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新生入学测试

更新时间:2024-01-01 12:26: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2015新高一入学测试试卷

姓名 成绩

一、本大题共6小题,共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完成1-5题。

中国的谜语源远流长。好谜语的审美标准,移植严复翻译《天演论》时提出的“信、达、雅”三字就很恰当。

“信”,指谜作的内容要求。整条谜作要符合情理、文理和谜语本身的内在逻辑。 .

“达”,可以依据字典解说为三层意思:一是通达,指谜面文义要通顺,谜思要通明,谜路要通畅;二是全面,达观,扣合妥贴,无断章取义、支离破碎、......穿凿牵强等缺陋;三是达到,实现,指谜作的艺术构思能够达到预期的效果。 .

“雅”,包含的内容远比前二者丰富和深厚。第一,是正确,合乎规范,所谓“雅者,正也”(《毛诗序》);第二,是高尚,美好,“正而有美德者谓之雅”(《荀子·荣辱》注);第三,才是文雅,高雅,即我们一般人理解的雅致、.优雅。这还是第二义引申出来的意思。因此,“雅”不仅指对形式美的追求,还.

应指对谜作思想性方面的要求:首先,谜作的思想 甲 (格调/腔调)一定要正确;其次,内容 乙 (方向/倾向)要健康,立意要积极向上,不能矮化道德水准,放任庸俗、低俗、粗俗的问题存在。

另外,就“雅”所包含的 丙 (形式/形势)美感这一层,要包括谜面、谜底、谜目以及标注的谜格。如果谜底不“雅”、褒贬失当,谜目拉杂不堪、混.

浊不清,都将损害谜作的品位。因此,“雅”主要是指对谜作思想内涵的要求。

谜语,其闪光点在于创意,它要求创作者能大胆突破固有的思维定势,另辟.蹊径,更新理念,变革技法,充分运用汉字的音、形、义等多种变化,以及之间具有的 丁 (奇妙/微妙)关系和特点,创造新的语境,力求特立独行,成就....别出心裁的佳作,使中华谜作不断推陈出新,走入新的境界,迈向新的高峰。 ........1.文中加点字的注音正确的一项是(2分) A.逻辑(jì) B. 牵强(qiánɡ) C. 褒贬(bāo) D. 另辟蹊径(b....ì)

2.在文中甲乙丙丁处依次填入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3分) A.格调 方向 形式 奇妙 B.腔调 倾向 形势 奇妙 C.腔调 方向 形势 微妙 D.格调 倾向 形式 微妙 3.文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断章取义 B. 特立独行 C. 别出心裁 D. 推陈出新

4.下列谜作的谜面,对仗最为工整的一项是(3分) A.胸前一钩新月 B.车马炮出击 脚底两瓣残花 相士将出战 C.有风不动无风动 D.荷展小池静 不动无风动有风 莲枯风雨喧 5.下列谜作猜的都是古诗文中的语句。请根据提示的内容,在方格内填写相关的诗文。(限选其中四道题)(4分) 谜面 谜底出处 谜底 例 倾谈 白居易《琵琶行》第二段 说 尽 心 中 无 限 事 ① ② 保密 流星雨 陶渊明《桃花源记》第三段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上片 陆游《书愤》首联 □□□□□□□ □□□□□ ③ 少年不识愁滋□□□□□ 味 ④ 心事浩茫连广毛泽东《沁园春·长沙》上片 □□□□ 宇 二本大题共5小题,共16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11题。 先生名华,字魁,不知何许人。或谓出炎帝,其先有以滋味干商高宗,乃召..与语,大悦曰:“若作和羹,尔为盐梅。”因命食采于梅,赐以为氏。梅之有姓,自此始。至纣时,梅伯以直言谏妲己事被醢①,族遂隐。迨周始出仕,其实行著于《诗》,垂三十余世。汉成帝时,梅福以文学补南昌尉,上书言朝廷事,不纳,.亦隐去,变姓名为吴市门卒云。自是子孙散处,不甚显。汉末,绿林盗起,避地大林。大将军曹操行师失道,军士渴甚,愿见梅氏。梅聚族谋曰:“老瞒②垂涎汉鼎,人不韪之。吾家世清白,慎勿与语。”竟匿不出。厥③后,累生叶,叶生萼,萼生蕊,蕊生华,是为先生。

