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陕豫黄河金三角区域合作规划2014
更新时间:2024-03-26 20:35: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 晋陕豫黄河金三角推荐度:
- 相关推荐
晋陕豫黄河金三角区域合作规划
目 录 前 言
第一章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二章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第三章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章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合作背景 发展基础 重大意义 总体思路 指导思想 基本原则 战略定位 发展目标 空间布局
建设“两横两纵”发展轴 培育壮大区域中心城市 构建次区域合作圈 加快基础设施互联互通 共同完善综合运输体系 增强能源保障能力 推动水利工程共建 统筹信息基础设施建设
第五章 加强产业分工协作 第一节 协同发展现代农业 第二节 联合提升工业发展水平 第三节 合力发展现代服务业 第四节 共建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 第六章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七章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第五节 第八章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九章 第一节 第二节 前 言
促进生态环境共建 推进黄土高原生态建设 加强环境综合整治 提高资源利用水平 推动公共服务一体化 优化教育资源配置 共建科技创新体系
促进医疗卫生和公共文化资源共享推动就业、人才和社会保障合作 加强区域社会管理 协同推进改革开放 创新一体化发展体制机制 构建多层次开放合作格局 保障措施 完善有关政策 强化组织实施 晋陕豫黄河金三角地区(以下简称“黄河金三角”)位于山西、陕西、河南三省交界地带的黄河沿岸,包括运城市、临汾市、渭南市和三门峡市(以下简称“三省四市”),面积5.78万平方公里,2013年末总人口1721万,地区生产总值4917亿元,分别占三省总和的10.9%、9.5%和8.1%。黄河金三角处于我国中西部接合带和欧亚大陆桥重要地段,是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和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战略的重点区域,在我国区域发展格局中具有重要地位。自1986年晋陕豫黄河金三角经济协作区成立以来,三省四市积极探索实践,加强交流合作,合作领域不断拓展,合作机制不断完善,合作水平不断提高,区域联动发展、一体化发展取得初步成效。 为进一步深化黄河金三角区域合作、推动东中西部地区良性互动、促进区域协调发展,依据《国务院关于大力实施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战略的若干意见》(国发〔2012〕43号)精神编制本规划,用于指导和推动今后一个时期黄河金三角区域合作联动与一体化发展。规划期为2014至2025年。 第一章 合作背景 第一节 发展基础
黄河金三角区位优势独特,承东启西、连通南北,铁路线纵横交错、公路网四通八达,初步形成了综合立体交通网络和区域内1小时经济圈。资源优势明显,铝、镁、钼、铜、黄金、芒硝等矿产资源储量较大,农业生产条件得天独厚,
土地和水资源丰富,文化旅游资源富集。产业发展基础较好,苹果产量、浓缩果汁产能分别约占全国的25%和75%,形成了以煤及煤化工、电力、有色金属等能源原材料生产,以及装备制造、农产品加工为主的产业体系。合作发展具备良好条件,四市长期以来经济联系紧密,产业关联度高,特别是近年着眼于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共建重大基础设施和产业基地,深化社会事业合作,区域合作机制初步建立,联动发展格局初步形成。
目前,黄河金三角合作发展面临的主要矛盾和问题是:产业低水平重复建设问题仍未解决,资源要素跨区域整合难度大;区域生态环境治理与保护任务艰巨,统筹协调比较困难;地区封锁和行政壁垒仍然存在,一体化发展障碍较多;区域合作缺乏制度规范,体制和机制亟待完善。 第二节 重大意义
在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加速发展的大背景下,随着国家区域发展总体战略深入实施,全面深化改革和全方位开放战略加快推进,进一步推动黄河金三角区域合作,有利于整合资源要素、发挥比较优势,优化产业分工和城镇布局,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加快发展;有利于加强黄河中游综合治理,探索生态文明建设新路径,为全国大江大河跨区域综合治理积累经验;有利于创新区域合作机制,打破行政界限和地区封锁,探索省际交界地区合作发展新途径和新模式;
有利于探索缩小城乡差距、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新路子,推动形成中西部良性互动、共同发展新格局,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第二章 总体思路 第一节 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学习领会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贯彻落实党中央和国务院的各项决策部署,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和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战略,以实现合作共赢、共同发展为目标,以整合区域优势资源、创新区域合作机制、协调区际利益关系为重点,以共建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为抓手,着力加快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着力加强产业分工协作,着力促进生态环境共建,着力推动公共服务一体化,着力推进改革开放,全面提升整体经济实力和协调发展水平,努力把黄河金三角建设成为中西部地区新的经济增长极和欠发达地区实现一体化发展、跨越式发展的示范区。 第二节 基本原则
