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模拟试题

更新时间:2023-11-17 15:46: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第一讲]什么是马克思主义

一、单项选择题

1.马克思主义理论从狭义上说是( )

A.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学说体系 B.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

C.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 D.关于资本主义转化为社会主义以及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

2.马克思主义理论从广义上说是( )

A.不仅指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也包括继承者对它的发展

B.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学说体系 C.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

D.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 3.人类进入21世纪,英国广播公司(BBS)在全球范围内进行“千年思想家”网评,名列榜首的是( )

A.马克思 B.爱因斯坦 C.达尔文 D.牛顿 4.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是1848年( )

A.《哲学的贫困》的发表 B.《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C.《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的发表 D.《卡尔·马克思》的发表 5.在19世纪三大工人运动中,集中反映工人政治要求的是( ) A.法国里昂工人起义 B.英国宪章运动

C.芝加哥工人起义 D.德国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 6.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经济根源是( ) A.工业革命 B.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C.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 D.阶级斗争

7.马克思主义产生的阶级基础和实践基础( ) A.资本主义的剥削和压迫

B.无产阶级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 C.工人罢工和起义 D.工人运动得到了“农民的合唱” 8.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是( ) A.辩证唯物主义 B.历史唯物主义

C.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D.唯物主义

9.马克思恩格斯进一步发展和完善了英国古典经济学理论是( ) A.辩证法 B.历史观 C.劳动价值论 D.剩余价值论

10.“哲学把无产阶级当作自己的物质武器,同样,无产阶级把哲学当作自己的精神武器”,这个论断的含义是( ) A.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B.哲学的存在方式是物质 C.无产阶级的存在方式是精神 D.无产阶级掌握哲学就由自为阶级转变为自在阶级 11.马克思把黑格尔的辩证法称为( ) A.合理内核 B.基本内核 C.精髓 D.核心 12.提出价值规律是“一支看不见的手”的人是( ) A.马克思 B.亚当·斯密 C.大卫·李嘉图 D.威廉·配弟 13.马克思主义生命力的根源在于( )

A.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 B.与时俱进 C.科学性与阶级性的统一 D.科学性 14.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是( ) A.辩证唯物主义 B.历史唯物主义

C.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D.唯物主义 15.马克思主义理论最根本的本质属性是( ) A.科学性 B.革命性 C.实践性 D.与时俱进 16.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是( )

A.吐故纳新 B.科学严谨 C.博大精深 D.与时俱进

17.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是( ) A.服务于全人类 B.实现无产阶级的利益

C.致力于实现以劳动人民为主体的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D.实现人民群众的愿望

18.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是( ) A.实现共产主义 B.消灭阶级、消灭国家 C.实现个人的绝对自由 D.实现人权 19.科学社会主义诞生的标志是( ) A.《资本论》的发表 B.唯物史观的形成 C.《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D.私有制的消亡 20.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根本方法是( ) A.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B.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的著作 C.理论联系实际 D.实事求是

二、多项选择题

1.作为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事业指导思想的马克思主义,包括( ) A.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基本方法 B.对马克思主义的继承和发展的列宁主义思想 C.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D.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 E.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研究成果

2.我们可以从不同的角度理解马克思主义,包括( )

A.从创始者的认识成果讲,是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基本方法

B.从阶级属性讲,是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科学理论 C.从研究对象和主要内容讲,是无产阶级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关于资本主义灭亡、社会主义胜利的科学理论

D.从主要构成讲,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

E.不仅指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也包括继承者对它的发展

3.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直接理论渊源是( ) A.德国古典哲学 B.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 C.法国、英国的空想社会主义 D.法国启蒙思想 E.古希腊文化

4.马克思、恩格斯最重要的理论贡献是( ) A.马克思主义哲学 B.马克思主义经济学 C.唯物史观 D.剩余价值学说 E.科学社会主义 5.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三大理论成果是( ) A.李大钊的理论 B.毛泽东思想 C.邓小平理论 D.“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E.科学发展观

三、判断题

1.指导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基础是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马克思主义。 2.哲学把无产阶级当作自己的物质武器,同样,无产阶级把哲学当作自己的精神武器。

3.马克思主义是为全人类服务的。

4.马克思主义哲学是马克思、恩格斯将黑格尔的辩证法和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结合在一起的产物。

5.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对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继承。 6.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在人类思想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7.马克思恩格斯一生的两个最大发现是创立了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 8.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是实现共产主义社会。

