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余理论在数学竞赛中的运用

更新时间:2024-04-01 15:59: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同余理论在数学竞赛中的运用

卢军萍

杭州师范大学 数学与应用数学043班

摘要:这些年来,同余理论在数学竞赛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本文详细了同余理论的基础知识,并通过举例以便更好的理解。并重点对数学竞赛中有关同余理论的应用作了系统的划分。每一部分都有2-4个例题加以举例说明。 关键词:同余;数学竞赛

1 引 言

数学竞赛已逐渐形成一门特殊的数学学科——竞赛数学。像IMO竞赛等等受到越来越大的重视。而在数学竞赛中,初等数论的有关题目占得比例越来越大,尤其是同余理论在数学竞赛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下面,本文重点论述一下同余理论在数学竞赛中的运用。首先,先介绍一下同余的一些基本知识。

2 同余的性质及几个重要的定理

2.1同余的定义、性质

[定义1] 给定正整数m,如果整数a与b之差被m整除,则称a与b对于模m同余,或称a与b同余,模m,记为

a?b?modm?,

此时也称b是a对模m的同余。

如果整数a与b之差不能被m整除,则称a与b对于模m不同余。 [定理1] 下面的三个叙述是等价的: (ⅰ)a?b?modm? ;

(ⅱ)存在正整数q,使得a?b?qm, (ⅲ)存在整数q1,q2,使得a?q1m?r[定理2] 同余具有下面的性质: (ⅰ)(自反性)a?a(modm);

(ⅱ)(对称性)若a?b(modm),则b?a(modm); (ⅲ)(传递性)若a?b,b?c(modm),则a?c(modm); (ⅳ)假设a,b,x,y是整数,并且a?b(modm),x?y(modm),则

,a?q2m?r,0?r?m.

a?x?b?y(modm),ax?by(modm);

1

(ⅴ)设ai,bi (0?i?n)以及x,y都是整数,并且x?y(modm),ai?bi(modm),

0?i?n,则

?nnaxi??biyii(modm);

i?0i?0(ⅵ)a?b(modm),dm,d?0?a?b(modd);

(ⅶ)a?b(modm),k?0,k?N?ak?bk(modmk);

(ⅷ)若a?b(modmi),(i?1,2,?,n),则a?b(mod[m1,m2,?,mn]); (ⅸ)a?b(modm)?(a,m)?(b,m);

(ⅹ)ac?bc(modm),(c,m)?1?a?b(modm).

下面简单介绍一下,以上同余性质的一些应用。 [例1] 求(25733?46)26被50除的余数。 解: 有性质(ⅴ)得, (25733?46)26??733?4?26??7?72?16?4?26

??7??1?16?4?26??7?4?26

?326?3?35?5 ?3??7?5??3?7??72?2

??21???1?2??21

?29?mod50?

即所求的余数是29。 [例2] 求n?777的个位数。

解: 因为71??3,72??1,74?1?mod10?

因此若77?r?mod4?

则 n?777?7r?mod10? (1)

现在77?(?1)7??1?3?mod4?

所以由式(1)得到

2

n?77?73???3???7?3?mod10?,

73即n的个位数是3。

[例3] 证明:若n是正整数,则13|42n?1?3n?2。11 证明:因为42n?1?3n?2?4?42n?9?3n?4?16n?9?3n

再有性质(ⅵ)得,

4?16n?9?3n?4?3n?9?3n?13?3n?0?mod13?

得证。

[例4] 已知99|62??427,求?和?。 解:因为99=9?11

所以9|62??427, (2)

11|62??427, (3)

有(2)式得:9|6?2?????4?2?7?21????

?9|3???? (4)

有(3)式得:11|6?2?????4?2?7?13????

?11|2???? (5)

由于0??,??9,所以由式(4)与(5)得出

????15或6,????9或?2,可得四个方程组 ?????6?????6?????15?????15或?或?或??????9?????2????9?????????2 ,

解得??2,??4。

2.2剩余类、完全剩余系和简化剩余系

[定义2]给定正整数m,对于每个整数i,0?i?m?1,称集合

Ri(m)??n|n?i(modm),n?Z?

