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科学课中环境教育的渗透

更新时间:2024-06-05 00:32: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浅谈小学科学课中环境教育的渗透

摘要:环境教育和环境问题是世界各国和国际社会普遍关注的课题,是小学科学教学中的一项重要任务。本文阐述了在小学科学课中渗透环境教育的重要性,明确了小学科学课环境教育的目的和要求,从教学实际出发,提出了在小学科学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的几种方法。

关键词:小学科学课;环境教育;渗透;方法

环境问题是当今社会的一个重要问题。目前,人类面临的环境问题日趋严重,温室效应、臭氧层的破换、水土流失、环境污染等正威胁着人们,人类生存的环境受到极大的威胁。在小学开展环境教育,是当代经济增长和社会进步的必然趋势和客观需要,也是当前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在目前小学没有专门开设环境课程的情况下,如何通过科学课有效地渗透环境,是每位小学科学教师值得深思的问题。

1 在小学科学课中渗透环境教育的重要性

20世纪以来,随着人口的急剧膨胀和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人类的活动极大地影响着其赖以生存的环境。人类在审视过去和展望未来的同时,已经深刻认识到环境保护对于人类的意义。解决环境问题,科学手段是必需的,但是要“标本兼治”必须人类自身环保意识的提高和自觉地环境保护行动来实现。因此,环境教育成为提高人类环境意识的一个有力手段和有效措施。如澳大利亚在基础教育阶段的课程改革中,一项引人注目的变化就是推出了“社会与环境教育”课程,并将此课程作为综合学习领域进行可持续发展教育的必修课程。

我国在1992年第一次全国环境教育工作会上提出了“环境保护,教育为本”的口号。2003年11月,教育部正式颁布了《中小学环境教育实施指南》,明确规定环境教育是新的国家课程的一个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但目前在基础教育阶

1

段,没有专门开设环境课程,而与环境教育联系最紧密的学科便是科学,所以,在小学科学课中渗透环境教育,是十分必要而且重要的环境教育手段。

2 小学科学课中渗透环境的目的和要求

《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在总目标中明确指出:通过科学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亲近自然,珍爱生命,积极参与资源和环境的保护,关心科技的新发展。同时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分目标中指出:珍爱并善待周围环境中的自然事物,初步形成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意识。这告诉我们,环境教育的真正目的在于使学生掌握基本的环境知识和技能,形成环保意识,唤起他们内心深处对于自然的敬畏感和亲近感,进而提高他们参与环保活动的积极性,用亲身体验和行动去感染和影响身边的人们。

3 小学科学课如何渗透环境教育

国家教委颁布的《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初级中学课程计划》中明确规定:“小学科学、社会,初中物理、生物、地理等学科应重视进行环境教育”。这就决定小学科学课是对学生进行环境教育的主要课程之一。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在小学科学课中渗透环境教育,我总结了如下几种方法: 3.1 钻研教材,在课堂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

课堂教学是学生接受知识的主要形式,也是实施环境教育的主渠道,科学教学中环保教育方面的内容有很多是以潜在的形式蕴含在学科知识之中,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深入钻研教材,充分利用教材中提供的具体内容选准知识点,灵活机动的进行渗透。科学教材的内容编排主要有两大层次:一是保护环境不受污染。如《水的净化》、《空气的污染和保护》等知识。二是保持生态平衡。如《食物链》、《我国珍稀动植物》、《地球——共同的家园》等知识。

2

如在六年级的《减少丢弃及重新使用》课上,我收集一些学生随意丢弃的“垃圾”,将它们清理干净,用一个精美的塑料袋装好带到教室,孩子们一个个用好奇的眼神看着这个袋子,“这些是老师在校园里收集的一些宝贝,猜猜看是什么?”“玩具”“实验材料”“装饰品”??“确实不错,你们猜到了很多,但是要变成你们猜想的东西,我们还得做一下加工”我从塑料袋一件一件拿出那些丢弃物,然后和他们一起讨论这些物品还可以有什么用途。结果远远超出我的预料,一个易拉罐,学生竟然说出了12种重新使用的方法,其中一个孩子当场给大家做出了一个口哨玩具??最后,我告诉孩子们,其实这些都是在校园里收集的,里面可能还有我们自己随手丢弃的物品,它们还有如此多的重复利用的价值,而乱扔则不但破坏了校园环境,同时加重了垃圾处理的负担。