9.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是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10.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四、名词解释题

1马克思主义:不仅指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也包括继承者对它的发展,即在实践中不断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

2.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代表人物是亚当斯密和大卫李嘉图,是研究劳动价值论、利润理论和社会总资本再生产理论等方面的理论体系。

3.德国古典哲学:是18世纪末至19世纪上半叶的德国资产阶级哲学,主要成就是黑格尔辩证法中的“合理内核”与费尔巴哈唯物主义的“基本内核”,提出了包括认识论、本体论等领域的各种重大问题和范畴,标志着近代西方哲学向现代西方哲学的过渡。

4.英、法空想社会主义:产生于16世纪,终结于19世纪30到40年代,代表人物是圣西门、傅立业和欧文,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产生和成长时期剥削者与被剥削者间对立的反映,是在理论基础上建立起来的现代无产阶级先驱者的思想体系。

5.无产阶级:指被剥夺生产资料而不得不向资本家出卖自己的劳动力以求生存的工人和其他低收入集团。

五、简答题

1.什么是马克思主义?

狭义上,指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广义上,不仅指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也包括继承者对它的发展,即在实践中不断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

2.马克思主义的本质特征是什么?

马克思主义的本质特征是科学性和革命性,表现为:第一,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第二,实现以劳动人民为主体的最广大人们的根本利益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实现共产主义社会,是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

3.怎样才能把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统一起来?

马克思主义是博大精深的科学体系,是无产阶级及其政党认识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不动摇,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历史条件的变化,马克思主义创始人针对特定历史条件的一些具体论述可能不在适用,就要求我们在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基础上,不断地在实践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因此,在我国社会主义实践的过程中,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是统一的。

4.大学生为什么要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第一,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是全国各民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理论基础;第二,只有马克思主义才能引导我们深刻认识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把握世界形势变化的本质;第三,只有学习、掌握并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作为行动指南,才能更好地坚持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在全社会形成强大的凝聚力和共同的意志。

六、论述题

1.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产生的历史必然性?

第一,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为马克思主义产生提供了经济、社会历史条件。 第二,三大工人运动标志着无产阶级独立登上历史舞台,为马克思主义的创立提供了阶级基础。

第三,马克思主义产生的实践基础在于马克思恩格斯生平事业与无产阶级革命斗争之间的紧密联系。

第四,马克思主义产生的思想渊源在于对19世纪所创造的优秀成果——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和法国英国的空想社会主义合理成分充分吸收的基础上,在深刻分析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趋势和科学总结工人阶级斗争实践基础上创立和发展起来的。

2.对马克思主义“过时论”进行分析和批判。

马克思主义“过时论”的说法是错误的。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是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首先,这种品质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本质的反映。马克思主义本质属性是科学性和革命性,马克思主义之所以永葆活力、经久不衰,其根本原因在于具有科学性,在一定意义上,理论上的与时俱进是科学性的必然要求。其次,这种品质是人类认识发展规律的具体体现。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根据实践的变化,尊重和遵循客观规律,不断超越前人和自己的认识过程。最后,这种品质是理论创新的内在要求。马克思主义的发展,也是一个不断总结实践的新经验,借鉴当代人类文明的有益成果,在理论上不断扩展新视野,做出新概括的过程。

七、材料分析题

(一)材料l:恩格斯《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中,概括马克思的两个伟大的发现,即唯物主义历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他指出,“一生中能有这样两个发现,该是很够了。即使只能作出这样一个的发现,也已经是幸福的了。但是马克思在他所研究的每一个领域,甚至在数学领域,都有独到的发现。这样的领域是很多的,而且其中任何领域他都不是浅尝辄止。”

材料2:一位美国网民说得好:“马克思最为精确地分析了资本主义制度的运作机制,对人们了解19世纪和20世纪的世界同样有效。”有的参加英国广播公司(BBC)举办的千年最伟大思想家选举投票者说:“马克思启蒙了数以千计争取自由公正的斗争。他是现代政治思想之父。”有的人说:“马克思对资本主义运作模式作出了最好的分析。由于资本主义在20世纪末实际上已成为全世界最具代表性的制度,他的思想学说对于帮助我们认识当今世界,仍极具重要意义。”

材料3:法国思想家雅克·德里达在《马克思的幽灵》一书中列举了当代西方资本主义社会所不能解决的十大祸害。他认为,面对这十大祸害,人们只有求助于马克思主义才能获得正确的认识。 请回答:

1.材料1说明了什么问题?

