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届江苏高考模拟诗歌练习
更新时间:2024-05-27 14:38: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 2017江苏高考作文题目推荐度:
- 相关推荐
2017届高三语文诗歌练习(各地模拟题)
诗歌练习(各市模拟题汇编)
1、 渔家傲·和程公辟赠别(1) 张先
巴子(2)城头青草暮,巴山(3)重叠相逢处。燕子占巢花脱树。杯且举,瞿堂水阔舟难渡。
天外吴门清霅(zhá)(4)路,君家正在吴门住。赠我柳枝情几许。春满缕,为君将入江南去。
注解:(1)和程公辟赠别:这是张先赠答友人程公辟的一首送别诗,张先与程公辟都是江南人,在四川做官。(2)巴子:巴县,今属重庆市。(3)巴山:泛指巴地一带的山。(4)吴门清霅:吴门,苏州的别称;清霅,霅溪,浙江吴兴的别称。吴门和清霅分别为友人与词人的家乡。
(1)请简要分析这首诗的构思脉络。(3分)
(2)请赏析“燕子占巢花脱树”一句的妙处。(3分)
(3)有人说这首离别词情意真挚但不悲切,请结合整首词句作简要分析。(4分)
2.阅读下面两首诗,回答问题。
游子吟 孟郊(唐)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岁暮到家 蒋士铨(清)
爱子心无尽,归家喜及辰。 寒衣针线密,家信墨痕新。 见面怜清瘦,呼儿问苦辛。 低回愧人子,不敢叹风尘。
【注】 ①及辰:及时。②低回:情绪低落。 ③风尘,比喻行旅辛苦劳顿; 比喻战乱,戎事。 (1)从整体构思来看,两诗分别选取了怎样的生活片段来表情达意?(3分)
(2)蒋诗颈联中哪几个字是表现母亲形象的关键?分别表达母亲怎样的心理?(4分)
(3)简析两首诗的最后两句分别用了什么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情感?(4分)
1
2017届高三语文诗歌练习(各地模拟题)
3、 过陈琳墓 温庭筠
曾于青史见遗文,今日飘蓬过此坟。词客有灵应识我,霸才无主独怜君。
②
石麟埋没藏春草,铜雀荒凉对暮云。莫怪临风倍惆怅,欲将书剑学从军。
【注】①陈琳,建安七子,初为大将军何进主簿,曾向何进献计诛灭宦官,不被采纳;后为袁绍效力;袁绍败灭后,归附曹操,曹操不计前嫌,予以重用。②铜雀,指铜雀台,远在邺都,曹①
操所建。
(1)结合全诗,品析颔联中“怜君”二字蕴含的意味。(2分)
(2)颈联有什么艺术特色?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思?(6分)
4、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春中田园作 王维
屋上春鸠鸣,村边杏花白。持斧伐远杨,荷锄觇泉脉。归燕识故巢,旧人看新历。临觞忽不御,惆怅思远客。(1)请简要分析首联写景的特色及其效果。(3分)
(2)诗中无论是人是物都满怀“春”的憧憬,请结合颔联和颈联简要分析。(
(3)作者“临觞”为什么“忽不御”,表现了什么样的情感?(3分)
2
4分)
2017届高三语文诗歌练习(各地模拟题)
5、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①
秋雨叹三首(其一) 杜甫 ②
雨中百草秋烂死,阶下决明颜色鲜。着叶满枝翠羽盖,开花无数黄金钱。 凉风萧萧吹汝急,恐汝后时难独立。堂上书生空白头,临风三嗅馨香泣。
注:①天宝十三载(754年)的秋天,关中一带大雨,六十余日不止,庄稼遭受了很大损失。玄宗很忧虑,宰相杨囯忠挑选一些未受灾害的禾苗献上,说:“雨虽多,不害稼。”杜甫这时候正困守长安。②决明:一种植物,有羽状复叶,秋日开黄花。
(1)在前四句中,诗人运用了哪些手法描写“决明”?请简要分析(2分)
(2)诗歌塑造了“决明”怎样的形象?(4分)
(3)清代仇兆鳌在《杜诗详注》中评说这首诗“语虽微婉,而寓意深切”,你认为诗中寄寓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诗句加以分析。(4分)
6、阅读下面两首词,完成问题。(10分)
鹧鸪天
①②③
壮岁旌旗拥万夫,锦襜突骑渡江初。燕兵夜娖银胡簶,汉箭朝飞金仆姑。 追往事,叹今吾,春风不染白髭须。却将万字平戎策,换得东家种树书。
蝶恋花
桐叶晨飘蛩夜语。旅思秋光,黯黯长安路。忽记横戈盘马处,散关清渭应如故。 江海轻舟今已具。一卷兵书,叹息无人付。早信此生终不遇,当年悔草《长杨赋》。
注:①娖:捉。② 胡簶:箭袋。③金仆姑:箭名。
1.从两首词的语言和内容判断,《鹧鸪天》的作者是 ,《蝶恋花》的作者是 。(2分)