市场主导,政府推动。注重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加快完善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加强和优化公共服务,构筑区域开放合作平台,保障公平竞争,维护市场秩序。
优势互补,错位发展。发挥各地比较优势,探索建立利
益共享机制,促进区域内经济要素的优势互补。充分考虑各地利益,整合资源,协同解决发展中面临的共性问题,实现互利共赢、共同发展。
全面推进,重点突破。推进多领域、多层次、多形式合作,加快重点领域互联互通和区域一体化进程,抓住促进合作发展的关键环节有序推进,以重点突破带动区域合作向深层次、宽领域、高水平发展。
先行先试,开拓创新。主动适应新形势发展变化,拓展合作思路,创新合作方式,探索完善资源配置、利益分配、服务共享、制度保障等合作新机制,不断深化区域合作,提升区域一体化发展水平。 第三节 战略定位
全国省际交界地区协调发展试验区。遵循市场经济规律,打破行政体制障碍,大胆创新、先行先试,促进市场统一开放,努力探索跨省交界地区合作发展有效途径,实现区域合作水平和层次的新跨越,推动欠发达地区转型发展,打造中西部开放合作新高地,建设新的经济增长极,为促进区域互动合作发展和体制机制创新提供典型示范。
中西部地区特色农产品生产加工、能源原材料及装备制造业基地。依托特色农林产品、能源矿产资源和产业基础,加强综合开发利用,积极承接产业转移,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技术产业,促进产业转型升级,提升农产品生产
加工业和装备制造业水平,加快煤炭、电力及有色金属新材料基地建设。
内陆地区重要的区域物流中心。依托便捷的立体交通网络和交通枢纽,积极发展现代物流业,科学规划、合理布局物流集散交换中心和物流园区,构建专业化、信息化的现代物流产业体系,建设辐射中西部地区的物流中心,打造我国内陆腹地重要的物流集散基地。
华夏历史文化旅游目的地。进一步整合旅游资源,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合力打造以黄河文化和寻根问祖为主题的华夏历史文化旅游特色品牌和精品旅游线路,共同开拓国内外旅游市场,建设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旅游目的地。 第四节 发展目标
至2020年,黄河金三角整体经济实力明显提升,经济发展方式进一步转变,务实高效的区域合作发展体制机制更加健全,各具特色、分工合理的产业体系初步形成,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取得显著成效,黄河综合治理取得阶段性成果,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公共服务体系一体化发展初步实现,区域一体化发展格局基本形成,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与全国同步建成小康社会。
至 2025 年,区域融合发展格局基本形成,建成空间布局合理、基础设施互通、产业发展联动、生态环境优美、基本公共服务均等、人民生活幸福,在国内有影响力的经济区,
为全国区域协调发展发挥典型示范作用。
注:1.[ ]中指标为累计数,以2012年为基期。 2.城乡三项基本医疗保险指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
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 第三章 空间布局
根据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现有开发强度和发展潜力,明确城乡建设区、农业发展区、生态保护区功能定位,优化功能分工和城乡建设布局,促进人口和产业集聚发展,合作构建区域一体化空间布局。
第一节 建设“两横两纵”发展轴
发挥承东启西、连通南北的区位优势,以及地处中原经济区、关中—天水经济区、山西资源型经济转型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等国家重大区域战略叠加的政策优势,合力打造陇海铁路、煤运南通道(侯马—月山铁路、侯马—西安铁路)和大运(大同—运城)高速、蒙西(内蒙古—江西)铁路“两横两纵”发展轴,促进经济要素向轴带集中。
陇海铁路发展轴。依托陇海铁路、连云港—霍尔果斯高速和郑州—西安高铁,连接临渭、华县、华阴、潼关、大荔、灵宝、陕县、湖滨、渑池、义马等地,引导产业和人口集聚,建设成为产业高度集聚、经济繁荣的东西向发展轴线。 煤运南通道发展轴。依托侯马—月山铁路和侯马—西安铁路,连接翼城、曲沃、侯马、新绛、稷山、河津、乡宁、韩城、合阳、澄城、蒲城、白水、富平等地,发挥综合交通运输通道的作用,增强沿线城镇的产业功能,建设成为能源原材料工业集聚、物流业发达的东西向发展轴线。
大运高速发展轴。依托大运高速、209国道和大同—西安高铁、南同蒲(大同—风陵渡)铁路,连接汾西、霍州、洪洞、尧都、襄汾、曲沃、侯马、绛县、闻喜、夏县、盐湖、临猗、永济、芮城、潼关等地,建设成为制造业和服务业发达、集疏运功能完备的南北向发展轴线。
蒙西铁路发展轴。依托蒙西铁路和运城—三门峡高速公路,连接韩城、河津、万荣、临猗、盐湖、夏县、平陆、湖滨、陕县、灵宝、卢氏等地,建设成为煤炭储运、矿产开发、有色金属精深加工、特色农业和特色旅游业共同发展的南北向发展轴线。
第二节 培育壮大区域中心城市
发挥优势、突出特色,集聚产业和人口,壮大经济实力,进一步完善运城、临汾、渭南和三门峡城市功能,提升城市承载能力和服务能力,改善生态环境质量,辐射带动区域整体发展。
——运城。提升运输装备制造、有色金属和农副产品深加工业发展水平,加快发展文化创意、休闲养生、航空经济、特色医疗业,强化空港物流服务功能,依托南山和盐池合作共建生态智慧城,建设生态宜居城市和区域性商贸物流中心、文化旅游中心。
——临汾。规划建设百里汾河生态经济带,加大生态建设和环境治理力度,大力推进能源、煤化工等资源产业整合,
设,提高互联互通水平,实现区域内全覆盖。 专栏 2 电源电网建设重大工程
电源。加快大唐三门峡发电有限公司三期1×100万千瓦、永济热电厂等项目建设,推进大唐、中电投、华能、国电、华润、中国风电等风电、太阳能工程建设,规划建设富平热电联产项目和绛县安峪电厂等项目。 变电站。推进运城东、三门峡东、三门峡西、临汾西、渭南等500千伏(750千伏)变电工程及220千伏、110千伏电网升级改造工程和富平、澄城330千伏变电工程建设。 第三节 推动水利工程共建