材料1说明马克思的两个伟大发现是革命性的理论创新,对于解释当今世界及其未来走向仍有解释力,至今仍未过时。

2.材料2和材料3说明了什么?

材料2中的BBC是一家颇有影响的资产阶级新闻媒体,它们不是马克思主义的支持者,马克思却在这一资产阶级喉舌进行的调查中当选为“千年最伟大的思想家”,耐人寻味。

材料3是西方学者的观点,这些说明当今时代仍是资本主义向未来社会过渡的时代,马克思主义并未过时,而是以发展了的马克思主义影响着时代的进程。这一结果既显示了马克思主义真理的,又说明了当今时代仍然需要马克思主义。

(二)材料1:马克思恩格斯在1872年为《共产党宣言》所写的序言中指出:不管最近25年来的情况发生了多大的变化,这个《宣言》中所阐述的一般原理整个说来直到现在还是完全正确的??由于最近25年来大工业有了巨大发展而工人阶级的政党组织也跟着发展起来,由于首先有了二月革命的实际经验而后来尤其是有了无产阶级第一次掌握政权达两月之久的巴黎公社的实际经验,所以这个纲领现在有些地方已经过时了。特别是公社的经验已经证明:“工人阶级不能简单地掌握现成的国家机器,并运用它来达到自己的目的。”

来源:《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l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248~249页

材料2:恩格斯在1895年时指出:但是,历史表明我们也曾经错了,暴露出我们当时(1848年革命时期)的看法只是一个幻想。历史走得更远:它不仅打破了我们当时的错误看法,并且还完全改变了无产阶级借以进行斗争的条件。1848

年的斗争方法,今天在一切方面都已经过时了,这一点值得在这里比较仔细地加以探讨。 请回答:

1.马克思恩格斯对待自己理论是一种什么样的态度?

马克思和恩格斯生前对待自己的理论持有一种辩证的态度,他们主张理论要在实践中得到发展和检验。他们强调:“原则不是研究的出发点,而是它的最终结果;这些原则不是被应用于自然界和人类历史,而是从它们中抽象出来的;不是自然界和人类去适应原则,而是原则只有在适合于自然界和历史的情况下才是正确的。”

2.谈谈我们对待马克思主义应有的科学态度,怎样才能把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统一起来?

我们学习马克思主义,就是努力在掌握理论的科学体系上下工夫,在掌握基本原理及其精神实质上下工夫,在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并用以指导实践上下工夫。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要认真钻研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要从理论体系上来把握马克思主义精神实质,不能拘泥于经典作家在历史时期作的特殊结论,要把经典作家的论断放到当时的历史环境中来认识,并紧密结合今天的实践来加深领会,努力分清哪些是必须长期坚持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或者教条式的理解等等。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C 2.A 3.A 4.B 5.B 6.C 7.B 8.C 9.C 10.A

11.A 12.B 13.A 14.C 15.A 16.D 17.C 18.A 19.C 20.C 二、多项选择题

1.ABCD 2.ABCD 3.ABC 4.CD 5.BCD 三、判断题

1.× 2.√ 3.× 4.× 5.×6.√ 7.√ 8.√ 9.√ 10.√

[第二讲]物质世界及其规律

一、单项选择题

1.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是( )

A.唯心主义哲学的基本问题 B.唯物主义哲学的基本问题 C.全部哲学的基本问题 D.一部分哲学的基本问题 2.列宁的物质定义揭示物质的唯一特性是( )

A.运动 B.物质可以认识 C.物质能为感官感知 D.客观实在性

3.就意识的能动性而言,“人的意识不仅反映客观世界,而且创造客观世界\,这种观点( ) A.夸大了意识的作用

B.是唯意志主义的一种表现

C.是对意识能动作用的一种正确的揭示 D.是唯心主义哲学的一种表现

4.“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和“人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这两种观点是( )

A.前者是辩证法,后者诡辨论 B.前者是形而上学,后者是辩证法 C.是相同的,只是强调的方面不同

D.二者都是辩证法,后者是对前者的发展

5.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的事物发展的辩证形式是( ) A.事物自我发展自我完善过程 B.新事物战胜旧事物的过程

C.事物螺旋式上升或波浪式前进的过程 D.事物不断周而复始循环的过程 6.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的事物发展的辩证内容是( ) A.自我发展、自我完善

