力,建立农牧民稳定增收的长效机制。健全农牧区市场体系,落实支持和保护农牧业发展的措施,加大农牧区劳动力技能培训力度和

26

萨嘎县2013—2015年整乡推进扶贫开发规划

组织化程度。大力拓展农牧民增收渠道,依靠科技实现增产增效,着力做好农牧业结构调整。引导农牧民积极发展各类专业经济合作组织,加强农牧民技能培训,引导他们参与工程建设、旅游业服务。建立健全畜产品流通营销组织和各类物资集散市场体系,积极培育农牧区经纪人队伍,建立乡、村民间加工营销组织。发展农畜产品加工业,提高农畜产品的商品率。发展劳务经济,发展非农产业,开展劳务输出,促进农牧区富余劳动力转移和就业。政府及相关涉农部门要加强信息收集,为农牧区经济发展提供市场信息服务和引导。继续执行对农牧民的各类补贴,增加农牧民补偿性收入。整乡推进时期,力争农牧民群众人均纯收入以两位数的速度递增,实现贫困户人均纯收入到2015年越过2300元。

——基础设施条件进一步改善。增加对贫困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投入,进一步改善基本生产生活条件,增强农牧民抵御自然灾害能力,提高贫困地区可持续发展能力。通过实施安居工程建设,解决目前无房户、危房户和住房困难户的居住困难问题;全面解决人畜饮水安全问题;电力覆盖率达到90%;道路交通明显改善,邮电通讯事业加快发展。农牧区电视、广播人口覆盖率分别达到88%和92%。

——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2013—2015年,我县扶贫工作坚持一手抓整乡推进和面上扶贫开发项目实施,一手抓扶贫开发与农村低保“两项制度”有效衔接试点工作,做到工作不松

27

萨嘎县2013—2015年整乡推进扶贫开发规划

懈、力度不减弱、措施办法不减少,全面完成扶贫目标任务。

——技能培训进一步加大。在夏如乡整乡推进开发实施的三年里,力争实现贫困户技能培训100人次以上,转移就业30人以上。

——整合资金,加大项目覆盖面。整合资金,加大投入,居民生活质量有较大提高,扩大财政对农牧区公共服务的覆盖范围。

——坚持可持续发展。资源得到保护和合理利用,生态环境进一步优化,主要环境指标接近或达到优良状态。继续实施原生态保护奖励机制进一步健全完善,退化沙化草场得到明显遏制。

——产业结构更加优化。推进一产上规模,加快产业内部结构调整和改良,大力发展特色农牧业,巩固农牧业基础地位。争取二产实现新突破,提高二产对GDP的贡献率,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加快发展第三产业,提高第三产业发展的质量和水平。

——社会事业更加进步。全民的科学文化素质不断提高,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10‰左右,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达到6年,小学和初中入学率分别达到100%和98%以上。

——社会更加和谐。更加注重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更加注重社会公平。社会主义民主更加完善,法制更加完备,依法治县各项措施得到全面落实,人民的各项权益得到切实尊重和保障。反分裂斗争工作机制进一步健全和完善,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进一步加强,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得到有效保障。

28

萨嘎县2013—2015年整乡推进扶贫开发规划

第四章 规划项目资金预算及效益分析

第一节 规划项目资金预算

夏如乡整乡推进扶贫开发项目按照产业发展和培训就业的新时期参与式扶贫开发的总体思路共分3大类,既基建项目、产业项目、其他类项目。2013—2015年规划项目10 个,总投资730.1万元。

详见2013—2015项目规划表

第二节、项目投资预算

经概算,夏如乡整乡推进项目规划总投资730.1万元,其中:国家投资456.25万元,农机补贴194.1452万元,劳务投入80.57万元。(不包括整合项目投资)