确保区域防洪安全、供水安全、生态安全和粮食生产需要,推进区域内黄河干流及主要支流水利设施共建,统筹水资源开发、利用、节约、保护及水害防治工作。 加强黄河综合治理。实施《黄河流域综合规划
(2012-2030年)》 ,以“增水、减沙、调控水沙”为核心,统筹协调上下游、左右岸、干支流的关系,共同推进黄河干支流治理和河道整治、水土流失综合防治工程。加快古贤水利枢纽工程、黄河小北干流放淤工程前期工作,实施黄河禹门口至潼关河段、潼关至三门峡河段治理工程。完善以小浪底水库为主体的水沙调控工程体系,提高水沙调控效率。重点推进渭河、汾河、涑水河和伊洛河综合治理,开展河道疏浚、加高加固堤防和种植护岸林,减少支流入黄泥沙。实施
入黄支流水质达标整治工程,提高区域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
提高供水抗旱防洪能力。实施沿黄流域供水水源地共建和饮用水安全共保工程,加强水源地水土保持及全流域面源污染联防联治。大力实施高效节水灌溉工程和沿黄流域农田水利共建工程,加快推进大中型灌区的续建配套和改造。改善干支流沿河提灌站引水条件,实施一批控导及护岸工程、加高加固工程。加强防洪抗旱减灾体系和能力建设。实施黄河及其支流水资源调蓄滞洪重点工程,改扩建和新建一批中小型水库。全面完成病险水库除险加固、黄河重要支流及中小河流综合治理、山洪沟治理任务,建立区域防洪抗旱预警和决策支持系统。
推进水务管理一体化。创新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推动重大水利项目统一规划实施。共建水利融资平台,完善水利投入机制。加快区域水资源信息统一平台建设,实现区域内水资源监控能力项目联网,促进区域水务基础信息共享,推进城乡供水、水务管理一体化。加强水资源综合管理,完善水价形成机制,探索建立水生态补偿机制。 专栏 3 水利建设重点工程
古贤水利枢纽工程:黄河七大控制性骨干工程之一, 以防洪减淤为主,兼顾发电、供水和灌溉。
黄河小北干流放淤工程:通过科学的工程措施,将来自
黄土高原的粗泥沙滞留在小北干流两岸滩地,细泥沙回 归黄河,实现“淤粗排细”。
沿黄饮用水源地保护工程:加强卫家磨水库、大石涧水库、窄口—沟水坡水库、涧峪水库、尤河水库、桃曲坡水库、龙门水库、薛峰水库,永和、大宁、河津、永济、芮城、韩城、合阳、三门峡市区、灵宝等沿黄饮用水水源地和重要生态功能区保护,到2020年水源区水质全面达标。逐步减少地下水超采量,建设地下水保护与修复工程和监测体系,推进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
渭河综合治理工程:加快渭河下游防洪保安减淤体系和南山支流蓄滞洪区建设,在华阴、华县夹槽地带实施蓄洪建湖工程,加宽加高堤防、滩区清障,使渭南城市段防洪标准达到百年一遇,农防段堤防标准提高到20年一遇,减少河水倒灌灾害。
汾河综合治理工程:新建和整修加固干流堤防,修建固滩护岸工程,加强河道整治疏浚,在入汾支流两岸新建防洪堤坝及入河口防护工程,沿汾河两侧栽植护岸护滩林,建设生态湿地保护工程。
其他支流治理工程:疏浚涑水河河道,加固、新建堤防,推进险工护岸工程、陈村水库至伍姓湖河道治理、姚暹渠盐湖区段整治;提高盺水河河道行洪能力和河道防洪标准;加快伊洛河综合整治,开展涺水河治理工程,推进重金属污染
防治、河道疏浚、加固河堤、新建堤防及险工护岸工程。 调水工程:实施引汉济渭工程,在符合规划和水资源指标的前提下,开展其他调水工程前期工程。
大中型灌区续建配套和改造工程。推进尊村、大禹渡、夹马口、杨范、元上、回龙、西范、东雷抽黄一期和二期、洛惠、港口、窄口、槐扒、卫家磨、沟水坡、涧里、大石涧、石堡川、交口抽渭、桃曲坡、薛峰水库、禹门口和汾南等灌区续建配套和改造。
第四节 统筹信息基础设施建设
统一规划、集约建设数字化、宽带化、智能化、综合化、一体化的信息设施,促进资源共享,加快推动落实“宽带中国”战略。大力推进电信网、广播电视网和互联网的融合发展以及业务应用融合,充分发挥电台电视台和视听新媒体在信息传播和应用方面的作用,加快实现信息应用服务深入到家庭、个人,提高区域信息化应用水平。稳步推进“智慧城乡”工程,逐步缩小地区和城乡信息化差距,扩大信息网络覆盖范围,推进电信同城。统筹交通基础设施与信息管线建设,加速信息管线综合改造。推进电子商务平台整合,实现与生产、流通、消费等领域的融合发展。推动物联网技术在工农业生产、公共服务、社会管理、商贸物流、文化旅游等领域的应用。实施电子政务畅通工程,统筹建设电子政务信息共享平台。加强信用记录和信用信息系统建设,促进信息
服务和资源共享,推进企业信用网建设。共建区域信息网络体系和交流平台,完善信息应用服务体系,构建“数字黄河金三角”,推进信息服务一体化。 第五章 加强产业分工协作
加强产业协作,促进优势互补、合理分工和布局优化,构建具有比较优势、体现区域特色的现代产业体系,推进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提高产业整体发展水平。 第一节 协同发展现代农业
稳定提高粮食生产能力,积极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农业,促进农产品生产向优势产区集中,实现专业化、规模化和基地化,培育新型农业生产经营和服务主体,构建区域共享的农业服务体系,建成特色农产品生产与加工基地。
共建优势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实施区域化布局、规模化种植、标准化生产、品牌化销售、公司化经营,培育壮大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鼓励和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共同推进粮、果、菜、畜等优势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建设。稳定粮食播种面积,稳步提高粮食生产能力。共建农业科技示范基地、旱作农业示范基地。建设现代苹果标准化生产园,整合培育黄河金三角品牌,共建优质有机苹果生产基地,打造现代苹果生产示范区。发展芦笋等绿色蔬菜,提高出口创汇能力,建设中西部重要的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因地制宜
发展红枣、核桃、花椒、柿子等林特产品生产加工业,培育优质食用菌基地。发挥野生中药材资源优势,发展中药材生产加工业,培育优势品种和知名品牌,合力打造中药材生产集散地。发展生猪、奶牛、奶山羊、肉蛋鸡、水产等特色养殖,促进晋南黄牛、秦川牛保种开发,建设现代畜牧业示范基地。