B.事物发展的周期性、曲折性

C.既肯定又否定 D.既前进又倒退

7.“没有革命的理论,就没有革命的行动”这句话说明的哲学道理是( ) A.理论高于实践活动 B.科学理论对实践有指导作用C.理论是革命工作的出发点 D.理论对实践起决定作用

8.唯物辩证法的根本方法是 ( ) A.观察实验方法 B.逻辑推理方法

C.矛盾分析法 D.归纳演绎方法

9.“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这两句诗句含的哲学道理是( )

A.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B.事物是本质和现象的统一

C.事物的发展是量变和质量的统一 D.新事物代替旧事物是事物发展的总趋势 10.人们先设计图纸,然后根据图纸施工建成大楼,这说明( ) A.意识决定物质 B.意识创造物质

C.意识对物质有能动作用 D.意识依赖于物质

11.中国古代庄子说:“方生方死,方死方生,方可方不可,方不可方可。”这是一种( )

A.抹煞事物质的稳定性的相对主义观点C.形而上学观点

D.绝对主义的观点

B.折衷主义观点

12.“马克思主义的最本质的东西,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具体地分析具体情况”。这就是要人们在实践中学会运用( ) A.矛盾普遍性原理

B.运动、发展的原理

C.普遍联系的原理 D.矛盾特殊性原理

13.“如果偶然性不起作用的话,那么世界历史就会带有非常神秘的性质。”这是一种( )

A.历史宿命论的观点 B.形而上学机械决定论的观点 C.唯心主义、神秘主义的观点

D.辩证唯物主义决定论的观点

14.“一个志在有大成就的人,他必须如歌德所说,知道限制自己。反之,那些什么事都想做的人,其实什么事都不能做,而终归于失败。”这段话告诉我们( )

A.要学会分清事物矛盾的性质 B.要懂得对事物进行矛盾分析C.要学会解决不同矛盾用不同的方法

D.要抓住主要矛盾,不要平均使用力量

15.荀子说“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细流无以成江河”这说明( ) A.量变是质变的准备 B.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C.量变和质变相互包含 D.量变和质变相互渗透

16.“一把钥匙开一把锁”,这句话在哲学上讲( ) A.矛盾的普遍性 B.矛盾的斗争性 C.矛盾的特殊性 D.矛盾的同一性 17.发展的实质是 ( )

A.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B.量变和质变的相互转化 C.运动和静止的相对统一 D.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18.“拔苗助长”的事例是 ( )

A.重视可能性的表现 B.忽视可能性的表现

C.违反事物发展规律的表现 D.发挥主观能动性的表现

19.庄子说:“是亦彼也,彼亦是也”。这个命题的哲学思想是 ( ) A.辩证法的 B.承认事物的内在联系的

C.否认事物差别的相对主义观点 D.将事物差别绝对化的形而上学观点

20.黑格尔说,割下来的手就不是真正的人手了。这句话表达的哲学道理是( ) A.承认世界的统一性 B.承认世界的本原是物质的

C.否认联系的形而上学观点 D.承认普遍联系的辩证法观点

二、多项选择题

1.辩证的否定观认为( )

A.否定是事物的自我否定 B.否定是发展的环节 C.否定是联系的环节 D.否定是扬弃 E.否定是既克服又保留 2.意识是( ) A.人脑的分泌物

B.人脑的属性和机能

C.神的启示

D.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 E.意识具有能动性

3.“白马非马\的命题 ( ) A.割裂了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B.割裂了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C.揭示了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关系 D.割裂了共性和个性的关系

E.揭示了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

4.下列选项中,体现量变引起质变的哲学道理的有( ) A.九层之台,起于垒土 B.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C.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D.物极必反,相反相成 E.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 5.肯定方面是指( )

A.好的方面 B.事物中维持其存在的方面 C.决定了一事物是其自身而不是它物的方面 D.正确的方面 E.促使现成事物灭亡的方向

三、判断题

1.物质是世界的共同本质。 2.意识的内容和形式都是客观的。 3.人在规律面前是无能为力的。 4.人类社会和自然界没有统一性可言。 5.静止就是没有任何变化。

6.人的主观愿望决定着事物之间的联系。 7.发展就是与旧事物一刀两断。

8.苏联东欧剧变说明了事物发展的曲折性。 9.事物之间的矛盾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根据所在。 10.量变积累到一定程度必然引起质变。

四、名词解释题

1.物质:物质是不依赖于我们的意识而存在,并为我们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或者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

2.实践:实践是人类有目的地探索和改造客观世界的能动的物质性活动。

3.规律:规律是事物发展中本身所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

4.矛盾:矛盾是反映事物内部或事物之间对立统一关系的哲学范畴。

5.运动:运动是标志事物、现象的一切变化和过程的哲学范畴,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

五、简答题

1.马克思主义物质观的意义?

