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八年级下册综合实践活动教师用书

更新时间:2024-04-29 22:01: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八年级(下册)

青春的旋律 激光与网络

什么是激光 人口爆炸

关注我们的生态环境

青春的旋律

一、设计思路

进入青春期的中学生,生理上的急剧变化,心理上的突然“断乳”,学业上的巨大压力,这些都可能使他们感到无所适从,还有家庭、健康、交友、安全、环境、疑惑、烦恼数不尽、说不完。怎样才能使他们顺利渡过青春期?天天都能保持好的心情?本次活动的设计意图就是让学生通过多种实践活动了解和掌握一些青春期的常识,学习一些控制和调节情绪的方法,从而保持宽容、豁达、通情达理的心态和积极、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

本活动分为两个次主题活动。一、男生、女生;二、天天都有好心情。为引起学生对活动的关注,设计了学生喜爱的填词连线、游戏、生活和学习情景及小实验等趣味性和实效性较强的活动。

二、活动目的

1、通过活动使学生关注自己的生理、心理变化,及时求教和寻找帮助,顺利渡过青春期。

2、通过活动进一步了解男生与女生在生理、心理上的差别,学会正确地与异性同学相处。

3、通过活动使学生了解一些有关情绪的知识,学会一、两种调节和控制消极情绪的方法,从而能以乐观的态度面对生活和学习。

4、通过活动锻炼学生通过多种渠道获取信息、整理与归纳信息、判断和识别价值信息的能力。学会用所获得的信息描述或说明事物(问题)。

三、课时建议

活动建议6课时完成。调查、采访等实践活动安排在课外进行,活动内容可以选择和拓展。

四、活动计划

本次主题活动是一个“人与自我”领域的实践活动,因此,以个体活动为主。活动开始之前我们要求学生先浏览一遍整个主题活动内容,从活动预设的问题入手,通过思考、讨论、交流,形成自己的活动计划。教师可以在学生个人计划的基础上,组织学生在小组内作一些讨论交流,使活动计划尽可能周密、完善、切实可行。

本次活动预设了三个问题:

1.你关注过“长大”带给自己的身体、心理上的变化吗? 2.男女同学之间应当怎样相处?

3.你注意过自己每天的情绪变化吗?怎样才能更好地控制自己的情绪?

五、活动分析

(一)男生 女生

1、游戏。第一个活动安排“游戏”,还是从创设活动情境考虑。我们曾多次强调要注意创设情境,一个好的活动情境对活动的展开,对活动的顺利进行,对提高活动的有效性都具有重要的作用。

2、心里话。这里是要求学生关注自己。“你爱自己吗?无论是爱还是不爱,

请写上你的理由。”由于每个人遗传素质不同,所以我们看到的人也是千差万别。“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教师应引导学生正确的看待自己的优势和缺点。

人生启迪 就是要让学生明白:人的健康有一条标准,就是接纳和喜爱自己,相信自己的存在是有价值的。对于难以补救的缺陷和短处能够坦然接受,保持轻松、积极的心理状态。

3、调查。这个调查是通过几项指标自测来反映男生与女生之间客观存在的一些差别。要注意的是,这些差别并没有好坏之分,只是一种不同的心理特点。这个活动只是给下面的活动作铺垫。

4、观察。此项活动是要学生注意观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男生与女生在生理上、心理上有哪些不同?同时在观察的基础上,思考男生和女生各自都有些

什么特点?

5、案例。案例所反映的是进入青春期的少男、少女们存在的一种正常的心理状态,提供这个案例是希望做个引子,引起学生关注和开展讨论。

6、说说看。“你怎样看这位女生的忧虑?你认为这种情感正常吗?”这里

是要求学生针对这些问题进行讨论。可以采取小组讨论的形式进行,这个问题可能比较敏感,教师应注意引导和调控。

7、思考。这是上一个活动的延伸,除了上面的案例之外,学生可能还有其他的烦恼和忧虑,让学生想一想自己还有哪些问题?准备怎么解决?

8、信息窗。这里列举了一些中学生遇到的烦恼的具体事例,同时摘录了专家的建议,供学生讨论时参考。

9、导航。为了启发引导学生展开讨论,这里通过导航的形式提出了一个讨论的话题:“异性效应”——男女生正常交往可以产生积极效应。

10、讨论。讨论怎样看待这种异性效应?如何理解和正确利用这种客观存在的积极效应?先组织学生在小组进行讨论。

11、交流。要求各小组归纳整理几次讨论的结果,并选派一名同学在班级进行交流。

12、设计。在充分讨论的基础上,请男生和女生分别制订自己的“男子汉”和“淑女”计划。 (二)天天都有好心情

1、尝试:人的情绪体验是多种多样的,由于复杂的情绪难以区别和分类,因此这里只列举出了简单、容易分辩的喜、怒、哀、惧四种情绪。描述情绪的字、词、句在字典和词典中不难找到,这里一方面是让学生能多学习和掌握一些描述各种情绪的字、词、句、古诗和歇后语;另一方面是引导学生寻找不同情绪的描述方法,如用脸部、眼、嘴、双手的动作等来表现不同的情绪表情。在字词收集时,可让学生个体收录,也可两人合作,一查一录。最后进行分类,并录入电脑。

2、游戏。在上面活动的基础上,进入游戏。这一方面是检验上一个活动各小组的情况。另一方面则是为下面的活动做好准备。

3、探究:图中所示A、B两点分别表示:星期一持续较长的情绪为乐(痛快),星期二持续较长的情绪为怕(心悸),这里的各点为当天的情绪状态,折线

则表示情绪的变化。活动中让学生回忆自己一周来的情绪表现,分别用A、B、C?在图中标出,并连结相邻两点,使学生明白这里的点、线所赋予的含意,进而理解数学可以以最简单、最精确的形式来表述生活中的现象,感知数学的魅力。进一步增强学生对学习科学文化知识重要性的认识。

4、情境设计。接下来的活动,首先让学生自己查阅收集资料,了解积极情绪和消极情绪的含意和区别,并在此基础上,反思自己一周来的情绪体验和变化。同时,就图中涉及的3个问题进行小组交流。

5、访谈:首先,提示学生外出访谈时的注意事项:

(1)、事先联系和预约,确定时间和地点及对话的形式(电话、书信、电传、EMAIL等);