(请从中选择,只填序号: A.范仲淹 B.辛弃疾 C.苏轼 D.陆游) 2.两首词的内容有相近之处,上阙都是 ,
下阙都是 。(2分)
3.赏析词中“拥”字和“飞”字的表达效果。(2分)
4.结合作品,比较分析两首词在风格上的差异。(4分)
3
2017届高三语文诗歌练习(各地模拟题)
7、阅读下面两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塞下曲 张仲素
阴碛①茫茫塞草用,桔槔烽上暮烟飞。交河北望天连海,苏武曾将汉节归。
边上闻笳 杜牧
何处吹笳薄暮天?塞垣高鸟没狼烟。游人一听头堪白,苏武争禁②十九年。
【注】①阴碛:塞外的沙漠。塞外寒冷,故称②争禁:怎么经受得起。
(1)张诗一二两句是怎样描写景物的?反映了边塞什么样的特点?(3分)
(2) “游人一听头堪白”句运用了哪种修辞手法?有什么样的表达效果?(3分)
(3)两首诗都运用了苏武这一典故,但作用有所不同,试作简要分析。(4分)
8、 云阳馆与韩绅宿别 司空曙
故人江海别,几度隔山川。乍见翻疑梦,相悲各问年。 孤灯寒照雨,湿竹暗浮烟。更有明朝恨,离杯惜共传。
(1)用一句话概括全诗内容。诗歌颔联“乍见翻疑梦”和晏几道《鹧鸪天·彩袖殷勤捧玉钟》中哪一句相似?(3分)
(2)诗歌颈联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3分)
(3)尾联作结,情味悠长。试作分析。(4分)
(4)整首诗写来波澜曲折,富有情致,简析之。(4分)
4
2017届高三语文诗歌练习(各地模拟题)
诗歌练习(各地模拟题汇编)
1、 渔家傲·和程公辟赠别(1) 张先
巴子(2)城头青草暮,巴山(3)重叠相逢处。燕子占巢花脱树。杯且举,瞿堂水阔舟难渡。
天外吴门清霅(zhá)(4)路,君家正在吴门住。赠我柳枝情几许。春满缕,为君将入江南去。
注解:(1)和程公辟赠别:这是张先赠答友人程公辟的一首送别诗,张先与程公辟都是江南人,在四川做官。(2)巴子:巴县,今属重庆市。(3)巴山:泛指巴地一带的山。(4)吴门清霅:吴门,苏州的别称;清霅,霅溪,浙江吴兴的别称。吴门和清霅分别为友人与词人的家乡。
(1)请简要分析这首诗的构思脉络。(3分)
(2)请赏析“燕子占巢花脱树”一句的妙处。(3分)
(3)有人说这首离别词情意真挚但不悲切,请结合整首词句作简要分析。(4分)
1(1)以程公辟的词为依托,词人和答友人:①从饯别的时间、地点和景象开始。②转而写到饯别宴上举杯痛饮,互道珍重,依依惜别。③最后以词人携带友人所赠的柳枝和无限乡思回那草长莺飞的江南聊以慰藉作结。
(2)①这一句运用了拟人的手法,“占”“脱”两字极富情趣,颇具新意。②与前两句相应和,点明饯别时间是在暮春,写出时光如流,人事变迁。③表达与友人依依惜别的情感。
(3)①开篇“青草暮”虽叙别离之时,但凝重的暮色,翠绿的青草,透露出了词人深沉但并不悲切的情感,②“燕子”一句突出时光飞逝,相聚匆匆。但用语清新,也不悲切。③词的下片词人将珍视这份友情,并将为友人传载一份思乡之情,但词人用口语化的语言表达,活泼生动,别有一番情趣。
5
2017届高三语文诗歌练习(各地模拟题)
占巢:相传燕子在立春后清明前从南海飞回我国。燕子有飞回原栖息地住旧巢的习性。 花脱树:指花开后花瓣从树枝上落下。春满缕:指刚折下的柳枝,春意盎然。 重庆城头长满暮春的草,在重重巴山我俩相逢。你先回到故乡好比燕归定巢,而我还留在异乡如花儿脱离树木。酒杯暂且频繁举起别停下筷子。瞿塘江水宽广很难渡过。在天外苏州连着清霅的路,你家恰好住在苏州。你折柳送我真是情深意重。满眼绿色的柳树随风舞蹈,一直送你到江南。 上片点染相别的时地境象。起句点时地,“巴子城头”,点出送别的地点。青草萋萋,天色向晚,点明送别的季节、时间。下两句宕开渲染。巴山重峦叠嶂,渲染词人与友相逢相别地方的境象。燕子觅巢,春花辞树,既渲染了分别时节的景象,亦隐喻彼此的一去一留。杂花生树,落英缤纷的景色,也只以“花脱树”一语尽之。“脱”字避熟就生,亦有妙趣。相逢在异乡,相别又当春暮。“杯且举”两句,述临歧殷勤劝酒并话及旅途险恶。瞿唐峡,山高水急,自古行舟艰难。暗示双方入川出川之不易,倍增此时的感慨。 下片抒写惜别的情怀,首言自己所去之地。古代交通不便,从四川到江、浙,道路遥远,放觉如在天外。下句点出友人家园所在。宋平江军吴郡和湖州吴兴郡同属两浙路,隔太湖南北相望。从道阻且长写到家乡密迩,不仅上下片意脉联贯,更便于巧妙地为全篇作结。他首先感谢友人的赠柳情深。接着表明珍重这一友谊,要将春意盎然的柳枝带回到彼此的故乡——江南,让它发荣滋长,象征着友谊长青。语言真挚,情意深厚有余。
2.阅读下面两首诗,回答问题。
游子吟 孟郊(唐)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岁暮到家 蒋士铨(清)