第一,坚持了物质的客观实在性原则,坚持了唯物主义一元论,同唯心主义和二元论划清了界限。

第二,坚持了能动的反映论和可知论,有力地批判了不可知论。

第三,体现了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统一,克服了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缺陷。 第四,体现了唯物主义自然观与历史观的统一,使唯物主义成为彻底的科学理论。

2.为什么说人类社会是物质性的?

第一,人类社会依赖于自然界,是整个物质世界的组成部分。 第二,作为人类社会本质的实践活动是一种客观的物质活动。

第三,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生产力是人类改造自然的物质力量,生产关系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物质关系,所以人类不可能离开自然。

3.为什么说新生事物是不可战胜的?

第一,就新生事物与环境的关系而言,新生事物的结构和功能更加适应变化了的环境和条件。

第二,就新生事物与旧事物的关系而言,新生事物增加了旧事物所没有的新内容,它比旧事物具有更强大的生命力。

第三,在社会历史领域,新生事物得到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

4.为什么说意识具有能动性?

第一,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人的活动中预定的蓝图、目标、活动方式和步骤等,都体现着意识活动的目的性和计划性。

第二,意识活动具有创造性。意识不仅能够反映事物的外部现象,而且能够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不仅能够“复制”当前的对象,而且能够追溯过去,推测未来。

第三,意识活动通过指导人们的实践对客观世界进行改造。 第四,意识活动对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控作用。

六、论述题

1.矛盾的统一性和斗争性是如何推动事物向前发展的?

(1)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及其相互关系。矛盾同一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依存、相互贯通的性质和趋势。矛盾斗争性是指矛盾着的对立面之间的相互排斥、相互分离的性质和趋势。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是相互联结、相辅相成的,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矛盾斗争性是无条件的绝对的,矛盾同一性是有条件的相对的,无条件的绝对的斗争性与有条件的相对的同一性相结合,构成了事物的运动,推动着事物的发展。

(2)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在事物发展中具有重要的作用。矛盾同一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第一,同一性是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前提;第二,同一性是矛盾双方相互吸取有利于自身的因素,在相互作用中得到各自的发展;第三,同一性规定着事物转化的可能性和发展的趋势。矛盾斗争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第一,矛盾

双方的斗争促进矛盾双方力量的变化,为事物的转化和事物的质变创造条件。第二,矛盾双方的斗争,是推动事物质变的决定力量。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相结合,共同推动着事物的发展。但是,在不同的条件下,二者所处的地位会有所不同。在一定条件下,矛盾斗争性可能处于主要的方面,而在另外的条件下同一性又可能处于主要的方面。

2.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之间的辩证关系及其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意义?

(1)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是辩证统一的关系。矛盾的普遍性即矛盾的共性,矛盾的特殊性即矛盾的个性。第一,矛盾的普遍性是无条件的、绝对的,矛盾的特殊性是有条件的、相对的。第二,任何事物都是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统一,即共性和个性的统一体,共性寓于个性之中,没有离开个性的共性,也没有离开共性的个性。第三,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共性和个性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2)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是人类认识所遵循的基本方法。人的认识总是遵循着先从个别(特殊)到一般(普遍),再从一般到个别的认识路径和方法。

(3)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的原理是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各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哲学基础,也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哲学基础。

七、材料分析题

(一)如何理解以往的“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

实践性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最本质的特性,也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一切旧哲学理论的根本性区别

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根本目的不是为了解释世界,而是为了改造世界。马克思主义理论把无产阶级当做自己的物质武器,最终目的是要通过无产阶级革命推翻资本主义制度和一切剥削制度,消灭剥削,建设社会主义,实现共产主义。