(1)扶贫开发基建项目总投资19万元,其中:国家投资14万元,当地劳务投入5万元。

(2)产业化项目总投资142.1万元,其中:国家投资123万元,当地劳务投入19.1万元。

(3)到户项目总投资466.99万元,其中:国家投资319.25万元,农机补贴194.1452万元,当地劳务投入50.6048万元。

(4)部门整合项目总投资1430万元,其中:部门投资1260万元,当地群众劳务投入170万元。

29

萨嘎县2013—2015年整乡推进扶贫开发规划

第三节 效益分析

夏如乡整乡推进扶贫开发规划项目共有10 个,遍布在6个行政村,涵盖了全乡2300元一下每一户贫困农牧民家庭,是夏如乡整乡推进经济社会的重要规划之一,对于发展全乡经济,改善农牧民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提高生活水平具有重要的意义。

——经济效益

通过项目落实,将极大地改善夏如乡的基础设施条件,促进产业发展项目,解决部分贫困户就业问题,增加现金收入,贫困群众人均纯收入到2015年可突破2300元。主要表现在:

(一)通过基建项目建设,可以改善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能起到贫困群众与外界联系的纽带作用,可以间接增加贫困群众的增收渠道,增加群众收入,可为项目区群众创造15多万元的经济效益。

(二)购臵拖拉机,通过项目的实施,可有效地把当地闲散的牧民组织起来,参与当地工程建设,参与家乡建设,提高劳务输出,增加现金收入。

(三)创收项目,通过拖拉机维修站、借母畜还仔畜、藏式茶馆可以进一步激发贫困群众参与市场经济的热潮,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增加贫困群众的现金收入,人均年增收700多元,同时可发展第三产业,带动一方经济发展。

(四)荒地开发项目可以进一步改善农牧民的生产条件,增

30

萨嘎县2013—2015年整乡推进扶贫开发规划

加贫困户人均耕地面积,提高粮食供给,巩固第一产业地位。

(五)贫困户劳动技能培训、妇女技能培训等项目的实施,能使贫困劳动力至少掌握一至两门使用技术,增强他们外出打工的能力,拓宽增收渠道,每年可实现劳动力转移就业30多人的目标。

——社会效益

(一)通过生产资料项目的建设,使贫困人口人均牲畜头数增加到草场奖惩机制的平衡点上,并同时利用好现有的草场,增加牲畜和保护草场工作同步开展

(二)通过产业项目的实施,实现部分贫困户的就业安臵,这对稳定乡村社会环境,改善夏如乡落后面貌有直接的现实意义。

(三)通过生产扶持、劳动技能培训等进一步改善贫困户的生产生活条件,同时通过培训拓宽贫困劳动力的增收渠道,实现劳动力转移。

(四)通过各个项目的实施,充分起到“样板工程,典型引路”的作用,从项目建设中走出一条适合雄如乡本地的受群众赞扬的扶贫开发工作路子,项目区的基础设施得到进一步加强,加快全乡农牧民脱贫致富奔小康的步伐,激发广大农牧民群众的爱国热情,基层政权组织建设得到了进一步加强,维护农牧区社会稳定繁荣,通过项目建设,使贫困农牧民充分感受到社会主义大

31

萨嘎县2013—2015年整乡推进扶贫开发规划

家庭温暖。

——生态效益

项目实施后,有效改善夏如乡农田和草场生态系统的修复和良性发展。同时,提高夏如乡农田覆盖率,有效的防治农田和草场淹没问题,使草场和农田发挥出正常的潜力,实现农牧区生态环境的保护。

第五章 保障措施

第一节 措施保障

——要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充分发挥战斗堡垒作用。按照“有钱办事、有人管事、有章理事”的要求,不断加强夏如乡基层组织建设,优先配备专业技术人员。要加强对乡村基层干部,技术人员的培训,通过制定夏如乡扶贫开发整乡推进规划和完善民主管理制度,提高基层干部发展集体经济、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能力,加强制度保障,通过建立公告公示制、合同制、集中采购制、报帐制、监督制、目标责任制、项目法人制等制度,形成有效的制度保障。乡村基层组织干部要强化服务意识,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把扶贫开发整乡推进项目规划与“谋跨越、奔小康”主题教育有机结合起来,进一步发展基层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体现党员的政治本色。