对于比较复杂的关于生态平衡的知识,则可以运用情景体验等方式让学生轻松接受。在五年级上学期的《生物与环境》中的“田野里的食物网”中,就可以用课件出示生活在田野的各种生物,包括植物——小麦、稻谷,动物——稻螟虫、蝗虫、青蛙、麻雀、田鼠、猫头鹰、蛇、老鹰、鹤、黄鼠狼等,让孩子们找出它们的食物关系。接着请同学来扮演每种生物,给每位扮演者挂好名称,然后让有食物关系的生物牵好手或者衣角,这样就形成了一个形象的“网”。这时,用课件给孩子们讲述到:由于人类的大量捕杀,稻田里的蛇消失了。“这时会出现什么情况呢?”孩子们马上意识到,蛇的扮演者要退出,以蛇为食物的老鹰也不得不退出,而被蛇吃的麻雀和老鼠就更加活跃了。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认识到保护大自然就应该保护大自然的生态环境。

只要我们认真钻研教材,找准环境教育点,用孩子们喜欢的方式,带领学生亲身体验、感悟,他们完全能意识到要用自己的行动去保护环境。 3.2 动手操作,在实验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

实验是科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实验中,也应重视环保,意在培养保护环境“从我做起”,以促使知、情、意、行统一协调发展。实验为学生提供了真实的环境教育的场所,学生在主动参与、积极探究的过程中,亲身体验污染带来

3

的危害,加深了对环境污染的理解和对环境保护的重要性的认识。因此实验教学中渗透环境保护意识就显得更加重要。

3.2.1 在不影响做实验的情况下尽可能节约使用实验用品。例如在做三年级《吹泡泡》的实验中,需要用洗衣粉或者肥皂做成吹泡泡的水,教师可给每一组都分发一定量的洗衣粉、肥皂,每一组的实验都做得非常成功,但有的组的洗衣粉、肥皂没有用完,有的组洗衣粉、肥皂用完了。看到这个现象,我们可以启发学生思考:“我们的实验都做得很成功,有的组,老师给的材料用完了,可有的组还有剩余,对此你想说点什么呢?”有的同学会说:“在不影响我们做实验的情况下,我们应该尽可能节约使用材料。”有的同学会说:“我觉得用多了洗衣粉、肥皂、水,这是一种浪费,这是不对的。”还有的同学会说:“制作过多的洗衣粉水、肥皂水增加了污染”。从中,使学生认识到完成同样的实验,我们应该尽可能节约使用实验用品,对生活中的物品也一样。

3.2.2 在学生实验中要特别强调实验废弃物的回收和处理,使学生养成不随地乱扔废渣、乱倒废液的良好习惯。如在做实验的过程中,一些用完的电池、塑料、纸都可以进行回收处理。而实验用完的一些酸液、碱液,不能直接倒入水槽,因为废液会腐蚀地下水管,从而造成水污染,所以,应统一倒入事先准备好的桶里,再进行处理,从而使学生从小就具有环保意识和良好的环保习惯。 3.3 积极行动,在课外活动中渗透环境教育

“学是孩子的天职,玩是孩子的天性”每一位小学生都渴望参与课堂之外的教育活动。所以充分利用科学课开展以环境教育为主题的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兴趣,拓展学生视野,将书本知识与生活实践联系起来。更有利于培养他们保护自然环境的态度,提高学生的环境意识,使他们参与到爱护环境,治理环境的行为中去。

3.3.1 结合科学教学,开展兴趣小组活动

结合科学教学开展兴趣小组活动,可以很好地巩固课堂教学的效果。例如 针对当今日益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提出抗污染植物研究,可利用现在先进的信

