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烟

更新时间:2024-02-14 08:05:01 阅读量: 经典范文大全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篇一:青烟灰烬

青烟灰烬

新年又来了,村子里拉满了小彩旗,更著几线红色灯笼,不大不小,每家每户门前张挂着的,也是这种规格的红色灯笼。晚上亮起来,整个村子红彤彤的,装点喜庆气味,甚是好看。

大年初一的早上如除夕夜一般,都要祭拜先祖,父母是一大早起来的,忙着煮菜,等到孩子们起床时,那只有烛光红丽,青烟微缭的景象,桌子上什么都可以替代,却只有香烛纸钱无可替代。

祭拜的时间在妯娌嘴皮间的打磨渐渐流淌。或许有人照看着这一桌子东西,或是防止有个意外,总免不了猫或苍蝇的袭扰,或是有缅旧情结,看到昨是今非,便对着下垂的烛泪反观记忆,可最终,心里却只有一股茫茫然,说不出的味道,可能是这感情太重,以致无法名其一处,或者是这记忆过于遥远,不觉得清晰如昨日了。多愁善感的人,或者说是多愁善感的女孩子,怕是会渐渐的泪光闪闪;若是多愁善感的男孩子呢?他们又会怎样?我想,流泪他们是不会的,可向来柔情的文字,变得春水般柔软,又似春风般纤细,可其中的情,却只有自己能够体会。

香烧得差不多了,引一点小火在铁桶里,慢慢的,将供奉的纸钱一张张化为青烟、温火和灰烬。曾经嘲笑着这是将钱烧成了灰,使人不得一点好处,充满着无知与迷信色彩,确实好笑。这是对的,是极其现实的说法,可当纤薄的肢体除去这些虚无的寄托,那青烟般的记忆总会消逝在物质繁华里,或贪婪的追求中,或者是一生的困苦中的怨天尤人。

后来长大了,渐渐学会去思考,这些所谓的被现代文明现代科技和自认为有文化,从学校里学来反驳的知识的我们所毫不留情地讥讽的迷信,在我们的生命里到底意味着什么!渐渐明白,老一辈人并没有我们现代所拥有的所谓高科技,他们仅能听命于天,洪水,干旱,狂风暴雨,那都是要人命的,即使是瑞雪,可怜人儿虽有明年的丰收,却要被冻死在这个怀满希望的冬季里。所以,他们对于大自然常存敬畏之心,或许,地球上的生命能延续至今,大抵是与这份敬畏之心有关。他们受过的苦,不想在下一代中出现没有其他的办法,只有自己原来的方式,可在下一代中看来,却是如此愚昧无知,可这无知,又是怎样才能改变呢!怕是一辈子都改变不了的吧!因为这是一个人生活的信仰。不像我,活着没有信仰,因为每时每刻都在推翻上一刻所坚信的信仰。

桶里的火光渐渐烧烈,想起了逢年过节,尤其是迎神与送神的日子,总有人大乡小乡,大街小巷的吆喝着收购纸钱灰。年轻的人果断地将“几十块钱”折换成“一两块钱”,可上了年纪的人,却是千般不肯,将这些纸灰扬洒在江河里,让它们飘去它们该去的地方。有时停住了脚步,就在那里呆呆地看着―――它们究竟会飘向哪里呢。如若东坡,站久了暗自笑着―――老了,老了,真的老了。那千万种凄凉随潮水涌起,可实在是说不出来。就像林觉民所认为―――宁汝先乎吾而死,使吾独承失汝之悲。只是没想着,这悲痛会是这么重,逝者长矣,存者长悲。

我几乎不与别人谈及爷爷,在我印象中,只有一口棺木―――也

不知主人是谁。在我不记事时走了的人,留不下什么在我的岁月里。实在谈不出爷爷对我来说意味着什么,两撇雪花胡子,添有秋霜双鬓么?怕只是纸钱灰里散去的青烟缕缕与明亮苗火中倒映出的幻象吧! 母亲手中的纸钱已在桶中化为灰烬,有些小灰儿冉冉升起,飘到不知名的天际。

我抬头望望碧蓝的天空,笑了笑,天上的太远,我触及不到,可地上的人儿依然健寿,我总能呵护她吧!