是模的一个剩余类。

[定义3]设m是正整数,从模m的每一个剩余类中任取一个整数xi(0?i?m?1),称集合?x0,x1,?,xm?1?是模的一个完全剩余系(或简称为完全系)。

3

由于xi的选取是任意的,所以模m的完全剩余系有无穷多个,通常称: i. ii.

?0,1,2,?,m?1?是模m的最小非负完全剩余系;?1?1??m??(当m是奇数时),?,?1,0,1,?,m)或?-m2,?,?1,0,1,?,m22?12(当m是偶数时是模的绝对最小的完全剩余系。

[定理3]整数集合A是模m的完全剩余系的充要条件是:

i. A中含有m个整数; ii. A中任何两个整数对模m不同余。

[定理4]设m?1,a,b是整数(a,m)?1,{x1,x2,?,xm}是模m的一个完全剩余系,则?a1x1?b,a2x2?b,?anxn1?b?也是模m的一个完全剩余系。

[定理5]设m1,m2?N,A?Z,(A,m)?1, X?{x1,x2?xn},Y?{y1,y2?yn} 分别是模m1和模m2的完全剩余系,则R?{Ax?m1y|x?X,y?Y}是模m1,m2的一个完全剩余系。

[推论1]若m1,m2?N,(m1,m2)?1,则当x1和x2分别通过模m1和模m2的完全剩余系数时,m2x1?m1x2通过模m1,m2的完全剩余系数。

[定理6]设mi?N(1?i?n),则当xi通过模mi(1?i?n)的完全剩余系数时,

x?x1?m1x2?m1m2x3???m1m2?mi?1xn通过模m1m2?mn的完全剩余系数。

[定义4]设R是模m的一个剩余类,若有a?R,使得(a,m)?1,则称R是模m的一个简化剩余类。

[例5]设p?5是素数,a?{2,3?p?2},则在数列

a,2a,3a,?(p?1)a,pa (6)

中有且仅有一个数b,满足:

b?1(mod p) (7)

若b?ka则k?a,k?{2,3,?p?2}。

解:因为(a,p)=1, 所以由定理2,式(6)中的数构成模p的一个完全剩余类,因此,必有数b满足试(7),设b=ka,那么 i.

k?p,否则b?pa?0(modp)与b?1(modp);

4

ii.

k?a,否则b?a2?1(modp),即p|(a+1)(a-1),因此p|a-1或p|a+1,

这与2?a?p?2矛盾; iii. iv.

显然k?1,否则b?1?a?1(modp),即p|a?1,这与2?a?p?2) 矛盾;

k??1,否则b??1?a?1(modp),即p|a?1,这与2?a?p?2)矛盾;

若又有k',2?k'?p?2,使得b?k'a(modp),则k'a?ka(modp),故(a,p)?1 所以k?k'(modp),从而p|k?k'是不可能的,这就证明了唯一性。

[例6]设m是给定的整数,求证存在整数a,b和k,其中a,b均不能被2整除,k?0 使得2m?a19?b99?k?21999(1999年第四届冬令营试题)。

分析:这道题说难不难,说易不易,关键在于是否将上试看成一个同余的形式如果能找到a,b为奇数,满足上式,则原问题可以很快解决,2m?a19?b99(mod21999),

像k?0这样的限制条件实际上是障眼法。而上面所举的同余方程,要证他有解,则可利

用剩余系的理论。

证明:先证明如下的引理

引理:当a通过模21999的一个简化剩余系时,a亦通过2191999的一个简化剩余系。

实事上,由于当(a,21999)?1时,(a19,21999)?1

1999故引理只需要证明当a与b对于模2对于模21999不同余,且a与b均为奇数时,a与b

1919也不同余。

19由于(a18?b19)?(a?b)(a18?a17b1???a1b17?b18)

17111718而a?ab???ab?b为19个奇数之和,仍为奇数,故

21999|a19?b19?21999|a?b

下证原命题: 由于2m?1与21999互质,故由引理可知

1999存在a?Z,(a,2不妨设a19)?1,且a19?2m?1(mod21999)

?2m?1,否则我们可以取充分大的t?Z?,用a?t?21999代替上面的a,故

19可设k?Z,使2m?1?a?k?21999

5

由于a19?2m?1,故k?Z?