爱子心无尽,归家喜及辰。 寒衣针线密,家信墨痕新。 见面怜清瘦,呼儿问苦辛。 低回愧人子,不敢叹风尘。
【注】 ①及辰:及时。②低回:情绪低落。 ③风尘,比喻行旅辛苦劳顿; 比喻战乱,戎事。
6
2017届高三语文诗歌练习(各地模拟题)
(1)从整体构思来看,两诗分别选取了怎样的生活片段来表情达意?(3分)
(2)蒋诗颈联中哪几个字是表现母亲形象的关键?分别表达母亲怎样的心理?(4分) (3)简析两首诗的最后两句分别用了什么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情感?(4分) 2(1) ①孟诗选择儿子临行前(分别时)母亲为儿子缝制衣服的 生活片段,(1分)②主要截取儿子久别归家(1分)母亲惊喜万分(1分) 的刹那表达情意。 (2)①怜 问 呼 。(2分,答出两个即可得2分) ②“怜”字表现母亲因感觉归家的游子?清瘦?而怜惜心 “问”字表现母亲对游子在外的辛苦详情反复询问关怀备 “呼”字写出了母亲的激动、惊喜和诧异。 (3)①孟诗用比喻与对比手法, (手法任答其一1分) “三春晖”比喻母爱,寄托着赤子对慈母发自肺腑的爱(对母亲的 感激、感恩)、
蒋诗,细节描写、心理描写、神态描写。任何一点1分;情感: 没有尽到照顾母亲的责任而感到愧疚或不敢言说自己的艰辛以 免让母亲更加担忧心疼的复杂心情1分。 3、问题:手法不准确,答?孟诗借景抒情、蒋诗直接抒情?者很 多。情感宽泛。如孟诗答表达对母爱的赞颂。都不给分。【答案补充】 反问(用疑问的形式表达确定的意思,以加重语气的一种修辞手法) 补充—— “父兮生我,母兮鞠(抚养)我,拊(安抚,抚慰)我蓄我,长我育我,顾我复我,出入腹我。欲报之德,昊天罔 极。” ——《诗经》 (父母双亲啊!你们生了我,养育抚慰我、拉拔我、庇护 我,不厌其烦地照顾我,无时无刻怀抱着我。想要报答您 的恩德,而你们的恩德就像天一样的浩瀚无边!) 岁暮到家1.三四两句的诗眼各是哪个字?请写出并作简要分析。 答案:第三句的诗眼是“密” ,细密之意,母亲把御寒的冬衣缝得针脚细密,一个“密”字,道出了母亲对儿子的怜爱。第四句的诗眼是“新”,崭新之意,嘘寒问暖的家信还带着崭新的墨痕。一个“新”字,道出了母亲心中对儿子的不尽思念和关怀。 2.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情景?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情?请简要赏析。 答案:这是一首表现骨肉亲情的诗作,描绘了一幅久别回家的游子与母亲相见时的感人情景。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没有对母亲尽到孝敬之责的惭愧心情和不敢诉说自己远行艰辛劳顿,让母亲更加担忧心疼的复杂心情。 母亲爱子女的心是无穷无尽的,我在过年的时候到家,母亲得一晚上都睡不着觉,翻来覆去间,不知不觉天就亮了。她为我缝了棉衣,针针线线缝得密,还有刚写好的家信,墨迹还新。一见面母亲便怜爱地说我瘦了,连声问我在外苦不苦?我惭愧地低下头,不敢对她说我在外漂泊的境况。 这首诗用朴素的语言,细腻地刻画了久别回家后母子相见时真挚而复杂的感情。神情话语,如见如闻,游子归家,为母的定然高兴,“爱子心无尽”,此句虽然直白,却意蕴深重。“寒衣针线密,家信墨痕新”,体现母亲对自己的十分关切、爱护。“见面怜清瘦,呼儿问苦辛”二句,把母亲对爱子无微不至的关怀写得多么真实、生动,情深意重,让所有游子读后热泪盈眶。最后二句“低回愧人子,不敢叹风尘”是写作者自己心态的。“低回”,迂回曲折的意思。这里写出了自己出外谋生,没有成就,惭愧没有尽到儿子照应母亲和安慰母亲的责任。不敢直率诉说在外风尘之苦,而是婉转回答母亲的问话,以免老人家听了难受。
7
2017届高三语文诗歌练习(各地模拟题)
①
3、 过陈琳墓 温庭筠
曾于青史见遗文,今日飘蓬过此坟。词客有灵应识我,霸才无主独怜君。
②
石麟埋没藏春草,铜雀荒凉对暮云。莫怪临风倍惆怅,欲将书剑学从军。
【注】①陈琳,建安七子,初为大将军何进主簿,曾向何进献计诛灭宦官,不被采纳;后为袁绍效力;袁绍败灭后,归附曹操,曹操不计前嫌,予以重用。②铜雀,指铜雀台,远在邺都,曹操所建。