篇二:信阳印象青烟

信阳印象——青烟

信阳印象——青烟

胸口是最贴近心脏的地方,抚过胸口,感觉心脏的每次牵动,什么都明了。 ——假面影王

某年某月。

头顶上成群结对的飞鸟划过的日子仿佛还在昨日,走在满是枯叶的河边,绵长的时光匆匆掠过信阳这标志性的河流——浉河,升腾起微微青烟,弥漫了西垂的日光……

【初遇信阳】

五年前,望着一片苍白的天空,走进了信阳一个噪杂的小镇。空气中飘荡着机器腐朽的生机,惨白的阳光从此伴随这深刻的痕迹,一路奔跑,木讷的生活被这轰隆的声音掩埋。在初到信阳的时光,只有脑子中那遥遥相传的茶,我不懂。因为我的身体里还没有流淌这片土地上的水,虽然溅起一片尘土,那水还未流进心里……

只依稀感觉,这片土地的青烟还未在我的眼前升起,若有若无,我收拾了记忆,到那靠近大海的城市流浪了一个月,在满是飘雨的城市。

【再回信阳】

海边的城市,喧嚣的空气,让人浮躁。现在回想起,也许是饮了两年的清茶,体内多了些信阳的味道。仿佛想回到故乡的渴望,燃烧着灵魂。说不清楚的感觉,突破阻挠,又回到了这流传着茶香的城市。

这一季的天气无比的热,在茶香四溢的气氛中,却让人心底平静了下来,这一个城市,这一种感觉。我在水边,在林间,呼吸着人与自然的亲切,久违的感觉刹那间充满脑海,也许这正是我思绪中的那一缕青烟……

【拜读信阳】

走在信阳的大街小巷,在风中、在雨中、在雪中,我在细细品味这城市的气息。望过头顶的风雪阴晴,踏过蜿蜒相连的路,闭目感受这人来人往的心跳,我品了品手中的茶,有些懂了……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人总在适应着大自然的变换,风雨无阻的进化。这号称北国江南,南疆北府的地方,处处显露着青山叠翠的傲气,那水追着青山的轮廓,携带着绵延流畅的痕迹,浇溉着……

有风我来挡,雪落入心间,山顶鸟语回响茶的清香。若说邪,雨落枝头化新雪,茶香四溢雾氤氲,这天气,便是那小江南的遮面轻纱。在信阳,天气总是惬意的,温润着那传说的茶。中原鼎立,气候变换的无常,在信阳被赋予了新的生命,可是又好像并不是,真的在意若真的曾经,一切变换显的那么流畅、那么顺其自然。

望着灿烂的阳光,我走向青山叠翠的怀抱,享受着阳光的气息,奔向山顶,望着天空聚集而来的云雾,我知道走下山顶的瞬间,必定夕阳满目,看着红色的锦鳞翻腾起最后的水花,迎接茫茫青烟的夜幕。

即便被现代化的脚步一步步碾碎,高楼纵横,道路四延。信阳人也解释不透这其中的奥妙。连这日日行走的道路也会变幻的那么顺其自然,迎着东方的日出,不经意间已望着夕阳西下,我确信没有转过那墙角,一直在朝前走。

心是坚定的,路过的事物簌簌逝去,并没有沉醉这道路两旁的绿荫,也没有突如其来的心情吸引我调转方向,但是我就这么背对了原来的轨迹,这信阳的路,也带着那傲气、那清香、那绵延的气息。

道路向尽头延伸,水平线上,太阳洒下金色的光辉,很温暖,水平线那,就成了一个尽头,尽头那是一个逆光人影,那人影与梦中重合,毫无相差。我洒脱的笑了,看见及路过的都一笑而过,时而大笑,时而豪情,牵动着心跳,是那青烟。