故我们找到了这样的3个整数a,1,k,其中a,1均为奇数,k?0,使

2m?a19?b99(mod21999)

从而原命题得证。 2.3Euler定理

同余理论中有一个非常著名的定理,并且它在理论和应用两个方面都是很重要的,它就是Euler定理。

[定理7](Euler定理 ) 设m是正整数,(a,m)=1,则

a?(n)?1(modm). [定理8](Fermat定理) 设p是素数,则对于任意的整数a,有

ap?a(modp).

[定理9](Wilson定理) 设p为素数,则(p?1)!??1(modp).

[定理10](孙子定理) 设n?2,m1,m2,?,mn是两两互素的正整数,记

M?m1m2?mn,Mi?M(i?1,2,?,n),同余方程组 mix?c1(modm1), x?c2(modm2),

??

x?cn(modmn)

的一切解为x??MMii?1n'iic(modM),其中MiM'i?1(modmi),i?1,2,?,n.

下面列举一下这些定理的运用。

[例7]设(a,m)?1,do是使a?1(modm)成立的最小正整数,则 (1)do|?(m)

(2)对于任意的i,j,0?i,j?do?1,i?j,有a与a对于模m不同余。 解:(1)由Euler定理,do??(m),因此,由带余数除法,有:

ijd?(m)?qdo?r,q?Z,q?0,0?r?do

6

因此,由上式及do的定义,利用定理1,我们得到

1?a?(m)?aqdo?r?ar(modm)

即整数r满足ar?1(modm)0?r?do 有do的定义可知必是r=0,即do|?(m)。

(2)假设存在i,j,0?i,j?do?1,i?j,ai?aj(modm)

不妨设i?j,因为(a,m)?1,所以ai?j?0(modm),0?i?j?do这与do的定义矛盾,则假设不成立。

得证。

[例8]设n是正整数,记Fn?22?1,则2nFn?2(modFn)

解:容易验证,当n?4时,Fn是素数,所以由Fermat定理可知结论显然成立。 当n?5时,有n?1?2n,2n?1|22 记:22nn ?k2n?1,则2Fn?2?2n?122n?2?2(2n22n?1)?2(k2n?1?1)?2[(22n?1)k?1]?2P(22?1)?Q(22?1)Fn其中P和Q都是整数,上式即是2?2(modFn)

证毕。

[例9]求整数,它被3,5,7除的余数分别是1,2,3。

?n?1(mod3)?解:n是同余方程组?n?2(mod5) 的解,在孙子定理中,

?n?3(mod7)?取 m1?3,m2?5,m3?7,m?m1?m2?m3?105,

M1?35,M2?21,M3?15

则35M1'?1(mod3),2M1'?1(mod3),得M1'?2; 21M2'?1(mod5),M1'?1(mod5),得M2'?1; 15M3'?1(mod7),M3'?1(mod7),得M3'?1;

105)。 所以n?1?35?2?2?21?1?3?15?1?157?52(mod7

因此,所求的整数n=52+105t,t?Z。

3同余理论在数学竞赛中的运用

3.1同余理论用于处理有关整数的进制问题

[例10]一个四位数,它的个位数字与百位数字相同,如果把这个四位数的数字顺序颠倒一下(即千位数字与个位数字互换,百位数字与十位数字互换),所得的新数减去原数得7812,求原来得四位数。(1979年云南省竞赛题) 解:设该数的千位,百位,十位数分别为x,y,z,则

原数为 103x?102y?10z?y, (8) 颠倒后的新数为103y?102z?10y?x, (9) (9)-(8)得:7812=999(y-x)+90(z-y)

即:868=111(y-x)+10(z-y)= 102(y?x)?10(z?x)?(y?x) 则??y?x?8原数千位数字x不能为0,则x?1,y?x?8?9,

?z?x?6又显见百位数字y?9,所以y=9,则x=1,z=7,故所求四位数为1979。 [例11]N是整数,它的b进制表示是777。求最小的正整数b,使得N为十进制的四次方。(第9届加拿大竞赛题) 证明:由题意是求最小的正整数b,使得方程7b?7b?7?x(10)对x有整数解。