(二)下面是在世界的统一性问题上历史上哲学家们的不同回答的有关材料

材料1:贝克莱认为,“存在就是被感知,人的各种感觉构成了事物”。黑格尔认为,整个世界是“绝对观念”的“外化”和产物。

—《人类知识原理》和《十八世纪末—十九世纪初德国哲学》

材料2:笛卡尔认为,物质和精神是两种不同的实体,精神的本性是思维,物质的本性是广延,广延不能思维,思维不具有广延。物质和精神互不相通,彼此独立,两者都是世界的本原。 —《十六—十八世纪西欧各国哲学》 材料3:斯宾诺莎认为,物质自然界是唯一的实体,其余的一切都是它的属性和具体样式。思维和广延不是两个独立的实体,而是唯一的物质实体的两种不同属性。一切物质都具有思维的属性,一切个体事物都有心灵,只是程度不同。

—《十六—十八世纪西欧各国哲学》

1.材料1属于什么观点,两位哲学家有什么区别,错在何处?

材料1属于唯心主义一元化。贝克莱是主关唯心主义一元论,黑格尔是客观唯心主义一元论,两者都颠倒了物质和精神的本原和派生的关系、第一性和第二性的关系。

2.材料2属于什么观点,错误何在?

材料2属典型的二元论。错误在于否认世界的统一性,把物质和精神绝对对立起来,最终仍然导致唯心论。物质和精神只是在何者为第一性这个范围内才是绝对对立的,超出这个范围,精神是物质的产物,是物质的反映。世界是统一的,它的统一性在于物质性。

3.材料3属于什么观点,有何错误?

材料3是唯物主义一元论,它力图克服笛卡尔的二元论,但具有“物活论”的倾向,而指承认自然界的物质性,并没有说明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物质统一性。 一、单项选择题1.C 2.D 3.C 4.A 5.C 6.A 7.B 8.C 9.D 10.C 11.A 12.D 13.D 14.D 15.A 16.C 17.D 18.C 19.C 20.D

二、多项选择题1.ABCDE 2.BDE 3.AD 4.ABCE 5.BC

三、判断题1.√ 2.× 3.× 4.× 5.× 6.× 7.× 8.√ 9.× 10.

[第三讲]认识本质及其规律

一、单项选择题

1.认识之所以能够不断地得到发展,其根本原因就在于( )

A.科学家们不断地发明创造 B.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不断发展与结合 C.社会实践的需要 D.人们追求知识的愿望 2.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区别在于( ) A.感性认识是可靠的,理性认识是不可靠的

B.感性认识是对对象的认识,理性认识是对本质的认识 C.感性认识来源于实践,理性认识来源于书本 D.感性认识来源于直接经验,理性认识来源于间接经验

3.“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式和领导方法同辩证唯认识论中的哪一个原理一致( )

A.从认识到实践,从实践到认识 B.从实践到认识,从认识到实践 C.从理性回到实践 D.从实践回到理性

4.“社会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则这种需要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这表明 ( )

A.实践是沟通主客体的桥梁 B.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 C.实践为认识提供物质手段 D.实践的需要是推动认识发展的动力 5.在真理标准问题上坚持辩证法,就是要坚持( ) A.实践标准是确定性和不确定性统一的观点 B.实践标准是主观性和客观性统一的观点 C.实践是检验真理唯一标准的观点

D.具体的实践能对一切认识做出确定检验的观点 6.实践的中介( )

A.各种形式的工具、手段及其运用的程序和方法 B.对一事物的存在和发展有联系的各种要素和总和

C.构成事物一切要素的总和 D.受命于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

7.一个完整的认识过程是( )

A.感性认识-理性认识-感性认识 B.实践-认识-实践 C.感觉-知觉-表象 D.概念-判断-推理 8.一种认识是不是真理,要看它 ( ) A.能否满足人的需要 B.能否被多数人认可 C.能否付诸实践 D.能否在实践中最终取得预期效果 9.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这个标准( ) A.是绝对确定的 B.是不确定的

C.既是确定的,又是不确定的 D.既是历史的,又是逻辑的 10.“从物到感觉和思想”与“从思想和感觉到物”是 ( ) A.辩证唯物论与旧唯物论两条认识路线的对立 B.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

C.唯物论和唯心论两条认识路线的对立 D.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对立

11.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主体和客体的关系( )

A.只是反映与被反映的关系 B.只是改造与被改造的关系 C.是指导和被指导的关系

D.首先是改造与被改造的关系,进而才是反映与被反映的关系 12.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反映,这是( ) A.只有辩证唯物主义才能承认的正确观点

B.唯心主义的错误观点 C.一切唯物主义都承认的观点 D.形而上学的观点

13.认识论就是反映论,这是( )