(1)结合全诗,品析颔联中“怜君”二字蕴含的意味。(2分) (2)颈联有什么艺术特色?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思?(6分) (1)诗人爱慕陈琳能够得到曹操赏识(1分),实际上是感慨自己怀才不遇,满腹才学无人赏识 (2)艺术手法:①颈联借景抒情。诗人借荒凉萧索之景,表达内心的寂寥郁愤。(2分)② 颈联前后句写景虚实结合。前句写眼前实景,陈琳墓前的石麟已经埋藏在萋萋春草之中,冷落萧条;后句写联想之景,曾经重用陈琳的曹操修建的铜雀台,现在想必也只剩下了荒凉的遗迹,在遥对黯淡的暮云。(2分)表达情思:表达了诗人对当前弃贤毁才时代的不满。(2分) 霸才:犹盖世超群之才。 “欲将”句:意谓弃文从武,持剑从军。 过去曾在史书上拜读过陈琳的文章,今天在飘流蓬转的生活中又正好经过他的坟墓。陈琳灵魂有知,想必会真正了解我这个飘蓬才士吧。我是空有盖世超群之才而不逢识才用人之主,只有白白地羡慕能受到曹操重用的陈琳了。陈琳墓前的石麟已经埋没在萋萋荒草之中,而重用陈琳的曹操,其生前所建的铜雀台大概也只能对着暮云愈显其荒凉了。生不逢时啊,只能弃文就武,持剑从军。想到这些,让人不禁临风惆怅,倍加哀伤。 这是一首咏怀古迹之作,表面上是凭吊古人,实际上是自抒身世遭遇之感。 “曾于青史见遗文,今日飘蓬过此坟。”开头两句用充满仰慕、感慨的笔调领起全篇。古代史书常引录一些有关军国大计的著名文章,这类大手笔,往往成为文家名垂青史的重要凭借。“青史见遗文”,不仅点出陈琳以文章名世,而且寓含着歆慕尊崇的感情。第二句正面点题。“今日飘蓬”四字,暗透出诗中所抒的感慨和诗人的际遇分不开,而这种感慨又是紧密联系着陈琳这位前贤来抒写的。不妨说,这是对全篇主旨和构思的一个提示。 “词客有灵应识我,霸才无主始怜君。”颔联紧承次句,“君”、“我”对举夹写,是全篇托寓的重笔。词客,指以文章名世的陈琳;识,这里含有真正了解、相知的意思。上句蕴含的感情颇为复杂。其中既有对自己才能的自负自信,又暗含才人惺惺相惜、异代同心的意思。纪昀评道:“‘应’字极兀傲。”这是很有见地的。但却忽略了另一更重要的方面,这就是诗句中所蕴含的极沉痛的感情。诗人在一首书怀的长诗中曾慨叹道:“有气干牛斗,无人辨辘轳(即鹿卢,一种宝剑)。”他觉得自己就像一柄气冲斗牛而被沉埋的宝剑,不为世人所知。一个杰出的才人,竟不得不把真正了解自己的希望寄托在早已作古的前贤身上,正反映出他见弃于当时的寂寞处境和“举世无相识”的沉重悲慨。因此,“应”字便不单是自负,而且含有世无知音的自伤与愤郁。下句“霸才”,是诗人自指。陈琳遇到曹操那样一位豁达大度、爱惜才士的主帅,应该说是“霸才有主”了。而诗人自己的际遇,则与陈琳相反,“霸才无主”四字正是自己境遇的写照。“始怜君”的“怜”,是怜慕、欣羡的意思。这里实际上暗含着一个对比:陈琳的“霸才有主”和自己的“霸才无主”的对比。正因为这样,才对陈琳的际遇特别欣羡。这时,流露了生不逢时的深沉感慨。 “石麟埋没藏春草,铜雀荒凉对暮云。”腹联分承三、四句,从“墓”字生意。上句是墓前即景,下句是墓前遥想。年深日久,陈琳墓前的石麟已经埋藏在萋萋春草之中,更显出古坟的荒凉寥落。这是寄托自己对前贤的追思缅怀,也暗示当代的不重才士,任凭一代才人的坟墓芜没荒废。由于缅怀陈琳,便进而联想到重用陈琳的曹操,想象到远在邺都的铜雀台,想必也只剩下荒凉的遗迹,在遥对黯淡的暮云了。这不仅是对曹操这样一位重视贤才的明主的追思,也是对那个重才的时代的追恋。“铜雀荒凉”,正象征着一个重才的时代的消逝。而诗人对当前这个弃贤毁才时代的不满,也就在不言中了。 “莫怪临风倍惆怅,欲将书剑学从军。”文章无用,霸才无主,只能弃文就武,持剑从军,这已经使人不胜感慨;而时代不同,今日从军,又焉知不是无所遇合,再历飘蓬。想到这里,不能不临风惆怅,黯然神伤。这一结,将诗人那种因“霸才无主”引起的生不逢时之感,更进一步地表现出来了。 全诗贯串着诗人自己和陈琳之间不同的时代、不同的际遇的对比,即霸才无主和霸才有主的对比,青史垂名和书剑飘零的对比,文采斐然,寄托遥深,不下李商隐咏史佳作。
8
2017届高三语文诗歌练习(各地模拟题)
4、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春中田园作 王维
屋上春鸠鸣,村边杏花白。持斧伐远杨,荷锄觇泉脉。 归燕识故巢,旧人看新历。临觞忽不御,惆怅思远客。
(1)请简要分析首联写景的特色及其效果。(3分)
(2)诗中无论是人是物都满怀“春”的憧憬,请结合颔联和颈联简要分析。(4分) (3)作者“临觞”为什么“忽不御”,表现了什么样的情感?(3分) (1)视听结合。(1分)作者通过斑鸠的鸣叫,满树白色杏花开放,把春意描写得很浓。(2分)(答动静结合亦可) (2)农民修整桑枝;(1分)察看泉水通路;(1分)燕归旧梁;(1分)主人看新历。(1分) (3)作者想到漂泊在外的游子无缘享受春光,(1分)因而惋惜、惆怅,(1分)表达对“远客”的同情。(1分) 春中(zhòng):即仲春,农历二月。 春鸠(jiū):鸟名,即布谷鸟、杜鹃。 远扬:又长又高的桑枝。《诗经·豳风·七月》:“蚕月条桑,取彼斧斨,以伐远扬”。砍去又高又长的桑枝,便于以后采桑。 