完善区域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开展区域农业科技推广和交流,促进农资连锁配送,加强农机跨区作业协调合作。发挥黄河金三角果业联合会等区域产业协会的作用,强化生产管理、技术研发、市场营销、协调服务等功能。加强科研领域合作,整合建立区域性苹果创新技术平台。加强联合协作,培育发展壮大苹果加工龙头企业,引导、支持果品加工企业研发新产品,扩大国内外高端市场份额。完善苹果购销机制,切实保护果农利益。整合黄河金三角农产品交易市场和苹果等农产品电子交易中心,完善市场信息咨询、代购代销和储运配送等服务功能。
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和农业信息服务合作。制定实施农产品质量安全技术操作规程,加快建立区域间食用农产品产地准出和市场准入管理的衔接机制。共同建设区域性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中心。加大食品安全检验检测力度,提高食品安全检验检测信息共享水平,建立食品安全检验检测结果互认制度。联合建立农作物生产远程监控与诊断管理中
心,形成重大动植物疫病应急防控机制。加强区域联合植保,全面实施绿色防控。整合区域内各类农业信息资源,建立统一的农业信息交流平台,加快农业地理数据库建设,形成农业综合信息网络服务体系。
第二节 联合提升工业发展水平
以优势产业和骨干企业为龙头,培育壮大若干关联紧密、技术水平高、创新能力强的产业集群,延长产业链,提升产业层次,建设全国重要的有色金属深加工和现代装备制造业基地。
建设有色金属深加工基地。突破行政区划界限,整合区域内优势资源,推进三门峡与运城铝业、潼关与灵宝黄金等产业联盟、企业合作,支持运城、三门峡和渭南建设铝镁、黄金、钼及其他稀有金属深加工新型工业化示范基地,大力发展稀有金属深加工,提高产品附加值,加快产业升级。严格控制新增产能,支持符合行业规划、产业政策、准入条件的有色金属冶炼企业实施技术改造,提升整体技术装备水平,降低资源能源消耗。坚决淘汰冶炼落后产能,鼓励产能跨区域合理调配,推进企业兼并重组。开展上下游合作,构建煤—电—铝—材、黄金勘探—冶炼及综合回收—深加工、煤—焦—镁产业链。加大对铝等有色金属深加工及新材料企业的支持力度,尽快形成完整产业链,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鼓励煤炭与电力、治金、化工等企业联合重组。
合作发展装备制造业。利用现有装备制造业产业基础和配套条件,加强分工协作,引进优质资本和先进技术,加快企业兼并重组和产品更新换代,提高基础零部件和配套产品的技术水平,重点发展精密量仪、重型载重汽车、改装汽车、汽车零部件、电子电气设备、精密铸造件、冶金重型装备和专用机械装备等产业,全面提升产业竞争力,建设中西部地区重要的装备制造业基地。
共同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共同规划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推进产学研结合,提升科技创新水平,合作构建产业发展平台,坚持引进和培育相结合,大力发展煤层气开发、物联网基础件、新材料、新能源、通用航空飞机配件、精密制造、生物医药和节能环保等产业。 第三节 合力发展现代服务业
充分发挥黄河金三角区位、资源和人文优势,推进旅游、文化、现代物流、金融和信息服务业的深度合作,提质增效,全面提升区域服务业发展水平。
共同打造旅游品牌。共同建设旅游基础设施,合力开拓旅游市场,联手整治旅游市场秩序,建设国内外重要旅游目的地。积极开展与国内重要旅游城市、著名旅游目的地和国际口岸城市的旅游合作,建立客源共享机制。依托华山、函谷关、司马迁祠、关帝庙、尧庙、壶口瀑布、鹳雀楼、大槐树等著名景区,合力打造“中华根·黄河魂”旅游品牌和旅
游精品线路。充分利用自然山水、农业优势资源,发展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组建旅游企业集团,建设区域旅游集散服务中心和电子商务平台,打造一体化营销网络。扩大“黄河之旅”联盟,开展“一证游”、联票游。支持开展华山生态文化旅游综合改革。开发黄河金三角通航旅游,开辟黄河、华山空中旅游精品线路。挖掘和整合革命历史文化资源,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设,打造红色旅游走廊。大力发展特色旅游商品。
专栏 4 精品旅游线路
黄河风情游。以观瀑布、赏名楼、游黄河为主题,推进黄 河沿线的壶口瀑布、永和乾坤湾、洽川湿地、鹳雀楼、黄河大 铁牛、芮城大禹渡、圣天湖国家湿地公园、天鹅湖国家城市湿 地公园、三门峡大坝、潼关三河口湿地等景区基础设施建设 和文化产业开发,适时开发晋陕峡谷黄河三门游(孟门、石 门、龙门),建设成为具有国际影响的黄河风情旅游带。
根祖文化游。以寻根问祖为主题,以仓颉庙、尧庙、舜帝 陵、禹王城、蚩尤村、大槐树、后土祠、西侯度文化遗址、陶寺 文化遗址、丁村遗址、仰韶文化遗址、庙底沟遗址、梁带村两 周遗址、唐桥陵、虢国博物馆、曲沃晋国博物馆、党家村、潼关 等旅游景区为载体,建设全球华人认同的华夏民族根祖地。
特色山水游。以西岳华山为核心,以甘山国家森林公园 和双龙湾、豫西大峡谷、中条山国家森林公园、吕梁山森林公 园、东华山森林公园、亚武山国家森林公园、五老峰、盐湖、汾 河公园、少华山国家森林公园、金粟山森林公园、九峰山等为 载体,打造集原始自然生态和独特自然风光于一体的山水奇 观旅游带。
宗教文化游。以武圣关公文化和道教文化为主题,以关 帝庙、永乐宫、函谷关、普救寺、司马迁祠、司马温公祠、三清 宫、广胜寺、东岳庙、华阴西岳庙、华山玉泉院等为载体,发展宗教文化观光旅游。
休闲养生游。以健康和自然为主题,依托运城盐湖黑泥 养生、华山御温泉、卢氏汤河、寺河山休闲养生、夏县温泉、陕 县温泉资源和特色农业优势,打造中西部温泉养生、休闲度 假、采摘观光、民俗风情体验为一体的休闲养生目的地。
发展文化产业。充分挖掘根祖文化、黄河文化和民间艺术资源,打造山、水、圣文化品牌,促进旅游与文化产业融合发展。加强文物保护工作。以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文化创意园等为依托,培育特色文化产业。合力打造反映黄河金三角形象的文化作品。引进创意人才和战略投资者,扶持优秀文化创意企业发展,培育和繁荣文化创意市场,加快发展演艺娱乐、出版传媒、文化创意和会展等产业。继续联
合办好重大节会,充分发挥大型会展平台功能,积极承接郑州、西安、洛阳等地会展转移与会场延伸,加快会展业和相关服务产业发展,促进会展、交易和招商引资集中、有序、规范开展。