先生为人,修洁洒落,秀外莹中,玉立风尘,飘飘然真神仙中人,所居竹篱茅舍,洒如也。天宝、大历间,杜甫客秦山,邂逅风雪中,巡檐索笑,遂为知心,每语人:“仆在远道,无可人与语,得梅先生,少慰焉。”甫为一代诗宗,心所赏.好,众口翕然,于是先生之名闻天下,清江、成都、庾岭、孤山石亭、溪路之滨、水驿、江岸之侧,遇会心处,辄婆娑久之。好事者争攀挽过其家,甚至图写其象,.朝夕瞻玩。或以油窗土屋屈致先生,将之射利,先生亦为开心吐露。钱塘林逋、..眉山苏轼,咸以诗歌美之。百世之下,闻其风而高之。

先生性孤高,不喜混荣贵,以酸苦自守。忽一夕,闻高楼羌管声,乃凄然有感:“吾不能学桃杏辈趋时,故临穷年,风饕雪虐,零落如此,奚憾焉?”呜呼!梅自大林之后,旷数百载无闻人。由唐至宋,稍流派繁衍,分南北两支。世传南暖北寒,先生盖居于南者也。 .先生诸子甚多,长云实,操行坚固,人谓有父风味,异居南京犀浦者为黄姓,其余别族,具载石湖《世谱》。 (王冕《梅先生

传》,有删改)

注释:①醢:古代的酷刑,把人杀死后剁成肉酱。②老瞒:指曹操,曹操小字阿瞒。③厥:其,那。

6.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2分)

A.其先有以滋味干商高宗 干:拜谒 .B.垂三十余世 垂:流传 .

C.好事者争攀挽过其家 过:经过 .D.将之射利 射:追求 .

7.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2分)

A. 或谓出炎帝 .B. 得梅先生,少慰焉 .复驾言兮焉求 .D.先生盖居于南者也 .望长安于日下 . 或命巾车,或棹孤舟 . C. 先生亦为开心吐露 .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 .8.下列对文中画线语句的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2分) ...A.上书言朝廷事,不纳,亦隐去

上书对国家大事提出看法,不被采纳,也隐居起来 B.甫为一代诗宗,心所赏好,众口翕然

杜甫是一代诗宗,他心中欣赏喜好的,众人一致认可 C.钱塘林逋、眉山苏轼,咸以诗歌美之 钱塘的林逋,眉山的苏轼,都因为诗歌而认为梅美 D.梅自大林之后,旷数百载无闻人

梅氏自避居大林之后,长达数百年不为世人所闻知 9.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2分) ...

A. 文章写梅之姓得于商,因杜甫“赏好”而名闻天下,至宋则分为南北两支,

“梅先生”大概为南支。 B. 曹操因军士口渴欲见“梅氏”,“梅氏”因曹操对汉室怀有野心避而不见,表现出了梅的清白风骨。 C. 对于自己不能像“桃杏”之辈那样趋时开放以致零落风雪之中的不佳际遇,“梅先生”颇感遗憾。

D. 作者记述了不同时期与梅相关的人与事,有实有虚,写出了心中梅的形象,寄寓了自己的人生理想。

10.阅读文章,并参考下面的链接材料,说说你读出了一个怎样的王冕。(4分) 链接材料:

作者王冕是元代画梅的名家。他酷爱梅,在居室周围种植了上千株梅树,自号为“梅花屋主”。王冕因经常讥讽元朝统治者而险些入狱,后来被迫隐姓埋名,蛰居家乡。他画梅花,只画梅干劲直的“野梅”,不绘干多盘曲的“官梅”。他画的一幅《墨梅图》上题诗曰:“吾家洗砚池头树, 个个花开淡墨痕。不要人夸好颜色, 只留清气满乾坤。”

11在横线上写出下列文化常识的有关内容。(4分) ①关于官职变动,“景帝拜周亚夫太尉击之”中的“拜”指的是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的“左迁”则表示 。(2分) ②文中提到岳飞说“仁、智、信、勇、严,缺一不可”,其中“仁、智、信”