觇(chān):探测、察看。泉脉:地下的泉水。地层中的泉流象人体内血脉一样,故称之泉脉。 看新历:开始新的一年。 觞(shāng):古代饮酒用的器皿,此指酒杯。 御:进用,饮、喝的意思。 惆怅远行客:即“远行客惆怅”。远行客:出远门的人。 屋上有一只春鸠在鸣叫,村边开着大片的白色杏花。手持斧子去整理桑树那长长的枝条,扛起锄头去察看泉水的通路。去年的燕子飞回来了,好像认识它的旧巢。屋里的旧主人在翻看新年的日历。举杯欲饮,又停了下来,想到离开家园作客在外的人,不由惆怅惋惜。 此诗写出了春天的欣欣向荣和农民的愉快欢欣,结尾则表达远行者对乡土的眷恋。全诗健康活泼,清新醇朴。 冬天很难见到的斑鸠,随着春的来临,很早就飞到村庄来了,在屋上不时鸣叫着,村中的杏花也赶在桃花之前争先开放,开得雪白一片,整个村子掩映在一片白色杏花之中。开头两句十个字,通过鸟鸣、花开,就把春意写得很浓了。接着,诗人由春天的景物写到农事,好像是春鸠的鸣声和耀眼的杏花,使得农民在家里呆不住了,农民有的拿着斧子去修整桑枝,有的扛着锄头去察看泉水的通路。整桑理水是经冬以后最早的一种劳动,可说是农事的序幕。 归燕、新历更是春天开始的标志。燕子回来了,飞上屋梁,在巢边呢喃地叫着,似乎还能认识它的故巢,而屋中的旧主人却在翻看新一年的日历。旧人、归燕,和平安定,故居依然,但“东风暗换年华”,生活在自然地和平地更替与前进。对着故巢、新历,燕子和人将怎样规划和建设新的生活,这是用极富诗意的笔调,写出春天的序幕。新历出现在人们面前的时候,就像春天的布幕在眼前拉开了一样。 诗的前六句,都是写诗人所看到的春天的景象。结尾两句,写自己的感情活动。诗人觉得这春天田园的景象太美好了,“物欣欣而向荣,泉涓涓而始流”,一切是那样富有生气,充满着生活之美。诗人很想开怀畅饮,可是,对着酒又停住了,想到那离开家园作客在外的人,无缘享受与领略这种生活,不由得为之惋惜、惆怅。 此诗春天的气息很浓,而诗人只是平静地淡淡地描述,始终没有渲染春天的万紫千红。但从淡淡的色调和平静的活动中却成功地表现了春天的到来。诗人凭着敏锐的感受,捕捉的都是春天较早发生的景象,仿佛不是在欣赏春天的外貌,而是在倾听春天的脉搏,追踪春天的脚步。诗中无论是人是物,似乎都在春天的启动下,满怀憧憬,展望和追求美好的明天,透露出唐代前期的社会生活和人的精神面貌的某些特征。人们的精神状态也有点像万物欣欣然地适应着春天,显得健康、饱满和开拓。 9
2017届高三语文诗歌练习(各地模拟题)
5、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①
秋雨叹三首(其一) 杜甫 ②
雨中百草秋烂死,阶下决明颜色鲜。着叶满枝翠羽盖,开花无数黄金钱。 凉风萧萧吹汝急,恐汝后时难独立。堂上书生空白头,临风三嗅馨香泣。
注:①天宝十三载(754年)的秋天,关中一带大雨,六十余日不止,庄稼遭受了很大损失。玄宗很忧虑,宰相杨囯忠挑选一些未受灾害的禾苗献上,说:“雨虽多,不害稼。”杜甫这时候正困守长安。②决明:一种植物,有羽状复叶,秋日开黄花。
(1)在前四句中,诗人运用了哪些手法描写“决明”?请简要分析(2分) (2)诗歌塑造了“决明”怎样的形象?(4分)
(3)清代仇兆鳌在《杜诗详注》中评说这首诗“语虽微婉,而寓意深切”,你认为诗中寄寓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诗句加以分析。(4分) (1)用秋日风雨中“烂死”的百草反衬决明的“颜色鲜”,把决明的叶与花分别比喻成“翠羽盖”和“黄金钱”。
(2)决明在风雨中花开灿烂,香远益清,坚毅挺立,借以塑造出资质美好却身处乱世、命途多舛的君子形象。(外在形象2分,内在形象2分)
(3)①“凉风萧萧吹汝急,恐汝后时难独立”句传达出对于富有才华,却遭受摧残的君子的关爱与担忧,更是对他们难逃悲剧结局的同情与哀叹。(2分)②“堂上书生空白头,临风三嗅馨香泣”句见出诗人对自已徒然白首却无所成就的自伤,面对动荡、混乱的社会现实,无奈而忧虑,体现了他的忧世情怀。(2分)
【注释】
①天宝十三载(754)秋作。这年,从八月到十月,霖雨六十徐日,田稼失收,“长安垣屋颓坏殆尽,物价暴贵,人多乏食”(《旧唐书·玄宗纪》)。杜甫感事伤时,因有此作。第一首假物寓意,叹自己老大无成。
②决明:植物名,豆科,一年生草本,叶似首稽而稍大,夏秋开花,实成荚。《本草》谓人药功能明目,故名。 ③翠羽盖:绿叶似鸟羽制成的车盖。④黄金钱:决明花色淡黄,形如金钱。⑤汝:指决明。⑥后时:日后,指晚秋霜寒。⑦堂上书生:杜甫自指。⑧馨香:芳香。指决明花的香味。
10
2017届高三语文诗歌练习(各地模拟题)
6、阅读下面两首词,完成问题。(10分)
鹧鸪天
①②③