构建区域性物流中心。依托综合交通运输网络和海关监管查验场,统筹规划物流园区、物流配送中心、特色商业区和专业市场,共同打造黄河金三角陆路口岸,建设区域性物流中心。大力发展航空物流,加快渭南卤阳湖、运城航空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发挥三门峡、运城、侯马、潼关等交通枢纽优势,引导物流资源、物流企业跨区域整合,建立黄河金三角物流联盟。建设一批综合性和专业化物流中心,支持符合条件的地区按程序申请设立保税监管场所。清理公路收费,整合收费站点,降低物流成本。建立黄河金三角商品现货交易场所。加强物流支撑体系建设,重点发展以智能交通、港站枢纽、多式联运为一体的运输体系,以物流中心、连锁经营、冷链物流、城市配送为一体的商贸流通体系,以信息网络、电子商务、交易平台为一体的销售服务体系。 加快发展金融等现代服务业。加快推进金融改革创新,积极引进国内外商业银行和金融机构。推动证券市场发展,积极利用期货市场,发展区域性产权交易市场。加快推进金融改革创新。
依法有序发展农村商业银行、村镇银行等地方金融机构
和小额贷款公司,提升对中小微企业和“三农”的服务水平。加大“三农”保险发展力度,完善农业生产保障体系。鼓励发展科技、工程、商务、金融、财务和法律等中介服务机构。 大力发展健康服务业。统筹区域内健康服务资源配置,支持发展医疗、养老、药品、医疗器械、中医养生保健、康复医疗产业。加快建设国际视光产业基地。依托特色医疗优势,优先利用社会资本,建设养老产业园、特色医疗城、中医药健康服务产业园和特色服务平台,满足人民群众多元化健康服务需求。
第四节 共建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
组织实施《晋陕豫黄河金三角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规划》,联合编制承接产业转移指导目录,明确产业承接发展重点。引进龙头企业和产业资本,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生态农业和旅游观光农业。引进外部资本和先进技术,承接发展能源矿产资源开发、有色金属精深加工、劳动密集型产业、装备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提升产业层次和技术水平,加强配套协作,培育产业集群。引进国内外资金、品牌和管理,合作发展文化、旅游产业,推进现代物流、金融、信息和中介服务业加快发展。统筹规划产业园区建设,促进园区转型升级,提高园区综合配套能力,引导转移产业和项目向园区集中集聚。推动建立省际间产业转移统筹协调机制。通过委托管理、投资合作等多种形式与东部沿海地区合
作共建产业园区,实现资源整合、联动发展。 第六章 促进生态环境共建
推进生态环境一体化建设,完善环境治理、生态修复和生态补偿制度,合力打造人与自然和谐的生态文明示范区,共同建设天蓝、地绿、水清的美好家园。 第一节 推进黄土高原生态建设
尊重自然、顺应自然,坚持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以国家和省级重点生态功能区为重点,实施分区治理,建设网络化生态廊道,有效防治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减少入黄泥沙,促进水土资源可持续利用,大力改善区域生态环境,到2025年,水土流失治理面积达到2.8万平方公里。 自然保护区和湿地涵养区。对依法设立的各级各类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重要湿地及重点生态功能区实行强制性保护,控制人为因素对自然生态的干扰和对文化遗产的破坏。加强自然湿地保护与恢复,严格管控在滩涂等湿地内进行各类开发活动和改变用途。在妥善协调湿地保护与黄河治理关系的前提下,实施沿黄滩涂综合治理工程,保护和恢复黄河湿地,保证行洪畅通,建设韩城禹门口、合阳洽川、大荔朝邑、潼关三河口、芮城大禹渡、平陆等湿地公园和河南黄河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保护二期。限制开发建设活动,有效避免人为破坏,坚持林草结合,大力营造水土保持林、水源涵养林,保护和恢复植被。加大大鲵等水生生物资源保
护力度,加强对水产种质资源及其生存环境的保护。 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以造林种草、建设小型水保集雨设施和修建淤地坝为主,推进自然封育、造林种草、坡改梯工程和小型水保工程建设,拦蓄降水、涵养水源、保持水土,修建淤地坝,发展坝系农业,形成工程措施与林草措施相结合的防护体系,优先做好水土保持重点生态功能区生态保护工作。
河谷平原区。推进平原绿化,重点建设农田防护林,发展特色经济林,大力营造农田林网,做好“村旁、路旁、水旁、宅旁”绿化和田、林、路、渠配套。
土石山区。大力推行节水灌溉和雨水积蓄利用,发展旱作节水农业。重点开展以小流域为单元的综合治理和坡耕地专项整治,建设淤地坝,实施农、林、水综合治理。 工矿区。推进资源型城市和独立工矿区转型,实施矿山生态修复和水土流失治理,健全矿山环境治理恢复保证金制度,完善水土保持补偿费制度,推进工矿区环境保护与生态恢复治理,支持建设绿色矿山、地质公园。
土地沙化区。以保护、恢复和增加现有植被为重点,采取生物措施与工程措施相结合进行固沙,大力营建防风固沙林,通过人工造林种草、封沙育林育草等方式促进植被恢复。 生态廊道。推进黄河干流及渭河、汾河、洛河等重要支流生态建设,加快交通沿线和河流两岸绿化带建设,打造秦
岭北麓、中条山、吕梁山、乔山、黄龙山南麓等生态屏障,形成环状生态圈,共同构筑以黄河水系、湿地、山体、道路绿化、农田林网为主要框架的网络化生态廊道,增强生态系统功能。
第二节 加强环境综合整治
创新体制机制,推进环保基础设施共建共享和环保管理一体化,共同保护生态环境和水源涵养区环境,协同解决区域性大气污染、重金属污染等突出环境问题。
共同保护黄河水资源和水环境。加大黄河上中游流域水污染防治支持力度,加强黄河、汾河、渭河和三门峡库区、小浪底库区综合治理。推进区内环境监测站标准化达标建设。加强水功能区监督管理,严格入河排污口监管,加强水功能区断面、省界断面、重要控制断面和入河排污口水质监测,确保水功能区按期达标。推进渭南高新区等开发区和产业园区污水处理厂建设、城镇污水处理厂及其配套管网建设和升级改造,加强污水再生利用和污泥无害化处理工程建设。督促企业排查环境风险,切实保障水环境安全。加大农业面源污染减排力度,支持配套建设畜禽养殖废弃物处理和贮存设施。
加强大气污染联防联治。严格产业和环境准入,严禁新建重污染项目,加快淘汰落后产能、压缩过剩产能。完善污染防治区域联动机制,加强对重点行业和重点区域联合监控