A.一切唯物主义的共同原则 B.唯心主义和唯物主义都承认的原则 C.是可知论坚持的原则 D.一切不可知论都坚持的共同原则 14.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基本观点是 ( )

A.矛盾的观点 B.发展的观点 C.实践的观点 D.联系的观点

15.坚持真理的客观性,就是坚持真理的 ( ) A.唯物论 B.多元论 C.主观真理论 D.实用主义真理论 16.“谬误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为真理”这是 ( ) A.形而上学的观点 B.唯物主义的观点 C.诡辩论的观点 D.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 17.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认为真理的本性是 ( ) A.主观的形式客观的内容 B.客观的形式主观的内容 C.主观同客观相符合的范畴 D.绝对性和相对性的统一 18.真理与谬误之间的相互关系是( ) A.在任何情况下都是绝对对立的 B.没有相互转化的可能性 C.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D.两者之间没有原则区别

19.下列各项中,正确表述认识客体的含义的是( ) A.认识的客体是主体创造出来的对象 B.认识的客体是外部自然界

C.认识的客体是主体实践和认识的对象 D.认识的客体是客观存在的事物 20.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是( ) A.决定了社会发展趋势 B.决定着社会变革力度

C.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 D.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最终源泉

二、多项选择题

1.人们对复杂事物的认识,往往需要经过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这是因为人们的认识( ) A.受到事物发展过程的限制

B.受到科学技术水平和认识工具的限制 C.受到主体的知识水平和认识能力的限制

D.需要多次反复才能达到终极真理 E.受到一定社会历史条件的限制

9.从资本形态上看,资本输出可分为( ) A.私人资本输出和国家资本输出 B.借贷资本输出和生产资本输出 C.国家资本输出和借贷资本输出 D.私人资本输出和生产资本输出 10.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 ) A.消灭了私人垄断资本主义的经济基础 B.实现了资本主义经济关系的根本变革 C.代表个别垄断资本的特殊利益 D.符合垄断资产阶级的整体利益 11.垄断时期垄断的银行资本( )

A.和中小资本有固定的联系 B.和大企业有短期联系 C.是经济生活中的万能垄断者 D.是存贷款的普通中介人 12.“个人联合”是金融寡头实现其在( ) A.政治上统治的主要方式 B.经济上统治的主要方式 C.生产中统治的主要方式 D.流通中统治的主要方式 13.资本主义国家的国有经济,即( ) A.国有资本和私人资本在企业内部的结合 B.国有资本和私人资本在企业外部的结合

C.国家直接掌握的垄断资本 D.国家掌控的中小资本

14.垄断资本主义阶段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出现大量“过剩资本”的根源是( ) A.生产社会化 B.生产国际化

C.垄断统治的形式 D.国内经济部门投资饱和

15.作为国际垄断组织具体形式的跨国公司一般是( ) A.由一国垄断组织为主建立的多国公司 B.由多国垄断组织共同建立的经济联盟 C.由一个国际组织为主建立的多国公司 D.由多个国家共同建立的经济联盟

16.垄断资本主义经济( )

A.只有迅速发展趋势,没有停滞趋势 B.只有停滞趋势,没有迅速发展趋势 C.停滞和发展并存,但没有迅速发展趋势 D.既有迅速发展趋势,也有停滞趋势

17.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宏观经济管理和调节体现的是( ) A.全体劳动人民的经济利益 B.金融寡头的经济利益 C.垄断资产阶级的整体利益 D.国有企业的经济利益

18.垄断资本主义为向社会主义过渡准备了物质条件,这主要是指( ) A.生产面向社会化 B.产品商品化 C.产品市场化 D.市场计划化

19.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产生,意味着( ) A.资本主义指导已起了根本性的变化

B.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内部有了局部的调整和变革 C.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已不再存在 D.资本主义的经济危机将不再存在 20.垄断资本主义的历史趋势是( ) A.市场经济取代计划经济

B.社会主义公有制取代资本主义私有制 C.社会主义在向全世界共同实现 D.缓和与消除资本主义基本矛盾

二、多项选择题

1.经济全球化的基本表现形式有( )

A.生产的全球化 B.贸易的全球化 C.金融的全球化 D.企业经营的全球化 E.科技的全球化

2.资本主义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变化主要经历的形式有( ) A.个体资本所有制 B.私人股份资本所有制 C.国家资本所有制 D.法人资本所有制 E.集体所有制和全民所有制