4

息技术,在因特网上查找资料,确定其研究的可行性,制定方案,着手进行实验研究。针对饭馆、面店里的一次性筷子,调查讨论其利害关系,让学生明白我国的森林覆盖率仅为13.9%,13亿人一年用的筷子,相当于吃掉了两万棵5年树龄的大树,数目相当惊人。网络是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的一个新阵地。学生乐意在资源丰富的网上冲浪,以便能迅速而准确地搜索到关于环境问题的资料、鲜活的图片和动画。正是学生在网络上获得大量有关环境的资料才使得他们的讨论有章可循、有话可说。同时借助网络,指导学生们把环境考察后撰写的报告公开发表,以便结交更多的环境保护爱好者,更大范围地宣传环境保护教育,形成环境保护的合力。

3.3.2 结合科普活动,进行环境保护的教育

俗话说耳听为虚,眼见为实,再动听的语言也不及亲眼所见来的真切,更不及亲手所为来得真实、要让环境教育深入人心,只在课堂上讲理论、讲现状是远远不够的。如定期举行科技节,开展“桂溪河环境现状分析”、“我为校园献盆花”、“废旧物品我重塑”等与学生生活密切联系的科普活动,让学生从身边小事中开始环保行动。而每年一度的世界环境日、地球日、爱鸟周、植树节等都是科学教师开展环境教育的大好时机。 3.3.3 小手拉大手,环保路上一起走

学生的力量是不可小看的。教师应该让学生在家庭、社会中也发挥自身的作用,小手拉大手,共同爱护环境。如帮助学生针对平时家里不环保的行为,共同制定出《家庭环保公约》:不使用塑料口袋买菜;洗漱后的水用来冲洗厕所、废旧电池不乱扔??让孩子们与家长一起为环保出力。社会是学校,生活即教育,我们还要在社会这个大学校中,让学生得到更多有关环境保护的教育。可组织学生,定期走上街头,向群众发放宣传单;号召同学们在社区里,做个义务保洁员等,使同学们在社会活动中受到环境教育,同时,也通过学生的这些行动,带动更多的家庭、更多的人参与环境保护中,让保护环境成为人们的共识。

5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们共和国教育部制订.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实验稿)[S].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 蔡其勇,蔡万铃.科学教育论[M].新疆电子出版社,2007.

[3] 蒋健微.澳大利亚推出“社会与环境教育”课程.上海教育2007年第6期

[4] 钟业喜,杜竟.江西省中小学环境教育状况的调查研究.江西教育科研2006年第6期 [5] 王玲,霍文冕,康琛丽,梁九奇.西部农村中小学环境教育问题浅析.安徽农业科学。2007,35(6):1822-1824

[6] 樊变梅.浅谈化学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教育理论与实践第27卷第140页. [7] 罗凡.在高中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的措施.生物学教学2007年(第32卷)第一页. [8] 王宁.从一份调查问卷看学校环境教育的喜与忧.陕西师范大学学报2007年9月第36卷.

[9] 在科学课中如何渗透环境教育.

http://www.sndby.com.cn/jiying/xdds/2009/0611/2600.h

6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们共和国教育部制订.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实验稿)[S].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 蔡其勇,蔡万铃.科学教育论[M].新疆电子出版社,2007.

[3] 蒋健微.澳大利亚推出“社会与环境教育”课程.上海教育2007年第6期

[4] 钟业喜,杜竟.江西省中小学环境教育状况的调查研究.江西教育科研2006年第6期 [5] 王玲,霍文冕,康琛丽,梁九奇.西部农村中小学环境教育问题浅析.安徽农业科学。2007,35(6):1822-1824

[6] 樊变梅.浅谈化学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教育理论与实践第27卷第140页. [7] 罗凡.在高中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的措施.生物学教学2007年(第32卷)第一页. [8] 王宁.从一份调查问卷看学校环境教育的喜与忧.陕西师范大学学报2007年9月第36卷.

[9] 在科学课中如何渗透环境教育.

http://www.sndby.com.cn/jiying/xdds/2009/0611/2600.h

6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p5j6.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