32

萨嘎县2013—2015年整乡推进扶贫开发规划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贫困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整乡推进扶贫开发项目规划要瞄准对象,一切从实际出发。对无房、危房、居住条件差的贫困群众,可通过新建、改造房屋建设,改善他们的居住条件,对于生存环境恶劣,灾害品频繁,缺乏生产资料的贫困群众,可通过产业或多经项目及生产扶持项目,给他们提供一个良好的发展空间;对于基础设施条件落后,农牧业生产条件差的贫困地区,可从群众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抓起,加快实施一些“短、平、快”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有效地改善他们的生产生活条件。

——加大贫困群众的培训力度,不断增强自身发展能力。要把扶贫培训作为贫困群众提高能力、转移就业、促进增收和脱贫致富的一项重要内容,按照“学以致用、学有所获、学有所用、学有所成”的原则,有针对性地开展农牧民培训,培训要坚持因地制宜,灵活多样,需要什么培训什么,干什么就学什么,尤其要加大贫困户新增劳动力、妇女、能人,外出务工和农牧民经济合作组织等人才的培训。培训要发挥部门优势,多渠道、多方位实施各类培训,努力实现每个贫困户有一个劳动力转移。

——依托有利的地理位置,加大特色产业的开发力度,稳定增加群众收入。要把发展当地特色产品、搞活产品流通、促进产业化经营与萨嘎县旅游驿站有机地结合起来作为整乡推进扶贫的重要内容。大力培育到户产业项目,想方设法增加农牧民现金

33

萨嘎县2013—2015年整乡推进扶贫开发规划

收入。灵活多样地建立畜牧业产业化经营组织,发挥当地能人作用,扶持发展农牧民经济合作组织,促进夏如乡的经济社会健康发展。

——充分尊重群众意愿,发挥群众主体作用。继续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自力更生、开发扶贫”的道路,发挥贫困群众在整乡推进扶贫项目中脱贫致富的主体作用,广泛推行参与式扶贫模式。充分发动群众,广泛征求群众意见,选准选好扶贫项目;根据夏如乡的实际,制定整乡推进扶贫开发项目规划;接受群众监督,推行村务公开,资金公示,民主管理,村民自治,实施扶贫规划,参与扶贫项目建设,接受技术技能培训,直接最先受益。参加评估验收,做到群众满意。

——加强有关部门联系,实行整合资源,全面推进整乡推进扶贫工作。扶贫开发是政府的责任,也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整乡推进扶贫项目要发挥扶贫资金“引子”的作用,加强与各业务部门的合作,最大限度地争取支持,统筹兼顾、协调发展、集中力量办大事,突出重点抓关键,整合资源求实效,努力从根本上改变贫困落后的面貌,不仅让群众有饭吃,还要让群众有房住,有学上,有医治,有电用,充分享受现代文明成果,把好事做好,实事做实,全面促进夏如乡经济社会和谐发展。

——要加强项目实施的跟踪检测,及时掌握工作进度情况。整乡推进扶贫项目实行季度工作报告制度,及时收集项目资料,

34

萨嘎县2013—2015年整乡推进扶贫开发规划

跟踪了解项目工作进展情况,做好数据汇总统计,广泛开展经验信息交流,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共同进步,全面客观真实地反映整乡推进扶贫项目实施前后的经济社会变化情况,为领导决策提供依据。

——加强组织领导,加大监督检查,狠抓工作落实,积极稳妥地开展整乡推进扶贫工作。各级部门的领导一定要把整乡推进扶贫项目与建立党员干部联系点制度有机结合起来,调动一切力量,协调各级部门关系,做好整乡推进扶贫工作,努力提高夏如乡农牧民群众的生活水平。要切实转变工作作风,改进领导的工作方法,经常深入夏如乡各乡村调查研究、指导工作、督促检查、总结经验,即使发现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乡党委、政府领导,一定要把规划整乡推进项目作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头等大事,放下架子、扑下身子,具体抓,抓具体,常抓不懈,形成“书记乡长亲自抓,乡党委领导具体抓,其他领导配合抓,全乡干部共同抓”的工作格局,全面推进整乡推进扶贫工作。