3.为缓和劳资关系资本家及其代理人实行的主要激励制度有( ) A.职工参与决策 B.终身雇佣 C.职工持股 D.普及化、全民化的社会福利 E.血汗工资 4.垄断资本向世界范围扩展的基本形式有( ) A.借贷资本输出 B.生产资本输出 C.商品资本输出 D.个体资本输出 E.国家资本输出

5.在垄断资本主义阶段占主导地位的资本输出形式是( ) A.借贷资本输出 B.生产资本输出 C.商品资本输出 D.个体资本输出 E.国家资本输出

三、判断题

1.垄断是资本主义发展的必然产物。

2.垄断利润率规律是对平均利润率规律的扬弃。

3.《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为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奠定了宏观经济理论基础。 4.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根本改变了垄断资本主义的性质。 5.企业经营全球化的重要标志是跨国公司成为世界经济主体。

6.经济全球化的主要经济动力是国际垄断资本,主导形式是金融全球化。 7.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意味着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性质发生了根本变化。 8.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资本社会化的最高形式。

9.垄断价格经常背离生产价格和价值,违背了价值规律。

10.二战以来,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形态各阶段的差别和交替过程较以前更加明显。

四、名词解释

1.垄断:所谓垄断,是指少数资本主义大企业,为了获得高额利润,通过相互协议或联合,对一个或几个部门商品的生产、销售和价格,进行操纵和控制。

2.金融资本:金融资本是由工业垄断资本和银行垄断资本融合在一起而形成的一种垄断资本。

3.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国家政权和私人垄断资本融合在一起的垄断资本主义。

4.经济全球化:经济全球化是指在生产不断发展、科技加速进步、社会分工和国际分工不断深化、生产的社会化和国际化程度不断提高的情况下,世界各国、各地区的经济活动越来越超出一国和地区的范围而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的一体化过程。

5.跨国公司:跨国公司是国际垄断同盟的重要形式之一。跨国公司也叫多国公司、国际公司,最初是在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中建立的大型企业。这些企业的特点是对外进行直接投资,在国外设立子公司或分支机构,进行跨国的或者说国际间的生产、销售或金融等各种经营活动,以获取高额垄断利润。

五、简答题

1.垄断条件下的竞争同自由竞争相比有哪些新特点?

第一,在竞争目的上,自由竞争主要是获得更多的利润或超额利润,不断扩大资本的积累,而垄断竞争则是获取高额垄断利润,并不断巩固和扩大自己的垄断地位和统治权利。

第二,在竞争的手段上,自由竞争主要运用经济手段。

第三,在竞争范围上,自由竞争时期,竞争主要是在经济领域,而且主要是在国内市场上进行的,而在垄断时期国际市场上的竞争越来越激烈,不仅经济领域的竞争多种多样,而且还扩大到经济领域以外进行竞争。总之,垄断条件下的竞争,不仅规模大、时间长、手段残酷、程度更加激烈,而且具有更大的破坏性。

2.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主要形式有哪几种? 第一种是国家所有并直接经营的企业。 第二种是国家与私人共有、合营企业。

第三种是国家通过多种形式参与私人垄断资本的再生产过程。 第四种是宏观调节和微观规制。

3.垄断资本向世界范围扩展的基本形式有哪些?

第一种是借贷资本输出。第二种是生产资本输出。第三种是商品资本的输出。

4.为什么说垄断并没有消除竞争?

垄断并不能消除竞争,反而是竞争变得更加复杂和剧烈。 第一,垄断没有消除产生竞争的经济条件。 第二,垄断必须通过竞争来维持。

第三,社会生产是复杂多样的,任何垄断组织都不可能把包罗万象的社会生产都包下来。

六、论述题

1.论述经济全球化的主要表现、发展动因及其后果。

主要表现有:一是生产的全球化。二是贸易的全球化。三是金融的全球化。四是企业经营的全球化。

发展动因主要有:一是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生产力的发展。二是跨国公司的发展。三是各国经济体制的变革。 经济全球化的后果:

积极的有:经济全球化的过程是生产社会化程度不断提高的过程,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是经济全球化的主要受益者。经济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也具有积极的影响,经济全球化使资源在全球范围加速流动。

消极的有:1、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差距扩大。2、在经济增长中忽视社会进步,环境恶化与经济全球化有可能同时发生。3、各国特别是相对落后国家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p52v.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