与管理,在火电、钢铁、建材等重点行业推行清洁生产,削减大气污染物排放量。推进淘汰煤炭落后产能,鼓励煤炭清洁利用,支持有序推行煤改气。加强城市扬尘污染综合治理和特征化学污染物防治。
协同治理重金属污染。实施源头预防、过程阻断、清洁生产、末端治理的全过程综合防控,强化监督监测,重点治理有色金属采选、冶炼及化学原料、化学制品制造等行业。合理调整重金属企业布局,提高行业准入门槛,加快淘汰落后技术设备,实施清洁生产技术改造,大幅度降低重点区域重金属污染物排放量。探索在非重点区域内重金属排放量置换、交易试点。
创新环境合作保护机制。把资源消耗、环境损害、生态效益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评价体系,建立体现生态文明要求的考核办法、责任追究机制和奖惩机制。建立区域环境保护联席会议制度,协调解决区域重大环境问题。联合编制环境监测网络规划,合作组建区域环境监控信息共享平台。建立区域环境监管、信息通报与应急联动机制,开展环境联合执法监督。发展一批综合性节能服务公司,加快节能新技术、新产品推广应用。推行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探索开展排污权交易和碳排放权交易试点。 第三节 提高资源利用水平
积极探索资源节约集约和循环利用有效途径,提高土
地、水资源节约集约和矿产资源综合利用水平,推进绿色循环低碳发展。
严格土地管理。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严格保护基本农田,节约集约使用土地,规范经营性土地出让,强化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管控作用,控制建设用地无序增长。引导产业向开发区和产业园区集中,提高单位土地投资强度和产出效益。加强林地保护,开展矿山废弃地、废弃工业用地、村庄闲置土地整治和再利用。
提高水资源综合利用效益。实施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加强水资源节约保护,实行用水总量控制,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和效益,加强水源地保护,推进水循环利用,支持探索开展区域水权转让。加大工业节水力度,重点推进高耗水行业节水改造,支持开展节水型企业创建,推广城乡节水设备和器具,扩大中水回用和雨水利用,建设节水型社会。加强河湖管理,落实占用水域补偿制度。
提升矿产资源综合利用水平。加强铝、镁、铜等有色金属和黄金、钼等贵金属共伴生矿产资源的综合利用,提高矿产资源开采回采率和选矿回收率,加强尾矿回收利用。推进煤矸石和粉煤灰综合利用,支持开展金属和非金属矿山及工业固体废弃物综合治理,提高矿山废水循环利用水平,实施石材加工、炉料废渣、煤矸石等资源化处理工程。大力发展绿色矿业,鼓励有条件的地区积极开展绿色矿山和绿色矿业
发展示范区建设。
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按照“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要求,以各类开发区、产业园区为载体,打造企业之间、产业之间资源循环利用产业链,在有条件的地方合作建设循环经济示范园。加强清洁生产审核,全面推进煤焦、钢铁、有色、建材、化工等重污染行业企业清洁生产。规范危险废物管理。种养结合,构建农业循环经济产业链,推进农林废弃物循环利用,支持秸秆综合利用示范工程建设,促进秸秆资源化利用。大力发展再制造产业,共建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促进废旧物资回收和循环利用,推进餐厨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理。打破地区封锁,搭建循环经济公共服务平台,鼓励建立循环经济联合体,实现资源跨企业、跨行业、跨产业、跨区域循环利用。加强企业联合与协作,支持煤炭、煤化工、电力、冶金、供热等联产技术推广应用,实现资源能源梯度利用。
第七章 推动公共服务一体化
统筹公共服务资源在城乡之间、区域之间的合理配置,促进公共服务资源共建共享,推进基本公共服务一体化,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实现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第一节 优化教育资源配置
统筹城乡义务教育资源均衡配置,加强教育合作,推动
区域内学校共建、师资交流和统一招生。率先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推动普通高中多样化发展。加强黄河金三角职教基地建设,加快推进职业院校分类招考或注册入学,结合产业发展需要,科学设置职教专业,加强实训基地建设,共同打造具有专业特色优势的职业教育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培训基地。因地制宜办好特色高校,加大山西师范大学、运城学院、渭南职业技术学院、陕西铁路工程职业技术学院、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等高等院校建设力度,开展多种形式的联合办学,科学确定办学规模,提高办学质量。加强校际交流和合作,建立优质教育资源和成果共享信息平台,共同探索提升教学和管理水平。实施职业院校跨地区招生,实现职业教育资源和生源共享。
第二节 共建科技创新体系
整合区域内各类科技资源,加快形成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共建区域创新体系,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支持建设科技企业孵化器。建立科技创新战略联盟,共同实施科技创新工程,联合开展重大科技攻关。共建果品类检验检测平台,实现科技资源共享。支持共建国家级和省级研发平台、中试基地、技术标准检测评价机构,促进科技资源共享和平台相互开放。联合建立区域科技信息网络和技术交易网络,共同推广和转化科技成果。建立统一的科技人才资源库,完善科技人才市场体系,推动
科技人才交流与共享。
第三节 促进医疗卫生和公共文化资源共享
加强医疗卫生合作和资源共享,建立区域医疗卫生数据库和信息交换平台,完善门诊通用病历、双向转诊、区域内临床用血应急调配等合作机制,实现区域内同等级医疗机构医学检查结果互认,开展远程医疗合作和跨区域院前急救合作,实现院前急救无缝隙。建立和完善公共卫生联防联控和信息共享机制,加强重大传染性疾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联防联控和相互支援,联合防治地方病。实现医疗卫生信息共享。加强医疗卫生机构和人员合作交流,统筹开展医疗技术培训,积极引进外部优质医疗资源,共同提升医疗卫生服务水平。