(2)、确定访谈提纲和问题(书上为学生提供的可作为参考),并考虑不同人群(医生、教师、售货员、建筑工人等)的问话的方式和变通的问题;

(3)、多准备些外出访谈的记录卡,认真做好访谈记录。

通过访谈活动,使学生了解不同行业、层次中的工作人员对消极情绪的认识,收集一些由持续较长的消极情绪所产生的危害。同时,注意收集宣泄、控制不良情绪的方法。

6、归纳:引导学生对访谈结果进行整理,即将收集到的资料先分为消极情绪产生的原因、危害、和办法三大类,小组讨论,得出初步结论。注意观察学生在整个活动中的表现和情绪变化,让他们也谈谈自己在外出活动时所遇到的不顺心的人或事,当时是怎样处理的,结果怎样?并让他们相互评议处理的方法,指导教师也应给予鼓励或“开药方”。

7、选择:这里可以让学生通过采访或直接在网上下载一些调节和控制情绪的方法,然后小组汇总、归纳,整理成文本资料。

教师应注意引导学生在活动中反省自己,增进自我认识,形成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使活动成为一个自我教育的过程。

8、游戏。最后这个活动是要对整个活动做一个小结。我们设计了几个情境,学生分小组活动,希望学生可以根据情境把自己在活动中的体验和感悟,通过小品或哑剧表现出来。

六、评价与生成

1、总结评价

本次活动的总结评价首先让学生作自我评价,自己在这个活动中的表现如何?有哪些体验?有些什么感受?其次是同学、老师、家长的评价,通过多角度的评价肯定自己的成绩,发现自己的不足,确定自己的努力方向。此外,还应反思活动中遇到了哪些问题?是怎么解决的?还有哪些问题没有解决?

2、拓展延伸:

兴趣小组活动,尝试对同学中有消极情绪者提供帮助。活动程序为:①了解对方产生消极情绪的原因;②观察其行为表现;③向对方宣传和介绍消极情绪的危害,以及调节和控制的方法,并推荐适宜对方的方法;④了解实验者试用后的效果,并及时记录。

教师应关注兴趣小组活动并及时给与指导。

活动参考资料:

青春期是指个体的性机能从还没有成熟到成熟的阶段,在生物学上是指人体由不成熟发育到成熟的转化时期,也就是一个男子由儿童到成年的过渡时期。在这个时期,个性性发育成熟,已经可以生育。由此可以看出,青春期主要是以生理上的性成熟为标准而划分出来的一个阶段,它与从心理或社会方面划分出的人生阶段有重叠。在人体生长发育阶段,青春期占一半或更多一些时间。青春期目前在各国并没有一致的年龄范围,一般指十三、四岁至十七、八岁这个阶段,在心理学上,它又称为青年初期,相当于教育学上的中学阶段,以身体的急速成长为特征。而青年期除了包括青春期外,还将延续至25-30岁。由于男性的性成熟比女性晚一年左右,所以可以把男性的青春期年龄范围确定为14-18岁。偏早或偏晚1~2年,都属正常现象。人们通常把这个年龄阶段的男性称为少男,而同样年龄阶段的女性称为少女。在青春期不仅身体上有了明显的变化,而且在心理上也常会发生很大的变化。

以性成熟为主要内容的生理成长,对青春期少年的心理及社会方面有着重大的影响,形成这一时期的几个重要特征: 1、青春期是一个过渡时期

青春期是个体由儿童向成年人过渡的时期。通常人们把青春期与儿童期加以明显区分,区分的界限是性的成熟。对于男性来说,性成熟的标志是射精,(通

次主题组成。在活动设计上,采用“收集”、“调查”、“交流”、“小实验”、“寻问”和“宣传”等方式,引导学生了解激光和网吧的基本知识,学习网络使用和网页制作的方法与技巧,健康上网。

二、活动目的

1、了解激光和网络的基础知识。

2、培养学生分析能力和辩证的思维方法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关心他人的爱心和保护社会环境的责任心,以及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三、课时建议

本主题活动建议8课时完成。观察、查阅、收集、调查、实验等实践活动,可利用课外时间进行。教师可因地制宜,对相关活动进行选择和适当拓展。

四、活动计划

本次活动预设了3个问题:

1.你了解激光吗?知道它是怎么产生的吗?

2.生活中哪些领域用到了激光,激光对生产建设、国防科技以及人们的生活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3.怎样看待互联网的是与非?

要求学生在活动开始之前,从活动预设的问题人手,先浏览一遍整个主题活动的内容,通过思考、讨论和交流等方式,形成小组的活动计划。

五、活动分析 (一)认识激光

1.情景。通过描述小丽从清晨8点起床、上午10点到单位上班、下午8点到商场购物的一整天活动,寻找小丽的哪些活动与激光技术有关?进而说明,我们的生活中,激光无处不在,并给我们的生活带来诸多便利。

2.收集。收集资料的方法有查阅报刊书籍、走访专业人士、上网等。条件允许的话,教师应引导学生上网收集有关资料,让学生感受网络的方便与快捷,为后面的次主题活动打下基础。

3.调查。指导学生从家庭和学校人手,从生产和生活着眼,看看哪些地方使用了激光技术。根据教材中提供的表格,对调查和收集到的资料,进行整理、归类。

4.交流。要求学生根据自己收集到的信息,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交流。在交流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从正反两方面来看待问题,学会辩证思维。

5.小实验。本活动的目的,是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在实验过程中,教师要提醒学生注意实验要求和规范,仔细观察实验现象。

6.畅谈。俗话说,只有想不到,没有做不到。本活动要求学生,大胆设想激光技术在未来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新精神。

7.收获。根据收集的资料,让学生学写科技小论文。在本活动中,教师要加强指导,向学生介绍科技小论文的写作方法和注意事项。

(二)网吧与中学生

1.了解。上网了解网络发展的情况。重点了解我国网络的起源与发展,以及网络发展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建议学生通过一些实例来说明网络的产生和发展给人们带来的便利。并使学生了解信息时代的特征,知道在此时代中自己应掌握的本领,清楚信息的重要性,掌握信息技术,会用信息技术收集资料、储存和利用信息,并能传播信息等。