而7b?7b?7?0(mod7),则x?0(mod7)

又因为7是素数,所以x?0(mod7),为此不妨设x?7k 则(10)式化为b?b?1?7k 最小b的出现在k最小的时候 取k=1,此时有b?b?1?343

22342424b2?b?342?0

即(b?18)(b?19)?0

解得正整数 b?18,即有(777)18?(74)10

3.2同余理论用于处理有关整除的问题

整数与求余是密切相关的,若能把同余理论在整除问题中灵活运用,可方便快速的解决许多问题。

[例12]证明(1)没有正整数能让被7整除

8

(2)求出所有正数使能被7整除。(第六届IMO 试题)

解:(1)依题意,即求得2n?1(mod7)的所有正整数n,

通过计算我们有

21?2(mod7),22?4(mod7),23?1(mod7),

23k?(23)k?1k(mod7) (11)

当n不是3的倍数时,有两种情况:

1n?3k?1而23k?1?2?(23k)?2(mod7) (12) 2n?3k?2而23k?2?4?(23k)?4(mod7) (13)

故只有当n是3的倍数时,2?1能被7整除. (2) 由(11)(12)(13)式有:

n23k?1?2(mod7), 23k?1?1?3(mod7), 23k?2?1?5(mod7),

故没有正整数n能让2?1被7整除.

[例13] 证明:正整数A是完全平方数的充分必要条件是对于任意整数n, (第51届捷克(A?1)2?A,(A?2)2?A,?,(A?n)2?A中至少有一项可以被n整除。和斯洛伐克奥林匹克题) 证明:充分性:若A?d,则

2n(A?j)2?A?(d2?j)2?d2?(d2?d?j)(d2?d?j)

由于d?d?j对于j?1,2,?,n是连续的个正整数, 所以,一定有某个j使得(A?j)?A可以被n整除。

必要性:假设A不是完全平方数,则A中一定有一个素因子,其指数为奇数次幂,即存在k,使得

22A?0(modp2k?1),且p2k不整除A

取n?p2k,对于j?1,2,?,p,一定存在一项j,

22k2k使得(A?j)?A?0(modp) 又因为p2k不整除A,所以p22k不整除(A?j)

2k2k?12但是由(A?j)?A?0(modp)且A?0(modp)

9

可得(A?j)2?0(modp2k?1)

由于(A?j)2是完全平方数,则一定有(A?j)2?0(modp2k),矛盾 所以假设不成立,A是完全平方数。 证毕

3.3同余理论应用于解决有关数列问题

[例14]数列?pn?定义如下:p1?2,pn为的最大质因子。问:1?p1?pn?()1n?111是否在此数列中出现。

解:若存在n?N,使pn?11,则由p1?2,p2?3,p3?7,可知n?4,

并且1?p1p2?pn?1与2,3,7互质,于是, 设5??11?,??0,??1 (14)

对(14)两边模4,应有?1?1??(?1)??(?1)?(mod4),故?为奇数。 对(14)两边模3,应有1?(?1)??(?1)??(?1)???(mod3),故?为奇数。 对(14)两边模7,应有1?(?2)??(4)???2??22?(mod7),故

?2??2??6(mod7)这与对任意n?N?,2n?1,2,4(mod7)矛盾

所以11不在?pn?中出现。 [例15] 设{an},{bn}定义如下:

a0?1,a1?1,an?1?an?2an?1,

, b0?1,b1?7,bn?1?2bn?3bn?1 (n?1,2,?)

证明:除“1”外这两个数列没有其他相同的项. 分析:这两个数的前n项分别是:

an:1,1,3,5,11,21,43,85?

bn:1,7,17,55,161,487,1457,4357,?