扩大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促进区域、城乡基层公共文化服务资源共建共享,满足城乡居民精神文化需求。大力实施文化惠民工程,逐步实现公共文化场馆向全社会免费开放。协同推进实施广播电视村村通、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国家数字图书馆推广、农村数字电影放映等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工程。
第四节 推动就业、人才和社会保障合作
完善覆盖城乡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形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人力资源市场,促进跨地区自由就业。加强就业培训机构建设,结合市场和企业用工需求,支持开展多层次、
多类型、订单式的就业培训。加强劳动保障监察联合执法,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整合区域内公共就业和人才服务信息共享平台,建立一体化的人力资源市场。统一人才引进政策,畅通高端人才和行业领军人才引进的绿色通道。共建中小企业孵化器,支持大学生、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创业。完善和落实扶持创业的优惠政策,共同营造有利于人才创业的环境。
推进社会保障网络互联、信息互通,加快普及社会保障卡,将农村参保人员等群体纳入发卡范围,加快实现社会保障一卡通。建立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建立跨地区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和养老金资格认证认可制度。加强区域内基本医疗保障政策和管理服务协调,探索区域内异地就医转诊和医疗费用结算服务。加快推进失业保险政策对接。开展社会救助、社会养老等领域合作,建立社会福利共享机制。
第五节 加强区域社会管理
改进社会治理方式,增强社会发展活力,创新有效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体制,全面推进平安黄河金三角建设。在道路交通管理、维护社会稳定、打击违法犯罪、处置突发事件等方面实行区域联动,建立跨区域警务协作机制,实现指挥联网、整治同步。逐步建立和完善警务综合平台,全面推进警务交流协作。积极推动区域间公安信息系统整合和资源共
享,构建一体化治安防控体系。加快流动人口统计信息数据库建设,实现居住地和户籍地网上通报与基本信息共享。建立区域防灾减灾联动机制,形成统一应急预案体系,实现救灾应急行动统一协调和指挥,提高灾害应急响应能力和灾害救援专业化水平。
第八章 协同推进改革开放
全面深化改革,创新体制机制,完善开放格局,进一步提升区域开放合作水平,为推动黄河金三角一体化发展提供强大动力。
第一节 创新一体化发展体制机制
加快转变政府职能。深化行政体制改革,创新行政管理方式。优化行政服务模式,推进行政服务平台建设。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废除对非公有制经济的不合理规定和隐性壁垒,支持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推进依法行政,支持探索开展跨省区域合作立法工作,加快构建规范透明的法治环境。进一步扩大县级经济管理权限,推进省直接管理县(市)体制改革,大力发展县域经济。加快实施政社分开,探索政社互动的基层社会治理模式,创新基层政权制度建设,推动政府治理和社会自我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积极推进乡镇机构改革,实施扩权强镇试点。
建设统一市场体系。更好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消除地方保护和市场壁垒,打破行业垄断,创造市场主
体公平竞争的环境,加快形成区域统一大市场。深化土地、劳动力、资本等资源要素市场化改革。实行统一的市场准入制度和市场监管,推进工商注册制度便利化,建设法治化营商环境。
创新城乡一体化发展机制。坚持以人为本,提高城镇化发展质量,协调推进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完善促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和公共资源均衡配置体制机制,推进城乡规划、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基本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一体化,形成以城带乡、城乡一体的新型城乡关系。推动农村人口有序向城镇转移,建立财政转移支付同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挂钩机制,促进有能力在城镇稳定就业和生活的常住人口有序实现市民化。
健全区域合作协调机制。鼓励和支持山西省、陕西省、河南省建立黄河金三角区域合作高层协调机制,加强组织领导和统筹协调,合力解决区域合作的重大问题。完善黄河金三角区域合作工作机构,强化四市推进工作机制建设,健全合作机制运转制度,推进落实合作发展中的有关事项。支持组建区域性行业协会、商会等社会团体,引导社会组织在区域合作中发挥积极作用。
设立区域合作发展基金。支持由三省和四市共同筹集专项资金,设立区域合作发展基金,并积极引入社会资本,重点用于跨区域基础设施建设、生态建设与环境治理、公共服
务体系建设、产业协作等合作共建项目,协调解决合作中的区际利益关系,推动区域一体化发展。
创新区域利益协调机制。探索建立产业跨区域转移的利益共享机制,跨市布局产业项目的收益由合作各方分享,项目投产后产生的税收地方留成部分可在协商一致的基础上按一定比例分成。探索建立跨行政区水资源和土地资源开发利用、生态环境保护和生态补偿机制。推进区域法治合作平台建设,建立协调处理跨地区利益纠纷制度。 第二节 构建多层次开放合作格局