壮岁旌旗拥万夫,锦襜突骑渡江初。燕兵夜娖银胡簶,汉箭朝飞金仆姑。 追往事,叹今吾,春风不染白髭须。却将万字平戎策,换得东家种树书。
蝶恋花
桐叶晨飘蛩夜语。旅思秋光,黯黯长安路。忽记横戈盘马处,散关清渭应如故。 江海轻舟今已具。一卷兵书,叹息无人付。早信此生终不遇,当年悔草《长杨赋》。
注:①娖:捉。② 胡簶:箭袋。③金仆姑:箭名。
1.从两首词的语言和内容判断,《鹧鸪天》的作者是 ,《蝶恋花》的作者是 。 (请从中选择,只填序号: A.范仲淹 B.辛弃疾 C.苏轼 D.陆游)BD 2.两首词的内容有相近之处,上阙都是 , 下阙都是 。(2分) 追忆当年戎马生涯,(1分) 感叹岁月虚度,壮志难酬(1分) 3.赏析词中“拥”字和“飞”字的表达效果。(2分) “拥”字写出作者年轻时率部征战疆场的英姿和少年得志的意气风发;(1分)“飞”字写出义军回击敌人的力度和战斗的激烈。(1分) 4.结合作品,比较分析两首词在风格上的差异。(4分) 同是抒发感慨,前者上阕中对战争进行了生动铺叙,场面恢宏;下阕以“追”与“叹”,转出“却将万字平戎策,换得东家种树书”,感慨极为激昂深沉,气势显得雄壮; 后者上阕对战争则是点到为止,而多抒发回忆往昔戎马岁月的惆怅之感;下阕以“叹息”两字,接下“早信此生终不遇,当年悔草《长杨赋》”,虽露出愤愤不平之慨,但一“悔”字,使表述更为婉转,气势显得内敛。 【赏析】《鹧鸪天·有客慨然谈功名因追念少年时事戏作》是宋代爱国词人辛弃疾退闲以后的作品。此词深刻地概括了一个抗金名将报国无门、壮志难酬的悲惨遭遇。上片从豪气入词,慷慨激昂;下片写心伤透骨,沉郁苍凉。虽然作者自称戏作,实际上感慨遥深。 这首词的上片写的是作者青年时期那段传奇般的出色经历。“壮岁旌旗拥万夫,锦襜突骑渡江初。”上句写作者年青时参加领导抗金义军,曾率领过上万人的队伍;下句写自己率领精锐锦衣骑兵渡江南来。“锦襜突骑”,即穿锦绣短衣的快速骑兵。“燕兵夜娖银胡簶,汉箭朝飞金仆姑。”具体描写南奔时突破金兵防线,和金兵战斗的场面:金兵晚上准备箭筒,修筑工事,而宋兵拂晓便发起了进攻。燕兵,指金兵。“夜娖银胡觮”,夜里整理兵器(准备天明的战斗),侧面说明义军进兵神速,出其不意。娖,通“捉”;胡觮,箭袋。一说,枕着银胡觮而细听之意。娖,谨慎貌;胡觮是一种用皮制成的测听器,军士枕着它,可以测听三十里内外的人马声响,见《通典》。两说皆可通,今取前说。“汉箭”句,指义军用箭攻击金人。金仆姑,箭名,见《左传·庄公十一年》。四句写义军军容之盛和南奔时的紧急战斗情况,用“拥”字、“飞”字表动作,从旌旗、军装、兵器上加以烘托,写得如火如荼,有声有色,极为饱满有力富有感染力。 作者回忆青年时代自己杀敌的壮举和抗敌的战斗,豪情壮志溢于笔端,他怀着一片报国之心南渡归宋,满怀希望地打算为宋杀敌建功,但却不被高宗重用,亦不采纳他的平戎之策,长期被闲置不用,使他壮志沉埋,无法一展怀抱。因此在转入下片后,追怀往事,不免深深地叹息:“追往事,叹今吾,春风不染白髭须。”上二句今昔对照,一“追”一“叹”,包含多少岁月,多少挫折;又灵活地从上片的忆旧引出下片的叙今。第三句申明“叹今吾”的主要内容。草木经春风的吹拂能重新变绿,人的须发在春风中却不能由白变黑。感叹青春不再,韶华易逝的可惜,这是一层;白髭须和上片的壮岁对照,和句中的春风对照,又各为一层;不甘心年老,言外有壮志未能彻底湮灭之意,又自为一层。一句中有多层含意,感慨极为深沉。“却将万字平戎策,换得东家种树书”,以最鲜明、最典形最生动的形象,突出作者的理想与现实的尖锐矛盾,突出他一生的政治悲剧,把上一句的感慨引向更为深化、极端沉痛的地步。平戎策,指作者南归后向朝廷提出的《美芹十论》《九议》等在政治上、军事上都很有价值的抗金意见书。上万字的平戎策毫无用处,倒不如向人换来种树书,还有一些生产上的实用价值。这是一种政治现实,对于作者是一
11
2017届高三语文诗歌练习(各地模拟题)
种什么样的生活感受,不言而喻。陆游《小园》诗:“骏马宝刀俱一梦,夕阳闲和饭牛歌。”刘克庄《满江红·夜雨凉甚忽动从戎之兴》词中的“生怕客谈榆塞事,且教儿诵《花间集》”和这两句意境相近,也写得很凄凉;但联系作者生平的文韬武略、英雄事迹来看,这两句的悲慨程度还更使人扼腕不已。
这首词以短短的五十五个字,深刻地概括了一个抗金名将的悲惨遭遇。上片气势恢宏,下片悲凉如冰,心伤透骨。悲壮对照,悲壮结合,真如彭孙遹《金粟词话》评辛词所说的:“激昂排宕,不可一世”,是作者最出色、最有分量的小令词。
[赏析]《鹧鸪天》这首词是陆游离开南郑入蜀以后所写的。上片写对南郑戎马生活的怀念,下片抒发壮志难酬的感慨。