2.询问。此处为学生提供的七个访谈问题,意在起到提示作用。让学生以此作为参考,进行增减、修改。建议学生思考产生弊端的原因所在。

3.调查。此项活动能使学生深入现场做近距离的接触,体验其中的利与弊。但是在开展中可能会受到阻力,甚至有一定的危险,因此,我们要注意避免尖锐性的问题,讲究方式方法,最好借助工商、公安等执法部门的力量,或把握他们检查整治的时机,与其一起行动,完成实地调查任务。

4.问卷。根据提示,设计调查问卷,包含四项任务:(1)题目与问题设计;(2)发放问卷;(3)回收问卷;(4)统计分析。建议教师在学生初次开展此项活动时,与学生共同学习调查法中有关问卷调查的知识和方法、形式与结构等,

为学生提供有参考价值的案例,让学生小组讨论,共同设计问卷。问卷设计后,还应要求学生策划整个问卷调查程序和步骤,注意观察他们的活动情况,在他们感到困难或完成设计后,可适当地给予指导或建议。最后要求学生对自己统计的数据结果进行分析,并得出初步的结论。

5.访谈。访谈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掌握更多的信息资料,能较全面地分析问题,得到更可靠、更具有说服力的结论。这里可建议学生外出访谈时,先听听对方的看法。同时,把小组统计的结果和结论告诉对方,再听听他们的见解和建议。

(三)我的网页我做主

由于网络设计者大都是成年人,所以网络信息中与中学生对口的内容和形式也有一定的局限性。我们是想通过此项活动让学生尝试在网络上开辟一块属于自己的天地,用自己喜爱的方式,在这里说说自己的事。用同学们收集到的实证案例,来宣传教育和说服那些沉迷于网吧的同学,把他们从虚拟的游戏、聊天、交友的“泥坑”中“解放”出来,用自己的实际行动给网虫们提个醒,给网吧除除尘。

1.学习。由于信息技术课程是学校课程,所以各学校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有很大的自主性。建议请一位信息技术老师给做技术指导,以便获得相应软件和网页制作知识,掌握网页制作步骤。

2.计划。这里指的是网页和主页的具体制作及内容。按每人撰写的内容,分配页面(不得少于五个)设计任务。要求在书中的相应位置,画出自己设计的页面样稿。在信息技术老师指导下,集体排版、编辑、设计主页。根据需要设计各种超链。条件和能力允许时,还可以进行E-mail网址间的超级链接,能够得到更广泛的交流。将制作好的主页为每人打印一份粘贴在书中的相应位置。同时,在组内对成员制作的网页一一过目,反复讨论、修改,直到全体认可。

3.发布。制作好网页后,先申请免费的域名和空间,然后通过专业的FTP软件来上传各小组的网页。

4.宣传。把自己的网页通过QQ、MSN等工具向有关部门和自己的朋友们推荐宣传。

六、评价与生成

1、总结评价

活动结束后,召开小组评议会,即每位组员先就自己在活动过程中的表现做一个全面的总结,后采用自评、小组评议相结合的方法对每位组员进行公正的评价。教师要引导学生以发展性评价为原则对每位同学进行评价,

2、拓展延伸

延伸活动可采取以下形式进行:

利用班会,在多功能阶梯教室向全班同学汇报小组的活动情况,借助电脑和大屏幕展示小组制作的网页,并进行解说。

邀请受垃圾网络信息危害的学生和家长,或有过迷恋网吧的同学等到场,听听他们的经历和体验,听听他们遇到的问题、措施和设想。让全体同学受到一个全方位的教育。

打印网页,并制作展板,在全校进行宣传。

活动参考资料

什么是激光

激光:激光最初的中文名叫做“镭射”、“莱塞”,是它的英文名称LASER的音译,取自英文LightAmplificationbyStimulatedEmissionofRadiation的各实词的头一个字母组成的缩写词,意思是“受激辐射的光放大”。

“受激辐射”基于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在1916年提出的一套全新的理论。这一理论是说在组成物质的原子中,有不同数量的粒子(电子)分布在不同的能级上,在高能级上的粒子受到某种光子的激发,会从高能级跳到(跃迁)低能级上,这时将会辐射出与激发它的光相同性质的光,而且当处于高能级上的粒子数大于低能级上的粒子数时,就能出现一个弱光激发出一个强光的现象。这就叫做“受激辐射的光放大”,简称激光。产生的激光的装置称为激光器。

1960年,世界上第一台激光器诞生。作为20世纪60年代以来的新光源,激光被广泛应用于我们工作、生活的各个方面,如激光测距、激光钻孔和切割、地震监测、激光手术等。

当然,激光在军事领域也得到了最充分的应用,如激光致盲武器、激光防空武器、激光反卫星武器、激光等离子武器、激光制导导弹、激光窃听器等现代高

技术武器等等。美国全力研制的“星球大战”防卫体系,其所依赖的重要一环就是用激光束来击毁入侵的导弹。

激光具有颜色纯正、方向性好、能量集中、高度高等特点。

产生:是由于外界的激励(可以有光激励、电激励、化学激励、碰撞激励、核爆激励、热激励等等激励手段),使原来处于基态的粒子跃迁到激发态,向下辐射跃迁,产生荧光,在谐振腔腔镜的作用下,产生振荡,形成激光输出。

产生激光的内部因素和必要条件:1、要使工作物质达到粒子数反转(上能级的粒子数大于下能级的粒子数);2、使粒子数反转需要泵浦(激励)、3、产生激光的外部条件:谐振腔(激光器的两端面镜和激光工作物质,一面全反射,一面部分透射,腔镜之间是工作物质,或称为激光物质)

应用:激光的应用非常广泛,早期用于测距,如地球与月亮之间距,测云高;用于准直,导向,如激光钻井,激光雷达,导航;激光光刻等;用于视网膜的焊接,激光手术;激光切割,激光焊接,激光钻石打孔;激光核聚变;激光育种;激光通讯;激光彩色电视;激光印刷;激光信息处理,激光存储;激光光谱学;激光光纤通讯等等,在工业、农业、国防军事、医疗、甚至日常生活等等方面都可以找到激光的应用领域。