加强与东部沿海和周边地区互动合作。发挥区位、资源等比较优势,完善功能平台,创新体制机制,进一步密切与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等东部沿海地区的合作,拓展合作领域,提升合作层次和水平。加强与中西部其他地区的合作发展,全面参与关中—天水经济区、中原经济区、太原城市圈等分工合作,推进渭南—西安融合发展,积极融入和对接丝绸之路经济带。
积极参与国际交流与合作。申请利用国际金融组织贷款、外国政府贷款、环保机构基金加强生态修复和环境保护。探索与国内外著名教育机构合作,开展联合办学。借助世界卫生组织的支持,办好口腔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支持开展通用航空国际合作,加强资源加工、农业等领域投资合作。探索鼓励社会资本和外资通过特许经营等方式参与城市基础
设施建设投资和运营。支持和鼓励企业及个人扩大对外投资,引导有条件的企业开展国际化经营和到境外上市融资。 共同打造内陆开放高地。实施开放带动战略,发挥陆桥通道优势,共同培育参与国际经济合作竞争新优势,大力发展内陆开放型经济。放宽投资准入,优化投资环境,提高利用外资水平。整合区域内海关资源,推动同沿海沿边地区通关协作,实现口岸管理相关部门信息共享、监管互认、执法互助。支持符合条件地区按程序申报设立综合保税区。发展服务外包,推进服务业领域有序开放。创新加工贸易模式,推动产业集群发展。 第九章 保障措施 第一节 完善有关政策
进一步落实完善有利于促进黄河金三角区域合作和一体化发展的政策措施,鼓励推动区域内有关政策逐步统一。逐步加大中央预算内投资、财政转移支付资金对跨区合作重大基础设施、公共服务领域的支持力度,对跨省区的重要产业转移承接项目、产业合作项目给予引导和扶持。完善金融市场体系,允许具备条件的民间资本依法发起设立中小型银行等金融机构。支持发展地方金融业,实行四市金融同城化结算。完善信用担保体系,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建立担保风险基金,加大对中小微企业的信贷支持力度。有序推进村镇银行、贷款公司等新型农村金融机构试点工作。创新金融产品
和经营模式,积极探索高速公路、码头、电力等资产证券化。大力发展商业健康和养老保险,完善商业保险参与基本医疗、基本养老保险服务的制度机制。在具备条件的地方,支持规范开展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和工矿废弃地复垦利用试点。在坚持和完善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前提下,赋予农民对承包地占有、使用、收益、流转及承包经营权抵押、担保权能,发展多种形式规模经营。实行工业用地弹性出让和年租制度。支持根据产业发展和自主创业的需要,通过市场化手段设立产业投资基金和创业投资基金。鼓励同一流域上下游生态保护与受益区之间开展横向生态补偿。开展污染责任保险试点,建立环境损害赔偿政策机制。 第二节 强化组织实施
山西、陕西、河南三省要切实加强组织领导,落实工作责任,完善合作机制,将黄河金三角合作发展纳入地方各级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统筹推动规划顺利实施。在国家有关部门指导下,制定具体实施方案,编制重点领域专项规划,抓紧推进重点工作和相关项目实施,探索建立推动一体化发展的绩效考核和奖惩激励措施。完善社会监督,定期向社会公布规划实施进展情况。运城、临汾、渭南、三门峡四市要加强分工协作,明确合作优先领域,落实规划目标任务,由区域合作工作机构及时向三省和国务院有关部门报送规划实施进展和推进一体化发展工作情况。
国务院有关部门要按照职能分工,切实加强工作指导,在专项规划编制、项目安排、体制创新等方面给予必要支持,合力解决黄河金三角区域合作发展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国家发展改革委要加强综合协调和督促检查,会同三省人民政府开展规划实施情况评估,总结推广好经验好做法,研究解决新情况新问题,重大事项及时向国务院报告。
正在阅读:
晋陕豫黄河金三角区域合作规划201403-26
机电一体化 班优秀班集体申请材料(上传) - 图文02-29
最新五年级资料袋课外拓展试题-巩固必练12-29
先进党员材料02-19
Matlab课程实验报告 - 图文09-29
三环与四环立交桥监理细则07-03
四川省国家司法考试行政法试题及答案每日一练(2015.9.7)01-06
焊缝,火焰,热处理, 安全操作09-30
- 多层物业服务方案
- (审判实务)习惯法与少数民族地区民间纠纷解决问题(孙 潋)
- 人教版新课标六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
- 词语打卡
- photoshop实习报告
- 钢结构设计原理综合测试2
- 2014年期末练习题
- 高中数学中的逆向思维解题方法探讨
- 名师原创 全国通用2014-2015学年高二寒假作业 政治(一)Word版
- 北航《建筑结构检测鉴定与加固》在线作业三
- XX县卫生监督所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小学四年级观察作文经典评语
- 浅谈110KV变电站电气一次设计-程泉焱(1)
- 安全员考试题库
- 国家电网公司变电运维管理规定(试行)
-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稿征求意见提纲
- 教学秘书面试技巧
- 钢结构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 水利工程概论论文
- 09届九年级数学第四次模拟试卷
- 金三角
- 黄河
- 区域
- 规划
- 合作
- 晋陕豫
- 2014
- 一年级奥数题2
- 有机物化学方程式
- 2019-2020年二年级语文下册 诺亚方舟教材分析 语文S版
- 2018医院后勤部年终工作总结
- 五年级数学下册全套试卷合集(10套精编答案)
- 第4章 存储器管理练习
- 第1版教案简单直流电路
- 初二下册 英语课文翻译 Unit1-5
- 银行普惠金融工作情况报告
- 2014年山东教师招聘考试每日一练
- 混凝土预制构件和商品混凝土生产企业资质管理规定
- 八年级生物上册知识点总结(全面)
- 中国LNG加气站市场调研及未来投资评估报告(2013版)
- 甲级单位编制聚工烯胶袋项目可行性报告(立项可研+贷款+用地+201
- 预应力混凝土箱梁张拉计算(有工作段)从新标定
- 七号信令基础--华为
- 大物论文
- 小学六年级 语文讲义 1 第1讲 尖子班 教师版
- 洪航勇同志在萧山区服务业发展大会上的讲话
- 安全员安全生产岗位责任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