开头一句“桐叶晨飘蛩夜语”,词人托物起兴,桐叶飘零,寒蛩夜鸣,引发的都是悲秋之景。“晨飘”与“夜语”对举,表明了同朝至夕,终日触目盈耳的,无往而非凄清萧瑟的景象,这就充分渲染了时代气氛和词人的心境两者形成鲜明的对比。第二句“旅思秋光”,承前启后,“秋光”点明了时间的先后顺序,叶落、虫语,勾起了作者的旅思:“黯黯长安路。”这一句有两重含意,一为写实,一为暗喻。从写实方面来说,当日西北军事重镇长安已为金人占领,词人在南郑王炎宣抚使幕中时,他们的主要进取目标就是收复长安,而一当朝廷下诏调走王炎,这一希望便化成了泡影长安收复,渺茫无期,道路黯黯,这一切使得词人不禁凄然神伤从暗喻方面来说,“长安”是周、秦、汉、唐的古都,这里是借指南宋京城临安。通向京城的道路黯淡无光,隐喻着词人对南宋小朝廷改变抗金决策的失望。“忽记横戈盘马处,散关清渭应如故。”词人北望长安,东望临安,都使他深为不安,而最使他关切的还是抗金前线的情况,那大散关头和清澈的渭水之旁,曾是他“横戈盘马”之处,也曾是他立志恢复中原与实现其理想的所在,而此时的情况又怎样呢?“忽记”,乃油然想起,猛上心头,“应”字是悬想,但愿“如故”,更担心能否“如故”,也就是说,随着王炎内调以后形势的变化,金人会不会乘虚南下呢?表明词人对国事忧虑的深重。这两句不是旁斜横逸的转折,而是词人所感情事的变化,词人联想起自己那一段不平凡的战斗经历,说明他旅思的内涵,不是个人得失,不是旅途的风霜之苦,而是爱国忧时的情怀。
下边转到描写个人的前途方面。“江海轻舟今已具”,承上片“旅思”而来,其意来源于苏轼《临江仙》“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这句话含有想隐归江湖的意思。词人对个人的进退是无所萦怀的,难以忘情的是“一卷兵书,叹息无人付”。“一卷兵书”,既可实指他曾向王炎提出过的“经略中原,必自长安始”的一整套进军策略,也可虚指为抗敌兴国的重大报负,“无人”不是一般所说的没有人,而是春秋时期秦国随会对晋国使臣所说的“子无谓秦无人”中“无人”的意思,也就是慨叹朝廷抗金志士零落无存,国家前途令人担忧。歇拍两句从慨叹转为激愤:“早信此生终不遇,当年悔草《长杨赋》。”《长杨赋》是西汉辞赋家扬雄的名作,他是为了讽谏汉成帝游幸长杨宫,纵胡客大校猎才献上这篇赋的。词里活用了这个典故,表明自己如果早知不被知遇,就不会陈述什么恢复方略了。这“悔”的背后是“恨”,透露出词人的愤愤不平之气,不过只用“悔”字表现得婉转一些罢了。
全词共四个层次,第一层抚今,第二层思昔,第三层再回到现实,第四层又回顾以住,今昔交织,回环往复,写得神完气足。
7、阅读下面两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12
2017届高三语文诗歌练习(各地模拟题)
塞下曲 张仲素
阴碛①茫茫塞草用,桔槔烽上暮烟飞。交河北望天连海,苏武曾将汉节归。
边上闻笳 杜牧
何处吹笳薄暮天?塞垣高鸟没狼烟。游人一听头堪白,苏武争禁②十九年。
【注】①阴碛:塞外的沙漠。塞外寒冷,故称②争禁:怎么经受得起。
(1)张诗一二两句是怎样描写景物的?反映了边塞什么样的特点?(3分)
(2) “游人一听头堪白”句运用了哪种修辞手法?有什么样的表达效果?(3分) (3)两首诗都运用了苏武这一典故,但作用有所不同,试作简要分析。(4分)
9.(1)通过视觉,一静一动写茫茫的沙漠、枯黄的衰草以及飘动的暮烟。(2分)反映了边塞的苍茫、荒凉。(1分)
(2)夸张。(1分)突出了笳声的凄怆,写出戍边之人生活的悲苦。(2分)
(3)张诗流露了对苏武忠义的敬佩之情,赞扬(激发)戍边将士忠贞爱国;杜诗通过感叹苏武当年的艰辛不易,映衬边地生活的艰苦。(每点2分)
【赏析】张诗写一位仰慕前贤苏武、追求节操高尚的边将。塞外沙漠茫茫无际塞草生长茂盛,天色已近傍晚烽火台上风起云涌。向北遥望过去交河那边云水连成一片,那是当年苏武终于手持汉节归来之地。阴碛,塞外沙漠;桔槔烽,烽火台。
8、 云阳馆与韩绅宿别 司空曙
故人江海别,几度隔山川。乍见翻疑梦,相悲各问年。 孤灯寒照雨,湿竹暗浮烟。更有明朝恨,离杯惜共传。
(1)用一句话概括全诗内容。诗歌颔联“乍见翻疑梦”和晏几道《鹧鸪天·彩袖殷勤捧玉钟》中哪一句相似?(3分)(2)诗歌颈联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3分)(3)尾联作结,情味悠长。试作分析。(4分)(4)整首诗写来波澜曲折,富有情致,简析之。(4分) ⑴作者和离别经年的友人相逢夜话之后又要分手。(2分)犹恐相逢是梦中(1分) ⑵孤灯寒雨之凄凉,湿竹浮烟之迷惘。(凄凉、迷惘各1分,有内容解说1分)
⑶搁置明朝离别之痛,珍惜眼前尽欢酒杯,衬托之下,使相逢难得、不忍别离之情表达得更加悠长深远。(解说诗句2分,分析效果2分)