网络对中学生的促进作用

1、可以拓宽视野。今天的中学生吸收新的知识,已经不完全是从厚厚的书本上、从黑板上的字里行间、从老师的语言中获得。一大部分学生已经学会从网络中汲取营养。上网可以及时了解时事新闻,获取各种最新的知识和信息。只要留心就可以学到许多学校里学不到的知识,扩大自己的知识面。只要鼠标一点,

便真的应验了“书生不出门,

便知天下事”的俗语。

2、可以对外交流。虚拟的网络环境给了学生一个发挥个性、展示能力、相互交流的自主空间。学生的一个被人经常提及的缺点就是缺乏信心,不敢与外界对话、交流。通过互联网,他们畅所欲言,没有任何心理负担,并且在对外交流的过程当中,又开拓了自己的视野。网络为教育资源的交流提供了便捷的通道,不仅老师,而且学生也可以通过互联网登录各类教育网站获取学习资讯及其他学

习资源。

3、可以促进中学生树立学习的信心。他们可以在各个BBS里张贴自己对各种问题的看法和见解,一来可以锻炼文笔,二来觉得很有成就感;三来可以提升自己业余爱好的水平;现在人们自己动手做主页正成为时尚,把自己喜爱的图片资料传上去,开一个讨论区,发一些帖子,和大家交流。

4、可以提高中学生的学业水平。中学生的本职任务是学习,网络的远程教育会给中学生带来受之不尽的益处。普通的中学生学习知识只能局限于自己的学校和一些课外书籍,传授知识的老师始终只有几张老面孔,但如果上了网,学生就可以在一个个内容丰富、名师坐堂的网站中任意翱翔,“有问必答”、“题库”、“专题讲座”、“考前辅导”...一个个分类细致合理的栏目让学生的学习兴趣大增,学习成绩猛进。 网络的负面影响

1、对于青少年“三观”形成构成潜在威胁。青少年很容易在网络上接触到资本主义的宣传论调、文化思想等,思想处于极度矛盾、混乱中,其人生观、价值观极易发生倾斜,从而滋生全盘西化、享乐主义、拜金主义、崇洋媚外等不良思潮。

2、网络改变了青年在工作和生活中的人际关系及生活方式。青少年在网上公开、坦白地发表观点意见,要求平等对话,对青少年工作者的权威性提出挑战,使思想政治工作的效果往往不能达到预期。同时,上网使青少年容易形成一种以自我为中心的生存方式,集体意识淡薄,个人自由主义思潮泛滥。

3、信息垃圾弱化青少年的思想道德意识。据有关专家调查,六成左右的青少年在网上无意中接触到黄色信息。还有一些非法组织或个人也在网上发布扰乱政治经济的黑色信息,蛊惑青少年。这种信息垃圾将弱化青少年思想道德意识,污染青少年心灵,误导青少年行为。

据专家分析,网络的隐蔽性导致青少年不道德行为和违法犯罪行为增多。一方面,少数青少年浏览黄色和非法网站,利用虚假身份进行恶意交友、聊天。另一方面传播病毒、黑客入侵、通过银行和信用卡盗窃、诈骗等网络犯罪增多。这些犯罪主体以青少年为主,大多数动机单纯,有的甚至是为了“好玩”、“过瘾”和“显示才华”。另外,有关网络的法律制度不健全也给青少年违法犯罪以可乘之机。

网络游戏对中学生的危害

1、对身体健康的直接影响。电脑显示器是利用电子素来产生图像,并伴有辐射与电磁波,长期使用会伤害人们的眼睛,诱发一些眼病,如青光眼等;长击键会对手指和上肢不利;操作电脑时,身体姿势难得有变化,操作向着高速、单一、重复的特点发展,易导致肌肉骨络系统的疾患。

2、电脑微波对身体的危害。电脑的低能量的X 射线和低频电磁辐射,容易引起人们中枢神经失调。表现为:眼睛痒、颈背痛、短暂失去记忆、暴躁及抑郁等。

3、增加精神和心理压力。操作电脑过程中注意力高度集中,眼、手指快速频繁运动,使生理、心理过度重负,从而产生睡眠多梦、神经衰弱、头部酸胀、机体免疫下降,甚至会诱发一些精神方面的疾病。这种人已丧失自信,内心市场紧张、烦躁、焦虑不安,最终导致身心疲惫。

4、导致网络综合症。该病症的典型表现为:情绪低落、兴趣丧失,生物钟紊乱、食欲下降和体重减轻、精神运动型迟缓和机动、自我评价降低、思维迟缓、不愿意参加社会活动、很少关心他人、饮酒和滥用药物等。

5、电脑散发的气体危害呼吸系统。英国过敏症基金会的研究人员最近发表的一份研究报告指出,电脑释放出有害人体健康的臭氧气体。这种气体不仅有毒,而且可能造成某些人呼吸困难,甚至导致肺部发生病变。

人口爆炸

一、设计思路

随着粮食短缺、资源过度开发以及人类生活环境的不断恶化,人口问题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我国自实行计划生育政策以来,人口的发展得到了有效控制,

但是由于惯性的作用,人口问题仍然十分突出,成为经济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的诸多不利因素之一。八年级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分析辨别能力,通过本次主题活动使学生更进一步的了解人口问题,了解人口与经济发展的辩证关系,无疑是十分必要的。

本活动分为两个次主题。一、关注人口问题;二、只生一个好。采用调查、采访、表演、辩论等活动形式来实施。

二、活动目的

1、通过活动使学生了解我国人口现状以及人口剧增带来的隐患。 2、通过活动使学生关注社会,关注人口结构的变化及人口老龄化问题。 3、通过活动使学生关注我国目前关于人口政策的讨论,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课时建议

活动建议8课时完成。调查、采访等实践活动安排在课外进行,活动内容可以选择和拓展。

四、活动计划

一个好的活动计划是顺利开展活动的保证。希望教师引导学生认真浏览整个主题活动内容,从活动预设的问题入手,通过思考、讨论、交流,形成自己或小组的活动计划。同时能主动地征求老师或家长的意见,使活动计划尽可能周密、完善、切实可行。

本次活动预设的问题是:

1.你了解人口爆炸的情况吗?你如何看马尔萨斯的人口理论?

2.你关注过中国的老龄问题吗?你认为老龄问题会影响我国的计划生育政策吗?

3.你如何看待“只生一胎”政策的利与弊?