欲证n?3时,{an},{bn}没有相同的项,直接论证有一定的困难,我们转而考察被某个正整数除后所得的余数,逐次用2,3,?去除an,bn前面各项,可以发现

a2n?1?3(mod8),a2n?2?5(mod8),

10

b2n?1?1(mod8),b2n?2?7(mod8)。

即数列{an(mod8)}是由3,5组成的周期为2的数列,数列{bn(mod8)}是以1,7组成的周期为2的数列,以下用数学归纳发给以严格论证。

初值已验证。假设

a2k?1?3(mod8),a2k?2?5(mod8) b2k?1?1(mod8),b2k?2?7(mod8)

a2(k?1)?1?a2k?3?a2k?2?2a2k?1?5?2?3?11?3(mod8), a2(k?1)?2?a2k?4?a2k?3?2a2k?2?3?2?5?11?3(mod8), b2(k?1)?1?b2k?3?2b2k?2?3b2k?1?2?7?3?1?13?5(mod8), b2(k?1)?2?b2k?4?2b2k?3?3b2k?2?2?1?3?7?1?3(mod8)。

因此,n?k?1时上述猜想是正确的,从而一切不小于3的自然数n猜想正确,所以原命题成立。

3.4同余理论用于求解不定方程

[例16]确定方程

?xi?1144i?1599的全部非负整数解(x1,x2,?,x14),不记排列的

次序。(第八届IMO试题)

解:当x为偶数时,显然x?0(mod16)

当x为奇数时,显然x?1(mod16)

这样,任意整数的四次方对于模16只有0,1两个可能值, 从而

44?xi?1144i对于模16的所有可能值是0,1,2,?,14

但1599?15(mod16),因此原方程无解

注意:对于不定方程的问题,如果直接求解有困难,不妨从方面考虑一下,看能否证明其无解。此题注意到整数x,x具有16k和16k+1的形式,从而考虑模16来证明方程无整数解。

[例17] 试证:(1)如果正整数n及方程x?3xy?y?n有一组整数解

3234(x,y),那么这个方程至少有三组整数解。

11

(2)当n=2891时,上述方程无整数解。 (第二十三届IMO试题)

证明:(1)可证明若(x,y)是原方程的一组整数解,则可找到另外两组不同的整数解:

(y?x,?x);(?y,x?y).

(2)用反证法,假设有整数解(x,y)使得:

x3?3xy2?y3?2891, (15) 则

x3?y3?2(mod3),

于是:

(ⅰ)若x?0(mod3),则y?2(mod3) ; (ⅱ)若x?1(mod3),则y?1(mod3) ; (ⅲ)若x?2(mod3),则y?0(mod3).

对于第一种情况,x?3k,y?3t?2,代入(15)得:

(3k)3?3(3k)(3t?2)2?(3t?2)3?2891,

左边?2(mod9),右边?2(mod9),矛盾;

3u?y?x?0(mod3),对于第二种情况,上述另一组解(u,v)?(y?x,?x)将导致:v??x?2(mod3),这也就是第一种情况,已证;

对于第三种情况:x?3k?2,y?3t,代入(15)得:

(3k?2)3?3(3k?2)(3t)2?(3t)3?2891,

左边?2(mod9),右边?2(mod9),矛盾。 综上所述,方程x?3xy?y?2891无整数解。 3.5同余理论应用于解决有关染色问题

3233?,1,2,3,?2004[例18]设S??求证:必定可以对S中的数进行4中颜色的染色,

使得S中任意7个构成等差数列的数不同色。

证明:由于2004?2058?6?7,故可将S的每一个数表示成7进制中的4位数

3(dcba)7(当位数不够在前面添0)。

12

Ai??x?S|x?(dcba)7,a?i,b?i,c?i?,i?1,2,3,4

则S?A1?A2?A3?A4,事实上,对?小?S,x?(dcab)7,有i??1,2,3,4?,使得

i??a,b,c?,则x?Ai,将A1,A2\\A1,A3\\(A1?A2),A4\\(A1?A2?A3)中的数对应

染上第一,二,三,四种颜色,下证这种染色方法满足要求。

只需证明Ai(1?i?4)中无7项构成等差数列。 反证法,假设a?jd(j?0,1,2,?,6)均在Aj,

?6 若7不整除d,则a?jd(j?0,1,2,?,6)的7进制的末位数字通过了0,1,2,从而存在j使得a?jd的末位数字为i?{1,2,3,4},即a?jd?Ai。