14.从体裁上看,本诗属于 诗。根据本诗内容,标题中“宿别”的意思是 15.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这首诗依次写了久别、乍见、相聚、惜别,波澜曲折,富有情致。B.首联从时间、空间角度突出了离别久远,相见之难。C.颔联中“各问年”,不仅在感叹年长容衰,也在以实证虚,说明“翻疑梦”的境真情真。D.尾联“更有明朝恨,离杯惜共传”中的“惜”是惋惜、可惜的意思。
16.请自选一个角度对颈联“孤灯寒照雨,湿竹暗浮烟”作简要赏析。(3分) 14.(2分)五言律诗或近体诗; 宿别:与朋友相聚了一夜后分别。(各1分) 15.(D)(3分)(“惜”是珍惜的意思)
16.参考角度一:采用了借景抒情(寓情于景)的方法,/以“孤灯”“寒雨”“湿竹”和“浮烟”营造出凄凉的意境,渲染了话别时的伤感气氛,/表达诗人内心的悲凉。/(各1分)
参考角度二:虚实相间,避实就虚。/相逢已难,又要离别,其间千言万语,不是片时所能说完的,故诗人以“孤灯”“寒雨”“湿竹”和“浮烟”等凄凉的实景/来渲染彼此离别时的无限伤感、凄凉之情。/(3分) 注解⑴宿别:同宿后又分别。⑵江海:指上次的分别地,也可理解为泛指江海天涯,相隔遥远。 ⑶几度:几次,此处犹言几年。⑷乍:骤,突然。翻:反而。这句说了,多年不见,乍一相逢,反而怀疑这是梦境。⑸年:年时光景。⑹离杯:饯别之酒。杯:酒杯,此代指酒。共传:互相举杯 译文:老朋友自从江海阔别之后,多少道隔山隔水难得见面。忽然相逢却疑心是在梦中,相怜别后生活互问了年龄。孤灯冷冷地在雨夜中闪烁,窗外湿竹笼罩昏暗的轻烟。最可恨的是明朝又将分别,这惜别怀盏怎不相对频传?
13
正在阅读:
2017届江苏高考模拟诗歌练习05-27
正义与邪恶作文800字06-23
练习 统计整理05-26
1 中国餐饮业改革开放30年历史回顾要点01-19
工作曲线中的参比与空白09-30
2018年全国1卷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详细解析(逐题分析)01-19
如何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02-23
- 多层物业服务方案
- (审判实务)习惯法与少数民族地区民间纠纷解决问题(孙 潋)
- 人教版新课标六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
- 词语打卡
- photoshop实习报告
- 钢结构设计原理综合测试2
- 2014年期末练习题
- 高中数学中的逆向思维解题方法探讨
- 名师原创 全国通用2014-2015学年高二寒假作业 政治(一)Word版
- 北航《建筑结构检测鉴定与加固》在线作业三
- XX县卫生监督所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小学四年级观察作文经典评语
- 浅谈110KV变电站电气一次设计-程泉焱(1)
- 安全员考试题库
- 国家电网公司变电运维管理规定(试行)
-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稿征求意见提纲
- 教学秘书面试技巧
- 钢结构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 水利工程概论论文
- 09届九年级数学第四次模拟试卷
- 高考模拟
- 江苏
- 诗歌
- 练习
- 2017
- 暑期三下乡实践报告
- 培训学校招生心得体会
- 2019最新高中数学 第3章 统计案例 3.2 回归分析教学案 苏教版选
- 1、2010年重庆市高考仿真试卷三(物理)word版
- 广西贺州市2018年中考语文试卷及答案解析
- 2012届高三生物二轮专题卷(各地试题分类汇编)专题六:人体的内
- AM及SSB调制与解调
- 论证方法及练习(含答案) - - 答题思路
- 山东省专升本计算机文化基础模拟题及答案
- 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一、二、三单元测试题
- 中学第4周教研活动反馈(3月17日—3月21日)
- 14级能动学院2015-2016学年奖学金汇总表(确定版)
- 青岛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植物的花》2精品教案
- 2012年南方电网公司电力招聘笔试题及问答题解答
- 川藏线骑行攻略(2015年7月14日最新打印版)
- 蒙自市老寨苗族乡中学安全工作各项制度
- 人教新课标三年级上册数学10月月考试题
- 微分中值定理及其应用
- 毛概课教案
- 八年级数学第19章(四边形)第四单元测试试卷(B卷)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