和“ ”以及“ ”被合称为儒家“五常”,指的是人应该拥有的五种最基本的品格和德行。(2分)

三名著阅读。本大题共2小题,共9分。 12. 阅读下面内容,将空白处填写完整。(3分)

《三国演义》四十六回中 自告奋勇帮助周瑜完成诈降之计,以便火攻曹操战船。两人配合演了一出 计,后来还由此衍生出一句歇后语: 。

13. 以下文字是《三国演义》第二十一回《曹操煮酒论英雄 关公赚城斩车胄》中的片段

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答,不超过100字。(6分) ....操曰:“夫英雄者,胸怀大志,腹有良谋,有包藏宇宙之机,吞吐天地之志者也。”玄德曰:“谁能当之?”操以手指玄德,后自指,曰:“今天下英雄,惟使君与操耳!”玄德闻言,吃了一惊,手中所执匙箸,不觉落于地下。时正值天雨将至,雷声大作。玄德乃从容俯首拾箸曰:“一震之威,乃至于此。”操笑曰:“丈夫亦畏雷乎?”玄德曰:“圣人迅雷风烈必变,安得不畏?”

①刘备与曹操,你认为谁更符合曹操所言的英雄标准?请结合《三国演义》的相关内容,谈谈你的认识。

②当曹操告诉刘备当今天下英雄只有他二人时,刘备“手中所执匙箸,不觉落于地下”,尔后,又“从容俯首拾箸”,请你合理想象,描写此间刘备的心理活动。

四现代文阅读10分

民间审美

冯骥才

那些出自田野的花花绿绿的木版画,歪头歪脑、粗拉拉的泥玩具,连喊带叫、土尘蓬蓬的乡间土戏,还有那种一连三天人山人海的庙会,到底美不美?

自古文人大多对此是不屑一顾的。认为那些都是粗俗的村人的把戏,难入大雅之堂。故而这些大多为文盲所创造的民间文化一边自生自灭,一边靠着口传心授传承下来。

当然,在古代也有一些文人欣赏纯朴天然的民间文化,这大多是些诗人,于是他们的诗中便会流淌着溪流一般透彻的民歌的光和影。从李白到刘禹锡都是如此。但是,古代画家则不然,他们崇尚文人画,视民间画人为画匠,很少有画家肯瞧一眼民间绘画的。美术界学习民间的潮流还是因为在近代受到了西方的影响。西方的绘画没有“文人画”,所以从米开朗琪罗到毕加索一直与民间艺术是沟通的。在他们的心里,精英的绘画是“流”,而民间艺术却是一种“源”。

在人类的文化中,有两种文化是具有初始性的源。一种是原始文化,一种是民间文化。但在人类离开了原始时代之后,原始文化就消失了。民间文化这个“源”却一直活生生地存在着。

精英文化是自觉的,而原始文化与民间文化是自发的。“自觉”来自思维,而“自发”直接来自生命本身,它具有生命的本质。所以,西方画家总是不断地从原始与民间这两个“源”中去汲取生命的原动力与生命的气质。

所以说,生命之美是民间审美的第一要素。 可是,民间文化从来都只是被使用的,被精英文化作为一种审美资源来使用,它本身并没有被放在与精英文化同等的位置。

在近代,人们对民间文化所接受的一部分,也都是靠近“雅”的一部分。比如戏剧中的京戏,由于趋向文雅而受宠,可许多土得掉渣的地方戏仍然被轻视着,因而中国一些地方剧种如今已经到了濒死的边缘。再比如在民间木版年画中,比较城市化而变得精细雅致的杨柳青年画容易被接受,而一些纯粹的乡土版画却很难被城市人看出美来。

民间文化有自己独特的审美体系。包括审美语言、审美方式与审美习惯。陕北的那些擅长剪纸的老婆婆在用剪子铰那些鸡呀猫呀虎呀娃娃呀的时候,一边铰一边会咧开嘴笑。她们那种无声的“艺术语言”会使自己心花怒放。民间文化与精英文化的另一个不同是,民间文化是非理性的,纯感性的,纯感情的。这种感情是一种鲜活的生命和生活的情感。有生命冲动,也有生活理想;有精神想象,也有现实渴望。他们这种语言在广大的田野与山间人人能懂,一望而知,心有同感,互为知音。

