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西安市2016 - 2017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A卷,无答案)

更新时间:2023-11-26 16:50: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内部文件,版权追溯 内部文件,版权追溯 内部文件,版权追溯 2016-2017学年第二学期高一历史期末试题A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礼记?月令》载,每年正月周天子亲率臣下耕作,称为“疏田”;三月 王后亲率嫔妃举行采桑养蚕仪式,称为“亲蚕”。后来,历代皇帝、皇 后不断举行这样的仪式。这反映了 ( ) A.农桑是古代社会经济的主体 B.古代政治制度变迁异常缓慢 C.重农抑商从周代始一直推行 D.周代制度在后代被严格执行 2.商周时期,土地归国家所有,贵族组织奴隶、平民进行农业生产;到了 春秋战国时期,逐渐形成了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这两种耕作方式( ) A.都有利于调动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 B.都引发了社会阶级关系的变动

C.都与当时的社会生产力水平相适应 D.都实行家庭为单位的经营方式

3.“论百工,审时事,辨功苦,尚完利,便备用,使雕琢、文采不敢专造 于家,工师之事也。”(《荀子?王制》)这里的“工师”是 ( ) A.官营手工业中的工匠 B.负责管理工匠的官员 C.私营手工业中的工匠 D.掌握精巧技艺的匠户

4. 18世纪,欧洲流行一句格言:只有他们中国人拥有双眼,欧洲人是独眼,世界上所有其他的居民均是瞎子。这句话强调的是 ( ) A. 中国闭关锁国,中国人盲目自大 B. 中国经济发达,技术先进

C. 世界各地彼此隔绝,了解困难 D. 中国人素来有远见,长期领先世界

5.宋代大城市设有金银铺和兑房专门买卖金银和兑换货币,都城出现了专向客商出租铺席宅舍等现象,这反映了宋代 ( ) A.开始出现商业服务机构 B.经商方式不受限制 C.官府鼓励经商 D.城市商业功能增强

6.“三角航程”持续了数百年,给非洲和美洲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灾难,但 在客观上促进了世界市场的形成,主要因为是 ( )

- 1 -

A.欧洲的剩余资本得以大量输出 B.进一步促进世界各地的商品流通

C.开始连通欧、亚、非三大洲的贸易 D.刺激了美洲奴隶制种植园经济的畸形发展

7.有人说,二十一世纪是海洋经济的时代,而古希腊的战略家狄米斯?托克

利也曾说过:“谁控制了海洋,谁就控制了一切 。”17世纪时控制海洋、拥有海上殖民霸权的国家是 ( ) A.西班牙 B.荷兰 C.英国 D.法国

8.清末,中国经济较发达的沿海和内河沿岸地区,城乡居民的日常生活品很多带有一个洋字,如洋火、洋油、洋布等;而在内陆乡村,农民依然“昼出耕田夜织麻”,靠纺织业和手工作坊来解决生活基本用品需求,这说明当时 ( ) A.乡村自然经济已经解体 B.社会生活新旧并存 C.生活方式没有地区差异 D.城市仍处封闭状态

9.1898年9月21日《中外日报》报道:“宁郡通久源纱厂,开设有年,

生意亦畅,现因新添纺织机器,……因此招募女工,并造有房屋40余间,以备来厂女工居住。”当时这家纱厂得以发展的原因是 ( ) A.清政府调整民间设厂政策 B.中华民国政府鼓励发展实业 C.国民经济建设运动的开展 D.欧洲列强暂时放松经济侵略

10.辛亥革命前,没有辫子会被耻笑为里通外国的汉奸;辛亥革命后,留辫子会被人耻笑为封建余孽,耻笑为“猪尾巴”、“满奴”。这说明( ) A.辫子问题是革命的重要标志 B.民主共和观念日渐深入人心 C.政治变革推动民众习俗变化 D.封建陋习开始丧失社会土壤 11.《大国崛起》的解说词中说到:“在战争结束的时候,俄国就像是一个

被打得半死的人……而现在,谢天谢地,他居然能够拄着拐杖走动了!……这个结果是什么呢。结果就是,把市场,实际就等于商品、货币、市场机制引进到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里面去。”俄国“能够拄着拐杖走动”主要得益于 ( )

A.建立战时经济体制 B.实施新经济政策 C.优先发展重工业 D.实行农业集体化

12.列宁说:“我们上层制定的经济政策是同下层脱离的,这一政策没有造成生产力的提高,

而这一点在我们的党纲里却被认为是刻不容缓的任务。”材料中提到的“经济政策”是指 ( )

A.农业集体化政策 B.新经济政策

- 2 -

C.优先发展重工业政策 D.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13.我国提出促进经济增长而采取的十项措施,其中有加快建设保障性安居 工程,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快铁路、公路和机场等重大基础设施 建设等;罗斯福新政中也提出工代赈、兴办公共工程的措施。两者的共 同之处是 ( ) A.克服生产的盲目 B.放弃市场机制,实行国家干预政策 C.扩大内需 D.缓和阶级矛盾,稳定社会秩序

14.“英国在18世纪以前内陆交通极坏,道路基本上是泥尘土路,下雨就完全不能行走,运

输工具是骡车马车。”到英国工业革命时,改变了内陆交通面貌的是 ( )

A.飞机 B.火车 C.汽船 D.汽车

15.美国通用电气公司在一则广告中说:“37万个股东把储蓄投资在通用电气公司,这是美国的典型,美国近乎每一个人民都是资本家。”与该广告思想相一致的是 A.“混合经济” B.“经营者革命” C.“人民资本主义” D.建设“福利国家”