五、活动分析 (一)关注人口问题

1、查询。收集我国近几年人口增长和粮食生产情况。注意引导学生通过活动了解我国人口、粮食、耕地的发展变化情况,并通过三者之间辩证关系的分析,

从更深的层面思考我国的人口问题。

2、调查。这个活动是要学生把目光转回到自己的家乡,通过对家乡人口、粮食、耕地的调查进一步体验和感受人口的发展变化以及人口增长带来的问题。教师应引导学生开阔思路,从入学、托幼、就医、收入、生活状况等各方面进行调查。最后分组进行,明确任务,保证调查的有效性。

3、制作。这里要求学生运用自己学过的统计知识,把自己调查获取的数据整理成统计表,使数据一目了然。

4、算一算。这里给出的计算题目很简单,结果对不对并不重要,关键是学生能否从数据的前后对比中能感悟到一些什么。

5、议一议。每个次主题结束后,我们一般都要安排一次讨论,目的是要学生对这次活动作一个小结,通过讨论的形式,相互交流、相互启发,能有更多的收获。

(二)只生一个好

1、采访。选择两个不同的家庭进行采访。意图很明确,就是把独生子女家庭与多子女家庭的生活状况进行对比,从经济生活方面考察两类家庭的不同。从而进一步启发学生对计划生育政策的思考。

2、收集。这里是要求学生收集我国在控制人口过快增长方面所取得的成就,包括经济、社会发展,人民生活、就业情况??这一类的资料很多,教师要注意指导学生筛选,把那些最有说服力的资料整理出来。

3、演一演。要求学生根据调查收集的素材,编排一些反映人口问题的小节目,用艺术表现形式增加学生对人口问题的感性认识。

4、思考。为了进一步拓展学生的思维,我们选录了专家关于人口政策的不同观点,教师应组织学生认真地阅读,为下一个活动做好准备。

5、辩论。辩论会这种形式,已经多次在我们活动中运用,学生应该很熟悉。认真组织,做好准备,注意调控,及时评价应当是我们老师应该关注的。

关于计划生育政策的调整与否,专家们有不同的观点,这是很正常的。我们组织学生辩论并不是一定要论出个是非曲直,而是希望学生通过不同观点的讨论、碰撞,产生思维的火花,提高观察事物和分析事物的能力,提高语言交际能力。。

六、评价与生成

1、总结评价。

活动结束了,每个同学都会有一些不同的感受,这次活动的总结评价是要求学生把自己在活动中的体会和感受写下来。这一方面是希望学生通过这种形式对自己参与的这次活动做一个小结,另一方面也是对学生的一种要求,对学生参与活动情况的督促、检查。

2、拓展延伸。

拓展延伸活动我们安排了一个研究课题:关于“独生子女”问题的研究。教师可以组织感兴趣的同学进一步深入研究。如前所述,拓展延伸部分安排的活动我们不要求全体学生完成,以兴趣小组的形式开展活动为宜。

活动参考资料

人类的脚步

1987年7月11日,世界上第50亿个人出生在前南斯拉夫的萨格勒布。这个数字不是与生惧来的,也不可能停止不前,但我们可以人为地控制它,使其缓慢地增长。从1650年至1850年,中间经历了200年,人口翻了一番,达到了第一个10亿;而从第一个10亿到第二个10亿,用了80年时间;从1930年至1960年,只用了30年时间,世界人口就跃进到第三个10亿。到1975年世界人口突破40亿大关。人口翻番的时间越来越短。

从以上数字我们不难看到,近3个多世纪以来,人口以空前未有的速度增长,就像化学试验一样,发生着连锁反应,规模迅速扩大。进入20世纪80年代后,由于各国对人口问题的重视,情况略有好转,但人口增长速度仍然不慢,据统计,全世界每秒钟就有4个小生命降临人世,每天则有近32.8万个婴儿出生。减去死亡人数,全世界每年降增加7700万人。由于世界性的人口爆炸,已经给这个星球带来了一系列问题,主要表现为贫穷和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康奈尔大学生态学家戴维·皮蒙特尔在美国科学促进会召开的会议上发出警告--人口过剩可能带来严重后果。他在接受采访时说:“现在每天增加25万人,而且无人切实采

取有关措施。这不是个会突然爆炸的问题,而是一件逐渐发生的事情。但是这一点一滴的逐步损害会慢慢置我们于死地。”

专家指出,如果世界人口保持现时的增长速度,到二○五○年,全球人口将会增至八十九亿,增幅实在惊人。从20世纪初至今,全球人口增加了两倍,但实际上自1960年至今,全球人口增加了一倍,显示人口增长的速度越来越快。 世界上人口越来越多,将会引发连串问题。粮食不足是其中一个主要烦恼,专家至今仍想不出一套可行的办法,可以喂饱世界上所有的人。万一农作物失收,极可能会引致大规模的饥荒。就算有饭吃,营养不良的人势必大幅增加。 可以预见,当人与人之间的利益发生冲突时,国与国或地区与地区之间的矛盾也会加剧,恐怕数十年后,世界上的战争会比现时更加频密,人类将难逃流血之劫。人口增多自然会令天然环境转坏,生态失衡的情况将会更加严重。联合国环境计划署东南亚海洋司司长卡克曼举例说:「在曼谷、马尼拉和雅加达,将会有数以百万吨计未经处理或只局部处理的污水流入大海。海洋中有毒的植物越长越多,它们吸取了海水中的大部分氧气,到时会令鱼类大批死亡,而受害的始终是人类。

我国的人口发展现状

总人口高峰:每年净增800万到1000万人

在人口规模方面,尽管经过30多年的艰苦努力,中国的妇女总和生育率从20世纪70年代的5.8下降到目前的1.8,到2005年底少生了4亿多人,但今后每年仍将有800万到1000万的净增人口。

这意味着每两年将产生一个澳大利亚的人口,每6年产生一个英国的人口,到本世纪30年代中期人口总量将达到峰值14.6亿。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曾经出现过三次生育高峰。第一次是新中国刚成立的时候,第二次是1962年以后,第三次是1987年以后。即将来临的第四次生育高峰主要是由两方面的因素造成的:一是中国实行计划生育政策以来,独生子女人数累计将近1亿人,其中大部分目前已进入生育期;二是20世纪80年代中期,计划生育政策做了调整,在农村允许生育一个女孩的家庭再生一个孩子,而新增加的相当一批人也已经进入生育年龄。