因此民间审美又是一种民间情感。懂得了民间的审美就可以感受到民间的情感,心怀着民间的情感就一定能悟解到民间的审美。我们为什么只学英语,与洋人交流,偏偏不问民间话语,与自己乡民村人交谈,体验我们大地上这种迷人的情感?何况这是一种优美而可视的语言。这种语言坦白、快活、自由、一任天然,没有任何审美的自我强迫,全是审美的自发。它们不像精英文化那样追求深刻,致力创新,强调自我。它们不表现个性,只追求乡亲们的认同,追求的实际上是一种共性。至于某些民间艺术的个性表露也纯粹是一种自然的呈现。它们使用的是代代相传的方式,它们最鲜明的个性是地域性,它们的审美语言全是各种各样

的审美方言。所以民间审美的重要特点是地域化,也就是审美语言的方言化。这便使民间审美具有很浓厚的文化含量。

写到这里,我便弄明白了——过去我们判断民间艺术美不美,往往依据的是精英文化的标准。这样,我们不但只接受了民间艺术很小的一部分,而且看不到民间艺术中的文化美,即民间审美的文化内涵。

今天,我们正处在农耕文明时代向工业化的现代文明的转型期,农耕时代的一切创造渐渐成为历史形态。我们应该从昔时看待民间文化的偏见性视角与狭义的观念中超越出来,从更广更深的文化角度来认识民间文化,感受民间独特的审美,从而将先人的创造完整地变为后世享用的财富。

14. 从全文看,民间文化与精英文化有哪些不同?请分条概括。(5分)

15. 作者认为“那些出自田野的花花绿绿的木版画,歪头歪脑、粗拉拉的泥玩具,连喊带叫、土尘蓬蓬的乡间土戏,还有那种一连三天人山人海的庙会”具有自身的审美价值,理由是什么?(5分)

2015新高一入学测试答案

答案:

一、本大题共5小题,共17分。

1. (2分)C 2. (3分)D 3. (3分)B 4. (3分)A 5.(4分)①不足为外人道也 ② 乱石穿空 ③早岁那知世事艰

④ 怅寥廓 二文言

6.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2分)

A.其先有以滋味干商高宗 干:拜谒 .B.垂三十余世 垂:流传 .

C.好事者争攀挽过其家 过:拜访) .D.将之射利 射:追求 .

7. D(2分) 介词,在(A代词,有人;有时。B语气词;代词,什么。C介词,替,给;语气词,用于句尾,表反问) 8. C(2分) 9.C(2分)

10.答案要点:忠直不阿、清白雅正、崇尚自然本真的品性;高洁傲岸,不愿与统治者同流合污的节操;不趋时逐利、安于清苦的情怀。(本题4分。答出两点即得2分,3点4分)

11.(4分)①(2分)授予官职 降职 ②(2分)义 礼 12.黄盖 苦肉计 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 (本题共3分。每空1分,有错则该空不得分) 13(6分)

①评分要点:态度明确(1分),结合具体情节(2分),分析解说(2分),语言表达(1分)。 ②评分要点:心理描写符合人物特点(3分),想象合理(2分),语言表达(1分)

14. ①民间文化是“源”,精英文化是“流”;②原始文化与民间文化是自发的,精英文化是自觉的;③民间文化只是被精英文化当作一种审美资源来使用,与精英文化不在同等位置;④精英文化多是雅的,而民间文化多是俗的;⑤精英文化是理性的(或追求深刻),民间文化是非理性的,纯感性的,纯感情的(或一任天然);⑥精英文化致力创新,强调自我,表现个性,民间文化追求共性,只追求百姓的认同。

(本题5分。答出一点2分,两点3分,三点4分,答出四点即可得满分)

15.①具有生命之美(或:具有生命的原动力与生命的气质);②饱含民间情感(或:体现出鲜明的地域共性,被乡亲们广泛认同)。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p5hx.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