若d?0(mod7),而d?0(mod72)则a?jd(j?0,1,2,?,6)的7进制的倒数第

?6,故也存在j使a?jd?Ai,又矛盾。 二位数字通过了0,1,2,若d?0(mod72),而d?0(mod73)则a?jd(j?0,1,2,?,6)的7进制的倒数第三位数字类似地导出矛盾。

若d?0(mod7),则a?6d?1?6?7?2004,a?6d?S,矛盾。 综上,假设不成立,从而结论得证。

[例19] 给集合M?{1,2,?,n?1}(n?3)中每个数染色,若 ① 对i?M,i与n?i同色,

② 存在(k,n)?1,使对任意i?M,i?k,i与|i?k|同色, 求证M只有一个色。

分析:设k?M,且(k,n)?1,则k?0,k?1,?,k(n?1)是n的完系。

再令k?l?ql?n?rl,其中0?rl?n?1。

那么,rl?kl(n),且r0,r1,?,rn?1也是n的一完系,由于0?rl?n?1,所以它是n的最小非负完系0,1,?,n?1的一个排列,但r0?0,从而r1,?,rn?1是

331,?,n?1的一个排列。

欲证M同色,只需证rl(l?1,2,?,n?1)同色,现用数学归纳法证明。

13

证明:(1)当n?3时,M?{1,2},由题设①知,M同色,命题为真.

(2)假设当1?l?n?2时,rl同色,现欲证rl与rl?1也同色.

若rl?n?k,由于k(l?1)?(ql?n?rl)?k?ql?n?(rl?k),并注意到,所以rl?k是k(l?1)被n除所得的余数,即rl?1?rl?k,由题设0?rl?k?n条件②可知,rl?1与rl?1?k同色,即rl?1与r同色.

若rl?n?k,由于k(l?1)?ql?n?rl?k?(ql?1)n?(rl?k?n),并注意到,所以rl?k?n是k(l?1)被n除所得的余数,即rl?1与k?rl?1同0?rl?k?n?n,色.

又由题设条件①,rl与n?rl同色,故rl?1与rl. 若rl?n?k,则产生矛盾,事实上,这时有

k(l?1)?kl?k?ql?n?rl?k?ql?n?(n?k)?k?(ql?1)n

这说明n|k(l?1),于是rl?1?0,但这与只有rl?0相矛盾. 3.6利用构造剩余系解同余问题

通过构造完全剩余系,简化剩余系可以巧妙地解决一些同余问题。 [例20]试确定具有下述性质的所有正整数n,集合

M??n,n?1,n?2,n?3,n?4,n?5?

可以分成两个不相交的非空子集,使得一个子集中所有元素的积,等于另一个子集的所有元素之积。

解:在M中加进数n?6,则n,n?1,n?2,n?3,n?4,n?5,n?6是模7的一个完全剩余系。

假定有满足题设条件的n存在,分两种情况讨论:

(1)7不整除n+6,则有ai?M,使ai?0(mod7)

设两个子集的元素的积为m,则m?0(mod7)。因为7是质数,故M中必有一个ai?aj,使ai?0(mod7)这不成立。 (2)7整除n+6,则令M分成的两个子集的元素的乘积为m,便有:

m2?n(n?1)(n?2)(n?3)(n?4)(n?5)?1?2?3?4?5?6??1(mod7) 14

而x2??1(mod7)无解,事实上:

12?1,22?4,32?2,42?2,52?4,62?1(mod7) 所以满足条件的m不存在

综上所述,满足题设条件的n不存在。

[例21] 设m,n?N?,且m为奇数,证明:和数1?2???m (m,2n?1)?1。是m的倍数。

证明:因为1,2,?,m是模m的完全剩余系, 所以2,2?2,?,2?m也是完全剩余系。

nnn 则

?(2k)k?1mn??kn(modm)

k?1mm

?(2?1)?kn?0(modm)

nk?1n

即m|(2?1)m?kk?1nmn,而(m,2n?1)?1

故m|?kk?1,得证。

3.7同余理论用于证明有关重要定理

[例22]用同余理论证明著名的Euler定理。

证明:设a1,a2,?a?(m)是模m的一个简化剩余系,因为(a,m)?1,

所以 aa1,aa2,?aa?(m)也是模m的一个简化剩余系,对于同一个剩余类,上述两个剩余系各有一数是其中的元素,因此,这两个数应同余,不妨设ai与aaki同余,