劳动年龄人口高峰:2020年适龄劳动力将达9.4亿

据估算,到2020年,中国15至64岁适龄劳动力将高达9.4亿,占总人口

的65%左右。而目前中国流动人口群体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高达1.5亿人,跨省的流动人口在4000万-5000万之间。 随着中国生产力的提高和经济的快速发展,大量的农村劳动力从土地中解放出来走向城市;加之中国广大农村人口缺乏充分的公共服务与保障,未来20年农村的大量剩余劳动力将外出务工经商,这将给中国社会带来巨大的就业压力。 要解决劳动力高峰的就业问题,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研究员、北京大学教授丁元竹认为,必须在以扩大就业为中心的经济增长方式下,把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与发展资金和技术密集型产业相结合,大力扶持和鼓励发展投资少、就业门槛低、就业含量高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并注重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实行政府促进就业的可持续的经济发展战略,从而实现发展经济与增加就业的良性互动。

老年人口高峰:65岁以上人口已达1亿多

根据联合国标准,如果一个国家60岁以上老年人口达到总人口数的10%或者65岁以上老年人口占人口总数的7%以上,就属于人口老龄化国家。 中国目前65岁以上的老人已达到总人口的7%,这表明中国老龄化社会的提前到来。“十一五”期间,中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将持续增长,到2010年将达到1.74亿,约占总人口的12.78%;其中,80岁以上高龄老人将达到2132万,占老年人口总数的12.25%。

中国第五次人口普查表明,2000年65岁以上老年人口已达到8811万人,占人口总数的6.96%,已接近老龄化国家;2005年底全国1%人口抽样显示,总人口数达到130756万人,其中65岁以上人口达到10055万人,占总人口数的7.7%,中国已经真正成为人口老龄化国家。 与发达国家不同,中国的人口老龄化属于未富先老。发达国家进入老龄社会时,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一般都在5000至1万美元以上。而我国目前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刚超过1000美元,应对人口老龄化的经济实力还比较薄弱。

实现人口大国向人力资本强国的转变

国家人口发展战略研究报告明确了我国人口发展的战略思路。这一战略思路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坚持以人为本,推进制度创新,优先投资于人的全面发展;稳定低生育水平,提高人口素质,改善人口结构,引导人口合理分布,保障人口安全;实现人口大国向人力资本强国的转变,实现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的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战略目标:人口峰值控制在15亿人左右

国家人口发展战略研究报告明确了国家人口发展的战略目标,其中之一就是“到本世纪中叶,人口峰值控制在15亿人左右,之后人口总量缓慢下降,人均收入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

报告还指出,到本世纪中叶,人口素质和健康水平要全面提高。建立起比较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人口分布和就业结构比较合理,城镇化水平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城乡共同进步。创建环境生态良好的现代化人居环境。基本实现国家现代化。

国家人口发展研究战略课题组发布的国家人口发展战略研究报告表明,中国自全面推行计划生育以来,少生了4亿多人,拆除了“人口爆炸”的引信,使世界60亿人口日推迟4年,而且比其他发展中的人口大国提前半个多世纪跨入低生育水平国家行列。

报告指出,自1973年全面推行计划生育后,中国生育率迅速下降,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一是实现了人口再生产类型的历史性转变。在不到30年的时间内,人口再生产类型由“高出生、低死亡、高增长”转向“低出生、低死亡、低增长”。总和生育率从20世纪70年代初的5.8下降到目前的1.8左右,低于更替水平。二是有效缓解了人口增长对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的压力。三是人口素质状况明显改善。15岁以上国民人均受教育水平从20世纪80年代初的4.5年已提高到目前的8.5年左右;总人口中,小学以下文化程度的比例显著下降,初中以上文化程度的比例明显上升,大学以上毕业生由1982年的610万跃升到2005年的7000万人左右。贫困人口大幅度减少,妇女地位显著提高。四是生育率下降导致人口抚养比下降三分之一,为经济增长创造了40年左右的“人口红利”期。五是为世界人口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也为世界各国尤其是发展中国家控制人口过快增长提供了宝贵经验。

人口素质 影响国家综合竞争力

国家人口发展研究战略课题组发布的国家人口发展战略研究报告认为,人口素质难以适应日趋激烈的综合国力竞争,已成为影响我国竞争力和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主要因素。

报告表明,各种不健康人群规模巨大,心理和精神性疾患也明显增加,地方病患者达6000万人左右,智力残疾人达544万人,年患病人次数超过50亿。艾滋病等威胁人民群众健康和公共卫生安全的疾病有蔓延之势。

报告还指出,2000年我国15岁以上人口受教育年限只有7.85年,大专以上学历的比例仅为4.63%,每百万人口中从事研究与开发的人员数为545人,农村劳动年龄人口小学及以下文化程度的比例高达47.6%。重学历教育轻劳动技能培训问题突出。部分人群失去信仰、理想支撑,道德失范,诚信缺失,社会责任感缺乏。

“人口素质问题影响了社会的文明与和谐、资源利用效率和国家的综合竞争能力。”

男多女少 婚姻挤压问题凸现

2005年以后,中国进入婚育年龄人口男性明显多于女性,婚姻挤压问题凸现,低收入及低素质者结婚难,其所导致的社会秩序混乱将成为影响社会稳定的严重隐患。这是国家人口发展战略研究报告的结果之一。

报告指出,出生人口性别比持续升高是我国这些年人口工作中面临的新问题。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出生人口性别比为117,2003年抽样调查为119,个别省份超过130。2005年1%抽样调查为118.58。城乡均出现异常,农村失调程度更为严重。到2020年,20岁—45岁男性将比女性多3000万人左右。

出生人口性别比是指活产男婴数与活产女婴数的比值,通常用女婴数量为100时所对应的男婴数来表示。正常情况下,出生性别比是由生物学规律决定的,保持在103—107之间。自实行计划生育以来全国已累计有近1亿独生子女,进入21世纪后这部分人陆续进入生育年龄,将使生育水平有所提高。