有人在的地方就是江湖,有江湖的地方必然有传说。静静的凝望这人群,我想更清晰的感觉这人海的心跳,天空却下了一场毛毛的夕阳雨,朦胧了这气氛,青烟四起。是唯美的气息在环绕么?我不确定,徘徊、彷徨,我顶着一身水汽又走到了这河边。浸泡着信阳人的水,让信阳茶文明的水,这一次落下的风雪,跨过了年末,洒满这浉河两岸。我说不清楚是这人的心在跳,还是这水在翻腾,这雪在飞扬……

霓虹闪烁,清茶飘香,肆情挥洒着浮躁的心态,仍能静饮这一杯风雪,唇齿茶香。这里的人也是一杯耐品的茶,你不静读,便留不下来。

【寄意信阳】

看惯了那绿色的姿态,温婉的闲静,收敛着风光,熟悉也心安,我贪恋、我爱。断续的字已不成句子,断续的话也不成意思,没有谁看得见心中隐藏的思绪,是温暖,是憔悴,亦静好,亦荒凉,深埋在心中,像酿酵的酒,朦胧了记忆,染上一层青色的烟,淡妆浓抹总相宜。

若说可以,只期待这青烟色的素颜,率直的纯真,陌生也心动,眷恋、痴狂!风雪淹没心间,流淌着水珠,是雪、是雨、是……

我再次站在这静静流淌的浉河边,抚过胸口,感觉心脏的每次牵动,什么都明了。望向茫茫四野,天水一色的天地,极目青烟,朦胧背后的期待!

篇三:袅袅青烟入梵图

洞林寺的钟声响了起来,寺里的大和尚们开始了经堂的早课。

七岁的小和尚却挑着水担推开了洞林寺的山门,向不远处的洞林湖走去。远处青山叠翠,雾蔼含薰,谁家的雄鸡开始了歌唱;脚下的山道上,不知名的野花开得烂漫,六孔的僧鞋趟过,露水便噗出出地掉下来,砸到了砾石上&&

故事要从元朝第十一位皇帝元文宗图睦帖木儿一个奇怪的梦说起说起,天历元年(1328年)的一个晚上,刚刚登基还没有把龙椅暖热的元文宗做了一个梦,梦到一只肥硕的猪强行吃掉了御膳房送来的饺子,吓得元文宗出了一身冷汗。丞相燕帖木儿说这个梦喻示着元朝的天下将来要被姓朱的夺去。为此,元文宗发下旨意要杀尽天下姓朱的百姓。就这样,安徽凤阳人氏朱五四的妻子陈二娘怀着孩子回到了娘家荥阳避难,在洞林寺北山的一个窑洞里生下了朱元璋。

朱元璋七岁时因家穷无处栖身,只好在洞林寺当了一个小沙弥,负责为洞林寺的后厨挑水,打扫禅堂。这一天,在朱元璋扫过的禅堂里,住持元觉大师发现菩萨座下一尘不染,觉得非常奇怪。要知道,禅堂的菩萨本是泥胎,几个年轻力壮的和尚也不起来,小小年纪的朱元璋怎么能把菩萨座下也打扫得干干净净?待到朱元璋打扫禅堂时,住持元觉大师就偷偷地躲在暗处观看。发现朱元璋来到禅堂门前,对众位菩萨说了句我要扫地了,你们先出去一下,众菩萨就应声而出,待朱元璋扫完地后,才各自归位。

住持元觉大师看后吓得目瞪口呆,知道朱元璋定是了不得的人物。因为怕洞林寺庙小误了朱元璋的前程,元觉大师告诉朱元璋说,洞林寺与他佛缘已尽,让朱元璋离开了洞林寺。就这样,朱元璋从洞林寺开始了修禅生涯也结束了修禅生涯,到最后扯旗造反,最终成为了明朝的开国皇帝。

高考之前,我特意带儿子去了老家淮阳县的遇佛寺,请遇佛寺住持师傅释妙稳为儿子做法事。如释妙稳师傅所祝愿的心想事成那样,儿子在高考中考了个好成绩,还被郑州大学录取为物理学本硕连读。接到这个消息的时候,我们全家已经搬到了郑州,就趁着开学前的假期,一家人开车到洞林寺朝拜佛祖,感谢佛恩。