第二节 组织措施

由项目区人民政府具体组织领导实施整乡推进扶贫规划项目的选项、征求村民意见、组织群众投劳、项目质量监督、项目后续管理等工作,专门成立各乡镇整乡推进扶贫项目实施领导小组。同时成立由分管县长人组长,县扶贫办主任、乡党委书记、

35

萨嘎县2013—2015年整乡推进扶贫开发规划

乡长任副组长,有驻村工作队和县直机关部门、乡有关同志任成员的整乡推进扶贫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的主要职责是:负责组织实施夏如乡整乡推进扶贫规划项目的全面工作,协调解决整乡推进扶贫工作中的重大问题,负责将目标任务层层分解下去,做到任务到人、责任到人、目标到人、权利到人,一抓到底,检查督促整乡推进扶贫规划项目工作进度,认真总结工作经验,做好上报下达,及时保送有关工作情况。驻村工作队的主要职责是:直接参与整乡推进扶贫开发项目规划工作,发挥工作队的优势,施展个人才华,理思路、出主意、想办法,多方筹措资金,加大帮扶力度,为贫困群众做好事,办实事,完成领导小组交办的各项工作。乡、村的主要职责是:乡党委书记是实施整乡推进扶贫规划项目的第一责任人,乡长是实施整乡推进扶贫规划项目的第二责任人,村党支部书记和村委会主任是实施整乡推进扶贫规划项目的第三责任人,按照领导小组的统一安排,做好群众的组织发展工作,组织实施整乡推进扶贫规划,落实各项工作任务,完成整乡推进扶贫规划项目的目标任务。

第三节 政策措施

1、按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落实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各项牧区政策和新时期西藏工作的指导方针及政策措施。

2、创造性地落实中央西藏工作座谈会所确定的路线、方针、

36

萨嘎县2013—2015年整乡推进扶贫开发规划

政策。切实加大牧业和贫困牧区产业结构调整及农牧民收入快速增长的工作力度。

3、用足、用好、用活中央和区、地两级对整乡推进扶贫规划项目给予的各项“宽、优、特、新”优惠政策,积极争取上级政府给予的扶持政策,积极争取项目资金,为贫困群众谋福利。

第四节 资金保障

1、积极争取国家投资的情况下,还要千方百计争取援藏资金和社会资金,使项目资金多元化、社会化、效益化。与此同时,还需县乡两级政府积极发动夏如乡群众积极参与到规划项目的建设中,达到有钱出钱、无钱出力。使夏如乡经济社会越快越好发展。

2、灵活多样地建立农牧业产业化经营组织,发挥当地能人作用,扶持发展农牧民经济合作组织,促进夏如乡的经济社会健康发展。

3、加强有关部门联系,实行整合资源,全面推进整乡推进扶贫工作。扶贫是政府的责任,也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整乡推进扶贫项目要发挥扶贫资金“引子”的作用,加强与各业务部门的合作,最大限度地争取支持,统筹兼顾、协调发展、集中力量办大事,突出重点抓关键,整合资源求实效,努力从根本上改变贫困落后的面貌,全面促进夏如乡经济社会和谐发展。

4、资金运用一定要把握好方向,突出重点,在管理方面作

37

萨嘎县2013—2015年整乡推进扶贫开发规划

为专项资金专款专用,设立专门办公室专人管理,保证规划项目的能够顺利地实施。

第六章 项目经营模式 第一节 到户项目经营模式

——农机具经营模式

1、农机具经营模式。以“两个机制”和一个结合原则,实现增收。为了防止贫困户拖拉机处于闲臵状态,提高参与生产,实现增加收入,严格按照自治区扶贫办提出的“两个机制”和一个结合要求,即运行机制+创收机制,结合培训,项目区成立以乡政府为牵头的运输协会,该协会负责联系当地的施工方,组织贫困户参加各项基础设施建设,提高贫困户参与生产,为贫困户劳务输出提供平台。制定强有力的创收机制,制定增收目标和脱贫目标,充分发挥拖拉机在贫困户在脱贫致富路子上的作用。同时我办向上级申请和委托县劳动局培训的方式,对扶持的贫困户进行有必要的驾驶培训,同时宣传学习好有关的道路交通安全法,使他们知法、懂法、守法,同时我县以《萨嘎县贫困户管理办法》和《村规民约》等制度来约束贫困户酒后驾车等违法行为,保证不出安全问题,保证项目的顺利实施。