人口结构性矛盾将影响社会和谐

研究报告提示,中国人口结构性矛盾对社会稳定与和谐的影响日益显现。一是老龄化进程加速。到2020年,60岁以上老年人口将达到2.34亿人,比重增长到16.0%,本世纪40年代后期形成老龄人口高峰平台,60岁以上老年人口达4.3亿人。人口老龄化将导致抚养比不断提高,对社会保障体系和公共服务体系的压力加大,并影响到社会代际关系的和谐。

二是出生人口性别比持续升高。到2020年,20—45岁男性将比女性多3000万人左右。2005年以后,新进入婚育年龄人口男性明显多于女性,低收入及低素质者结婚难,所导致的社会秩序混乱将成为影响社会稳定的严重隐患。 三是人口在地区间、产业间分布不尽合理。大量剩余劳动力仍滞留在农村。如果城乡间、地区间、行业间收入差距拉大的趋势没有明显改善,由此引发的各

种社会问题将

凸现。

关注我们的生态环境

一、设计思路

新疆年均降水量只有100多毫米,沙漠面积占全国沙漠总面积的60%……严峻的事实警醒人们:新疆进行大开发、实现大发展,必须把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置于更加突出的位置。胡锦涛总书记在新疆考察时说:新疆生态环境的状况不仅关系自身的可持续发展,而且关系全国的可持续发展。基于这种认识,我们设计了本次活动。

本次活动分三个次主题,一是“直击沙尘暴”,二是“我们的生存环境”,三是“黄沙绿浪”。我们在承认新疆严峻的环境问题的同时,也欣喜地看到在新疆各族人民的努力奋斗下,万顷黄沙正在变绿洲,茫茫戈壁正在变良田。

二、活动目的

1、加强环境保护的教育,使我们的学生认识到新疆自然条件的恶劣,坚持正确的生态观念,牢固树立生态因素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的意识。

2、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以及观察、收集、处理信息和与人交往的能力。

3、引导学生研究在实际问题中信息资源的可靠性、相关性和综合性。

三、课时建议

本次活动建议8课时完成。活动内容可以选择和拓展。

四、活动计划

本主题活动设计的问题有以下几个:你的家乡遭遇过沙尘暴吗?你了解沙尘暴的起因吗?目前治理沙漠的主要途径和方法有哪些?什么样的植物能够在沙漠里生长?

这次的计划制订,我们罗列出的计划表比较详细,这是因为本次活动涉及内容较多,涉及范围较广,学生不宜掌握。此次活动老师要适当的引导,事先要准备专门的讲座,对一些外出调查的活动注意事项应做充分的交待。

五、活动分析

(一)、直击沙尘暴

1、收集。有人说内地的沙尘暴主要起源于新疆和内蒙的沙漠地带,这种说法虽然不全面,但也从另一侧面说明新疆恶劣的气候和特殊的地貌特点。我们在活动的开始前,用几张沙尘暴图片引入课题,并附以小资料,就是想让学生有个更直观的感性认识。在收集资料活动中,重点放在收集新疆2000年以后的沙尘暴案例,以此判断我们近年来的治理工作取得的成效。

2、采访。采访的对象不限,可以是专业的气象学家,也可以是当地知情的长者,可以是地理教师,也可以是地方志专家。新疆的沙尘天气比较多,但许多人认为沙尘暴是一个专门的气候类型,从而忽视一般的沙尘天气。其实沙尘天气和沙尘暴之间没有明显的区别,最多只是程度的不同而已。

3、分析、研讨。沙尘暴的成因与人类活动密不可分,虽然也有人认为沙尘暴是和太阳黑子的活动有关,但这种观点不是主流观点,人类对大自然生态平衡的破坏才是主要原因。采访得到的信息是零散的、孤立的、没有说服力的,只有经过整理和分析,才能发挥信息的作用。在分析和研讨过程中,教师应尽量引导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合作学习来完成,同时教师也应积极参与到活动中去,及时给予学生帮助和指导 (二)、我们的生存环境

1、观察、收集。我们罗列出新疆常见的地形地貌有山脉、沙漠、绿洲、荒漠等,也可以让学生自己收集并说说家乡的生存环境是怎样的。这个活动的设计是为了让学生加深对家乡的了解,树立建设家乡、服务家乡的观念。

2、调查、查看。这是两个活动,要求学生从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两方面入手,谈谈家乡的对自然资源的开发和保护生态环境之间的关系。从这个问题开始,我们的触角开始从经济开发转到保护环境问题上来。

3、综述。从中学阶段开始,我们有意识地增加一些探究活动,引导学生进入课题研究的学习。从调查到研究,从观察到思考,我们逐步增加难度。这个综述活动就带有课题研究的性质,综述可大可小,如果有兴趣的学生,可以就某个问题深入研究下去,做成一个小课题。

4、交流。我们设计的是知识竞赛,通过竞赛来了解新疆。如果学生在实施过程中有更好的想法,应鼓励他们采用自己的方式。 (三)、黄沙绿浪

1、欣赏。前面介绍了新疆恶劣的自然环境和保护环境的重要性,接下来我们展示的是一组治理沙漠的绿化工程。近10年新疆沙漠化扩展年均84.5平方公里,比上个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下降一半。新疆人治风斗沙,付出了几代人的努力,使我们的居住环境一天比一天好。

2、探究。新疆的绿洲面积年年在扩大,从1997年开始,自治区加大了绿化荒山、戈壁的力度,全区初步建成了以绿洲内部农田林网、绿洲外缘大型防风固沙林带、天然荒漠林和山区天然林为主体的立体绿色屏障,绿洲内部生态趋于稳定,绿洲外围生态治理步伐加快,荒漠化程度趋于缓慢,全区经济发展的生态安全保障进一步加强。了解新疆绿洲的概况,掌握新疆近年来绿洲的变化,有助于学生加深对新疆发展的认识,增强他们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信念。

3、查询。查询的范围很广,可以通过网络、报刊、图书查询,也可以通过对专业人士的采访进行查询。

4、考察。实地考察、拍摄一些当地沙漠绿洲的照片及防风固沙林、农田保护林的图片资料,然后分组交流展示。

5、搜集、交流。通过对邮票的认识,搜集家乡的耐旱植物类型。有条件的学校还可组织学生到博物馆、生物基地等单位参观。

6、讨论。以“家乡的生态环境与我们的责任”为题,召开一次班会。班会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非指定领域,教师可以把班会和综合实践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取得双赢之效。