16.苏联《生态灭绝》杂志中说:“当历史学家最终剖析苏联和苏维埃共产 主义时,他们也许会因为生态灭绝而作出死亡判决。”20世纪80年代, 环境主义运动演变成了反苏维埃统治的重要力量,在一定程度上成了这 个判决的执行者。这意在 ( ) A.披露苏联破坏环境的行为 B.强调斯大林模式的弊端最终葬送了苏联 C.强调环境主义运动终结了苏联 D.强调环境问题是苏联解体的重要原因之一

17.“一五”计划期间,我国实行粮食计划供应制度,各地根据国家粮食计 划供应的相关规定,以户籍为依据确定粮食供应的对象与数量。这一制 度的实行 ( ) A.有利于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 B.保障了工业化战略实施 C.缓解了灾害造成的粮食短缺 D.加速了国民经济的恢复

18.企业家柳传志回忆说:“过去报纸一登全是革命,全是斗争,全是社论。我第一次看到《人民日报》竟然登载如何养猪的报道,(感觉)气候真的要变了!”柳传志感受到的“变”是指 ( ) A.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基本方针确立 B.农业合作化运动在全国范围开展

- 3 -

C.农村土地所有制发生了重大变化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完善

19.“计划与市场二者就像鸟与笼子的关系一样,要让鸟飞,但只限于能在笼子里飞。否则鸟就飞跑了。如果鸟是搞活经济的话,那么笼子就是国家计划,搞活经济、市场调节,只能

在计划许可的范围内发挥作用,不能离开计划的指导。”上述说法盛行于我国 ( )

A.20世纪60年代 B.20世纪70年代 C.20世纪80年代 D.20世纪90年代

20.下图是新中国成立后国民经济的发展状况, 其中出现C到D点变化的 主要因素是 ( )

A.“一五计划”计划的实施 B.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 C.国民经济的调整 D.“大跃进”运动的展开

21.1979年,深圳的谬真一家5口每月可凭猪肉票买6.80元的肉,凭豆腐票买0.64元的豆腐,

凭鱼票买3.20元的鱼,凭海味票买0.70元的海鲜。这一现象可以印证当时 ( )

A.人们的饮食结构非常合理 B.我国已完全打破计划经济体制 C.政府给予深圳特区特殊的经济政策 D.进行经济体制改革的必要性

22.二战后初期,作为布雷顿森林体系重要组成部分的世界银行,其筹措资金的主要来源是美国。根据协议规定,借贷国在使用贷款时须由世界银行的代表监督,其用途主要是购买美国商品。这表明布雷顿森林体系

( )

①妨碍了经济全球化进程 ②有利于美国对外经济的扩张 ③导致世界经济畸形发展 ④强化美国在国际金融领域的支配地位 A.②④ B.①③ C.①②③ D.②③④

23.东亚共同体的建立是一个长期的梦想……理想状态是,这个共同体应该

是综合性的,不仅讨论政治问题或者经济问题,安全问题也可以在共同体框架内讨论。”

目前,与理想中的东亚共同体性质相似的区域性集团是 ( )

- 4 -

A.上海合作组织 B.欧洲联盟 C.北美自由贸易区 D.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24. 2003年俄罗斯科学院某院士说,“我们俄罗斯人以我们自己的沉痛灾难为代价,成为耶稣,悲壮地走上祭坛,向世人和历史宣告:苏联的‘民主化’、‘私有化’完全是一条绝路、死路。”这说明他把苏联解体的原因归结为 ( )

A.日益严重的经济危机 B.苏联政局动荡 C.西方的和平演变政策 D.戈尔巴乔夫的改革

25.近年来有学者认为1500年以来的世界出现了三次权力转移:第一次是15世纪西欧的崛起,

第二次 是美国的崛起,第三次是当下正发生的“他者的崛起”。据此及所学可得出 ( )

A.工业革命促发了第一次权力转移 B.美国主要依靠强大海军实现崛起

C.两极格局确立推动“他者的崛起” D.“他者的崛起”致使美国相对衰落争的机会 二、非选择题:(50分)

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16分)

材料一 明朝立国不久,仿元朝建立了宝钞(纸币)制度,规定宝钞一贯值铜钱一千文或银一两,只准使用铜钱和纸币,禁止民间以金银交易。正统元年(1436年),“银一两当钞千余贯,钞法之坏,莫甚于此。”加之铜钱流通数量少,朝廷“弛用银之禁”。于是,出现了“朝野率皆用银,其小者乃用钱”的局面。隆庆元年(1567年),明穆宗颁发了“银钱兼使”的法令,这是明朝首次以法权形式肯定了白银的合法货币地位。到万历九年(1581年),张居正推行一条鞭法,赋役合一,按亩计税,用银交纳。至此,白银成为社会各阶层、各地区普遍通用的法定货币。

——摘编自全汉昇《宋明间白银购买力的变动及其原因》等

材料二 中国自明代中期以来开始逐渐成为世界经济的中心,这依赖于中国强大的商品制造能力和生产出来的丰富商品。相对于欧洲各国,中国商品以白银表示的相对价格极为低廉,在国际市场上具有极大的价格优势而倍受青睐。16—17世纪,中国向全世界出口的商品达200多种。从1550年到1645年明朝灭亡前的近百年间,从海外流入中国的白银多达14000吨。1590—1644年间,美洲运往菲律宾(系西班牙殖民地)的白银共有4620吨,其中大部分流入中国,以致于西班牙人抱怨“中国商人把从新西班牙(今属中美洲)运来的白银几乎全部运走了”。

——摘编自陈昆《明朝中后期世界白银为何大量流入中国》等

(1)根据以上材料,指出明朝白银货币化的经济原因,并概括明朝白银货币化进程的主要趋

- 5 -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p4lt.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