——短期育肥、借母畜还仔畜项目经营模式

1、短期育肥经营模式。一是育肥模式。采取贫困户到户育肥方法。贫困户针对育肥绵羊,采取草场围栏等方式把草质好的草场供给给育肥绵羊,同时跟实际结合,购买育肥饲草,实现短

38

萨嘎县2013—2015年整乡推进扶贫开发规划

期育肥项目取得实效。二是营销模式。在营销模式上,为了真正让贫困户成为绵羊产业开发的经营主体和受益主体,由乡人民政府统一管理、统一销售,贫困户代表参加销售过程,并每次的销售收入进行公示、公告。三是滚动发展模式。每年底出售全部绵羊,所得收入中留取绵羊基数购买成本作为下一年滚动发展短期育肥的资金,滚动发展资金由县扶贫办牵头,纪检委、财政局参与监督,具体有项目区人民政府统一管理,筹备下一步的购买绵羊,其余收入作为贫困户增收部分使用。

2、借母畜还仔畜项目模式。一是签订还仔畜协议书。该项目建设我县将牲畜分配给受益户,并与受益户签订还仔畜协议书,宣传好相关国家扶贫政策,明确还仔畜的目标任务,确保还仔畜工作落到实处。二是明确还仔畜方式。项目区受益户必须在分配母绵羊的第三年开始,返还扶持头数的50%牲畜给乡政府和县扶贫办,乡政府和县扶贫办根据现有草场面积和载畜量返还牲畜分配给2300元以下贫困户进行扶持;项目借畜户与滚动发展扶持户签订协议,形成滚动扶持户监督项目扶持养殖户的机制,把项目连续滚动发展,所选滚动发展户做到不跨乡、不跨村,达到项目不间断,受益户不断扩大,最终达到全乡脱贫的目的。

第二节 到户产业项目经营模式

——藏式茶馆、拖拉机维修站、开荒开发项目经营模式 1、藏式茶馆经营模式。藏式茶馆建成后,根据项目区贫困

39

萨嘎县2013—2015年整乡推进扶贫开发规划

户人口的实际情况,由乡人民政府组织和监督由村委会推荐,扶贫低收入户中采取自愿与公示结合的办法,选出有一定经营经验的2—3名贫困户人员来管理和经营。藏式茶馆按照责任到户、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的原则经营,经营所取得的收入属贫困户所有,同时制定脱贫目标等。

2、拖拉机维修站经营模式。项目投产后,“支部+贫困户”经营模式,把拖拉机维修站的国家投资部分作为贫困户入股资金,坚持“自我发展、自我积累、自主经营、自负盈亏、风险共担”的原则,把国家投资作为贫困户的股,所得的利润作为贫困户经营收入,以轮换的形式带达吉岭乡5—6名贫困户实现就业,实现增收致富和转移劳动力。乡党政指派一名乡干部对项目的日常管理和运行指导和监督,制定拖拉机维修站的规章管理,确保项目区的贫困户永久性受益。同时对贫困户进行上岗前的安全培训,加强贫贫困户的防火等安全教育,并配备必要的消防器材,消除火灾隐患。项目建成后,乡党政干部参与监督加工流程、设备管理,确保项目长久发挥效益。

3、荒地开发项目经营模式。分配耕地按照贫困户现有耕地亩数和人数为基数,人多少亩多分配的原则对贫困户进行分配,该项目由县扶贫办、项目区人民政府联合实施,具体落实到贫困户,要求群众管护,利用好耕地,发挥好长效机制和增收效益,并让该项目的实施真正起到扶持该乡贫困户的作用,增加贫困户人均耕地面积数,使贫困户早日实现脱贫致富目标。

40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p6k3.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