六、评价与生成

1、总结评价。

通过活动,学生掌握了哪些科学研究方法,收获到什么经验,以及在活动过程中有些什么感想和体会;自己对自己在活动中的表现有什么评价,同学和老师有什么评价?都可以在总结中展示出来。

2、拓展延伸。

从身边做起,从自我做起。我们设计的拓展延伸活动有两个,一是测量学校的绿化面积,二是引导学生提出自己对学校绿化的建议,为改善学校校园环境出一份力。如前所述,教师可以组织一些感兴趣的同学来完成。

参考资料

新疆的生态环境

生态环境概念内涵

生态是指生物(原核生物、原生生物、动物、真菌、植物五大类)之间和生物与周围环境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生态科学就是研究生态及其与人类的相互关系的科学。

当代环境概念泛指地理环境,是围绕人类的自然现象总体,可分为自然环境、经济环境和社会文化环境。当代环境科学是研究环境及其与人类的相互关系的综合性科学。

生态与环境虽然是两个相对独立的概念,但两者又紧密联系、“水乳交融”、相互交织,因而出现了“生态环境”这个新概念。它是指生物及其生存繁衍的各种自然因素、条件的总和,是一个大系统,是由生态系统和环境系统中的各个“元素”共同组成。新疆生态环境系统组成的元素有地貌、气候、水、土地、森林、草地、生物等。

新疆生态环境的基本特征

新疆气候、气候变化是形成新疆生态环境基本特征直接的主导因子。主要有以下几点:

①新疆是典型的干旱地区,水资源是生态环境系统的核心。因而,新疆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问题的核心就是要科学用水、科学管水、科学治水。首要问题是实现水量、水盐、水土、水与生态的平衡,科学、合理、综合、高效地开发利用水资源。

②主要由于降水极不均匀,造成地表径流空间分布极不均匀,从而形成山地、绿洲和荒漠三大生态环境系统和不宜于人类活动和生物生长的沙漠、戈壁。若以策勒—焉耆—奇台划一线,将全疆分为面积各半的西北部和东南部,降水较多的山地、大部分绿洲、部分荒漠、沙漠、戈壁位于西北部,降水较少的山地、小部分绿洲、大部分沙漠、戈壁、荒漠位于东南部。

③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地形条件和干旱气候的影响,生态环境极为脆弱。新疆的生态环境系统对天气的急剧变化和气候的短期振动的敏感度特高,气象灾害及其次生、衍生灾害占各类自然灾害的80%,高出全国十个百分点;植物种类稀少,覆盖度低,类型结构简单;土地易遭沙漠化,新疆已成为全国影响日趋严重的沙尘暴两大沙尘源地之一;土壤很易盐化,造成土壤品质肥力下降;环境自净能力下降。

④可以有效利用的土地面积少,不可利用和难以利用的土地面积多。新疆土地总面积约为166万平方公里,是全国土地面积最大的省区。截止到1995年,全区耕地、草地、林地、水域、冰川和永久积雪等各类可利用土地总面积约为64万平方公里,只占全疆土地总面积38.6%;而流动和半流动沙漠、砾质戈壁、裸岩倒石堆、高山寒漠、盐壳、盐泥等不可利用和难以利用的土地总面积约为102万平方公里,占全疆土地总面积61.4%。土地的有效利用率很低。绿洲是土地承载人口的主体,由耕地、夹荒地、人工林、城镇乡村、道路和水利工程占地等构成的绿洲总面积约7.1万平方公里,是解放初1.3万平方公里的5倍半,但仍仅占全疆土地总面积的4.3%,绿洲人口却占总人口的95%以上,人口密度达到215人/平方公里。

⑤水资源稳定,光、热、风、山区空中水资源丰富。这一特点对新疆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总的说来是有利的。 影响新疆生态环境的因素分析

①自然因素。气候变化是各种自然因素中的首要因素。最近40多年来,特

别是从1987年以来,新疆气候增暖、增湿明显,总体说来,有利于生态环境的恢复和改善。表现在:近几年南疆地表径流量有所增加;艾丁湖再生、艾比湖和博斯腾湖湖面扩大;博湖矿化度降低;从孔雀河、开都河向塔里木河干流下游调水量增加;植被覆盖绿度值有所增加等。当然,也存在着冰川退缩进一步加剧的潜在危险等。

②人为因素。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有正、负两方面效应:

由于开荒造田、兴修水利、营造防护林带、建设人工草地、控制排污量以及立法、执法监督等,扩大和稳定了绿洲;改善了局部小气候条件;提高了土地的生产性能;提高了水资源的利用效益;增加了环境的人口承载能力。 由于盲目开荒、毁林、毁草开荒、滥砍乱伐、过度牧放、大水漫灌、农膜污染、“三废”增加以及没有落实科学发展观、法治观念淡薄等,造成水量失衡、水盐失衡、水土失衡、自然生态失衡。因而河流断流、湖泊、水库干涸、地下水位下降;土地沙漠化;水土流失;土壤盐渍化、盐碱化、肥力下降;林地破坏、生态功能下降;草地沙化、退化;水质咸化、矿化度提高;野生物种减少;大气污染指数上升。

新疆生态环境现状的综合评估

①新疆特别是南疆正处于干旱气候背景下极为难得的“湿润”期,生态环境系统已显露出恢复和改善的初步迹象,更重要的是,要抓住气候变化的这一有利时段,加速生态建设,加强环境保护。

②总体上说,绿洲化与沙漠化并存。既有人进沙退现象,也有沙进人退现象,在绿洲扩大的同时沙漠也在不断扩大。绿洲与沙漠之间的缓冲带在不断缩小。 ③绿洲生态环境得到改善,但潜伏着盐渍化、沙漠化和污染的威胁。绿洲以外的山地生态环境和平原荒漠生态环境,总的说来还是处于平衡失调甚至是恶化趋势。

④绿洲面积占全疆土地总面积的4.3%,占土地有效利用面积的11.1%。按面积比例来讲,改善的面积小,退化的面积大。如果把绿洲和其他可利用土地作为一个整体来说,则是:局部改善的趋势逐步显著,但整体恶化趋势尚未得到完全遏制,退化仍然大于改善。

气象科技在新疆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中的作用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p4kg.html

Top