从我们住的郑州市西开发区到洞林寺,要经过一条风景秀丽的小道。那小道用钢筋混凝土铺就,极其平坦,路的两旁是荫荫的树,偶尔的田地出现,也是巴掌大的一块不成气候。那树,随着丘陵地带特有的起伏跌宕变成了绿色的海而波浪起伏,车在其中行时,犹如绿色大海中的船,上上下下,千回百转。

洞林寺始建于东汉末年(约公元200年),金大定三年重建,赐名洞林大觉禅寺,距今已有1800余年的历史。洞林寺曾经是中国著名的佛教宝刹,属佛教临济宗道场。达摩师祖传教东土,法留天中三林’(洞林、少林、竹林)。因早期寺内僧人多在窑洞中做佛事,故名洞林寺,与印度早期佛教寺院极为相似。

这一段文字记载于《荥阳土地志》中,让洞林寺的历史言之凿凿,有据可查。达摩佛祖传教东土建三林之后,洞林寺历经战火,几次沉浮,唐、宋、元各个朝代鲜有修缮。当朱元璋做了皇帝之后,即诏命马皇后的弟弟住持洞林寺,并拨官地五顷为瞻寺田永不起税,成为中国佛教史上的一段佳话。现在,洞林寺残存有无缘真功禅师塔,当地老百姓说这个塔叫国舅塔,里面葬的正是当年主持洞林寺的国舅遗骨。

想当年,达摩老祖一苇渡江来到中原,走进伏牛山深处传法时,正是乘愿从这小道上蜿蜒而来。宝地名山铸就山清水秀,幽鸟逐云正是修行胜地,路途尽管是艰难达摩祖师却心生欢喜,他从这条小路出发,一步步地走进了伏牛山深处、秦岭的心脏,开始了他的中原弘法之路,陆续开辟了号为三林的洞林寺、少林寺、竹林寺三家丛林道场,聚众阐教,才有了佛教在中国的中兴,洞林寺也因此天下闻名。

洞林寺立鼎为门,不仅赋予了洞林寺鲜明的时代色彩,更重要的是佛家的誓愿超越俗世的一言九鼎,走进洞林寺的僧宝一生之中要为普度众生兑现;四足方鼎由四位力士罗汉扛起,喻意着佛法僧三宝要为众生扛起灾难,营造福祉。那鼎上面烫金的洞林大觉禅寺六字,由少林寺方丈释永信所题,字迹高古无束,恬淡弘毅,足见佛家的洒脱。

站在洞林寺前向南望去,正是村农们晚饭时刻,炊烟袅袅升起再慢慢铺展开来,鸡犬各鸣之声相和却参差不齐,印证着人间的兴旺与发达。时间之河真的伟大,可以给人们造就富饶的生存环境,更有佛国圣地的恩泽广厚,给予信众们恬淡的生活,让他们生生不息。如今,这个名叫洞林村的小村庄樱桃正红,嫩叶初生处,如粒粒的玛瑙闪耀着柔润的光泽;鸡犬相鸣于错落有致的农舍,正是人间仙境。

洞林寺的最妙之处,是寺后北面的丘陵上,有椅圈形的院落。靠丘陵而辟的黄土崖面上,一溜儿摆开有几多的窑洞,走近看时,可以看到院落大门上兜率内院的匾额。兜率一词说的是欲界六天的第四层天,释迦牟尼佛成佛前住在兜率天,后来降生人间成佛;还有被喻为未来之佛的弥勒佛如今还住在兜率天,将来也要从兜率天来到人间成佛。此处喻为兜率内院,可见神圣。兜率内院内有诸多的窑洞,有送子观音洞、财神洞等等,还有一个玄奘洞,说是唐朝玄奘大师取经归来,曾住洞林寺的窑洞内翻译经书。这些洞,可以说是洞林寺僧宝们修行之地,也是洞林寺之所以称之为洞林的因缘。

离开洞林寺时,暮色已丰,洞林寺的晚课钟声悠然而起。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p6ib.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