(i?1,2,?,?(m)),其中k1,k2,?k?(m)是1,2,?,?(m)的一个排列,即有

ai?a?aki(modm), i?1,2,?,?(m)。

累乘得

a1?a2???a?(m)?a?(m)?ak1?ak2???ak?(m)(modm),

又 (ai,m)?1,所以(a1?a2???a?(m),m)?1。 因此,可约去 a1?a2???a?(m) 得 a证毕。

?(m)?1(modm)。

15

[例23]用同余理论证明Fermat定理。 证明: 若(a,p)?1,则由欧拉定理得到

ap?1?1(modp)?ap?a(modp). 若(a,p)?1,则p|a,所以 ap?0?a(modp).

证毕.

3.8同余理论用于其他方面

[例24]欧拉的一个猜想在1960年被美国的数学家推翻,他们证实了存在正实数n,使得133?110?84?27?n,求n的值。(第七届美国数学邀请赛) 解:分三步来解这个问题 ⒈ 先对n进行初步估值

因为1.335?10,1.105?10,0.845?1,0.275?1

555551.335?1.105?0.845?0.275?22?25

所以 133〈 n〈 200。 ⒉ 求出n的个位数

由R(a5)?R(a)(mod10)可知:

1335?1105?845?275?3?0?4?7?4(mod10)

∴个位数为4。 ⒊ 求n的十位数

根据余数判别法可知:

1335?1105?845?275?0(mod3)

所以n?0(mod3) 即:3∣n,n=144或174 仍根据余数判别法可知:

51335?1105?845?275?2(mod7) n5?2(mod7)

所以n=144。

[例25]数1978与1978的最后三位数相等,试求出正整数m和n,使得m?n取最小值这里n?m?1。

分析:因为数1978与1978的最后三位数相等,所以1978?1978(mod1000),

16

nnmmnm

而 1000?8?125, 故

1978n?1978m(mod8) (16)

1978n?1978m(mod125) (17)

由于

1978?1976?2?2(mod8)?2n?2m(mod8) (18)

又由于n?m?1,显然m?1,2时,(18)式不成立,所以m?3,再由(17)式得

(53,1978n)?1,

1978n?1978m(mod125)?1978n?m?1(mod125) (19)

而1978的各次幂的个位树只能取8,4,2,6循环,所以只有当n?m为4的倍数时,(19)才能成立.不妨设n?m?4k,

注意到19784?(1975?3)4?34?1(mod5),19784?1(mod25)。 可令1978?5t?1, 则

40?19784k?1?(5t?1)k?1?2k(k?1)?(5t)2?k?5t(mod125)。 2于是k应含有5作为因子,其最小为25.因此n?m?4?25?100最小。 而

m?n?(n?m)?2m,n?m?0,2m?0,

所以当n?m和2m均最小时, m?n最小,此时

n?m?100?2?3, 其中m?3,n?103。

以上是同余理论在数学竞赛中的有关应用的分类与举例,而鉴于同余理论在数论中的特殊地位,若要灵活地掌握和应用它,还需加强对数论知识的系统、有效的学习。

17

参考文献:

[1]. 李长明,周焕山.初等数学研究[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5:66-95 [2]. 于秀源,瞿维建.初等数论[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001:1-72

[3]. 李胜宏,李名德.高中数学竞赛培优教程(专题讲座)[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3:1-52

[4]. 林永伟,叶立军.数学史与数学教育[M]. 浙江大学出版社,2004.4

[5]. 冷岗松,沈文选,唐立华.奥赛经典[M].湖南: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3 [6]. 熊斌、冯志刚.数学竞赛之窗[J]. 数学通讯,2004,(11): 43-44 [7]. 陈晓辉.关于同余理论在中学奥赛中的应用[J]. 数学通讯,2001年第5期:43-45 [8]. 林晓燕.谈同余理论在初等数学中的几点应用[J].怀师专学报.1995年4月第14卷第一期:102-104

18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p6jr.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